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简)

合集下载

文言文简答题(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文言文简答题(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作答示范】
【答案】因为二者都是“避实击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现。对他人已作过详尽的论述,自己只 要在简而言之中另有新意。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地写出独到的见解来。(或 用自己的话说出“详人所略,略人所详”的基本含义也可。) 【解析】此文是以兵家术语来阐述为文之道的。此题要求说明写作时“予以数言了之”与“予更 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的关系,两者表面上似乎矛盾,实际上只要疏通文意,就能想到 这“详人所略,略人所详”正是为文之道的根本。这里,当然需要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要用自 己的语言来思考和表达。
备考指导:
1.注意传主的身份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如传主是军事将领,应根据其个性化的军旅事迹,分析其作为 一个军事将领的品质; 如传主是政府官员,则应从其政绩和人品方面进行概括。
2.了解通常情况下古代人物的品质追求, 如求学成才、求财治家、求吏治民,求智 研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多了解古 代士大夫的功名心、利禄心,以及雅致意 趣等。
②宦官趁机弄权,有损皇帝的名声。
示例2: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 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德彝对曰:“上 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 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 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 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 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 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 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 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 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 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局部段落文意的理解、概括和信息筛选、分析能 力。文本答题区间相对集中,从内容来看,先介绍太平府、临江府的不同地理位 置,再讲两府不同的民风民情,最后提出不同的治理策略,可谓实事求是,因地 制宜,一心为民。项经立足太平府“民贫”的特点而采取“身抚循之”的宽缓的 为政之策,着眼临江府“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的特点而实行“立捕 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的严厉的施政之策,恩威各有侧重,显示了项经的为政 智慧和对百姓的关爱。
③移治临江。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 无休居。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有删改)
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 分析其原因。
答案:因为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所以策略不同。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 重要地点,百姓贫穷,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项经用宽政抚民;临江百姓不安定 是由于土寇肆虐,所以项经用严政击寇。宽严不同的背后,都是项经对百姓的爱 护。
前面,巡行学舍,督促生员勤学戒惰,读书人的风气因此完全改变了。
命题角度3 分析概括事理和事件的原因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发另一事件的 条件。就文言文中某一行为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在备考中引起重视。这类题的命题角 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主要人物做某事成功的原因,有的要求概 括人们怀念主要人物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某种道理形成的理由,甚 至有的要求概括作者写作的理由。
答案:①刚直耿介;②谨遵礼数;③重视德行;④恪尽职守。
【参考译文】
陈选字士贤,台州临海人。明英宗天顺庚辰年参加礼部的考试(会 试),丘文庄看到他的文章,说:“这是个古代的君子啊。”把它评 为第一。陈选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罗一峰因为议论夺情起复一事 被贬谪,先生上奏章替他辩护。出京巡视江西,布政使和按察使穿着 便服进来拜见,先生说:“不对啊。臣子觐见国君,应该按照品级穿 好官服,(穿便装)把御史放在哪里呢?”还没有依法裁处,而贪官污 吏都闻风辞官。不久后担任南京提督学政,(选拔人才)全然以德行为 主。试卷上写着生员的姓名,不加以密封,说:“我都不信任自己 (指自己和考官),又凭什么被别人信任呢?”每次巡视属地留宿在学 宫中,生员们分房读书,夜里灯火晶亮,先生让人拿着两根蜡烛走在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简答题+课件 (1)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简答题+课件 (1)

【2021年新高考Ⅱ卷】 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
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 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 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 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 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 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 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 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 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 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 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 郑之间复骚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答案 ①祖逖多次拦击后赵军队取胜,使得后赵疆土缩小,后赵王石勒 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 ②祖逖没有阻止民间互相贸易,并约束将领们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 两国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
什么?请简要说明。

入分析概括。
《明史·左光斗传》 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 新高考Ⅰ
人物传记 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2020
分析人物行 ④题型以分析
为原因、结 原因为主;答

