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8.城市设计中街道空间控制引导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如何做建筑街道空间分析方案设计

如何做建筑街道空间分析方案设计

建筑街道空间分析方案设计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街道空间的建设与规划愈发重要。

良好的街道空间设计能够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

针对当前城市街道空间存在的问题,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综合的分析方案设计,帮助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更好地规划和设计街道空间。

二、调研分析1. 现状分析目前,大多数城市街道空间存在以下问题:交通拥堵、停车难、道路狭窄、建筑密集、环境杂乱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和生活质量。

2. 空间分析街道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到道路宽度、人流量、绿化率、停车需求、交通流线等因素。

通过分析这些空间要素,可以更好地规划和设计街道空间。

3. 功能分析不同街道空间要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例如商业街要考虑商业活动的需求,居民区要考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等。

因此,在设计街道空间时,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功能需求。

三、设计原则1. 人性化原则街道空间应以市民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方便、舒适、美观的空间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2. 环保原则在设计街道空间时应注重环境保护,采用低碳环保材料、增加绿化率、减少污染源等措施,打造绿色、健康的城市环境。

3. 公平原则街道空间应具有公平性,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城市空间。

四、设计方案1. 交通规划合理规划交通流线,优化道路布局,分流车辆和行人流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建设更多的停车场和停车设施,解决停车难题。

2. 绿化规划增加街道绿化率,种植更多的树木和花草,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环境品质。

同时,建设休闲广场和绿地,为市民提供休憩和娱乐场所。

3. 建筑规划在街道两侧建设符合城市风貌的建筑,注重建筑的美学和功能性。

同时考虑建筑的高度、密度、风格等因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 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如公厕、垃圾桶、长椅等,方便市民的日常生活。

同时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五、实施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传媒宣传和市民教育活动,提升市民对城市空间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共同创建和谐的城市环境。

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探讨

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探讨
建筑是城市 的主体 , 是人们社会 活动 的场所。一个城市 的物

城市道路要依据街 道的使用 性质 而定 , 城市 的主干 道上 , 如
定是机动车道与 非机动 车道 、 行道 各 自合 理划 分 , 保证 交 人 要 通的顺 畅。近几年机动车辆剧增 , 频繁堵 车 已经不仅 仅是 大城 市 的现象 , 中小城市 也逐渐 开始 拥堵 , 以市 政在新 区 的规 划 上道 所
能够 在细节 上将城 市重 塑 , 高迪 的建筑之 于 巴塞 如 给城市 以展示 的界 面。中国的城市规划 发展有着悠久 的历 史 , 传 空间和视觉 , 罗那 , MO 新 MA之 于纽 约一样 , 建筑最最核 心的精神应该是 与所 统城市更是有着在 中国独特文化 主导下形成 的一种 特有规 制 , 如 而不是抽离 ” 。值得一提 的是建筑 的色彩 , … 盛行 于唐代 的“ 里坊制 ” 是 中国城市街 道 的基 础 , , 以规划 方正粗 在城 市完美 的融合 , 让我看 看你 的城 市建 筑的外 观色彩 , 就能说 出这 我 放的城市大街 为主 , 连接 自由发展 的小 巷 , 同。随 着社会 经济 沙里宁说过 “ 胡 居民的喜好 , 甚至在文化上追求什 么”2。中国古 _ 的发展和人们 生活方 式的演 变 , 市街道 有 了更为细致 的划 分 , 个城市的性格 , 城
城 市 街 道 空 问 设 计 的 探 讨
王 雅 娟
( 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洛阳分公 司, 河南 洛阳 4 10 ) 70 3

要: 从城 市街 道的历史发展入手 , 阐述 了城市街道空间构成 、 景观构成元素及 相互之间的关 系, 并对城 市街 道空 间的设 计及现
状 加以分析 , 从而很好的传承一个城市 的文脉 , 使城市在未来的发展 中保持可持续性。

作为城市空间的城市街道设计优化策略初探

作为城市空间的城市街道设计优化策略初探
s t r e e t a n d t h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a n d t h e c r e a t i o n o f v i t a l i t y .
Ke y wo r d s :c i t y s t r e e t ; p u b l i c s p a c e
a n d ma n y s o c i a l f u n c t i o n s . Th i s a r t i c l e , t h r o u g h t h e d e i f n i t i o n o f c h a r a c t e r s o f c i t y s t r e e t s i n t h e u r b a n
s p a c e , a n a l y z e d t h e s t a t i c c o mp o n e n t s a n d d y n a mi c c o mp o n e n t s o f c i t y s t r e e t s , wh i c h a c t a s t h e r o l e o f p u b l i c s p a c e . An d i t s p r o p o s e s o me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f d e s i g n wh i c h f o c u s o n t h e v i s u a l r e l a t i o n o f t h e c i t y
1 城 市街 道在城 市空间 中的特 征
中最主 要的 组成 部分。单 从空 间形 态上 来
城 市街 j 萱 ( s t r e e t ) 与道路( r o a d ) 不 同。 看 ,城 市街 道 是一 种线性 的城 市公 共空 间

