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的理论依据_滕世华

合集下载

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研究分析——论文

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研究分析——论文

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经济学院专业班级:论文题目: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研究分析教师姓名:课程时间: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研究分析[摘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随着其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目前形成了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的多元供给机制。

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0等特征,使得它在克服公共物品领域存在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我国非营利组织尚不成熟,政府的政策着眼点应该是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保证非营利组织志愿机制和委托代理机制的健康运作。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共物品提供机制一、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人类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的产物,是满足公共需求、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

公共物品的充分与有效供给,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福利的发展,并为私人物品的供给提供最基本的平台。

1.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在消费过程中,无法将不付费者排除在外,或者排他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太高而2.非竞争性。

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均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即公共物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经济学理论认为,纯公共物品如由私人投资、生产公共物品可能难以获得回报,只能由国家和政府来投资、生产、提供。

3.消费效用的不可分性。

公共物品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成员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享用。

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的公共物品因其无法形成市场价格,因而很难像私人物品那样通过市场来供给,而只能由公共经济部门来提供,从而使提供公共物品成为国家或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4.外部性。

由于公共物品消费中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分性特征,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消费者对一个公共物品消费可能对此类公共物品的非消费者产生一定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正外部性或负外部性,由于无法排除未付费者的免费使用,公共物品正的外部性容易造成“搭便车”行为;而负的外部性则易造成公共物品供给的“理性不经济”现象。

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非营利组织视角

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非营利组织视角
设 施 这 样 的公 共 产 品 不 具 有 排 他 性 . 资 基 础设 施 建 设 的 企 业 投
21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制 度 安 排 的 不 舍 理 。 城 市 中 所需 的 水 、电 、 . 品 由政 府 直 接 提 供 , 通 医 图 所 需 资金主要由财政预算 安排 : 而农 村 所 需 的 公 共 物 品 政 府 供 给 不 足 . 多 方 面 主要 由农 村 基 层 负 责 提 供 . 许 所需 资 金 主 要 通 过 农 村 居 民 自筹 方 式 解 决 大 多 数农 村 基 层 政 府 和 组 织 财 力 非 常
此 , 了维护社 会经济 正常运 转 。 为 必须 寻求新 的公 共物 品供给 主体 。人们在抱怨市场失 灵的同时, 就理所当然地求助于政 也
的 历 史任 务 。其 中农 村公 共物 品供 给 不 足 已经 成 为 制 约 农 村 经 济发 展 和 农 民增 收 的瓶 颈 。非 营利 组 织 作 为 社 会 发 展 的一 支重
难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②政府的角色错位。市场经济体制
下 , 应属 于 农 民 自主选 择 的 生 产 生 活 领 域 。 府 却 强 制性 的 介 本 政 入 . 且 引 起 了 农 民对 政 府 的 不 满 。而 那 些 需 要 政 府 做 的行 为 , 而
物品 , 也包括信息 、 技术服务 、 技能培训 、 公共利益维 护 、 度安 制
域工作的效率低下, 主要表现为政策服务不到位。③管理成本
过 高。由于信息不对称, 很容易导致政府决 策的失误 ; 由于寻 又 租 、政府权利的滥用会使 公共 物品供给的 有效 性下降,失误增
加 。这 些 政 府 无 力 、 场 又 失 灵 的 领 域 为 非 营利 组 织 的 发 展 留 市 下 了 巨 大 的 空 问 . 的 出现 有 效 的 弥 补 了市 场 缺 陷 和 政 府 失 灵 它 所 造 成 的公 共 物 品供 给 的 缺 损 。 1 治理 和善 治 理 论 。2 . 3 0世 纪 9 o年 代 以 来 , 为 对 政 府 和市 作

公共物品供给的经济学理论

公共物品供给的经济学理论

公共物品供给的经济学理论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公共物品是指无法被排他和竞争地利用的资源,如公共广场、公园、道路等,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资源,但使用这些资源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机会。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的供给经常面临一些难题,如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资源的分配问题等,因此,经济学家通过分析公共物品供给的经济学理论,来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1.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是无法排除和竞争。

无法排除的意思是,供给者无法通过某种手段来限制某些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

比如说,公园里的花坛是无法防止别人去摘花的,也无法防止别人在花坛里放置广告牌。

而无法竞争则意味着,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该资源的机会。

比如说,街道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街道的机会,也不会影响其他人正常的移动。

2. 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其供给机制与普通商品的供给机制有所不同。

对于普通商品,供给者会通过价格来控制供给量,而公共物品无法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

因为公共物品无法排除和竞争,某些人即使不支付公共物品的使用费用,也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资源,使得供给者无法向他们收取费用。

这也是为什么公共物品的供给更多地依赖于政府干预。

3. 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是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一大难题。

