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香料和香精-PPT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添加剂 香精香料 增香剂教材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 香精香料 增香剂教材ppt课件
❖ 涩味则是触觉神经对口腔蛋白受到刺激后发 生的凝固产生的收敛感的反应,与甜、酸、 咸、苦等不同,不应将起列为基本味。
❖ 德国人海宁依据用红蓝黄3种基本色可以调 出任意色调的原理,提出用甜酸咸苦4种基本 味可构成一切其他滋味。
.
食品味以成分分类方法
分类 内容与特点
分类 内容与特点
中国 酸、甜、苦、咸、哈勒 酸甜苦咸烈性味、香味、
的最小浓度变化量增大,即辨别阈有变大的 现象;所以一般浓度越高或刺激RO越强,辨 别阈ΔR也越大。
❖ Weber提出“能辨别的刺激增值ΔR与其刺激 量成正比”。因此为避免刺激量ΔR增加的影 响,用ΔR/ RO表示辨别阈,称为Weber比或 相对辨别阈。
.
❖ (二)等价浓度(PSE) ❖ 指对共同属性达到相同感觉时的浓度称为的口腔对食品味的感觉,受视觉、嗅觉、 听觉、触觉的影响,其中嗅觉对味觉的影响 更直接、更大。
❖ 人对食品的味觉感觉与气味密切相关,因而 有食品风味一说;
.
❖ 食品气味因感觉器官的不同而分为香气和香味,香 气(aroma)是用鼻子嗅到的,香味(taste)则指 在口内咀嚼时所感受到的。
奎宁 0.0000 5
谷氨酸 0.03 钠
.
❖ 不同的测定方法获得的阈值不同。
❖ 采用由品评小组品尝一系列以极小差别递增浓度水 溶液而确定的阈值称为绝对阈值或感觉阈值,这是 一种从无到有刺激的感觉。
❖ 将一给定刺激量增加到显著刺激时所需的最小值, 就是差别阈值。
❖ 而当在某一浓度在增加也不能增加刺激强度时则是 最终阈值。
❖ 在一些特殊场合,风味一词有时特指咀嚼时感到的 气味,为的是区别于鼻腔直接感受到的香气。
❖ 触觉对味觉的作用也非同一般,它包括食物的温度、 软硬度、粘性、弹性及舌感等,这种感觉对食品风 味的影响是重要的。

20第五章香精和香料ppt

20第五章香精和香料ppt

第五章 香精和香料
• 第一节 香精和香料概述
• 一、食用香精、香料在食品中的作用 • 1.赋香作用 • 2.增香作用 • 3.矫味作用 • 4.赋予风味 • 5. 辅助作用 • 6. 稳定作用 • 7. 代替作用
第五章 香精和香料
• 二、食品香精、香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 1.食品香精、香料的发展现状 • (1)国外香精香料现状 • (2)国内香精香料现状 • 目前我国香精香料公司正处于一个非常年轻并快速增长的阶段,主要存
香醛、大茴香酸、洋茉莉醛等。 • (1)性状与性能 • 香荚兰豆浸膏为棕褐色粘稠液体,呈清甜的辛香和木香。具轻
咖啡因、单宁和焦糖等。 • (1)性状与性能 • 咖啡酊为棕褐色液体,具有咖啡香气味和口味。能赋予食品咖
啡的香气。 • (2)安全性 • 美国FDA将本品列为一般公认安全物质。 • (3)应用
第五章 香精和香料
• 8.香荚兰豆浸膏 • 香荚兰豆浸膏主要香气成分为香兰素(1%~3%),大茴香醇、大茴
第五章 香精和香料
• 4.肉桂油 • 肉桂油,又名中国肉桂油,主要成分为肉桂醛(80%~95%)、乙酸肉桂酯、香豆素、水
杨醛、丁香酚、香兰累、苯甲醛、肉桂酸利水杨酸等。 • (1)性状与性能 • 肉桂油粗制品为深棕色液体,精制品为黄色或淡棕色液体。具有中国肉桂油的特征香
气,味辛香和辣香,与铁接触易变质。放置日久或暴露于空气中会使油色变深、油体 变稠,严重的会有肉桂酸析出。可溶于冰醋酸和乙醇。可调配食用香精,增强肉桂油 特征香气和辛辣香味。 • (2)安全性 • 肉桂是人们长期以来使用的调味料,并未发现因使用于食品而导致影响健康的事例。 • (3)应用
在的问题有:①产品品种少。世界上已知的合成香料有7000多种,我国由 于科研开发不足,生产的只有1000多种。②生产水平低,工艺改造缓慢, 科研开发不足。一方面由于香料公司规模小,难以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另一方面由于科研与生产割裂,中试阶段无人负责。③生产规模小,集 中程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④加工技术低,产品的技术含量低, 因此要加快开发研制香精香料加工新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最终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加快我国香精香料行业的发展。

