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能补充技术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b31db6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e.png)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一、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1.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概况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EV)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势头迅猛。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和技术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欧洲,许多国家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例如,挪威是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通过提供购车补贴、免费停车和免除道路使用费等优惠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电动汽车在该国的普及。
德国和英国等传统汽车制造强国也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投入巨资,力图保持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亚洲,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在电动汽车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不仅有多家本土企业崭露头角,而且政策层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日本在电池技术和材料科学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因此在电动汽车的电池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韩国则在电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受到了广泛认可。
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也在稳步增长。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提供购车补贴等措施,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技术进步。
加拿大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也相对完善,多家企业在电池、充电设施等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
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化的特点,不仅在市场规模上不断扩大,而且在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概况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在市场规模上迅速扩大,而且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上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政策推动是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了大量的充电桩和充电站,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能源汽车的多能互补技术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多能互补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5f0f1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5.png)
新能源汽车的多能互补技术研究在当今社会,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技术发展备受关注。
其中,多能互补技术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新能源汽车主要依靠电能驱动,但单一的能源供应存在着诸多限制。
例如,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往往受到电池容量的限制,充电时间较长,而且在一些地区充电设施还不够完善。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多能互补技术应运而生。
多能互补技术是指将多种能源形式进行组合和优化,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能源需求。
常见的能源形式包括电能、氢能、太阳能等。
电能作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能源,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上述提到的一些短板。
氢能则具有能量密度高、加注时间短等优点,但其制取、储存和运输成本较高。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能量转化效率相对较低,且受天气和光照条件的影响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多能互补技术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将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相结合。
燃料电池可以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为车辆提供动力。
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电能不足时,燃料电池可以及时补充,从而延长车辆的续航里程。
此外,还有将电动汽车与太阳能电池板相结合的方案。
在车辆顶部或车身表面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可以为车辆的电池充电,减少对外部电源的依赖。
多能互补技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使用便利性。
通过多种能源的协同工作,车辆可以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选择最合适的能源供应方式,避免了因为单一能源不足而导致的行驶受限问题。
其次,多能互补技术有助于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
例如,利用太阳能充电可以减少对外部电网的依赖,降低充电费用。
同时,多种能源的组合使用也可以降低对某些稀缺资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然而,多能互补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技术方面,不同能源形式的转化和存储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
![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bee55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b.png)
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汽车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充电和换电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了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和充实程度。
本文将就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充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慢充技术慢充技术是最基本的充电方式,它使用普通的家庭电源进行充电。
慢充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充电时间较长,通常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充满电。
然而,慢充技术的优势在于对电池的充电压力较小,能够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且成本较低,适合在家庭充电桩等场所使用。
(2)快充技术快充技术则是相对于慢充技术而言的,它采用特殊的充电设备,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充电至大部分容量。
