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清明》及赏析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895f2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7.png)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经典名篇。
这首诗描述清明时节主人公雨中赶路的愁苦心境和问询牧童的瞬间情形,抒发异乡思亲的沉痛心情。
一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起笔破题,交代时令与天气,以节令与环境来渲染凄冷的气氛。
清明时节,细雨淅沥,春寒料峭,这既是自然背景的描述,又是全篇感情基调的铺垫,暗示了诗人凄冷的物理感受和复杂的心理情绪。
这与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紧承首句意脉,点明诗中主人公的“行人”身份和正在赶路的状态,“欲断魂”三字是此篇的“诗眼”和理解的关键,特别突出了极为沉痛悲伤的心境。
三、四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采用生动活泼的问答方式,透露以酒解愁的心理活动,而牧童的肢体动作语言,不仅将作者、读者的视线引向凄迷的远方,而且以在清明时节开放的“杏花”呼应了题目与开头的“清明”,既给人留下了意乱花迷的想象余地,又暗写了诗人忧伤情怀的沉痛执着与不可解脱。
全诗以素描形式将“细雨”“行人”“牧童”“酒家”“杏花村”等意象糅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自然凄迷、清淡素雅、灵动秀丽而又情感深沉的画面,创造出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凄美意境。
经典诗歌往往将情、景、事、理、趣熔于一炉,创造优美感人的意境,展现巨大的艺术魅力。
杜牧这首《清明》诗以抒情为主调,因事而见情,层次分明,画面清新,易读易记。
但真正读懂和正确理解本义的读者并不普遍。
诗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往往被忽略:一是“行人”,二是“断魂”。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原文赏析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95cd1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c.png)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原文赏析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原文赏析清明是自古有之的一个节气,这时候的天气通常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十分适合野外踏青和扫墓,杜牧也借此机会出行在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这首诗的内容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原文赏析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中,清明是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
汉魏以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主要为时令的标志,一般在现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
此时天气温暖清爽,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生机勃勃,“清明”节令由此得名。
唐宋之后,它将原来在其前一、二日的寒食节俗收归到自己名下,尤其是其中的祭祀活动,具有时令与节日的双重意义,而且节俗意义日渐增强,成为民俗中的大节。
古时重要的寒食节日渐势微,逐步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中国境内民族大多将清明作为祭祖日,每年清明时节,不仅长居祖籍的亲人要上坟祭扫,远离家乡的人们回到故里祭拜,而且时至今日,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及港、澳、台胞也纷纷赶回祖籍,认祖归宗,虔诚拜叩,祭奠祖灵。
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踏青是清明的又一重要节俗。
清明时节,杨柳青青,芳草萋萋,百花吐艳,生机一片,人们趁祭奠而踏青郊游,嬉娱欢乐。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程颢《郊行即事》)。
杜牧的这首清丽可人的《清明》,描写的就是江南清明的景象,别具新意,情景交融,是至今盛传天下的七绝名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一开端就点明“清明时节”。
清明,时至仲春,一般都是气清日朗,风和景明。
此时的江南莺歌燕舞,万物萌生,桃红柳绿,春色满园,宋代诗人黄庭坚有诗“佳节清明桃李笑”(《清明》)。
不仅是春耕春种的农事大好时光,也是古往今来人们忙里偷闲、回归故里,亲朋团聚、祭祖扫墓,并踏青游春、观花饮酒的重要佳节。
“雨纷纷”,也是这个时节江南天气的显著特征,春雨绵绵,蒙蒙密密。
《清明》杜牧赏析
![《清明》杜牧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e6da7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01.png)
《清明》杜牧赏析《清明》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 作酒店名。
赏析:•意境营造:•景色描写细腻: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生动地描绘出清明时节春雨纷纷扬扬、连绵不断的景象。
“纷纷” 二字不仅写出了雨的密集状态,更营造出一种烟雨朦胧的氛围,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这种阴雨的天气,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清冷、惆怅的基调。
•情景交融:在这样的天气背景下,“路上行人欲断魂”,将行人的心境与环境紧密结合。
“欲断魂” 形容行人神情凄迷、烦闷不乐,仿佛灵魂都要脱离身体。
清明本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节日,行人孤身在外,触景生情,心中的愁苦在这阴雨天气的烘托下愈发强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结构布局精巧:•起承转合自然:整首诗的结构布局十分精巧,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交代了时间、天气,为故事的发生营造了场景,是“起”;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承接上句,进一步描述了行人在雨中的状态和心境,是“承”;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行人在愁苦中想要寻找酒家借酒消愁,情节发生转折,是“转”;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的回答为行人指明了方向,使诗歌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向,是“合”。
