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纹饰的发展与研究
论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凤纹的研究
论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凤纹的研究一、综述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其中凤纹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装饰图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本文旨在通过对凤纹在中国传统陶瓷装饰中的研究,探讨其演变过程、象征意义以及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凤纹起源于远古时期,最早的凤纹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
随着历史的推移,凤纹逐渐成为中国古代陶瓷装饰中的重要元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凤纹的形式和表现手法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和谐、优雅的美感。
在唐宋时期,凤纹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当时陶瓷装饰的主流图案之一。
元明清时期,凤纹继续发展壮大,与其他图案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陶瓷装饰风格。
凤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首先凤作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和幸福的生活。
在古代人们常以凤为图腾,祈求神灵保佑国家安宁、家庭幸福。
其次凤作为皇室的象征,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特点。
在封建时代,凤被视为皇帝的专属图案,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此外凤还象征着女性的美丽和高贵,因此在古代女性的服饰、饰品中也常常出现凤纹图案。
在现代陶瓷设计中,凤纹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装饰元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设计师将传统凤纹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陶瓷作品。
同时凤凰图案也被运用到建筑、家居等领域,为现代生活增添了一抹古典韵味。
凤纹在中国传统陶瓷装饰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使其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现象。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其装饰技艺也逐渐成熟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中凤纹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陶瓷装饰图案,不仅在艺术价值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而且在文化内涵方面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因此对凤纹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陶瓷的历史演变、审美观念以及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凤纹有助于揭示中国传统陶瓷装饰的技艺特点和审美价值。
中国瓷器花鸟纹演变及历史象征意义研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中国陶瓷技术名列前茅,无论是陶瓷技术还是陶瓷艺术,我国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陶瓷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所见的陶瓷,是古代人对美的追求和塑造,在瓷器上加纹饰,是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
其中花鸟纹是中国传统纹样的一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古代人对花鸟的喜爱。
探究中国瓷器花鸟纹的演变历史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只有了解其历史象征意义才能够将中国瓷器花鸟纹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达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目的。
任何一种纹样都需要我们了解其创作过程,汲取历史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现代设计应用中实现无缝衔接,通过花鸟纹来表达人们对美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1 花鸟纹的起源与发展传统图案纹样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古代人对美的追求,而且代表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其中图案纹样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进步的重要表现。
中国瓷器花鸟纹的起源、发展与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它既是古代工艺的进步,又是现代工艺的先导。
自中国瓷器花鸟纹出现、发展以来,它在中国各个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风格。
中国花鸟画在瓷器上的应用起源于唐朝,成熟于五代,鼎盛于宋代,创新于明清。
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中国瓷器花鸟纹正在逐步地走向成熟,同时不同时代的画作也有不同的特征。
中国瓷器属于日常使用器皿,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我国劳动人民开始从艺术的角度进行陶瓷生产。
器皿上进行花鸟画创作后的陶瓷,一般会用作茶几摆件,摆放在客厅,以起到欣赏性的作用。
尤其是一些瓷器还可以进行空中悬吊等,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陶瓷花鸟纹的应用范围也逐步广泛,由实用性的瓷器转变为观赏性瓷器,为花鸟纹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
唐代以前的陶瓷纹饰,线条比较粗犷,用色并不讲究,部分花鸟纹饰由一些简单线条组成。
其中凤纹在前期只是锦鸡的形状,后期演变为孔雀的形状,最后逐步出现了飞天凤凰之类的图案。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以河北省平山县马家窑遗址为代表的一种文化。
该文化的遗址发掘出了大量彩陶器,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马家窑彩陶纹饰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其审美特征也有所变化。
一、初期彩陶纹饰阶段(主要发现于第一至三层遗存)马家窑文化初期彩陶纹饰主要表现为奇形异状的动植物纹样,如蛤蟆纹、龟纹、蛟龙纹、鸟纹、鱼纹等,这些动植物的形态因为表现手法的不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
此时的纹饰主要是以线条勾勒,加以填充彩料形成,较为简单,色彩清新明亮。