快充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快速、便利,在充电站等场所可以快速完成充电。
然而,由于快充技术对电池充电压力较大,可能会加速电池的老化,因此需要更高的充电成本。
(3)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是充电技术的一个创新,它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从充电桩传输到汽车电池中,无需使用充电器连接。
无线充电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免去了充电线的使用,更加便利和安全,充电效率也有所提高。
然而,目前无线充电技术的设备成本较高,充电效率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处于探索阶段。
二、换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充电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电动汽车的使用需求,但充电时间长、充电站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就催生了另一种解决方案——换电技术。
换电技术是指将电动汽车中的电池组进行更换,使车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电池充电。
换电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充电速度快、充电效率高,可以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此外,换电技术也可以避免充电站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和服务。
然而,换电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换电站的建设成本较高,需要大规模投入。
其次,不同车型的电池组规格和接口存在差异,换电站需要配备多个电池组进行更换,增加了设备和管理的复杂程度。
(内部培训)新能源充换电技术全
![(内部培训)新能源充换电技术全](https://img.taocdn.com/s3/m/8bba66d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0.png)
2.2 直流快充系统工作原理
05充电控制器完成充电准备 这时充电控制器接收到车辆控制器送过来的报文,就闭合K1、K2,同时发送充电就绪报文。
发送充电就绪报文
发送充电就绪报文
2.2 直流快充系统工作原理
06进行充电过程 充电控制器发送充电状况报文,同时对车辆(动力电池)输出充电电流; 车辆这时也同时发送动力电池状态信息。
在脱开的过程中,子 先断开控 制导引触头与充电连接确认触头, 最后断开保护接地触头。
2.2 直流快充系统工作原理
二、直流充电工作原理解析 快充系统:快充系统一般使用工业380V三相电,通过功率变换后,直接将高压大电流通过母线直接给动 力电池进行充电 快充系统主要部件:电源设备(快充桩)、快充接口、车内高压线束、高压配电盒、动力电池等。我们要 对车辆进行充电,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才能完成,下面我们主要对快充系统的充电原理进行分析。
1.2 电动汽车的充换电技术
交流充电技术和直流充电技术需要通过导线和充电插口与车辆进行连接,称为接触式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则不需要通过任何物体与车辆进行连接,称为非接触式充电。。
1.2 电动汽车的充换电技术
4)换电技术 换电技术是一种动力电池快速更换的方式,即在动力电池更换站内将用电量充足的动力电池替换 电量不足的动力电池。这样可有效克服现阶段动力电池性能的限制,为电动汽车的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
1.1 充电系统定义及分类
3)充电模式3
将电动汽车连接到交流电网(电源)时,使用了专用供电设备,将电动汽车 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并且在专 用供电设备上安装了控制导引装置。[GB/T 18487.1 之3.1.2.3] 模式3应具备剩余电流保护功能。连接方式A、B、C适用于模式3。采用单相供 电时,电流不大于32A。采用 三相供电且电流大于32A时,应采用连接方式C。采用三相供电时,电流应不大于63A。
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储能技术与应用
![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储能技术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6f086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0.png)
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储能技术与应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正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车载储能技术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储能技术及其应用。
一、车载储能技术的定义和分类车载储能技术是指将电能、化学能等形式的能量储存到车辆中,在需要时供车辆使用的一种技术。
根据能量的不同形式,车载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电池储能技术、氢气储能技术和超级电容储能技术。
1. 电池储能技术:电池储能技术通过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供新能源汽车使用。
目前常用的电池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等。
2. 氢气储能技术:氢气储能技术利用燃料电池将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断补充氢气,实现能源的连续供应。
3. 超级电容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储能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储能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等特点,适用于短程高功率需求的场景。
二、车载储能技术的应用领域车载储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采用的主要是电池储能技术,通过将电能储存到车辆中的电池中,在行驶时供车辆使用。
电池的容量和性能直接决定了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动力性能。
目前,锂离子电池是最常用的电池储能技术之一。
2. 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电池储能技术和传统的燃油发动机相结合,既可以通过电能驱动车辆,又可以利用发动机提供动力。
车载储能技术在混合动力汽车中起到了平衡能量供应和提高燃油利用率的作用。
3. 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采用氢气储能技术,将氢气与氧气在燃料电池中进行反应产生电能,从而驱动车辆运行。
燃料电池汽车无污染、零排放,并且可以快速加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 超级电容汽车: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因其快速充放电特性,在公交车、轻轨等需要瞬时高功率的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级电容汽车可以实现短途快速充电,提高车辆的能量回收效率。
几种常见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
![几种常见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4147351eb91a37f1115c59.png)
几种常见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纯电动汽车的电能补充可以划分为两种模式,即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
其中换电又被称为机械充电,是通过直接更换已充电的动力蓄电池来达到电动汽车电能补充的目的。
纯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放电后,用直流电源连接动力蓄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动力蓄电池的化学能,使它恢复工作能力,这个过程称为动力蓄电池充电。
动力蓄电池充电时,动力蓄电池正极与充电电源正极相连,动力蓄电池负极与充电电源负极相连,充电电源电压必须高于动力蓄电池的总电动势。
合适的充电方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电池的容量,而且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包括常规充电方式和快速充电方式。
常规充电方式有恒电流充电方法、恒电压充电方法和阶段充电方法等几种.常规充电方式以较低的充电电流对电动车进行充电,一般充电时间较长,可达10~20h;常规充电方式的充电器安装成本比较低,电动汽车家用充电设施(车载充电机)和汽车充电站多采用这种充电方式。