案要求精练、
新高考Ⅱ 《明史·海瑞传》 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 分析人物行 全面。
世宗(雍正)皇帝时,才臣任封疆者,田(田文 镜)、李(李卫)并称。然世之人往往优李而劣田, 意颇疑之。后读朱批上谕:田文镜奏禁铜法,请民间 有拋掷制钱者拟军;又奴婢首主人藏铜器者,许脱籍, 治其主人之罪。公(李卫)奏禁铜法,请官增价购, 有售者即与值,不问所由来,亦不治藏者之罪。是二 疏者在,世宗俱未允行,而两人之见解心术,判若天 渊,已可见矣。

第十一讲 文言文简答题-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第十一讲 文言文简答题-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2.精细读文,把握内容
(1)带题阅读。始终针对题目指定的角度和范围,找准找全相关文字, 细抠深挖文中能显示答案要点的关键词句,把握题中规定的人、事、物 的特点,排除非题目指定的信息。
(2)借题读文。如果试卷采用选择题和简答题同考的形式,要充分利 用选择题整体把握全文,打开答题思路,有时还可以直接引述选项中的 文字作答。
3.精确作答,完整规范
加工处理筛选出来的相关信息,排除不符合答题角度的内容,重复 的内容进行删选处理,互补的内容要合并处理。组织语言作答时,要注 意避免照抄原文、重复交叉、不合范畴、不合角度、不顾及表达指令等 失误,可采取摘录法和句意提取法作答。
(1)摘录法:选摘原文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来作答。如果文中有的 关键句、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或作转换性表述; 如果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的重要句子还需要进行翻译。
题型四:比较概括题
解答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 (1)找准比较点,即围绕什么进行比较。 (2)找准比较的区域文字。 (3)在比较内容的基础上精准概括。
示例: (2022·上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韩公讳亿,字宗魏。以咸平五年登进士第,除大理评事。 八年,迁屯田员外郎,知相州。时河北蝗旱,转运使因岁计覆[注],不以实闻, 诸郡畏莫敢言,公力抗章请蠲赋役,州民赖以全活。 岁余,除河北转运使,诏留监定故丞相向公诸子分财。丁崖州当国,势慑天下, 私所亲谕公,欲市向公长安华严别墅,又讽其子从之。公至其家,面戒曰:“土田 衣食之源不可弃。”故余财尽均,而华严独存,不以分,由是忤崖州意。 公性方严质重,虽笑言不妄,每朝廷有大议论,所持坚正,形于颜色,惟义所 在,不恤权忌,一发于言,众莫敢夺。
(节选自明·焦竑《澹园集》,有删改)

第17讲 文言文阅读简答题(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7讲 文言文阅读简答题(练习)(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7讲文言文阅读简答题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奉使河东。

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由是州得存。

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

”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

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欧阳修奉命出使河东时,做了哪些利民之事?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初,从讨王世充,战邙山。

太宗欲尝贼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多所杀伤,而限长堤。

与诸骑相失,唯行恭(人名,指丘行恭)从。

贼骑追及,流矢著太宗马,行恭回射之,发无虚镞,贼不敢前。

遂下拔箭,以己马进太宗,步执长刀,大呼导之,斩数人,突阵而还。

贞观中,诏斫石为人马,象拔箭状,立昭陵阙前,以旌武功云。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唐太宗下诏凿石为人马,模仿丘行恭拔箭之状。

请简要说明“行恭拔箭”体现了丘行恭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一)理解实词,初通文意
读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子为寡人谋( 谋划 ) ②重为之约车百乘( 郑重地 ) ③以其西为赵蔽也( 屏障 ) ④吾岁不熟二年矣(年成不好,收成不好 ) ⑤臣效便计于王( 献上好的计策 ) ⑥魏王折节割地( 屈服于别人 ) ⑦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 运输,运送 ) ⑧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 敏疾,快 )
2022·全国乙卷
《说苑·贵德》
①断句②课内外实词意义比较③内容 概述④翻译
选材特点 2022年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自《战国策》《说苑》两部常见史书, 但《东观汉记》则不为中学生视野所及。所选文字,《战国策》传主 都是在战国“大变局”中施展合纵连横的名人;《东观汉记》选取了 忠君爱国、功绩显赫的东汉名将吴汉。所选《说苑》文本则通过书中 历史人物的言论事例来阐述儒家选贤尊贤的治国理念,提供另一种角 度来观察历史人物的不同丰采。篇幅一般控制在600字左右。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
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
作兵力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
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
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 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 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燕国不去援救魏国, 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 魏国后,魏王倾尽韩国、魏国的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 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 燕国是跋涉几千里去援助他人好,还是一出去就看见敌军好?那么对 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 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 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前往魏国)。魏王大喜,说: “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 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文专项复习——元史(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文专项复习——元史(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言文专项复习——元史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