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不需要任何费用,因此,在供给量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降低使用效率。

当供给量过多时,公共物品的使用可能变得拥挤不堪,而当供给量过少时,则可能导致公共物品资源的浪费。

因此,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在最大化使用效率的同时,实现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

4. 公共物品的资源分配问题公共物品的资源分配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在公共物品供给的过程中,不同人对该资源的需求可能是不同的,如何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者来说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可以通过将公共物品分成若干份,分配给不同的人使用来实现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角色定位与重构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角色定位与重构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角色定位与重构【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而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又难以克服自身在结构上和理性上的缺陷,一元化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受到了现实的挑战。

非营利组织由于其自身的公益性、志愿性、非营利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在提供某些公共物品时比政府更具低成本、高效率和灵活多变的优势。

因此在政府力量难以满足当前的公共物品需求的情况下,应该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明确其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角色,使非营利组织有效的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共物品政府角色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执行不产生利润的社会职能,专门提供那些不能由企业及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

[1]因此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存在,为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了广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非营利性、自愿性、自治性等特征也使其有能力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尤其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世界出现了公共物品由政府向民间转移的趋势。

过去许多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物品,如今正逐步由非营利组织来提供。

非营利组织进入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后,可以与政府分担责任,从而使政府从具体的公共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一种监督者的身份审视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效益。

而非营利组织同时也可以利用自身多样性服务和供给优势,与政府形成互补关系,完成许多政府不宜直接干预或是干预成本过高的公共事务。

总之,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企业提供私人物品的二分法结构。

非营利组织承担了政府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部分职能,有利于改善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一、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和供给模式根据民政部门统计,2005年底,全国各类民间组织已发展到32万多个,其中社会团体近17.1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8万个,各类基金会975个。

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理论依据为什么有非营利组织存在社会需要这类

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理论依据为什么有非营利组织存在社会需要这类

为什么有非营利组织存在?社会需要这类组织吗?没有人会怀疑政府和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因为,社会不但需要政府来保证公共利益,如国防安全、社会次序和公共服务等,还需要企业组织生产、提供产品。

除此以外,似乎社会不再需要另外的组织。

然而,当我们深入分析政府和企业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时,我们发现两者都存在失灵的地方。

当然,非营利组织也有其失灵的时候。

第一、市场失灵。

众所周知,市场为社会提供了大部分产品和服务。

但是,正如Richard Titmus(1973)提问的那样:如果所有的物品都要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来交换,哪些有价值而没有价格的物品如何进行交换?譬如说献血。

在经济理论中,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以完全自由竞争为条件。

当我们考察现实市场时,发现完全自由的竞争市场实际不存在。

首先,信息不对称使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

在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往往对物品的质量了解程度不同,如农产品交易,生产者完全了解其产品是如何生产的,是否使用了农药化肥等。

而购买者是不知道的这些信息,只能从生产者介绍中获取部分信息。

这样使得双方在讨价还价中,消费者没有办法确定该产品的真实价值,不能开出合理的价格。

在市场机制下,双方都有动机隐瞒各自了解的产品质量信息,以压低或抬高价格从中获利,因此,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其次,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交易需要信任,而市场和价格机制往往缺乏信任。

由于缺乏信任,交易往往职能在哪些信任度高的买卖双方之间发生。

最后,物品的外部性价值无法在交将导致污染造成的外部影响考虑到价格中。

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信任和商品的外部性,商品的交换往往需要公正中立的第三方进行质量验证,交换才能进行,这样就加大了交易成本,有时这种交易成本高大无法进行交易的程度。

市场失灵一般表现为缺乏竞争,经济体不能最大化其利益,因而不提供这类产品和服务。

第二,政府失灵是政府不能有效的解决服务和社会问题。

经济体在政府的监管下,不能实现其利益最大化。

政府失灵是由于信息的私有造成,政府只能照顾到大多数人需求,不能第三,志愿失灵是非盈利机构不能解决服务和社会问题,原因是他们既不能收税也不能到市场上融资,到时他们不能集结足够资源在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

(2)它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他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

非排他性决定了人们在消费这类产品时,往往都会有不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这种情形不会影响他人消费这种产品,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反对(由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特点所决定)。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有公共物品存在,“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

这样,私人企业如果提供公共物品,就无法收回成本。

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个人消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

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3、什么样的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指的是没有政府介入和强制的个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形。

当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需要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

