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的天然毒素毒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第13章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及其检测(1)PPT课件

第13章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及其检测(1)PPT课件
呕吐、腹泻等症状。 慢性中毒(3000IU/d·kg)则表现为骨关节疼痛、肿胀、皮
肤瘙痒、疲劳、肢体无力、易激动、腹痛、妇女月经过少。 3)防治措施
不能超量摄取。人每天摄入<100mg/d·kg (约 3000IU/d·kg)。
18
• 案例
• 标题名称:一煲猪肺汤撂倒一家四口
• 事件发生地:广东
• 所属类别:兽药
A 正常视觉和感光与维生素A关系密切,维生素A缺乏可 导致夜盲症。 B 维生素A与人体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成和功能有关。
C 维生素A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故有“抗感染维生素”之称。
D 可促进生长和骨的发育,维生素A缺乏使青少年的生长发 育发生障碍,生殖功能受影响 。
17
2)中毒表现: 急性中毒(200万~500万IU):表现为头晕、嗜睡、头痛、
3)防止措施: 1.冷冻条件下运输和储藏,防止鱼类腐败;
2. 组胺为碱性物质,烹饪时加入食醋可降低其毒性。
21
二、雪卡鱼中毒
1)来源:
有毒藻类
鱼类
雪卡毒素 (梭鱼、黑鲈等)
2)表现:影响胃肠道和神经系统。
1.开始唇、舌和喉的刺痛,接着出现麻木; 2.首先恶心和呕吐,接着是口干、腹泻、头痛等,恶心甚 至会导致死亡。 毒性比河豚毒素强20倍,在人体可富集,并导致蓄积毒2性2 。
6
7
8
3)中毒机制: 过量摄入外来的甲状腺素,严重影响下丘脑
功能,既有与甲状腺机能亢进相似之处,又有其 特有的中毒表现。 4)中毒表现:
潜伏期:12~24h,症状:头晕、头痛、胸闷、 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并伴有出汗,心悸等。 病程短者仅3~5d,长者可达月余。
5)防治措施:
甲状腺素在600℃以上的高温时才能被破坏,

第七章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物质详解演示文稿

第七章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物质详解演示文稿
麻黄碱
(1R,2S)
ephedrine
OH
CH CH CH3
NHCH3
伪麻黄碱
(1S,2S)
pseudoephedrine
第23页,共159页。
小檗碱类生物碱:二者区别在于D环氢化程度。
O
HO
O
+ N
OH
MeO
OMe
OMe
小檗碱(黄连素) berberine
N+
OH
OMe
OMe
药根碱 jatrorrhizine
毒素或致癌的化学物质,它们是少量的,有的 人体可以忍受,有的表现出有害作用。
第7页,共159页。
为什么在食品中存在着有毒物质?
第8页,共159页。
解释1
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防:昆虫、 微生物、人类等的危害,这是保护自己的 一种手段。
第9页,共159页。
例如,含有丰富营养的马铃薯是很好的维生素 和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但是它们含有有毒物 质——生物碱,如茄碱。
第45页,共159页。
预防方法: 不要生吃新鲜嫩蚕豆,吃干蚕豆时也要先用水浸
泡,换几次水,然后煮熟后食用
第46页,共159页。
3.生豆浆
大豆中含有的有毒成分,如食用未煮熟的豆浆, 亦可引起中毒。
第47页,共159页。
在煮豆浆时,“假沸”之后应继续加热至 100℃,泡沫消失,表明皂素等有害成分受到破 坏,然后再用小火煮10min,彻底破坏豆浆中的 有害成分,以达到安全食用的目的。
第48页,共159页。
(二)粮食作物
第49页,共159页。
1.木薯
木薯的全株各部位,如根、茎、叶中都含有有毒 物质,以新鲜块根的毒性较大。需经处理后方可 食用。

