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习题解答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习题 含答案
第17章勾股定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已知Rt△ABC的三边分别为a、b、c,则下列结论不可能成立的是()A.a2﹣b2=c2B.∠A﹣∠B=∠CC.∠A:∠B:∠C=3:4:5 D.a:b:c=7:24:252.有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经过一次“生长”后,在他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其中,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变成了下图,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请你算出“生长”了2019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A.1 B.2018 C.2019 D.20203.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最上方的网格线于点D,则CD的长为()A.B.0.8 C.3﹣D.4.如图△ABC中,∠D=90°,C是BD上一点,已知CB=9,AB=17,AD=8,则DC的长是()A.8 B.9 C.6 D.15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两直角边的比为1:2,则斜边长为;②直角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最短边长为1,则另一边长为;③在△ABC中,若∠A:∠B:∠C=1:5:6,则△ABC为直角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面积为12,底边上的高为4,则腰长为5.A.1个B.2个C.3个D.4个6.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A.B.C.D.7.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90°,AC=BD,AC⊥BD,若AB=4,AD=5,则DC的长()A.7 B.C.D.28.如图,某公司举行周年庆典,准备在门口长25米,高7米的台阶上铺设红地毯,已知台阶的宽为3米,则共需购买()m2的红地毯.A.21 B.75 C.93 D.969.如图,某同学在做物理实验时,将一支细玻璃棒斜放入了一只盛满水的烧杯中,已知烧杯高8cm,玻璃棒被水淹没部分长10cm,这只烧杯的直径约是()A.9cm B.8cm C.7cm D.6cm10.如图,公路AC,BC互相垂直,公路AB的中点M与点C被湖隔开,若测得AC=12km,BC=16km,则M,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13km B.12km C.11km D.10km二.填空题(共5小题)11.现有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40cm和50cm,若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其中有一个角为直角,则所需木棒的最短长度为.1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为、和,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大小为度.13.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ABC和△CDE的顶点都是网格线交点,那么∠BAC+∠CDE=°.14.如图,在△ABC中,AB=5,AC=13,BC边上的中线AD=6,则△ABD的面积是.15.如图,在△ABC中,AC=BC=13,AB=24,D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与点A关于直线CD对称,当△ADE为直角三角形时,则AD的长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16.如图,正方形网格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分别求出AB,BC,AC的长;(2)试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7.如图,是一个长8m,宽6m,高5m的仓库,在其内壁的A(长的四等分点)处有一只壁虎,B(宽的三等分点)处有一只蚊子,则壁虎爬到蚊子处的最短距离为多少米.18.如图,A、B两点都与平面镜相距4米,且A、B两点相距6米,一束光线由A射向平面镜反射之后恰巧经过B点,求B点到入射点的距离.1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边AD的中点,点F在边DC上,且DF=DC.试判断△B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0.如图,已知∠ADC=90°,AD=8,CD=6,AB=26,BC=24.(1)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2)请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1.如图,在Rt△ABC中,AB=3,BC=4,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向终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向点A运动,到达A点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B返回.点P,Q 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点P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点Q也同时停止运动,连接PQ,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t>0)秒.(1)设△CBQ的面积为S,请用含有t的代数式来表示S;(2)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记为直线l,当直线l经过点C时,求AQ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C.2.D.3.C.4.C.5.D.6.D.7.B.8.C.9.D.10.D.二.填空题(共5小题)11.30cm.12.9013.45°.14.15.15.17.三.解答题(共6小题)16.(1),,;(2)△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AC2=52=25,∴AB2+BC2=AC2,∴△ABC是直角三角形.17.①将正面和左面展开,过点B向底面作垂线,垂足为点C,则△ABC为直角三角形,∵AC=×8+×6=8m,BC=5m,∴AB===m.故壁虎爬到蚊子处的最短距离为m.②将正面和上面展开,则A到B的水平距离为6m,垂直距离为7m,此时的最短距离为m③将下面和右面展开,则A到B的水平距离为11m,垂直距离为2m,此时的最短距离为5m.综上所述,壁虎爬到蚊子处的最短距离为米.18.作出B点关于CD的对称点B′,连接AB′,交CD于点O,则O点就是光的入射点.因为B′D=DB,所以B′D=AC,∠B′DO=∠OCA=90°,∠B′=∠CAO,所以△B′DO≌△ACO(ASA),则OC=OD=AB=×6=3米.连接OB.在Rt△ODB中,OD2+BD2=OB2,所以OB2=32+42=52,即OB=5(米),所以点B到入射点的距离为5米.19.【解答】证明: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x,∵E是边AD的中点,点F在边DC上,且DF=DC,∴AE=DE=2x,DF=x,CF=3x,∴在Rt△EDF中,EF2=ED2+DF2=x2+(2x)2=5x2;在Rt△AEB中,EB2=EA2+AB2=(2x)2+(4x)2=20x2;在Rt△BCF中,BF2=BC2+CF2=(4x)2+(3x)2=25x2;∴EF2+BE2=BF2,∴△BEF是直角三角形.20.【解答】(1)证明:∵在Rt△ADC中,∠ADC=90°,AD=8,CD=6,∴AC2=AD2+CD2=82+62=100,∴AC=10(取正值).在△ABC中,∵AC2+BC2=102+242=676,AB2=262=676,∴AC2+BC2=AB2,∴△ABC为直角三角形;(2)解:S阴影=S Rt△ABC﹣S Rt△ACD=×10×24﹣×8×6=96.21.(1)如图1,当0<t≤3时,BQ=t,BC=4,∴S=×4×t=2t;如图2,当3<t≤5时,,AQ=t﹣3,则BQ=3﹣(t﹣3)=6﹣t,∴S=×4×(6﹣t)=12﹣2t;(2)连接CQ,如图3,∵QP的垂直平分线过点C,∴CP=CQ,∵AB=3,BC=4,∴AC===5,∴42+t2=(5﹣t)2,解得t=;或42+(6﹣t)2=(5﹣t)2,显然不成立;∴AQ=3﹣=.。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
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第17章 贝塞尔函数 课后习题解答
(
x(1) n
)
d
=
a
2
x(1) n
[
J
0
(
x(1) n
)]2
−2
J
0
(
x(1) n
)
[
x(1) n
]2
=
−4
a
[
x(1) n
]3
J
0
(
x(1) n
)
所以,原定解问题的解为: u(,t)
=
n=1
[
a
[
x(1) n
−4 ]3 J
0
(
x(1) n
)
sin(
x(1) n
at
)]J
0
答案:略。
17.8
证明:(1) J2 (x) =
J0(
x)
−
1 x
J0(x) ;(2) J3(x) + 3J0(x) − 4J0(x) = 0
答案:略。
补充作业 1:
设
x(0) n
(n
= 1, 2,...)