华东政法大学2017届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华东政法大学2017届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华东政法大学2017届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简介目录1、校内专职导师张明军 (1)蒋德海 (2)滕世华 (5)黄安余 (6)方乐华 (7)吴新叶 (8)姚尚建 (9)张熹珂 (10)刘厚金 (11)郭秀云 (12)汪伟全 (13)白艳莉 (14)郑谦 (15)陈毅 (16)易承志 (17)朱莹 (18)杨丹 (19)邵明波 (21)刘丽珍 (22)任勇 (23)葛传红 (24)田艳芳 (25)李汉卿 (26)彭彦强 (28)严海兵 (29)张飞岸 (30)胡志平 (31)谭金可 (32)权瑞松.............................................33 陈坤 (34)刘伟 (35)黄虚锋 (36)罗云锋 (37)吴敏 (39)郑卫东 (40)巢立明 (41)李丹 (42)张弓 (43)祁群 (44)许峰 (45)杨竹莘 (46)甄杰 (48)徐家林 (49)满永 (50)葛玲 (51)刘凤元 (52)喻包庆 (53)吴松强 (54)赵庆寺 (55)高汉 (56)2、校外兼职导师沈立新 (57)蒋佳林 (58)王光荣 (59)姚掌宏 (61)刘泉日 (62)1、校内专职导师张明军专业方向:政治学、当代中国政党与政治、政府理论职务职称: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MPA教育中心主任学术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公共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公共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科研成果:2014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互动关系研究”;2012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党的执政资源培育与开发研究”;2007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的基层执政转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

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体系梳理与框架构建

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体系梳理与框架构建
作者简介 :张序 ,四川省社会科学 院管理 学研 究所研究员 ( 成都 6 1 0 0 7 1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项 目 “ 民族 地区特殊公共服务有效供 给机制研究 ” ( 1 1 X MZ 0 0 3 ) ① 张序 、劳承玉 :《 公共服 务能力建设 :一个研究框架 》 ,《 理论与改革 》2 0 1 3 年第 2 期。 ② 滕世华 :《 公共物 品非 营利组织供给 的理论依据 》 ,《 云南行政学 院学 报》2 0 0 2年第 6期 。 ③ 许继芳 、 周 义程 :《 试析新 公共 管理理论 中的公共 服务供 给观》 ,《 南京 邮电学 院学 报》 ( 社会科 学版 )2 0 0 3 年第 4期 。 ④ 徐艳 晴 :《 公共服务供 给主体 多元化 的理论来源》,《 兰州学 刊》 2 0 1 0年第 5期。 ⑤ 孙建军 :《 我 国基本公共 服务 均等化供给政策研究 》 ,博士学位论文 ,浙江大学 2 0 1 1年 。
本文从当今世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与潮流出发按发展脉络追溯其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在经济公共行政学等学科中梳理出七种成熟的理论视为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力求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框架并丰富其内容对已有研究中被混淆或忽略的理论加以探讨修正较为粗略的划分和归纳呈现清晰系统全面的特性使之既有益于整个公共服务理论的建构也有助于引导公共服作者简介
2 0 1 5年第 4学社会 科 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S i c h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M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中图分类 号 :D 0 3 5— 3 ,F 0 1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6 - 0 7 6 6( 2 0 1 5 )0 4 01 - 3 5 - 0 6

《公共物品的供给》课件

《公共物品的供给》课件

公共物品的特点
广泛受益
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公共物品的 好处,例如清洁的空气、公园 等。
难以衡量
公共物品的受益程度是难以量 化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 受。
外部性
每个人的使用都会对他人产生 外部影响,其影响有时是正面 的,有时则是负面的。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
政府供给
非营利组织供给
政府出资,提供公共物品。例如, 街头的垃圾箱、水泥台阶等。
公共物品供给的案例分析
中国绿化基金会
通过征求公众捐款、企业赞 助等方式发起环境保护、绿 化公益活动,推进自然环境 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
爱民环保义工团队
由义工组成的环保团队,随 时关注和维护公共场所的环 境卫生,增强环保意识和责 任感。
阿尔伯特博物馆
由政府出资排建的博物馆, 对公众免费开放且提供讲解 服务,为人们提供了学术交 流和文化体验的平台。
公共物品需要维护,但谁来维护,如何维护,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公共物品的稳定供给
多元供给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体系,同时 由政府、企业、社区等提供公 共物品。
積極的法規監管
通过法规来规范公共物品的供 给和使用,促进供需平衡。
动员公众参与
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公共物品的 供给和维护,增强公众参与感 和责任感。
公共物品的供给
本课程将阐述什么是公共物品,以及公共物品具有的特性和供给方式。我们 还会探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难题,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稳定供给的解决方,并不会因使用量过大而枯竭。
2 无竞争性
任何人在使用公共物品时,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影响到另一个人的使用。
结论和要点
1 公共物品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而不会因使用数量上升而减少的物品。
2 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和社区等多方参与。