马家窑文化中期彩陶纹饰在继承初期纹饰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的纹饰形态更加自然流畅,艺术性更加抽象,颜色更为深浓,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1.几何纹饰中期彩陶器上的几何图案主要包括直线、弧线和曲线等。
这些几何图案在画面构图中更加严谨明确,协调有序。
这类纹饰的形式抽象、几何,有一定的装饰感,富有现代感,并能激发人们对纹饰构图的感性认识。
2.动植物纹饰中期彩陶器上的动植物纹饰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不仅表现出东方的神话色彩,还有一定的现实痕迹。
其中,动物纹饰中以水生物为主,如鳢鱼、螃蟹、乌龟等。
而植物纹饰则以曲线条神曲,形态多样,如柿子纹、蚌壳纹等。
晚期彩陶纹饰更趋向于抽象化,如几何形状、符号符号的运用较多,代表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内涵和世俗的物质文化。
同时,纹饰变得更为简洁,却多的是灵动,充满了抽象的意识与梦幻感。
这种审美上的转向,显示了当时人类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对生命与宇宙的关照。
总之,随着时代的推进及生产技术的发展,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形态、内容、意义均经过一定的演变,但彩陶器的装饰色彩和丰富多彩的纹饰,始终是这种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种彩陶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展现出北方古代农业人类的丰富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华民族陶瓷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陶瓷的装饰与纹饰
古代陶瓷的装饰与纹饰在古代,陶瓷制作是一门极具艺术性和工艺水平的手工艺术。
陶瓷的装饰与纹饰是陶器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不仅是为了美化陶瓷作品,更是展示文化、传递信息和表达艺术观念的重要方式。
一、装饰技法1. 彩绘彩绘是陶瓷装饰中最常见的技法之一。
在陶瓷上绘制图案或文字,使用各种颜料和矿石,在烧制过程中与陶瓷完美结合。
彩绘可以运用剪纸、雕刻和石刻等不同手法,塑造出丰富多样的装饰效果。
例如,在唐代的三彩陶瓷中,常见的彩绘图案有花卉、人物和动物等,这些图案既展示了作者的绘画技巧,又表达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审美情趣。
2. 雕刻雕刻是一种将图案或纹饰刻制到陶瓷表面的技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刀、针或其他工具施加压力来创造纹理和形状。
古代陶瓷中的雕刻技法可以细致地刻画复杂的纹饰,如花纹、人物形象或装饰性图案。
在宋代的青瓷中,经典的青花瓷釉下纹饰即是通过雕刻技法实现的,它通过雕刻出纹路,再填充铁褐色的矿料,在高温烧制中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3. 刻线与磨光刻线是通过利用刀具在陶瓷上进行沟槽或凹陷的一种技法,用于划定纹饰的轮廓。
磨光则是利用磨具将陶瓷表面磨光,使其呈现出玉一般的光泽。
这两种技法在古代陶瓷装饰中经常被同时使用,使得陶瓷更加细腻光滑,增加观赏性。
例如,在明代的青花瓷中,刻线与磨光工艺常常被运用,使得花纹犹如线条一般流畅而生动。
二、纹饰主题1. 自然纹饰自然纹饰是古代陶瓷装饰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以植物纹饰为例,古代陶瓷常常以花卉、叶子、枝干等植物元素为图案依据,通过彩绘或雕刻等技法,再现自然界的美妙景象。
此外,鸟兽、山水等自然场景也常出现在古代陶瓷的纹饰中,这些纹饰不仅美观,也蕴含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崇拜。
2. 故事寓意纹饰故事寓意纹饰是通过一系列有特定寓意的图案,来传达一定的故事、神话或道德准则。
这种类型的纹饰常常是根据古代文化、民间故事或宗教信仰来创作的。
在大量的古代陶瓷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寓意纹饰讲述了一些典型故事,如《红楼梦》中的《石头记》、《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等。
中国传统纹样艺术发展流变研究
八、 明清 时期 的装 饰纹 样
明清 两代 进入 我 国封 建社 会 的晚期 , 封建 经济 开始 下滑 衰
的运 用范 围越来越广 。传统纹样 的应用不局 限于青铜器 、 建筑上 退 , 资本 主义经 济开始萌 芽。该 时期 的传 统纹样 开始走 向成熟 , 面 , 画像 石 、 在 画像 砖 、 当、 画 中也有大量 的纹样 , 瓦 壁 丰富的吉祥 吉祥题 材纹样 在这 一时期被广 泛运用 , 吉祥语言 、 吉祥 图案得 以 纹样 也在此 时开始 出现。这 一时期建 筑装饰业 也大大地 发展 了. 广 泛 发 展 。 出现 了许 多新 的面貌 , 画像 石 、 如 画像 砖、 当, 瓦 其装饰 内容 有纺
[] 2卞宗舜, 周旭 , 玉琢 . 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 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0 4 2 0 [] 3 郎树德 , 贾建威. 彩陶 . 敦煌文艺出版社,0 4 20 .
[] 4 李砚 祖 . 术 设 计概 论 . 艺 湖北 美 术 出版 社 ,02. 20
( 作者单位 : 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滁
关键词: 传统 纹 样 发 展 艺术 表 现
彩 陶文 化在 经历 了马家 窑文 化后逐 渐走 向 了衰退 , 随着 青 铜器 的诞生 , 人类跨入 了青铜 时代 , 入 了更高层 次的文 明发展 进
阶段 。
三 、 陶纹 样 的艺 术魅 力 彩
彩 陶艺 术将 图案彩绘 与器 物造 型有机 结合 , 谓是 中国工 可
开创 了唐代 丰富、 肥硕 、 浓郁 、 丽、 艳 富贵 的艺术风格。 面 , 会思潮 与文 化也达到 了空前繁 荣的地步 。政 治体 制 的变更 穿插 组合 , 社 带动 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 , 手工业分工越来 越细 , 工艺制作 、 器物造
石榴纹饰在陶瓷中的演变和发展
石榴纹饰在陶瓷中的演变和发展作者:***来源:《江苏陶瓷》2023年第04期摘要石榴自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以来,一直是中华大地特有的植物种类之一,因其特殊的植物形态与性质而存在于两千余年来的发展历程之中,在陶瓷装饰领域中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石榴纹饰,石榴纹饰背后象征着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寓意。
对石榴纹饰应用于陶瓷装饰进行研究,既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还可以丰富陶瓷装饰艺术的表现手段。
本文从我国古代瓷器纹饰设计入手,分析石榴图案在现代陶瓷工艺中的运用,并结合现代陶瓷工艺特点,将这些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石榴纹饰融入陶瓷装饰设计之中,使陶瓷装饰更多地体现中华文化精神。
关键词石榴纹饰;陶瓷;装饰1石榴和石榴文化石榴属于落叶乔木,单叶,通常对生或簇生,味道鲜美、外表美艳、寓意吉祥,形、色、意俱全。
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同一”。
李商隐在《石榴》中描述道:“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这首诗描写了榴树优雅、果实丰满、皮薄如蝉翼、口感鲜甜。
石榴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在古代,人口的数量体现着国家经济和军事力量,因此石榴因其吉祥、喜庆、团结、繁荣的美好寓意被人民喜闻乐见。
石榴元素在陶瓷艺术中的象征意义不仅体现在创作过程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多种力量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其不仅体现了世俗力量与宗教力量的相互渗透,也体现了物质能量与艺术思想的相互感染,更体现了艺术符号与审美形象之间的相互借鉴。