城市街道空间的规划和管理探索

城市街道空间的规划和管理探索

城市街道空间的规划和管理探索摘要:在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大背景下,传统街道正不断消失,街道生活也随即淡化,如何促使街道回归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是提升城市品质、激发城市活力的关键举措。

本文以当今街道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重点关注规划管理中对街道空间控制所缺失的部分,目的在于探索街道空间的控制方法和相关指标,以期共同实现人性化街道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 街道空间;规划管理:贴线率;建筑退线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到内涵提升式的转变,大众对公共空间人性化和精细化的需求日趋显现。

街道,作为与居民日常息息相关的公共场所,正如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提到:“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但是,在快速城市化的宏观背景下,传统街道正不断消失,代之以车行为主的宽马路使得街道生活逐渐淡化,同时目前的规划管理体系在该层面普遍缺乏系统性框架,街道空间品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通病。

1、当前街道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1.1 街道尺度不适宜,步行空间被挤压城市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不断对现代道路的通行功能提出挑战,大流量、高速度的交通需求使得道路尺度普遍较宽,其空间资源分配也更倾向于机动车通行,结果是交通功能固然加强,街道对生活的组织能力却被大幅削弱。

另外,交通量的增加催生了对停车空间的巨大需求,尤其针对商业氛围较好的街道,沿街用地或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区域普遍被停车带占据,人流车流交织严重的同时,让原本就被挤压的步行空间更显局促。

显然,在无法同时兼顾各类交通流的情况下,慢行交通者的空间使用往往被忽略。

1.2 街道界面不理想,空间品质被忽略街道界面的组织是影响空间品质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沿街地块多为独立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除了明确建筑后退红线之外大多未有进一步考虑。

一方面,开发商和设计师往往只关注项目本身而忽略沿街界面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各自在形体、风格、高度和色彩上标新立异,与街道的关系不尽一致,人们难以对其形成记忆和感知;另一方面,现代建筑在面向街道时,更在乎自身界面的美观性和功能性,也不乏通过围墙等形式来保障私密性的做法,对塑造沿街近人空间的品质和细节较少顾及,街道对行人的吸引力因此大打折扣。

街道空间管理方案

街道空间管理方案

街道空间管理方案1. 简介街道空间管理方案旨在优化城市街道的空间利用,提升城市空间效率,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营造宜居的城市氛围。

本文档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街道空间管理方案的重要性、目标、方法和实施步骤。

2. 重要性城市街道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利用情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宜居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合理管理街道空间可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增加公共空间,提供休闲和文化活动场所,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3. 目标街道空间管理方案的目标如下: - 提高街道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

- 增加公共空间,提供休闲和文化活动场所,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宜居性。

- 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4. 方法实现街道空间管理方案的关键方法如下:4.1 交通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街道交通效率,包括但不限于: - 规划合理的道路网,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设置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优化信号配时,减少车辆等待时间。

- 建设快速公交系统,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 鼓励和支持居民骑行和步行,提供安全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4.2 公共空间建设增加城市街道的公共空间,包括但不限于: - 挖掘闲置土地和建筑物,打造公共广场、公园和绿地,为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

- 改造街道人行道,增加休息区、咖啡厅等设施,提供便捷的交流和休息场所。

- 打造文化活动街区,举办艺术展览、音乐演出等文化活动。

4.3 环境改善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包括但不限于: - 加强垃圾分类和管理,保持街道的清洁和整洁。

- 减少噪音和污染源,改善空气质量。

- 注重绿化,增加树木和花草植被,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 实施步骤街道空间管理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5.1 调研和规划•进行城市交通和环境状况的调研,了解问题和需求。

•制定详细的街道空间管理规划,包括交通管理、公共空间建设和环境改善。

5.2 实施措施根据规划,逐步实施相关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执行交通管理措施,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讨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讨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讨人文地理学认为城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集中体现,城市街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生活、工作、交流和活动的核心功能。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成为了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首先需要充分关注人的需求和行为特征。

人们在城市街道空间中的行为习惯和需求不同于其它场所,因此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设计。

在商业区的街道上,人们更关注便利性和购物体验,因此在这些地区应该设置更多的步行街和休闲设施。

而在居住区的街道上,居民更关注的是宁静、安全和舒适,所以可以在这些地区设置更多的公园和景观绿化。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需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

城市街道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单元,应该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在设计中需要尽量保留自然的风光和景观,建立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

可以通过增加街道两侧的绿化植被,引入天然光线,设置自然通风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来实现。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人们的社交和交流需求。

城市街道是人们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所以要创造出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可以在街道两侧设置休闲平台、咖啡馆、广场等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社交交流的场所。

