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鱼类浮游生物调查及评价(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合集下载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要点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要点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要点名词解释(20=8×2.5)、填空(25=50×0.5)、问答(40=5×8)、综述(15)第一章绪论调查报告的编写:(应该知道提纲,主要内容)1、前言a)任务及其来源,重点论述应突出;b)调查海去的位置及地理坐标;c)调查船(飞机)及调查时间;d)调查方法;e)任务执行概况;2、调查海区a)调查海区及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b)以前对该海区的调查研究程度;3、海上调查工作状况a) 测网、测线及测点的布设;b)导航定位系统及准确度评价;c)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运转情况;d)调查方法和现场资料描述。

4、样品分析和资料整理a)原始资料和样品的周转与审核;b)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方法及概况;c)资料整理、计算和图件编绘方法及概况;d)调查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5、质量计划实施情况报告a)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符合性和量值溯源的实现程度;b)调查数据处理中统计方法的说明;c)本单位及分包单位的质量控制措施实施情况与结论;d)参考资料的溯源性和合理性;e)样品、原始资料、资料汇编和图集的质量评价;f)调查结果的质量及应用价值评估;g)质量目标实现状况;6、资料分析与结论a) 阐明调查资料时空分布特征、重要发现。

b)应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历史资料、临近水域(站位)资料,相关学科等资料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

c)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调查海域的水文、气象、地质、生物、化学等环境特性进行评估,给出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估结论。

7、存在问题和建议应总结调查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应开展工作的建议。

第二章海洋生物要素调查一、名词解释叶绿素:自养植物细胞中一类很重要的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主要物质。

叶绿素a是其中主要的色素。

初级生产力: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

通常以单位时间(年或天)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产生的有机物(一般以有机碳表示)的重量来计算,相当于该时间内相同面积(或体积)中的初级生产量。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第3章 鱼类浮游生物调查及评价(专业知识模板)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第3章 鱼类浮游生物调查及评价(专业知识模板)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种类鉴定
主要鱼类浮游生物应鉴定到属或科。 2.2 调查要素
包括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3 采样
3.1 采样设备
网具 30m以浅海域,应采用浅水Ι型浮游生物网垂直取样, 30m以深海区,应采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垂直取样或用双鼓网 倾斜取样。此外可根据海区位置或深度、调查的性质、目
Na——全网鱼卵或仔、稚鱼个体数,单位为粒(ind)或尾(ind); S——网口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L——流量计转数; C----流量计校正值。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水平拖曳样品
以粒/网(ind/net)或尾/网(ind/net)计算。 6 填写报表
按本部分的有关规定填写报表; 7 7.1 分布图绘制
是衡量亲鱼资源量大小和预报补充资源量所必需的资料。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
2.1
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技术要求
垂直或倾斜拖网深度
水深大于200m的海区拖网深度为200m至表垂直拖网或斜 拖,水深小于200m的则由底至表垂直拖网或斜拖。 水平拖网深度 水平拖网深度为0m3m层。
垂直或倾斜分段拖网水层
根据测站深度、调查性质和目的的不同来确定.
平面分布图一般用等值线或不同量级的圆圈符号表示。
等值线的取值标准如下:
a)鱼卵和仔、稚鱼总量(单位为 ind/m3或ind/100m3):1, 5,10,25,50,100,250,500,1 000,5 000;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b) 鱼 卵 和 仔 、 稚 鱼 主 要 科 、 属 或 种 ( 单 位 为 ind/m3 或
c) 数量小于上述等级时,可用“ +”标在测站上,以示出现。

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

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

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在渔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常用的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以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指导。

一、渔业资源调查方法1.典型地点采样法该方法选择典型渔场或渔港作为代表,通过对该地区的调查和监测获取渔业资源的信息。

典型地点采样法可提供多个地点的数据,以反映该地区的渔业资源状况。

该方法能够提供有限的渔业资源信息,但由于单一地点的限制,不能全面反映整个海域的情况。

2.飞机或卫星遥感法利用遥感技术,通过航空或卫星图像来获取渔业资源的信息。

飞机或卫星遥感法具有广覆盖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数据,同时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多时段、多层次的比较和分析。

然而,由于遥感图像的限制,该方法仍然需要与其他调查方法结合使用。

3.渔船调查法通过在渔船上进行调查和监测,获取渔业资源的信息。

渔船调查法可以提供渔获物的种类、数量、大小等详细数据,对渔业资源的评估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渔船调查法的样本容量有限,可能存在抽样误差,因此需要与其他调查方法结合使用。

二、渔业资源评估方法1.传统渔业资源评估方法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基于渔业统计数据和渔业生物学特征参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估计渔业资源的状况。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可靠的结果,但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研究工作,也可能受到渔业统计数据的不完备性和误报等因素的影响。

2.渔业资源模型渔业资源模型是一种基于渔业生态和渔业生物学原理构建的模型,用于评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管理措施的效果。