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研究

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研究

( )公 共 物 品 及 其特 点 一
公共物品是人类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 利益 的产物 , 是满足公共需求 、实现 公共利益 的重要途径 。 公共物品 的充分与有效供给 ,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福利的发展 ,并 为私人物品 的供给 提供最基本的平 台 。 公共物品虽然很早就 引起人们的注意 , 比较精确 但
“ 搭便车 ”行 为 ;而负的外部性则易造成公共物品供 给 的 “ 理性不经济”现象 。 因此 ,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克服
那些无法通过政府来满足公共需求的人 ,就会建立一种 “ 自治” 组织 , 通过互惠互利的机制实现其公共需求 。 非 营利组织的成员 , 基于对该组织致力于公益或共益的宗 旨和理念的认可 ,提供捐赠或志愿服务 ,为 自己及他人
阮 萌
[ 综合开发研究院 ( 中国 ・ 深圳 ) 广东 深圳 582 ] 1 09
[ 摘要]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随着其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目 前形成 了 政府、市场、非营
利 组 织 的 多元 供 给 机制 。而非 营利 组 织 通 过 志 愿机 制 和 委 托 代 理 机 制提 供 公共 物 品 , 也 可 能 出现 “ 志愿 失 灵 ” 。
[ 作者简介] 阮萌 (97 ) 16一,女,广西藤县人,综合开发研究院 ( 中国 ・ 深圳)副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公 共 经 济 学 。 研
导致经济上不可行 。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 市场


公共物 品的供给机制
交换获 得公共物品的消 费权力机制 出现 失灵 。 2 非竞争性 。 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均不会影响 . 消 其他消费者的消 费,即公共物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

政府经济学作业答案

政府经济学作业答案

单选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6、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7、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8、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皮衣)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10、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免费搭车的问题)11、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14、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征税)1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布坎南)16、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政府决策)17、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

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B)18、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增长)趋势19、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20、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公路)21、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

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大于一般贴现率)22、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23、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调节社会分配状况)24、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都属于购买性支出)25、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在(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26、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27、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是(社会保障是一种精神保障)28、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缓和需求不足)的作用29、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保障的功能)30、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31、目前我国企业亏损补贴处理的方式是(收入退库)32、政府收入的源泉是社会总价值中(剩余产品价值)部分33、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名义增长,实际减少)34、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业)35、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是(消费税)36、我国现行企业所税的税率是(比例税率)37、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税目)38、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的税率是(定额税率)39、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增值税)40、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是(增值税)41、下列商品中税负较易转嫁的是(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商品)42、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种(主动)行为。

公共物品理论教学课件

公共物品理论教学课件

公共物品的分 类
01
02
03
纯公共物品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 争性的物品,如国防、法 律、环保等。
俱乐部物品
具有一定排他性和非竞争 性的物品,如收费公路、 电影院等。
公共资源
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竞争 性的物品,如海洋渔业、 空域等。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
政府供给
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主要 供给者,通过税收等方式 筹集资金,提供公共物品 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市场供给
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主体 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如私 人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等。
非营利组织供给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供 给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 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 式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
投票机制
通过投票方式表达对公共物品的 需求,如选举、公投等。
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代表特定群体的利益,通 过游说、施压等方式影响公共物品 的供给决策。
公共物品的特征
非排他性
外部性
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费由整个社会共 同享有,任何个体都无法被排除在消 费之外。
公共物品的消费往往会产生外部效应, 即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能会对其 他消费者产生影响。
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 费数量,即增加一个消费者的消费不 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政策制定者应依据公共物品理论,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公共物品 的供给效率和效益。
鼓励多元参与
公共物品理论提倡多元参与和合作,政策制定者应鼓励公民、社 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物品理论对公民参与的启示
增强公民意识
公共物品理论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让公民认识到自己在公 共物品供给中的责任和权利。

第三部门提供公共物品

第三部门提供公共物品

第三部门一第三部门的概念第三部门(Third Secter)又名非营利性组织(NPO),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非政府、非企业的组织总称。

判别一个组织是否属于第三部门,既要看该组织所从事的事业是公益性的还是私益性,又要看这类组织的组织活动是志愿性的还是强制性的。

一般来说,以强制提供公益的组织属于第一部门政府的范畴,以志愿提供公益的组织属于第三部门。

如民间性的各种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保护组织、行业协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

第三部门的五大特征:1,组织性:有内部规章制度、负责人和经常性活动。

2民间性:在体制上独立于政府,既不是政府的一部分,又不受制于政府3,非营利性:组织的利润必须服务于组织的基本使命,而不能分配给所有者和管理者。

4,自治性:各个组织自己管理自己,不受制于政府和私营企业。

5志愿性:参与组织的活动是,以志愿为基础的。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理论对于第三部门的存在作出了理论上的解释。