还要关注到交通安全和便捷性,提供良好的交通流线和交通设施,以方便人们的出行。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在设计中要尽量保留和发扬这些特色,通过保护历史建筑、设置文化标识和利用文化符号等手段,使街道空间反映出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城市的特色和吸引力。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任务。

它需要充分关注人的需求和行为特征,与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共存,满足人们的社交和交流需求,同时注重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

只有这样,城市街道才能成为人们生活的舞台,展现城市的魅力与活力。

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设计文/ 钟诗悦、徐迪雅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5424【摘要】城市空间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美好形象,它的设计工作值得我们研究,因此本文以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设计为题,在内容、形式和设计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还结合案例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设计的方法, 希望能对设计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街道空间;设计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一)确定总体环境设计目标这一环节是对整个体系中各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

对于城市整体环境的设计要求,该要求的确定是一个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结果,保证是建立在对城市整个形象的感受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共空间需要具备的功能的确定上,以及对城市日常活动的关注和参与上,才能够保障整个体系是以发挥的功能为前提,当然也需要考虑感官上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感受,以此来确定设计目标。

(二)确定主要结构城市公共空间所具有的结构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组成成分之间的顺序和组成关系。

城市公共空间所具有的结构就是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公共空间周围的环境布局。

普遍是以空间结构呈现的形态来命名结构的形态:关于点结构形态,就是指城市的中心环境,包括广场、公园、草坪等。

这些景物环境在布局中起着中心、标志性的作用,它们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关于线结构形态,就是指城市的重要环境,包括步行街道、绿色走道、专用通道等。

这些景物环境在布局中起着连接、包含、延续所有点结构形态的作用;关于面结构形态,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公共空间环境,在公共空间中,面结构形态包含着一部分的景物环境,它完全摆脱了区域的束缚,可以很好的与其他空间景物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有着凸显中心点的作用。

(三)确定主要阶梯系统组成及利用对策这里指的是城市公共空间结构中的部分景物,因为其自身具备着系统性,所以故在此提出采取一些的由草坪、广场、公园等形成的系统组成和使用的应对策略。

这里的草坪属于绿地系统,这个系统有三个等级,分别是城市级、地区级、小区级,在这些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等级的选址、服务区间、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等制定相应的规则和对策。

城市公共空间之街道探析

城市公共空间之街道探析

城市公共空间之街道探析【摘要】:快速交通的发展,导致街道传统功能的丧失,通过对街道的物质结构要素分析(街道模式、街道的尺度比例、街道的断面、街道的材质、街道的绿化、街道的公共设施等),预再生街道的混合功能。

【关键词】:街道空间,街道模式、街道尺度、街道断面、街道材质、街道绿化、街道公共设施【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resulting in lossing of traditional functions of street space, through analyzing the material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street (street patterns, street-scale ratio,, section of the street, materials of street, greens of street, public facilities of street, etc.) , in order to rebirth the mixed function of street.【Key words】:Street space, street pattern, street-scale, street sections, street materials, street greening, street furniture一、引言公共开放空间是由道路、城市轴线、广场、公园与花园等共同组成,它们是都市设计中的主要构成元素。

在城市的建造过程中,公共开放空间扮演着双重的角色;它既是城市形态的组织者,也是公共场所与私密场所之间关系的调整者,就像是一个在城市规划、都市艺术和建筑单体之间衔接和转化的工具。

其中街道是一种最为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相对于其他城市公共空间来说,街道与城市、人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人们每天出行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

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设计手法探析要点

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设计手法探析要点

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设计手法探析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设计,就是在合理的功能定位下,如何将街道景观各种构成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和设置以及空间和功能上整合,达到设计者的意图,使街道空间的使用者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愉悦、共鸣。

在此原则的前提下,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求街道景观设计的手法。

1.连续性众多的城市设计理论都已指出,好的街道景观应具有连续而明确的界面。

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之一。

对于其街道宽度、两侧建筑的尺度、立面形式等方面的定制,从1853年豪斯曼对巴黎市中心进行大规模改建时就已形成,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连续统一的界面、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始终保持完好。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侵入城市中的传统区域仍然不可避免。

那么,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景如何设计呢?在济南泉城路的改建中。

原先尺度宜人的空间被完全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道路红线50米的空旷的街道,一幢幢仿古底层建筑和现状的高层办公大搂交错布置。

空旷的街道将高楼大厦孤零零地显现在建筑轮廓中。

街道界面不连续了,原先那种致密而富质地、连续而有韵律的城市景观被打断了,呈现出一种混乱而无序的场景,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而高层建筑几乎每幢建筑都有独特的体形,都设置各自的广场,或圆或方、或凹或凸、或在正面或在转角。

虽然大多数高层建筑的裙房都用作商场,但人行路经常会被办公人口、停车场所打断。

与此相对的是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构想:针对各个不同区段的具体情况,根据此区段内保护建筑的特征,对新建筑分别制定一些指导性纲要。