渔业资源模型可以考虑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特征、环境因素、捕捞压力等多个因素,通过模拟和预测来评估渔业资源的状况。

3.现代技术应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方法被应用于渔业资源的评估中。

例如,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可以将渔业资源的分布与环境因素进行关联,提供更精确和全面的数据。

三、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的挑战和展望1.数据质量和可靠性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直接依赖于数据的质量。

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水质评价

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水质评价

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水质评价作者:张武敬来源:《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张武敬(运城市水务局水产站,山西运城 044000)摘要: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现存量、优势种及多样性都可作为水质评价和营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分别在太原市、清徐县和山西农业大学思想湖(太谷)中采取水样,通过在显微镜下检查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优势种,对水体的健康程度做出判断。

结果表明,清徐鱼苗育种场的水体中检测出浮游植物29种,隶属5个门,蓝藻门较多,有17种,浮游动物27种,以桡足为主,有10种;太原和思想湖池中浮游动物量很大,太原有25种,思想湖中有31种,均以轮虫和桡足类为主。

蓝藻对水质稳定的影响较大,且死后会释放大量藻毒素。

轮虫和桡足类对养殖主体都是很好的饵料生物,能为鱼虾提供较为充足的营养。

关键词:池塘养殖;水质评价;浮游生物中图分类号:Q1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14)11-1197-03池塘中的浮游动、植物,周丛生物、底栖动物和水生细菌等,是组成池塘渔业生态系统的重要饵料生物基础,也是物质和能量向养殖终极产品输送的生物通道。

浮游植物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可向水体中提供氧气,参与水体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1],在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鱼、虾的天然饵料[2-4],其数量变化会直接影响渔业资源量[5-6]。

浮游生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其在物质转化、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浮游生物的种类变化情况是水体的一个重要表征指标[7-8]。

水体中过量的浮游植物会使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恶化、缺氧,导致毒素形成[9]。

在渔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在种间保持着各种形式的相互联系,共同参与对环境的反应,组成一个具有相互独立的成分、结构和机能的“生物社会”[10]。

群落与环境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自然整体。

浮游生物与水质的关系非常密切,有很多种类对水体环境变化很敏感,水生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监测。

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水质评价

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水质评价

c r o s c o p e f o r j u d g i n g t h e h e M t h f o t h e w a t e r b o d y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ha t t 2 9 k i n d s o f p h y t o p l a n k t o n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f r o m t h e w a t e r i n
c o p e p o d s . T h e r e w e r e ma n y z o o p l a n k t o n i n T a i y u a n a n d T h o u g h t L a k e , o f w h i c h he t r e w e r e 2 5 k i n d s i n T a i y u a n a n d 3 1 k i n d s i n ho T u g h t
Z H A N G Wu - j i n g
( F i s h e i r e s S t  ̄ i o n o f Wa t e r A u t h o i r t y i n Y u n c h e n g C i t y , Y u n c h e n g 0 4 4 0 0 0 , C h i n a )
中 图分 类 号 : Q1 7 9 .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2 4 8 1 ( 2 0 1 4 ) 1 1 — 1 1 9 7 — 0 3
Re s o u r c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P l a n k t o n a n d Wa t e r Qu a l i t y As s e s s me n t

渔业类行业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捕捞量评估种群动态和渔业管理

渔业类行业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捕捞量评估种群动态和渔业管理

渔业类行业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捕捞量评估种群动态和渔业管理渔业是指人类从水体中捕捞或养殖各类水生动植物资源的经济活动。

海洋渔业作为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捕捞量评估、种群动态研究以及渔业管理。

1.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1.1 调查目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的目的是对具体区域的海洋生物资源进行调查,了解资源的分布、类型、数量等情况,为后续的捕捞量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1.2 调查方法常用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方法包括航空摄影、船舶巡航、水下探测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范围、数量、密度等数据。

2. 捕捞量评估2.1 目的与意义捕捞量评估是指对渔业资源进行量化评价,评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量,以制定合理的渔业捕捞政策和措施,避免过度捕捞和资源枯竭。

2.2 评估方法常用的捕捞量评估方法包括风险评估、队列模型、捕捞量统计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预测渔业资源的增长、减少和再生产能力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渔业管理措施。

3. 种群动态研究3.1 研究内容种群动态研究是指对渔业资源的种群结构、生物学特征、生命周期等进行研究,以了解种群数量、组成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3.2 研究方法常用的种群动态研究方法包括标记再捕方法、种群雏鸟模型、集群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种群数量、死亡率、生殖率等关键数据。

4. 渔业管理4.1 目的与重要性渔业管理旨在通过制定政策、规章和制度,控制捕捞活动,保护和调控渔业资源,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渔民的生计、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4.2 管理措施渔业管理措施包括渔业许可制度、禁渔期、捕捞限额、保护区划设立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控制渔业资源的捕捞强度,防止过度捕捞和资源枯竭。

