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新高中语文非连续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含解析
新高中语文非连续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含解析一、非连续性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新网1月9日电2020中国书店大会暨“新时代杯”2019时代出版中国书店年度致敬盛典1月8日在北京召开。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书店重做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在会上表示,“书店重做”是书店的整体功能、经营方式和业态整合上更加适应当前新零售和新消费带来的变化。
“书店重做”是坚持书店核心价值,把主业始终放在书店经营的核心地位。
“书店重做”是强调书店走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
书店专家徐智明则提出,“书店重做”的核心是成为消费者的“学习场”,即通过各种书与非书的内容、阅读与非阅读的形式,服务于读者的终身学习,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百道网董事长程三国从十个维度提出“书店重做”路径,价值、模式、供应链、选品、产品、电商、场景、数据、活动、设计。
他预言未来十年,中国将诞生世界上最大的品牌书店。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0年1月9日)材料二:在2020中国书店大会上,程三国现场发布了《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
与去年相比,这一报告新增了中国书店网络打卡排行榜和品牌书店(非新华)经营调查两项。
2019年中国总共有多少家书店?程三国表示,中国网络综合书店打卡大数据显示,中国实体书店数量超过7000家,美团点评上书店打卡数据显示,2019中国新开书店数量超过4000家。
相比较中国的新开店数量,过去一年,美国只有99家新书店,英国只有15家。
2019年中国关闭的书店有500多家。
程三国认为,2019年每天有8219家餐厅倒闭,倒闭率91. 6% ,相比较于这一数据,过分放大书店闭店的声音既不尊重数据,也不符合事实。
(摘编自《新京报)2020年1月9日)材料三:光明智库:2019年,我国实体书店大量增长的原因是什么?程三国(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实体书店数量持续增长,首先得益于政策推动。
高中语文小说类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小说类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小说片段,回答问题。
(小说片段略)1. 请简述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3. 根据小说内容,概括主人公面临的主要冲突。
4. 描述小说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并分析其对主人公命运的影响。
5. 评价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在文中的运用。
二、文学鉴赏阅读下面的小说选段,完成以下任务。
(小说选段略)6. 请指出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效果。
7. 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并讨论其对读者情感的影响。
8. 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手法,并举例说明。
9.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10. 你认为小说的结尾是否合理?请给出你的理由。
三、创意写作根据以下提示,创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说。
11. 以“错过”为主题,创作一篇小说。
12. 描述一个场景,其中主人公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13. 构思一个情节,展现主人公的内心转变。
14. 创造一个角色,通过其经历反映社会现象或人性问题。
15. 结合现实生活,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的故事。
答案1. 主人公性格特点:(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2. 环境描写作用:(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3. 主人公面临的主要冲突:(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4. 转折点及其影响:(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5. 象征手法评价:(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 修辞手法及效果:(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7. 语言风格及情感影响:(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8. 人物塑造手法:(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9. 文化背景分析:(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10. 结尾合理性评价:(答案略,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11. 创意写作示例:(答案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创作)12. 重要选择场景描述:(答案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创作)13. 内心转变情节构思:(答案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创作)14. 反映社会现象或人性问题的角色创造:(答案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创作)15. “梦想与现实”的故事编写:(答案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创作)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小说片段、选段和答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材料和要求来编写。
高中语文2024新高考阅读理解真题练习(论述类文本+小说+古文+古诗+语用)(附参考答案)
新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论述类文本)【2023年新高考语文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蔡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阅读试题高一语文及答案
阅读试题高一语文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4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20分)(1)文章中提到的“他”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5分)答案:在故事中,“他”扮演了一位智者的角色,通过他的智慧和经验,引导主人公解决问题。
