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持续改进PDCA
抗菌药物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价值观察

抗菌药物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价值观察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成为了医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在抗菌药物管理中,PDCA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被广泛应用,以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计划阶段在抗菌药物管理中,计划阶段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阶段,医疗机构需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标,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PDCA 循环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进行计划阶段的工作。
PDCA循环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在计划阶段,医疗机构需要确定抗菌药物使用的预期目标,例如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减少耐药菌株的感染率等。
通过PDCA循环,医疗机构可以将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和执行时间,提高工作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PDCA循环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
在计划阶段,医疗机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标和使用标准,建立科学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流程。
通过PDCA循环,在制定管理方案的过程中,医疗机构可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执行阶段,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执行标准和执行流程,确保管理方案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提高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PDCA循环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科学有效的检查评估机制。
在检查阶段,医疗机构需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
通过PDCA循环,医疗机构可以建立科学有效的检查评估机制,确保对抗菌药物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PDCA循环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采取行动,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行动阶段,医疗机构需要根据检查评估的结果,及时采取行动,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整改的PDCA案例

(心内3病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通常反映在使用强度及使用率上。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是指限定日剂量,它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我科既往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方面基本无扣分情况,但从2015年1月份开始存在扣分,影响我科质控考核,经过科室内部质控小组开会分析讨论后总结经验教训,利用PCDA循环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后,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15年3月至6月持续达标,现将具体PDCA过程总结如下。
一、P-plan(一)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从2015年1月份开始医院对医疗质量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后,发现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超标,目标值28.77,1月份实际值40.46,2月份实际值35.73。
见表1。
表 1 我科2015年1-2月份抗菌药物用强度月份实际使用强度目标强度1 40.46 28.772 35.73 28.77(二)查找原因针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情况科内召开质控会议进行分析,寻找原因,见表2、图1、图2。
图 1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原因分析表 2 导致抗菌药物DDD超标的主要原因原因频次累计百分比医务人员对于DDD的概念模糊,对药物的DDD不熟悉6 28.57%各种抗菌药物的DDD不同 5 52.38%医务人员未认识到DDD的重要性 4 71.43%用药无考虑药物DDD的习惯 3 85.71%抗菌药物的种类较多 2 95.24%存在经验用药 1 100.00%图 2 柏拉图分析DDD超标原因根据80/20原则,经过分析可见主要原因在于: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DDD不熟悉,概念模糊;b)各种抗菌药物的DDD不同;c)医务人员未认识到DDD的重要性。
(三)制定目标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情况进行整改,力求在抗菌药物DDD方面达标,做到低于目标值。
二、D-do(一)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1.科内质控小组切实负责,发挥相应职能。
2.制定整改计划及任务分配,见图4。
图 3 持续改进措施及任务分配、进度安排(二)针对主要原因实施具体整改1.对各种抗菌药物的DDD不熟悉科内组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学习,重点介绍抗菌药物DDD的概念、抗菌药物强度计算的相关公式、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分级。
抗菌药物PDCA

1、召开病房医师大会,学习讨论抗菌药物合理使 用;2、将病区抗菌药物点评结果反馈床位医师, 加大处罚力度,强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 及应用指南;3、与信息科密切协调,医务科、各 临床科室可以随时调阅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实施时间:2014年1-6月 处理(Action)
P A
D C 检查(Check)
2013年-2014年
2014年1-6月
2014年1月-6月门诊抗菌药物使用 率为%,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住院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收集2014年1月 -6月病房医嘱单例,不规范使用抗菌药 物例,占%
监测结果
结果
问题叙述 原因分析
限制级药物的使用量较大,但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的比率较低 1、本院病区为护理病区和精神科病区组成,护理病区抗菌药物使用量比较 高;2、对于限制使用级的药物,部分医师不清楚需要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 验,经验用药情况明显。
