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修订稿
最全最详细的心电图基础知识
![最全最详细的心电图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5a68e8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3.png)
最全最详细的心电图基础知识心电图基础知识第一节心电产生原理与心向量概念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排列着一定数量的阳离子,细胞膜内则附着同等数量的阴离子,膜内外保持着一定的电位差,而膜外各点阳离子分布均匀,不产生电位差,也无电流产生,这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此时探查电极仅记录出一水平线(等电位线)。
当心肌细胞的左侧受到刺激,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即开始除极过程。
刚开始除极的一点与其邻近尚未除极部分之间存在电位差,因而有电流产生,形成电偶。
电偶由电源与电穴组成,除极过程犹如一组电偶在沿着心肌细胞膜向前推进,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当电源对着探查电极时,描记出向上的波(正向波)。
当除极结束后,细胞膜外排列一层负电荷,膜内排列同等数量的正电荷,心肌细胞处于除极状态。
此时,细胞膜外左右两端无电流产生,探查电极描记的曲线又回到等电位线。
心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与除极时的情况恰好相反,复极过程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由于电源背离探查电极,故描记出向下的波(负向波)。
复极结束后恢复到极化状态时的细胞膜外显示一层正电荷,膜内附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细胞膜外没有电位差,探查电极描记的曲线又回到等电位线(图2-1-1、2-1-2)。
图2-1-1 单个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所产生的电偶变化图2-1-2 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对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先除极的部分先开始复极。
除极和复极的扩展有如一对电偶在移动。
除极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除极方向与除极电偶移动的方向相同;而复极时电源在后,电穴在前,复极方向与复极电偶移动的方向相反。
由于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进行的方向相同,但电偶轴方向相反,故复极波与除极波方向相反。
正常心脏的除极与复极和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的过程是不同的。
心脏的除极自心内膜开始向心外膜扩散,心外膜最后除极。
而复极则是从最后除极的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扩散,心内膜最后复极。
由于心脏除极与复极过程进行的方向相反,但电偶轴方向相同,所以心室复极波(T波)与除极波(QRS波)主波方向一致(图2-1-3)。
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可修改版ppt]
![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3d7a45ec0722192e4436f63c.png)
二、各种波形及时段表示的意义
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过程。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的过程。 T波:代表心室晚期复极的过程。 U波:一般认为是心肌传导纤维的复极造成,也有人认为 是心室的后电位。 P-R段:反映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因传导缓慢,电位变化 微弱,记录呈等电位线。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的过程。 P-R间期: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的时程。 Q-T间期:心室除极开始到心室复极结束的时程。 S-T间期:心室复极的整个时程。 J点:心室除极结束与心室复极开始的分界点。
窦性停搏诊断要点
• 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 波;
• 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 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 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 抑制。
激动起源异常(二)—主动性(早搏)
二、过早搏动(期前收缩):异位心律中最常见 的一种,来自于窦房结以外的部位,并且提前发 出的异位激动。它可能是一个异位节律点,也可 能是多个异位节律点发出。有时偶尔出现,有时
(一)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25次/分(R-R或P-P间距04次/分(R-R或P-P间距1.12s)
(三)窦性心动过缓伴窦律不齐
(1)心率50-57次/分 (P一P间距1.04s-1.2s) (2)P-P间距差O.16s(>O.12s)