(2)请简述文章中“她”的情感变化过程。
(5分)答案:文章中的“她”最初感到迷茫和无助,随着故事的发展,她逐渐变得坚强和自信,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文章中“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10分)答案:文章中的“他们”通过团结合作、坚持不懈以及互相鼓励,最终克服了困难,实现了目标。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20分)(1)诗歌中“春风”象征着什么?(5分)答案:诗歌中的“春风”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它预示着万物复苏和生命的开始。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答案: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请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0分)答案:诗歌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这些手法,诗人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5分)(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5分)答案:文章的主旨是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2)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5分)答案:作者通过描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文章中提到的“绿色发展”是什么意思?(5分)答案:文章中提到的“绿色发展”指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1)文章的论点是什么?(5分)答案:文章的论点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作者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分)答案:作者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因果论证等方法。
(3)文章中提到的“终身学习”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意义?(5分)答案:文章中提到的“终身学习”意味着个人应该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高中语文非连续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新高中语文非连续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00附答案一、非连续性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教育部等八部门在今年八月下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就明确规定,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严禁布置电子家庭作业。
规定一出,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表示认同。
他们认为,现在中小学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大多通过家校联系群发布,这确实更有效率,也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但是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了布置电子家庭作业的行列,导致学生每天需要用手机的时间远远高于正常的使用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一回家就是拿着手机写作业,或者单纯玩手机,更为严重的是很多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养成了过度依赖手机的恶习,学习积极性降低,导致成绩下降。
因此,严禁老师布置电子家庭作业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对于改变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有很强的警戒作用。
(摘编自《教育部规定:严禁学生带电子产品进入教室,严禁布置电子家庭作业》,“领略教育魅力”百家号2018—11—17)材料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洪晶认为,电子产品跟纸质版阅读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电子产品的趣味性比较强,里面的信息量比较大。
不光是孩子,就是成人可能拿起电子产品的时候,也很难放下。
二,电子产品有独特的照明方式。
我们在看纸质版读物的时候,需要一个外照明,但是电子产品是自带照明的。
而很多电子产品的照明系统,是有蓝光成分的。
蓝光对眼部是有危害的,它的危害可以反映到眼睛的各个部位。
(摘编自《动真格了!教育部出新规控制电子产品教学时长》,搜狐教育2018—08—14)材料三:12岁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一青少年沉迷互联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近段时间来出现的一些相关案件,背后都有网络沉迷的因素,这提醒人们: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刻不容缓。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库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库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考察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考试,我们整理了一套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库,涵盖了不同文体和主题的文章,以及相应的问题和答案。
以下是题库中的一些精选题目:1.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云》故乡的云,总是那么轻盈,那么洁白,它们在蓝天的怀抱中自由飘荡,仿佛是天空的使者,传递着远方的思念。
每当我抬头仰望,那些云朵就会勾起我深深的乡愁。
它们似乎在告诉我,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的云总是与我同在。
问题:(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故乡的云”在文中象征着什么?2.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论诚信》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石,是人际关系的纽带。
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就像一座没有根基的大厦,随时都可能崩塌。
诚信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声誉,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坚守诚信的原则,共同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