后来代指国家。

,起授成都军民经略使。

至元七年,时议以勋旧之(1)左右劝元振曰:“事势如此,宜思变通,整本非吾人,与俱死,无益也。

”(2)时议以勋旧之家事权太重,宜稍裁抑,遂降为成都副万户。

答案1、A“率先士卒”是成语,之间不可断开;“执”的宾语为“桴鼓”,所以在“鼓”后断开,排除CD;“禁”的内容应是“焚庐舍杀降民”(宾语),所以在“民”后断开,排除B。

整句话的翻译为:他亲自指挥战斗,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五战五捷;禁止士卒焚烧百姓房屋、杀害降民,凡到一处便宣布朝廷恩德,人民全部安居无事。

2.A“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错误。

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3.D“费寅因私人恩怨而告廉希宪、王文统图谋不轨”错误,从“蜀人费寅以私憾诬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异志者九事”可知,费寅告的是廉希宪、商挺。

4.(1)良弼规划有方法,事情有时受到牵制,就请示于王府。

(2)(皇帝)得到王文统与李璮来往(暗中)勾结的书信,更加怀疑这二人有二心,严厉谴责良弼,甚至要割他的舌头。

参考译文:赵良弼,字辅之,足智多谋,起初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在赵州教授。

世祖即位前就召见过他,应对符合上意。

正值设立邢州安抚司,升良弼为幕长。

邢州很久没有贤能的官吏,并且处在交通要道之地,来往使臣很多,很多百姓逃亡离开。

良弼规划有方法。

事情有时受到牵制,就请示于王府。

经过一年,去王府往返共六次,请示的事情没有不被允许的。

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赵良弼参议元帅府事。

他亲自指挥战斗,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五战五捷;禁止士卒焚烧百姓房屋、杀害降民,凡到一处便宣布朝廷恩德,人民全部安居无事。

听到宪宗驾崩,世祖北还京师,良弼陈奏当前应办政务十二事,件件都有依据。

庚申年,良弼总共五次上书劝世祖即皇帝位,说:“现如今朝廷内外都希望大王您早日登基即位,来安定天下,时事形势像这样,怎么能够容许犹豫不决呢,关系到国家安危,形势紧迫。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课件张PPT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课件张PPT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 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古代官署 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 掾。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除以上有关官职常识外,阅读文言文 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实词推断(共120个) 2、部分文言虚词(18个,近年高考已取消, 但翻译中还应该注意) 3、文言句式 4、文言断句 5、文言翻译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被)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从) (6)赵尝五战于秦(同, 跟) (7)长于臣(比 )
•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⑽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⑾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判断句,“也”表示判
五、看代入检验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 课件 (共151张)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B ) “因”“乃”:“于是”
飞骑因番请见
“止”“仅”:“只”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真题与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真题与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乎,②〈助词〉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鸿门宴》:“壮士, 能复饮乎?”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鸿门 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陈涉世家》:“王候将相另 有种乎?”⒊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殽之战》:“师 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 几乎?”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谖客孟尝君》: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乎,①〈介词〉相当于“于”。⒈介绍处所、方向、时间。译为 “在”、“由”等。《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师说》: “生乎吾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 风乎舞雩。”⒉介绍比较对象。译为“与”、“对”、“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庖 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⒊介绍依凭的条件。 《庖丁解牛》:“乎天理,批大郤。”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捕蛇者说》:“吾尝疑乎 是。”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 意义相同。 考察点:重要实词 逆,①〈动词〉迎;迎接。《国语·晋语》:“吕甥逆君于泰。” 【又】迎敌;迎战。《赤壁之战》:“将兵与操并力逆操。” ②〈动词〉预先;预料。《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煎 我怀。” ③〈动词〉不服从;违背。《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 逆强秦之欢。” ④〈名词〉叛逆;骚乱者。《〈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 为逆。” 【逆旅】客舍;旅舍。 选D。