二第三部门产生的理论分析(一)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这个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在1974年提出。

它认为,第三部门是提供公共物品的私营机构。

市场失灵论认为,由于公共物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和排他性,使得购买公共物品的人无法阻止别人享用公共物品;既然免费搭车现象存在,那么,愿意花钱购买公共物品的人肯定不多,这样就会造成公共物品的匮乏。

可见,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另外,外部性很强的物品,可能产生自然垄断的物品和从收入分配角度观察不应该由市场决定的物品(如住房),也不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提供。

市场失灵说明政府干预的必要。

但是由于公众对公共物品需求差异的存在,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时往往倾向于满足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受众的选择偏好。

而一部分人对公共物品的超量需求和特殊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拾遗补缺功能的第三部门应运而生。

它可以为对某些公共物品需求量较大的人提供额外的补充,为需求特殊的人提供适宜的公共物品。

大连理工大学22春“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大连理工大学22春“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大连理工大学22春“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非营利组织主要是指非政治性,非营利性、非宗教性、非秘密性组织。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来源于()的思想。

A.韦伯B.泰勒C.马克思D.梅奥参考答案:AB3.事业单位机构规格按现行制度,分别确定为局级、副局级、处级、副处级、科级、副科级、股级。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非市场决策的理论。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B.组织缺位C.角色冲突D.双重俘获参考答案:ABCD6.准公共物品同时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社区代表会议负责,执行社区代表会议的决议,不接受社区代表会议的监督。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8.社区运行创新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社会化参与机制、市场运作机制和资源整合利用机制。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9.公共需求是对事物的欲望、需要和要求。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B11.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公共是指政府的职能和行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2.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有()。

A.发掘人才B.培养人才C.使用人才D.放任自流E.发挥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参考答案:ABCE13.我国在1990年开始实行“社区服务”试点工作。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4.一个人购买并消费一种私人物品,就意味着剥夺了其他人消费该种物品的权利。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B16.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人是()。

A.泰勒B.梅奥C.韦伯D.布坎南参考答案:C17.公共事业管理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公共事业组织的效率。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8.组织目标是组织目的和宗旨的具体体现。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9.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的主要手段是依法实施的政府规制。

《公共物品的供给》课件

《公共物品的供给》课件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
总结词
揭示公共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与私人物品的需求曲线有所不同,因为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即一个人对公共物品 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同一物品的消费。因此,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可能呈现出与价格无关的特性,即随着价 格的升高或降低,需求量可能保持不变。
公共物品的偏好显示机制
总结词
探讨如何有效地显示个人对公共物品的偏好
详细描述
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个体对公共物品的偏好可能难以直接显示。因此,需要设计有效 的机制来收集和显示个人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例如通过投票、市场调查等方式。这些机制需要确保个 体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偏好,并防止虚假表达或策略性投票的出现。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 特点,即无法阻止不付费者享用,且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 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公共物品的特性
非排他性
外部性
公共物品无法排除不付费者享用,一 旦提供,任何人都可以无差别地享用 。
公共物品的消费会产生外部性,即会 对其他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一个消费 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 质量,即增加消费者不会增加生产成 本。
供给效率与公平性的平衡
平衡的必要性
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中, 既要考虑效率又要兼顾 公平,二者缺一不可。
分类管理
根据公共物品的性质和 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 方式,以提高效率或促
进公平。
政策协调
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 虑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避免冲突和矛盾。
公众参与与监督
鼓励公民参与公共物品 的供给过程,加强社会 监督,促进效率和公平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构建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构建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构建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政府是社会唯一的资源配置主体,承担着包括各种公共品在内的几乎所有物品的供给职责,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品生产市场由过去的政府及其公共部门独家垄断生产经营,开始有选择地向社会开放,非营利组织作为承担社会公共产品的力量日益凸现,本文着重分析目前共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非营利组织供给公共产品的模式构建。

标签:非营利组织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一、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问题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显著特征是政府在公共品生产过程中的过度垄断,市场机制及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参与程度较低,造成了在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垄断代替了竞争,而单一的政府控制公共生产,导致公共部门规模膨胀,财政负担过重,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公共品供给不足,以及寻租行为猖獗等许多问题。

首先,公共部门垄断经营。

我国公共产品实行的是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方式,政府作为垄断经营者,把生产公共产品的任务指令性的交给其附属物——国有企业,私人部门和外国资本因严格的政府管制和行政审批制度不能进入公共品生产市场,这导致了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公共品的需求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公共财政资源难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因存在市场准入壁垒,使得大量的民间资本又不能进入公共品生产领域,结果是国有企业因缺乏竞争,运营成本高,产出质量低。