有的要求底层作骑楼设计,表面材料为天然石材;有的则要求形式活跃,材料色彩均不限,仅限制其沿南京东路部分高度不超过24m;等等。

所有的构想和措施都力求保持历史遗留下来的街道景观的魅力。

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的最有力的因素。

这种连续性和明确性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

比例、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的位置样式等方面。

城市街道空间控制方法及相关指标探讨

城市街道空间控制方法及相关指标探讨

DOI 10.11982/j.supr.20190513
作者简介
简艳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硕士
街道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形成,街道是城 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城市化和机 动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街道出现了缺乏 近人空间、杂乱无序等问题。为恢复街道空间 的活力,本文探讨和研究城市街道空间控制方 法及相关指标,以塑造具有连续性和围合性的 人性化城市街道空间。
Abstract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motor vehicles has brought about bad experience for walking. In order to form humanized street space with continuity and enclos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chnical guidance documents that are published by Shanghai planning departments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regulatory plan technical criteria, street design guidelines, and planning guidance of 15-minute community-life circle. Some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are presented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technical guidance documents. The paper has a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f the control methods and parameters of street space,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classification of streets functions, the width of streets, the structure and scale of street blocks, the building density, the building height, the distance back of red line, the build-to-line ratio, the multiple function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human-scale space.

城市街道空间规划问题探讨

城市街道空间规划问题探讨

区域治理OVERVIEW城市街道空间规划问题探讨彭阳县自然资源局 高应霞摘要:街道空间属于城市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街道空间设计可以直接反映出城市具体审美水平以及发展前景。

如何更好以及更加合理地规划与设计街道空间,保障其发挥出更大的魅力属于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对于城市街道空间规划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大家带去一些启发。

关键词:街道空间;城市规划;问题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7-0051-0001一、土地利用动态检查监督在240次检查当中,认真实施了现场调查、上传信息、数据收集等程序,并且项目名称、批准的时间、批准的文件、批准的用途、土地供应文件、批准的区域、供应方法、土地供应时间以及土地供应区域等相关土地供应信息被逐渐输入到土地市场动态监控系统当中,而本文主要介绍城市街道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

二、街道设计的主要原则(一)安全性原则街道安全属于非常基本的要求。

在私家车较为流行的时代,设计人员一定要关注这一问题,即人以及车之间的平衡是否可以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实现。

(二)便利性原则在未来街道景观设计当中,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各种公共设施,比如公共厕所以及ATM机等,以使得人们使用更加便利化[1]。

(三)交往性原则在之前,街道空间属于人们互动当中非常重要的场所。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无休止的道路以及高层建筑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削弱,因此在设计中一定要重视如何把生活街道建成比较重要的交流场所[2]。

三、城市街道空间的人性化设计(1)中观街道空间设计。

需要从这些方面实施设计:街道长度、建筑界面、街道纵横比以及街道绿化等。

街道长度:按照“狭窄道路以及密集路网”的道路实施一定的布局,并且要和两侧地块的具体城市功能相结合,合理地对于街道长度实施一定的控制,避免过长的街道对人们的过往经历造成影响。

街道高宽比:需要考虑两边建筑物的具体高度以及绿色景观情况,综合考虑街道高宽比,保障道路功能实际的合理化,街道绿化:绿化对于街道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非常良好的视觉美感,还可以使得空间连贯性得以增加。

“三旧”改造中的城市空间控制与引导方法探讨

“三旧”改造中的城市空间控制与引导方法探讨

“三旧”改造中的城市空间控制与引导方法探讨摘要:三旧改造工程必须立足于地区实际发展情况,有效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此次研究以某地区“三旧”改造工程为例,联合空间控制与引导方法,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控制优化,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三旧”改造;城市空间控制;引导当前,土地资源稀缺问题比较严重,粗放式管理模式极大影响了土地资源发展。

通过现有产业转移与城镇发展需求,注重旧村庄、旧厂房以及旧城镇改造,结合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要求,对现有城市空间进行规划设计。

“三旧”改造工程显示出城乡一体化发展,尽管与旧城区改造存在差异,且市场机制存在资源配置问题,极易导致市场失灵问题。

由于空间权益缺乏系统构建要求,也不具备技术与政策扶持。

所以在制定规划方案时,不仅要满足开发商利益,还应当处理好政府政绩与居民安置问题。

1、“三旧”改造案例分析此次改造方案位于某地区中心区域,周边构筑物包括广场,交通要道以及政府机关。

改造用地主要为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其中,商业用地为餐饮店和食材市场;居住用地为旧村落。