充电时段可以充分利用电力低谷时段进行充电,降低充电成本,提高充电效率,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快速充电方式有脉冲式充电法、变电流间歇充电方法、变电压间歇充电方法等几种,这里介绍常见的和基本的充电方法.快速充电方式以较高的充电电流在短时间内为蓄电池充电,充电时间短,可在10-30min完成,快速充电方式的充电器安装成本相对较高,充电效率较低,对电池寿命也有一定的影响。
(1)恒压充电方法恒压充电是最基本的控制方式,电池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如图1所示。
开始时,给定一个期望电压值,系统开始充电,充电电流随充电的进行不断减小;当充电电流小于一定值后,充电过程结束。
恒压充电的最大特点就是控制简单,由于充电终期只有很小的电流流过,所以析气量小,能耗低;但由于充电初期充电电流过大,容易对电池极板造成冲击,严重时会损坏电池;恒压充电方式一般用于电池中途的补给充电,在开始充电阶段,一定要加。
简述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简述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bd6ef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2.png)
简述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依赖蓄电池等电能储存装置进行驱动的汽车。
其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蓄电池技术:蓄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寿命等。
目前主要使用的蓄电池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
2. 电机技术:电机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关键技术包括电机的设计、控制算法和高效能量转换等。
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效率,可以提升纯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续航里程。
3. 充电技术:纯电动汽车需要进行定期的充电来补充蓄电池的能量。
充电技术包括充电桩的设计、充电速度和充电设施的智能管理等。
目前主要的充电方式包括交流充电和直流快充。
4. 能量回收技术:纯电动汽车通过能量回收技术可以将制动时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能量回收技术包括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和行程回收系统。
5. 轻量化技术:为了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减轻车辆的整体重量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轻量化技术包括使用轻量材料、优化车身结构和减少不必要的装备等。
6.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纯电动汽车的普及需要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包括充电桩的建设、充电站的布局和充电网络的监测等。
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提高纯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和覆盖
范围。
综上所述,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涉及蓄电池、电机、充电、能量回收、轻量化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创新,纯电动汽车的性能和使用体验也将逐渐提升。
电动汽车充电原理
![电动汽车充电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38cd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6.png)
电动汽车充电原理
概述
电动汽车是一种使用电能作为能源的汽车。
为了使电动汽车能
够行驶,电能需要被充入电动汽车的电池中。
电动汽车充电原理就
是将电能从外部电源传输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中。
直流充电原理
直流充电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
在直流充电过程中,电能以直流的形式从外部电源传输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中。
直流充电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接触充电枪:将充电枪的插头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
2. 交流转直流:电能从外部电源以交流形式输入到充电桩中,
然后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
3. 充电桩控制:充电桩会根据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进行电压、
电流和充电时间等参数的控制。
4. 电池充电:充电桩通过充电枪将直流电能传输到电动汽车的
电池中,完成充电过程。
交流充电原理
交流充电是另一种常见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
在交流充电过程中,电能以交流的形式从外部电源传输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中。
交流充电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接触充电枪:将充电枪的插头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
2. 充电桩控制:充电桩会根据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进行电压、电流和充电时间等参数的控制。
3. 电流变换:充电桩会将输入的交流电能进行适当的电压和电流变换,以满足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需求。
4. 电池充电:充电桩将变换后的交流电能传输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中,完成充电过程。
结论
电动汽车充电原理涉及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种方式。
通过适当的接触充电枪、充电桩控制和电能变换过程,电能可以从外部电源传输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中,完成充电过程。
特斯拉充电原理
![特斯拉充电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db5b6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d.png)
特斯拉充电原理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充电原理是基于直流快速充电技术。
特斯拉车辆配备了专属的Supercharger充电设施,通过Supercharger
充电桩供电,将电能直接转换为汽车所需的直流电。
这种充电方式能够大幅缩短充电时间。
Supercharger充电桩采用了特殊的电源转换技术,能够将交流
电转化为直流电,然后传输给电动汽车的电池组。
为了提高充电效率,Supercharger充电桩采用了高压直流充电技术。
充电时,电能从电源输入到充电桩内部的电源转换器中,转化为高压直流电。
然后,电能经过直流充电线路传输到电动汽车的电池组。
特斯拉电动汽车配备了大容量的电池组,可以存储足够多的电能,使车辆在一次充电后能够行驶更长的里程。
当车辆需要补充电能时,驾驶员可以将充电线插入车辆的充电接口。
接下来,充电线路会与Supercharger充电桩连接,开始供电。
在充电过程中,Supercharger充电桩会向电动汽车的电池组输
入高压直流电。
电池组内部的充电控制装置会监测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并根据需要控制电能的输入速率。
当电池组电量达到设定值或者充电时间达到一定时间时,充电会自动停止。
总的来说,特斯拉的充电原理是通过Supercharger充电设施将
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并利用高压直流充电技术将电能输入到电动汽车的电池组中,实现快速充电。
这种充电方式既能够提
高充电效率,又能够为电动汽车提供足够的电能,延长行驶里程。
新能源汽车课件电动汽车充电技术
![新能源汽车课件电动汽车充电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686998e1711cc7930b71682.png)
第 14 页