•情节留白引人遐想:诗歌在牧童指向杏花村后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行人听到牧童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他是否找到了酒家?在酒家中又会有怎样的感受?这种留白手法使诗歌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语言表达通俗:杜牧的这首《清明》语言十分通俗,没有使用生僻的字词和复杂的句式,却能准确地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意境1。
励志古诗词《清明》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清明》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b0b40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6c.png)
励志古诗词《清明》原文及赏析
《清明》:
寒雨翻江山,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酒家何处有?来相续船中夜。
赏析:
《清明》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清明节的景象,以及主人公心情的变化。
诗中出现的“寒雨翻江山”,描绘出来一幅凄凉而伤感的
景象:一场漫天的寒雨中,路上行人欲断魂。
因为清明节的
到来,使得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惆怅之情更加强烈。
随后,诗人把注意力转向酒家,他更加强烈地引发了读者的情感。
“借问酒家何处有?来相续船中夜”,这句话令我们联想到,主人公在清明节这个孤独而萧条的夜晚,要去酒家进行欢乐,以减轻对家乡、家人的思念之苦。
诗中对清明节寂寞与潸然的感受令人动容,同时也令人深刻感受到清明时节内心的慰藉和温馨。
这样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中
国古人对家乡的浓烈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清明节的深沉的思念和无尽的敬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全诗翻译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593d0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3.png)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全诗翻译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明的相关诗句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明》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
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https://img.taocdn.com/s3/m/6aba02f3284ac850ad0242ca.png)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人小杜,
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
《清明》古诗注释及译文
![《清明》古诗注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4e931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5.png)
《清明》古诗注释及译文《清明》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4月4日或5日或6日。
这个时候天气往往比较清爽明朗,不过在诗里主要是指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
- “时节”:时候的意思。
- “雨纷纷”:细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 “路上”:在道路上。
- “行人”:出行的人,在这里指在外赶路的人。
- “欲断魂”:“欲”就是好像、几乎要的意思。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愁苦,就像灵魂要和身体分开了一样。
- “借问”:请问、打听。
- “酒家”:卖酒的店家。
- “何处有”:哪里有。
- “牧童”:放牧的小孩。
- “遥指”:远远地指着。
- “杏花村”:杏花盛开的村庄,这里可能是一个实际的村庄名,也可能是泛指杏花深处的村庄,那里有酒家。
译文:清明这个时候啊,细雨就像丝线一样,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你看那路上,有不少赶路的人呢,他们的样子看起来可愁苦啦,就像魂儿都快没了似的。
为啥呢?可能是清明这个时候容易让人思念故去的亲人,再加上这雨下得人心里头乱糟糟的。
这时候有个人就想啊,我得找个地方喝点酒,解解愁啊。
于是他就向一个小孩打听:“小娃娃呀,你知道哪里有卖酒的地方不?”这小孩啊,正放着牛呢,听到问话,就朝着远处指了指,说:“看呐,那杏花盛开的村子里就有酒家呢。
”这首《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那可老有名了,它就像是一幅生动的清明小画。
开头描绘出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一下子就把那种阴沉沉、湿漉漉的氛围给烘托出来了。
然后写路上行人那种愁苦的状态,让人特别能感同身受。
最后通过行人问牧童酒家在哪,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情节,又给这画面增添了一点生动的趣味。
它不仅仅是在写清明的景象和一个简单的问路情节,更是在表达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就像那细雨一样,悄无声息地钻进人的心里。
而且啊,这诗里提到的杏花村,后来都成了一个特别有名的酒文化的象征了,很多地方都叫杏花村,都想沾沾这诗的光呢。
牧童遥指杏花村:全诗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牧童遥指杏花村:全诗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52bc780b4e767f5acfce8b.png)
牧童遥指杏花村:全诗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出自唐代诗人的杜牧《清明》清明作者:杜牧年代: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
“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
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
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27a4b8af45b307e87197ec.png)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古诗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前言】《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翻译】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赏析】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53594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1.png)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译文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翻译
在清明的时节,雨水天天不停地倾泻下来,
在路上行走的人们几乎失去了自我,
我问道:“请问哪里可以找到一家酒楼?”