总结:渔业类行业面临着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任务。

海洋生物学中的海洋浮游生物调查技术

海洋生物学中的海洋浮游生物调查技术

海洋生物学中的海洋浮游生物调查技术海洋浮游生物调查技术是海洋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涉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海洋的营养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海洋浮游生物调查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海洋浮游生物的分类海洋浮游生物是指在海水中漂浮的微小生物群体,通常包括浮游植物(如藻类)、浮游动物(如浮游动物门、桡足类、甲壳类等)以及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

它们生活在开放海洋、沿海水域和深海等各种环境中,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浮游生物通常被分为多个类群,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等,具有多样的形态和特征。

根据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征,可以进一步将其分类为浮游植物门、浮游动物门、细菌门等。

二、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1. 网采网采是最常用的浮游生物调查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各种网类捕捉海水中的浮游生物。

通常使用的是水平拖网或竖直拖网,不同网的特点在于网的大小、网孔大小和网的类型不同。

对于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通常选择不同的网来捕捉。

网采的主要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能够捕捉到多种类型的浮游生物。

但是,它也有缺点,如会捕捉到大量的非目标物种,以及可能导致捕捉到的生物受到破坏。

2. 漂流器漂流器是一种针对浮游生物调查的被动样品收集方法。

漂流器通常会随着海流、气流或风流进行漂流,因此它可以收集到具有广泛分布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浮游生物。

漂流器的主要优点在于样本不会被破坏,并且可以收集到散布在广阔水域中的生物群体。

但是漂流器只能在表层水域进行采集,不能获取深水区域的样本。

3. 过滤器过滤器是一种主动样品收集方法,其原理是将水样经过一个过滤器,在过滤器上收集被过滤物质中的生物。

通常使用的过滤器有滤膜、滤管和凝胶等。

过滤器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够采集到很小的生物体,而且可以过滤掉许多非浮游生物,但它在样品的收集量有局限。

过滤器可以采集到深层水样,但需要注意采样层数。

4. 浮标/浮球浮标/浮球是一种在海面上悬浮的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海洋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对于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洋渔业工作中,进行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是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介绍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意义、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渔业资源调查的意义渔业资源调查是指对特定海域的渔业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渔业资源的分布、数量、结构和动态变化情况,为渔业管理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渔业资源调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管理:通过调查了解渔业资源的状况和动态变化,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渔业管理措施,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合理开发:通过调查评估,可以确定渔业资源的潜力和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引导渔民进行合理的渔业开发活动。

3.生态保护:了解渔业资源的状况,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生态破坏等问题,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二、渔业资源调查的方法渔业资源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定点观测、定期抽样、鱼类生态学调查、渔业资源评估等。

1.定点观测:选取有代表性的海域或渔场进行定点观测,记录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大小等信息,了解渔业资源的分布情况。

2.定期抽样: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区域范围进行抽样调查,通过统计和分析样本数据,推算出整个渔区的资源状况。

3.鱼类生态学调查:通过捕获鱼类样本,调查鱼类的生态习性、繁殖周期等,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渔业资源评估:综合分析渔业资源的种群数量、繁殖力、捕捞量等因素,对渔业资源进行评估,判断其可持续利用的程度。

三、渔业资源调查应注意的问题在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确保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1.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资源特点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指标,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数据采集与整理:在调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方法采集数据,并及时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3.样本选择与分析:在抽样调查中,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并正确进行统计和分析,避免样本偏差对结果的影响。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方法与技术方案设计-课程论文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方法与技术方案设计-课程论文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方法与技术方案设计班级:Y16渔业资源学号:S16090803008一、调查任务与目标查清舟山及其附近海域生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客观反映该区域生物物种资源数量、利用和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其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海洋生物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二、调查对象调查舟山及其附近海域的游泳动物物种资源、底栖生物物种资源、浮游生物物种资源、鱼类浮游生物物种资源、潮间带生物物种资源。

三、调查准备1.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

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

2.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

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量少而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

3. 调查范围的确定根据调查对象、目的和任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实地调查的范围和区域。

为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在已划定的调查范围内,适当扩大调查的范围。

4. 调查线路、样地与样点的布设根据已确定的对象、内容以及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海拔、生境等确定调查线路或调查点,调查路线或点的设立应注意代表性、随机性、整体性及可行性结合;样地的布局要尽可能全面,分布在整个调查地区内的各代表性地段,避免在一些地区产生漏空。

5. 编写调查方案或计划,包括:(1)任务及其来源;(2)技术方案设计;(3)人员组织;(4)时间安排;(5)保障措施;(6)经费预算。

6. 工作与生活方面的准备主要是工具与器材及生活物资的准备。

海洋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实习总结

海洋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实习总结

海洋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实习总结引言: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洋动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是保护和管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步骤。