科
1、在领导重视、完善制度,措施得力的前提下, 多环节、多部门协同管理,强化了抗菌药物合理 使用,使用不合格率降低了个百分点。2、对在检 查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临床科室 进行整改,不断督促检查落实整改情况,促进临 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持续改进。3、针对检 查的结果,成功的经验在以后工作中遵循,没有 解决的问题提交下一个PDCA循环继续解决
1、2014年1月-6月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降低 到%,住院病区使用率从%降低到%,住院患者抗菌 药物使用强度从降低到;2、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发 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合格率从%降低为%;3、做 细菌培养和药敏的比率提高;4、仍存在个别不合 理的习惯用药情况;5、检出敏感菌后未及时换药 现象存在,将列入下一个PDCA循环
是否展开调查与改进:√ 计划(Plan)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记录表(PDCA循环)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记录表(PDCA循环)XX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记录表科室:临床药学办公室、感染科监测项目: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预期目标:提高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监测结果: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1.单次剂量过小对医生的出现的不抗菌药物使用频次。
例如:成人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单次给药合理使用问题进行不合理情况、单次剂量0.75g。
2.药物使用频次不适宜。
例如:面对面沟通,经剂量使用不合理情况。
头孢氨苄处方医嘱每日一次给药。
3.无适应症用药。
例如:诊断体检处方开甲硝唑。
4.溶媒用量过小。
例如:磷霉素6g溶媒100ml。
5.个别医生对抗菌治疗药物选择不适宜。
例如:诊断胆囊炎不选推荐治疗药物1、2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等药物而选用磷霉素。
进一步持续加强督导,奖惩制改进。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问题:1.Ⅰ类切口术前不用抗菌药物,术后使用抗菌药物。
2.Ⅰ类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有所提高,但切口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
例如:冠脉搭桥术后预防头孢呋辛5天。
3.Ⅰ类切口预防用药选择不适宜。
例如:室间隔修补术出现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未在预防用药选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4.冠脉造影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5.单次给药剂量过大。
例如:头孢呋辛预防给药单次剂量3.75g。
6.给药频次不适宜。
例如:氨曲南一日一次给药。
7.手术时间>3小时术中未追加使用抗菌药物。
持续改进。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1.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无细菌等微生物感染的临床诊断。
2.限制级抗菌药物送检率47%,低于卫生部要求。
3.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得到普遍改善,目前偶有限制级抗菌药物出现频次不适宜情况。
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了医生的处方权限、药物使用规范和管理要求。
3.加强培训宣传。
针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观念和认知水平。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整改的PDCA案例

4.571-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整改的PDCA案例(心内3病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通常反映在使用强度及使用率上。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是指限定日剂量,它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我科既往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方面基本无扣分情况,但从2015年1月份开始存在扣分,影响我科质控考核,经过科室内部质控小组开会分析讨论后总结经验教训,利用PCDA循环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后,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15年3月至6月持续达标,现将具体PDCA过程总结如下。
一、P-plan(一)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从2015年1月份开始医院对医疗质量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后,发现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超标,目标值28.77,1月份实际值40.46,2月份实际值35.73。
见表1。
表1我科2015年1-2月份抗菌药物用强度(二)查找原因针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情况科内召开质控会议进行分析,寻找原因,见表2、图1、图2。
图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的原因分析表2导致抗菌药物DDD 超标的主要原因原 因频次累计百分比医务人员对于DDD 勺概念模糊,对药物的DDD628.57% 不熟悉各种抗菌药物的DDD 不同 5 52.38% 医务人员未认识到DDD 的重要性 4 71.43% 用药无考虑药物DDD 勺习惯 3 85.71% 抗菌药物的种类较多 2 95.24% 存在经验用药1100.00%管埋因素俣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图2柏拉图分析DDD超标原因根据80/20原则,经过分析可见主要原因在于: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DDD不熟悉,概念模糊;b)各种抗菌药物的DDD不同;c)医务人员未认识到DDD勺重要性。
(三)制定目标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情况进行整改, 力求在抗菌药物DDD方面达标,做到低于目标值。
、D-do(一)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1.科内质控小组切实负责,发挥相应职能2.制定整改计划及任务分配,见图4。
合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PDCA成果汇报护理课件

收集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反馈意见,了解实施过
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处置阶段
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经验 和教训,分析成功和不足之处。