在希腊神话中,婚姻与生育之神赫拉的象征物之一就是石榴,她的形象通常为一手持权杖,一手持石榴。
石榴的外形圆润而饱满,红色象征着热情和活力,果实和花朵一样鲜艳夺目,其美丽集中在圆润饱满的外形上。
在中国古代,除夕之夜,妇女们会佩戴一朵用纸刻的石榴花,色彩绚丽夺目,被称为“榴火”,象征着国家安定、和谐团结,人们以此来祈求幸福美满的生活,就像火红的石榴花一样绚烂夺目,充满喜庆的气氛。
《中国陶瓷纹饰文化与赏析》课件——4陶瓷纹饰 动物纹
龙纹-唐宋之的前龙纹概述
动物题材的纹样虽然在瓷器纹饰中并不占最主要地位,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特别是麟、 凤、龟、龙,这四者是传统文化中亘古不变的祥瑞之兽,谓之“四灵”。麟指麒麟,称 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其次,像鱼纹、鸟纹、马纹、 鹿纹等都是十分常见的动物纹饰。
这节课,我们首先了解陶瓷的龙纹纹饰: 龙纹作为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龙是我国古代传 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据记载,龙是由蛇身、驼头、鹿角、鬼眼、 牛耳、鱼鳞、鹰爪、虎掌等组成的一个威猛矫健形象,具有升天 入海、腾云驾雾、能伸能缩的非凡本领。
地球上大部分的面积都覆盖着水,生存在水中的鱼,种类之多数不胜数,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 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早在遥远的渔猎时代,我国古代先民就把鱼的形象刻画在陶器和玉器上; 进入青铜时代后,在精美神秘的青铜器上又浮现了鱼的身影;从秦汉至明清,鱼纹不仅几乎出 现在所有门类的艺术品上,而且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其吉祥内涵之丰富,在传统纹样中堪称 无与伦比。
中国陶瓷纹饰文化与赏析
目 录
陶 瓷
第
纹 饰
六
赏章
析
吉
祥
物
篇
陶 瓷
第
纹 饰
五
赏 析
章
人
物
篇
陶 瓷
第
纹 饰
四
赏 析
章
动
物
篇
陶 瓷
第
纹 饰
三
赏章
析
植
物
篇
陶 瓷
第
纹 饰
二
的章
发
展
历
Hale Waihona Puke 史陶 瓷第
纹 饰
一
概 述
商朝的陶瓷器与艺术商代陶器的纹饰与装饰
商朝的陶瓷器与艺术商代陶器的纹饰与装饰商朝的陶瓷器与艺术商代陶器的纹饰与装饰商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陶瓷器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商代的陶瓷器在纹饰与装饰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本文将对商代陶器的纹饰与装饰进行探究,以了解商朝时期的陶瓷器与艺术。
一、商代陶器的纹饰风格在商代陶器的纹饰方面,以铭文纹饰和几何纹饰为主要表现形式。
铭文纹饰是商代陶器中最具有特色的纹饰之一,它以刻写文字的形式出现在陶器表面。
商代铭文纹饰多为商代贵族或官员的姓名、职位以及象征权力和地位的符号,显示了当时社会的分层与权力结构。
几何纹饰则是商代陶器上常见的另一种纹饰,以几何图案的形式出现,如螺旋纹、波浪纹等。
这些几何纹饰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饱含着商代人民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表达。
二、商代陶器的装饰方式商代陶器的装饰方式多样,主要包括刻花、印花、雕塑等。
刻花是商代陶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方式,通过在陶器表面刻画出各种花卉、动物、人物等图案,使陶器更加生动形象。
印花则是通过在陶器湿泥上印制各种印章,形成图案,常用的印花器有刷子、瓢等。
商代陶器上的雕塑装饰也非常丰富,常见的雕塑有陶俑、陶罐等,它们的形象栩栩如生,显示了商代陶器艺术的精湛。
三、商代陶器的艺术特点商代陶器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形式美、装饰华丽和精湛工艺上。
商代陶器在形式美方面,主要以器物的造型、线条和比例具有和谐美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美的追求。
在装饰华丽方面,商代陶器通过多种装饰方式,使陶器的表面富于层次感和丰富性,给人一种华丽豪华的感觉。
而在精湛工艺方面,商代陶器的制作工艺相当高超,通过精细的技艺,使陶器充满了艺术性和观赏性。
总结:商代陶器的纹饰与装饰,展现了商朝时期陶瓷器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铭文纹饰和几何纹饰是商代陶器最常见的纹饰形式,凸显了当时社会的层级与权力结构。
刻花、印花和雕塑是商代陶器常用的装饰方式,通过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使陶器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陶瓷工艺美术(3篇)
第1篇一、引言陶瓷工艺美术是我国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唐宋的青瓷、白瓷,再到明清时期的彩瓷、釉瓷,陶瓷工艺美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围绕陶瓷工艺美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陶瓷工艺美术的历史渊源1. 新石器时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红陶、灰陶、黑陶为主,造型简单,纹饰古朴,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
2.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陶器以青铜器为主,陶瓷工艺品逐渐衰落。
但在此期间,出现了原始青瓷,为后来的陶瓷工艺奠定了基础。
3. 汉魏南北朝时期:陶瓷工艺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青瓷、白瓷等品种。
青瓷以浙江越窑、江西洪州窑等为代表,白瓷以河北邢窑、河南巩县窑等为代表。
4. 唐宋时期:陶瓷工艺达到鼎盛,青瓷、白瓷、黑瓷、彩瓷等品种繁多。
青瓷以浙江越窑、福建建窑等为代表,白瓷以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为代表,彩瓷以河南磁州窑、江西景德镇窑等为代表。
5. 明清时期:陶瓷工艺继续发展,彩瓷、釉瓷等品种层出不穷。
彩瓷以江西景德镇窑、湖南醴陵窑等为代表,釉瓷以江西景德镇窑、江苏宜兴窑等为代表。
三、陶瓷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1. 独特的造型:陶瓷工艺品造型丰富多样,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
如唐代的莲花碗、宋代的梅瓶、明清时期的观音瓶等。
2. 优美的纹饰:陶瓷工艺品纹饰精美,寓意丰富。
如龙凤、花鸟、山水、人物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3. 丰富的装饰手法:陶瓷工艺品装饰手法多样,包括雕刻、绘画、堆塑、镂空等。
如宋代的刻花、元代的釉里红、明代的青花、清代的粉彩等。
4. 独特的釉色:陶瓷工艺品釉色丰富,如青釉、白釉、红釉、黑釉等,展现了陶瓷工艺的神奇魅力。
四、陶瓷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1. 传承:陶瓷工艺美术的传承主要包括技艺传承、文化传承和艺术传承。
技艺传承要求后辈艺人学习传统技艺,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功;文化传承要求后辈艺人了解陶瓷工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艺术传承要求后辈艺人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艺术与纹饰装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艺术与纹饰装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陶瓷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陶瓷制作技术和装饰纹饰发展迅速,打破了原本陶瓷器物单调的局面,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艺术在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制作过程更加精细化。