断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时精讲精品课件可编辑全文

断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时精讲精品课件可编辑全文
2、标识题形式。对要求断句的语料在需要断开处用斜线“/”断开。也有可能要求断句后,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则难度较大。
一、 析 考 情
断句是对文言文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的考查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必考题。
★ 一般设题在文言文阅读的第1小题,其分值一般在3分左右。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尾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⑸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 “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⑷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 “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 “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答案【A】
1、找动词,明谓语
2、观前后,定主宾
3、析语境,确句读
加强训练:
2016年全国一卷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答案:D
解析:D项,科举时代,不论什么年龄的读书人在未考取秀才资格之前都叫 “童生”。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织:又名蟋蟀、蛐蛐。传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 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B.里正: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的一种基层官职,明代改名里长,主 要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 C.东曦:通常指初升的太阳。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 祝融,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中驰骋。 D.兰若:即阿兰若,佛教名词,原意是森林,引申为躲避人间热闹 处之地,也泛指一般的佛寺。
答案:C
解析:C项,太阳神的名字叫羲和、东君。“祝融”是火神的名字。
四、文言翻译 (1)展玩不可晓。
答案:翻来覆去的细看,却不明(是什么意思)。
(2)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答案:即使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它珍贵。
(3)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
答案: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
(3)靡 ①靡计不施,迄无计( 无,没有 ) 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败退 ) (4)发 ①窥父不在,窃发盆( 打开 ) ②于败堵丛草中,探石发穴( 挖开 ) ③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丝毫 )
三、课本里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B.《聊斋志异》是中国18世纪成书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共400多篇。“聊 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 C.《聊斋志异》内容极为丰富,故事主要来自民间传说,也有根据前人 传奇或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 D.童子,即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中未能考取生员(秀才)的年轻读书人, 被称为童生或儒童。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主观简答题课件53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主观简答题课件53张
(2020·山东卷14题) 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左光斗?救助成功没 有?请简要说明。
● 二.应对策略 ● 1.夯实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等能力是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培养起来的。所 以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要牢牢把握,并能融 会贯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巧妙迁移。 ● 2.精准审题,明确考查类型及目的 ● 目前高考命题的灵活性和变化性让许多考生摸不着头脑,实际上重在 审题,弄清楚命题者命题的意图,考查的知识点,逐一解剖题干,确定答 题思路。 ● 例如:原因试题,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之别 ,根据题干,具体审清哪些方面,方能准确作答,游刃有余。 ● 再如:2021新高考Ⅱ卷第14题: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 很明显,这道题考查考生对具体原因的探究,两国边境得到暂时安宁 是两国的事情,既有后赵王石勒的原因又有祖逖的原因,二者缺一不可。 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章信息、事情逻辑分析筛选概括能力的题型。
【答案】
①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 ②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写作目的的能力。首先要解释“君者 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资治通鉴》是一部专为皇帝编撰的介绍历代兴亡得失的作品, 其创作目的就是告诫君主如何吸取历代教训,这为考生作答给出了提示。司马光的评价源 于上文对唐太宗三个善于纳谏的故事,说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执政水平,上行下效, 成为臣子的表率,实现良好的君臣互动。
● 4.关联语境,找准作答方向 ● 2021新高考Ⅰ卷中,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 “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 目的是什么? ● 文章最后一段“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 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 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 根据“君明臣直”可以知道强调君主贤明的重要性,君主贤明 ,大臣才能正直。文章紧接着列举了裴矩的事情,指出裴矩在隋 朝虽是佞臣但却忠于唐朝,并不是他的本性有变化,是因为君主 。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 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此事例直接佐证了古人的观点 “君明臣直”。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7节文言文简答题课件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7节文言文简答题课件