持续改进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持续优化抗菌药物使用规 范和流程,加强培训和教育。
推广应用
将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成功经 验在其他科室或医院推广应用。
提升护士素质
PDCA循环促使护士不断 学习和进步,提高专业水 平和应对能力。
02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问题
Chapter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尤其在外科手术和感 染控制中。 抗菌药物的种类繁多,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存在不合理使用 的情况。
总结词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了医疗质 量和安全水平。
详细描述
在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了5%,手术 部位感染率也下降了3%。此外,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知识掌 握程度明显提高,能够更加规范、准确地使用抗菌药物,从 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05
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 用强度中的经验总结与展望
04
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 用强度中的成果汇报
Chapter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情况
总结词
通过PDCA循环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不合理用药现 象。
详细描述
根据数据统计,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了20%,显著低 于实施前水平。其中,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至30%,较之前下 降了10个百分点。
XXX年度XX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PDCA案例-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3.严格掌握联用指征:严禁无指征联用或过多的联用,减少联用药物的品种数。如果单药治疗有效,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这既符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也有利于减少DDD数。
责任人:XXX
4.严禁重复用药:若医嘱开具使用抗菌药注射剂时,同时开具口服抗菌药,会导致使用强度有一定程度增加。因各类口服抗菌药的DDD值均偏小,使用几十盒会导致科室的DDD数有较大的增加,例如:阿莫西林片(0.5g*10片)一盒的DDD数达5(0.5g*10/1),一个科室使用20盒,当月科室DDD数会增加10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亦相应增加。
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医务人员自觉控制成本。
第一阶段总结
(A)
1、2023年6月底达到医院规定的指标。2023年6月为20.55。
2、达标后继续保持。
3、持续监控:人均药费达标后,定期进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加强认识合理用药重要性;对科室所有医务人员不定期进行考核。
签名:XXX 时间:2023-07-04
6. 手术野有污染或污染可能。
具体改进
措施及责任人(S、P)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疗程:严禁轻度感染使用中、重度感染剂量及疗程,以减少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此外,控制好Ⅱ类/Ⅲ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
责任人:XXX
2.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严禁无指征使用:以下情况均为无指征使用,如(1)外科I类切口的常规预防性用药;(2)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3)非感染患者,或者感染治愈患者的;(4)出院带药等。
第二年度成效分析
签名: 时间:
第三年度成效分析
签名: 时间:
XXX年度XX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案例
负责人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PDCA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PDCA
P:从问题定义到行动计划
1.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情况动态分析,收集不良反应)。
2.对抗菌药物目前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全面检查,根据结果分析问题。
3.找出存在问题(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
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4.分析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
5.改进措施计划:抗菌药物分级使用,配液中心的不合理用药反馈,定期检查,建立奖惩
制度等。
D:实施行动计划
1.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各种相关文件和规定。
2.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严格按照要求现场培训相关人员。
3.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奖惩制度、设计检查专门表格。
4.落实相关制度和规范内容。
C:检验评估结果
1.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抽查,通报结果。
对超限使用,不合理使用按照奖惩制度进
行处理。
2.评估监察结果。
A:处理
1.根据检查结果执行奖惩。
2.找出监测结果、工作流程欠佳、考核不理想等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提高质量,形成
新的方法和流程,投入使用。
3.继续观察,循环改进。
运用pdca降低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2016年我科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抗菌药物使用率 (%)
45.2
47.2
38.8
47.8
40.9
46.4
51.9
使用强度 (DDDs)
28.56 24.90 27.14 27.57 26.57 27.81 33.98
查找问题、发现原因
为
医院管理因素
医生因素
01
此次PDCA循环方法在质量管理过程的系统的应用,针对住
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超标的问题改进起到了事半功倍
的作用,帮助了管理人员用科学的方法、真实的数据寻找
问题、分析问题,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系统改进。
02
此案例的成功改进为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在逐步养成科学、
精细化的管理习惯上提供了有力的学习模板,为提升医院
何 抗
菌
抗菌药物规范
药 物
员工培训不 到位
使用的知识缺 乏
使
趋利
用 率
如
此
高
职能监管不力
手术切口分类知识缺 乏
手术部位分布的细菌种
医生本身 的心里作
类缺乏了解
用、惧怕
感染!患
者威胁使
用抗生素
!