是方程
J0 ( x)
=
0
的所有正根,试将函数
f
(x)
=
x2 (0
x
b)
展开成
2(−1)n (u1 − u0 )
n
K0
(
n L
0 )
n K0( L
)sin( n L
z)
=
0
的第
n
个根。
解关于 t 的方程:
T (t )
+
(
x(1) n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第十七章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判断题(×)1.财政政策能影响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货币政策则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3.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价格水平和工资总是处于粘性状态,经济恢复一般均衡需要较长的时间。
(×)4.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5.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6.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提高,总需求将下降。
(×)7.潜在总产出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
(√)8.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9.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10.在AD-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二、选择题1. 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B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2. 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D )。
A.当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3.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D )。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4. (A)5. 当(A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第十七章 波动光学习题析与解答
x d
K+1 K
c
第十七章 波动光学
部分习题分析与解答
钢珠c和 、 的直径不同 的直径不同, 钢珠 和a、b的直径不同,则两平板玻璃形成 空气劈尖,由分析得,钢珠c的直径与标准件 空气劈尖,由分析得,钢珠 的直径与标准件 直径相差: 直径相差:
x = N
λ
2
= 1 . 81 × 10
6
m
改变钢珠间的距离d,将钢珠c移至 c′ 处,如图 改变钢珠间的距离 ,将钢珠 移至 所示, 与 之间条纹数目未改变, 所示,a与 c′之间条纹数目未改变,故不影响检 验结果。但由于相邻条纹间距变小, 验结果。但由于相邻条纹间距变小,从而影响观 测。
d = (2k + 1)
λ
4n2
= 2n2 d = (2k + 1)
当k = 0时,d =
λ
4n2
2 = 99.3nm.
17第十七章 波动光学 17-7另解 -
部分习题分析与解答
在折射率n3=1.52的照相机镜头表面涂有一层折射率n2= 1.38的MgF2增透膜,若此膜仅适用于波长 λ =550nm的 光,则此膜的最小厚度为多少? 解:如图示,光线1直接透射,光 2 1 线2经过两次反射后透射,有半波 n1=1.0 2 损失,故两透射光的光程差为 n2=1.38 d
第十七章 波动光学
部分习题分析与解答
解法2 解法 因双缝干涉是等间距的,故也可用以下的条纹间距 公式求入射光波长
x =
d ′ λ d
x
第5条暗纹
应注意两个第5条暗纹之间所包含的相 9 邻条纹间隔数为9,因为中央明纹是中 心(被分在两侧,如右图所示)。故 △x=22.78/9mm,把有关数据代入可得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
第17章勾股定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几组数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A.3,4,6B.1,1,C.5,12,14D.,2,5 2.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明之一.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ABC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的正方形内,三个阴影部分面积分别记为S1,S2,S3,若已知S1=1,S2=2,S3=3,则两个较小正方形纸片的重叠部分(四边形DEFG)的面积为()A.5B.5.5C.5.8D.63.下列各数组中,不是勾股数的是()A.6,8,10B.9,41,40C.8,12,15D.5k,12k,13k(k为正整数)4.如图,以Rt△ABC的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16,则S1的值为()A.7B.8C.9D.105.如图,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是﹣2,点B表示的数是1,CB⊥AB于点B,且BC=2,以点A为圆心,AC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D,则点D表示的数为()A.B.+2C.﹣2D.26.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已知AB=13,AD=12,AC=15,BD=5,则DC 的长为()A.13B.12C.9D.87.如图,等腰△ABC中,AB=AC=10cm,BC=12cm,D为BC上一点,连接AD,E为AD上一点,连接BE,若∠ABE=∠BAE═∠BAC,则DE的长为()A.cm B.cm C.cm D.1cm8.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证明了勾股定理.若设左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S1,右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S2,则下列表示S1,S2的等式成立的是()A.S1=a2+b2+2ab B.S1=a2+b2+abC.S2=c2D.S2=c2+ab9.在△ABC中,AB=AC=10,BD是AC边上的高,DC=2,则BD等于()A.2B.4C.6D.810.如图,点O在线段AB上,AO=2,OB=1,OC为射线,且∠BOC=60°,动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沿射线OC做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ABP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A.B.C.1或D.1或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如图,∠C=∠ADB=90°,AD=1,BC=CD=2,则AB=.12.如图,以AB为斜边的Rt△ABC的每条边为边作三个正方形,分别是正方形ABMN,正方形BCPQ,正方形ACEF,且边EF恰好经过点N.若S3=S4=5,则S1+S5=.(注:图中所示面积S表示相应封闭区域的面积,如S3表示△ABC的面积)13.若点P(a,3)在第二象限,且到原点的距离是5,则a=.14.图1是小慧在“天猫•双11”活动中购买的一张多档位可调节靠椅,档位调节示意图如图2所示,已知两支脚AB=AC=10分米,BC=12分米,O为AC上固定连接点,靠背OD=10分米.档位为Ⅰ档时,OD∥AB.档位为Ⅱ档时,OD'⊥AC.当靠椅由Ⅰ档调节为Ⅱ档时,靠背頂端D向后靠的水平距离(即EF)为分米.15.如图是高空秋千的示意图,小明从起始位置点A处绕着点O经过最低点B.最终荡到最高点C处,若∠AOC=90°,点A与点B的高度差AD=1米,水平距离BD=4米,则点C与点B的高度差CE为米.三.解答题(共5小题)16.