[解析]第一步,明确要求。此题要以辩证的眼光分析评价文中主要 观点的思想意义,既要肯定其合理性,又要能看出其局限性。
第二步,理解文意。先要理解语句所要表达的意义,然后再评价。 第三步,辩证思考和客观评价。作者在文中最后一段推测了陈君 画半野园的目的不是羡慕富贵,而是告诫读书人不要贪图享受,并希望 自己达到半野园主人的功业,这种思想观点在当时社会是比较少见的, 是一种进步思想。
(节选自《明史•熊概传》)
宣宗升任熊概为大理寺卿的原因是什么? ①前几任官员在江南治水无功,不体恤百姓,还有的欺骗皇上每年都上 报说丰收。②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③有关 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
[解析]要弄清宣宗升任熊概为大理寺卿的原因,就要梳理文中所发 生的事情。(1)洪熙元年正月,熊概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 南畿、浙江。(2)起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左通政赵居代任夏原吉官职, 兼督农务。赵居任不体恤民情,“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向 宣宗谎报丰收,宣宗知道赵居任说的是谎言。(3)赵居任死后,左通政岳 福接任,而岳福也不是个好官,“庸懦不事事”,平庸懦弱,不务政事。 (4)“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这是 仁宗任命熊概的理由之一)(5)布政使周干回到朝廷,说有关部门多任用 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
第三步,汇总信息,归纳整理。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后,用恰当的 语言阐释出来即可。
题型二 形象(内容)概括题 这类题要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
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 这种题型一般是据事求理,根据人物的具体言行概括其思想行为
特征。 (1)题干对概括多有限制,如概括“为人处世”“为学”的特点,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简答题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简答题

【试题类型1】原因探究类
【命题情势】
1.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3分) 2.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 本简要概括。(3分) 3.田光为何推举荆轲?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4.高力士为什么“不敢深言天下事”?请简要回答。(3分) 5.于谦被判处极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6.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直接原因有哪些?(3分)
【典型例题】
1.(202X年新高考Ⅰ卷) ……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
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 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 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2、(202X新高考1卷)
《过秦论》 “赢粮而景从”,可知“景”通“影”。
上(唐太宗)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
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
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以上告之曰:“裴矩能当
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特欲侥幸于权之不敢抗也。此用之于新造之蜀,乃可以逞。故夫魏武重发于刘备而丧其功,轻为于孙权而至于败。此
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
嗟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天下之能者举知之。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纭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
也。
(宋·苏轼《魏武帝论》,有删节)
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虽复名

2025年高考复习 文言文主观简答题

2025年高考复习 文言文主观简答题

2020·新高考Ⅰ卷
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 探寻事件原因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2020·新高考Ⅱ卷
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 探寻事件原因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2021·北京 取材于王充《论衡·非韩》
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 解读论证艺术
【体会论说艺术+探寻事件原因】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新Ⅱ卷) 3.《过秦论》: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 论点的?【探寻事件原因+分析论证艺术】 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也有相互依赖、相 互促成的一面。请结合本段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是如何阐明这一思 想的(2021·北京)
探寻事件原因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
2022·新高考卷Ⅰ 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比对情节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
高考总复习
返回目录
年份及卷别
考题呈现
设题角度
《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 2022·新高考卷Ⅱ 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 概括人物特点
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2020·天津
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
节选自陆游《放翁家训·序》
概括内容要点
2020·江苏 删选自《白苏斋类集》
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 分析形象特征
简要概括。
上一页 下一页
高考总复习
返回目录
命题解读(一轮书修正) 1.命题角度多样化,从新课标卷和自主命题省市的试卷看涉及情节内容的考 查才是最大趋势,占了新高考卷的50%;其次,考查事件原因相对较多, 2021年新高考Ⅱ卷、2023年四省联考、2023年新高考Ⅱ卷、2024年九省联考 考查事件原因。复习过程中应该各种角度都选练,但有所侧重。 2.涉及的区间文字较少,且比较集中;只要求简单理解概括文意,不要求深 入分析。(此结论至少不适用于2024年新课标Ⅱ卷)

