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三单元推荐作品含解析
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推荐作品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三单元《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A.错毂.(ɡǔ)躐.(liè)骖.(cān)B.殪.(yì)絷.(zhí)枹.(páo)C.怼.(duì)(chuānɡ) 旆.(pèi)D.逶.(wēi)迤霾.(mái)腓.(féi)【解析】枹:fú。
2.下面对《燕歌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身当恩遇常轻敌”可谓直抒胸臆,侧面委婉指出失败的原因,抨击边将的无能与腐败。
诗中对“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等萧条、荒凉环境的渲染,有力地烘托了战场上战士“力尽”势孤、“斗兵稀”的悲壮气氛,加强了对“身当恩遇常轻敌”的边将的控诉。
仍含有强烈的对比。
B.“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在这四句里,诗人表面上将笔调从大漠征战中宕开,描写“少妇”与“征人”的相思,实则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进一步抨击,控诉将官们的昏庸腐败。
C.“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四句,是写边地的荒凉和战争气氛的肃杀紧张。
说明家人对戍卒安危的焦虑牵挂的心情。
D.末四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是从士卒拳拳的报国心揭示战士戍边、苦战的精神之源,进一步衬托了边将的卑劣,阐发了诗的主题。
【解析】“侧面委婉”应为“正面直接”。
3.对《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
柳州城城楼很高,田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
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推荐作品 Word版含答案
国殇一、名句赏析“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赏析】意思是:旌旗遮蔽了日光,敌人像云一样涌上来,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将士奋勇向前。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赏析】意思是:战士们视死如归,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阵亡者尸弃原野,灵魂想返回故乡,而路途遥远。
二、中心主旨沙场上,战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为国捐躯的英灵,飘散在遥远的原野上,不能回归故乡。
全诗极力描写卫国壮士们在战斗中勇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这是一曲洋溢着爱国精神的祭歌。
我们从楚人悲壮的祭歌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千百年来不变的坚毅和刚强。
三、写作特色1.渲染、夸张手法。
描写战斗场面,作者用“车错毂兮短兵接”“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等句,极力渲染战斗的激烈和残酷。
用“旌蔽日兮敌若云”“天时怼兮威灵怒”,极力夸张敌军之强和战斗的残酷。
这些渲染和夸张,有力地衬托了“矢交坠兮士争先”“援玉枹兮击鸣鼓”等句,从而突出了战士们英勇刚强的气概。
在后面的讴歌中,作者以“出不入兮往不反”渲染战士远离家乡投入战斗的爱国决心,以“带长剑兮挟秦弓”渲染战士身首分离但死犹不屈的顽强精神,接着又以“诚既勇兮又以武”等句加以点染,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战士们由衷的赞颂和悼念。
2.格调高昂悲壮。
3.描写、抒情相结合。
先具体描写战士们在激烈战斗中的勇敢顽强,终因敌强我弱而英勇牺牲,突出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而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爱国形象,为下文讴歌悼念做了铺垫。
下文以抒情的笔法对战士们勇武刚强的气概和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烈的歌颂和深情的悼念,使战士们的爱国形象进一步升华,显得更加富有光彩。
没有前者的描写做铺垫,下文讴歌便成了无本之木;有了后者的抒情讴歌,前者描写的形象便如锦上添花,光彩熠熠。
燕歌行一、名句赏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赏析】意思是:战士们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
最新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第3单元 国殇实战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犀甲左骖魂魄旌旆B.渤海逶迤草腓萧条C.绝域玉箸薜荔画眉D.遮鸪罗襦田契施礼解析:选D。
D项中“遮鸪”应为“鹧鸪”。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刃伤:被刀剑砍伤B.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C.但有的差使无推故...无推故:没有推辞的缘故D.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私准除:暗地里扣除解析:选C。
C项中的“无推故”指“不得借故推托”。
3.下列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战事惨烈啊神灵震怒,战士们壮烈牺牲啊尸首弃于原野。
B.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身已死亡啊英灵不泯,将士们魂魄威武不屈啊也是鬼中英雄。
C.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战士们本来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赏赐。
D.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我被贬谪到这落后的南越蛮荒之地,与友人音信不能相通。
解析:选D。
D项,应为“五人一同被贬谪到南越”,不仅仅是“我”。
4.下列诗句不.是以乐写哀的一项是()A.寥落古行宫,宫女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C.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D.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解析:选D。
A、B、C三项均为以乐景写哀情;D项以哀景写哀情。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屈原的《国殇》这首诗,完成5~8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操吴戈兮被.犀甲被:通“披”,披挂B.出不入兮往不反.反:通“返”,返回C. 凌.余阵兮躐余行凌:通“领”,领导D.霾.两轮兮絷四马霾:通“埋”,埋起解析:选C。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三单元+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