如图,图中数字代表正方形的面积,∠ACB=120°,求正方形P的面积.(提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1,AD=,BD=2,∠ABC+∠ADC=180°,CD=.(1)判断△AB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BC的长.18.如图所示,已知△ABC中,∠B=90°,AB=16cm,AC=20cm,P、Q是△ABC的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s.(1)则BC=cm;(2)当t为何值时,点P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此时CQ=;(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直接写出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19.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我们新定义一种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2倍的三角形叫做奇异三角形.(1)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请你判断: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吗?(填“是”或不是);(2)若某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则该三角形是不是奇异三角形,请做出判断并写出判断依据;(3)在Rt△ABC中,两边长分别为a、c,且a2=50,c2=100,则这个三角形是不是奇异三角形?请做出判断并写出判断依据;探究:在Rt△ABC中,∠C=90°,AB=c,AC=b,BC=a,且b>a,若Rt△ABC是奇异三角形,求a2:b2:c2.20.已知,DA,DB,DC是从点D出发的三条线段,且DA=DB=DC.(1)如图①,若点D在线段AB上,连接AC,BC,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连接AC,BC,AB,且AB与CD相交于点E,若AC=BC,AB=16,DC =10,求CE和AC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D.2.D.3.C.4.B.5.C.6.C.7.C.8.B.9.C.10.C.二.填空题(共5小题)11.3.12.5.13.﹣4.14.2.15.4.5.三.解答题(共5小题)16.解:如图,作AD⊥BC,交BC延长线于D,∵∠ACB=120°,∴∠ACD=60°,∠DAC=30°;∴CD=AC=1,∴AD=,在直角三角形ADB中,BD=BC+CD=3+1=4,AD=,根据勾股定理得:AB2=AD2+BD2=3+16=19;∴正方形P的面积=AB2=19.17.解:(1)△AB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在△ABD中,∵AB2+AD2=12+()2=4,BD2=22=4,∴AB2+AD2=BD2,∴△ABD是直角三角形.(2)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180°,∴∠A+∠C=180°,由(1)得∠A=90°,∴∠C=90°,在Rt△BCD中,∠C=90°,BC2=BD2﹣CD2=22﹣()2=2,∴BC=.18.解:(1)∵∠B=90°,AB=16cm,AC=20cm ∴==12(cm).故答案为:12;(2)∵点P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PC=P A=t,PB=16﹣t,在Rt△BPC中,BC2+BP2=CP2,即122+(16﹣t)2=t2解得:t=.此时,点Q在边AC上,CQ=(cm);故答案为:13cm.(3)①当CQ=BQ时,如图1所示,则∠C=∠CBQ,∵∠ABC=90°,∴∠CBQ+∠ABQ=90°.∠A+∠C=90°,∴∠A=∠ABQ,∴BQ=AQ,∴CQ=AQ=10,∴BC+CQ=22,∴t=22÷2=11秒.②当CQ=BC时,如图2所示,则BC+CQ=24,∴t=24÷2=12秒.③当BC=BQ时,如图3所示,过B点作BE⊥AC于点E,∴,∴=.∴CQ=2CE=14.4,∴BC+CQ=26.4,∴t=26.4÷2=13.2秒.综上所述:当t为11秒或12秒或13.2秒时,△BCQ为等腰三角形.19.解:(1)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a2+a2=2a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2)∵,∴该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3)当c为斜边时,b2=c2﹣a2=50,Rt△ABC不是奇异三角形;当b为斜边时,b2=c2+a2=150,∵50+150=2×100,∴Rt△ABC是奇异三角形;∴a2+b2=2c2,∴Rt△ABC是奇异三角形;拓展:Rt△ABC中,∠C=90°,∴a2+b2=c2,∵c>b>a,∴2c2>b2+a2,2a2<b2+c2,∵Rt△ABC是奇异三角形,∴2b2=a2+c2,∴2b2=a2+a2+b2,∴b2=2a2,∴c2=3c2,∴a2:b2:c2=1:2:3.故答案为:是.20.解:(1)△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DA=DB=DC,∴∠A=∠ACD,∠B=∠BCD,∵∠A+∠ACD+∠B+∠BCD=180°,∴∠ACD+∠BCD=90°,∴∠ACB=90°,∴△ABC是直角三角形;(2)∵DA=DB,∴点D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AC=BC,∴点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CD垂直平分AB,∴∠AEC=∠AED=90°,∵AB=16,DC=10,∴AE=8,AD=CD=10,∴DE==6,∴CE=CD﹣DE=4,∴AC===4.。
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
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2019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习题 第17章 波粒二象性 第1、2节 含答案
第十七章第一、二节基础夯实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1.以下宏观概念,哪些是“量子化”的导学号 96140144( )A.木棒的长度B.物体的质量C.物体的动量D.学生的个数答案:D解析:所谓“量子化”应该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故选项D正确。
2.关于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下图正确的是导学号 96140145 ( )答案:B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故图线不会有交点,选项C、D错误。
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会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选项A错误,B正确。
3.白天的天空各处都是亮的,是大气分子对太阳光散射的结果。
假设一个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以后,电子向某一个方向运动,光子沿另一方向散射出去,则这个散射光子跟原来的光子相比导学号 96140146( ) A.频率变大B.频率不变C.光子能量变大D.波长变长答案:D解析: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时,既遵守能量守恒,又遵守动量守恒。
碰撞中光子将能量hν的一部分传递给了电子,光子的能量减少,波长变长,频率减小,D选项正确。