制度不完善
分级 管理 授权 不到
位
信息化 建设不 完善
抗菌药物 品种架构 不合理
目标和应对措施
目标:规范我科住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如:软组织挫伤不常规使用抗生素、强调首次清
2
创彻底;细菌培养在清创后再动态观察创面进行细菌培养,降低假阳性、提高准 确率;不提倡创面冲洗液体中加入抗生素、无意义且提高耐药;正确分析处理术 后吸收热;尽量避免使用或尽早拔出导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等,防止外源性 管道污染诱发感染;尽早让手术患者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防止出现肺部感染; 指导医生正确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延长使用抗生素无任何意义······
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PDCA护理课件

毒副作用
长期或过量使用抗菌药 物可能导致毒副作用, 如肝肾损伤、胃肠道反
应等。
过敏反应
抗菌药物的过敏反应比 较常见,严重时可能危
及生命。
生态影响
抗菌药物的滥用对生态 环境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如导致微生物平衡失
调等。
制定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的计划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规范 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抗菌药
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的成效评估
1 2 3
制定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指标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的 目标,如将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10%或20%。
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变化
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了解抗 菌药物使用率的变化趋势,评估降低抗菌药物使 用率的成效。
对比分析
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的具体情况,总结经 验教训。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和电子病历系统(EMR)收集 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包括药品名称、使用剂量、使 用时间等信息。
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 、频次、用量等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识别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因素,如某些科 室、某些医生、某些疾病领域等抗菌药物使用量异常增加 的现象。
D(Do)阶段:执行
严格执行规范
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规 范。
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临床实践中抗菌药 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 估。
及时调整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抗 菌药物使用方案。
A(Act)阶段:检查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XXX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质管办因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病原菌耐药以及难治性院内病原菌感染率上升、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增多、患者和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日趋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2016年1月,质管办、医务部、药学部启动全院范围内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运用PDCA循环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管理,努力将其从阶段性活动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一、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一)计划阶段1、现状调查按照PDCA循环管理方案,质管办、医务部、药学部联合对2015年1—12月出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存在问题如下:(1)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证掌握不够。
I类切口如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等手术,普遍应用抗菌药物。
(2)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机选择毛病。
常常在术后开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术前0.5~1h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掌握不够,认识不够。
(3)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
I类手术切口惯使用头孢二代甚至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两联用药现象普遍存在。
1(4)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
通常情况下,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手术后3~5天。
(5)盲目应用抗菌药物。
医护人员对局部抗菌药物的药理毒性、药物动力学特点、用法用量不甚了解,凭经验用药、惯用药现象遍及存在,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查也不够重视。
(6)2015年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86.89%、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95.1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26.13DDD,远远高于XXX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30%、抗菌药物使用强控制在40DDD以下的要求。
2、原因分析(1)缺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临床医师往往只注重本专业知识的更新,匹敌菌药物知识的进修不够重视,仅凭经验用药、惯用药。
(2)临床药师未发挥作用。
药师未深入临床一线,不能充分发挥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技术服务、监管的职能。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DCA

双江县人民医院持续改进PDCA 执行书持续改进小组简介小组名称: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改进课题名称:课题类型:持续改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活动时间: 2103 年 6 月编号:1活动要求:以病人为中心,围绕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持续改进,确实维护患者利益,确保医疗安全。
