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2012新课标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湘教版)

2012新课标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湘教版)

1 世界地理1.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五种基本陆地地形——————见上图↑(2)海底地形①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②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③洋底地形:大陆坡外,由洋盆、海沟、海岭等地形构成。

2.七大洲重要的经纬线及面积3.七大洲地形和气候特点4.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5.世界主要地区概述(1)西亚和北非①重要的地理位置:地处两洋(大西洋与印度洋),三洲(亚洲、欧洲与非洲)五海(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之地,另外还有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与地中海)、霍尔木兹海峡(沟通波斯湾与阿拉伯海)等海峡控制着海上交通。

②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最多的地区。

石油主要分布于波斯湾及其沿岸,所产石油大部分通过海运输往美围、西欧以及东亚地区,该区也为我国最重要的石油进口地区。

③水资源与农业:由于本区地处副热带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2)东南亚①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问,是连接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②中南半岛:北部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水能资源丰富。

③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峰岭众多,多火山地震。

④农业:以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为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和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①地形:高原面积广大;东南高,西北低;海岸线平直。

②气候类型: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而且南北大致对称。

自赤道向南北两侧依次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③社会经济:人口增长速度快,粮食供应不足,以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为主,为单一的商品经济。

(4)欧洲西部①气候: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陆轮廓、地形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本区海洋性气候显著。

②经济:工业发达。

以制造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畜牧业发达。

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紫外光短波,红外长波。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色、冕三层光球层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色球层耀斑、日珥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冕层太阳风磁暴、极光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地相等,15°/h(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同纬度,线速度相同;两极为0自转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②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③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⑴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⑵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更替;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光照图的判读⑴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⑵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⑶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四个关键的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及地理教学大纲

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汇总及地理教学大纲

2012地理高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目录第一讲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 3 1.1 地球与地图 (3)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 (4)第二讲地球的运动 (6)第三讲晨昏线图与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9)第四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与大气环流 (17)4.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17)4.2大气环流 (18)第五讲气候与天气系统及全球气候变化 (19)5.1 气候 (19)5.2天气系统 (21)5.3全球气候变化 (22)第六讲地球上的水与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2)6.1自然界的水循环 (22)6.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3)6.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4)6.4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5)第七讲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67.1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为主) (26)7.2河流地貌的发育 (28)7.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8)第八讲人口的变化 (30)8.1 人口数量变化 (30)8.2人口的空间变化 (30)8.3 人口的合理容量 (31)第九讲城市及城市化 (32)9.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32)9.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32)9.3 城市化 (33)第十讲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3)10.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3)10.2 农业地域的形成 (34)第十一讲农业及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5)11.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35)11.2 工业区位的选择 (35)11.3 工业地域的形成 (36)11.4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37)第十二讲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加入中国铁路图)、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3812.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38)12.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39)12.3 中国铁路图 (39)12.4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40)第十三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41)13.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41)13.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43)13.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45)第十四讲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7)1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7)1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48)14.3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49)第十五讲世界地理总论(补充区域定位) (50)第十六讲世界地理(东亚——南亚) (58)第十七讲世界地理(中亚——非洲) (61)第十八讲世界地理(欧洲——北美) (63)第十九讲世界地理(拉美——两极) (67)第二十讲中国地理总论(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资源、经济) (71)第二十一讲中国地理(南方——北方) (79)第二十二讲中国地理(西北——青藏) (83)第二十三讲旅游地理 (85)第二十四讲自然灾害与防治 (88)第二十五讲环境保护 (91)第一讲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1.1 地球与地图形状一、地球半径赤道二、经线、纬线、经度、纬度1、半球划分:南北半球—0°即赤道,东西半球—20°W,160°E2、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3、飞行问题一般方向经纬网(同一经线、同一纬线、不同经线)指向标概念三、地图三要素比例尺表示大小比较(缩放)图例和注记四、等高线地形图1、概念2、判读(间距、疏密、形状、示坡线、特殊等高线)3、运用(水系、水文、气候(水热状况、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大坝、码头、公路、引水、农业)4、相对高度和海拔、坡度、井的深度相对高度 (n-1)d≤H<(n+1)d坡度 tanα=h/l井的深度 h=a-b(地下潜水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相对高度式中,要求等高距相同,如果等高距不同,就直接在图上读两者取值区间,再交叉相减5、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1)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基线(2)确定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3)在剖面线上标出各点,一一对应到水平基线上,标出各点高程(4)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1.2 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理)必背2012高考考点要点

(地理)必背2012高考考点要点

高考地理必背考点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 160°E为东半球, 20°W往西至 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 80°在东经 1°的东面,在西经 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 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2012高考地理热点:自然地理必背考点总结

2012高考地理热点:自然地理必背考点总结

2012高考地理热点:自然地理必背考点总结【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2012高考地理总复习必备知识