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
宋代刘攽《中山诗话》记载:“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莫能对。
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
’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
如云:‘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
北齐卢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铜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
”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千”也就是“斗直三百”。
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誉。
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
如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崔国辅“与酤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
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三单元 10 推荐作品 篇目五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
(建议用时:30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少妇城南..欲断肠②海天..愁思正茫茫③美人帐下犹歌舞..④身既死兮神以灵.⑤征人蓟北..空回首A.①③/②④⑤B.①②⑤/③④C.①④/②③⑤D.①③④/②⑤解析:选B。
①②⑤名词作状语;③④名词作动词。
2.下列诗句不.是以乐写哀的一项是()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C.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D.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解析:选D。
A、B、C三项均为以乐景写哀情;D项以哀景写哀情。
3.依次把下面几个句子填入横线处,使整段文字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
(只填序号)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________,是由于客观景物的客观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①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②“意境”是一个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③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④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一⑤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⑥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答:解析:所给六句话层次非常清晰,第①句中的“既是”与第⑤句中的“也是”组合在一起;第②句中的“美学范畴”正好与第⑥句中的“核心范畴”相对应;第③句将“意”和“境”分开说,第④句则整合在一起。
答案:①⑤②⑥③④4.根据上下文补写出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连贯。
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即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
例如后人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若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①__________________,而变成了苏轼被贬黄州的失落,②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丧夫之后的凄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3单元+阁 夜+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45】雪霁.(jì)侪.辈(qí)渔樵.(qiáo)挣.脱(zhènɡ) 寂寥.(liáo) 创.伤(chuānɡ)朔.漠(shuò) 回溯.(sù) 攻讦.(jié)囹圄.(wǔ) 泾.渭分明(jínɡ)发酵.(xiào)【答案】“侪”应读chái,“圄”应读yǔ,“泾”应读jīnɡ,“酵”应读jiào。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景:景色B.天涯霜雪霁.寒宵霁:雪止C.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徒然、白白地D.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解析】A项,“景”,日光。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夷歌数.处起渔樵(数词,几,几个)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名词,数目,数量)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名词,几率)范增数.目项王(副词,屡次)C.岁暮阴.阳催短景(名词,指晚上)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名词,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D.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形容词,阴冷的)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副词,暗中,暗地里)【解析】B项,“则胜负之数”的“数”为名词,天数、命运。