姓名性别文化职务分工程度皮永芳女本科院长组长,负责主抓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工作李会荣男本科副院长副组长,负责落实董明兰女大专医务科主任成员,负责具体主抓、实施、落实、监管刘黔缨女本科医务副主任成员,负责具体主抓、实施、落实、监管黄玲女本科药剂科主任管理、督查及分析俸江芬女大专感控办主任负责分析药敏及细菌培养的结果及一类切口预防使用的合理性。
詹敏女大专检验科主任负责药敏及菌培养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与临床沟通。
P (评审内容改进计划)选择课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设立目标: 1、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在60% 一下;2、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一下;3、细菌送检率达到卫生部要求;4、严格进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分析原因并确定主要原因:1、临床医师的意识及观念还未完全转变;2、对疾病诊断分析判断水平有待提高;3、对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掌握不好;4、未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解决主要原因的对策:1.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培训;提高临床医师的意识,转变观念。
2.落实对制度的执行情况;3.医务科、药剂科、感控办联合加大督查力度;4.每月及时反馈督查结果;5.认真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6.对存在问题较多、较大的科室要加大处罚力度;制定巩固的措施及今后的打算:1、不断的培训以提高及巩固医师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持之以恒。
2、药剂科、医务科、感控办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及A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科室,及时整改。
(行动)院持续改进领导小组的评估:□满意□一般□较差PDCA 的总结:通过制定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院科两级培训与考核,彻底改变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观念,让医师真正认识到不合理使用药物的危害,通过不断的努力,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得到了规范,全院平均使用率、使用强度均在国家控制范围内,结果令人兴奋。
抗菌药物持续改进PDCA

2017年儿科一病区抗生素使用情况检查持续改进一、抗生素使用情况工作计划(P):以二甲复审为契机,全力做好抗菌药物的管控工作,做好PDCA持续改进工作,使二甲复审工作改进成果得以延续下去。
预计在3个月(三季度)内实现持续改进,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明显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率有下降趋势。
工作计划:1、收集信息,发现问题;2、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每月统计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3、加强的抗生素使用原则,要求所有医生掌握,定期并考核;4、对应用抗菌素情况进行监控。
二、实施(D):1.根据科室情况加强医务人员的宣传培训;2.科主任、护士长、医疗质量小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定期考核,查看落实情况;3.加强各项制度学习;4.指导临床合理用药;5.监督药品使用情况;6.加强继续教育;7.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
三、检查(C)通过数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科共出院病人2402人,其中以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为辅,针对病情我科医师不同程度的选用抗菌药物治疗,2017年上半年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下图:2017年上半年抗菌药物的分线管理、使用情况2017年上半年病原微生物送检率36.263.60.2非限制性使用限制性使用特殊使用四、分析、改进措施(A):2017年上半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3月份高达98.4%,明显超过医院规定的综合医院内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的60%。
其中限制性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63.6%,明显提示我科存在超权限用药,但微生物送检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保持。
我科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与科室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为主相关,也与科室医师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匮乏、科室抗菌药物管理不当、医院及科内相关知识培训不到位及缺乏相关监管措施相关。
改进措施:1、科内组织学习《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记录表(PDCA循环)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记录表(PDCA循环)XXX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记录表科室:临床药学办公室、感染科、医务科监测项目: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预期目标:提高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监测结果:门诊抗菌药物使用:1、无适应症用药;2、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1、药物选择超抗菌谱用药;2、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2.33天,大于卫生部要求Ⅰ类切口预防用药使用不超过24小时,特殊情况先不超过家卫生部要求。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1、无微生物感染的用药指征;2、用药前未进行微生物送检;3、越级使用超过一日用量。
问题叙述:经过全年的整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得到了有效的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单次剂量过小、药物使用频次不适宜、无适应症用药。
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问题:Ⅰ类切口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主要突出问题)、Ⅰ类切口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适宜(所占比例较小)、给药频次不适宜(偶有出现)。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无细菌等微生物感染的临床诊断、给药频次不适宜、治疗疗程过长。
问题原因:1、医生用药知识未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仍匮乏。
2、惯性和惰性体现严重。
改进措施:加强奖惩制度,加强医生研究抗菌药物如何合理使用,进一步持续改进。
菌药物处方点评率达到95%以上。
2.每月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跟踪效果。
3.建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通报和奖惩制度,对合理使用的医务人员进行表扬,对不合理使用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在医院内部通报。