2012高考地理总复习必备知识

2012高考地理总复习必备知识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道是(巴拿马运河)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是(≥10的积温)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秦岭山脉的地理意义是(我国南北方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人中稀少的是(亚马孙河流域地区)地壳的平均夺取度约为(17千米)关于亚洲河流(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我国自然地理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和地形)我国陆上邻国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我国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和自由贸易港西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的原因是(有广阔的温带草原和山地牧场) 决定美国硅谷式业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知识和技术)导致臭氧层变薄的人为因素是(泄漏到大气中的氟氯烃类化合物增多)美国的阳光地带是指(南部西部工业区)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苏伊士运河)的收入是埃及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关于南美洲自然资源的叙述(水能资源以巴西高原最多)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海洋水汽能深入大陆)►►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分界线1、气温:1月份0℃等温线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4、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15、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区域界限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012年高考地理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2012年高考地理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2012年高考地理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2012年高考地理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前言:一个不规范的字词可能导致整个句子表达错误一句不规范的话语可能导致整段文字失去意义一、等值线专题(一)、等高线地形图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故登山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的地方,爬坡容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 / 水平实地距离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

4.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5.等高线与地形状态: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6. 确定某地为盆地(山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向四周成放射状),表明地势中间低(高),四周高(低).等高线值愈往中心愈低(高).7.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值计算公式)(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8.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9.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10.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11.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坝长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2012年高考地理复习常见知识点

2012年高考地理复习常见知识点

2012年高考地理复习常见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纲知识点复习28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纲知识点复习28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
林资源)
(2)旱地
增大
(3)BCD
(4)自然因素:①降
(5)
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 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 结构。
材料1:下图是波河流域图。
材料2: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
路如下:
(2)河流水力资源分析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 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 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 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1.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 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完成(1)~(2)题。 (1)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A.①②③ ( )
案。第(3)题,主要回答冬季和春季河流流量较大的原因。 第(4)题,治理和开发需要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制度 措施等方面去回答。
答案:(1)沿河分布;沿海分布。 (2)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支流众多,基本呈南北对
称分布;流域面积较大;干、支流河床比降大。
(3)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 到冰雪融水补给,进入汛期;冬春季节,波河流域受西风 带控制,降水多,径流丰富。所以波河的丰水期持续时间 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
答案:(1)180(170~210之间即正确)
山地
阿巴拉契亚
(2)棉花
土地退化
(3)流域内人口激增,毁林开荒扩大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归纳与解析复习课件10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归纳与解析复习课件10

【阅卷现场】
【命题意图】
该题考查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五带划分、极昼极夜的变化规律,以及从图中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失分追踪】
该生本题失分较多。从知识掌握上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地球上五带划分
及分布记忆不牢,由于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和极点的存在,地球表面可分为热 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亚热带不属于五带范畴;第二,对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极 昼和极夜的变化规律把握不准,极昼和极夜都是从极点开始并逐渐向极圈扩展到最 大,然后范围逐渐缩小,最终到极点消失;极昼出现半球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相 一致,极夜则相反,这些规律在做题过程中要熟练运用;第三,对黄赤交角及其影 响不能运用到实际中去,各地气温日变化虽然与黄赤交角有关,但也受天气变化、 地势地形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 【评分标准】 (1)C(2分) (2)北温 热(每空1分,共2分)
读图,图上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据此回 答下列问题。(10分)
(1)下列各角中与目前黄赤交角相等的是(2分) ( ) ①XOF ②XOT ③E′OY ④FON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和EF与E′F′之间分别为________带和 ________热。(2分) (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 S′T′及其以南范围内,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什么?(4分)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 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选)(2分) (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

2012地理高考教材知识点整理

2012地理高考教材知识点整理

2009届考前回归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自转地理意义: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②产生地方时差异;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④地球椭圆体的形成。

4、公转地理意义:①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四季的交替;五带。

56、昼夜长短纬度分布规律纬度分布规律:①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②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③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赿高,昼赿长,另一半球相反。

④太阳直射点地赤道与南、北(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现象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7、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纬度分布规律: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8、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及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汽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9.我国太阳能贫乏地区及原因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太阳辐射10.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地球持续不断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11、目前人类对宇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内容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12、太阳的结构(里-------外)光球、色球、日冕13.九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14.宇宙探测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15.太阳能量和地热能的来源太阳辐射能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地热能来自地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16.太空垃圾的内容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以及航天员扔出飞船舱的垃圾17.清除太空垃圾的措施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到其它轨道上去,以免同正常工作的卫星发生碰撞;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以减少空间的大18、地球上生命物质产生的重要条件?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内部条件: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原始海洋的形成。