植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培训课件

植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致甲状腺肿物质的毒性和其他药理性质
• 芥子苷本身无毒,但配糖体在芥子酶作用下可被 分解成异硫氰酸酯、噁唑烷硫酮、腈类、硫氰酸 盐、吲哚-3-甲醇等有毒物质。
• 该物质对昆虫、动物和人均有某种毒性,小鼠服 用150~200mg/kg黑芥子硫苷可引起甲状腺肥大、 生长迟缓、体重减轻及肝细胞损伤。
• 首先应立刻让病人口服亚硝酸盐或亚硝酸酯(如 亚硝酸异戊酯)使血红蛋白Fe2+转变为Fe3+,高铁 血红蛋白的加速循环可将氰化物从细胞色素氧化 酶中脱离出来,使细胞继续呼吸。
• 其后应让病人口服硫代硫酸盐等解毒剂,使氰化 物容易形成硫氰化物而随尿排出。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慢性中毒,可引起热带神经性共济失调症(TAN)和 热带性弱视(皆在以木薯为主食的地区常发)。
– TAN表现为视力萎缩、共济失调和思维紊乱。 – 热带性弱视疾病表现为视神经萎缩并导致失明。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五、急性中毒解毒方法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致甲状腺肿物质
• 引起甲状腺肿的原因不只是碘缺乏,往往 还与某种食物成分有关,如十字花科的甘 蓝属植物,就是致甲状腺肿的一种致病物 质。
• 在某些碘摄入量较低的偏僻山区,以甘蓝 植物为食是甲状腺肿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五章植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演示文稿

第五章植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演示文稿
• 慢性中毒,可引起热带神经性共济失调症(TAN)和热带 性弱视(皆在以木薯为主食的地区常发)。
– TAN表现为视力萎缩、共济失调和思维紊乱。
– 热带性弱视疾病表现为视神经萎缩并导致失明。
第12页,共77页。
五、急性中毒解毒方法
• 首先应立刻让病人口服亚硝酸盐或亚硝酸酯(如亚硝酸
异戊酯)使血红蛋白Fe2+转变为Fe3+,高铁血红蛋白的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芥子苷本身无毒,但配糖体在芥子酶作用下可被分解成
异硫氰酸酯、噁唑烷硫酮、腈类、硫氰酸盐、吲哚-3-甲 醇等有毒物质。 • 该物质对昆虫、动物和人均有某种毒性,小鼠服用
150~200mg/kg黑芥子硫苷可引起甲状腺肥大、生长迟缓、
体重减轻及肝细胞损伤。
• 甘蓝属食品中抑制甲状腺功能的物质:
– 1、硫氰酸酯和腈类化合物——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 – 2、致甲状腺肿大素(Goitrin)——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发除去,从而不会引起中毒。木薯食用时通过去皮、蒸煮可使氢 氰酸挥发掉,亦不会引起中毒。南美和北非居民将木薯切片,用 流水研磨提取木薯淀粉;发酵和煮沸同样可用于木薯粉的加工,但
一般的木薯粉中仍含有相当量的氰化物。
• 3、膳食成分可改善中毒情况。足量的碘可防止氰化物引起的甲 状腺肿大;膳食中缺乏硫可妨碍机体将氰化物转化为硫氰化物解 毒;长期摄食蛋白质不足而氰化物含量高的食物,会加重硫缺乏 状况。
第9页,共77页。
• 氰离子在人体的正常代谢:氰化物在大多数哺乳动
物体内的主要转化产物是硫氰酸盐,这一反应由硫氰酸酶 (Rhodenase)催化。此外,还可和半胱氨酸反应生成噻唑类化合物
并随尿排出,这一途径较少见。
第10页,共77页。

食品安全案例--课件案例九-饮水砷化物导致黑脚病事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食品安全案例--课件案例九-饮水砷化物导致黑脚病事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 该区饮用水的含砷量在 0.03-0.86 mg/L 之间。 ➢ 全垦区有水井324眼,深度从10-410米不等。 ➢ 含砷量高的井水,井深一般大于20米。 ➢ 含水层主要是第四层的细砂、粉砂及粘土夹层,利于砷的富集。 ➢ 砷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饮水含砷量为0.185-0.85 mg/L 的人群中。
该病症具有分布范围广、中毒 人数多的特点。
据调查,2007年河套地区氟中 毒人数达到138万。
(7)与国外小的组饮问用水题安讨全论(监6管)体你系认尤为其建是立欧饮美用的水监安管全5体.体以系系相本应比文当,案以中例什国为么的为例饮标,用准你水?认监为管为什体个么系人?存在在生着活哪应些还问能题?采存取在哪怎些样
的弊措端施?预该如防何黑改脚进病?的发生?
6.你认为建立饮用水安全体系应当以什么为标准?为什么?
1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了解砷中毒及非金属元 素过量摄入的危害
2 学习饮用水除砷的方法、从
饮水砷化物含量控制黑脚病
的发生
3 了解在大型化学类 安全事故中应采取 的措施
引导学生了解、学习饮用水安全标准体系,并与台湾饮水砷化物导致 黑脚病事件相结合,分析讨论饮用水安全标准体系。再延伸到我国河 套地区的氟中毒事件,启发学生思考我国对高氟饮用水的处理建议。
➢ 直至全面开展居民饮用水检测工作,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饮用水中的砷含 量,使得饮用水中的砷含量降低到限量标准以下。
• 精准识别病区范围,对流行病区实施全面改水工程,设立自来水供应系统; • 引江河、湖泊、泉水等低砷水作为水源,或打建新的低砷水井; • 对于居住分散或条件较差的居民,实施搬迁或改引同村居民的低砷水井; • 派遣专业人员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水质设计家庭用除砷装置等; • 改水过后,当地政府委派相关技术人员定期对当地饮用水进行检测; • 加强对新污染物的研究和标准制定,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新指标列入饮水标准 中,使每个居民都能够安心饮用健康水。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及其检测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及其检测

