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摘要:语感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能够比较迅速并直接地体会与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语感;语言文字

语感是指一个人能够比较迅速并直接地体会与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频繁,人们之间进行语言信息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在当今,语感作为一个人必备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学生而言,能否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段话的开头预测出整个语句的趋向,或者能够精确地辨认出一个词与另一个词之间意义的细微差别与感情色彩,都取决于这个学生是否有敏锐的语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敏锐的语感是学生能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对初高中以及以后的高等教育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感,2001年7月教育部

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则是语文素养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诸多名家对语感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比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练习语感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最紧要的事情;王尚文先生认为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吕叔湘先生则指出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好小学生的语感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在文字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对培养学生语感树立自信和信心,并告知学生“语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某些人天生的,如果通过长期反复的实践与练习,你们也会有比较敏锐的语感”。而小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比较浅,不是那么深入,因此,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指导,并能够在实际指导中总结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语文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朗读为根本

朗读是指学生将书本上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声音符号,从而能够直接感受语言并训练语感。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

不仅能够规范其口语,而且能够增强其感受语言的能力,并能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因此,朗读是小学生培养语感的过程中,最为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所以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的时候,应该能够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读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添字,不重复字句,停顿适当)朗读课文。这是朗读课文最基本的要求。在朗读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处理重音与停顿,将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轻重缓急的语气,速度和节奏控制好(不断读,不读破句,连贯的读),做到感情自然流露,不做作,这是较高的朗读要求。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背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的尔”,这是宋代学者朱熹的话;“大抵文字须熟练乃妙,熟则利病自明”,这是清代作家姚鼐所说的。从这些先贤的话语,我们也能从中感悟到中国古代的文人对朗读与背诵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一些经典篇目中,汉语言文字固有的音韵美,文字所创造的意境美,以及文章所构成的严谨美,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而且需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经典篇目要熟读并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在反复的朗读与背诵中,学生的语感敏锐程度一定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重点的文章,重点的段落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字词的意义是语感训练的关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在帮助学生理解能力上,语文教师要多花费点功夫,单靠让学生查字典是不够的。比如读到一个写景物的优美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了解能够看到的字面信息,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当学生相继了解字、词、句的意思之后,再带领学生发掘由表面的字义所蕴藏的潜在信息。最后引导学生总体上体味句子的妙义,表达的意象,描摹的情态。这样,学生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在总体上把握文章的语气、节奏,体会蕴涵在文章中的中心思想。通过朗读,学生也能够充分感知文章中生动准确的用词以及巧妙的布局,从而使课文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立体化,形象化,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在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二、积累语言

朗读是根本,除了让学生对课本进行必要的朗读和背诵之外,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口语表达,延续课文的思想,发展学生的语感。这样学生通过口语表达与阅读课外书籍,储备语言材料,能够培养语感,这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一

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才能使语感得到不断地强化。现代作家巴金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也说“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积累。通过文字这座桥梁,让学生感悟用词的准确性,感悟语句的意境,体验语句的情感,增强语感的灵敏度。

三、激发想象,联系实际

激发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很容易产生感情的共鸣。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好,他们被教师激发想象的过程,同时也是其调动知识储备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感知作品内容表象形式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就可以使课本中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形象。

良好的语感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除了课堂上的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现实的生活经验也是培养语感必不可少的手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比如在讲述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教师应该将文章中隐藏在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与感受,给学生展示出来,进行多方位的引导与点拨,并启迪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到文章中去,这样学生就能更加容易地理解文章,并且能够深刻地感悟文章中主人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