问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提出了哪些论据来支持中心论点?3.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水的循环》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它以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水的循环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环节。
这个过程不仅维持了地球上的水平衡,还对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问题:(1)水循环的过程包括哪些环节?(2)水循环对地球有哪些重要影响?4. 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回答问题。
《老屋》老屋坐落在村子的一角,它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和变迁。
岁月在它的墙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但老屋依然坚固,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每当夜幕降临,老屋的灯光就会亮起,温暖而宁静,给归途的人指引方向。
问题:(1)老屋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作者通过老屋表达了哪些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023年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民以食为天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历史上中国人长期受到粮食问题困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
近年来,中国不仅成功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更实现由“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粮食生产保持“17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样的伟大发展成就本身就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在实现粮食增收增产的同时,积极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政府2021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作物生产、畜牧业水产养殖、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中国向多个国家进行1500多项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项目区平均增产40%—70%,超过150万户小农从中受益。
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把当地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
同时,中国还推动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从全球层面提升粮农治理能力,推动各国在粮食减损、运输、检疫、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国际粮食市场秩序。
(摘编自韩冰《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材料二:众所周知,粮食供应链是由粮食种植、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组成的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关键时刻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粮食的稳定供应。
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建设韧性强劲的粮食供应链,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还有多元化的进口渠道、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抗逆性和协同性持续增强,使得我国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和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的冲击,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零饥饿”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
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通用7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
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1十年前,笔者曾就二战教训的当代意义撰文,讨论促发战争的两个主要因素:进攻性极端(民族)主义和防御性民族利己主义。
指出在战争进程中,反法西斯联盟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被侵略的各国已经不可能通过利己主义的自保来求得安全,而只能联合起来反击侵略者。
就战争起源而论,二战是一战的延续,而一战又是由人类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激化的“现代性”矛盾所致。
源自西欧社会的现代化历史进程表现为两股并行的历史潮流:一是资本逻辑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运动;二是民族国家逻辑推动的现代民族主义运动。
两种历史运动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复合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世界体系”与作为政治结构的“国际体系”的矛盾与张力。
以大国争霸为特征的一次大战即表达了这种结构性矛盾,一战的发动者和主要参战国都是基于扩大帝国权力以支配世界体系而展开争夺,两大集团的结盟都是狭隘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和霸权利益的追逐,双方都追求基于民族主义的扩张目标。
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起点的二次大战,原本延续了一次大战的逻辑,即不满于既有国际秩序的国家试图通过战争重新布局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形成支配世界体系的新格局。
然而,战争性质转化的客观趋势与实际的战争进程并非同步。
二战前期——从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到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局部战争阶段的法西斯侵略行为采取了逐步推进、各个击破的蚕食战略。
而那些有能力遏制侵略的国家在自己尚未面临直接入侵的威胁时,并没有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意志。