在我参加的海洋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实习中,我学习了一系列的调查方法和评估技术,并且深入了解了海洋动物的生态特征和资源状况。

本文将总结我在实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对相关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调查方法1. 捕捞调查捕捞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海洋动物资源调查方法。

通过捕捞船舶或渔船进行捕捞,然后对捕获的样本进行分类、计数和测量,从而了解目标物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一次捕捞调查,学习了如何正确操作捕捞设备、如何处理捕获的样本以及如何记录数据。

2. 视觉调查视觉调查是通过观察目标物种的活动和行为,间接获取其数量和分布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海洋动物,如鲸类和海豚。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一次鲸类观察调查,通过望远镜和摄像设备观察和记录鲸类的出现和行为,从而了解它们的活动模式和栖息地选择。

3. 声学调查声学调查是利用声波技术来探测和监测海洋动物的方法。

通过发射声波信号,并根据回波信号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目标物种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声呐设备进行声学调查,并对回波信号进行解读和分析。

二、评估技术1. 种群动态模型种群动态模型是一种用于预测和评估目标物种数量变化趋势的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考虑环境因素和捕捞压力等影响因素,可以预测未来的种群数量和可持续利用量。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种群动态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使用R软件进行了模拟实验。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和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海洋动物资源信息的方法。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中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等特征,可以推测海洋动物的分布范围和密度。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如何获取和处理遥感数据,并使用遥感软件进行图像解译和分析。

3. DNA分析DNA分析是一种利用生物学技术对海洋动物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和遗传分析的方法。

第三章 鱼类浮游生物调查及评价(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第三章 鱼类浮游生物调查及评价(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7).成鱼期 已具备生殖能力,于每年一定季节进行繁殖发育的 时期,第二性征发达。
8).衰老期 是性机能开始衰退、生殖力显著降低、长度生长极 为缓慢的时期。
1.3 鱼卵的形态结构及鉴别要点 (一)鱼卵的形态结构 1).卵膜:卵最外层,起保护、保持形状、隔离等作用, 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
2020/7/9
卵黄、油球)性质。 2020/7/9
3) 仔鱼后期 开始依靠外源性营养进行发育与生活的时期。在鱼 体外形与内部结构上,为一生中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但与成体 相比仍有很大差别。包括卵黄囊消失、鳍原基和鳍基出现。
4)稚鱼期 是体形迅速趋近成鱼的时期。消化器官向成鱼的基本类 型发育。鳞被发育完全及完成变态是该时期结束的基本标志。
第三章 鱼类浮游生物调查 鱼类浮游生物 即为鱼卵和仔稚鱼。 1 鱼类的生命周期及其时相划分 1.1鱼类生命周期的定义
指鱼类个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鱼,直至衰老的整个一生的生 活过程,称为生活史或个体发育。
2.2 鱼类生命周期的时相划分 1)卵期是鱼类个体在鱼卵膜内进行发育的时期。包括卵裂、
原胚、胚胎、孵化 2)仔鱼期 是鱼苗脱膜孵化,口尚未启开,属内源性营养(靠
➢ 从研究天然资源的补充资源出发,研究鱼卵、仔鱼的生长和成活数量 是衡量亲鱼资源量大小和预报补充资源量所必需的资料。
2020/7/9
2 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2.1 技术要求 垂直或倾斜拖网深度
水深大于200m的海区拖网深度为200m至表垂直拖网或 斜拖,水深小于200m的则由底至表垂直拖网或斜拖。 水平拖网深度 水平拖网深度为0m3m层。 垂直或倾斜分段拖网水层 根据测站深度、调查性质和目的的不同来确定.
较“稳定”的阶段,是认别鱼卵十分重要的时期。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渔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何科学地进行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 无线电声纳技术无线电声纳技术是一种传统的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技术。

它通过发送声波信号,利用回波的强度和时间延迟来估计鱼群的分布和数量。

这种技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声纳只能提供水平分布的信息,垂直分布的数据则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进行补充。

2. 水下摄像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水下摄像技术在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在鱼群生活的水域安装摄像设备,可以直接观测和记录鱼群的活动。

这种技术相对于声纳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能够提供更多细节信息。

然而,水下摄像技术的应用还受限于水域的可见性和设备的成本。

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基于卫星或飞机获取海洋渔业资源信息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海水的色彩和温度等参数,来推测鱼群的分布和密度。

这种技术具有广阔的适用范围和高效的数据获取速度。

但是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遥感技术在鱼群类型的区分和数量的估算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差。

4. 声呐技术声呐技术是一种使用声波来检测和测量鱼群的方法。

通过测量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强度,可以估计鱼群的分布和数量。

声呐技术可以提供各种尺度的数据,并且对鱼群的垂直分布也有一定的反映。

然而,声呐技术对水体的传播特性要求较高,同时也受到海洋环境其他因素的干扰。

5. 遗传学分析技术遗传学分析技术在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鱼群DNA的分析,可以确定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和精确的鱼群身份。