在改造范围内,多为村民住宅建筑,以多层建筑与低层建筑为主,建设时间比较长,质量堪忧。

改造区域内,土地资源应用类型与建筑风格比较落后,对该地区品味及空间形象造成较大影响,使土地价值降低。

2、规划布局结合地区地块改造与区位发展,将改造区域建设为商业购物与居住为主的功能区,建立现代化城市空间,宜居宜住的生态空间。

结合地区景观风貌打造居住空间。

利用局部绿地、广场与步行街打破空间限制,以此建立繁华街区,建立适宜的购物环境。

有效融合商务区、休闲娱乐区以及建筑,合理布置空间结构,建立具备特色的标志场所。

优化整合各项优势资源,重塑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以此建立生态化空间环境。

3、营造城市空间特色3.1控制要素在整个规划期间应当注重用地控制,将建筑高度、容积率、土地用途,建筑密度等纳入到控规体系中,通过该体系合理控制地块功能和开发力度,但是缺乏分析城市特色与形象。

社会行为活动引导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初探

社会行为活动引导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初探

社会行为活动引导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初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设计与规划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城市设计不仅仅是建筑、交通、绿化等硬性设施的设计,更是对城市社会行为活动引导的设计。

而城市规划除了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和结构布局外,更应当关注城市社会行为活动引导的规划。

本文将探讨城市设计与规划中对社会行为活动引导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一、城市设计与社会行为活动引导的重要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更是一个社会活动的聚集地。

城市设计和规划应当关注如何引导和促进社会行为活动,使城市成为一个宜居、宜玩、宜赏的场所。

1. 提升城市品质通过合理的城市设计和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社会行为活动引导,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

人们在活动中所感受到的生活氛围、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品质。

通过引导社会行为活动,可以增加城市的文化元素,提升城市的艺术氛围,让城市成为一个有品位的生活场所。

2. 增加文化交流城市是文化的交融地,是各种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的地方。

通过城市设计和规划中的社会行为活动引导,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城市规划中增加文化和艺术活动的场所,可以为各种文化的交流提供场所和平台,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3. 促进社会活动城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

通过合理的城市设计和规划,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活动场所和活动方式,促进社会活动的丰富多彩。

在城市规划中设置公共广场、休闲公园、文化中心等,可以为人们的社交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方式,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

在城市设计和规划中,要引导和控制好社会行为活动,需要有具体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下是我对城市设计与社会行为活动引导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1. 设置公共活动场所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设置一些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广场、文化中心等,为人们的社会活动提供场所和平台。

这些公共活动场所的设计和布局要兼顾美观和实用,以满足人们不同的社会活动需求。

对城市街道设计的初步研究

对城市街道设计的初步研究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而街道则是伴随着城市建立的那一刻便产生了,街道空间在城市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城市的痕迹和烙印。

街道及其人行道,是城市最主要的公共区域,是一个城市的最重要的器官。

当人们想起一个城市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街道,街道的形象直接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

城市街道的可识别性、连续性和方向性,决定了它在城市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随着城市化发展,我国传统的一户一院的住宅和深厚乡里关系的社区消失了。

人们在人口集中的压力下生存。

在沙漠般城市中的精神安慰,就是既保持人与人的一点微小联系,又能各自独立存在。

而街道作为一个街区的公共活动场地,在人们交往和人们的生活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不难看到在一些很有意思的场景:孩子们在街上踢球、相互追逐嬉戏;游人在人行道上徜徉;街道边的石凳上和台阶上有人小憩,欣赏着街道上的人来人往;使用健身器械锻炼身体;三五成群的人在聊天,或围坐打牌。

街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功能了,而是更多的起到了交往小空间的作用。

然而,在我们现在的城市中,街道的发展却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安全性问题,许多街道成为了犯罪高发点;各种广告对城市街道设计的初步研究Preliminary Study on Design of Urban Streets陈思羽万婧Chen Si-yu Wan Jing(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摘要:在城市里,街道除了承载交通外,还有许多别的用途。

这些用途是与交通循环紧密相关的,但是并不能互相替代。

本文不仅详细的分析了街道的诸多用途以及现代城市街道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对从事城市规划行业的人士,在以后的城市规划中街道的设计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街道;安全;交往;景观Abstract:In cities,the streets have many other uses in addition to carrying the traffic.These use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traffic circle,but cannot replace each other.This article not only analyzed the uses of the streets and common problems of modern city streets,but also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of streets design in urban planning to people in the urban planning profession.Key words :Urban streets ;Safety ;Contact ;Landscape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牌被随意设置在街道两旁,不仅影响了人们对人行道的使用,也影响了街道的美观;缺少街道附属设施等等。