其次,供给、投资主体单一。

在我国转型时期的特定背景下,公共产品的投资还主要依靠政府进行,而政府的财力又难以满足投资需要,这就是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滞后,公共品生产领域的产权过于集中于政府及其公共部门手里,致使产权结构趋向单一、僵化,竞争机制难以形成。

虽然近年来政府放松了一些公共品的生产规制,允许新企业进入,但是这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公共品生产领域中主体单一的市场结构。

再次,非必须型公共产品供给膨胀。

对于公民的个人生活而言,公共产品可以分为生活必须型和增进福利型,必须型公共产品主要指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公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公共产品,福利型公共产品或非必须型公共产品指与基本生活关系不多,仅以提高公民的福祉的公共产品,二者的内容随时代和不同的经济环境将有所变化的。

论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参与

论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参与

Le ga l S y s t e m A n d S oc ie tyI管理视野I.i▲制占缸金200E1.04(中)论非营利组织在农柯公共产品供给由的蓥与苏靖巍陈思颐摘要非营利组织以其独特的一艇势逐渐在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成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纽带,发展潜力巨大。

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治理理论和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为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政府与社会都应为它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非营利组织也应拓展自身的发展,以利于在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参与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8)04·190·02公共产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二)治理理论的社会产品。

农村公共产品相对于城市公共产品而言,主要是用于满治理理论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模式进行了重新探索,强足农村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它同样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特征。

非竞调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应从统治走向治理,治理实质上就是国家权力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妨碍他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

向社会的回归,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是政府与第三部门、私人部门非排他性是指公共产品的消费难以排除不付费者或者这种排除成本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并不是国家唯一的权j I了中心,因过高而被放弃t。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不可推非营利组织也可以成为社会权力的中心,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卸的责任。

但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在供给主体方的管理,诸如公共产品的提供。

治理理论在关注社会管理多元化的同面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

许多学者提出,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公共时,对政府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认为应缩减政府职能范围,从全能产品供给应呈现政府供给、社区供给、非营利组织(第三部19)供给、个政府到有限政府,由非营利组织和私人部门承担大量的公共事业和公人供给四位一体的供给模式。

非营利组织提供准公共品的理论基础和优化策略

非营利组织提供准公共品的理论基础和优化策略
加 以改善 。 关键 词 : 非盈 利组 织 ; 公 共品 ; 提 供 中 图分类 号 : F0 6 2 . 6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O 0 7 —6 9 2 1 ( 2 0 1 5 ) 1 4 一 O O 2 5 一 O 2
非盈 利组 织也 称第 三部 门组 织 , 是 介 于政 府 企 业 等市场 主体 中间 的社 会 组 织 , 其一般具有公 性 、 自愿 性 和 民 间 性 等 特 点 , 有 自 己 的 组 织 目标 和 旨, 当前我 国非 盈 利 组 织 主 要 由 志愿 团 体 、 社 会
公 共 品 供 给 多 中心 理 论 和 非 盈 利 组 织 自身 的 优 势 决 定 了 在 准 公 共 品 供 给 领 域 中 , 非 盈 利 组 织 占 据 着 重 要 的地 位 。 培 养 非 盈 利 组 织 需要 一 个 公 益 性 的 社 会 环 境 , 尤其在 经 济 、 政治、 宗教 信 仰 和 制 度 方 面 需 要
可能 。
1 . 2 多 中心 供 给 理 论
“ 市场失 灵 ” 是 大家 公 认 的市 场 的 缺 陷 , 即 大 部
经济 学家 普遍 认 为 , 社 会 公 共 品 的 生 产 供 给 是 不能 单单 依靠 市场 本 身 的 , 如 果 有 多 家 供 应 商 来 提 供公 共物 品 , 就会 产生 竞争性 效 果 , 提 高公 共 品的供 给 效 率 。 多 中 心 供 给 理 论 的 核 心 要 求 就 是 制 造 一 种 供 给格局 , 使 多 个 生 产 者 以 及 具 有 替 代 性 服 务 供 给 者 的存在 , 公 共 品 供 给 中 就 能 取 得 近 似 于 市 场 竞 争 的 收 益 。多 中 心 供 给 理 论 认 为 个 人 或 社 群 在 可 替 代 的公共 服务 生产 者 之 间进 行 选 择 , 强 调 消 费 者 具 有 选 择权 利 , 通 过 消 费 者 的 选 择 来 提 高 公 共 品 服 务 的 质 量 和 效 率 。多 中 心 秩 序 中 , 社 群 可 以 直 接 决 定 所 要 解决 的共 同 问题 , 可 以决 定 他 们 要 什 么 , 然 后 与 某 些 组织 签约 , 来 实 现 服 务 的 供 给 。他 们 选 择 将 某 些 问题 , 留给 更 具 包 容 性 的 政 府 单 位 , 或 选 择 通 过 类 似 于 市 场 的安 排 来 解 决 。 总 之 , “ 多 中心 ” 理 论 强 调 参 与 者 具 备 自主 治 理 的 选 择 机 会 , 这 种 机 会 是 产 生 竞 争 的根本 , 比较 适 合 采 用 这 种 理 论 的 公 共 品 应 该 是 俱 乐 部 产 品 等 社 区性 准 公 共 品 。 而 多 中 心 供 给 理 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经济社会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公共部门管理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被称之为!"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之一。