一个牧童向着著名的杏花村远远地指了指。
赏析
杜牧的这首《清明》描绘了一个人在清明节时的无奈和困惑,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哀悼。
整首诗在语言和形式上都相当精妙,展现了杜牧卓越的才华。
首先,诗人运用了生动的场景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一个萧瑟凄凉的雨天世界。
诗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人感觉到弥漫在空气中的孤独和寂寞。
通过这种手法,诗人营造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从而让读者更加真切地体验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其次,杜牧运用借问的手法突出了人物主观的心理感受。
杜牧在诗中使用了“借问”的方式来表现出主人公的一种无奈,借问酒家在哪里,是他具体的要求。
这种问询的方式让人感到主人公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与不解,表现了一个想求解、却又欲言又止的心态,读起来充满了心灵共鸣。
最后,杜牧在结尾处使用“杏花村”来点明主人公的目的地,蕴含了更深层的意味。
杜牧的家族与杏花村有关系,而这里则成为了这个故事的文化化符号。
村子里的生活日常和文化遗产显得非常神秘,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总之,杜牧的《清明》是一首充满诗人思考和咀嚼的诗歌巨作。
它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是那样的细腻与动人,让人读后陷入其中。
这样的诗歌作品不仅让人在文化上受益匪浅,也能够在精神上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欣赏和满足。
小学古诗《清明》赏析
![小学古诗《清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8c6f8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1.png)
小学古诗《清明》赏析小学古诗《清明》赏析《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下面是关于小学古诗《清明》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之人尽是扫墓人,好一片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景象。
人生何必这样悲观?我倒游兴正浓。
向路人借问哪里有酒家,哪里有人理睬我呢?只有远处的牧童善解人意,示意我酒家就在前面不远的杏花村。
杜牧所写的《清明》诗,深得‘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儒家笔意。
清明节是很奇怪的节日,既与“死”相连,又与“生”相系,把握清明节的这种独特环境,对《清明》一诗的理解至关重要。
以心灵解唐诗最为精确,但是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之恙。
【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纷纷”,如果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与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杜牧《清明》赏析
![杜牧《清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96cf7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0c.png)
原文《清明》杜牧〔唐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
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
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子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
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杜牧《清明》古诗鉴赏
![杜牧《清明》古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51b587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d.png)
杜牧《清明》古诗鉴赏杜牧《清明》古诗鉴赏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清明》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2.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3.借问:请问。
古诗今译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名句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
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
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
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
“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
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
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
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诗意及赏析
![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诗意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aafa2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d.png)
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诗意及赏析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诗意及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古诗】清明(1)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2),路上行人欲断魂(3)。
借问酒家何处有(4),牧童遥指杏花村(5)。
【解词】(1)清明。
节气名,一般在阳历每年四月五日左右。
此时,春回大地,天气清和明朗,所以称清明。
清明节是人们郊游和扫墓的传统日子。
(2)雨纷纷。
细雨蒙蒙。
(3)欲:要。
断魂:指心情愁苦,不愉快和不知所措的样子。
魂,指人的心情,精神。
(4)借问。
请问,打听。
(5)牧童;放牛的孩子。
杏花村:种满杏花的村庄,后来泛指产美酒的地方。
【释意】清明时节,细雨蒙蒙,郊外路上,踏青扫墓,游人如云。
独自旅行在外的诗人见景生情,一缕愁苦孤单之感油然而生,清明季节乍暖还寒的气候使诗人更增添了一丝凄凉。
想找个避雨、暖暖身子的地方就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店,顺着牧童的手势,远远望去,杏花深处,酒帘在望,诗人兴冲冲地走去。
这首诗写得清新明快,通俗易懂。
细细体味,这是一幅美丽的杏花春雨画图。
【讲故事】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每到每年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同学们就打着红旗,抬着花圈,排着整齐的队伍到烈士陵园去扫墓。
那么,古人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呢?这扫墓的习俗又是从哪朝哪代传下来的呢?且听下面的故事便知。
宋朝著名画家张择端,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古人扫墓归来的景象。
您看,在城关大道上,新柳成行,杏花怒放。
柳林中尘土飞扬,有一队人马在飞奔,当中还抬着一乘扫墓归来的轿子,轿顶上插满了杨柳枝条和杂色野花。