• (六)检测方法 • 1 定性试验 • 1) 样品用温水浸渍10min→~搅拌→静止后过滤 →滤液加适量乙酸铅→滤弃沉淀→向滤液中通人 H2 过滤→滴加磷钨酸试液使胆碱等沉淀→滤液置 真空干燥器干燥→多次用无水乙醇浸制→黄色残 渣即可初制河豚毒素。 • 2 )将残渣溶于硫酸中,加重铬酸钾少许,如果 系河豚毒素,则呈绿色。 • 3) 残渣溶于水,加热煮沸2min消毒,冷后注入 青蛙体内,数分钟后青蛙呈麻痹状,则为河豚毒 素。
• 2.抗癌作用 • 其裂解产物异硫氰酸酯、吲哚甲醇和促甲 状腺素可激活人体微粒体氧化酶的活性, 有预防癌变的作用。 • 研究表明,常食用十字花科甘蓝属蔬菜的 居民,其胃癌、食管癌、肺癌的发病率较 低,说明它们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因此 作为食品来说仍然是安全的。
• 甘蓝: 【功效主治】止痛生肌,宽肠通便,益气补 虚。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早期疼痛, 习惯性便秘,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口腔溃疡等 病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含水分93.7克,蛋白质 1.6克,碳水化合物2.7克,粗纤维1.1克,钙 32毫克,磷33毫克,铁0.3毫克,硫胺素0.05 毫克,核黄素0.02毫克,尼克酸0.4毫克,抗 坏血酸76毫克。
食品中天然有毒有害物质的检 测
本章内容 • 1.了解掌握动植物,真菌中常见的天然毒素 • 2.了解掌握动植物,真菌中常见天然毒素的 制毒机理 • 3.掌握常见食品中常见天然毒素的常用检测 方法以及防止中毒的措施
第一节 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 一、动物肝脏中的毒素 • (一)毒素来源 • ①肝脏是解毒器官,动物体内的各种毒素大多要 通过肝脏来处理、转化、结合和排泄 • ②进入动物体内的真菌、寄生虫往往在肝脏生长、 繁殖 • ③动物本身可能患有肝炎、肝癌、肝硬化等疾病 • 因此,动物肝脏中可能存在着机体本身代谢产生 的毒素和病原体带来的有毒物质,对动物肝类食 品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第3章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第3章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一)有毒蕈类的有害物质

毒蕈含毒成分据临床表现分为:
白 毒 伞
(4)脏器损伤型毒蕈毒素
此型中毒最严重,有毒成分为毒肽类及毒伞肽类、
鳞柄白毒伞类、非环状肽类毒素。
存在毒伞属蕈(毒伞、白毒伞)、褐鳞小伞蕈和秋
生盔孢伞蕈中,此类毒素为剧毒,属原浆毒,因此 肝肾损害型中毒危险,死亡率高。食用含该 毒新鲜蘑菇50g(或5g干蕈)可致人死亡, 几乎无一例外。
(2)精神神经型毒蕈毒素
毒蝇碱:其为一种生物碱,主要作用为兴奋副交感神经,存在于
毒蝇伞蕈、丝盖伞属、杯伞属豹斑毒伞蕈中,在我国南北方许多 省均有生长; 蜡子树酸及其衍生物:这种毒素可引起幻觉症状,色觉和位置觉 错乱,视觉模糊,毒伞属的一些蕈类含有此类毒素; 光盖伞素及脱磷光盖伞素:可引起幻觉,听觉和味觉改变,发声 异常,烦躁不安,该类毒素存在于裸盖菇属及花褶伞属蕈类,一 般食用1g~3g干蕈即可中毒; 幻觉原:该类毒素有致幻作用,病人感觉房间小,颜色奇异,手 舞足蹈如酒醉状,主要存在于桔黄裸伞蕈中,我国黑龙江、福建、 广西、云南等省有此蕈生长。