【答案】 B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阁夜》中侧面烘托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气氛的雄阔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阁夜》中以鲜明对比反映出人民的深重苦难,并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2)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阅读提升层次(B)](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杜甫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推荐作品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推荐作品《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屈原,你拥有陶渊明超脱于世的情怀,却不会像他一样一味隐藏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里,独享清闲;你具有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高洁品格,却不会像他一样沉迷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山园小景中,虚度此生。
你也许愿意与白云清风为伴,临潭而立,去聆听山涧清泉;你也许向往与小桥流水同行,居衡门之下,去静品丝竹清音;你也许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怎奈黄钟废弃,瓦釜雷鸣,混乱不堪的楚国已是岌岌可危,而昏庸的楚王却听信谗言,对你的竭忠尽智视而不见。
心系国家百姓的你,用瘦削却又坚强的肩膀承担起了保卫国家的大任。
多坐拥山水,你饱览了寒江万径的寂寥;恣意挥毫,你写出了光耀千古的华章。
满腹经纶的是你,执着高洁的是你,积极用世的是你,而被一贬再贬的是你,学富五车的你,挥毫赋诗:“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课内挖掘】1.屈原在《国殇》中描写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
[适用话题]适用“爱国”“人生价值”“责任”“气节”“人性”等等。
2.如司马迁所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所以屈原作诗《离骚》泄愤。
但是,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陷害,但他总是执著地坚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马迁赞美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适用话题]适用“肩膀”“位置与价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责任”“理想”“执著”等等。
3.《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运用对比手法,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
[适用话题]可用于“职责”“反腐败”“关心民生”“人生价值”等话题。
【课外应用】骏马西风塞北——壮美阳刚的边塞诗清人姚鼐说:“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4 Word版含解析.doc
[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玉砌.(qì)强劲.(jìn)订.正(dīnɡ)择.菜(zhái) 罗衾.(qīn) 似.的(sì)刹.那(chà) 挫.折(cuò) 一晌.(shǎnɡ)蜕.变(tuì) 连累.(lèi) 马匹.(pǐ)【答案】“劲”应读jìnɡ,“订”应读dìnɡ,“似”应读shì,“累”应读lei。
2.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解析】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
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无语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把握语序的能力。
正确语序应为:A项,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B项,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D项,自古多情伤离别。
【答案】 C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2)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其二)》](3)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3单元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诗歌创作经过盛唐的高潮,进入中唐以后,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
此后,诗人们便各自探索自己的路。
元稹、白居易的通俗,韩愈、孟郊的拗拙,韦应物、柳宗元的恬静,都各有特色。
李贺也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的方法就是转向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
元白、韩孟、韦柳都不过是从风格上作了局部的调整,李贺则进行了全新的创造,杜牧曾认为李贺的诗歌风格“虚荒诞幻”。
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哪里呢?首先表现在他所捕捉的意象上。
韩愈曾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借用这几句诗说明李贺捕捉诗歌意象的过程是很恰当的。
李贺曾称赞韩愈的创作“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也是他自己的创作准则。
他不甘心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加以模仿和描写,而是要写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所以他的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
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
李贺诗歌的意象之间很少用虚词连接,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不受拘束,不拘常法。
如《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古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等,大多感叹人生不常。
李贺这首诗歌也是感叹人生不常,却又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前四句是说英主不可见,中间四句说青春不可驻,后六句说明月不可寻。
三组意象跳跃很大,忽此忽彼,迷离惝恍。
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诗人那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因为李贺的诗歌往往连缀着印象和感觉的片断,所以局部可以达到细致入微的真实,而整体则是不可思议的荒诞。
李贺仿佛是透过显微镜看世界,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却看不到一般人都能看到的。
高中语文 第03单元 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3单元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诗歌创作经过盛唐的高潮,进入中唐以后,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