2012高考地理考前知识梳理素材

2012高考地理考前知识梳理素材

2012高考地理考前知识梳理地理高考点题:知识点——1.农业:区位\地域类型\问题及治理。

2.大气:热力作用\天气系统\气候\大气环境问题。

3.自然灾害与防治:气象、地质问题尤其是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原因、解决。

4.地质作用。

5.河湖的水文水系特征6.五大区位。

7.人口与城市图——1.澳大利亚。

2.德国。

3.南美洲。

4.盆地比较。

答题规范——1.不懂就按生活常识分出要点,再用地理专业语言表述。

2.半懂就先答可确定的要点,并陈列在前,后面要点据题意发挥。

3.分点分行;特征描述分阶段。

4卷面整洁,保持行距。

5.回答意义影响类和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好或不好两方面。

综合题应注意逻辑性:弄清各点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地理综合题要点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河湖景观)一、位置1、经纬度位置:半球;五带或纬度带温度带;政区。

2、海陆位置:大陆;海或洋。

二、地形1、地形类型及分布(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2、地势(据流向判断)3、特殊(冰川、喀斯特、海岸线曲折等)三、气候(光热水)1、气候类型及特征2、大陆性或海洋性强3、特殊(季风、对称、半环状、地形影响等)四、河湖1、名称及位置2、水文:流量、水位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或落差3、水系(流水河):流域面积、流程、流向、水能、水系形状、河网密度、河道宽深弯度五、景观1、植被2、土壤六、资源1、矿产:铁矿等2、能源:煤、石油等(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3、其它:土地(林草耕)、水、气候(光热水)、生物、海洋、旅游等。

七、灾害1、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暴雨或洪涝、风沙、干旱等2、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3、其它: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匮乏、森林破坏等)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光化学物污染等)人文地理(区域发展:位置+自然因素如地气农水资能+社会经济因素如人交市科历政+区域特征)八、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农业生产技术如机械\化肥良种\冷藏保鲜)1、农业地域类型及产品2、农业区及区位九、工业(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信息基础如农业工业;政策国防偏好惯性协作;环境污染;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环境)1、工业地域类型及产品2、工业区及区位十、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1、名称及位置2、区位(分布及原因)十一、人口(经济交通政治;气候地形河流;历史)1、区位(分布及原因)和迁移(方向及原因、影响)2、人种、语言、宗教、民族。

2012高考地理

2012高考地理

2012高考地理2012年高考地理题目是地理学科中的一项重要考点,涉及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历年考纲和题型入手,探讨2012年高考地理科目的考察重点,并对备考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2012年高考地理考纲回顾2012年高考地理科目考纲涵盖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主要领域。

其中,人文地理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和工业等方面;自然地理内容则集中在地貌、气候、水文和居民区等方面。

考纲明确规定考生需要具备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常见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

这些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选择题选择题是地理科目中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选项选择符合题意的答案。

选项数量较多,试图考察考生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需要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异,并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 填空题填空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提示词填写正确的答案,以完善句子或概念的形式出现。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地理术语和知识的熟悉程度。

考生在填写答案时,应注意正确拼写和语法使用。

3. 解答题解答题是对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的考察形式。

这类题目通常以一定的情境或问题为背景,要求考生编写较长的叙述性答案。

在回答解答题时,考生需要严谨思考,结合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况。

三、备考方法总结备考地理科目时,考生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熟悉考纲认真阅读地理科目的考纲,了解考试要求和考察内容,理清重点和难点。

这将有助于考生明确学习方向和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2. 学习基础知识地理学科是一个基础性较强的学科,考生需要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要通过阅读教材、笔记和参考资料等途径进行系统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 做题技巧训练熟悉并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中国地理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中国地理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中国地理(一)中国的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考点1】中国民族、政区与地形(2012江苏卷地理23-24)图12是2000v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2题。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

读图可知直辖市中,重庆人口在减少;东部地区人口都在增加;中部地区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增加;西部地区人口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人口迁入区,即人口增长区,经济落后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出区,即人口减少区(2012上海卷地理(一)1、2)“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3. 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右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A. 甲岛B. 乙岛C. 丙岛D. 丁岛【答案】A【解析】考查中国地理黄岩岛地理位置。

此题属于识记知识和热点问题,难度不大。

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图中标示黄岩岛的是甲。

4. 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考查南海问题。

该题组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我国的海洋主权、权益。

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这标示着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但我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解决。

(地理)必背2012高考考点

(地理)必背2012高考考点

2012 高考地理必背考点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 、天体的类别: 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 )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 )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地理】2012高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2012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部分(一)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导读】从近年高考命题规律看,本部分内容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晨昏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侧重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日照图几乎是必考内容。

本部分内容从考查的形式上,有两个规律:一是直接以日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联系实际,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或提供隐性信息,综合考查考生对地球日照图、经纬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间计算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试题举例】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

回答1,2题。

1.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

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增多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2.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

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答案】1.A 2.B【解析】1.本题考查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太阳活动的标志及影响。

太阳活动对气候、电离层、地球磁场有影响,而对流星没有影响,所以选项B错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与耀斑,所以选项C错误;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耀斑、太阳风,所以选项D错误;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因此选项A正确。

2.本题主要考查生命存在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行星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必要的液态水、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所以选项B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⑴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
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
保护放在第一位。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⑴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3.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
煤铁钢、煤焦化。

⑶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