6.1.4电动汽车充电方式 ➢4.更换电池充电方式 ➢除了以上几种充电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更换电池组的方式,即在蓄电池电量耗尽时,用充满电的电池组 更换已经耗尽的电池组。电动汽车用户把车停在一个特定的区域,然后用更换电池组的机器将耗尽的蓄电 池取下,换上已充满电的电池组。由于电池更换过程包括机械更换和蓄电池充电,因此有时也称它为机械 “加油”或机械充电。电池更换站同时具备正常充电站和快速充电站的优点,也就是说可以用低谷电给蓄电 池充电,同时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加油”过程。通过使用机械设备,整个电池更换过程可以在10内完 成,与现有的燃油车加油时间大致相当。
第 21 页
6.2.3电动汽车充电机的技术要求 ➢(7)充电机应提供一条充电电缆连接确认信号。一方面,在充电期间,当充电插头连接到汽车后,汽车 控制逻辑可通过此信号来禁止在充电期间汽车驱动系统工作,保证充电安全;另一方面,此确认线与充电 线形成闭锁,保证充电人员安全。 ➢(8)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完成充电机充电过程的闭环控制,并显示故障类型,提供一定的故障排除指 示;提供开放式充电过程参数(包括充电模式、充电参数、阶段数)设定功能,并按照参数完成对充电过 程的自动控制;当充电机的保护系统动作,引起充电过程中断,此时应能显示故障类型,对比较容易排除 的故障提供简单的处理方法。 ➢(9)整车充电时要为电池管理系统提供所需的直流电源,目前一般取2450A。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国际比较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国际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d98788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b.png)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国际比较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正迅速崛起。
而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作为支撑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先来看美国,这个汽车工业大国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
其充电设施网络相对较为发达,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和主要公路沿线。
快速充电桩的分布密度较高,为长途驾驶的电动汽车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美国的充电技术标准以SAE 为主,具有较高的兼容性,能适应多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动汽车。
然而,美国充电设施的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在偏远地区的覆盖不足,以及不同充电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欧洲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方面也不甘示弱。
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统一的标准和政策,以推动充电设施的普及和互联互通。
在欧洲,直流快速充电桩的建设得到了大力支持,许多国家都设定了明确的建设目标。
例如,德国作为汽车制造强国,不仅在充电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还积极推动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
其充电设施的智能化程度较高,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实时查看充电桩的使用状态和预约充电。
不过,欧洲各国之间的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差异,一些国家的充电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日本作为科技强国,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日本的充电技术注重高效和节能,一些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此外,日本的家用充电桩普及程度较高,这与日本的住宅特点和能源政策密切相关。
但由于日本国内市场相对较小,其充电技术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再把目光转向中国。
近年来,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充电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我国在充电设施的建设规模上位居世界前列,形成了以国家电网、特来电等为代表的一批充电设施运营商。
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标准体系,保障了充电设施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而且,中国在无线充电技术等前沿领域也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和试点。
不过,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充电设施的分布不均、充电速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
![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35bf9e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3.png)
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是一种搭载电池储能装置作为动力源的汽车。
相对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纯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效能等特点,是减少车辆污染和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技术手段。
下面将介绍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1. 电池技术: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
目前常用的电池技术包括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纯电动汽车中。
电池的充电技术也是关键,快速充电和智能充电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便捷性。
2. 电机技术:电机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输出装置,关系到汽车的驱动性能和效率。
目前常用的电机技术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等。
永磁同步电机由于具有高效率、大功率密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纯电动汽车中。
3. 动力系统控制技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控制技术包括电动机控制、能量管理、制动能量回收等。
电动机控制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矩,提高汽车的驱动性能和节能性能。
能量管理技术主要是对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延长电池寿命和提高能量利用率。
制动能量回收技术通过将制动过程中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提高了纯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
4. 能量储存技术: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储存装置,能否长时间稳定供电是关键。
目前,电池组的温控技术、防火安全技术以及寿命预测和评价技术等是能量储存技术的热点。
5.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纯电动汽车需要有充电设施才能进行补充能量。
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纯电动汽车推广的关键。
充电桩的建设、充电设施的布局和管理等都是需要关注的方面。