(四) 窦性静止 窦房结不能使心房除极 迷走神经过敏的人易患此病;或由刺激颈动脉窦而产生。 也可发生于洋地黄、奎尼丁中毒或累及窦房结的器质性心脏病。 注意舒张期长间歇,长度为4个心动周期。
U 波:
T波后0.02-0.04s,为低振幅小 波,在胸导易见,尤其V3导联, 低血钾时明显。
心电图基础知识新版
![心电图基础知识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8dc3960508763231121297.png)
心电图走纸速度常采用25mm/s,使1mm横向间距=0.04s。 定标10mm,
1mm振幅相当于0.1mv。根据波幅大小,应调整电压参数。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三)心电图的阅读方法
将各导联的心电图按次序排列,作一次全面的检查,注意有无伪差、 导联连接错误以及电压高度(有无减半电压),然后仔细观察每一导 联的图形,按P波、P-R段、QRS波、ST段、T波、Q—T间期、U波的顺 序作如下分析。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
2、 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120次/min。 3、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率节律不规则。 4、窦性停搏(窦性静止):是指窦房结在某一时 间内没有冲动产生。
精品课件
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
1、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有所不同,可以直立,也可以倒置(必须 注意检查在它前一次正常窦性激动的T波以辩认其中是否隐藏着房性期前的P波)。
V6:左腋中线与V4水平处 V5R:右胸部与V5对称处
各导联线端都有英文标记并采用了不同颜色以示区别
导联端颜色 黑紫
红黄绿黑红黄绿棕
记 号 V5 V6
R
L
F
N
V1 V2 V3 V4
(二)操作步骤
1、心电图机准备: (1) 注意远离X光机、超短波装置或其它电器设备,它们可能会产生干扰; (2) 连接好电源线; (3) 检查导联线是否连接好; (4) 记录纸是否充足; (5) 调节振幅放大钮,使振幅1cm相当于定标电压1mV。纸速一般为25mm/s。 2、病人准备: (1)按申请单核对姓名、临床诊断及要求。受检者稍休息(约五分钟),取平卧
心电图基本知识培训课件可修改全文
![心电图基本知识培训课件可修改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46f94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6.png)
第1页
学习目的
• 掌握心电图检查旳基本知识及正常心电图 • 熟悉几种常见旳异常心电图 • 理解心电图旳测量及分析办法与临床应用 • 学会心电图描记
第2页
心电图评估内容
• 第一节 心电图旳基本知识 •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3页
第一节 心电图旳基本知识
• 心电图旳解剖及生理功能 • 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 心电图各波段旳构成及命名 • 心电图旳描记
小写英文字母表达,如:qRs、qR、qRsrˊ;特殊状况如:QS等。
第19页
心电图描记
• 操作办法
国产心电图机导联线旳连接:红色( R )接
右上肢,黄色( L )接左上肢,绿色( F ) 接左下肢,黑色( RF )接右下肢;胸导联线, V1红色、V2黄色、V3绿色、V4咖啡色、V5 黑色、V6桃红色。
• 时间:一般不大于0.12s。
• 电压:肢体导联一般不大于0.25mV,胸导联一般不大于0.2mV。
第29页
P-R间期
从P波旳起点到QRS波群旳起点。P-R间期与心率快 慢有关,成年人心率在60~100次/分钟,P-R间期为
0.12~0.20s。
第30页
QRS波群
•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波群时间不大于0.12s,多数为0.06~0.10s。 • 波形与振幅(电压)
波负向时,降支长于升支。 • 方向:正常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即Ⅰ、Ⅱ、
V导 V46联~ 导TV联波6T导可波联以均T向不波上应向、向上向下,下。aV或R双导向联。向如下果,VⅢ1、导a联VLT、波a向V上F、,VV12~~V3 • 振幅:在以R波为主旳导联中,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旳
2024版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
![2024版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7e3d7f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e.png)
目录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 •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 复杂心律失常分析技巧 • 药物治疗对心电图影响及评估 • 临床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脏电生理基础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其中自律性是指心肌细胞能够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 的能力,传导性是指心肌细胞之间能够传递兴奋的能力,收缩性是指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能 够发生收缩反应的能力。