4.加强对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管理,严格把握用药指征,确保使用合理、规范。
5.加强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督导、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展开PDCA调查与改进,是为了解决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问题。
原因分析包括缺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惯性、惰性、信息系统不完善、逐利目的、医生过度担心和知识匮乏、奖惩力度不强等。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记录表(PDCA循环)

XX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进记录表2014年度科室:临床药学办公室、感染科计划(Plan)1.立即行动2.改进时间:2014年1月-2014年12月3.制定计划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各项管理规定,医院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将行政和技术管理手段相结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实施(Do)1.建立管理组织。
建立了以院长为主任委员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调整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微生物学专业人员和临床科室主任。
2.健全相关制度。
修订和完善了“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等。
3.明确各级医师处方权限;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每月进行检查与评价。
4.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与各科室签订责任状。
5.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奖惩制度,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6.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采取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派临床药师参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系列讨论”学术活动;7.严控I类切口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和时间,规定冠脉造影术不使用抗菌药物,建议冠脉支架植入术、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不使用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心脏大血管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得超过48小时。
8.严格控制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制定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申请表,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有细菌学检查结果支持,并且需抗感染专家签字同意使用。
9.加强监管力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坚持不懈开展督导、考核,尤其在手术预防用药、I类切口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方面,每月统计有关数据,突出问题在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会议上通报。
细菌室每季度将全院细菌耐药结果报到感染科,上传院内OA网全院通告,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处理(Action)1.标准化2.持续监控3. 进一步改进空间:医生对出现的问题不够重视,加强督导检查力度,推进奖惩进度,责任到每个人。
PDCA在合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运用 眼耳鼻咽喉科循环案例护理课件

PDCA循环的定义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提出,包 括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行动)四个阶段。
它是一个不断循环、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管理 质量的不断提升。
PDCA循环的特点
01
02
循环性
感染部位特殊
。
患者免疫力低下
医生经验性用药 患者需求与认知误区
对患者和医院的影响
01
耐药性增加
02
不良反应增多
03
医疗费用增加
04
医院感染风险增加
PDCA循环在眼耳鼻咽喉
04 科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实践 案例
案例一: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计划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二:实施抗菌药物使用监控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案例三: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效果
contents
目录
• PDCA循环的概述 • 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
的应用 • 眼耳鼻咽喉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现状
分析
contents
目录
• PDCA循环在眼耳鼻咽喉科抗菌药物使 用中的实践案例
• PDCA循环在降低眼耳鼻咽喉科抗菌药 物使用强度中的效果评价
01 PDCA循环的概述
02 PDCA总结问题
制定目标 制定计划
执行阶段(Do)
培训医护人员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检查阶段(Check)
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
评估效果
2
收集反馈
3
行动阶段(Act)
调整方案
持续改进
总结经验教训
PDC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PDCA_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应用一、引言在医疗领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我们需要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
PDCA循环是一种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PDCA循环应用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二、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应用1、计划阶段(Plan):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和定义问题,以及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我们需要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2、执行阶段(Do):执行阶段是实施计划阶段所制定的策略。
在此阶段,我们需要确保所有医务人员都了解并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同时也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和调整。
3、检查阶段(Check):在这个阶段,我们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
