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英汉互译应注意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一大障碍。任何译者都必 然会遇到它。 这是因为不论笔译还是口译都是借助语言来完 成的;而语言本身就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与容器。 [1]而且语言与 文化密不可分,即“语言与文化的联系既多样又广泛。 毫无疑 问,学者、作家及社会活动家的写作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因 素,它对语言规范的发展有着影响。”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文化 差异往往通过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字的比较与对照得到真实的 体现,而译者必须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各 民族的适应度和可接受度。在交际时,译者必须介绍该民族文 化在语言交际中的差异,否则就造成很大的笑话。据说一个由 于文化的差异,而造成语言交流时的误解故事,即一个很流行 的故事就是有位中国官员携妻子访美, 在与美国员相遇寒暄 时, 双方都忽视了对方的语言文化差异而造成语义误解的尴 尬局面。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领悟道译者在口笔译时都必须 从不同的文化背景, 文化常识等知识的角度去理解其语言语 义。比如译者所进行的是英译汉,他或她就须首先想到本民族 读者所特有的语言文化,照顾其身份与利益,扬长避短,使一 些难为本民族读者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尽量离他们远一些,或 提醒他们以批判的态度待之,在可让译文适合欧化的同时,注 意使用规范的词与句, 要尽可能地从汉语中去寻找现成或规 范的部分, 有时即便无计可施也得设法为之, 这就是翻之技 巧。当然还可采用加脚注的办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消除文化上 的障碍,理解上的困难。 如:“You don’t want to lose Larry altogether, do you ?”
摘 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是文化信息的, 若忽略了语言与文化, 无论怎么说都难以获得成功的译文;同样是 翻译,译文还有高下优劣之分。 好的译文不仅符合作者的原意,还能传达其微妙之处,使读者能很好理解原文要旨, 感受其风格等。 本文试图用一些例证,以印证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的重要性。
关键词wk.baidu.com文化;翻译;技巧
“What difference does it make? You can’t force an ox to bend its head to drink”, said Yuan yang. (Yang)
霍 克 斯 将 英 谚 中 “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作 了 变 通 ,这 样 既 保 持 了 汉 语 谚 语 的表达力,也成功地达到了对等。 对西方读者而言,也是一点
否。所以译者的译文是恰到好处的。达到了使广大读者也无理 解困难或异议。
就语言文化本身来言, 一民族的文化之所以是另一民族 理解和翻译的障碍,是因为它事先未为这个民族的人所了解。 不管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 译者除了重视东西文化之间的差 异外,还应重视其它翻译技巧。 如“读者对等” “归化、异化”等 等。
2009 年 4 月 第6卷 第4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pr.2009 Vol.6 No.4
论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
王 芳,张 君
( 湖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8)
从上两例可以看出, 自然对等原则的实现不仅要求译者 有相当高的语言驾驭能力,而且要对译语接受者的思维方式, 审美习惯等要十分熟悉,否则自然对等就无法实现。当然这对 所教学生来说是难做的, 但学生可根据英汉互译的其它方法 进行灵活变通。
三、 英汉互译应注意灵活变通 同样是翻译,不同的翻译者有不同的翻译标准。所译译文 就有高下优劣之分,好的译文不仅符合作者的原意,还能传达 其微妙之处, 以精炼的文字使读者正如阅读原文一样领会其 要旨,感受其笔锋,欣赏其风格,得到其神韵。在我们的教学中 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増或删地灵活变通,使之达到 “信、达、 雅”标准。 1.灵 活 改 变 词 量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遣词造句的规律不同, 在表达同一个 思想时所用词的数量不等的,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或增 或删灵活地改变词量。 如: (1) Poverty is not being able to have what most People have. “贫困就是多数人有的东西你没有。 ”译文将“你”从内容 中灵活地译到形式上来,一使译文意思明确,二使译文语法结 构完整。 用语音停顿法来辨析:“贫困就是— ——多数人有的东 西 你 没 (即 ,贫 困 就 是— ——你 没 有 多 数 人 有 的 东 西 )”,译 文 用 主谓词组巧妙地充当了宾语。 (2) In capitalist countries once you lose your job, your 1ose all. “在资本主义国家,一旦失业,你就丧失一切。 ”在一个英 文句子里, 用了人称代词主格以后, 又用了同一人称的所有 格,译成中文时,将这个所有格的代词巧妙地省略了。 2.灵 活 改 变 语 态 在英语中可将被动语态翻译成主动语态的情况较多,因 英语中有大量的及物动词可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则不同,我们 叙述一种行为的时候,常用主动语态。故在翻译时须灵活地改 变 语 态 。 如 : Payment by an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 was agreed upon by both parties. “双方同意用不可撤消的信用证 支 付 。 ” 原 文 中 “as agreed upon” 属 于 被 动 语 态 , 汉 译 将 “by both parties”状 语 译 成 了 主 语 ,将 主 语 译 成 了 宾 语 ,整 个 句 子 就灵活地按汉语习惯译成了主动语态,很自然得体。
“I know ‘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predictable’”.(Hawkes)
杨译按汉语的对仗句式, 将汉语这两句成语翻译成相应 的英语并列句,而霍译简要地意译为一个单句。我们不能说哪 一种译法更好,只能说前者更贴近中国的读者,后者更符合英 美的表达方式,尤其是符合口语表达的习惯。
a look at mine. Be fair! ” (Hawkes) “I let you see mine, dear cousin.” He counted coaxing.