2025版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文言文阅读任务一教考结合五种树郭橐驼传

2025版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文言文阅读任务一教考结合五种树郭橐驼传

(4)而 ①旦视而暮抚( 表并列,又 )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表顺接,可译“于是” ) ③早织而缕( 同“尔”,你们 ) ④字而幼孩(同“尔”,你们的 ) ⑤鸣鼓而聚之(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 (5)以 ①早实以蕃( 而且 ) ②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而,来 ) ③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表目的,来 ) ④以子之道( 把 )
种树郭橐驼传
阅读课文,完成相关题目。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①,隆然②伏行③,有类橐驼者,故乡人 号④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⑤我固⑥当。”因舍其名,亦自 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⑦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⑧观游及卖 果者,皆争迎取⑨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 ⑩以⑪蕃⑫。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答案: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 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
(4)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答案:但是我住在乡下,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 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㉚,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 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㉛好烦㉜其令,若甚怜焉, 而卒以祸㉝。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㉞尔植,督㉟尔获, 早缫㊱而绪㊲,早织而缕㊳,字㊴而幼孩,遂㊵而鸡豚。’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㊶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㊷ 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㊹亦有类㊺乎?”
答案:B
解析:B项,“文章中‘鸣鼓而聚之’就是取此含义”错误。文中“鸣鼓而聚 之”的意思是“击鼓招聚大家”,“鸣鼓”的意思是“击鼓”,并不是“公开宣 布罪状,加以声讨”的意思。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宋史刘安世传(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宋史刘安世传(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宋史·刘安世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人刘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文彦博在枢府,有所闻,每呼安世告之,安世从容言谈,有匡正天下之志,彦博甚叹奖之。

后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

光入相,擢右正言。

时执政颇与亲戚官,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指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绝灭义理,实为‘四凶’,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后章惇用事,尤忌恶之,三至于新州别驾。

蔡京等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

惇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

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

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

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

蔡京既相,连七谪至峡州羁管。

宣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

明年卒,年七十八。

淳熙八年,孝宗赐谥“忠定”。

安世仅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谏官,未拜命。

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B.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C.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D.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枢府是主管军政大权的中枢机构,宋有枢密院、内阁、军机处等多种称谓。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宋史文彦博传(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宋史文彦博传(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宋史·文彦博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

西方用兵,偏校有临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中覆。

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

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

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路平奴,使附己说以证。

平家二百口皆械系。

诏彦博置狱于河中,治得实。

德和党援盛,谋翻其狱,至遣他御史来。

彦博拒不纳,曰:“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

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

”德和并奴卒就诛。

贝州王则反,明镐讨之,久不克。

彦博请行,命为宣抚使,旬日贼溃,槛则送京师。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熙宁二年,相陈升之,诏:“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