同时,这个时期的陶瓷器物形态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器型上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雕刻、模制、刻线、素涂和绘画等工艺制作的陶瓷器物品种也越来越齐全,装饰手法更是多种多样。
这些变化,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艺术别具一格。
二、陶瓷器物纹饰装饰作为艺术品,陶瓷器物的纹饰装饰是非常重要的。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陶瓷器物,在纹饰装饰上更是做出了很多的创新。
首先是纹饰的多样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纹饰非常丰富,有缠枝花卉纹、凤纹、云纹、腊梅纹等。
此外,还出现了一种叫做“侯马式”的细腻纹饰技法。
这种技法在纹饰上更加细致,更加精美,在当时的陶瓷历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三、陶瓷器物的规制和仿制陶瓷制作的规制和仿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个时期,小型紫砂陶器的仿制和制作非常流行。
尤其是在南北朝时期,紫砂壶的热销,更是引发了大规模仿制的盛况。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景德镇便崭露头角,成为了这个时期的文化中心。
同时,景德镇的器物制作也受到了其他地方的仿造和售卖,这让陶瓷艺术走向了一个更加宽广的领域。
四、陶瓷器物的传承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艺术对后世影响甚大。
通过几个世纪的传承,如唐宋时期的陶瓷,已经在这个世纪中得到了更大的完善和发展。
在唐代,如邢窑、哥窑、官窑等陶瓷制作技术已经迈入了更高的层次。
在宋代,以汝瓷、定窑、康熙窑等被研究为代表,陶瓷制作的技术和艺术进一步发展。
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世陶瓷艺术发展的源头。
在今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器物仍然被人们热爱。
它们不仅具有历史文化的内涵,更是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瓷器莲花纹饰的演变
瓷器莲花纹饰的演变我国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周代。
这时的莲纹缺乏写实感,属于较为抽象的莲纹。
到了春秋中晚期,青铜器上的莲纹开始趋于写实。
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一件装饰写实莲纹的代表作品。
壶盖四周外侈的双层透雕莲瓣形象逼真,已经非常接近真实的莲瓣。
与其相似的还有1955年安徽寿县出土的莲瓣方壶。
河北易县燕下都十六号墓出土的陶方壶也装饰有类似的莲纹。
战国陶器上的莲纹基本上延续了春秋时期的风格,但莲瓣数量明显减少。
东汉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
随着佛教的兴起,莲花作为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文化象征,在佛教艺术中莲花的图案造型随处可见,无论是石窟寺的柱础、藻井,还是佛像的台座、背光,都普遍与莲花有着不解之缘。
莲花纹饰出现在我国瓷器上面,则首见于六朝青瓷。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文化大融合的时代。
中国的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互相融合,共同推进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三国、西晋瓷器上出现了佛像、忍冬等与佛教有关的纹饰。
东晋晚期,瓷器上开始出现了简单的莲瓣纹。
东晋青瓷在质地和釉色上比以前有显著提高,“瓷”的特点更加鲜明。
为突出青翠如玉的釉质,东晋青瓷一改早期繁缛的装饰,仅饰以简单的弦纹或褐色彩斑。
东晋晚期,盘碗类器物开始装饰简单的刻划莲瓣纹。
从现有资料看,东晋青瓷中饰有莲瓣纹的器物数量有限,品种也较少。
一般碗类多装饰在外壁,盘类则装饰在内心。
装饰技法也较单调,多属划花、刻花之类。
南北朝时期,佛教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扶持。
据史载,南朝梁代佛教最兴盛时佛寺多达两千多所,北魏末期僧尼多达两百余万人。
随着民间信佛者的剧增和大量寺庙、石窟的修建,佛教艺术的影响已深入到各个领域。
在各种工艺品中,莲花题材几乎无处不见。
它从东晋时期的初露端倪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莲纹此时不仅大量装饰在盘碗类圆器上,也广泛用于罐、尊等琢器上。
装饰技法大为拓展,更为丰富,除了延用重线浅刻外,还采用浮雕、堆塑、模印帖花等多种技法。
我国古代陶器和瓷器工艺发展过程的研究
我国古代陶器和瓷器工艺发展过程的研究古代陶器和瓷器工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过程。
从早期的原始陶器到精巧的瓷器制作,中国的陶瓷工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以我国古代陶器和瓷器工艺发展过程为主题,详细介绍其历史背景、技术演变和文化影响。
一、古代陶器工艺的起源中国古代陶器的制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大约距今8000年左右。
当时的陶器主要由粗糙的黏土制成,制作工艺相对简单。
这些陶器通常是手工制作的,其形状和装饰主要受到当时社会经济环境和采集生活方式的影响。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陶器的制作技术也逐渐改进。
青铜器的出现为陶器的制作提供了新的创意和技术方法。
青铜器的制作需要高温烧制,这促进了古代陶器工艺的发展。
古代陶瓷工艺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中期陶器工艺的创新和突破古代陶器工艺在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战国时期,陶器的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传统的辊制工艺逐渐被模制工艺所取代。
模制工艺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成型方法,通过木制的模具将陶泥压制成特定的形状和纹饰。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陶器的制作更加精细和规模化。
在秦汉时期,陶器的装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陶瓷师傅开始采用雕刻、刻线和彩绘等方法来装饰陶器,使其外观更加精致和华丽。
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汉代的“鸡缸杯”和绿釉陶罐等。
三、古代瓷器的诞生和发展瓷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即公元3世纪左右。
这个时期,瓷器的制作技术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变。
由于大量的投入和工艺的改进,瓷器的烧制温度得以提高,从而使其具备了陶器所不具备的一些独特特性,如高强度、高透光性和耐高温等。