第十六章食用香料和香精PPT课件

第十六章食用香料和香精PPT课件

2021/3/24
授课:XXX
30
㈡固体香精
①.吸附型香精
吸附型香精是将食用香料和乳糖等载体 简单混合,使香料吸附在载பைடு நூலகம்制成。
②.包裹型香精
包裹型香精是将食用香料预先与乳化剂 、赋形剂混合,分散在水溶液中,经喷雾 干燥制成。该香精稳定性好,分散性亦较 好,适于各种饮料、粉末制品和速溶食品 使用。
2021/3/24
2021/3/24
授课:XXX
6
2.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本品是桔子香精的主要原料,亦可直接添加于食品 中。常用于浓缩桔子汁、柑橘酱等柑橘类产品。 柑橘酱中用量为0.5-0.66g/kg,什锦罐头中用量为 0.02g/kg。
㈢柠檬油
1.性状 黄色至绿黄色或淡黄色易流动液体,具有浓 郁柠檬香气。与无水乙醇、冰醋酸相混溶。
3.实际参考用量:软饮料,20mg/kg;酒精饮料,
2021/3/24
授课:XXX
15
100mg/kg;糖果,65mg/kg;冰淇淋及冰制食品, 47mg/kg;布丁,74mg/kg;焙烤食品,63mg/kg; 胶姆糖,110mg/kg;糖霜及调味品, 140~200mg/kg;巧克力,250mg/kg。
㈨麦芽酚
1.性状:白色或黄色针状结晶或结晶粉末,有焦甜 香气,易溶于热水,室温下冷水溶解度为1.5%, 在90℃热油脂中溶解度为2%,有升华性。
2021/3/24
授课:XXX
23
2.使用方向和用量
麦芽酚可用于各种食品,如巧克力、糖果、果 汁、果酒、冰淇淋、糕点、饼干、面包、罐头、 咖啡、汽水和冰棍等,一般用量为0.05-0.3g/kg, 对改善和增强食品的香味有明显效果,对甜食还 能起增甜作用,可相应减少糖的用量。

添加剂食用香料和香精ppt课件

添加剂食用香料和香精ppt课件
成的。
食用香料
食用香料按其来源和制造方法等的不同通 常分为天然香料、天然等同香料和人工合成香料 三大类。 天然香料是通过物理方法从天然芳香植物或动物 原料中分离得到的物质,通常认为其安全性较高。 如精油、酊剂、浸膏、净油和辛香料油树脂等。 食品中食品中所用的香料主要是植物性香料。
天然等同香料是用合成方法得到或由天然芳香原 料经化学方法分离得到的物质,这些物质与供人 类消费的天然产品中存在的物质,在化学结构上 是相同的。
香气的无色液体,市售都是合成的。它是售量很 大的合成香料,是茉莉型香精的基香,广泛用于 食用香精,也可作为肥皂、化妆品的香料使用。
5、麦芽酚
是白色的结晶,具有焦糖香味。主要用作食品 增香剂。在食品中的用量为:面包、糕点的适用 量为0.025%(质量)。
6、乙基麦芽酚
别名为2一乙基焦块康酸,为白色或微黄色针 状结品,具有焦糖香味,用途与麦芽酚相同,用 于食品增香的性能为麦芽酚的6倍,广泛用于食品 增香,日用香料和防腐剂。
2、从柠檬橙油分离制得单离香茅醛,再进一步 合成制得羟基香茅醛或香茅醇。
3、从香茅油分离制得单离香叶醇、香茅醛或其他 萜烯化合物,再进一步合成制得萜类香料。
半合成香料仍是合成香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原料已有变化,已由精油单离物转为以松节油为 主。松节油主要的有用成分是a一蒎烯和β蒎烯.
二、全合成香料
食品香精是食品工业必不可少的添加剂,没有食品香精 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1 食品香精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为食品提供香味:
一些食品基料本身没有香味或香味很小, 加入食用香精后具有了宜人的香味,如软饮料、 冰淇淋、果冻、糖果等。
②补充和改善食品的香味:
一些加工食品由于加工工艺、加工时间等 的限制。香味往往不足,或香味不正,或香味特 征性不强,加入食用香精后能够使其香味得到补 充和改善,如罐头、香肠、面包等。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香料、香精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第四章香料、香精ppt课件