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物品不仅从数量上丰富了公共物品的多样化,而且从质量上提高和改善了公共物品的公众满意度,从而对传统理论中政府供给全部公共部门的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和理解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不仅关系到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政府管理改革乃至整个社会公共管理结构的调整与改革。

因此,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就显得十分必要。

概括起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公共选择理论深刻揭示了政府失败的存在,奠定了公共物品“非政府”供给的必要性之理论基础众所周知,在经济学理论中,市场组织私人物品,政府组织公共物品,已作为学科的%&’而被广泛接受;从政治学角度来说,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则是政府存在的最基本的理由。

这从大量政府理论中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论证。

公共物品之所以由政府供给,而不能像私人物品那样通过市场供给,这是由公共物品所具有的两大特征决定的:一是非竞争性。

一个人对某一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妨碍或影响他人对该物品的同时消费,即并不减少其他人从该物品身上所获取的利益,因为向一个或向多人提供该物品的成本是相同的,典型的如路灯、国防等。

二是非排他性。

一旦某公共物品被生产出来,就公共关系!滕世华作者简介:滕世华,女,副研究员,现为中央党校博士生。

邮编:(""")(收稿日期:!""!年*月+"日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的理论依据内容提要: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仅从数量上丰富了公共物品的多样化,而且从质量上提高和改善了公共物品的公众满意度,其意义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公共物品领域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存在,为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提供了客观必要性;公共物品的复杂多样性特征,使得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不仅必要而且可能;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非政府、自治志愿性特征,为公共物品的“非市场、非政府”供给提供了现实途径。

关键词: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政府组织市场机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2/"2!社团性公共物品包括公益性物品和互益性物品两种。

正由于不同社团提供的公共物品不同,所以有公益性社团和互益性社团之分。

社团面向公众提供公共物品,称之为公益性社团;社团面向自己的会员提供公共物品,称之为互益性社团。

无法阻止他人对其消费,即排斥任何潜在消费者从这些物品上获益通常都是不可能的。

因为只要它存在,你可以消费,我也可以消费。

这与私人物品根本不同。

“私人物品”具有消费上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我消费了譬如一个面包,你就不能再消费这个面包;同时,我消费了这个面包,并不意味着你必然是另一个面包的“潜在消费者”。

公共物品具有的这种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在公共物品领域常常出现“搭便车”行为———即一部分人支付公共物品的费用,而大多数人免费享用。

正由于公共物品消费存在着不花钱而搭便车的可能,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理性经济人”从自己的成本———收益角度考虑,以最低的成本甚至没有成本去享受公共物品的最大利益,即采用搭便车的方法。

长此下去,任由搭便车现象存在,那么最终结果必然出现公共物品的短缺现象。

由此可见,公共物品领域靠市场机制是难以奏效的。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提供公共物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能够大大节约交易费用,克服外部性等;二是能够较好地解决公共物品消费中的公正性问题。

但是,政府在克服公共物品领域的市场失灵的过程中,却难以避免自身存在的失败。

公共物品供给实际上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由于政府“理性经济人”的缘故,必然出现公共物品领域的双边垄断、信息不对称和预算最大化等问题,从而导致公共选择过程中的政府失败。

具体地说,由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存在垄断权,即没有竞争对手提供同样的服务,而公共物品是一种数量和质量都难以直接界定的物品,因此公众很难对政府的产出进行有效的监督,而政府又可以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取额外的利益,从而导致政府部门总是有一种预算扩张的趋势,而预算规模扩大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政府行政部门的膨胀。

虽然公共物品供给无效率不是行政部门膨胀的必然结果,但政府行政部门的膨胀和低效却是公共物品短缺和低效甚至无效率的直接原因。

二、公共物品实证研究表明,通过“非市场、非政府”的第三种途径提供公共物品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公共物品实证研究表明,公共物品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决定了单一的政府供给渠道之不足。

众所周知,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在!"世纪%"年代曾系统地探讨了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问题,认为只有政府才能弥补这一市场失灵。