4.(黑龙江大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关于光电效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 96140147( )A.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波长,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B.在光电效应现象中,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C.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D.在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单位时间内从金属中逸出的光电子个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答案:D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 =hcλ-hcλ0。
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极限波长,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从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不是成正比,故B错误。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 =hν-W,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C错误。
机械工程图学习题集加详细答案 第17章
第十七章曲线和曲面
17-1—17-5
17-1 在一直径d=34mm的圆柱上作一导程S=50mm的左旋螺旋线。
作图步骤如下:
17-2 已知斜椭圆锥面的顶点S及底圆的两面投影,求作斜椭圆锥的两面投影。
作图步骤如下:
17-3 三角形ABC平面与圆柱面相切,试完成其水平投影abc。
作图步骤如下:
17-4 已知正螺旋面的内径D=20mm,外径d=46mm及母线AB的两面投影,求作导程为60mm的左旋正螺旋面的正面投影。
作图步骤如下:
面投影。
空间分析:当母线AB绕OO轴旋转时,其外包络面是单叶双
曲回转面,其正面投影轮廓为双曲线;其侧面投影为AB两
点旋转时的轨迹圆以及直线上距离轴线最近点旋转时形成的
最小圆(喉圆)。
面投影。
具体作图步骤如下:在侧面投影上画出直线AB旋
转时的若干位置,将其投到正面投影,画出这些
线的外包络线(双曲线),完成单叶双曲回转面
的正面投影。
药理学习题第17章
精品文档第17章抗帕金森病药⒈掌握左旋多巴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⒉熟悉卡比多巴、金刚烷胺及溴隐亭的药理作用特点与应用、主要不良反应。
⒊了解抗胆碱药在治疗帕金森病中作用。
掌握苯海索的药理作用特点与应用、主要不良反应。
单项选择题A 型题1.有关卡比多巴的叙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b)能提高L-Dopa的疗效c)单用有抗震颤麻痹作用d)能减轻L-Dopa外周的副作用e)能提高脑内多巴胺的浓度2.金刚烷胺治疗震颤麻痹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转化为多巴胺起作用b)抗胆碱作用c)阻断多巴胺受体d)促进多巴胺释放e)激动D2受体3.治疗震颤麻痹最佳联合用药是a)左旋多巴+卡比多巴b)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维生素B6c)左旋多巴+维生素B6d)卡比多巴+维生素B6e)以上均不是4.左旋多巴治疗肝昏迷的原理是a)生成NA,对抗鱆胺作用b)改善肝功能c)破坏鱆胺,病人苏醒d)激动纹状体D2受体e)以上均不是5.有关苯海索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对震颤麻痹的疗效弱b)外周抗胆碱作用弱c)对氯丙嗪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d)对僵直及运动迟缓疗效差e)有口干副作用6.用左旋多巴,治疗震颤麻痹时,应与下列何药合用?a)维生素B6b)多巴c)苯乙肼d)卡比多巴e)多巴胺X型题1.金刚烷胺的特点有A.见效快,持效短;B.与左旋多巴合用有协同作用;C.中枢抗胆碱作用较强;D.长期用药下肢皮肤出现网状青斑;E.偶致惊厥,癫痫患者禁用;2. 不宜与左旋多巴合用的药物是A.维生素B6;B.氟哌啶醇;C.卡比多巴;D.利舍平;E.苯乙肼;3. 左旋多巴的特点是A.不良反应少见;B.在脑内转变为DA而产生作用;C.作用较慢;D.可引起轻度体位性低血压;E.与卡比多巴合用可减少不良反应;4. 抗胆碱药苯海索可用于A.轻症帕金森患者;B.与左旋多巴合用;C.氯丙嗪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D.对左旋多巴不能耐受者;E.氯丙嗪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问答题1 应用左旋多巴治疗震颤麻痹时,如何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2 试述左旋多巴、溴隐亭和金刚烷胺对抗震颤麻痹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第十七章液动执行机构习题与思考题解答
第十七章习题与思考题17-1 何谓EH?电-液伺服执行机构或电液系统ELECTRONIC HYDRAULIC,简称EH。
17-2 DEH-Ⅲ的EH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DEH-Ⅲ的EH主要由伺服阀(电液转换器)、(阀)位移传感器、快速卸荷阀、油缸、截止阀、滤网、止回阀几部分组成。
17-3 DEH-Ⅲ的EH阀门是如何开启关闭的。
汽门开启由抗燃油压力来驱动,而关闭是靠操纵座上的弹簧力。
17-4 DEH-Ⅲ的EH执行机构有几种形式?DEH-Ⅲ的EH执行机构有二种基本形式,即开关型和控制型执行机构。
17-5 DEH执行机构的控制对象是如何划分的?在引进型600MW汽轮机液压控制系统中,按执行机构的控制对象一般可分为高压主汽阀执行机构(共2套),高压调节汽阀执行机构(共4套),中压调节汽阀执行机构(共4套)以及中压主汽阀执行机构(共2套)。
除中压主汽阀执行机构为开关型执行机构外,其余均为伺服(控制)型执行机构。
在引进型300MW汽轮机液压控制系统中,按执行机构的控制对象一般可分为高压主汽阀执行机构(共2套),高压调节汽阀执行机构(共6套),中压调节汽阀执行机构(共2套)以及中压主汽阀执行机构(共2套)。
除中压主汽阀执行机构为开关型执行机构外,其余均为伺服(控制)型执行机构。
在国产型300MW汽轮机(东汽型/上汽型)液压控制系统中,按执行机构的控制对象一般可分为高压主汽阀执行机构(共2套/2套),高压调节汽阀执行机构(共4套/8套),中压调节汽阀执行机构(共2套/4套)以及中压主汽阀执行机构(共2套/4套)。
除中压主汽阀执行机构为开关型执行机构外,其余均为伺服(控制)型执行机构。
在国产型200MW汽轮机液压控制系统中,按执行机构的控制对象可分为高压主汽阀执行机构(共2套)和中压主汽阀执行机构(共2套),这两种执行机构为开关型执行机构。
另外还有高压调节汽阀执行机构(共4套)和中压调节汽阀执行机构(共4套),这两种执行机构为伺服(控制)型执行机构。
17光的干涉习题解答
第十七章 光的干涉一. 选择题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的相位差为3π,则路径AB 的长度为:( D )A. 1.5λB. 1.5n λC. 3λD. 1.5λ/n解: πλπϕ32==∆nd 所以 n d /5.1λ=本题答案为D 。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两缝之间的距离稍为加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将 ( A )A. 变密B. 变稀C. 不变D. 消失解:条纹间距d D x /λ=∆,所以d 增大,x ∆变小。
干涉条纹将变密。
本题答案为A 。
3.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幕E 上的P 处是明条纹。
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上放一平面反射镜M ,其它条件不变(如图),则此时 ( B )A. P 处仍为明条纹B. P 处为暗条纹C. P 处位于明、暗条纹之间D. 屏幕E 上无干涉条纹解 对于屏幕E 上方的P 点,从S 1直接入射到屏幕E 上和从出发S 1经平面反射镜M 反射后再入射到屏幕上的光相位差在均比原来增π,因此原来是明条纹的将变为暗条纹,而原来的暗条纹将变为明条纹。
故本题答案为B 。