02
分析P波与QRS波关系
在宽QRS波心动过速中,分析P波与QRS波的关系至关重要。若P波出
现在QRS波之前,且PR间期固定,则考虑为室上速伴差传;若P波出现
在QRS波之后,且无固定关系,则考虑为室速。
03
判断心室率与节律
宽QRS波心动过速时,心室率通常较快且节律规整。需要测量RR间期
是否相等,并计算心室率,以辅助诊断。
P波形态及意义
01
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02
P波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
03
P波方向在Ⅱ、Ⅲ、aVF、V₁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其余导联可 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或因低小而不易辨认。
04
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秒。
QRS波群形态及意义
QRS波群时间
正常成年人多为0.06-0.10秒,最宽不超过0.11秒。
实践操作演示
心电图机操作演示
详细演示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和步骤,包括患者准备、电极放置、参数设置、波形记录 等。
心电图波形识别与测量
指导学员如何识别心电图上的各个波形,以及如何测量各波形的幅度和时间间期等关键 参数。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31f380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d.png)
心电图基础知识以上是XXX在网上随意找到的正常的ECG图示,可能很多人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正常的心电图看起来和上图不一样呢?其实,上图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下的图示,只不过是为了说明心电图而画出的理论图示。
正常的ECG在不同导联上有这完全不同的表现,我们研究的目标是认识正常的心电图,才有能力分辨异常心电图,发现其中的异常,从而得出判断,起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这是额外要求,初学者了解,不懂也不影响研究)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Q1l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U波:一般以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以为是心室的后电位而至。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举措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其亚微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因而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从而造成钠离子快速内流,此时可测得+30mv的电压,这就是举措电压。
这时细胞膜上的Na+—K+ATP泵逆浓度差把钾离子送回细胞内而排除钠离子,规复原有的极化状态。
3.除极和复极1除极:指细胞由静息膜电位转变成举措电位的过程,不用耗能量,其速率较快。
2复极:指举措电位规复到静息膜电位的过程,消耗ATP,逆浓度差举行,速率较慢。
3除极时正电荷在前,负电荷在后(指在细胞外);工钱地使对着正电荷描记向上的波、对着负电荷描记向下的波。
(三)心电图电位强度与形态的决意因素1.形态探查电极面对心肌除极的方向,可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
心电图基础(修改后)
![心电图基础(修改后)](https://img.taocdn.com/s3/m/2c100a0f6bd97f192279e92b.png)
• 一个心室异位兴 奋灶可能发生一 次,或者发放一 系列连续的激动 产生连续P.V.C。 • 连续的P.V.C可 能比来自于单个 兴奋灶的偶尔一 个P.V.C更为严 重。
• 多个室性异位兴奋 灶产生多源性 P.V.C。每个兴奋 灶产生的P.V.C形 态一致。 • 在同一导联中,起 源于(同一个)兴 奋灶的P.V.C,其 形态将是相同的。 • 注:出现多源性 P.V.C是危险的, 需要迅速治疗。
• 这是一份病人的心电图,心率教通常心率慢。 • 上述心电图的心率是每分钟( 60 )次。 • 注;如果说这个心率起源于异位起搏点,你大概应该 怀疑起源于(房室结)。这就是你为什么见不到P波
• 给出以上 心电图的 近似心率。 A.—次/分。 • B.—次/分 • C.—次/分 • D.—次/分
• 心率失常一词是指异常节律或打破了正常规律的节律。 • 为理解心率失常,必须首先熟悉心脏的正常电生理。
• 心房纤颤是由 心房内多个 (兴奋灶)的 发送所引起。 没有一个冲动 完全使心房除 极,并且偶尔 有一个兴奋能 通过(房室 结)。引起一 个(QRS)综 合波。
期前搏动和漏搏
•
• •
期前搏动 逸搏 窦性停搏
当波比预期的出现早时,可以认为是期前收缩。 漏搏指的是基线的空白区域。 说明:期前搏动和漏搏是一种总的分类,它是 一组可以通过肉眼识别的心率失常,通常阅读心电图, 在重复连续的周期中很容易看出中断之处,为了解释 为什么有间歇或期前收缩,有必要进一步辨别。
• 每个肢体导联 从不同的角度 记录,每个导 联(Ⅰ、Ⅱ、 Ⅲ、AVR、 AVL和AVF) 是同一个心脏 活动的不同视 图。