此后,诗人们便各自探索自己的路。
元稹、白居易的通俗,韩愈、孟郊的拗拙,韦应物、柳宗元的恬静,都各有特色。
李贺也在苦闷的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路,他的方法就是转向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感觉分解开来,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
元白、韩孟、韦柳都不过是从风格上作了局部的调整,李贺则进行了全新的创造,杜牧曾认为李贺的诗歌风格“虚荒诞幻”。
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哪里呢?首先表现在他所捕捉的意象上。
韩愈曾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借用这几句诗说明李贺捕捉诗歌意象的过程是很恰当的。
李贺曾称赞韩愈的创作“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也是他自己的创作准则。
他不甘心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加以模仿和描写,而是要写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所以他的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
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
李贺诗歌的意象之间很少用虚词连接,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由跳跃,不受拘束,不拘常法。
如《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古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等,大多感叹人生不常。
李贺这首诗歌也是感叹人生不常,却又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前四句是说英主不可见,中间四句说青春不可驻,后六句说明月不可寻。
三组意象跳跃很大,忽此忽彼,迷离惝恍。
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诗人那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因为李贺的诗歌往往连缀着印象和感觉的片断,所以局部可以达到细致入微的真实,而整体则是不可思议的荒诞。
李贺仿佛是透过显微镜看世界,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却看不到一般人都能看到的。
人教新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 推荐作品》2021年同步练习卷(附详解)
人教新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2021年同步练习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絷.(zhí)马旌.(jīng)旗阴霾.(lí)援枹.(fú)B. 旌旆.(pèi)塞草腓.(féi)逶迤.(yí)碣.(jié)石C. 惊风乱飐.(zhān)薜.(bì)荔鹧.鸪(zhè)銮舆.(yú)D. 小觑.(qū)瀚.(hàn)海揪捽.(zuó)银铮.(zhēng)2.下面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车错毂兮短兵.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B. 矢交.坠兮士争先花面交.相映C. 小山重叠金明灭..或可睹..云霞明灭D. 今日还乡故.故.国不棋回首月明中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的意思是手拿吴戈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军队相砍杀。
B.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的意思是战士们本来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赏赐。
C. 【耍孩儿】一段,写了村民眼中的仪仗旗,讽刺了帝王铺张阔绰的排场。
D.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化用了唐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
4.关于诗句中运用的技巧分析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运用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兵败的原因。
B. “小山重叠金明灭”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少妇化妆的特点。
C.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运用了李将军的典故,讽刺了当时将帅只知享乐不关心士兵的行径。
D.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一联感物起兴,诗人由眼前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升起茫茫的“愁思”。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3.1 将进酒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赏析示例将进酒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奔流(bèn) 朝暮(zh o) 烹羊宰牛(p ng)B.金樽(z k n)寂寞(jì)钟鼓馔玉(zhuàn)C.欢谑(nü )恣意(zì)相时而动(xiàng)D.沽酒(k k)颓废(tuí)得鱼忘筌(quán)解析:A项,“奔”应读“b n”;C项,“谑”应读“xuè”;D项,“沽”应读“g k”。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坚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让自己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人生辉煌!B.如果说法国菜是风姿卓约的贵妇,日本料理是久居海上的渔夫,中餐是花样百出的魔术师,那么韩式烤肉则是似李白一般不拘小节的豪客,有着“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气。
C.李白最嬗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
李白的七言歌行采用大开大合、跳跃跌宕的结构。
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D.李白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殚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解析:B项,“卓”应为“绰”;C项,“嬗”应为“擅”;D项,“殚”应为“惮”。
答案:A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须一饮三百杯 须:必须。
B.斗酒十千恣欢谑谑:玩笑。