4.在薄膜干涉实验中,观察到反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的中心是亮斑,则此时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中心是( B )A. 亮斑B. 暗斑C. 可能是亮斑,也可能是暗斑D. 无法确定解: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互补。
本题答案为B 。
5.一束波长为λ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B )A. λ/4B. λ/ (4n )C. λ/2D. λ/ (2n )6.在折射率为n '=1.60的玻璃表面上涂以折射率n =1.38的MgF 2透明薄膜,可以减少光的反射。
当波长为50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反射,此透明薄膜的最小厚度为( C )A. 5.0nmB. 30.0nmC. 90.6nmD.250.0nm 选择题3图解:增透膜 6.904/min ==n e λnm本题答案为C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练习题含答案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综合一、选择题1.下列探究实验中,需要控制电阻不变的是( )A.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B.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C.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D.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2.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I-R图像,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A.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C.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减小3.小刚用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A.变阻器滑片不动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4.小红根据正确的测量数据绘制出电流与电阻(I—R)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5.关于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B.电阻一定时,电压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C.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D.电压一定时,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6.如图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图。
先在A、B间接入5Ω的电阻,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
接着断开开关,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及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A.大于2V,将滑片向左滑B .小于2V ,将滑片向左滑C .大于2V , 将滑片向右滑D .小于2V ,将滑片向右滑7.小帅用增加串联干电池数量的方法,分别做AB 两个电阻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 )A .A 电阻的阻值小于B 电阻的阻值B .对同一电阻而言,电流与电压成正比C .电压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大D .电流相同时,电阻越大,电压越小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阻值12R R <.闭合开关S 后,电阻1R 、2R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1U 、2U ,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分别为1I 、2I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12I I =B .12I I >C .12U U =D .12U U >9.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电压关系的是A.B.C.D.10.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下表中一组实验数据,根据这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B.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C.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D.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解答题11.用图甲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50Ω 2A”.(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电压表接入电路,测R两端的电压___________;(2)滑片P移至阻值最大处,将5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A.R短路B.R断路C.滑动变阻器短路(3)故障排除后,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记下电压表的示数:(4)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为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滑片P应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5)若每次实验均选用单个定值电阻连入电路,实验室有“15Ω,20Ω,30Ω,35Ω,50Ω”5个电阻,你认为能供继续实验的电阻最多还有认为表中有______个;(6)利用可选电阻继续实验,并得到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比.12.如图甲为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第十七章 光学习题
由衍射明纹条件
bsin 2k 1 / 2
L
b
φ
P
x
O
2k1 11 2k2 12
f
解 将2 600nm, k2 2, k1 3代入
1 2k2 12 /2k1 1 428.6nm
T17-22 已知单缝宽度 b = 1·0×10-4 m ,透镜焦距 f = 0·50m , 用 λ1 = 400nm 和 λ2 = 760nm 的单色平行光分别垂直照射 ,求
当k取其他值时,波长均超出可见光范围。
17、6若膜的厚度为d=350nm,且n1>n2<n3,问: (1)、反射光中那几种波长的光得到加强? (2)、透射光中那几种波长的光会消失?
分析:在n1>n2<n3的情况下,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2n2d / 2
另外,当反射加强时,透射对应消失。
当k取0、1、2、3、4时,对应x分别取: x=∞、7.5m,3.0m,1.17m,0m这些位置。 由于球面波振幅和半径成反比,所以在无穷远 点,信号为零,信号加强点共有四个。
17-9如图所示,利用空气劈尖测细丝直径,已知
=589.3nm,L=2.888 10-2m,测得30条条纹的总宽度为
4.295 10-3m,求细丝直径d.
17、8图中S1和S2是两个点状、同相、相距4.0m的波 源,设二者的发射功率相等,都发射波长为1m的电 磁波,若一检波器沿OX的方向由S1向右移动,问发 现几个信号最强点,这些点距离S1点多远?
