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理论习题一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一答案
1.什么是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有哪些特点?决策分析由哪些要素构成?
决策分析简称决策。所谓决策,就是决定一个对策,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思维活动,决策存在于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全过程中。
在现代管理科学中,对决策的理解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最终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这是狭义的理解;二是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的处理决定,这类事件既无先例,又没有可遵循的规律,做出选择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的选择才是决策,这是对决策概念最狭义的理解;三是把决策看成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即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可能性,提出各种可行方案,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按照决策准则,从中筛选出最满意的方案,并根据方案的反馈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正控制,直至目标实现的整个系统过程,这是广义的理解。
决策分析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决策者。决策者即决策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如某上市公司的总经理(个体)或董事会(群体)。决策者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里等因素的影响。
(二)决策目标。决策问题对于决策者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可以是单个目标,也可以是多个目标。此例中,决策者的目标表现为希望做成的煎饼含的鸡蛋越多越好,所付出的劳动越少、越方便越好。
(三)行动方案。实现决策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行动方案有明确方案和不明确方案两种。前者是指有有限个明确的方案,后者一般只是对产生方案可能的约束条件加以描述而方案本身可能是无限个,要找出合理或最优的方案可借助运筹学的线性规划等方法。
(四)自然状态。决策者无法控制但可以预见的决策环境客观存在的的各种状态。自然状态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是不确定,其中不确定的又分为离散的和连续的两种情况。本例中的自然状态是鸡蛋的质量状态,它是不确定的和离散的,即好的和坏的两种。
(五)决策结果。各种决策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所出现的结果。
(六)决策准则。评价方案是否达到决策目标的价值标准,也是选择方案的依据。一般来说,决策准则依赖于决策者的价值取向或偏好。
2.正确决策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科学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 信息充分原则
准确、完备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决策信息包括决策问题全部构成要素的数据、结构、环境以及内在规律性。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具有准备性、时效性和全面性。为决策搜集的信息必须准确全面地反映决策对象的内在规律与外部联系。科学的决策需要大量的信息,决策者必须具备收集处理信息以及挑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并对决策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感性,以及时地掌握充足而可靠的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 系统原则
许多决策问题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因此需要把决策对象看作一个系统,以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它的内部结构、运动机理及其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坚持局部效果服从整体效果、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谋求决策目标与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使决策从整体上最优或令人满意。就决策系统内部而言,决策主体必须紧密配合,协调决策对象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各决策环节的关系,统筹规划,以满足系统优化为目标,强调系统的完整与平衡。就决策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而言,决策主体必须使自己的决策目标与其从属的更大的系统的要求、目标或规划相适应,以达到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
(三). 科学原则
决策应应用决策科学的理论,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先进的决策手段。决策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使我们仅凭自己的经验、直觉和智慧作决策变得越来越困难。通过决策科学,我们可以掌握各种决策的一般原理、方法及基本规律以达到提高决策质量的目的。必须善于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尤其是运用运筹学、计算技术、概率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作出定量决策,并善于采用来自数学与自然科学的技术与方法选择方案,如模拟、最优化、决策论、博弈论等,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四). 可行原则
决策方案在现有主客观条件下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决策是可行的必须有客观条件作保证,而不是单凭主观愿望。为此,决策应充分考虑到人才、资金、设备、原料、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决策方案在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均应是可行的,这样的决策才具有现实意义。
(五). 反馈原则
由于影响决策的诸因素是复杂多变的,而决策时又往往难以预料到一切可能的变化情况。因此,在决策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为了不断地完善决策,始终保持决策目标的动态平衡,并最终真正地解决决策问题,达到决策目标,就必须根据决策
执行过程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决策进行补充、修改和调整,甚至必要时作出各种应变对策。如果不进行反馈控制,决策者无法了解到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不知道决策的实施结果与预先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偏差,这样再好的决策也无法获得预期效果。
3.决策分析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决策分析是一个动态系统的反馈过程,决策过程一般随着决策问题的性质、决策目标以及决策者偏好的不同而不同。科学的决策步骤又称为决策程序,它反映了决策分析过程的客观规律,使决策过程更结构化、系统化和合理化,为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保证。科学的决策构成必须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形成决策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3)拟定多个可行方案;(4)评价方案并做出选择;(5)决策的执行、反馈与调整等.
4.跟踪决策有哪些基本特征?
跟踪决策要注意以下四个基本特征,如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等。
(1)回溯分析,是对原来决策的产生机制、内容、环境进行客观、冷静的思索,分析产生失误的原因、性质及程度,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对策提供依据。回溯分析必须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应注重原有决策事实,而不是去追究原有决策的个人责任。当然,回溯分析本身也包含寻找原有计划中的合理因素,为制定新的决策计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2)非零起点,是指追踪决策是在原因决策实施的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原有决策的实施对人、财、物的消耗,实施结果对决策条件及决策环境的影响和客观环境本身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使得追踪决策产生的时点已不再是原有决策产生的那个时点了。因此,追踪决策时应充分注意各种变化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3)双重优化,追踪决策不是对原有决策的简单改变或重复,而是对原有决策的“扬弃”,只有比原决策更加完善和圆满,才能体现其意义所在。其次也意味着要在多个替代方案中比较选优,必须是新的备选方案中的优化方案。在主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的情形下,在诸多新的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最优方案,从而获取最佳效益。有时候,追踪决策只能从小损或大损中选择,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4)心里效应,由于追踪决策要改变原决策,因而势必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与原决策有关的人员的心理反应,给追踪决策的实施带来种种不利的因素。改变原有决策会引发相关人员的复杂感情,容易失去公正的客观尺度。有些原有决策者因害怕承担责任,于是竭力为原决策辩护,或掩盖真相、消极抵抗,甚至直接阻挠追踪决策的进行;原有决策的反对者也可能因此否定一切,甚至连原有决策中的合理因素也摒弃,走向另一极端还有一些旁观者,则可能幸灾乐祸,推波助澜。另一方面,因为原有决策已经执行,则必然使决策对象的内部和外部人员处在既有利害关系之中。从内部而言,参加原决策执行的人员,不仅不可避免地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充满感情,而且会有命运相系的心理,在重新决策时容易发生不安的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