(Yang) 原文是在写宝玉得知宝钗项圈上也錾有八个字后, 请求
宝钗让他看一下她的项圈遭到拒绝后对宝钗说的一句话,这 句话看似平常意味却深,难怪宝钗“被缠不过”,不得不答应他 的请求。 这句话言外之意,弦化之音在汉语中是很清楚的。 霍 克斯翻译时加了一个“Be fair! ”,就使译文把弦化之音很自然 地表达出来了,这很符合西方人口味,因为他们直率、豪爽。杨 译中虽然没有明了地把言外之意表达出来, 但 “I let you see mine”这 一 句 也 含 蓄 、自 然 地 刻 画 了 宝 玉 的 娇 嗔 : 我 让 你 看 了 , 你也要让我看。这种表达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因为中国人很 含蓄、谦让。
就“读者对等”而言,它是奈达有名的“灵活对等”理论的 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 而众多的奈达的研究者们看中的只是 他的语言形式、语言风格、语言神韵的对等,对“读者对等”这 一部分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而谭载喜在《奈达论翻译》一书 中从读者反应这一角度对奈达的理论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概 括与研究。他在《翻译的性质》这一章中,特别强调论述了这一 点,奈达主张,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翻译,则必须引进另一观点, 要看译作能否被读者所理解、 衡量它的标准不仅在于译文中 词句能否被理解, 还在于读者对整个译文会产生什么样的反 应 。[3]这 无 疑 告 诉 了 翻 译 工 作 者 在 英 汉 互 译 时 不 仅 要 注 重 读 者 的反应,也要注意语义上的对等原则。
She shook her head. S. Maugham: THE RAZOR’S EDGE,p.256. “你不想完全失掉拉里,是吗? ” 她点头。 周煦良译:《刀锋》,第 245 页。 [2] 从译文看,译者很了解原语的文化背景,并善于处理文化 差异所造成的理解障碍,即将 shook 摇头译成点头。 摇头是英 美人同意否定句问话的习惯,译者为了使中国读者不至误会, 而译成了点头。 这里的文化差异在于:回答否定句时,英美人 是着眼于所问的内容, 而中国人则着眼于问话本身的正确与
(3)癞 蛤 蟆 想 吃 天 鹅 肉 (《红 楼 梦 》十 一 回 ) A toad hankering for a taste of swan. (Yang) A case of “the toad on the ground wanting to eat the goose In the sky”. (Hawkes) 杨译试图用异化手段来向读者传达出原文所特有的异国 情趣, 但是在中国读者看来生动形象的比喻对英美读者来说 不一定有相同的感染效果。 霍译则有意撇开 “天鹅” 一词用 goose 取 而 代 之 ,以 挂 靠 英 语 中 的 a wild-goose chase(荒 谬 无 益 之 追 求 ),其 涵 义 也 就 不 言 而 喻 了 ,因 此 可 以 说 他 成 功 地 做 到了最切近的对等。 2.最 自 然 对 等 原 则 的 实 现 奈达还指出,在追求最切近对等的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 通畅自然,保证译文的可读性。 首先,我们要尊重两种语言各 自的语法和语法特征,意识到在任何语言中,一个句子都是一 个独立的语言单位,有其构成的规律性,这样才会设法避免一 些“腔化”的句子,保证译文通顺自然,达到“好的翻译没有翻 译腔”(奈达)。另一方面“自然”不单指语言,还指在文化上、思 维习惯上行得通,能够被译语读者接受。出于英汉民族各有自 己的历史文化背景, 人们的思维方式, 审美习惯都存在着差 异,中国的思维方式是“喜欢具体,善于综合”,而西方人更“喜 欢抽象,善于分析”(傅雷)。就辞格而言,虽然英汉语之间存在 着很多相似或相同的修辞现象, 但英语辞格和汉语辞格之间 仍存在着差异,各有其特点,因此在互译时,我们就必须考虑 到英语的修辞是否能为译语读者所接受, 词汇搭配是否符合 对方的习惯和审美特性, 进而选择与原文辞格相对应的最切 近、 最自然的译文表达方式,“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 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茅盾)。 试看下面的例句: (1)至 于 才 子 佳 人 等 书 … … (《红 楼 梦 》第 一 回 ) As for books of the beauty-and-talented type… (Yang) And the “boudoir romance”… (Hawkes) 杨 用 异 化 手 段 翻 译 “ 才 子 佳 人 ” (the beauty -and talented),这在中国读者看来属“自然”的 译 语 ,而 英 美 读 者 就 觉 得 不 自 然 , 难 轻 易 地 理 解 、 接 受 。 而 霍 克 斯 用 boudoir romance 译属地道 的 英 语 表 达 法 , 这 在 外 国 读 者 看 来 是 很 自 然的传神之笔,妙不可言。 (2)宝玉笑说道 :“好姐姐 ,你怎么瞧我的了呢 ? ”(《红楼 梦》第八回) “Cousin, cousin.” said Bao-yu extricatingly, “You’ve had
·122·
就通。 杨译本虽然说是异化的典型代表[4],但中国的读者也很 欣赏,毕竟看一眼就能心领神会。
(2)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红楼梦 》第十 一回)
“Truly, ‘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 befalls men overnight’ …”(Yang)
二、英汉互译应注意语义上的对等原则 1.最 切 近 对 等 原 则 的 实 现 语言文化的差异, 使双语翻译中绝对对等的实现难以完 全达到,然而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地贴近则是可以达到的。当 然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双语的表达方式有不 尽相同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成功的翻译者要学会灵活 地加以变通,准确地再现原语的精神,追求最切近对等原则的 实现,从而实现对等。 例如: (1)鸳鸯道:家生女儿怎么样? 牛不吃水强按头。 (《红楼 梦》四十六回) “It makes no odds”, said Faithful, “You can take an ox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 (Hawk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