而三国时期的白瓷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白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工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奠定了中国瓷器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随着宋代的到来,中国的瓷器工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宋代的青瓷和白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巅峰。
青瓷以其独特的釉色和工艺技术而著称,白瓷则以其纯净的质地和精美的装饰而广受赞誉。
新石器时代陶器纹样的美学研究及对艺术设计的启示
新石器时代陶器纹样的美学研究及对艺术设计的启示
吴仪 Ladan Abouali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新石器时代陶器纹样的发展演变与人们的生产实践过程息息相关,从具象的写实性到抽象的符号化,器物装 饰纹样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形成了有意味的形式。追溯新石器时代陶器纹样的美学构成与艺术特点,也能从中汲取到现代 艺术设计所需的活水之源。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陶器纹样;美学特征;艺术设计
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新石器时代是彩陶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文化分期,以现代美 学的眼光对陶器的装饰纹样进行解读与重构是一个重要的命 题,势必能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样的发展与先民的生产方式联系密切,审美意象 由早期的具象写实发展到抽象符号化。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 展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以仰韶文化为例,该时 期处于原始农耕经济时代,陶器以手制为主。鱼纹是仰韶文 化半坡类型的代表图案,从鱼纹的演变过程不难看出,纹样 的发展经历了从具象的摹写到写意抽象、符号化的发展过程。 半坡类型的鱼纹图案早期是对自然的鱼的忠实描绘,鱼的头 部、腮、鱼鳍、鳞、尾巴等应有尽有且不加变形夸张,完 全是对鱼的客观物象的写实再现。而后期的鱼纹在形式上则 明显简练概括,在表现方式上也更为复杂多样,富有一定的 艺术美感。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 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 “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1] (二)审美内涵:美的形式感的变化 在陶器纹样的审美内涵上,图案的艺术形式源于史前先 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意识与观念的改变。早期的陶器以 素面居多,也即不做任何的装饰,当时的人类还没有装饰物 品的意识,只是在制作时刻画、压印一些已有的物品的纹路, 比如编织纹、绳纹等。后期出现的写实性的动植物纹样等, 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能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事物记录下来, 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在陶器的装饰上。比如彩绘鹳鸟石斧纹 陶缸,画面中一只形象鲜明的鹳鸟嘴里衔着一条鱼,旁边还 有一件竖着的石斧,作品绘制的线条简约有力,画面效果简 明生动。鉴于当时的人们图腾崇拜的意识浓厚,图案或许是 对当时某个重要的社会事件的记录,象征着以鹳鸟为图腾的 氏族以石斧打败了鱼图腾的氏族。从画面中线条的起伏、转 折与动物的神态表现来看,绘制栩栩如生,图案和器型匹配 的得当,说明人们已经具备了审美的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原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的历史演进简析
第23卷第3期2012年6月JINGDEZHEN'S CERAMICS·37·[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的装饰种类及题材类型,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的时代变迁,并且指出了陶瓷纹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陶瓷 纹饰 时代陶瓷艺术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有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并和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相对应。
陶瓷艺术中的纹饰便蕴含着人类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是人们寄托心灵的精神媒介。
不同时代的陶瓷纹饰折射出不同历史文化特征,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精神内涵。
一、纹饰种类及题材根据所在部位及制作工艺的不同,将纹饰分为胎装饰与釉装饰两大类。
胎装饰是以硬质工具在胎体上刻、划、剔、镂、雕等装饰,多于上釉前施工;釉装饰是以毛笔之类的软工具用釉料或彩料在胎体上描画,一般不损伤胎体。
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纹饰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它表达了某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时代风貌,记述着岁月变迁的民族风情。
先民们创造了奇姿异彩的纹饰图案:从彩陶文化到青花艺术、从纯“动植物纹”到“八仙过海”、“六合同春”;有自然的风景、有崇敬的图腾、还有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不同的历史时期陶瓷纹饰图案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二、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的历史演进1、新石器时代原始彩陶,是在各种黑陶、红陶、褐陶等上的刻、划、堆贴、锥刺,以胎装饰为主。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在器型上单纯,但很好地适应当时生活,大小富于变化。
在纹样表现上,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在意匠上兴味很浓。
但是,这些意义还不够明确。
原始社会的彩陶纹饰题材比较丰富,有几何纹饰、动物纹饰、植物纹饰、人物纹饰,但主要是几何纹饰,人物纹饰最为少见,这可能和人类社会早期对自然的崇敬和自身意识的弱化有关。
原始彩陶上的动物纹饰中以鱼纹、蛙纹、鸟纹、兽纹为主,涵盖了水、天、地三层,不可谓不全面。
几何纹饰的大量流行可能与其绘制过程和审美有一定关系,几何纹样的刻画比其他纹饰要简单,而且重复抽象的几何图形会比一个单纯的动植物纹样看起来美观。
浅谈青花瓷纹饰特征的演变与发展
浅谈青花瓷纹饰特征的演变与发展青花陶瓷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陶瓷艺术不断发展中过程中,现代青花陶瓷装饰不是对传统青花纹饰的一味的复制,现代青花装饰艺术是对传统青花艺术的超越和提高,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本文突破了以往对陶瓷艺术的研究方式,而是倾向于青花陶瓷装饰艺术的演变过程来分析,分别从青花的来源,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探究一一青花陶瓷装饰艺术的“传统化”之美。