”彦博曰:“国朝枢密使,无位宰相上者,独曹利用尝在王曾、张知白上。

臣忝知礼义,不敢效利用所为,以紊朝著。

”固辞乃止。

夏人犯大顺,庆帅李复圭以陈图方略授钤辖李信等,趣使出战。

及败,乃妄奏信罪。

彦博暴其非,宰相王安石曲诛信等,秦人冤之。

庆州兵乱,彦博言于帝曰:“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

祖宗法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偏而不举之敝尔。

”安石知为己发,奋然排之曰:“求去民害,何为不可?若万事隳胜,乃西晋之风,何益于治?”御史张商英欲附安石,摭枢密使他事以摇彦博,坐不实贬。

彦博在枢府九年,又以极论市易司监卖果实,损国体敛民怨,为安石所恶,力引去。

拜司空、河东节度使、判河阳,徙大名府。

身虽在外,而帝眷有加。

绍圣初,章惇乘政,言者论彦博朋附司马光,抵毁先烈,降太子少保。

卒,年九十二,谥曰忠烈。

(选自《宋史·文彦博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B.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C.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D.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西方用兵”的“用”与《劝学》中“用心一也”的“用”意义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言 虚 词 用 法 推 断 技 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18个虚词,掌握虚词的 推断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巩固 ,学以致用
记得高考都考哪些文言虚词吗?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总共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为焉也以因于则者 与之
一、看具体语境
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在句中,在名(代)词前,做介词.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放在形容词之后,做词尾
三、看语气表达
①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 转、调、徙:调动官职; • 补:补充缺职; • 改:改任官职。
•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 兼:同时掌管,兼任; • 领:兼任; • 署:代理,暂时任;担任; • 权:暂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 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二、适当了解一些常见官职的含义是必要的。下 面进行一些归类:
1、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 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 尉、祁连将军等。
2、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 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 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 使、知州、知府、令等。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一)
【知识网络】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
4、一词多义
3、偏义复词
积累和推断
积累 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扩大 实词量。
记住《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 中学课本里出现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偏义复词,结合教材和查阅古汉语词典,弄清 所列每个实词的含义,要特别留心与现代汉 语不同的义项,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望文生 义。
• ⑹陟(提升,提拔)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 ⑺升(提升)
• 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
• ⑻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 楼记》)
•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⑽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⑾夺(削去、罢免)
经·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 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 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生乎放吾在前句,末其,闻语道气也助固词先,乎表吾示? 测度.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
①君幸于赵王 被动句,“于”表被动,是介词“被”“受”的 ②意句思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之”是提宾的标志。 ③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④使不辱于诸侯。 状语后置句,“于”是介词“被”的意思。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注意“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 矣”、“也乎哉”等虚词的连用,重点一般落在 最后一个上。要根据具体语境及全句的意思来考 虑。
C.注意单音与复音虚词的区别。如“于是”、 “然后”、“可以”、“从而”、“其实”等 双音词,古汉语中应按两个单音词去解释。
七、解答虚词题的思路:
1、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四、看句式特点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是介词“比”的意思。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定语后置句,“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宾语前置句,“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
④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省略句式,“与之” ,“与”是介词“和、跟”的意 ⑤思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李商隐《李贺小传》) 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
• 高考文言选段的特点
• 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文言选段,不难发现这 些规律:
1.从体裁上说,选文多为史传与游记作品,其
中传记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 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
2.从内容上说,传记选段的材料内容主要集中
在南北朝至宋的这段时间内,近年来春秋时期 及清代部分有所增加。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 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 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 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 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古代官署 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 掾。
除以上有关官职常识外,阅读文言文 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实词推断(共120个) 2、部分文言虚词(18个,近年高考已取消, 但翻译中还应该注意)
3、文言句式 4、文言断句 5、文言翻译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 ⑿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 张衡
传》)
• ⒀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
书 张衡传》)
• ⒁调(调动、调迁) 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 袁盎传》)
判断句,“也”表示判
五、看代入检验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B ) “因”“乃”:“于是
飞骑因番请见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止”“仅”:“只”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A “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 “因”和”乃”相同, “止”和“仅”相同
试题设置题都与文章的内容紧密相关。 考生不可能非常准确地理解每一个字、每 一句话,但借助语境,可以较为准确地推 知文章梗概。反过来,在知道文章梗概后 可以来猜测相关的疑难语句,提高自己的 得分率。因而,把握文章的整体、理解史 传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极其重要的。
根据所选文章的体例特点,在考试前集中复 习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的对策有:
通假字的分类
•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 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2、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 3、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
确认
友情提醒: 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 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反馈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以的意义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因为
• ⒅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后 汉书 张衡传》)
常见的职官变动词语还有这样一些: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词语
• ⑴举(举荐) 辟(招用)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 ⑵征(征召。特指君招臣)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 ⑶拜(授予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⑷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 ⑸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 ④其皆出于此乎?
“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⑤其孰能讥之乎? “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表判断语气 ②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表疑问语气 ③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表感叹语气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中,表停顿,表舒缓语气 ⑤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表肯定语气 ⑥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表陈述或解释语气 ⑦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表祈使语气
二、看对应位置
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
辞》)“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因”和“乘”位置对应,由 “乘”是 “趁着”的意 思,推断“因”也是此义。 “利”“便”也是对文,都 ③是昔有我利往的矣形,势。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
一、 归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因为《二十四史》都是正史,记叙历朝历代 文臣武将的篇章很多,而试题选文的主人公也大 都是有定论的将臣(即使主人公不是将臣,文章 中也有朝廷吏政的内容),记叙其生平时任职的 交代、职位的变迁都要涉及到职官变动的文言词 语。同时,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所 为及相关的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2、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 ②、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助词:的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介词:凭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助词:的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句末,表感叹 ⑥、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连词,表顺承 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连词,就 ⑧、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连词,因为 ⑨、宋何罪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⑩、古之人不余欺也! 句末,表感叹 ⑾、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