制度分析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教授通过对萨缪尔森经常举的公共物品例子灯塔进行的实证研究&’(,不仅大大拓展了公共物品研究领域,开公共物品实证研究之先河,而且通过实证的研究对萨缪尔森“只有政府才能弥补失灵”的观点提出了经验性的质疑,从而提升了公共物品研究的水平。

美国著名公共选择和制度分析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通过对警察服务和水资源等公共池塘资源的研究表明,表面上看来杂乱无序的公共服务领域(公共物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实际上是有章可循的,这就是公共物品不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种类的公共物品不仅可以而且完全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供。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为公共服务经济的研究提供了一套概念框架,发展了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以多样化的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取代单一的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

这种多样化既包括通过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提供,也包括政府可根据公共物品的不同属性,采取多种不同方式提供的可能性。

公共物品不是固定不变、不可再分的,而是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程度不同,可分为全球性公共物品、国家层面的公共物品、地方性公共物品和社区性公共物品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团性公共物品!。

不同层面的公共物品由不同主体提供应该成为公共物品供给的基本原则。

第二,公共物品由于内在属性不同,又可区分为纯公共物品和混合公共物品两种。

纯公共物品又称基本公共物品,是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平等的、无差别的共同服务,人们不受地位、种族、富裕程度和城乡差别的限制,均可平等享受,如国防、外交、公安、司法、公民平等权利、义务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等。

混合公共物品又称半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包括自然垄断型的公共物品,如水资源、海洋渔业、矿产资源等,由政府出面提供的带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公共工程、公共服务和公共产业,如社会基础公共设施的下水道系统、供水系统,邮政、民航、铁路、煤气等公共产业,医院、高等教育等公共服务。

这类公共物品既带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又具有私人物品的特点;既具有消费的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与排他性。

混合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了全部由政府提供显然存在弊端。

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物品需求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变化。

社会公共需求的复杂性和不断增长,政府自身财力和能力的限制,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公共需要都会自动地转变为政府公共物品范畴,而只有那些进入了政府供给系统和程序的社会公共需要才会转化为政府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序列。

这样,在社会公共需要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物品供应能力有限之间必然产生持续的矛盾,满足这些社会公共需要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之必须。

在政府力量不足、难以提供充足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情况下,发动社会力量,采取政府资助,由非营利社团组织或私营部门承包的办法,就成为解决此类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思路。

三、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自治、志愿性”特征,为公共物品“非政府”供给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所谓非营利组织!(%&%’()&*+,&)-.%+/.,+&%),是指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的机构或组织。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界定:第一,不以营利为目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不可以营利,且现实中确实有些也在营利,这些组织依赖或至少是部分依赖其运营利润来维持生存。

但是无论如何,营利不是这些组织的主要目的。

正是这种非营利特征使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企业组织。

因此,区分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基础就是看其是否以营利为其宗旨。

第二,“非分配”的约束条件。

这一点与第一点有着密切联系。

正因为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作损益计算,所以,其组织的营利收入、利润以及财产都不能分配给其员工、经理或官员,不作盈余分配。

经营活动所得收入和盈利只能用于完成组织的工作任务。

第三,政府给予免税。

鉴于非营利组织为公众服务的性质,国家免除其收入所得税,有些还可免除其他地方税,如财产税等。

应该说,这三点清楚地表明了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特征。

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特征,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概括了五点,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非营利性外,还包括组织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

0!1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建立在自治组织理论基础之上的。

在上述所有特征中,排在首位的无疑是非营利特征,除此以外就是自治性特征。

非营利特征使它根本区别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自治性特征所包含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志愿公益或互益的内涵使它根本不同于政府组织。

自治组织理论主要从微观的角度探讨自治组织如何发生作用。

自治组织理论采用了理性人的假设。

该假设认为影响个人策略选择的内部变量有四个: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在规范和贴现率。

具体说来,人们选择的策略会共同在外部世界产生结果,并影响未来对行动收益和成本的预期。

个人所具有的内在规范类型受处于特定环境中其他人的共有规范的影响。

同样,内部贴现率也受个人在外部任何特定环境中所拥有的机会的影响。

同时,自治组织理论认为,任何面临集体行动的一群人都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制度供给问题,即由谁来设计自治组织的制度,或者说什么人有足够的动力建立组织;组织可信度承诺问题,即组织成员通过内部规范,使得违反者所受惩罚远远大于其从中获得的收益,从而维护组织的可信度承诺;组织成员的相互监督问题,通过利益高度相关的组织成员内部的相互监督保证组织宗旨的实现。

非营利组织在这三个方面都有它独到的优势。

博弈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在一个有限重复的囚犯困境博弈中,对局人确切收益的不确定性能够产生合作均衡和其他许多均衡。

021即博弈双方显示出合作的意图,以形成一系列互利有效的对局。

正是这种合作均衡成为各种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最深刻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