那时,盛行着一种拾翠的风俗,年轻的姑娘们每逢清明节都要到郊外采集野花和新柳,有的戴在头上,佩在胸前,装饰在轿顶上,有手巧的便编成各种各样的花环花篮,带回家送人。
还有那些做小买卖的,挑着满担的花柳叫卖在大街深巷中。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枝,这跟介子推的故事有关。
据说,春秋时代,晋国有个叫介子推的人,他跟随晋国王子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历尽艰辛,尝遍饥饿之苦。
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出处和赏析优选份
![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出处和赏析优选份](https://img.taocdn.com/s3/m/228008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8.png)
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出处和赏析优选份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出处和赏析 1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出处: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原文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2. 借问:请问。
3. 遥指:远远地指着。
赏析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拓展:《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原文赏析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词赏析: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中,清明是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
《清明》【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
![《清明》【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d8813e9a0116c175f0e48b3.png)
精心整理《清明》【赏析】注解+译文_古诗大全《清明》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③借问:请问。
鉴赏作者:佚名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正“断魂”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
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
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最要紧宾词??面”“遥”,字面意义是远。
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
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
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d662b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d.png)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温暖春光洒满园。
杏花开放如火焰,绿柳新嫩映青翠。
杏花村,家家户户燃香火。
敬祭英魂念先人,寄托哀思抒离索。
杏花村,当年英雄已离去。
留下乡音如故在,缅怀往事又难语。
翻译及赏析:杜牧的《清明》是一首咏史之作,以舒缓、悲怆的音调抒发自己对逝去的英雄和离散的乡情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春天的雨水、行人的无声行走以及寻找酒家的场景,展现了清明时节的深沉与凄美。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以七言诗的形式呈现,充满了忧伤之情。
这句诗状物的方式,通过雨水的纷纷而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往事的无限追忆。
在清明时节的雨水中,行人的步履显得延缓,仿佛他们心中承载着无尽的哀思。
接下来的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展示了诗人心中关于过去的美好回忆。
诗人希望寻找一个可以停歇的地方,问牧童路上何处可以找到酒店,而牧童却指了他杏花盛开的杏花村。
这里的酒店有着诗人视若家园之地的含义,而杏花村则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希望。
第三节“杏花村,温暖春光洒满园。
杏花开放如火焰,绿柳新嫩映青翠。
”通过对杏花村的描绘,诗人化身为游子,将温暖的春光洒满了花园。
清明时节的杏花盛开如火焰,绿柳新嫩的颜色与其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出整个春天的美丽。
第四节“杏花村,家家户户燃香火。
敬祭英魂念先人,寄托哀思抒离索。
”诗人描述了杏花村是一个重视祭祀的地方,每家每户都在燃香火悼念英勇的先人。
逝者的英魂在诗人心中得到充分的敬仰,他通过祭祀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并抒发了自己对离散乡情的无尽思念。
最后一节“杏花村,当年英雄已离去。
留下乡音如故在,缅怀往事又难语。
”诗人在最后表达出自己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之情。
他说道过去的英雄已经离去,只留下乡村的乡音仍在,而对于当年的往事,他却无法言语尽述。
这传递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眷恋和遗憾之情。
通过这首诗,《清明》展示了诗人对往事的留恋,对逝去的英雄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d89b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f.png)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百感集于此悠扬,忆往昔繁华梦长。
流年似水无常态,万物皆空生离殇。
蒹葭苍苍色渐凋,殢雨斑斓花易销。
风云变幻依旧在,人事难料苦苦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外青草碧,杏花村东流水滨,我问青草流水旁,有人信尺素书消。
春寒料峭酒旗斜,人随沙趣向谁家。
寻常时节蒙视频,路灵心事缠绵夜。
忆苦思甜又何选,笑谈风过星空趋。
属国何曾不陵夷,流亡亦曾忸怩。
岁月了了难执花,顺乎人心又岂稀。
傲江湖还剩下几场,哺纲路错婴儿哀。
飘零浩浩回顾远,怨红尘头不知耳。
恍然于此岂佳句,晏子闻之欢颜歧。
狼狈狗尾继续杖,奈愁何罪殚忧泣。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巫山神女迟。
回首也知不甚美,惹笑苍茫亦若是。
无奈秋尽春又至,人情世故无处栖。
在此去住还如斯,欲停试问归期未;心事牵绕无须更,杳冥无方瘴气围;回首还寻岁月远,细胞无力纵欲泣;飞逝弯弓海日茫,他日青霜重长弦;粉妆树国锦龙裔,谁让妆页分身么。
一片陵迟情犹未,数缕尘烟感叹息;河天碧浩心长诗,谁念得尽颓陵耻。
熙熙朝市夜绝知,有情离愁境许伊。
何以重来未有讳,故当归去附书医。
极目依稀愁不休,斜阳远近独田聚;蓬门已规深春水,风沙再拟空蒹葭。
人生几许真情在,长恨如潮难尽写。
又是清明欲过时,泪眼烟花各归去?以上即是对杜牧的《清明》这首诗的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和对生离死别的感叹。
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凄凉景象,行人在雨中徘徊,寻觅寄宿之所。
诗人通过描述杏花村的青草碧和流水滨,展现了生活的喜悦与烦恼。
诗中既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又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情雅丽,给人以思索。
杜牧以深刻的笔触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无常。