分析:所谓的信号最强点,指
y/m
的是两波源所发射的波列在该
S2
点干涉加强;
4.0m
根据干涉加强的条件,能使两
2
第17章教材习题解答
第17章 量子物理基础17.1 夜间地面降温主要是由于地面的热辐射。
如果晴天夜里地面温度为-5°C ,按黑体辐射计算,每平方米地面失去热量的速率多大?解: 每平方米地面失去热量的速率即地面的辐射出射度2484W/m 2922681067.5=⨯⨯==-T M σ17.2 在地球表面,太阳光的强度是1.0⨯103W/m 2。
地球轨道半径以1.5⨯108 km 计,太阳半径以7.0⨯108 m 计,并视太阳为黑体,试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
解: ,44422T R I R M SE σππ==K 103.51067.5)107.6(100.1)105.1(348283211422⨯=⨯⨯⨯⨯⨯⨯==-σS E R I R T 17.3宇宙大爆炸遗留在宇宙空间的均匀背景辐射相当于3K 黑体辐射.求:(1)此辐射的单色辐射强度在什么波长下有极大值? (2)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多少?解:(1)根据公式λm T = b ,可得辐射的极值波长为λm = b/T = 2.897×10-3/3 = 9.66×10-4(m).(2)地球的半径约为R = 6.371×106m ,表面积为 S = 4πR 2.根据公式:黑体表面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辐射的能量为 M = σT 4, 因此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P = MS = 5.67×10-8×34×4π(6.371×106)2= 2.34×109(W).17.4 铝的逸出功是eV 2.4,今有波长nm 200=λ(1 (2)截止电压; (3)铝的红限波长。
解:(1) AchA h E k -=-=λνeV 0.22.4106.1102001031063.6199834=-⨯⨯⨯⨯⨯⨯=--- (2)V 0.21/0.2/===e E U k c(3)A hc c==00νλnm 296m 1096.2106.12.41031063.6719834=⨯=⨯⨯⨯⨯⨯=--- 17.5 康普顿散射中入射X 射线的波长是λ = 0.70×10-10m ,散射的X 射线与入射的X 射线直.求:(1)反冲电子的动能E K ; (2)散射X 射线的波长;(3)反冲电子的运动方向与入射X 射线间的夹角θ. 解:(1)(2)根据康普顿散射公式得波长变化为21222sin 2 2.42610sin 24ϕπλΛ-∆==⨯⨯= 2.426×10-12(m),散射线的波长为λ` = λ + Δλ = 0.72426×10-10(m).反冲电子的动能为`k hchc E λλ=-34834810106.6310310 6.63103100.7100.7242610----⨯⨯⨯⨯⨯⨯=-⨯⨯= 9.52×10-17(J). (3)由于/`tan /`hc hc λλθλλ==0.70.96650.72426==, 所以夹角为θ = 44°1`.17.6 求波长分别为71100.7-⨯=λm 的红光和波长1021025.0-⨯=λm 的X 射线光子的能量、动量和质量。
章部分习题解答
ez
k 2n
2
10
(n 1)
假设直径D的膨胀量为 D
则 D 2
eZ 1
D
L
D 2eZ 5.89 10 3 mm
(2) 在D点处观察,有
D k'
2
k' 2D 20
第17章部分习题解答
第17章部分习题解答
P620题17.3.12 当牛顿环装置的透镜和玻璃板之间的空气
层充以某种液体时,第10个亮环的直径由1.40cm 变为1.27cm.试求:这种液体的折射率n为多少?
在两平面玻璃板之间放置一可被加热膨胀 的直径为D的细金属丝.如果用波长为589nm 的单色光照射,从如图所示的劈尖正上方中点 (即L/2 处),观察到干涉条纹向左移动了10条. 试求:金属丝直径膨胀了多少?如果在金属丝 D的上方观察,可以看到几级干涉条纹移动?
第17章部分习题解答
解: (1) 中点处劈尖厚度的增加量
第17章部分习题解答
17.1.7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两个缝分别用折射率 为n1=1.4和n2=1.7的厚度都为d的薄膜遮盖,在光屏 上原来的第2级明纹处,现在为第7级明纹所据,如果 入射光波长λ=600nm,则薄膜的厚度d为
p r1
___________习题解答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d 0.5mm
双缝与光屏相距D 50cm ,如果以白光垂直 入射,试求:
(1)白光中波长1 400 nm和波长2 600 nm 的两中光的相邻干涉明纹间距;
(2)这两种波长的干涉明纹是否会发生重叠?