• 为了得到六 个胸导联, 将正电极放 在胸部六个 不同的位置 上。 • 在所有胸导 联中,放在 胸部的电极 都是(正 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基础知识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以上是主页君在网上随意找到的正常的ECG图示,可能很多人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正常的心电图看起来和上图不一样呢?其实,上图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下的图示,只不过是为了说明心电图而画出的理论图示。
正常的ECG在不同导联上有这完全不同的表现,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认识正常的心电图,才有能力分辨异常心电图,发现其中的异常,从而得出判断,起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这是额外要求,初学者了解,不懂也不影响学习)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Q1l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U波:一般认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其亚微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于是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从而造成钠离子快速内流,此时可测得+30mv的电压,这就是动作电压。
这时细胞膜上的Na+—K+ATP泵逆浓度差把钾离子送回细胞内而排除钠离子,恢复原有的极化状态。
3. 除极和复极1 除极:指细胞由静息膜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其速度较快。
2 复极:指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膜电位的过程,消耗ATP,逆浓度差进行,速度较慢。
3 除极时正电荷在前,负电荷在后(指在细胞外);人为地使对着正电荷描记向上的波、对着负电荷描记向下的波。
(三)心电图电位强度与形态的决定因素1.形态探查电极面对心肌除极的方向,可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
探查电极面对心肌复极的方向,则可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
2.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②与探查电极和心脏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③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脏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越大,电位越小。
(四)心电向量的概念心脏是由无数心肌细胞所组成的,在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每一瞬间都可以产生许多大小不—、方向不尽相同的心电向量,按平行四边形法或头尾相加法依次综合起来,这个最后综合起来的向量叫做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1.向量是一种既能表示方向又能表示力量大小的物理学名称,一般用“箭矢”表示。
2.心脏是由无数个心肌构成的,综合方向就是它的代数和。
(五)心电图导联 1.标准导联为最早使用的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探查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2.胸导联属单极导联,单极导联所测的是探查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
其中V1、V2反映右室,V3、V4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V5、V6反映左心室。
3.加压单极肢导联包括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和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aVF)。
标准导联I、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aVL、aVF,统称为肢体导联。
其中aVR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改变,其余的肢体导联均反映左心室的电位改变。
心电图机上的导联线一般均以固定的颜色表示:惯例是红色导线接右上肢,黄色导线接左上肢,绿(或蓝)色导线接左下肢,黑色导线接右下肢,白色导线接胸壁各点。
(六)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六个肢导联构成六轴系统,六个胸导联构成胸导联轴。
导联轴的实线一侧为正、虚线一侧为负。
(七)心电图与心向量图的关系将立体的P、QRS、T环经过投影到额面、水平面和右侧面上,临床上用心向量图表示;此即空间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
将额面心向量环的每一点依次再投影到各肢体导联轴上,可记录出各肢体导联的心电图;横面心向量环在各胸导联轴上的投影,可描记出各胸导联的心电图。
此即心向量环的第二次投影。
二、、心电图的测量、正常值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一)心电图记录纸横代表时间,每小格是秒;竖代表电压,每小格是(二)心率的计算心率(次/分);心率=60/心动周期,即心率相当于60/(P-P或R-R间期)(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1.波的振幅(电压) 向上的波应自等电位线的上缘垂直量到波的顶点,向下的波应自等电位线的下缘垂直量到波的底端o,2.各波时间从波形起始部内缘量至波形终末部的内缘。