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包括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动力系统控制技术、能量储存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纯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纯电动汽车在市场上的普及和应用。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创新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创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db1ef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5.png)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创新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可持续能源的追求,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正迅速崛起。
然而,电动汽车的广泛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效、便捷和可靠的充电技术。
充电技术的创新不仅能够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还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一、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现状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主要分为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两种类型。
交流充电通常也被称为慢充,其充电功率相对较低,一般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充满电。
这种充电方式适用于在家中或停车场等场所进行长时间停放时充电。
直流充电则被称为快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电动汽车补充大量电量,但其对充电设施的要求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电动汽车充电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公共充电设施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导致用户在长途出行时可能会遇到充电困难的情况。
此外,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尚未完全统一,这也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而且,充电速度和电池寿命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快速充电可能会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害,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二、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创新方向为了解决当前充电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正在从多个方向进行创新。
1、提高充电功率提高充电功率是缩短充电时间的关键。
目前,一些新型的快充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数百千瓦的充电功率,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
例如,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已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车辆补充大量电量。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充电功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使充电时间接近甚至短于传统燃油车的加油时间。
2、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是另一个具有潜力的创新方向。
通过在地面或停车位安装充电设备,电动汽车在停放时无需连接充电线即可自动充电。
这种技术不仅方便了用户使用,还避免了充电线的插拔和损坏,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智能充电管理系统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电网负荷、电池状态和用户需求等因素,自动优化充电策略。
电动汽车的智能充电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动汽车的智能充电技术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e410f8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c.png)
电动汽车的智能充电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汽车行业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交通工具,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然而,电动汽车的广泛普及离不开高效、便捷、智能的充电技术。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关键技术以及实际应用。
一、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技术的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
电动汽车因其零排放、低噪音、高能效等优点,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一直是制约其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和发展智能充电技术对于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技术的关键技术1、快速充电技术快速充电技术是缩短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关键。
目前,主流的快速充电技术包括直流快充和超级快充。
直流快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电动汽车补充大量电能,一般在 30 分钟至 1 小时内可以将电池充电至80%左右。
超级快充则进一步提高了充电速度,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充电。
然而,快速充电技术对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充电速度和电池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2、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无需通过电缆连接即可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技术。
它通过电磁感应、磁共振等原理实现能量的传输。
无线充电技术具有便捷、安全、美观等优点,但目前其充电效率和传输距离还存在一定的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3、智能充电管理系统智能充电管理系统是实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的核心。
它能够根据电池的状态、用户的需求、电网的负荷等因素,自动调整充电电流、电压和时间,实现最优的充电方案。
同时,智能充电管理系统还可以与电网进行互动,实现有序充电,降低电网负荷,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电池管理技术电池管理技术对于保证电动汽车电池的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它包括电池的状态监测、均衡管理、热管理等方面。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与电池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与电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fb03b7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e.png)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与电池技术在当今的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创新的技术逐渐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
其中,动力系统与电池技术无疑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所在,它们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性能、续航里程以及市场接受度。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类型。
纯电动汽车依靠电池组提供动力,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轮。