标签:青花;陶瓷装饰在中国瓷器中,青花瓷以其在陶瓷史上的突出地位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的“国瓷”,并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其不仅深得国人喜爱,同时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从商代出现原始瓷到宋代的近两千年间,中国瓷器的艺术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一个是汉代至宋代的素瓷时期,另一个是元代至今的彩瓷时期。
素瓷时期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讲究自然,和谐,含蓄。
当时的陶瓷审美一直以釉色为主流,如龙泉窑的青瓷,越窑的秘色瓷等,主要依靠釉色营造出纯洁,温润的效果,装饰手法也不采用任何绘画的方式,而以刻花,划花,印花的装饰方式为主。
唐代,以彩绘为主的彩绘瓷就开始出现,经研究发现,唐代的巩县窑就开始使用含有钴的蓝釉彩来装饰陶瓷器,这种白釉蓝彩器被归为唐青花。
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还不成熟,而且当时的审美更偏向以釉色为主的素色瓷,并不注重瓷器的绘画,因此青花并没有得到发展。
到了元代,中国的社会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蒙古族统一了中国,草原民族粗犷豪放,崇尚自由,他们喜好华丽繁缛的装饰而不爱淡雅含蓄的青白瓷,他们的审美很快体现在瓷器上,青花瓷也因此应运而生,从元代开始,中国的制瓷装饰技法开始向彩绘装饰发展。
青花瓷的产生,是制瓷技术经由釉上的天然矿物颜料发展到釉下金属颜料,这不仅是简单的从质变到量变,也是人文智慧和工业技术在积累和传承中的完美结晶。
青花瓷,也称“青白花瓷”,“青花瓷器”,“白地青花”。
元人汪大渊《岛夷志略》记“三岛”云:“贸易之货货铜珠,青白花碗。
火焰纹在中国历代瓷器文化装饰中的演变简析
120陆 圆(上海大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纹样纹样一直随着社会人文的发展演变而逐渐演变,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人文的特征表现,贯穿了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民生活的所有方面。
从远古时期简单的纹样到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精美逼真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是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的凝聚和文化结晶。
中国陶瓷纹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和表现,是文化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纹样图案多是古代人们充分表现爱物和爱美的心理,想象幻化出来的美好事物的结果。
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人文和审美观的影响,从古至今传统图案逐渐演变为如火焰纹、龙纹、凤纹、云纹、莲花纹、牡丹纹、麒麟纹、太极纹、八仙纹、菊花纹、宝器纹、梅花纹、水波纹等传统纹样,在陶瓷装饰中广泛应用,发展成为陶瓷装饰的一种独门艺术。
通过对火焰纹样在瓷器上演变的研究,可以对火焰纹样演变有个清晰的认识,深入挖掘蕴藏的文化因素,探究火焰纹样产生和演化的内在原因。
二、火焰纹的起源火焰纹就是火的纹样图案,甲骨文的“山”属于象形文字,与火字很像。
火焰纹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纺轮上有火焰纹纹饰。
远古人们认为太阳聚焦形成火,火与太阳关系密切,火焰纹就是同心圆状型的太阳,是太阳的标志。
古时期人们对火非常崇拜,火焰纹也常使用在青铜器纹饰,圆形的太阳作为火的象征,伴有双焰、三焰或四焰。
圆形是火焰纹最早的基本特征,伴有同向旋转的涡旋纹,又称涡纹或圆涡纹。
火焰纹在中国历代瓷器文化装饰中的演变简析摘要:传统纹样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火焰纹是经典的纹样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得以传承和演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本文分析和归纳了不同历史时期火焰纹的图案纹饰,简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火焰纹的特征,对火焰纹的研究和学习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火焰纹;瓷器;简析A Brief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Flame Pattern in the Cultural Decoration of Chinese Porcelain Through the AgesLu Yuan (Shanghai Daji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Abstract: Traditional patterns are the inheritance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fl ame pattern is one of the classic patterns, which has been inherited and evolved in diff 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attern decoration of fl ame pattern in diff 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briefl y analyz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 which have certain signifi cance for the study and learning of fl ame pattern.Keywords: Flame Pattern; Porcelain; Brief Analysis收稿日期:2022-06-20陶 瓷 文 化涡纹涡旋纹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21三、火焰纹的演变商代早期的火焰纹基本具有太阳的同心圆特征,涡旋没有固定的旋转方向,商代后期火焰纹的形状变得规范,出现了代表日神崇拜的漩涡状火焰纹图案,弧线变长,云纹更像托着长尾的逗号形状,也是涡纹的雏形。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摘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重要文化,其彩陶纹饰作为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意义。
本文从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起源与发展、类型、演变过程、审美特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研究表明,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在演变过程中逐渐丰富多样,体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对后世陶器制作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结论部分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审美特征、影响、重要性、研究、文化、起源、发展、类型、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古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重要文化,其彩陶纹饰作为该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以其绚丽多彩、精美细致的特点而闻名于世,为研究古代文化、社会和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随着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起源、演变和特点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趋向提供更多线索。