(2)山梨酸及其盐类
山梨酸化学名为2,4–己二烯酸。其结构式为: CH3CH=CHCH=CH-COOH 山梨酸及其钠盐、钾盐是一种新型食品添加 剂,能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效果 显著。作为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可以直 接参与脂肪代谢,最后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因此几乎没有毒性,是各国普遍使用的一种较 安全的防腐剂。
4.不得由于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降低良好的加工措施和卫生要 求。
5.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 6.未经卫生部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入食品添加剂。
4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评价指标
每日摄入量最大允许摄入量—ADI值,它指人一生连续 摄入某物质而不致影响健康的每日最大摄入量,以每 公斤体重摄入的毫克数表示,单位是mg/kg。对小动物 (大鼠、小鼠等)进行近乎一生的毒性实验,取得MNL 值(动物最大无作用量),其1/100~1/500即为ADI值
8
(1)苯甲酸及其钠盐
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杀菌 剂,在PH值2.5~4之间,对很多微生物都有效。 苯甲酸进入人体后,大部分与甘氨酸化合成马 尿酸,剩余部分与葡萄糖醛酸化合而解毒,并 全部从尿中排出,不在人体内蓄积。
苯甲酸的制备方法之一:
CH3 O2
COOH Na2CO3
COONa
9
食品添加剂是构成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营养,提高食
品品质,改善加工条件,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
的保质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添加剂在
食品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
就不可能有现代食品工业。
2
分类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
添加剂分为22类:
第九章 食品添加剂

《香料与香精》课件

《香料与香精》课件
动物性天然香料
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蛋白 质、有机酸等,如麝香中的麝香 酮、龙涎香中的龙涎醚等。
合成香料的主要化学成分
醇类合成香料
如苯乙醇、丙烯醇 等。
酸类合成香料
如乙酸乙酯、丙酸 戊酯等。
烃类合成香料
如香叶醇、橙花醇 等。
醚类合成香料
如乙基愈创木酚、 对甲基苯乙醚等。
酯类合成香料
如甲酸戊酯、乙酸 异戊酯等。
香料与香精的分类
天然香料
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香料,如玫瑰花 、橙皮等。
植物性香料
从植物中提取的香料,如薄荷油、丁香 油等。
合成香料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香料,种类繁 多,可根据需求定制。
动物性香料
从动物中提取的香料,如麝香、龙涎香 等。
香料与香精的应用领域
食品加香
用于糖果、饮料、糕点等食品中, 提高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的结合方式
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的结合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混合、 化学反应等方式实现结合。结合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 应用需求和产品特点来确定。
03
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结合应用的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天然香料与合 成香料结合应用的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将有更多的天然 香料与合成香料结合的产品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等领 域,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各个国家也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国 家标准,如中国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部分大型企业也会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 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香料与香精的安全性检测方法
化学分析法
通过化学手段对香料和香精的成分进行分析,确 定其化学组成和含量。

香料与香精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PPT课件

香料与香精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PPT课件
❖香膏:香料植物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 渗出的带有香成分的膏状物
❖净油:用乙醇萃取浸膏、香脂等,再经 冷冻除去不溶的蜡质等杂质,减压处理 蒸馏除去乙醇得到。
❖ 合成香料,除香兰素等外,一般很少单独直接 使用,多用来调制香精。
食用香精
❖ 食品的加香(增香),除烹调外,单独使用香 料的情况不多,因为各种食品的独特风味是由 许多风味成分相辅相成而形成的,如鸡肉的风 味成分达220种,花生350,可可323种,咖啡 450种。
巧克力香精
❖ 乙基香兰素2
❖ 香兰素2
❖ 香荚兰豆浸膏 10
❖ 可可粉酊剂30
❖ 2,3,5-三甲基吡 嗪1
❖ 苯乙酸1 ❖ 异戊醛2 ❖ 异丁醛1 ❖ δ-癸5内酯 ❖ 丙二醇46
可乐型香精配方(%)
❖ 白柠檬香精 50 ❖ 柠檬香精 20 ❖ 香橙香精 5 ❖ 菊苣浸膏 6 ❖ 香荚兰豆酊 3 ❖ 肉桂油 5 ❖ 肉豆蔻油0.25 ❖ 姜油 1 ❖ 芫荽籽油0.75 ❖ α-松油醇1 ❖ 丙二醇 8
❖ 恢复食品香味,强化特征味道。 ❖ 消杀食品中的不良味道。 ❖ 杀菌、防腐。
❖ 分类:
❖ 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
❖ 食用香料的特点
❖品种及其同系物繁多
❖在食品中用量极低。食用香料在食品中 的添加量(ppm/ppb)大多数小于其天然 存在量。
❖食用香料是一种自我限量的食品添加剂
对香料、香精的正确认识
❖ 各种具有特殊香气、香味和滋味的植物全草、叶、根 、茎、树皮、果实或种子,如桂皮、茴香和胡椒等, 用以提高食品风味。因其中大部分用于烹调,故又称 “调味香料”。不少香辛料已有上千年的食用史。在 正常使用范围内无毒性问题。
❖ 按美国香辛料协会(American Spices Association) 的定义为:“凡主要用来供食品调味用的植物,均可 称之为香辛料。”