这种动力系统结构相对简单,但其续航里程受到电池容量的限制。
为了提高续航能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至关重要。
目前,主流的电池类型有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等优点,但成本相对较高;磷酸铁锂电池则具有安全性好、寿命长等特点,但能量密度略逊一筹。
混合动力汽车则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势。
在低速行驶时,电动机发挥主要作用,提供高效的动力输出;而在高速行驶或需要更大动力时,内燃机介入工作。
这种组合方式不仅提高了燃油利用率,还降低了尾气排放。
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通常较小,主要用于辅助动力输出和能量回收。
燃料电池汽车则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为电动机提供动力。
这种技术具有零排放、加注燃料时间短等优点,但目前面临着加氢基础设施不足、燃料电池成本高等问题。
在电池技术方面,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一个关键指标。
能量密度越高,相同体积和重量的电池能够存储的电能就越多,从而延长汽车的续航里程。
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不断改进电池材料和结构,使得电池能量密度有了显著提高。
例如,采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硅基负极材料,可以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电池的充电速度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目前,一些新能源汽车已经支持快充功能,能够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电能。
然而,快速充电也对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同样不容忽视。
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逐渐衰减,影响性能和续航里程。
电动化车辆补能方案
![电动化车辆补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7a73b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6.png)
电动化车辆补能方案随着环保和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
然而,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始终是众多电动车用户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一问题,制定科学的电动化车辆补能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动车的续航能力。
一、为什么需要补能?补能可以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使电动车更加节能环保。
另外,电动车补能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增加电动车的运营范围。
二、常用的电动化车辆补能方案1.动态能量回收系统动能回收系统是指在行驶的过程中,利用制动能量或惯性能量来发电充电的系统。
平时,这个系统制动时充电,起步加速后,发动机把剩余动能转化成电能再次充电,以保证电池能量的充足。
这种补能方式对控制系统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比较先进的电控设备和高精度的传感器。
动态能量回收系统适合在城市路况比较复杂、道路拥堵的时候使用,实现对车辆能量的补充。
2.太阳能充电太阳能充电是指利用光能直接把阳光转化成电能,再加以储存、利用的系统。
目前,太阳能充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大型商场、医院、广场甚至警察局都开始使用太阳能充电系统,而太阳能充电桩也已经在国内开始推广。
利用太阳能充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对于长途旅行的电动车可以起到比较好的补充作用。
3.无线充电系统无线充电是指利用电磁波的形式,将能源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到电池中,实现充电的过程。
与传统充电方式不同的是,无线充电可以自动启动,无需车主进行任何操作。
该方式需要安置在道路或路边停车场等地,成本较高,但可以实现无缝充电,满足电动车使用的方便性需求。
三、如何选择适合的补能方案?1.考虑自身的用车情况使用者自身用车情况是选择合适补能方案的重要因素。
比如如果日常通勤的路线较为简单,则可以选择太阳能充电,如果日常路线较为复杂,则动态能量回收系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考虑地理环境因素地理环境条件也是选择补能方案的重要条件。
比如在地处寒冷地带的地区,使用动态能量回收系统可能效果不佳,此时使用太阳能充电更为适合。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精选全文完整版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2d736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7.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分类:1.慢充。
慢充又被称为常规充电、车载充电,是采用随车携带的携式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可使用家用电源和充电桩。
这种慢充的充电电流较小,一般是在6A~32A左右,电流可直接进行两相交流或三相交流电。
而根据电流的大小,电池的体积,一辆新能源汽车充满电需要5~8小时2.快充。
快充也被称为地面充电,是通过非车载充电器采用高强电流给电池直接充电,电池可以在短时间内充到80%左右的电量,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应急性充电。
这种充电模式的电压,一般在150~400之间,功率大。
3.换电。
换电就是给车辆充电之外,直接给电池换电。
在动力电池即将耗完电时,用充满电的电池组度更换电量低的电池组,更换下来电池被送到电站内进行慢充补电。
4.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是指电动车不在电线或电缆的状态下充电,直接连接地面无线充电源板,自动进入电网,进行充电。
使用起来方便,安全,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容量。
但是,现在无线充电的技术还并不是十分完善,无法被大批量广泛应用。
5.移动充电。
对于汽车续航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巡航时开启移动充电。
这样的充电方式,电力汽车不需要去找充电站充电,也不需要花费时间修建充电桩。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原理结构:我们知道电动汽车由车载动力电池提供能量,并由电机提供动力来实现行驶。
电动汽车行驶消耗的是电池的能量,电池电量消耗后需要补充电量,通过把电网或者其他储能设备中的电能转移到车辆的电池的过程就是充电。
电网或者储能设备中的电能,需要经过充电设备的转化,以匹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特性才能完成充电。
充电设备的转化过程还需要和电动汽车上动力电池的管理系统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协商,以适当的电压和电流来完成充电,并且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会随着充电进程而减小,初期可以大电流充得快一些,后期小电流充得慢一些。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特色:1、动力电池特性不同种类动力电池具有不同的充电特性, 最佳充电率在0.2~2.0 C之间变化。
电动汽车能量补充系统
![电动汽车能量补充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3fe289c6650e52ea5418987f.png)
返回
电动汽车技术与原理 第 4 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8. 2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 8. 2. 1充电系统性能要求 ➢ 8. 2. 2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8. 3. 2 直流充电机
➢ 对于采用直流电源的充电机来说,其工作原理就是 一个可控DC/DC,即将直流电根据需求进行整流变 压之后直接对电池进行充电。
➢ 这种模式多见于一些储能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的过程。
➢ 储能器大多是采用电池,如果将这些电池的电压和 电流合理管理,就可以直接为电动汽车充电。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8. 3. 1交流充电机