3.室壁激动时间(VAT) ,从QRS波群的起点,量到R波顶点与等电位线的垂直线之间的距离,如R波有切迹或有R’波,则以最后的R’波为准。
一般只测V,导联VAT和V5导联VAT,用以代表激动从右心室(VlVA)或左心室(V5VAT)内膜面到外膜面除极所需要的时间。
4.间期 P-R间期自P波的起点量到QRS波群的起点。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量至T波的终点。
5.ST段移位的测量 ST段抬高时,应从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到ST段的上缘;ST段下移时,应从等电位线的下缘垂直量到ST段的下缘。
(四)心电轴(不懂者看诊断书,判断主要是I和III的关系,两者QRS都向上,正常;尖对尖,向右偏;嘴对嘴,向左走)利用Ⅰ与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来判定心电轴是否偏移。
Ⅰ、Ⅲ导联主波均向上,表明电轴不偏;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表明电轴左偏;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表明电轴右偏;Ⅰ、Ⅲ导联主波方向均向下,表明电轴重度右偏,又称“假性电轴左偏”。
1P波:意义:代表两心房去极化(除极)过程的电变化,包括窦房结,P波的前半部是右心房,后半部是左心房。
方向:正常P波在Ⅰ、Ⅱ、avF(V4-V6)是直立向上的波,在avR导联则是负向的波(其余上下均可)。
时间小于秒;振幅小于(肢体导联)(胸导联小于)变异:①逆行P波是结性心律(房室交界性心律)。
②左心房大则P波呈双峰状、有切迹,时间大于秒,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即“二尖瓣P波”。
③右心房肥大则P波高尖大于,多见于肺心病,即“肺性P波”。
2QRS波群:意义:代表两心室去极化(除极)过程的电变化方向:①额面心电图avR向下,其它大多向上②横面:V1导联R<S,V3导联R=S,V5导联R>S时间:成人是~秒(多数在),儿童是~振幅:①右室:V1导联上R波<、avR导联上R波<②左室:V5导联上R波<,RⅠ<,RⅠ+RⅡ<,RavL<,RavF<Q波:V1、V2无q波,其它导联均可有Q波。
深度<1/4R波,时间<秒。
变异:(QRS波的变异)①QRS宽大畸形者多见于室性心律失常。
②左心室肥厚看V5,V5电压超过 mv③右心室肥大看V1,V1电压超过④如Q波>1/4R波,即大于秒者称为坏死性Q波,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
3T波:意义:代表两心室复极化过程时的电位变化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还有多种其他情况,不做过多赘述)振幅:最高不超过 mv(胸导联除外),最低不低于1/10R波。
变异:(1)T波高尖> mv,①见于高血钾,血钾>6mmol/L,有T波高尖②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大量钾离子外流所致)(2)T波低平,T波<1/10R波①见于低血钾,血钾< mmol/L,有T波低平②见于慢性心肌缺血。
4P-R(P-Q)间期:从P波开始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
意义:代表从心房开始去极化至心室开始去极化所需时间,即表示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所需的时间。
时间:~秒,心率快时P-R间期相对缩短。
反之,则延长。
变异:(1)延长>秒,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2)缩短<秒,见于预激症候群。
(预激综合征:间期小于出现起始部粗大3.继发性ST-T段改变,与QRS波群方向相反)5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
意义:代表心室开始去极至复极完毕所需的时间时间~秒,于心率有关,心率快时Q-T间期相对缩短,反之则延长。
变异:(1)缩短,见于低血钙或洋地黄中毒。
(2)延长,①心肥厚时可延长,与心包积液相区别②判断心梗预后,Q-T间期越长,死亡率越高。
③监测药物安全性,如治疗房颤时用奎尼丁和乙胺碘肤酮,如Q-T>秒,就应停药。
6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的时间。
意义:它代表心室已经全部去极。
上下移动(看基线)正常心电图上ST段抬高,一般不能超过 mv(V1~V2不超过,V3上不超过)下移不能超过。
变异:(1)ST段抬高:①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在相应导联ST段抬高,其特点是弓背向上。
②急性心包炎,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广泛抬高,其特点是弓背向下的。
(2)ST段下移>。
①见于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R波与ST段的夹角>90℃时有意义②ST段下移与R波夹角<90℃无意义,偶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
7 U波:是在T波后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方向大体与T波一致,发生机制不清,U波明显增高者见于血钾过低。
意义:①正常人多无此波②低钾或心肌缺血时可出现u波。
位置:T波之后~秒。
振幅:~(本部分结束,明天推出异常的ECG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