食品香料与香精ppt课件

食品香料与香精ppt课件
精品课件
香味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1、焙烤食品和点心
而析出结晶等现象。如生产果汁粉时,水溶性香精可在调粉时
添加
精品课件
➢挥发
食品生产中尽量减少香精香料在环境中的暴露时间。 因为香精香料在开放系统中损失比在封闭系统中大, 香精香料在食品加工后期添加也可达到减少香精香料 在敞开体系中暴露时间的目的
➢稳定性
增香剂中各种香料、稀释剂等,除容易挥发外,一般 易受碱性条件、抗氧化剂、金属离子等影响。因此要 防止这类物质与增香剂的直接接触。因为这类物质会 引起香料的氧化还原、聚合、水解而变质。如果这类 物质必须添加在食品中,一定要分别添加
精品课件
③人造香料(Artificial Flavoring Substances)
人造香料是在供人类消费的天然产品(不管是否加工过)中 尚未发现的香味物质
此类香料品种较少,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且其化学结构 迄今在自然界尚未发现存在
基于此,这类香料的安全性引起人们极大关注
在我国凡列入GT/T14156《食品用香料和编码》中的香料,均 经过一定的毒理学评价,并被认为在一定剂量条件下对人体 无害



的 散 的
而 的 蔬
且 新 菜
扩 鲜 叶
黄瓜、浆果、 桃、麝香、葡 萄酒和其它
香气
酒类香精
精品课件
二、食用香精
食品的加香(增香),除烹调外,单独使用香料的情 况不多,因为各种食品的独特风味是由许多风味成分 相辅相成而形成的,如鸡肉的风味成分达220种,花 生350,可可323种,咖啡450种。单体香料根本无法 使人在感官上得到满意的效果,所以人们采用不同香 料模仿天然香味。这就产生了食用香精 定义:食用香精是由芳香物质、溶剂或载体以及某些 食品添加剂组成的具有一定香型和浓度的混合体

食品添加剂 香精香料 增香剂教材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 香精香料 增香剂教材PPT课件
❖ 麦芽酚对甜味的增强效果。
可编辑课件
25
❖ 4 消杀作用:
❖ 因一个味的存在而使另一味明显减弱的现象。 ❖ 如热带植物匙羹藤所含的匙羹藤素可以抑制
苦味和甜味,而对酸味和咸味没有消杀作用。
可编辑课件
26
❖ (二)味觉与温度
❖ 4种基本味的味感因温度而异;
❖ 苦味在40℃显示最高; ❖ 甜味在30-40℃味感最高; ❖ 咸味15℃为最高。
可编辑课件
14
❖ 厚味是指使风味在口味和香气上有更大的厚度和宽 度。
❖ 日本厚味调味品都是以大豆为原料,通过水解大豆 蛋白得到相对分子量为1000一5000的多肽,并干燥 成粉末;再与一般加热方法制取的猪、牛、鸡等动 物浸取物粉末 (其中富含美拉德反应生成的吡嗪等 肉味香气成分)混合,适当加入食盐、糖类、核甘 酸、味精、甘氨酸、DL-丙氨酸和酵母粉等,利用 大量肽和吡嗪等成分赋予食品厚味;
❖ 若冲咖啡的温度在80 ℃左右,加上砂糖和牛 奶后会下降到72 ℃ ,以后自然下降的速度约 为l ℃ /min左右。
可编辑课件
30
液体食品的饮用特点
液体食品
牛奶 汤类 咖啡 面条 茶水
每一口量/ml
30 13 15 30 20
一般容器容量/ml 饮用耗时/min
200
2.5
150
8
150
15
200
可编辑课件
9
❖ 但目前认为,辣味是辣味成分刺激口腔黏膜、 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疼痛感 觉;
❖ 涩味则是触觉神经对口腔蛋白受到刺激后发 生的凝固产生的收敛感的反应,与甜、酸、 咸、苦等不同,不应将起列为基本味。
❖ 德国人海宁依据用红蓝黄3种基本色可以调 出任意色调的原理,提出用甜酸咸苦4种基本 味可构成一切其他滋味。