➢ 1. 车载充电机和地面充电机 ➢ 2. 单相充电机和三相充电机 ➢ 3. 传导式充电机和感应式充电机 ➢ 4. 普通充电机和多功能充电机
电动汽车技术与原理 第 17 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电动汽车技术与原理 第 1 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 (1)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的充电站或充电设备 ➢ (2)良好的售后服务和配件保障 ➢ (3)完善的电动汽车标准和法律法规体系 ➢ (4)对电动汽车用户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 (5)电力供应 ➢ (6)燃料电池汽车所需的燃料补充站和燃料保障 ➢ (7)必要和适当的电动汽车运营补贴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和标准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63e32e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8.png)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和标准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和标准是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充电效率、保障充电安全、减少充电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充电技术和标准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1. 慢充技术慢充技术是指使用低功率交流电源进行充电,一般充电时间较长,适用于停车场、家庭或办公场所等长时间停靠的情况。
慢充技术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的特点,充电设备简单、使用方便,但充电效率较低。
2. 快充技术快充技术是指使用高功率直流电源进行充电,充电速度快,适用于急需充电的情况,如长途旅行。
快充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但设备复杂、成本较高,同时安全风险也较大。
3. 智能充电技术智能充电技术是指通过车载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桩和智能控制系统的联动,实现充电控制、信息交互和电能管理的技术。
智能充电技术可以实现充电效率的优化,减少能量损耗和排放,提高系统性能。
4. 安全监测技术安全监测技术是指对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温度以及其他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防止充电过程中出现过载、短路等问题,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安全监测技术可以提高充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用户的安全。
二、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1. 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有IEC 61851系列标准和ISO 15118标准。
IEC 61851系列标准规定了充电接口的标准化和相应的测试方法,ISO 15118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之间进行通信交互时的通信协议。
2. 国家标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其中包括《电动汽车用交流充电器》、《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网络管理通信与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等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规定了充电设备的技术参数、安全要求、通信协议等内容,用于保障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安全和可靠性。
3. 地方标准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需求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各地还制定了一些地方标准。
电动汽车的能源回馈和能量回收技术
![电动汽车的能源回馈和能量回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30d6e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6.png)
电动汽车的能源回馈和能量回收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危机的威胁,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诸多优势。
然而,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问题仍然制约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能源回馈和能量回收技术成为了关键的研究方向。
一、能源回馈技术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动能,而传统汽车却将这部分动能浪费掉。
能源回馈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将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回馈给电动汽车的电池。
这样一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得到有效延长。
1. 制动能量回馈系统制动时产生的能量被称为制动能量,传统汽车的制动能量会以热的形式散失,而电动汽车则可以通过能量回馈系统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
这种能量回馈系统利用了电动机的逆变功能,在制动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电池中。
这样不仅减少了能量浪费,还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2. 路面振动能量回馈系统车辆行驶过程中,路面会产生一定的振动能量,而这部分能量同样可以被回馈利用。
路面振动能量回馈系统利用了车辆悬挂系统的振动吸收能力,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电池中。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还能降低电动汽车能耗。
二、能量回收技术除了能源回馈技术外,能量回收技术也是电动汽车能效提升的关键。
能量回收技术主要是通过收集和利用电动汽车行驶中产生的废弃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1. 制动能量回收制动能量回收是最常见的能量回收技术,通过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充电。
在电动汽车制动时,电动机反转成发电机工作,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并供车辆再次使用,从而减少了电池的消耗。
2. 惯性能量回收惯性能量回收是利用电动汽车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储存。
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惯性能量,通过运用回收器件将这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电池中。
这样可以增强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能源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电能补充技术雅新(物流121班 31312107)摘要:本文主要摘录了目前市面上已经在使用的各大汽车公司的先进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包括福特、沃尔沃等世界知名品牌。
关键词:电动汽车,能源补充引言: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电动汽车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中速和短途的日常公共交通工具,电动汽车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能源和环境两大难题,因此,在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欧美和日本等先进国家的经验,在进行电动汽车的开发和制造的同时,必须研究开发电动汽车与之相适应的公共充电站和进行电动汽车示工程建设,为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积累经验。