他们依然秉持一战的逻辑加以应对,因处在防御地位而奉行祸水他引的绥靖政策,试图以牺牲他国利益来诱导侵略者转移进攻方向,实现民族利己主义的自保目标。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选择题专项试卷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选择题专项试卷
在阅读下列文章后,根据文章内容回答1-5题。
文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古人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故乡的思念。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一年四季中最富有诗意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总是忍不住想要出门踏青,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 文章开头引用了哪句古诗?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 春江水暖鸭先知。
2. 根据文章内容,春天在一年四季中的地位是什么?
A. 最富有诗意的季节
B. 最寒冷的季节
C. 最炎热的季节
D. 最干燥的季节
3. 文章中提到的“寻芳”是指什么?
A. 寻找春天的芬芳
B. 寻找故乡的芳香
C. 寻找古人的足迹
D. 寻找春天的美景
4. 文章中提到的“踏青”是指什么活动?
A. 出门散步
B. 出门旅游
C. 出门购物
D. 出门探险
5. 文章中没有提到的关于春天的活动是什么?
A. 赏花
B. 放风筝
C. 植树
D. 游泳
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库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1-3题。
文章文章作者:张晓风文章内容摘要:时光如同一位艺术家,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都试图用文字去捕捉时光的足迹。
然而,时光是无形的,它悄无声息地流逝,却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本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探讨了时光对于个人成长和记忆的影响。
1. 文章中提到的“时光的印记”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时光的印记指的是时间在个人生活和记忆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包括个人成长、经历和记忆。
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文人墨客试图捕捉时光?答案:文中并未具体列举文人墨客的名字,而是泛指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
3. 文章中作者对时光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作者对时光的态度是既感慨又敬畏。
感慨时光的无形和流逝,敬畏时光在个人生命中留下的深刻影响。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6题。
文章标题:《岳阳楼记》文章作者:范仲淹文章内容摘要:《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范仲淹在文中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
4.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愿意先考虑国家的忧患,然后再享受个人的欢乐,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5. 文章中“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意境是什么?答案:这句话描绘了登上岳阳楼时,心胸开阔,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境界。
6. 范仲淹在文中是如何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的?答案:范仲淹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以及自己登楼时的感受,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9题。
诗歌标题:《静夜思》诗歌作者:李白诗歌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静夜思》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讲解高中
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讲解高中### 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讲解练习题一:阅读材料:《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问题:1.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景物?2. 作者为什么选择在夜晚去荷塘?3. 作者对荷塘夜晚的描述有什么特点?答案:1.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荷塘、小煤屑路、杨柳、其他不知名的树、月亮等景物。
2. 作者选择在夜晚去荷塘,可能是因为夜晚的荷塘具有一种静谧的美,与作者当时不宁静的心情形成对比,他希望通过观察荷塘的夜色来寻找内心的宁静。
3. 作者对荷塘夜晚的描述具有细腻和生动的特点。
他通过对比白天和夜晚荷塘的不同,突出了夜晚荷塘的幽静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练习题二:阅读材料:《背影》节选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转学回扬州去。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
2023-2024学年10月各地高考模考精选好题(现代文阅读Ⅰ篇)(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对话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记者:您刚刚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中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
您认为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存续的力量何在?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
这个理念一直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
尽管文化和语言种类繁多,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
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呢?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
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画纸为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
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我们说,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