这种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高效性,并且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遗传学分析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综上所述,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在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渔业海洋浮游生物监测与资源评估

渔业海洋浮游生物监测与资源评估

资源可持续性定 义:资源在满足 当前需求的同时, 不损害未来几代 人满足其需求的 能力
资源评估方法: 包括生物量评估、 种群动态评估、 生态系统健康评 估等
资源可持续性分 析:分析资源现 状、发展趋势、 影响因素等,评 估资源可持续性
资源可持续性评 估:根据分析结 果,评估资源可 持续性,提出保 护和管理建议
生态功能:包 括食物链、能 量流动、物质
循环等
环境影响:包 括温度、盐度、 深度、营养盐

研究方法:包 括现场调查、 实验室分析、
数值模拟等
浮游生物与渔业资源的关系研究
浮游生物是渔业资源的基 础
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对 渔业资源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浮游生物和渔 业资源的影响
浮游生物与渔业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和管理
监测数据分析和处理
数据采集:通 过卫星遥感、 船舶调查、现 场监测等方式
获取数据
数据处理:对 采集到的数据 进行清洗、整 理、分析,提
取有效信息
数据可视化: 将分析结果以 图表、地图等 形式展示,便 于理解和交流
数据应用:将 分析结果应用 于渔业资源评 估、环境保护、 海洋管理等领

渔业海洋浮游生 物资源评估
为渔业管理和保 护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方法和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实 时监测海洋浮游生 物的分布和变化
现场调查:通过船 舶、潜水器等工具 直接观察和采样
生物标志物分析: 通过分析浮游生物 的形态、生理、生 态等特征来评估其 数量和质量
数值模拟:利用计 算机模型模拟浮游 生物的生长、繁殖 和死亡过程,预测 其未来变化趋势
章节副标题
评估目的和意义
了解海洋浮游 生物资源的现 状和变化趋势

第二章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第二章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细菌异养活性 异养细菌进行生理代谢活动的能力。 细菌生产力 单位时间内、单位水体所产生的细菌生物量。 浮游生物
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只有微弱的运动能力,悬浮在 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生物群。 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依个体的大小浮游生物可分 为以下几种类型: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此外,还可按水温、品种和作业渔法等标准来分类。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黄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虾洄游示意图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渤海中上层鱼类分布洄游示意图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渤海底层鱼类分布洄游示意图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渔业资源的特性 (一) 渔业资源的自律更新性 自然资源 : 1)非更新资源 如石油、矿物等。 2)更新资源:①自然更新资源 , 如水产资源
3) 充分利用的渔业资源。指能适应资源自然更新能力,能 保持最大的持续产量。 4) 未充分利用的渔业资源。是指资源的利用尚有潜力,资 源利用的数量小于资源再生更新的数量。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三)按渔业资源蕴藏量分类 1 )总的渔业资源。指在一定水域内渔业资源的蕴藏量,在目
前条件下已被确定可以利用的。 2) 潜在的渔业资源。指总的渔业资源的一部分,就其性质来
第二章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海 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碳同化数 指植物光合色素的光合作用效率。在CO2与光照度充足的条
件下,单位质量叶绿素与每小时所同化的碳量之比[常用 “碳(毫克)/叶绿素(毫克)/小时”表示]
新生产力 在真光层中再循环的氮为再生氮,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氮为 新生氮。由再生氮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再生生产 力,由新生氮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新生产力。

全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全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附件四:全国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游泳动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三部分:底栖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四部分:浮游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五部分:鱼类浮游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六部分:潮间带生物物种资源调查—184—第一部分:总 则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海洋调查规范 第1部分 总则》GB/T 12763.1—19913 调查任务调查任务是查清全国或区域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等,客观反映海洋生物物种资源数量、利用和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海洋生物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4 调查的基本程序4.1调查准备4.1.1 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接受调查项目后,承担单位应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在调查工作开始前,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确定项目负责人。