街道空间城市设计

街道空间城市设计
街道空间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 二、街道空间城市设计
三、实例
一、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建筑学和城市 规划中 分离出 来,还 是近四 十年来 的事情 , 1965 年 美 国 建 筑 师 协 会 正 式 使 用 “ 城 市 设 计 (Urban Design)”这个词汇。 1990年5月,我国的“城市设计北京学术讨论 会”提出城市设计的概念是:“城市设计是以 人为中心的,从总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 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美观,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 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
由上,城市设计是与城市规划及城市人事设计交融 在一起的,是以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结合性 城市环境设计,是强调城市文化特征和个性的“概念” 设计。 具体包括“形”── 城市实体环境和“神”
──城市风格两方面的内容。 城市设计是指人们为 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 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 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8、工作方法
1、整体以指导性为主
──近似于城市规划,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 1)确定城市艺术特色──自然山水(桂林)为主,历 史人文景观(杭州、西安)为主或城市建筑特色(深圳) 为主 2)城市中自然环境条件的利用: 外围生态走廊──城市衬景 河道绿化──城市风光带 山川水体──城市公园
3)历史文化遗迹的组织: 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基地 城市特色 4)城市空间设计: 静态景观: 城市空间结点广场的布置──公共活动空间的多 样性 城市轮廓线──街景轮廓 城市景观的组织──对景、配景、衬景的运用 动态景观: 连续、收放的空间结构形态,序列的组织
城市设计成果主要包括政策法令、设计规划、设计导 则等。 政策法令:包括设计实施、维护管理、投资条例及 行动框架,体现城市设计的目标、构思、空间结构、原 则、条例等的总体描述。 设计规划:设计方案的三维描述,图示性总平面、设 计概念、设计意想、具象模型等,以人为中心,以三度 空间结构描述城市景观。 设计导则(准则):以公共利益为设计目标,保证开 发实施的环境品质和空间整体性,即对城市特定的地段、 设计要素(建筑、天际线、街道、广场等)或全城的城 市建设提出基于整体的设计要求。

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层面的引导和控制

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层面的引导和控制
如日本著名现代景观大师升野俊明作为一位禅僧将日本传统禅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理念虽然用的材料手法有些还是传统的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和理念的不同浓厚的传统文化通过新的诠释绽放光辉给人以强烈的现代感如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中庭图城市景观体现国家的综合国力反映人民的生活品质
第 36 卷 第 2 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0 年 4 月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供人参观,而且供人使用,人 的行为活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公共空间要符合人 的行为心理和活动习惯。
人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 3 种类型:必要性活 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在各种 条件下都会发生,而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 条件下才会发生;社会性活动是公共空间中有赖于 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儿童游戏、互相打招呼、 交谈、各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只要 改善公共空间中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条件, 就会间接地促成社会性活动。因此,公共空间要为 人们的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提供条件,从而激 发社会活动的发生。
2010 No. 2
银周妮,等: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层面的引导和控制
297
城市中公共空间分布广、容量大,对城市环境质 量、局部小气候的调节、防灾减灾都有着重要作用。 做好公共空间的生态规划,无疑是可行和必要的。 2. 2. 2 生态设计原则
生态设计原则具体表现在:在设计中,尽可能使 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 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施工中的 废弃物,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 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 减少水资源消耗;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 自然通风和江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注重乡土筑 物的运用,尊重场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顺应基址的 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体 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注重生态 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监理等。通常,只 要涉及其一或多或少地应用了这些原则,都可看作 是生态设计。 2. 3 现代主义

城市街道空间初议

城市街道空间初议

城市街道空间初议
白德懋
【期刊名称】《北京规划建设》
【年(卷),期】1998()1
【摘要】城市街道空间初议白德懋城市街道是人们活动最频繁的场所。

无论上班、上学、购物、办事、探亲访友以及文化娱乐等都离不开街道,不少人还经常把街道当成散步、闲逛、锻炼身体、看热闹和找人聊天的地方。

街道的功能可谓大矣!街道是城市的起源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早先一些城...
【总页数】3页(P19-21)
【关键词】城市街道;空间;功能;城市规划
【作者】白德懋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91
【相关文献】
1.小城市街道空间特征与改造——化州市城市街道空间的特征与改造 [J], 何冠钦
2.小城市街道空间特征与改造——化州市城市街道空间的特征与改造 [J], 何冠钦
3.山地城市街道空间城市设计研究——以六盘水市大连路街道空间城市设计为例[J], 韩然屹
4.城市街道节点空间使用后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以七彩云南第一城周边街道空
间为例 [J], 邱凯; 陈桔
5.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街道空间研究
——以北京市展览馆路内街道为例 [J], 李美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68.城市设计中街道空间控制引导方法初探摘要:街道作为人们认知城市最直接的窗口,其功能设置与空间环境塑造是城市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现状街道空间设计中过于简单的分类方法进行反思,对街道空间引导中地块与街道脱节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其他城市经验和自身项目设计中的一些思考,初步探讨了街道空间的引导方法,提出将街道空间作为一类公共空间进行专门引导的思路,并对具体的控制引导要素和实施操作策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其他地区城市设计过程中街道空间的引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设计街道空间引导方法1研究的缘起街道空间是感知城市,体验城市的最直接场所,也被人们称为城市中最富有人情味的活动场所之一,为人们提供了购物、娱乐、社交和休憩的功能。