如的果第可几能级发明生纹重与叠 波,长问第2的一第次几重级叠明的纹应?是波长1
3 4 107
1.2mm
17.1.11、 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在折射率为 n的劈尖形薄膜上形成等厚干涉
第17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17章课后习题答案17-1解1)选择型号:因此类机组一般为中小型,所需的功率中等,直流发电机载荷平稳,轴的弯曲变形较小,联接之后不再拆动,故选用转矩大、结构简单的固定式刚性联轴器,如凸缘联轴器。
2)按最大功率求计算转矩转矩。
由教材表17-1查得,当工作机为发电机时的工作情况系数。
则计算转矩根据计算转矩、轴的转速、外伸轴直径d=45mm查手册,可用标准GB5843-1986铰制孔型凸缘联轴器 YL9。
其许用转矩为,许用最大转速。
其他主要尺寸:螺栓孔中心所在圆直径,6只M10 螺栓。
17—2解( 1)选择型号:因汽轮发电机组的转子较重,的转矩特大,轴有一定的弯曲变形,工作环境为高温蒸汽,轴有伸长,故选用耐温的齿式联轴器。
( 2)求计算转矩转矩 .由教材表17-1,当工作机为发电机原动机为汽轮机时的工作情况系数仍可取。
则计算转矩根据计算转矩、轴的转速、外伸轴直径d=120mm查手册,可用标准ZB19012-1989GCLD型鼓型齿式联轴器GCLD7。
其许用转矩为,许用最大转速。
17—3图 17.2 题17-3图图17.3题17—3解图解可选用一超越离合器,如图 17.3所示。
电动机1和电动机2的转速是相同的,但电动机1经过蜗杆蜗轮传动后,转速降至,并有。
当两电机同时开动时,因,超越离合器松开,传不到轴上, 轴由电机2带动。
若电动机1开动后,再停止电动机2,那么当电动机2停止转动时, ,,超越离合器被滚珠楔紧带动轴旋转。
所以任何时间都不会卡死。
17-4图 17。
4题17-4图解( 1)求计算转矩转矩。
由教材表 17—1查得,当工作机为车床时的工作情况系数。
则计算转矩( 2)求摩擦面数目由教材式( 17-7)得由教材表 17-2查得,并将、、、代入上式得摩擦面数应为10。
主动摩擦片为6片,从动摩擦片为5片时,摩擦面数即可实现.( 3)验算压强查教材表17—2,取合适。
17—5答:从动链轮与内棘轮 3相固联,棘爪4通过弹簧始终与棘齿啮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章习题解答17-1 对比等电体CO 与N 2的分子结构及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解: CO [KK(σ2s )2(σ*2s )2(π2p )4(σ2p )2] 1个σ键,2个π键(其中1个是由O 提供电子对的配键)N 2 [KK(σ2s )2(σ*2s )2(π2p )4(σ2p )2] 1个σ键,2个π键。
CO 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1.250g/L ,溶解度0.02体积/1体积水。
N 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1.250g/L ,溶解度0.02体积/1体积水。
临界温度126K ,熔点63K ,沸点77K 。
CO 的化学性质:(1) 还原性;(2) 配位性;(3) 与非金属作用。
N 2的化学性质:键能大,不活泼,在高温下才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17-2 概述CO 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
写出CO 与下列物质起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1)Ni ;(2)CuCl ;(3)NaOH ;(4)H 2;(5)PdCl 2。
解:将浓硫酸滴到HCOOH 上即可得到CO 气体;或用草酸晶体与浓硫酸一起加热可得到CO 和CO 2混合气体,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固体NaOH 吸收CO 2,即可得到纯的CO 。
CO 可用排水集气法,因CO 难溶于水。
(1) 4CO + Ni 50℃ Ni(CO)4(2) CO + CuCl + H 2O HCl 溶液 Cu(CO)Cl·2H 2O(3) CO + NaOH 433K 加压 HCOONa(4) CO + 3H 2 CH 4 + H 2O CO + 2H 2 CH 3OH(5) CO + PdCl 2 + H 2O === CO 2(g) + Pd + 2HCl17-3 某实验室备有CCl 4、干冰和泡沫灭火器[内为Al 2(SO 4)3和NaHCO 3],还有水源和砂。
若有下列失火情况,各宜用哪种方法灭火并说明理由:(1)金属镁着火; (2)金属钠着火; (3)黄磷着火;(4)油着火; (5)木器着火解:金属镁,钠,黄磷着火应用干沙灭火,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不宜用水,泡沫灭火器以及CCl 4等。
因为这些物质会与镁、钠、黄磷发生化学反应,尤其在燃烧的情况下还会发生爆炸。
油着火可用干冰、泡沫灭火器和沙子等,以隔绝空气,降低温度,不宜用水。
木器着火可用水以及上述几种灭火器均可达到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而灭火的目的。
Fe,Co 或Ni523K,101KPa Cr 2O 3 ZnO 623~673K17-4 略17-5 将含有Na2CO3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60.0g溶于少量水后稀释到2.00L,测得该溶液的pH为10.6,试计算原来的混合物中含Na2CO3及NaHCO3各多少克?解: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为x克,则NaHCO3为60-x克。
M(NaHCO3)=84; c(HCO3-)=(60-x)÷(84×2) M(Na2CO3)=106C(CO32-)=x÷(106×2) pH=10.6 pK a(HCO3-)=10.25pH=pK a(HCO3-)-lg[c(HCO3-)/c(CO32-)代入数据,解得:x=44.3克即Na2CO3 44.3g;NaHCO3 15.7g。
17-6 略17-7 在0.2 mol·L-1的Ca2+盐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2CO3溶液,将得到什么产物?若以0.2 mol·L-1的Cu2+代替Ca2+盐,产物是什么?再以0.2 mol·L-1的Al3+盐代替Ca2+盐,产物又是什么?试从溶度积计算说明。