—185—4.1.2 确立调查区域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据此收集相关资料。

4.1.3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

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

4.1.4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

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量少而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第1章 绪论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第1章 绪论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本课程以《海洋调查规范》为技术依据,并结合科 研实际调查,阐述了有关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 鱼类浮游生物调查 底栖生物调查 潮间带生物调查 游泳动物调查 海洋生态调查概述 人类活动要素调查及评价 海洋环境要素调查
项目承担单位:独立法人并具有相应资质的海洋技术机构。 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承担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调查任务单位,应通过计量认证。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b) 评审合同 c) 签订合同
项目承担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及本 规范的要求起草合同书并组织评审,在与项目委托单位达 成共识的基础上,签订合同。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航次结束后,应对原始资料、样品进行全面质量验收。 对样品分析、测试、鉴定结果和资料处理结果进行质量检查。 文件、资料成果归档应符合归档要求。 调查成果应通过鉴定和验收。
3、调查人员质量控制 a)调查人员应符合相关要求,并经必要的岗前培训。 b)对调查人员应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明确质量责任。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值班日志内容: a) 仪器安装调试及运行情况; b) 站位作业情况; c) 仪器设备故障、维修、更换记录; d) 值班人员姓名; e) 质量计划现场执行结果; f) 事故与处理过程; g) 调查中遇到的特殊海洋现象及处理情况等。
需要修改合同时,应重新进行评审,经双方协商达到一 致,并保留记录。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2 调查准备阶段 a) 确定调查项目负责人; b) 收集、分析调查海区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 c) 确定首席科学家(或调查技术负责人); d) 进行技术设计,编写调查计划,报项目委托单位审批; e) 组织调查队伍,明确岗位责任; f) 做好资源配置,申报航行计划,做好出海准备。

渔业生物学研究与资源评估

渔业生物学研究与资源评估

●02
第二章 渔业生物学基础研究
鱼类生物学研究
鱼类生物学研究涉及鱼类的分类、解剖学特征、 生长发育规律等内容。通过深入研究鱼类生物 学,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鱼种的生态习性和资 源利用潜力。
甲壳类生物学研究
形态学特征 甲壳类外部结构
营养生态学 甲壳类的食物链关系
生态习性 甲壳类的生存环境
藻类生物学研究
渔业生物学研究对象
鱼类 包括海水鱼和淡水鱼
贝类 比如蛤、扇贝
甲壳类 如虾、蟹等
渔业资源评估的 重要性
渔业资源评估是评估水域中各种生物资源的数 量、分布、生长状况等,是制定渔业管理措施 的基础。合理评估渔业资源可以有效保护资源, 维护渔业生态平衡。
渔业资源评估的内容
数量评估 对资源总量进行评估
生长评估
研究资源的生长速度 和趋势
分布评估
了解资源在水域内的分 布情况
研究背景
人口增长 对水产品需求增加
气候变化 带来资源保护挑战
经济发展 促使渔业发展
环境污染 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研究意义
渔业生物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生 生物的生态习性、繁殖特点等,有助于制定科 学的渔业管理政策。资源评估有助于确保渔业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长繁殖规律
生态平衡作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多样性保护策略
保护区设立 物种保护计划 栖息地恢复
资源可持续利用
科学养殖技术 渔业资源管理 生态修复措施
生态平衡维护
物种保护协议 国际合作重要性 政策法规制定
环境保护意义
减少生态灾害 维护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
总结
渔业生物学研究与资源评估是保护水生生物 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领域。通过对鱼类、甲壳类、藻类及生物 多样性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 域生物资源,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利用。

如何进行海洋渔业资源测量与评估

如何进行海洋渔业资源测量与评估

如何进行海洋渔业资源测量与评估海洋渔业资源测量与评估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关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海洋渔业资源测量与评估的方法与技术。

一、测量方法海洋渔业资源测量的方法多样,常用的包括实地调查、声学测量和遥感。

实地调查是指通过捕捞数据、渔获量统计等实地观测手段,获取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信息。

声学测量则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来测量渔群的密度和大小。

遥感则通过卫星、飞机等遥感技术获取海洋表面和底层的温度、浑浊度、色素浓度等指标来推断渔业资源的分布情况。

二、评估指标在进行海洋渔业资源测量与评估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渔业资源类型确定相应的评估指标。

常用的指标包括种群数量、种群结构、物种多样性等。

种群数量指的是渔业资源的数量,比如鱼群数量。

种群结构指的是不同年龄和大小群体的比例,通过分析种群结构可以判断渔业资源的生长繁殖情况。

物种多样性则是指渔业资源的物种组成,通过分析物种多样性可以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海洋渔业资源测量数据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等步骤,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数据分析则是通过统计学、数学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结论。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时序分析等。

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发现渔业资源的规律和趋势,为渔业资源的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模型建立与预测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可以利用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渔业资源的变化趋势。