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人们熟悉的街道正在逐步消失,继而以城市道路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空间乏味且毫无生气。

人行道狭促拥挤,电线杆、垃圾桶等街道设施无序排布,道路上汽车呼啸而过,路侧的建筑隔着宽宽的绿化与透绿的围墙与你遥望,整个街道空间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

简.雅各布斯在她的专著《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说道:“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的是街道。

街道有生气,城市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可见充满活力与生气的街道对一座城市是多么重要。

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城市街道让人感觉冰冷疏远,活力缺失呢,原因有很多,也有许多人做过相应的阐述,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在理念上,重车轻人。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提升,道路的畅通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中重点关注的内容,道路的宽度取决于机动车的速度,道路越修越宽,人行道越来越窄,立交桥、高架道路成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与道路相关的建设都是以机动车为中心展开,而对步行其中行人的感受却关注甚少。

二是在控制引导方法上,缺乏相应的法规办法作为指导。

街道空间与城市广场、绿地一样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无论是城市规划的学科教材还是国家与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都没有对街道空间的设计进行专门的要求,更多的是简单套用道路设计规范和标准,以通畅与效率作为设计的最终目标,忽视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

可喜的是,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已经意识到街道空间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城市设计在城市空间塑造方面被广泛重视,从多角度提出了公共空间引导的相应策略,也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城市街道空间的控制引导。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由于街道空间的控制引导还没有专门的规范办法作为依据,所以相关的城市设计的引导不管是控制的深度上还是关注的重点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本文试图从街道空间构成要素及现在城市空间引导方面存在问题出发,对街道空间引导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

2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街道,首先是一条通道,满足人们交通通行的需要;同时由于两侧建筑的不同,街道又成为了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

大大小小的商店使街道成为娱乐购物的场所,各式茶楼、酒吧使街道成为休闲放松的场所,安静的住宅建筑又使街道成为休闲漫步的健身路径。

可见,交通通行只是街道空间的天然属性,而两侧的建筑才是决定街道空间的核心要素。

究其原因,首先,建筑的围合界定了街道的空间边界,从而界定了街道空间的形态;其次,由于街道上人们的日常活动与两侧建筑有必然的联系,从而建筑界定了街道空间的功能,使街道成为了功能丰富的城市空间。

同时,根据街道具体功能的不同,街道的构成要素还包括街道绿化、街道设施等。

街道绿化是出于生态防护和景观塑造的要求,在街道空间中起到分割空间、绿化环境、提升形象的作用。

街道设施则是街道中为方便行人,起指示、便民、安全等作用的公共设施。

这两类设施同时起到了装点街道空间、优化环境的效果。

3街道空间的类型传统的分类方法上将城市道路分为生活性道路与交通性道路。

以交通功能为主的道路称为交通性道路,以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成为生活性道路。

但这种分类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呢,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城市中的道路,除了城市快速路及区域性的高等级道路出于速度的要求,需要限制两侧用地的开口数量,从而对沿线空间的生活功能有比较严格的控制要求外,大部分的城市道路很难将这两类功能截然分开。

而且,往往交通性道路又兼具了生活服务职能,而且交通功能越是强生活服务职能越强。

可见这两类功能在城市中是互相兼容的,两者之间并不是一种此消彼长或者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互为支撑的关系。

因此若简单用交通性生活性对道路进行分类,无法对其功能和空间进行有效的引导,只会人为的带来城市空间的错乱。

因此,我们对于街道空间的引导,应该转变按照生活性道路与交通性道路进行简单分类的办法,而是需要从交通功能和生活功能两个方面分别进行界定和分类,从而综合确定街道的城市功能类别,以指导进一步的空间设计。

交通功能的确定,需要在对区域交通环境、路网体系等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道路的交通属性、等级及通行要求等方面进行明确;生活功能的确定,需要在对两侧用地的功能,交通区位等角度研究的基础上,从街道的生活服务要求、街道尺度、空间设施等方面进行分类与明确。

4 街道空间引导中存在问题分析正如引言所说,我们的街道空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出现在新城区,有的存在于老城区,从表面来看,是道路断面设置不合理、地块建设与道路建设不配套、地块间功能缺乏协调、市政设施制约、道路红线宽度限制等原因造成的,但归根到底,还是街道空间整体缺乏统一有效的引导控制造成的。

长期以来,街道空间不管是规划还是建设,都是道路归道路,地块归地块,各自为政,道路设计只管道路红线以内的部分,地块设计只管地块红线以内的部分,两者之间缺乏统一的整合与协调,这就往往造成地块内部沿街建筑与道路空间功能无法合理搭配的问题,甚至有的地区出现很多与城市环境不相协调的景象。