预防:炒熟煮透方可食用。
(五)鲜黄花菜中的毒性物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鲜黄花菜中的毒性物质


中毒原因: 鲜黄花菜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 物质,本身无毒,当它进入人体被氧化后,会 迅速生成二秋水仙碱,这是一种剧毒物质,对 人体胃肠道、泌尿系统具有毒性并产生强烈的 刺激作用。 症状:一般在4h内发病,主要是嗓子发干、心 慌胸闷、头痛、呕吐及腹痛、腹泻,重者还会 出现血尿、血便、尿闭与昏迷等。
鲜黄花菜中毒的预防措施

秋水仙碱易溶于水
1.浸泡处理:即先用开水将鲜黄花菜焯一下, 然后用清水浸泡2~3h(中间需换一次水)。因 秋水仙碱易溶于水,这样可将大部分秋水仙碱 除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即可食用。木薯加工有多种方法,如切片水 浸晒干法(去皮、切片、浸水3~6d,沥干、晒干), 熟薯水浸法(去皮、切片、浸水48h、沥干、蒸熟)。 严格禁止生食木薯外,不能喝煮木薯的汤,不得 空腹吃木薯,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2.发芽马铃薯
中毒原因:马铃薯的致毒成分为茄碱(龙葵 甙)。对人体的毒性是刺激粘膜、麻痹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溶解红细胞等。
分布:豆科、五加科、蔷薇科、菊科、葫 芦科和苋科;海参、海星。
(三)有毒蛋白和肽 分布:
毒伞菌、白毒伞菌、褐鳞环柄菇等;
青海湖裸鱼、鲶鱼、鳇鱼、石斑鱼等的 鱼卵毒素;
植物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红血球凝集 素、蓖麻毒素、巴豆毒素、刺槐毒素、硒蛋 白等。
(四)酶 分解维生素等人体必须成分或释放出有
毒化合物。
机理:氰基易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阻断细胞呼吸时氧化与还原的电子传递,使 细胞代谢停止,导致呼吸麻痹致死。
分布: 禾木科、豆科、果树的种子、幼 枝、花、叶等;青鱼、草鱼、鲢鱼等的胆中 含有氰甙。
2.皂甙 概念:皂甙是类固醇或三萜系化合物的低
聚配糖体的总称。
性质及危害:无定形粉末或结晶,粘膜刺 激性较大。内服量过大伤肠胃,发生呕吐。 并引起中毒。
大豆、马铃薯、胡萝卜、欧芹、山药、花生、 苹果、李子、樱桃、橄榄和菜油等。
危害:促进肿瘤增长。
四、食物的中毒与解毒
(一)食物中毒 特点:潜伏期很短,食用某种食物后突然发病,
常常伴有呕吐、头疼、腹泻等肠胃炎的病征。严重 的可呈昏迷、休克等症状,甚至可引起死亡。
有些污染食品的有毒物质,或者由于在食品中数 量过少,或者由于本身毒性作用的特点,并不引起 食物中毒症状。但是长期、连续食用,可造成慢性 毒害,甚至有致癌作用、致畸作用或致突变作用, 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粮食作物 1.木薯
中毒原因:亚麻仁苦甙经共存于 木薯中的亚麻仁苦甙酶或胃酸水解, 产生游离的氢氰酸。对中枢神经系统 先兴奋后抑制。
症状:早期症状为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出现呼
吸困难、躁动不安、瞳孔散大,甚至昏迷。最后 可因抽搐、缺氧、休克或呼吸循环衰弱而死亡。
预防:去皮,水浸薯肉,溶解氰甙再经加热煮
2.酚类及其衍生物
包括:简单酚类、鞣质、黄酮、异黄酮、 香豆素等。
棉酚:存在于棉花的叶、茎、根和种子中, 它是一种细胞原浆毒,对心、肝、肾及神经、 血管等均有毒性。棉籽饼和粗制棉籽油中的 棉酚含量都较高,如未经脱酚处理,且食用 量过多时,有可能引起人畜中毒。
3.雌激素 分布: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
1.菜豆
中毒原因: 皂素对消化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 作用;其凝血素有凝血作用;它的亚硝酸盐和胰 蛋白酶抑制物均能产生一系列肠胃刺激症状。
症状:胃肠炎,呕吐、腹泻(水样便)、头痛、 胸闷、四肢发麻,潜伏期一般为2~4h,病程为 数小时或1~2d。
预防:炒熟煮透方可食用
2.蚕豆