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以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
记者: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
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
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诗歌就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一大源泉。
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
《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今天人们依然公认,杜甫的言语从某些角度告诉我们,何为中国人。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的语文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你做好每一个阅读练习了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题目以供大家学习。
(一)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女儿树郭荷香①女儿出生后,老公照例到娘家报喜。
②在老家,报喜是大有规矩的:孩子出生后,女婿首要的任务是到娘家报喜,喜品不多不少四件。
生儿子的话,喜品中就一定不能少了红蛋;生女儿,便将红蛋换成碗口大小的芝麻饼,饼子用红纸包上或者将红纸用水浸湿,挤出红水点在饼子的中央。
女婿到后,不用开口,娘家的人也不问,打开喜品一看便知道该如何贺喜。
③老公一点规矩都不懂,胡乱买了几样东西就上我父母家去了。
我父亲把喜品瞥了又瞥,既没有看到红蛋,也没有看到喜饼,辨不出到底是得了外孙还是外孙女,便将烟袋锅子在椅子脚上磕得山响。
④母亲坐在灶门口,一把又一把地添柴火,说:“我们农村人说‘会生儿的先生女,生女帮着引小的’,你们现在只能生一个,不用引小的,生儿子……”话没有说完,老公连忙告知:“女儿,我们生的是女儿……”⑤吃过饭,母亲扛着一把锄头上山了。
老公走的时候,她还没有回来。
老公以为她是不喜欢孙女躲开了,我知道她其实是去栽女儿树了。
⑥老屋右边的山坡上是一片泡桐树林。
硕大的叶子如伞如盖,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在阳光下叶子的细细绒毛染上一层金色,好像一团团绿绒毛娃娃在风中招摇。
⑦在老家,每出生一个女儿,大人都会种上几棵泡桐,为将来女儿出嫁开始筹备嫁妆。
这些泡桐在我们当地就类似于绍兴的女儿红,所以我也把这些泡桐称之为“女儿树”。
⑧泡桐树生长速度极快,每过一年都会向上窜上一大截,等到它长到三五米高时,大人就锯掉它的顶,不再让它向上长而是让它长粗。
⑨这时,哪棵树打衣箱,哪棵树做衣柜,哪棵树做桌椅做盆,大人们都一一计算好了。
泡桐的树板洁白细腻,又非常轻,打出来的嫁妆刷上红彤彤的油漆,精巧而又喜庆。
女儿出嫁那天,抬出去的台数越多,娘家人越风光。
⑩小时候,最热闹最受追捧的莫过于看“新姑娘”了。
老家对河是一条官道,我们经常会听见唢呐在河对岸吹出高亢的曲子,然后从山坳中转出一支长长的送亲队伍,红红绿绿的,在阳光下的山水中生辉。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一)①鹤有许多种,最著名、最常见的一种是白鹤。
除了羽毛洁白这个特征以外,头顶有一块朱红色的皮肤,因此又叫做丹顶鹤。
丹顶和洁白的羽毛互相映衬,显得格外鲜艳。
白居易《池鹤》诗“低头乍恐丹砂落”,刘得仁《忆鹤》诗“白丝翎羽丹砂顶”,都指的是这一点。
但羽色方面,说鹤洁白,并不确切。
因为它的颊、喉、后颈到背部都是灰黑色的。
翼羽也有一部分黑色,当它敛翼的时候,这部分覆在背上,遮上短短的白色尾羽,就好像有一个黑尾。
②鹤的长嘴、长颈和长胫,都是生活环境和取食习性所造成的。
《淮南八公相鹤经》说鹤“食于水,故其喙长……栖于陆,故足高而尾雕”,《庄子》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都能说明它的适应意义。
当然,这里也讲得不够准确,鹤一般栖息在沼泽地带,胫长与涉水有关,而不是栖息于干燥的陆地所造成的。
③鹤休息时,常常直立身体,伸起长颈,向四方瞭望,故有“鹤望”、“鹤立鸡群”等词语。
鹤能生活数十年,是一种比较长寿的鸟类,所以又有“鹤寿”这一词语。
在绘画上,它与松、竹、灵芝配在一起,称为“松鹤延年”。
④关于鹤的鸣声,《诗经》就有“鹤鸣九皋,声闻于野”之句。
朱熹注说:“闻八九里。
”是说它鸣声响亮,很远就可听到。
这有生理根据,因为它的项颈长,所以气管也长。
气管又在胸膛里蟠曲几转,增加了长度,像喇叭的管子一样,加强共鸣作用,因此,鸣叫起来,声音就显得格外嘹亮。
⑤鹤的饲养历史,已很久远,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
《花镜》上说“畜鹤之地,须近竹池沼,方能存久”,这是为了适应它野生时栖息沼泽间的习性。
绘画中也常以修竹为背景,既与鹤的修长姿态相调和,也反映了鹤的生活环境。
⑥古人养鹤还注意训练它振翼徘徊,回旋舞蹈,叫做鹤舞。
《山家清事》叙述训练的方法:“欲教以舞,俟其馁而置食于阔远处,拊掌诱之,则奋翼而唳,若舞状。
久之,则闻拊掌而必起,此食化也。
”这正是应用了条件反射的原理。
在科学上说来,是一则有价值的记载。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做好每一个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老子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这是一个千古难题。
对此,老子的教导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不过表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
所以他紧接着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一个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见出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
只有同时能够“自知”,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自知”呢?千万不要以为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难。
人什么时候需要“自知”?是在日常吗?不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在告诫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
从这样意义上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谦虚的重要性,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
如果反是,“不知知”,即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却到处都是。
至于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去了。
看别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
高中阅读理解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阅读理解训练题及参考答案高中阅读理解训练题及参考答案「篇一」根据文艺符号学,语言符号可以描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可见景象,人类日常生活的大部分交流活动都可以通过语言来完成。
但是当语言碰到一些不可言表的东西,表达就显得苍白无力起来,比如内在的生命运动和情感活动。
而语言无法达到的表现力,就要通过另一种方式:艺术来表现了。