为了作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进行电动汽车充电机(站)及其充电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随着电动汽车研究的深入,对于电动汽车用电池充电机(站)有了一定的需求,在电动汽车大围推广应用后,存在着对电池包中电池模块充电的技术要求,因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动汽车的运行质量是电池使用寿命过低、电池容量充不足等诸多问题造成,而这些问题与使用中电池安装配置和充电方法的选择即电池组与充电机的匹配、电池包中电池模块间性能一致性差异太大、运行和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管理都有密切关系,故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机(站)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规模和技术管理,而且同时还要考虑到充电机(站)对电网的影响,所以研究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就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探讨目前先进的电动汽车电能补充技术。
1.福特新款便利性充电技术福特新款福克斯电动车为用户提供创新型家用充电装置,具有多重优点,给用户带来方便简捷的操作体验。
该装置由福特与北美电气设备生产商Leviton公司共同研发。
该充电设备安装简便,由于采用新颖设计与新型安装固定托架,无须采用工具便可实现更换或升级改进,使得插头拔插操作异常简单。
新型充电装置其他优点包括业领先的价格优势、十年硬件维修保障服务以及美国国加工质量。
福特为新款福克斯电动车采用顾客向导型技术,其中家用充电装置将为用户带来显著便利。
该装置由福特与北美行业领先的电气设备生产商Leviton公司共同研发,能够赋予用户多方面的便利与益处。
新型家用充电装置主要优点之一在于采用了非固定式安装模式。
该装置以插入240伏特接口的途径取代直接使用硬接线连接断电盒的方式。
这种非固定式安装方法使得插头拔插操作异常简单,无须采用工具便可实现更换或升级改进。
福特车辆电气化与基础设施部门经理Mike Tinskey表示:“我们提供业领先的充电装置,不仅为客户提供优越性能,并且具有巨大的灵活性。
而这只是福特为了使福克斯电动车成为用户手中操作简便的解决方案之一。
”这款装置将在美国国生产制造,其外罩60%构造均来自于用户再循环材料。
另外,该装置与未来福特所有插电式车辆接口兼容。
除了具有美观的外表,该装置还具有高功率的特点,有利于实现快速充电,以提高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
2.沃尔沃汽车开发的电动车感应充电技术2011年,沃尔沃汽车集团宣布正式投身一项感应充电(Inductive Charging)研究项目。
该项目名为“持续性电力行驶CED(Continuous Electric Drive)”,由沃尔沃、比利时技术开发机构Flanders' Drive、比利时巴士制造商Van Hool 和有轨电车(Tram)制造商庞巴迪Bombardier等单位共同合作开发。
沃尔沃主要负责开发无需插口(Socket)和线缆的充电方法与系统产品。
采用感应充电技术,能量可通过埋设于路表面以下的充电板以无线的方式传送至车辆电池,具有多方面的便利。
沃尔沃汽车集团特殊车辆业务部门项目经理Johan Konnberg解释说:“CED项目工程之目的在于为电动车的保有与使用提供更多便利。
”从5月19日开始,一辆沃尔沃C30电动车被送往Flanders' Drive进行感应充电技术改造,这意味着CED项目的正式启动。
CED项目工程致力于验证一系列电动车性能,包括有轨电车、巴士和乘用车等,主要容包括:·动态与静态应用的高能量传输技术·探索全天候实况条件下,公路车辆用于城市环境的技术可行性·动态充电的工作效率·系统控制与分段激活(Segment Activation)·系统安全,完全符合所有适用的电磁兼容法规和标准3.品尼法瑞纳设计电动车用树形太阳能充电站去年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工作室平尼法瑞那Pininfarinia曾展出一款两座电动车原型Nido,而今年该公司拟将车辆的环保性能再次提升一个台阶,开发出名为Antares(心宿二,上个月在罗马举行的MoTechEco可持续性汽车展上,平尼法瑞那首度公开Antares树形太阳能充电站。
该充电站采用树形构造,顶板总面积108平方英尺,包含20个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额定输出功率为4.6千瓦,按照正常工作强度所积蓄的电量足以支持两辆Nido电动车分别行驶50英里路程。
Nido电动车在模块化车架的基础上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其平台可以拓展车型种类,包括2 2混合动力车、皮卡乃至轻型货车等。
配合太阳能充电站,Nido 电动车的总体油效较当前车型具有较大的提升幅度。
天蝎座α星)的树形太阳能充电站与略小于标准型(Pint-size)的Nido车型进行配套。
除了平尼法瑞那,其他一些汽车相关企业也正从事树形太阳能充电站的开发工作,例如位于芝加哥的Carbon Day Automotive汽车公司当前正在组装其新型太阳能插入式充电站,作为公司ChargePoint Network充电点网络项目的一部分。
这是一款额定功率2.2千瓦的系统,可同时为两辆电动车进行充电。
此外,日产和谷歌也在开发太阳能充电站。
不过相形之下,无论是发电功率还是外形风格,平尼法瑞那的Antares树形太阳能充电站都具有自己的优势。
4.西门子推出VersiCharge充电站2011年7月19日,西门子工业集团宣布推出新型电动车用VersiCharge系列充电站,面向家用及企业应用。
该产品的定位为二级充电站,可面向额定功率240伏特的用电设施,总共包括VersiCharge和VersiCharge SG两个子型号。
根据计划,VersiCharge系列充电站将从2011年年底开始投放到市场,VersiCharge SG将从2012年第一季度开始正式销售。
VersiCharge和VersiCharge SG充电站均具有全天候使用能力,可面向市及室外应用,并设有高灵活性板状底座系统。
该系列充电站采用彩色仪表显示器注明充电状态,其线圈长度达到20英尺(6.1米),从而使得附件机构作用围得到延伸。
“全功能用户控制”特性为大多数用户所熟悉,该功能可延迟充电操作,无须用户等候便可将电动车的充电推迟到到夜间,而此时用电负荷下降,正适宜于电动车注入电能。
VersiCharge SG充电站具有两种接入方式:第一是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
Zigbee乃是采用蜂鸣拟声来指代IEEE 802.15.4协议,具有短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特点,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第二是采用部扩接口来添加Wi-Fi无线传输功能。
VersiCharge SG充电站的应用灵活性有利于用户降低电动车的使用运行成本,同时还可帮助控制能耗。
西门子工业集团低压产品业务总监Barry Contrael表示,电动车在汽车市场上势头正劲,整个充电系统的基础建设与安装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正与西门子等企业的开发分配能力契合。
西门子在充电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深厚经验,VersiCharge系列充电站将加入西门子可再生及可持续能源产品阵容,从而为电动车用户提供安全、低成本的充电解决方案。
5.多家制造商联合推出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近日,德尔福、英菲尼迪、日产、高通公司、劳斯莱斯和无线电力公司(WiTricity)都着手研究一种电动车无线充电技术,即不需要额外的连接设备例如电目前有一种利用电磁感应技术的充电方式可以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
在路面或停车场基站处安装一个具有可变电流的电磁线圈作为充电时的发射器,汽车下方具有一个作为接收器的电磁线圈,当汽车行驶到相应位置时,发射器与接收器通过无线感应发生共振从而产生电流,电流经过转换进入汽车电池,从而将电池充满。
线,将充电设备安置在停车场的停车位上,驾驶者只需将车辆停放在相应位置就可离开。
电磁感应技术虽然能够实现无线充电的设想,但是这项技术并不是完美的。
由于安装在路面上的电磁发射器会产生杂波可能会加热周围的金属物体(通过欧姆加热方式)。
这也是目前这项技术受到公众质疑的地方。
这项技术采用无触点功率转换法,依靠磁动态耦合或MDC方式(两个相距4-6英寸的永磁体之间产生感应磁场)实现。
在路面与车底部之间的系统发射端有一块磁铁,而位于车底部的接收端也具有一块磁铁。
当一个小型电动马达转动下方的研究人员解释道:“这种方式达到了与机械耦合同样的效果,但是它不需要直接接触,这样就起到了节能的效果。
”磁铁时,上方的磁铁受到电磁感应的影响随之旋转,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即电能。
从生产制造角度来说,两块磁铁能够分别集成到电动机与发电机之中,形成一个结构紧凑且可靠的电量转换系统。
此外,可以使用相对便宜的铁酸盐磁铁代替成本较高的采用稀土元素材料制造的磁铁。
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无线充电方法后,充电效率相比采用电缆充电要高出90%,并且设备与车辆之间不需要精确对准,因为磁场的效用围比较大。
引用:【1】来自:威锋网()【2】来自:盖世汽车网【3】来自:中国创新网【4】来自:百度文库【5】作者:陆勇,来自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