C.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即、就。
D.呼儿将出换美酒将:拿。
解析:A项,“须”意为“应当”。
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全唐诗》是清初编修的唐代诗歌总集,共收录四万多首诗歌,洋洋大观,波澜壮阔,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B.现在许多人一提起知识经济,就以为只要有了知识,经济就能发展起来。
事实上,知识经济并非海市蜃楼,还要以资本为基础。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受儒家入世传统思想的安排,贬谪文学作家大 多怀抱“济苍生,扶社稷”的伟大志向,也正 是因为他们太爱国忧时,关心民生疾苦,才导 致了他们的被贬,但是。即使在失职无位的处 境下,他们仍然痴心不改。爱国爱民情思以一 种深广的忧患意识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 这么说“忧国忧民忧时局”是他们最可宝贵, 也最感人的一种品行。
•
②思亲思乡和自身前途的迷茫。
• 手法:寓情于景 直抒胸臆 对照 借代
试比较柳与韩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的情感基调是愁思充满、凄苦无比的,但 同时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却不衰飒,有一种“忠犯人主 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歌中。
《登柳州城楼寄漳、 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时代背景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 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 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 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 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 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谁知宪 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 宪宗又改变主张,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 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 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这真是“十年憔 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 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 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 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明确: 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心之情。 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0
将(qiāng)进酒,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径须沽( gū )取对君酌(zhuó)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 ,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11
诵读探究,齐读诗歌上部分,思考: 1、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 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 李白怎样的感叹?用一个字概括开头的情感基调。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易逝,将白发比作雪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微小脆弱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
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
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
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园为 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 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 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听录音,理解诗意,
体会情感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将 进李
白
酒( 唐 )
1
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好像结上了 不解之缘。他们或解酒助兴,灵感纷来;或借酒消 愁,排解抑郁之感;无数名篇佳句,都与滟滟美酒 相互辉映。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三单元+第15课苏幕遮+Word版含答案.doc
第15课苏幕遮乡愁不单单是一种离怀愁绪。
乡愁往往是人们偶然遇到某种机缘,触景而生发的思乡之情。
在诗人们的笔下,因“缘”而生发的思乡之情,像一股淙淙流淌的高山溪流,把诗人们心中剪不断的乡愁、道不尽的怀念与思念,喷涌而出,以文字的形式,千古流传,并引发了无数后来人情感的共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一轮高悬天空的明月。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触动将士们怀乡之情的便是那婉转悲切,如泣如诉的芦笛之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触动诗人情思的便是重阳佳节的来临,让独在他乡的诗人渴望与家人团聚的心情更加迫切。
虽然时空跨越千年,每每读到这些诗句,诗中流淌的那种浓浓的怀乡、思乡之情,仍像一首首婉转动听的古琴曲,撩拨着现代人的思乡情怀。
一份古老的乡愁,怀念的不仅仅是它醇厚的味道,更怀念那段逝去的乡土岁月,怀念那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和充满泥土气息的质朴情怀。
对故乡的眷恋是一盏老酒,感叹不足时,故,伴酒舞之、蹈之、歌咏之!借物抒情,于景抒情等等,一吐为快;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宿.将宿.舍星宿.宿.命论B.辅.助浦.口胸脯.惊魂甫.定C.舟楫.编辑.缉.拿缉.鞋口D.燎.原潦.倒寮.房眼花缭.乱解析:A项,“星宿”的“宿”读xiù,其余读sù;B项,“辅”“甫”读fǔ,“浦”“脯”读pú;C项,“缉拿”的“缉”读jī,“缉鞋口”的“缉”读qī,其余读jí;D项,都读liáo。
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梦入芙蓉浦.浦:水边B.叶上初阳干宿雨..宿雨:昨夜下的雨C.侵.晓窥檐语侵:侵犯D.燎沉香,消溽暑..溽暑:潮湿的暑气解析:C项,“侵”,渐近。