他像一位哲人,凭借着敏锐的感觉和审视力,准确地捕捉到了生活中的落寞和无助。
在辗转流连的人生中,诗人犹如迷途的行人,渴望找到心灵的归宿。
他对岁月的执着和对离别的悲伤,都使这首诗具有深厚的人情味,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清明节的诗句】《清明》译文注释_《清明》点评_杜牧的诗词
![【清明节的诗句】《清明》译文注释_《清明》点评_杜牧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7232942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d.png)
【清明节的诗句】《清明》译文注释_《清明》点评_杜牧的诗词清明[唐]杜牧冬至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解: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伤忧愁,就像是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体会就是很寂寞、悲凉的,再加之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免混迹在贫病忧伤之中,赶快打探哪儿存有饮酒的地方,使自己能够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句并使人深感苍凉而诗意又变得非常清爽、简练。
(朱丽云)这一天正是冬至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Saucourt碰上了雨。
冬至,虽然就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以也就是气候难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存有“疾风甚雨”。
但这日的细雨纷纷,就是那种“天街小雨馨例如豆腐”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
这“雨纷纷”,表达了那种“搞热欺花,将烟困柳”的凄婉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就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
那么什么就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所指的多半就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就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猛烈、可是又并非明白整体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
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就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烈的大节日,本该就是家人团圆,或游玩观看,或回娘家扫墓;而今行人孤身出门,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就是繁杂的。
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天下烫,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
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应该“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以返回“纷纷”二字上来了。
古诗清明的赏析
![古诗清明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42d04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7.png)
古诗清明的赏析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字词解析。
1. “清明时节”- 直接点明了时间是清明节的时候。
这个时候在古代,人们有扫墓祭祖等习俗。
2. “雨纷纷”- 这三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春雨细密、轻柔又连绵不断的画面。
就好像老天也在为这个祭扫的节日增添一份哀愁的氛围呢。
你看,那雨不是倾盆大雨,而是纷纷扬扬的小雨,就像细丝一样,迷迷蒙蒙地笼罩着大地。
3. “路上行人”- 这里的“行人”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在路上走的人那么简单哦。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些行人可能是远离家乡去祭扫祖先坟墓的人,也可能是在旅途中漂泊的游子。
他们的心情因为这个节日和这绵绵春雨变得很复杂。
4. “欲断魂”- 这可太形象啦。
“欲”就是好像、将要的意思。
“断魂”呢,就是说这些行人的灵魂都好像要被这愁绪给弄断了。
他们的心情极度低落、哀伤,被思乡之情、祭扫之念或者旅途的疲惫等各种情绪折磨着,就像丢了魂儿一样。
5. “借问”- 这是一种很礼貌的询问方式。
行人因为心情愁苦,就想找个地方喝点酒解解愁。
他很客气地向别人打听,这个“借问”就把那种小心翼翼又很急切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6. “酒家何处有”- 直白地问哪里有卖酒的地方。
在古代,酒可是一种能让人暂时忘却烦恼、舒缓情绪的东西。
所以这个行人在愁苦的时候就想找酒喝。
7. “牧童”- 就是放牧的小孩。
在古代的乡村田园画面里,牧童是很常见的形象。
他们天真无邪,熟悉周围的环境。
8. “遥指”- 这个动作描写得特别妙。
牧童没有说话,只是远远地指着一个方向。
这个“遥”字,给人一种很有诗意的距离感,让人的想象跟着这个指向延伸到那个杏花盛开的村庄。
9. “杏花村”- 这可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村庄名字,也可能是泛指有杏花盛开的村庄。
杏花在春天开放,粉粉白白的杏花点缀着村庄,再加上有酒卖,那是一个很有诗意、很能让人得到慰藉的地方。
二、整体赏析。
这首诗就像一幅生动的清明春雨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及赏析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
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
《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
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赏析
这个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
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
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
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
“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
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
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不过它又不
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
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
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那么
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
在
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极
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不过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个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点不是完
全一样的。
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