解:(1) Ca2+在Na2CO3溶液中产物有两种可能CaCO3和Ca(OH)2=已知:K sp[CaCO3]=4.96×10-9=K sp[Ca(OH)2]=4.68×10-6[Ca2+]=0.1mol·L-1[OH-]来自于CO32-的水解[OH-]=[K b(CO32-)×0.1]1/2=[1.78×10-4×0.1]1/2=4.2×10-3mol·L-1[CO32-]≈0.1mol·L-1J[Ca(OH)2]=0.1×(4.2×10-3)2=1.76×10-6< K sp[Ca(OH)2]J[CaCO3]=0.1×0.1=0.01> K sp[CaCO3]所以,Ca2+在0.1mol·L-1Na2CO3溶液中,生成的沉淀是CaCO3。
(2) 同理可得Cu2+在0.1mol·L-1Na2CO3溶液中,生成的沉淀是Cu(OH)2·CuCO3。
(3) Al3+在0.1mol·L-1Na2CO3溶液中,生成的沉淀是Al(OH)3。
17-8 比较下列各对碳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解:(1) Na2CO3>BeCO3;(2) NaHCO3<Na2CO3(2) MgCO3<BaCO3(4) PbCO3<CaCO317-9 如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1)Na2CO3、Na2SiO3、Na2B4O7、10H2O(2)NaHCO3,Na2CO3(3)CH4,SiH4解:(1) 用盐酸检验,有气体产生的是Na2CO3;有胶体出现的是Na2SiO3;有白色晶体沉淀的是硼砂。
(2) 用pH试纸检验,碱性大的是Na2CO3。
或加热两固体,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3。
(3) SiH4在碱的催化下会发生剧烈水解:SiH4 + (n+2)H2O == SiO2·nH2O↓+ 4H2(g) 而CH4无此反应。
17-10 怎样净化下列两种气体:(1)含有少量CO2、O2和H2O等杂质的CO气体;(2)含有少量H2O、CO、O2、N2及微量H2S和SO2杂质的CO2气体。
解:(1) 先将气体通入碱性溶液(如NaOH或NaCO3),可吸收CO2;再通入CuCl的氨水溶液,使生成CuCl·CO·2H2O,将此溶液减压加热,用干燥剂(如CaCl2)除去水即可。
(2) 将混合气体通入冷的、浓K2CO3溶液吸收CO2(CO、O2、N2等不被吸收),然后加热,放出CO2,干燥后即可。
微量的SO2和H2S虽也被碳酸钾吸收,但在加热时不再逸出。
17-11 试说明下列现象的原因:(1)制备纯硼或硅时,用氢气做还原剂比用活泼金属或碳好;(2)硼砂的水溶液是缓冲溶液;(3)装有水玻璃的试剂瓶长期敞开瓶口后,水玻璃变浑浊;(4)石棉和滑石都是硅酸盐,石棉具有纤维性质,而滑石可做润滑剂。
解:(1) 因为碳与硅或硼会发生反应,而用活泼金属还原,价格贵,成本比H2高。
(2) 硼砂溶于水有下列反应:B4O5(OH)42- + 5H2O === 2H3BO3 + 2B(OH)4-由于生成了硼酸及其共轭碱,组成了一对缓冲对,所以其水溶液是一种缓冲溶液。
(3) 空气中的CO2进入瓶里与水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作用,生成硅酸胶体,使溶液变混浊。
(4) 它们虽然都是硅酸盐,但是它们阴离子(硅氧四面体)构造不同。
在石棉中,硅氧四面体通过两个氧原子与其它的硅氧四面体连成无限长链,有单链,有双链,链与链间借金属离子连接,含有这两种链状阴离子的硅酸盐具有纤维性质。
在滑石中,每个硅氧四面体通过其中的三个氧原子与其它的硅氧四面体形成片状结构,金属离子在片与片之间,这样的结构使其易分成薄片,片与片之间具有滑动性,因此可做润滑剂。
17-12 试说明下列事实的原因:(1)常温常压下,CO2为气体而SiO2为固体;(2)CF4不水解,而BF3和SiF4都水解;(3)BF3和SiF4水解产物中,除有相应的含氧酸外,前者生成BF4-,而后者却是SiF62-。
解:(1) 因为CO2是分子晶体,晶格结点上的物质是CO2分子,结点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熔、沸点低,常温常压下为气体;而SiO2是原子晶体,晶格结点上是O和Si,结点间的作用力是共价键。
所以,熔、沸点高,常温常压下为固体。
(2) C原子无d轨道,在CF4中碳的配位数已饱和,不能接受水提供的孤电子对而与水分子配位,因而不水解。
B是缺电子原子,有空的p轨道,所以BF3是缺电子分子,可以接受H2O分子提供的孤电子对而水解。
在SiF4中,硅因有d轨道,所以Si的配位数还未饱和,可以接受水提供的孤电子对而水解。
(3)B为第二周期元素,只有s和p四条轨道,最大配位数是4,所以只能生成BF4-;而Si是第三周期元素,除了s和p轨道外,还可利用d轨道成键,配位数超过4,可达6,所以能形成SiF62-。
17-13 试说明硅为何不溶于氧化性的酸(如浓硝酸)溶液中,却分别溶于碱溶液及HNO3与HF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解:Si是非金属,可和碱反应放出H2,同时生成的碱金属硅酸盐可溶。
也促使了反应进行。
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g)在具有氧化性的酸性溶液中,由于Si表面生成的致密的氧化物层,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但在HF和HNO3混合溶液中由于生成了可溶性的[SiF6]2-,消除了Si表面的氧化物层,故可溶。
3Si + 4HNO3 + 18HF === 3H2SiF6 + 4NO + 8H2O17-14 试解释下列现象:(1)甲烷既没有酸也没有碱的特性;(2)硅烷的还原性比烷烃强;(3)硅的卤化物比氢化物容易形成链;(4)BH3有二聚体B2H6,而BX3却不形成二聚体。
解:(1) 由于CH4具有对称的正四面体结构,分子是非极性的,不溶于水也不电离,所以既没有酸也没有碱的特性。
(2) 氢化物AH n的还原性来自于A n-,由于Si n-的半径大于C n-,电负性小于C n-,失电子能力比C n-强,所以硅烷的还原性比烷烃强。
(3) 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一般认为可能是卤化硅中存在着d-p配键(由卤原子充满电子的p轨道与Si原子的3d空轨道形成),使硅的卤化物形成链,而氢原子没有多余的电子与Si原子的3d空轨道成键。
(4) BH3是缺电子化合物,可通过氢桥键相连形成二聚体B2H6;在BX3分子中,硼原子上的“空”p z轨道与3个X原子上充满电子的p z轨道间形成了П46的离域大П键,所以不会象BH3那样有二聚体。
17-15 略17-16 为什么BH3的二聚过程不能用分子中形成氢键来解释?B2H6分子中的化学键有什么特殊性?“三中心二电子键”和一般的共价键有什么不同?解:因为在B2H6分子中,不存在氢键的性质,除了通常的σ键外,有三中心二电子的氢桥键,它与一般的共价键不同之点就在于它是一种缺电子的桥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