答案:C3.下面对《苏幕遮》一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寄居长安时因思念家乡而做的。
最新高中语文第03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3单元单元检测一、古代文浏览(一)论述类文本浏览浏览上面的文章,完成1~3题。
诗歌创作经过盛唐的高潮,进入中唐以后,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
此后,诗人们便各自探究本人的路。
元稹、白居易的通俗,韩愈、孟郊的拗拙,韦应物、柳宗元的舒适,都各有特色。
李贺也在苦闷的探究中走出了本人的路,他的方法就是转向内心世界,将本人的感觉分解开来,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同。
元白、韩孟、韦柳都不过是从风格上作了局部的调整,李贺则进行了全新的制造,杜牧曾认为李贺的诗歌风格“虚荒诞幻”。
李贺的虚荒诞幻表如今哪里呢?首先表如今他所捕获的意象上。
韩愈曾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借用这几句诗说明李贺捕获诗歌意象的过程是很恰当的。
李贺曾赞誉韩愈的创作“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也是他本人的创作准绳。
他不甘心根据客观事物本来的款式加以模仿和描写,而是要写出一些理想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所以他的诗歌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
他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的声音(“羲和敲日玻璃声”),马骨会发出铜声(“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次,李贺的虚荒诞幻表如今意象的组合上。
李贺诗歌的意象之间很少用实词连接,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自在跳跃,不受拘束,不拘常法。
如《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古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等,大多感叹人生不常。
李贺这首诗歌也是感叹人生不常,却又寄寓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前四句是说英主不可见,两头四句说青春不可驻,后六句说明月不可寻。
三组意象跳跃很大,忽此忽彼,迷离惝恍。
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诗人那不能平静的灵魂和种种复杂的感情。
由于李贺的诗歌常常连缀着印象和感觉的片断,所以局部可以达到细致入微的真实,而全体则是不可思议的荒诞。
李贺仿佛是透过显微镜看世界,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却看不到常人都能看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作品《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篇目一国殇资料助读一、相关背景《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九歌》是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的对象有天神,有地祇,唯独《国殇》一篇所祭的是人鬼。
所谓“国殇”,就是指为国牺牲的将士。
屈原所处的时代,正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折期。
由于楚怀王、顷襄王父子的昏庸,楚国接连大败于强秦,丧城失地,牺牲惨重。
但是,楚国人民是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惨重的牺牲并没有把他们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报仇雪恨的决心。
这就是《国殇》这一悲壮祭歌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二、课文主旨这首诗通过对激烈悲壮的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基础积累一、字音识记1.车错毂.兮()2.躐.余行.()()3.左骖殪..兮()() 4.霾.两轮兮()5.絷.四马()6.天时怼.兮()答案:1.ɡǔ 2.lièhánɡ 3.cān yì 4.mái 5.zhí6.duì二、词语释义1.车错.毂兮短兵接错:2.矢.交坠兮士争先矢:3.凌.余阵兮躐.余行凌:躐:4.霾两轮兮絷.四马絷:5.援.玉袍兮击鸣鼓援:6.天时怼.兮威灵怒怼:7.平原忽.兮路超远忽:8.首身离兮心不惩.惩:9.诚.既勇兮又以武诚:答案:1.交错 2.箭 3.侵犯践踏 4.用绳索绊住了马足 5.拿、握 6.怨恨7.渺茫8.悔恨9.诚然、确实三、名句默写1.,车错毂兮短兵接。
2.旌蔽日兮敌若云,。
3.,左骖殪兮右刃伤。
4.霾两轮兮絷四马,。
5.天时怼兮威灵怒,。
6.出不入兮往不反,。
7.带长剑兮挟秦弓,。
8.,终刚强兮不可凌。
9.,魂魄毅兮为鬼雄!答案:1.操吴戈兮被犀甲 2.矢交坠兮士争先 3.凌余阵兮躐余行4.援玉枹兮击鸣鼓 5.严杀尽兮弃原野 6.平原忽兮路超远7.首身离兮心不惩8.诚既勇兮又以武9.身既死兮神以灵技法借鉴1.渲染、夸张手法。
描写战斗场面,作者用“车错毂兮短兵接”“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等句,极力渲染战斗的激烈和残酷。
用“旌蔽日兮敌若云”“天时怼兮威灵怒”,极力夸张敌军之强和战斗的残酷。
这些渲染和夸张,有力地衬托了“矢交坠兮士争先”“援玉袍兮击鸣鼓”等句,从而突出了战士们英勇刚强的气概。
2.格调高昂悲壮。
诗中所描写的战斗是十分悲壮的,但作者所表现的战士的形象是英勇无畏、奋勇争先、情绪高昂慷慨的,作者抒情的主调又是热烈赞扬战士们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因此,场面虽然悲壮,却洋溢着高昂的战斗激情,使全诗富有英雄主义的色彩,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3.描写、抒情结合。
先具体描写战士们在激烈战斗中的勇敢顽强,终因敌强我弱而英勇牺牲,突出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而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爱国形象,为下文讴歌悼念做了铺垫。
下文以抒情的笔法对战士们勇武刚强的气概和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烈的歌颂和深情的悼念,使战士们的爱国形象进一步升华,显得更加富有光彩。
没有前者描写的铺垫,下文讴歌便成了无本之木;有了后者的抒情讴歌,前者描写的形象便如锦上添花,光彩熠熠。
篇目二燕歌行资料助读一、作者名片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省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
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二、相关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