《食用香精与香料》PPT课件

《食用香精与香料》PPT课件

天然香料的提取方法
• 共水蒸馏法

共水蒸馏法中原料直接受热,易焦化并会破坏某些香气成分,目
前很少使用。
• 水蒸气蒸馏

水蒸气蒸馏是使水蒸气连续地流过容器中样品混合物来进行蒸馏
的方法。该法避免了精油长时间在高温下发生破坏分解、水解或聚合
,使精油的质量和提取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 分子蒸馏
• 分子蒸馏法是根据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在极高真空条件 (0.1~0.001Pa)使液体在远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分离Βιβλιοθήκη 是目前较好的一 种蒸馏方法。•
食用香精的应用 A、食品类:菜肴、瓜子等; B、糖果甜食类:硬软糖、巧克力、果脯等; C、软饮料类:汽水、果汁,各种营养饮料等; D、冰冻食品:棒冰、冰激凌等; E、酒类、烟类:白酒、红酒、葡萄酒、卷烟产品等; F、植物蛋白类:豆浆; G、药品类:止咳糖浆、风油精等; H、动物饲料类:鸡、猪饲料; 以上香精用量大约在:0.1~1%之间。
3)Zwaardemaker法:于1885年和1925年先后两次提出,共 分9类。醚样、芳香、动物香、呕恶气……
4)Henning法:1915年在研究了各种香气之间的相似与区别 后,结合化学结构上的关系提出了六种基本香以及它们之间 在嗅感上的关系,用三棱柱体表示。认为:任何香气都可归 位于三棱柱体的线上或面上,但不会在其体内的。此法只从 主观上讨论香气,类别及其关系,未从实际应用进行分类, 对调香指导意义不大。
趣组分的分离。
• 全二维气相色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chromatography)
• 全二维气相色谱(GC × GC)是多维色谱的一种, 但又不同于通常的二维色谱,而提供了一个真正 的正交分离系统。它把分离机理不同而又相互的 两根色谱柱以串联的方式结合组成二维气相色谱。 在两根色谱柱之间装一个调解器,该调解器起捕 集再传输的作用。经第一根柱分离后的每一馏分, 先进入调制器,进行聚焦后再以脉冲方式送到第 二根色谱柱进行进一步的分离,所有组分从第二 根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信号经数据处理后,得到 以第一根柱上保留时间为第一坐标,第二根柱的

食品香料与香精.ppt

食品香料与香精.ppt
食品香料与香精
食品香料
食品香料
机理: 有一种或者多种有机物组成。 有机物内含有发香基团 发香集团有:羟基、羰基、醛基、羧 基、醚基、酯基、苯基、硝基、亚硝 酸基、酰胺基、氰基、内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香料
来源:
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
天然化合物:
由多种化合物组成,分为动物 型香料和植物型香料 食品中 主要是植物性香料
食品香料
人工合成香料: 1全合成香料:(芳樟醇) 2、 半合成香料(松节醇)
食品香料 天然香料包括 :
精油,浸膏,压榨油, 香脂,精油,单离香料, 酊剂,香膏
食品香料
应用:
做食品添加剂,香气引起人们的快感,引起 人们的食欲,刺激人体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 收。
香精
香精
组成:香精是由人工合成的模仿水 果和天然香料气味的浓缩芳香油。 它是一种人造香料。多用于制造食 品,化妆品和卷烟等。
香精 香精
(1)仿天然香型 ① 花香② 果香③ 木香 ④ 草香。 (2)合成香型 ① 醛香: ② 国际香: a. 飞蝶型b. 幻想型 c. 百花型 (3)咸味香精 1. 肉味香精。 2.海鲜味香精。 3.植物类香精。
香精
应用: 食品添加剂。种类很多,使 用量较小,量大时人不能 接受。
香精