我们可以通过对患者的随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以及耐药性的监测等方式来进行评估。
4、行动阶段(Act):根据检查阶段的评估结果,我们在这个阶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例如,如果发现有患者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我们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或者对医务人员进行再次培训。
三、结论PDCA循环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它可以应用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
通过PDCA循环,我们可以系统地识别和解决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四、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将PDCA循环进一步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
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例如在计划阶段,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入的问题识别和分析;在执行阶段,我们可以制定更详细的操作指南;在检查阶段,我们可以采用更多的评估指标;在行动阶段,我们可以实施更具体的改进措施。
四月份抗菌药物情况持续改进pdca

4月份(yuèfèn)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对比
第二十页,共39页。
不合理使用(shǐyòng)抗菌药物的危害
1.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造成的危害:可能会使病情加 重恶化;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可诱发细 菌耐药; 2.二重感染:较易发生的二重感染有:难辨梭状芽 胞杆菌肠炎、霉菌性肠炎、口腔霉菌感染、白色 (báisè)念珠 菌阴道炎等。 3.细菌耐药:多重耐药菌、超级耐药菌越来愈多,导 致无药可用。
第三页,共39页。
抗菌药物管理的医院(yīyuàn)职能部门架构
院长(yuàn chánɡ)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抗菌药物(yàowù)管理工作组
感
医信 务息 科科
染 性 疾 病
院 感 科
临 床 科 室
检 验 科
护 理 部
药 学 部
科
第四页,共39页。
技术支撑 体系
技术支撑组
技术指导 咨询服务
第二十九页,共39页。
原则二:外科预防(yùfáng)性使用抗菌药物
(1)外科手术预防(yùfáng)用药目的:预防 (yùfáng)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一污染 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
的全身性感染。
(2)外科手术预防(yùfáng)用药基本原则:根据 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 (yùfáng)用抗菌药物。
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 3、负责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学习及考核
工作。 • 4、检查落实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执行情况,关注
监测指标达标情况,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与医师绩效考核挂钩。 • 5、上报有关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shìjiàn)。 • 6、每月抽查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每季度对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儿科一病区抗生素使用情况检查持续改进
一、抗生素使用情况工作计划(P ):
以二甲复审为契机,全力做好抗菌药物的管控工作,做好 PDCA 寺续改进工 作,使二甲复审工作改进成果得以延续下去。
预计在3个月(三季度)内实现持续改进,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 识明显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率有下降趋势。
工作计划:1、收集信息,发现问题;
2、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每月统计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
3、加强的抗生素使 用原则,要求所有医生掌握,定期并考核;
4、对应用抗菌素情况进行监控。
二、实施(D ):
1. 根据科室情况加强医务人员的宣传培训;
2. 科主任、护士长、医疗质量小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 监督检查、指导、定期考核,查看落实情况;
3. 加强各项制度学习;
4.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5. 监督药品使用情况;
6. 加强继续教育;
7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
三、检查(C )
通过数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科共出院病人2402人,其中以肺炎等呼吸 系统疾病为主,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为辅,针对病情我科医师不 同程度的选用抗菌药物治疗,2017年上半年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下图:
-•■抗苗药物使用車Y-二联抗苗药物使用率
0 97
0.96S 0.984 0.94
0.94
90%
80% 0K
I 月 丁月 耳月 也§月
2017年上半年抗菌药物的分线管理、使用情况
■非服制性便用■眼制性便用■特殊使用
2017年上半年病原微生物送检率
四、分析、改进措施(A):
2017年上半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3月份高达98.4%,明显超过医院规定的综合医院内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的60%其中限制性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63.6%,明显提示我科存在超权限用药,但微生物送检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保持。
我科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与科室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为主相关,也与科室医师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匮乏、科室抗菌药物管理不当、医院及科内相关知识培训不到位及缺乏相关监管措施相关。
外出剤
改进措施:
1、科内组织学习《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
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2、各级医生加强自身学习,了解我科常用抗菌药物抗菌谱及药理作用,做到合
理选用抗菌药物。
3、各级医生加强学习抗菌药物分级,明确自身抗菌药物使用权限,严格执行,
严禁无上级医师指导超权限使用抗菌药物。
4、科主任不定期提问相关医务人员,了解知晓率;科室医疗指控小组定期抽查
病历,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是否规范,实行奖惩措施。
总结改进:经过整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前有明显下降趋势,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明显规范,超权限用药明显减少,各级医师能按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