本论文旨在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及审美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探讨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代文明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推动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领域的深入发展,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之一,而其彩陶纹饰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重要线索。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演变及审美特征马家窑文化是指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位于今天的中国河北省南部地区发现的一种古代文化遗存。
这个文化的特点是以彩陶制作的陶器为主要标志,因为最早的遗址发现在河北省大名县马家窑村而得名。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简单的彩绘阶段,大约始于距今6000年前。
这一阶段的陶器表面仅有少量的简单纹饰,主要以直线、弧线和点状等基本图形为主。
第二阶段是彩陶纹饰的完善阶段,约始于距今5000年前。
在这一阶段中,陶器的纹饰数量增加,图案更加复杂,除了基本的直线和弧线等图形外,还有各种动植物的形象出现。
第三阶段是彩陶纹饰的繁荣阶段,约始于距今4000年前。
在这一阶段中,陶器的纹饰更加丰富多样,图案更加精细,出现了更多的动物、人物和日常生活场景的表现。
从审美特征来看,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自然主题的表现。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中经常出现动物、植物等自然界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其次是抽象主义的表现。
马家窑彩陶纹饰中的一些图案并非一一对应自然界中的形象,而是经过简化、抽象化的处理,使得图案更具有装饰性和表达力。
第三是几何图案的运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中常常出现直线、弧线和点状等几何图案,这些图案的使用既可以起到装饰作用,又可以构成整体的图案结构。
最后是图案的组合和重复。
在马家窑彩陶纹饰中,往往会将不同的图案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装饰效果,同时还会进行重复运用,使得纹饰更加丰富、生动。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演变和审美特征反映了社会与文化的变迁。
通过对彩陶纹饰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等方面的信息,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艺术价值也不可忽视。
其独特的审美表达和精湛的工艺水平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和鉴赏古代陶瓷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陶瓷装饰纹样的应用研究
瓣纹 ,表现手 法可概括 为双关 手法 曲边 三角法 。罐杯豆 勺造 行表达 , 住肜神 I 达到高度的概括 。 如半坡 形彩陶中的鱼纹、 呜
型的马家窑装饰 上饰 以旋 螺纹或波浪纹 , 以繁彩和内彩的手法 纹 ,让 人 得 佩服 _ 占人的智慧 ,其 审美价值也不输 当 下。抽
表现出旋动流畅 的风格。半 山 的直劲 鼓腹壶 卜有漩涡纹 、葫 象是在具象的丛础 } : 时 肜进 行简化变形 , 应 用夸张 、 舣笑、 分
器皿丰富 而多彩 ,像 小口双腹耳罐 ,有提梁 、带流 把杯等 器
L 1 ' i 4 7 、动 物 形 、人物 或 其 他 形 式 。 从写实到抽象 ,可以看出其艺术 格的 质朴与发展。 底沟型 容 可 分 为 J 彩 陶 大 多出 现 鼓 腹 小 平 底 钵 ,在 装 饰 上 仃 乌 纹 、变体 鸟纹 、花
具 象就是埘现 仃的 事物进行模仿 , 简单的线条 羊 【 J 色块进
期的典 代表 , 装饰 次分 日 月,』 三 题鲜 明 , 富 多彩的装饰
接。
使人类过 上了舒适 的生活 ,任满址艇书 的功能需 求之后 ,陶瓷 纹 样 ,繁 而 小 乱 , 仆 人 『 I 的审美 色衫愈加浓 厚 , 纹饰 案 也愈 发多样 。
二 、陶瓷装饰纹样的构成分析
一
、
古 的 起 源 找 f t J 经无从考证 , 最 具| 兑 服 的 当 恩
华 夏 先 民 们凭 借 灵巧 的 双手 袖熟 练 的技 法 , 制 作 出 形 和其 格 斯 住 家 庭 、私 彳 『 制币 l 家的 起 源 》巾指 f 】 f i 的 :“ 陶 器的 制 造 他 各 种形 状 的 器皿 , 当胚 体 还 未 f : 时, 用 木块 或 卵 石 往 表 面打 磨 , 郜是 } l 1 下 编 制 的 或 木 制 的 容 器 上 涂 上 粘 土 使 之 能 够耐 火 而 j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渭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国陶瓷艺术纹饰的发展与研究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撰写日期:2013年11月1日目录摘要............................................................... 引言...............................................................一、简析中国陶瓷艺术纹饰的起源.......................................(一)几何形纹饰.................................................(二)植物纹饰...................................................(三)动物纹饰...................................................(四)人物纹饰...................................................(五)陶瓷纹饰构图规则...........................................二、中国陶瓷艺术纹饰发展概况及重点介绍...............................(一)中国陶瓷纹饰宋元时期的发展变化.............................(二)宋代耀州官窑瓷器纹饰的表现形式.............................(三)元代青花瓷装饰艺术独特之处.................................(四)明清两代陶瓷纹饰的风格体现.................................三、中国陶瓷艺术纹饰研究重要意义.....................................(一)陶瓷纹饰的艺术价值和意义.................................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摘要中国的陶瓷形态万千造型优美著称于世,质地优良地、釉色奇幻美丽,装饰巧妙自然,让人赏心悦目。
质地和色彩的多样性,五彩缤纷,陶瓷艺术美不胜收。
中国陶瓷纹饰是一个丰富独特的艺术领域。
陶瓷的纹饰是指从描绘烧制在陶瓷器表面的各种装饰,包括花纹、图案、色彩等。
从简单走到了复杂,从单色到多色的漫长过程。
我国的陶瓷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伟大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陶瓷装饰文化艺术造型引言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历朝历代瓷器的纹饰图案文化丰富多样,即有趋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