油质香精适用于硬糖、饼干及其它烘焙食品等,一般用量为0.2%左右。 但用丙二醇作溶剂的油质香精也可用于汽水、饮料等,一般用量为0.050.1%。 2.水质香精适用于汽水、饮料、雪糕、其它冷饮品、酒等,一般用 量为0.07-0.15%。 3.乳化香精适用于汽水、饮料等,一般用量为0.1%左右;混浊剂 用量为0.08-0.12%。 4.浆状香精适用于汽水、饮料配制底料用,也可直接用于汽水、饮 料,一般用量为0.2-0.23%(全色),0.05%(非全色,另补焦糖色0.150.18%)。 5.椰子粉末适用于饼干,其它肉类、蔬菜类、家禽等粉末适用于饼 干、膨化食品、方便食品和汤料,一般用量为0.3-1%。 6.酒用香精用量一般为0.04-0.1%,茶叶用香精,用量为1%左右。 饲料用粉末香精用量一般为0.5‰,饲料香精(用于添加剂)(5%-10%)。 7.香精也经常应用于化妆品中。 香精是香水的一种。

食品香精香料课件(简版)PPT课件

食品香精香料课件(简版)PPT课件
海狸香
海狸的生殖器附近香囊中的分泌物, 具有浓郁的香气,是定香剂之一。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天然香料
发酵原理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植物原料中的某些成分转化为具有香 气的物质。
发酵工艺
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控制发酵 过程,以获得所需的香气成分。
发酵产品
如酒曲、酱油曲等,这些产品中含有多种香气成分,可用于食品加 香和调味。
应用领域与市场需求
应用领域
食品香精香料广泛应用于饮料、乳制品、糖果、焙烤食品、调味品等各类食品中,用于 增加食品的香气和口感,提高产品品质。
市场需求
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食品香精香料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同时,消费者对食品 安全和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天然、有机、低添加等类型的香精香料需求增加。此外,不同地区和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对食品口味和香气的偏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市场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香精香料产品也
健康理念普及
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心,推动行业向天然、绿色、 低添加方向发展。
3
国际市场拓展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提升品牌影响力。
技术创新对行业推动作用探讨
研发能力提升
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产品开发。
生产技术改进
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法规标准
各国对食品香精香料的使 用有严格的法规标准,包 括使用范围、用量限制等。
注意事项
在使用食品香精香料时, 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标准, 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03
天然食品香精香料
植物性天然香料
精油
从植物的花、叶、茎、根或果实 中,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挤压法、 冷浸法或溶剂提取法提炼萃取的 挥发性芳香物质。如薄荷油、茴

食品添加剂PPT课件(共15章)第5章 食用香料与香精

食品添加剂PPT课件(共15章)第5章  食用香料与香精
精油 (essential oil), 亦称芳香油、 挥发油等, 是天然香料中的一大类, 是指从香料植物或 泌香动物中加工提取所得到的挥发性含香物质制品的总称。 其成分多为萜类和烃类及其含氧化合 物, 十分复杂, 多的可达数百种。 如生姜精油中的成分有近 300 种。 天然香料中有效成分 的含量常因原料的栽培地区和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香味亦可有明显的不同。 精油的提取 方法通常采用蒸馏、 压榨方式, 蒸馏最普遍的是水蒸气蒸馏, 如玫瑰油、 薄荷油、 八角茴香油 ,也常采用溶剂萃取。 但所用溶剂应采用食用级产品。 一般来说, 戊醇和己醇适用于花蕾、 甲 苯适用于含芳烃化合物精油的提取, 乙醇或丙酮适用于酚类化合物, 含氯溶剂适用于含胺类化 合物的精油提取。 对于柑橘类原料, 则主要用压榨法抽取精油, 如红橘油、 甜橙油、 圆橙油、 柠檬油等。 液态精油是我国目前天然香料的最主要的应用形式。
植物性天然香料是用芳香植物的根、皮、籽、花、枝、叶、茎或果实等为原 料,用浸提法、压榨法、水蒸汽蒸馏法、吸收法、超临界萃取等方法生产,按照 形态和制法,可分为酊剂、香脂、精油、浸膏、香树脂和净油等, 如白兰香脂、 吐鲁番树脂、玫瑰油、茉莉浸膏、香荚兰豆酊、水仙净油等。
合成香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取的香料化合物。 目前合成香料有多种, 常 用有分类方法: 按官能团分类一酮类、 醇类、 脂、 内酯类、 酸类、 醚类、 氰 类以及其他香料; 按碳原子骨架分类一萜烯类、 芳香类、 脂肪族类、 含氮、 含 硫、 杂环和稠环类以及合成麝香类。
国际上将食用香料分成天然香料 (natural flavoring substances)、 天然等同香料 ( naturalidentiacal flavoring substances) 和人造香料 (artificial flavoring substances) 三种。