如地块的沿街商铺被新建道路两侧宽宽的绿化带所隔离,无法与街道空间联通;人行道由于红线的限制宽度无法达标而地块内却大量的绿化后退没有好好利用,人行空间局促狭窄绿化空间大而无当;一条生活性街道由于沿线某个地块的原因商业空间无法连续,被一堵实墙堵得顿失生气;街道设施无序设置,侵占通行空间等等问题。

这些怪象的出现,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如果在城市空间尤其是街道空间的引导中,能够统筹安排各类功能与空间,则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这些问题。

5 街道空间引导方法初探城市设计作为城市空间引导的重要方法,对于指导城市空间塑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城市设计引导的重点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尤其是公共开放空间,而现行的公共开放空间引导偏重于对以绿地、广场为载体的公共空间的引导,而对城市中使用最广的公共空间——街道的引导相对较弱。

基于前文对街道空间重要意义的分析,建议将街道空间作为一类专门的公共图1 人行空间被占用 资料来源:作者自摄图2 沿街功能不友好资料来源:作者自摄空间内容,在城市设计中进行引导,并根据城市设计的层次明确街道空间引导的深度。

尤其是对城市空间塑造起直接指导作用的控规层面城市设计,需要着重强调街道空间的引导,其具体引导方法上主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5.1 整体性的街道空间设计街道空间从构成上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作为其基本属性的交通通行空间,二是街道两侧起界定和围合作用的建筑,三是交通空间与建筑之间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建筑前区。

街道空间的引导应强调将街道这一带状空间作为整体进行考虑,突破道路和地块红线的限制,统筹安排三部分功能与空间,以避免传统规划设计与管理中的道路与地块脱节的问题。

通过统筹设计,一方面可以保证街道空间环境氛围的统一协调,使街道空间功能划分更为合理;另外,可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对街道空间中交通通行、绿化配置与设施安排等功能的整合考虑,使空间利用更加紧凑高效,节约用地。

5.2 街道功能属性的合理设定整体性的街道空间设计,需要对街道空间的功能属性与空间特点先做出合理的分析判定,才能做出分类的规划引导,并为两侧建筑功能及体量的设定、建筑前区的功能与空间安排、交通通行区的功能划定等提供直接的依据和指导。

1) 区域层面的功能分析首先在一个大的区域层面内,分析通道在交通功能上承担了什么样的交通要求,在生活功能上又要为周边地块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然后进行综合考虑和设定。

其中交通功能可分为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生活功能可分为社区级、片区级、市级和产业区级等生活服务功能,如右图,这是无锡市黄金湾地区城市设计中对街道空间图3 街道空间构成示意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图4 街道空间示意图资料来源:《无锡市黄金湾地区城市设计》的引导,通过对不同街道进行功能定位后确定的空间意向图。

上二图对应的是一条生活功能为社区级生活服务功能,交通功能为支路(地块集散道路)的示意图。

下二图对应一条生活功能为片区级生活服务功能,交通功能为次级干道的街道示意图。

2)街道空间使用人群的分析区域层面的分析是从外部的客观环境来分析,而日常在街道内使用的人群才是决定街道空间如何布局的内因。

规划可以结合道路两侧地块的用地功能,分析出可能出现的使用人群,并通过使用人群在不同时间段内发生的不同的活动内容,判定出街道空间的功能与空间特点,从而确定街道空间三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划分及功能组成、沿街建筑的底层功能、街道设施的布置等内容。

以黄金湾地区大通路为例,道路规划红线为40米,道路两侧有办公用地、科技研发用地、居住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公共绿地等用地,结合现状调研,总结使用人群日常的行为习惯,绘制出了街道空间使用人群分析表(表1)。

经过分析得出,大通路两侧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人流量较多,并且路段内有健身、商务活动、餐饮休闲等需求,在下一步的规划中应合理安排。

图5 大通路两侧规划用地图资料来源:《无锡市黄金湾地区城市设计》表1 街道空间使用人群分析表资料来源:作者自绘5.3落实空间要素的控制引导在明确街道空间的功能属性后,要通过街道空间要素落实引导细则,具体内容涉及到确定街道的连续性,沿街建筑的高度体量,建筑檐口的高度建筑退线等内容。

由于空间要素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具体的设计引导中可进行适当归类。

天津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在《天津市城市道路界面景观设计导则》中,将街道空间的引导要素归结为尺度感、连续性和舒适性三个方面,我们在借鉴了天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规划管理的要求又将其归为四类控制指标:空间尺度控制、街道空间划分、街道界面控制与街道设施控制。

表2 街道空间控制要素街道尺度控制主要通过对街道空间高宽比(及建筑高度与街道宽度比例)的控制来塑造街道的空间氛围,关于街道空间高宽比对街道空间氛围的关系已有很多研究进行过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其具体控制的主要要素包括沿街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退线控制及高层建筑控制等内容。

沿街建筑高度与建筑退线共同作用保证街道的高宽比,但建筑退线的控制还需综合考虑街道空间划分等方面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