常用的模型包括生物量动力学模型、渔业资源管理模型等。

生物量动力学模型是根据生态环境和种群特性来描述渔业资源数量变化规律的模型,它可以通过迭代求解来预测未来的渔业资源数量。

渔业资源管理模型则是根据不同的渔业资源管理策略,通过模拟和优化的方法来评估和预测渔业资源的变化。

五、综合案例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海洋渔业资源测量与评估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通过综合案例研究来进行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4
b) 鱼 卵 和 仔 、 稚 鱼 主 要 科 、 属 或 种 ( 单 位 为 ind/m3 或 ind/100m3):1,5,10,25,50,100,200,300,400 ,500,1 000;
c) 数量小于上述等级时,可用“+”标在测站上,以示出现 。
d) 上述取值标准,可视具体情况酌情增减。 7.2 圆圈的取值标准如下: a) 鱼卵和仔、稚鱼总量(ind/m3或ind/100m3)为: >01,>110,>1025,>2550,>50100,>100250, >250500,>5001 000,>1 0005 000,>5 000;
2020/11/4
2020/11/4
鱼卵、仔稚鱼的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 了解有关胚胎发育和仔鱼的形态、分类及其生长和死亡生理、生态习 性等;
➢ 从研究海洋水域的生态学出发,研究鱼卵、仔鱼作为被捕食者、捕食 者以及评价污染作用的指标;
➢ 作为养殖对象,从水产养殖的苗种需要出发,也要研究选育良种的鱼 卵和仔鱼;
2020/11/4
3)卵膜特征 海产鱼类的卵膜,通常较薄,表面光滑而透明。。 4).卵黄结构 由于卵黄含量的丰富程度不同,卵黄的构造
和形态也不相同。 5) 油球 卵内有无油球及其数量、大小、色泽和分布都是鉴 定卵子的重要依据,如牙鲆,只有1个大油球,而条鳎则有 几十个小油球。
2020/11/4
6) 卵黄间隙 卵黄间隙的大小在同种鱼或不同种鱼而有差异。 7).胚胎的特征 胚胎形成后,是鱼卵整个发育期中外部形态比
在鉴定计数过程中,遇到发育不好的坏卵均要计入总量。
2020/11/4
5 资料整理 5.1 丰度中鱼卵或仔、稚鱼个体数,单位为粒 每立方米或尾每立方米(ind/m3); N——全网鱼卵或仔、稚鱼个体数,单位为粒或尾(ind); V——滤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
一般在海水表层(0m3m)或其它水层进行水平拖网 10min15min,船速为1kn2kn。所用网具、水层及拖网时间 应分别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区鱼卵和仔、稚鱼密度来决定。
2020/11/4
定量样品 由海底至海面垂直或倾斜拖网。落网速度为0.5m/s;起网 速度为0.5m/s0.8 m/s。并记录于表。
➢ 从研究天然资源的补充资源出发,研究鱼卵、仔鱼的生长和成活数量 是衡量亲鱼资源量大小和预报补充资源量所必需的资料。
2020/11/4
2 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2.1 技术要求 垂直或倾斜拖网深度
水深大于200m的海区拖网深度为200m至表垂直拖网或 斜拖,水深小于200m的则由底至表垂直拖网或斜拖。 水平拖网深度 水平拖网深度为0m3m层。 垂直或倾斜分段拖网水层 根据测站深度、调查性质和目的的不同来确定.
表2 各种网具的规格及适用对象
序号
网具名称
网长 网口 内径
cm cm
网口 面积 m2
筛绢规格(孔 径近似值mm)
适用范围、采集方法和对象
大型浮游生
1 物网
280 80
CQ14(0.505 我国最常用的网具,适用于表
0.5 )
层水平拖曳及30m以深、200m
JP12(0.507) 以浅垂直采集鱼卵和仔、稚鱼
2020/11/4
(三)鱼卵的鉴别要点
基本方法:首先了解并掌握该海区、该季节出现的鱼种 及其产卵期,以判断可能出现鱼卵的种类,在此基础上 ,以不同发育阶段卵子比较“稳定”的形态和生态学特 征,特别是鱼卵的外部特征进行鉴别。
1).鱼卵类型 浮性卵,沉性卵 。 2).卵子大小和形状 卵径大小和形状是鉴别鱼种的主要 依据之一。
2020/11/4
水平拖曳样品 以粒/网(ind/net)或尾/网(ind/net)计算。
6 填写报表 按本部分的有关规定填写报表;
7 分布图绘制 平面分布图一般用等值线或不同量级的圆圈符号表示。 7.1 等值线的取值标准如下: a)鱼卵和仔、稚鱼总量(单位为 ind/m3或ind/100m3):1, 5,10,25,50,100,250,500,1 000,5 000;
2020/11/4
平拖、斜拖或垂直取样(网口糸流量计)
Ga
Na S L C
式中:
Ga——单位体积海水中鱼卵或仔、稚鱼个体数,单位为粒每立 方米或尾每立方米(ind/m3); Na——全网鱼卵或仔、稚鱼个体数,单位为粒(ind)或尾(ind); S——网口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L——流量计转数; C----流量计校正值。
样品处理 样品用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加入量为样品体积的5%。
4 样品分析 4.1 样品编号
各类样品的总编号应根据采样海区,采样方式,采用网型, 采样年份和样品序号等内容的代号依次编写,填写在表。
2020/11/4
调查方式和网具 D——大型浮游生物网自海底至海面垂直采样; Z——中型浮游生物网自海底至海面垂直采样; X一一小型浮游生物网自海底至海面垂直采样 I——浅水Ι型浮游生物网自海底至海面垂直采样; II—一浅水II浮游生物网自海底至海面垂直采样; III—一浅水III型浮游生物网自海底至海面垂直采样; SH一—深水浮游生物网自海底至海面垂直采样; W2—一Wp2型浮游生物网自海底至海面垂直采样; W3——WP3型浮游生物网自海底至海面垂直采样;
2020/11/4
4.3 鱼卵和仔、稚鱼个体数 主要仪器设备 体视显微镜,普通显微镜,鱼卵和仔、稚鱼计数框和取样框。
将采集样品倒入计数框中先挑出鱼卵和仔、稚鱼于体视显微 镜下按种类及其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鉴定计数。
卵不分发育期;仔稚鱼分为仔前期、仔后期和稚鱼期。以定 量样品为准,定性样品为参考,记录结果。
d) 上述取值标准,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减。
2020/11/4
叶绿素含量分布(mg/m3) . 初级生产力分布
2020/11/4
2020/11/4
2020/11/4
2020/11/4
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和真鲷都产浮性卵。
2020/11/4
2).沉性卵 卵的比重大于水,卵子产出后沉于水底.卵一 般较浮性卵为大,卵黄间隙较小。 沉性卵又可分为: (1)不附着沉性卵: 如鲑、鳟; (2)附着沉性卵:如鲤,鲫; (3)有丝状缠络卵:如燕鳐鱼的卵属此类
3)半浮性卵:随盐度变化而分布不同水层。梭鱼。
绞车变速范围为0.31m/s1m/s,并附有排缆装置和钢丝 绳202计0/11数/4 器,钢丝绳直径为3.6mm5.0mm。
吊杆 高度为5m6m(深水拖网大于6m)。负荷为500kg1 000kg
;吊杆的舷间距1m左右,并能调节位置。 冲水设备 水泵、水管、水桶和吸水球等。
3.2 样品采集 定性采样
0.28 CQ20(0.336 须糸流量计。