通过艺术品我们可以之间观察到浸透情感的真实景象,而不是标志情感的记号。
艺术是为表现人类共同的情感而生的,由纯粹的自我表现所诞生的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品。
那些艺术家如画家、小说家、雕塑家、诗人等,给我们呈现出隐藏在世界万物和社会经验背后的规律,艺术的本质就是其表现出的生命情感,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是生命运动的真实体现,通过艺术让我们能更近距离的了解与认识它。
艺术是一种从文化与哲学的角度来揭示人的本质的符号,它也创造了人本质耳钉一个方面。
由于艺术主要表现了生命情感,而情感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艺术的探讨又是对人类情感构型的探讨。
艺术所表现的生命情感不是单纯的喜怒哀乐自然流露,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富有创造性的情感。
欣赏者作为艺术的主体,其情感主体便是创造性,艺术作为符号形式能带给欣赏者审美感受,就是因为艺术所表现的生命情感和欣赏者的审美产生共鸣。
另一方面,艺术情感和个人情感又有所不同,艺术情感是联系个人情感与普通情感的媒介。
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对自身情感的体验和感悟来获取艺术情感的感悟。
通过文艺符号学可以看出,艺术情感具有感性直观,具有象征性和间接性,也表达了富豪背后的思想与意义。
这使得艺术创造不仅依赖人的判断力和观察力,还依赖人的普遍情感经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代版画艺术创作中那种过于追求语言艺术表达和制作,而忽视了人文精神和主题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的倾向;或者说是将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单纯视为个人的情感宣泄而无视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的观点是不合理的,片面的,自我封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一)
①鹤有许多种,最著名、最常见的一种是白鹤。
除了羽毛洁白这个特征以外,头顶有一块朱红色的皮肤,因此又叫做丹顶鹤。
丹顶和洁白的羽毛互相映衬,显得格外鲜艳。
白居易《池鹤》诗“低头乍恐丹砂落”,刘得仁《忆鹤》诗“白丝翎羽丹砂顶”,都指的是这一点。
但羽色方面,说鹤洁白,并不确切。
因为它的颊、喉、后颈到背部都是灰黑色的。
翼羽也有一部分黑色,当它敛翼的时候,这部分覆在背上,遮上短短的白色尾羽,就好像有一个黑尾。
②鹤的长嘴、长颈和长胫,都是生活环境和取食习性所造成的。
《淮南八公相鹤经》说鹤“食于水,故其喙长……栖于陆,故足高而尾雕”,《庄子》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都能说明它的适应意义。
当然,这里也讲得不够准确,鹤一般栖息在沼泽地带,胫长与涉水有关,而不是栖息于干燥的陆地所造成的。
④关于鹤的鸣声,《诗经》就有“鹤鸣九皋,声闻于野”之句。
朱熹注说:“闻八九里。
”是说它鸣声响亮,很远就可听到。
这有生理根据,因为它的项颈长,所以气管也长。
气管又在胸膛里蟠曲几转,增加了长度,像喇叭的管子一样,加强共鸣作用,因此,鸣叫起来,声音就显得格外嘹亮。
(节选自《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科学小品选读》)
【注】本文写于1962年6月,作者贾祖璋(1901—1988)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中国科学小品文的开拓者之一。
5.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段紧扣文题介绍了丹顶鹤的外形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指出古代诗歌中相关说法的不确切之处。
B.第③段在说明鹤直立伸颈的习性和长寿的特点时,分别用“鹤立鸡群”和“松鹤延年”等词语加以佐证。
C.鹤的鸣声因存在较强的共鸣现象而显得格外嘹亮,这与鹤的颈项长,气管长且蟠曲的特点有关。
D.鹤的数量少与它的生存环境受到人类的破坏有关,还与它体形大、生卵少和生性多疑等特点有关。
E.本文对鹤的生活环境作了细致的描写,对其生活习性作了形象的说明,体现了科学小品的生动性。
6.本文多处引用了古诗文,请分析其作用。
(4分)
7.这篇科学小品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请简要探析。
(6分)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答案:
5.AE
6.(1)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形象地介绍了说明对象。
如标题引用
唐人诗句。
(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如第⑦段对《花镜》的引用,介
绍了鹤繁殖率较低的原因。
(3)据以指出古诗文在相关知识上的不确
切之处,普及正确的知识。
如第②段对《淮南八公相鹤经》的引用。
(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
7.(1)严谨求实。
本文对鹤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保护等
方面进行了客观准确的介绍。
(2)批判质疑。
作者通过考证,用科学
的态度不断纠正古人在相关知识上不确切或错讹之处。
(答出一个要
点并能举例说明得3分,答出两点并举例说明可得满分。
若从生态
保护的角度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二)
①不论放在建筑群的前面,还是立在通衢大道上,牌楼总归是具有一种大门入口的特点,所以它的起源和建筑群的门分不开。
中国
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建筑总是成群成组地出现,如一般民居,它
由正房、左右厢房、大门、走廊组成为一个院子,周围院墙环绕,
呈“四合院”的形式;官府乃至皇帝的宫殿,也是由大大小小的单幢
建筑组合成各种形式的院落。
因此,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组建筑
的院门就成为建筑中的主要大门了。
这种大门早期的做法非常简单,在两根直立的木柱子上面,加一条横木组成为门,多用做乡间普通
建筑的院门,所以古代将简陋的房屋称为“衡门茅屋”。
为了挡雨
雪腐蚀,后来在这种简单的衡门的横木上加木板顶,如同房屋的两
面坡屋顶。
(取材于楼庆西《中国小品建筑十讲》)
6.下面各项陈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本文认为“牌楼”是古代民居的正门,因为中国古代建筑都是四合院的形式,整个院落需要一个共同的正门。
B.第①段中所说“衡门茅屋”,在古诗文中时有类似的表述,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就有“衡宇”一词,用来指自己的家。
C.衡门和乌头门都有建筑群落入口的功能,因此在第②段结尾的一句可能是“不论是衡门还是乌头门,它们都是牌楼的雏形。
”
D.牌楼上的屋顶最初的功能是挡雨雪腐蚀,后来屋顶有了各种装饰,使其在满足实用需要的同时兼有了审美功能。
7.说明“牌楼”产生的过程。
(3分)
8.北京城里牌楼很多,但多数只是一种装饰,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说说如果要使其更具备实用价值应该怎么做。
(4分)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答案:
6.A
7.①最初是建筑群落的入口②后来成为城市中居住区的入口③表闾制度和装饰的需要,使闾门日趋华丽,形成牌楼。
8.示例:可以将小区的大门设计成牌楼,即标志住宅小区的名称,又有装饰作用,还可以用来表彰好人好事,弘扬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