《食品香料与香精》PPT课件

《食品香料与香精》PPT课件
3、使用范围及标准
以下使用参考标准: 糖果0.05-0.1%, 饼干、糕点0.05-0.15%, 面包0.04-0.1%。
h
47
3、使用方法
(1)与油溶性香精一样,需采用重量法; (2)在焙烤食品中,使用量略高于参考标准,以补充高温挥发的量,但应注意 不能出现香精味过浓而出现的涩感; (3)油溶性香精不耐碱,所以在焙烤食品中使用时要防止与化学膨松剂直接接 触,以免发生化学变化。
h
8
三、安全与使用
(一)安全要求
1、我国规定,食用香精与香料生产企业必须 有《定点生产证明书》,《生产许可证》和 《临时生产许可证》。 2、国际上规定,食用香精与香料生产企业必 须有香料制造者协会(FEMA),欧洲理事会 (COE)和国际香料工业组织(IOFI)等两个 以上组织批准才允许使用。
h
9
(2)添加时用滤纸过滤,以滤掉浑浊物;
(3)要在配料冷却后或进行高压均质前添加以免香味挥发;
h
41
(4)要边加入边搅拌,使香精均匀地分布 在物料中;
(5)遇到物料要添加碱性剂时,应让碱性 剂先加,搅均后,再加香精,以免产生 变色或其它化学变化,失去香味。
h
42
4、注意事项
(1)要用深色玻璃瓶装,贮存温度要在10-30℃为宜; (2)要远离(或避免)明火、(电炉)高温及太阳曝晒,以防燃烧。
ADI:0-0.2mg/kg。
h
19
3、应 用
GB2760-2011规定, L-薄荷脑可按生产需要在食 品中适量使用。L-薄荷脑是配制薄荷型香精的主要 原料,在香精中占有10-18%量。可与其它香料或单 独用于糖果、胶姆糖、饮料、冰淇淋等食品的赋香。 在薄荷糖片中的用量0.054%,留兰香胶姆糖中的用 量0.085%,泡泡糖中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L-薄荷脑(L-Menthol) (天然薄荷脑或天然左旋薄荷脑)
• 别名薄荷醇 • 1、主要性状 • 1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具薄荷油特有的清凉香气,有升华性; 2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石油醚。与冰醋酸、液体 石蜡、脂肪油或挥发油能任意混合。 • 2、毒性ADI:0-0.2毫克/公斤。 • 3、应用 • L-薄荷脑是配制薄荷型香精的主要原料,在香精中占有10-18%量。 可与其它香料或单独用于糖果、胶姆糖、饮料、冰淇淋等食品的 赋香。在薄荷糖片中的用量0.054%,留兰香胶姆糖中的用量 0.085%,泡泡糖中0.1%。
二、食品香味剂的安全与使用要求
• (一)安全要求 • 1、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委员会确定,我国使用的食 用香料品种,参照国际的或发达国家的香料立法和管 理状况,按有关规定进行评价,通过允许或暂时允许 使用的名单,并陆续制定国家标准,由有关部门批准 公布后遵照执行,必须有《定点生产证明书》,《生 产许可证》和《临时生产许可证》。 • 2、国际上规定,食用香精与香料生产企业必须有香料 生产者协会(FEMA),欧洲理事会(COE)和国际 香料工业组织(IOFI)等两个以上组织批准才允许使 用。
二、常用的合成香料
• 合成香料一般不单独使用于食品的加香, 多用以配成食用香精后使用。但有的合 成香料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本文现重点 介绍直接使用的合成香料。
(一)香兰素(Vanillin)
• 俗称香草粉,学名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 • 1、性状 • 1为白色至微黄色结晶,熔点81-83℃,具有香 荚兰豆香气,味微甜;2易溶于乙醇、乙醚、 氯份、冰醋酸及热挥发油;3略溶于水、溶于 热水;4对光不稳定,在空气中逐渐氧化,遇 碱或碱性物质易变色。 • 2、毒性:ADI 0-10毫克/公斤
• 1、性状 • 1白色、微黄色针状或结晶状粉末,有焦 糖样香甜味;2易溶于热水和乙醇,对碱 味无作用;3对酸/甜味,香/甜味有明显 增效作用,对苦涩味有消杀作用;4可增 加肉香味,对果实酒有增香作用;5具有 抗菌防腐性能。 • 2、毒性ADI 0-0.5毫克/千克。
(二)麦芽酚(Maltol)