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开元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故写此篇。
三、内容提要这首诗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高度赞扬了他们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表现了他们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并给以深切同情;同时还揭露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
基础积累一、字音识记1.金() 2.旌旆.() 3.草腓.()4.瀚.海() 5.玉箸.() 6.飘飖.()答案:1.chuānɡ 2.pèi 3.féi 4.hàn 5.zhù 6.yáo二、词语释义1.汉家烟.尘.在东北烟尘:________2.男儿本自重横行..横行:________3.金伐鼓下榆关:__________4.旌旆逶迤..碣石间逶迤:________5.山川萧条极.边土极:________6.胡骑凭陵..杂风雨凭陵:________7.大漠穷秋塞草腓.腓:________8.身当恩遇常轻.敌轻:________9.边庭飘飖..那可度飘飖:________10.绝域..苍茫无所有绝域:________11.寒声一夜传刁斗..刁斗:________12.死节..从来岂顾勋死节:________答案:1.战争 2.纵横驰骋,无所阻拦 3.击打 4.蜿蜒不绝的样子 5.穷尽 6.恃势欺凌7.枯萎8.藐视9.形容长风万里10.极远之地11.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12.为国捐躯的志节三、名句默写1.汉家烟尘在东北,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天子非常赐颜色。
3.________________,旌旆逶迤碣石间。
4.校尉羽书飞瀚海,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胡骑凭陵杂风雨。
6.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孤城落日斗兵稀。
8.身当恩遇常轻敌,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玉箸应啼别离后。
10.少妇城南欲断肠,________________。
11.边庭飘飖那可度,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寒声一夜传刁斗。
13.________________,死节从来岂顾勋?1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答案:1.汉将辞家破残贼 2.男儿本自重横行 3.金伐鼓下榆关 4.单于猎火照狼山 5.山川萧条极边土 6.美人帐下犹歌舞7.大漠穷秋塞草腓8.力尽关山未解围9.铁衣远戍辛勤久10.征人蓟北空回首11.绝域苍茫无所有12.杀气三时作阵云13.相看白刃血纷纷14.至今犹忆李将军技法借鉴1.对比手法。
从大段落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恃宠贪功形成对比,士兵的辛苦久战、室家分离和将军的临战失职、纵情声色形成对比,结尾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
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寓意深刻。
此外,诗歌用韵四句一转,显出跳跃奔放的气势。
2.铺垫与衬托。
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身当恩遇常轻敌”可谓直抒胸臆,正面指出失败的原因,抨击边将的无能与腐败。
诗中对“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等萧条、荒凉环境的渲染,有力地烘托了战场上战士“力尽”、势孤、“斗兵稀”的悲壮气氛,加强了对“身当恩遇常轻敌”的边将的控诉,仍含有强烈对比。
篇目三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资料助读一、作者名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二、相关背景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后,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
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
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三、课文主旨本诗是一首登临之作,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诗人借登楼远眺,抒发了自己政治上遭受打击被贬南荒的无比忧愤和孤寂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志同道合的患难之友的深情怀念和相聚无期的惆怅,含蓄地谴责了腐朽势力对革新派的迫害。
基础积累一、字音识记1.惊风乱飐.() 2.薜荔..()答案:1.zhǎn 2.bì lì二、词语释义1.城上高楼接.大荒接:________2.城上高楼接大荒..大荒:________3.惊风乱飐.芙蓉水飐:________答案:1.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2.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3.吹动三、名句默写1.城上高楼接大荒,________________。
2.惊风乱飐芙蓉水,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江流曲似九回肠。
4.________________,犹自音书滞一乡。
答案:1.海天愁思正茫茫 2.密雨斜侵薜荔墙 3.岭树重遮千里目4.共来百越文身地技法借鉴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当诗人登上柳州城楼,纵目远望,视线所及的客观之景,是无所不包的。
然而,最触动情怀的却是他摄入诗中的“芙蓉水”和“薜荔墙”,这里的“芙蓉水”“薜荔墙”显然是另有深意的。
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经常拿“芙蓉”“薜荔”这些花草来形容自身的志行高洁,柳宗元如此写景,暗含了对自我品格的肯定;而“芙蓉水”遭“惊风乱飐”,“薜荔墙”受“密雨斜侵”,也正切合了柳宗元遭谗受谤被贬谪的境遇。
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入诗,正是主客观融合、统一的表现。
2.感情真挚,委婉含蓄。
诗人与刘禹锡等四位战友,一同遭受贬逐,又“共来百越文身地”,天各一方。
既是这样,彼此就应音书频寄,常来常往,音讯不断才是。
可是,“犹自音书滞一乡”,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
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得了。
“犹自”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战友们的殷切怀念之情。
全诗构思精妙,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情婉转托出,含蓄蕴藉。
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篇目四菩萨蛮资料助读一、作者名片温庭筠(812—870),晚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