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宗教信仰,飞禽走兽,风俗习惯等等。
中国历代瓷器的纹饰反映了我国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最早的瓷器出现在东汉时期,浙江发现的东汉晚期瓷器窑,但是瓷器纹饰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
1简析中国陶瓷艺术纹饰的起源1.1几何形纹饰我国陶瓷纹饰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装饰图案就已经有了变化统一、对比协调、平衡对称的特点,色彩配合,明快优美,讲究对比色的运用。
这些经典的形象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图案,我国古代称作“纹镂”或者“花纹”,“纹饰”。
早在山顶洞人时期已经用兽齿串做项链作为装饰,对美学的概念已经慢慢形成。
几何形图案纹样,主要是用线的粗细、长短、曲折、横竖、交错、圆点等有规则的排列,组成网纹、波纹、格子状、圆圈状等图案,这些图案源于大量的生产劳动几何图案受编制影响较大。
从出土的文物类型看,有篮纹-编织物痕迹、绳纹-绳的痕迹、席纹-席的痕迹。
证明当时不但已经有了编织,而且花样繁多。
编织物的经纬线经常有规律的交织,能形成多种样子的几何纹饰,。
缝纫的线痕,由于线的粗细和针脚的紧密、粗松和衔接长短的不同,能形成波状曲线或宽窄不同的三角形折线。
用芦条、柳条等编织的东西,可以组成各种不同有规律的几何形纹样。
还有一些几何形纹饰是从动物形象逐渐演化而来。
如半坡出土的陶器的鱼纹、鸟纹等等。
几何纹饰图案另一个原因,也有可能是直接的制陶工具和制作的方法所遗留引起的。
淘气的只做当时分手制和轮制两种。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几何图案产生,是人们长期劳动生产中对形体的认识,经过推理和艺术的组合演化而成,是在不断地创造实践中的一种节奏感、韵律感和规律性的再现;是对形象抽象的一种概念。
应该指出,几何形图案是最富于变化,只做最容易,最易适应,又能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的一种装饰纹样。
单以点与点,线与线,面于面的相互重合、交叉、大小、多少、反复,以及排列的疏密、参差、颠倒和连续等,就能做出众多的几何形图案来。
几何形图案灵活多变,所以才能有可能在初级阶段的原始陶器上得到广泛应用。
1.2植物纹饰植物纹饰在原始装饰艺术上应用也极为广泛,新时期时代很多地区生产以农业为主。
栽培出了很多植物,有松树、麻、芦苇、葫芦、瓜类等等。
当时的陶工喜欢把各种植物的形象绘到陶器作为装饰。
他们对自己赖以生存的食品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因此,在陶器上刻画的植物图案,表现的特别夸张。
如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有些像叶子,有些像花瓣。
手法简洁,甚至有些已经概括成了几何形体,并和几何形纹混合在一起构成纹样。
半坡的彩陶上画树纹。
这些也都是当时人们热爱劳动的一种体现。
1.3动物纹饰动物纹饰中常见的有鱼纹、鸟纹、兽纹、壁虎纹等。
鱼纹以仰韶文化半坡彩陶上的最为优秀。
当时捕鱼也是人们重要的生产活动。
彩陶画上的纹饰,有各种各样的鲤鱼纹、鲢鱼纹、复体鱼等等。
河姆渡文化骨匕上的双鸟纹,形象生动。
半坡遗址也有出土的鸟纹。
甘肃天水出土石岭下型彩陶罐上的鸟纹,两只鸟,展翅双向,像在嬉戏。
陕西华县,河南陕县,陕西大禹渡处处都有发现。
有彩画的,也有雕塑的,有的侧首觅食,有的展翅欲飞,有的昂首挺立,有的伫立张望。
形态各异,活泼生动。
看来当时捕鸟活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也占有一定位置。
兽纹纹饰,在河姆渡、仰韶、马家窑、小河沿文化等遗址中都有发现。
一般作为主纹应用。
兽纹中较多的是猪纹、狗纹、和鹿纹。
河姆渡出土的小件陶瓷小猪,酷似现在的家猪。
小河沿出土的陶器上,都有狗纹做装饰。
半坡的彩陶上有鹿的花纹,有的站里张望,有的奔跑。
以壁虎、蜥蜴和水虫做装饰,较为少见。
从新时期时代遗址所发现的大量猪、狗、牛、羊等家畜的骨骼来看,当时的于畜牧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只有在长期的渔猎活动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各种动物的形态和习性,才能创造出这样写实和生动的艺术作品。
1.4人物纹饰表现全身的人物纹饰较少,在马家窑,马厂型和半山型彩陶上有,其中马家窑彩陶盆上画的舞蹈纹样最为罕见。
舞蹈纹,五人为一组,共三组。
人物相互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侧各有一斜道,每组外侧两人的手臂画成两道,似反映两臂舞蹈动作较大和频繁之意。
主要为表现先民劳动之余,欢乐的集体拉手跳舞,唱歌的情绪。
另有一种人面型装饰,在半坡型、马厂型、河姆渡的陶塑人头像,形象写实。
半坡彩陶盆上的人面形纹饰,除了清楚的看到五官外,脸部并画有不少块纹。
这也表示当时人民喜爱纹身的习俗。
甘肃永昌鸳鸯池马厂墓地出土的两件桶状罐的器钮都雕刻成人面形,一件面上深刻两眼和两鼻孔,鼻下有口;另一件鼻下有胡须。
以上表面:各种原始装饰艺术,和所有观念形态一样,都源自人们的劳动实践。
当时的人们,即是农业和渔猎劳动的能手,又是陶器的创造、制作和装饰的行家,原始的装饰艺术,就是人们从劳动实践中得到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表现。
1.5陶瓷纹饰构图规则现代艺术理论的分析,彩陶纹饰的图案中,包含着原始先民的彩绘技巧,尤其是图案布局、画面的排列等方面的手法,甚至现代艺术家也望尘莫及。
彩陶纹饰一般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偶式纹样、边饰纹样。
散点纹样、连续纹样等。
就这些纹饰手法,常见的纹饰方法有镂刻、附加堆贴、捏塑、旋转、刻画、彩绘等等,这些方式,有的可以形成各式图案或者复杂的组合,有的可以产生独特的纹饰。
如绳纹、弦纹、暗纹、划纹等等,风格古朴、深厚。
关于陶瓷纹饰和器型的关系:一、陶瓷器形的长短、宽窄与花纹的格式往往是相反。
二、在人与器物的关系上,人是主动地,器物是被动的,大型的彩陶器上的花纹平视俯视都能构成完整的图案画面。
三、主题花纹一般都在器物一目了然的位置上。
四、花纹一般装饰于彩陶凸处。
五、彩陶图案各部分的划分大多数与器物各部分的划分是一致的。
六、彩陶上也有花纹造型的器物造型的协调而达到统一的艺术效果。
彩陶艺术中的形式美,必须依靠抽象的点、线、面及所构成的诸如曲直、黑白、对称、均衡、连续、间隔、交叉等形式因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内容和感染观者。
早期半坡彩陶中,在口沿部分就已经有了最初的间隔。
一般用线画成四等分,每格中间装饰有简单的纹样。
在纹饰形式上,象生绘画式和几何图案式中,以图案式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图案式变化万千,具有形式美感,体现艺术规律。
几何纹样之所以显有一定的规律,一是几何纹样的表现对象有某种共同性和规律性,都有母题作为基础。
二是构图形式方面,几何纹样受到一定的艺术规律支配。
在纹饰团组合和手法方面,可以说似乎体现了一种无法至法的艺术精神。
彩陶纹饰严格意义来说,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没有重复的个体存在,它所谓的规律,不表现在外表的相似上,而表现在创作者心灵原型的形成中。
一、这些图案都是绘制者在掌握了他们特征的基础上描绘的,即对对象的基本精神把握;二、这些画都不是完全的“写实”,而是以充分的想象,重新组合,或附加变形、省略等等。
显然,先民们在彩陶纹饰图案中,组合什么,怎样组合,都不再是随意的,而是有目的,有观念的支配。
根据研究,彩陶的图案纹样大部分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预先设计好的,但在总的构想形成后,在彩绘的过程中确有着不少随机应变的创新,每一个文化时期的纹饰都有自己的母题,又有不同的形式法则。
包括“对比”手法,动与静、疏与密、虚与实等等。
最啊哦的老官台文化的彩陶纹饰很简单,主要是陶器口沿上绘制一条红色的宽带纹,这种纹体后来成为半坡文化的早期纹饰的主体。
到了半坡时期,彩陶纹饰变得丰富,这一时期流行黑彩的人面纹、象生性动物纹和简单三角纹,以及红彩和黑彩波浪线纹、网纹、宽带纹等。
这些都说明对图案规则有意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