• 学名3-羟基—2—甲基—4—吡喃酮。亦称麦芽 醇 • 麦芽酚对多种风味和食品都表现出良好的增香 效果,称之为广谱增香剂,现全世界的总产量 为100吨/年左右。麦芽酚有许多化学性质相似 的同系物,如乙基麦芽酚,异丙基麦芽酚、甲 基麦芽酚等同分异构体,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乙基麦芽酚,其食品添香性能为麦芽酚的6倍。
(二)使用要求
• 1、在食品生产中,香料、香精的使用量要适 当,使用过少,影响增香效果;使用过多,也 会带来不良效果。使用量要准确。 • 2、使香料、香精尽可能在食品中分布均匀, 并注意香料、香精多数易挥发 • 3、使用时应该注意掌握合适的添加时机与正 确的添加顺序,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增香效果。
第二节 食用香料
• 3、应用 •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用 于配制香草,巧克力、奶油等型香精,用量为 5%。直接用于饼干、糕点时,用时0.01-0.04%, 糖果0.02-0.08%,冷饮0.001-0.03%。用于糕点 和饼干时,应先用温水溶解并在和面时加入, 以防赋香不均匀和结块。 • (2)美国食用香料制造者协会规定:软饮料 0.063%,冷饮0.095%,糖果0.02%,焙烤食品 0.022%,布丁类0.012%,胶姆糖0.027%,巧克 力0.097%,人造奶油0.0002%。
• 一、常用的天然香料 • 食品中最常用的天然香料主要有柑桔油 类和柠檬油类。这两类都属于芸香料植 物的产物,在全球使用天然香料总量中 占46%以上,主要用于橙汁,桔子汁, 柠檬汁及冷饮中。
(一)甜橙油(Sweet Orange oil)
• 甜橙油是由新鲜橙皮经冷磨法冷榨法或蒸馏法制取的 • 1、性状:1呈黄色,橙色或深橙黄色的油状液体;2有 清甜的橙子果香香气和温和的芬香滋味;3溶于已醇。 但也可在乳化剂的作用下,直接加到果汁中。 • 2、使用范围及标准 •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可直接添加 于糖果、糕点饼干及冷饮中,使用量为0.02-0.15%。在 桔子汁,橙汁及柠檬果汁中使用量为0.04-0.08%。 • (2)美国食用香料制造者协会规定:饮料0.02%,冷 饮0.03%,糖果0.1%、焙烤制品0.043%,布丁类0.13%, 胶姆糖0.42%,酒类0.05%,涂层0.01%。
第八章 食品香料与香精
• • • • 一、教学要求: 1、熟悉食品香味剂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食品香味剂的安全与使用要求; 2、掌握食品香料与香精的主要特性、使 用标准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 第一节 食品香味剂的定义、分类及安全 与使用要求 • 第二节 食用香料 • 第三节 食用香精
第一节 食品香味剂的定义、分类 及安全与使用要求
• 一、食品香味剂的定义、分类 • (一)、定义 • 改善或增强食品的香气和香味,引 起人们的食欲,促进唾液分泌,增强人 体对营养成份的消化和吸收等为主要目 的的食品添加剂,称食品香味剂或加香 剂。
(二)、分类
• 食用香料是香精的原料,按其来源和制 法可以分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两大类。 合成香料属于人造香料类。食用香料种 类繁多,世界范围许可使用的有1700种, 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有574种。
(二)柠檬油(Lemon OiL)
• 柠檬油有冷磨品和蒸馏品两种 • 1、性状 • 1为鲜黄色油状液体,具有清甜柠檬果香气,味辛辣微 苦;2溶于乙醇。 • 2、使用范围及标准 •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可直接添加 于糖果、糕点饼干及冷饮中,使用量为0.02~0.15%。 在柠檬果汁中使用量为0.05~0.1%。 • (2)美国食用香精制造者协会规定:软饮料0.04-0.1%, 冷饮0.028%,糖果0.11%,熔烤食品0.05-0.1%,布丁 类0.034%,胶姆糖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