中毒原因:蚕豆种子含有巢菜碱甙,是6-磷 酸葡萄糖的竞争性抑制物,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 (即蚕豆黄病) 。
(二)解毒处理 解毒处理的几项原则:
1.清除毒物 催吐、洗胃、导泻。
2.应用有效解毒剂 中和法、吸附法、沉淀法等。还可应用与
其主要毒性作用相拮抗的药物。
3.促使体内毒物排泄 输液、利尿、换血、透析等。
4.对症治疗
含天然毒素的植物性食物
一、有毒植物
概念:引起人和畜禽等生物有害作用的植 物。绝大多数有毒植物的有害成分是在其体 内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也有些植物可以富集 某些化学成分产生毒害作用。
症状:血尿、乏力、眩晕、胃肠紊乱及尿胆
素排泄增加,严重者出现黄疸、呕吐、腰痛、发 烧、贫血及休克。一般吃生蚕豆后5~24h后即可 发病,如吸入其花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则发作更快。
预防:不要生吃新鲜嫩蚕豆,吃干蚕豆时也 要先用水浸泡,换几次水,然后煮熟后食用。
3.生豆浆
中毒原因:含有皂甙、胰蛋白酶抑制剂、红 血球凝集素等有毒成分,如饮用未煮熟的豆浆, 可引起中毒。
假沸:煮豆浆时,当80℃左右,皂素受热膨 胀,形成泡沫上浮,造成“假沸”现象。
症状:胃肠炎症状。
预防: “假沸”之后应继续加热至100℃, 泡沫消失,再用小火煮10min,彻底破坏豆浆中 的有害成分,以达到安全食用的目的。也可以在 93℃加热30~75min,121℃5~10min或121℃喷雾 干燥30min有效地消除有毒物质。
如蕨类中的硫胺素酶可破坏动植物体内 的硫胺素,引起人和动物的硫胺素缺乏症。
大豆中存在着破坏胡萝卜素的脂(肪)氧化 酶,食入未处理的大豆可使家畜及人体的血 液和肝脏内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的含量降低。
(五)其他有毒物质 1.草酸及草酸盐
草酸在人体中可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草 酸钙,在组织中沉积。
分布:盐生草、苋属植物、滨藜、酢浆草、 马齿苋及一些蔬菜,如菠菜。
碱的性质,可与酸结合成盐,在植物体中多 以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性质: 无色味苦的结晶形固体,少数有 色或为液体。一般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 醇、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但其矿酸盐或 小分子有机酸盐可溶于水。
分布:罂粟科、茄科、毛茛科、豆科、 夹竹桃科等植物;海狸、蟾蜍等动物。
1.氰甙
概念:结构中有氰基的甙类,水解后产 生氢氰酸(HCN),能麻痹咳嗽中枢,有镇咳 作用,过量则可中毒。
植物物种是有毒成分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二、有毒食用植物中毒
(一)非食用部位有毒 (二)在某个特定的发育期有毒 (三)其有毒成分经加工可去除 (四)含有微量有毒成分,
食用量过大时引起中毒
三、几种常见的食用有毒植物 (一)豆类 种类:大豆、豌豆、扁豆、
菜豆、刀豆及蚕豆等。 其有害物质主要是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物。 大豆中还有皂甙。 通过加热可除去。
症状:数十分钟至10h内发病,首先是咽喉部 瘙痒和烧灼感、头晕,并有恶心、腹泻等症状; 严重者有耳鸣、脱水、发烧、昏迷、瞳孔散大、 脉搏细弱、全身抽搐、因呼吸麻痹而致死。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毒理
概述 一、食品中天然毒素的概念
指作为食品的动植物中存在的某种
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营养性天然物质成 分;或者因贮存方法不当,在一定条件 下产生的某种有毒成分。
二、天然有毒物质的中毒条件
1、遗传原因 2、过敏反应 3、食用量过大 4、食物成分不正常
(一)生物碱 概念: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类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