JQ20(0.322)
北太平洋浮 4 游 生 物 标 准 180

CQ20(0.336 国际上常用的网具;适用于定
45 0.16 )
量垂直或平拖采集鱼卵和仔、
JQ20(0.322) 稚鱼。
5
WP3网
279 113
1.0
JP7(1.025)
适用于采集个体较大、活动力 强的仔、稚鱼。
2020/11/4
b) 鱼卵和仔、稚鱼主要科、属或种(ind/m3或ind/100m3)为 :>01,>15,>510,>1025,>2550,> 50100,>100200,>200300,>400500,> 5001 000,>1 000;
c) 数量小于上述等级时,可用“+”标在测站上,以示出现 。
2020/11/4
种类鉴定 主要鱼类浮游生物应鉴定到属或科。
2.2 调查要素 包括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3 采样 3.1 采样设备 网具
30m以浅海域,应采用浅水Ι型浮游生物网垂直取样, 30m以深海区,应采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垂直取样或用双鼓网 倾斜取样。此外可根据海区位置或深度、调查的性质、目 的2020和/11/采4 样对象选用不同的网具.
2020/11/4
6).极性:由于卵黄分布不均匀而形成了卵子的极性。卵黄 多的一端称植物极,卵黄少的或没有卵黄的一端,即主要 是细胞质集中的一端称动物极。
7).卵黄间隙或围卵腔:指介于卵膜和卵细胞本体之间的空 隙。受精卵的围卵腔将随着精子进入吸水膨胀而增大。
(二)鱼卵类型
1).浮性卵 卵的比重小于水,这样鱼卵产出后即浮在水中 或水面,随着风向和水流而漂移。
2
浅水Ι型浮游 生物网
145
50
0.2
CQ14(0.505) 适用于30m以浅垂直采集鱼卵和 JP12(0.507) 仔、稚鱼。
CQ14(0.505

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国
3
双鼓网 360
(Bongo网

360
60 60
0.28
JP12(0.507)
际上通用的双联网。适用于倾 斜采集鱼卵和仔、稚鱼。网口
卵黄、油球)性质。 2020/11/4
卵膜内发育期 A、B、C、D
仔鱼初期 Ⅱ 仔鱼后期 Ⅲ A
2020/11/4
2020/11/4
7).成鱼期 已具备生殖能力,于每年一定季节进行繁殖发育的 时期,第二性征发达。
8).衰老期 是性机能开始衰退、生殖力显著降低、长度生长极 为缓慢的时期。
1.3 鱼卵的形态结构及鉴别要点 (一)鱼卵的形态结构 1).卵膜:卵最外层,起保护、保持形状、隔离等作用, 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
2020/11/4
2020/11/4
2).卵黄:是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油球:硬骨鱼类卵子的特殊组成部分。油球对于浮性质
卵不仅是营养的储藏,也起“浮子”的作用,但是它对于 沉性卵只是作营养的储藏。
4).卵质:就是细胞质(原生质),是卵细胞的主要部分,是 营养和生命活动中心。 5).卵核:又称生殖核或细胞核,卵裂、生长、新陈代谢都 和核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