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赏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苏轼诗词ppt课件

苏轼诗词ppt课件
6.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7.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词描绘冬猎盛况,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 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刚刚四十就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但是“老夫”并不服老,“牵黄”、“擎苍”勾画出一位赳赳武夫的形象。 “亲射虎,看孙郎”是“看孙郎亲射虎”的倒装,作者苏轼在这里是以历史上的英雄孙权自比。
“鬓微霜”与开端“老夫”照应,“又何妨”表示不服老的精神状态。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的倒装。苏轼是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贬的,所以他拿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几句,显然是把目标瞄准了宋朝西、北方的西夏和辽国。作者在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
*3
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苏轼诗词赏析》课件

《苏轼诗词赏析》课件

家的聆听,谢谢!
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诗词欣赏
1
定风波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深爱的妻子的动人形
水调歌头
2
象,将写人与写景融为一体,含义深刻 且感人至深。
表达了苏轼对地位的反思,认为追求权
力地位过多会使人失去最初的本真。
3
桃花扇·绿葱香暗烟光薄
这首诗歌主要写了苏轼对妻子的赞美,
融合了诗歌的词和曲风,诗中有深深的
和昌黎谏议书
4
情感和浪漫主义的风格。
苏轼诗词赏析
欢迎大家来到《苏轼诗词赏析》PPT课件。我们将在本课程中探索苏轼的生平 和他那具有广泛影响的诗词作品。
苏轼简介
苏轼生平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提举。他的 创作充满感情和美的感受而不是传统的诗句。
苏轼的诗词特点
苏轼的诗句语言直白,自由奔放,富有想像力 和感情。他对自然之美和爱情之美有深刻的认 识。
苏轼诗词选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描绘了在一个夜晚梦到了亲人和朋友,醒来后仍感 到忧愁的心情。他的深情和写作技巧在这首诗中达 到了顶峰。
守岁
意指守整个新年的夜晚,并描写了历史文化中年轻 人所体验的玩耍和欢乐。
江雪
通过描绘一个冬天的山林让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
赤壁赋古人Biblioteka 倡导的志向和立场方面的经典作品。在主旨
对时代和人民的思考,有对遗民思想的 坚持,让人们看到了苏轼对千百年后的
影响。
结语
1 苏轼诗词艺术价值
苏轼的诗词以其感人和自 由的 poetic 风格,深受后 代文学家的喜欢。
2 苏轼诗词对后人的影 3 课程结束

《苏轼诗词赏析》课程到
苏轼的诗词体现出他深刻

苏轼生平经历介绍及各个时期诗词作品赏析课件

苏轼生平经历介绍及各个时期诗词作品赏析课件
清新自然
这个时期的作品语言清新,意境自然 ,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如《念 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中年时期作品
豪放洒脱
苏轼中年时期的诗词风格逐渐转向豪放洒脱,抒发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如《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关怀现实
这个时期的作品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出苏轼的深刻社会思考,如《前赤壁 赋》中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晚年时期作品
淡泊名利:苏轼晚年的诗词作品表现出 对名利的淡泊,追求心灵的宁静,如《 青玉案·元夕》中的“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禅意盎然:这个时期的作品融入了大量 禅意,体现出苏轼对禅宗思想的领悟与 运用,如《念奴娇·西湖怀古》中的“
壮志骄阳如铁,僧敲月下门”。
在各个时期的诗词作品中,苏轼展现了 他卓越的才华与丰富的人生阅历。通过 赏析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 这位伟大文豪的内心世界与独特魅力。
社会活动
举办各类以苏轼为主题的社会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学术 研讨会、文化展览等,让苏轼的文化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得 以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
THANKS
感谢观看

诗词创新
他在诗词创作上屡有创新,不拘一 格,既继承前人传统,又勇于开拓 新路,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财 富。
文人精神象征
苏轼的诗词和他的人生经历共同塑 造了他独特的文人形象,成为后世 文人精神寄托和象征。
03
苏轼各个时期的诗词作品赏析
早年时期作品
壮志凌云
苏轼早年的诗词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 ,渴望建功立业,如《赤壁怀古》中 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虎”。
文化成就及历史地位
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巨匠,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 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个性和生命力量,在中国文学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诗词鉴赏课件.ppt

苏轼诗词鉴赏课件.ppt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去声)。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贺 新 郎 》欣 赏
1.词论方面的建树: ①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 ②提出词须“自是一家”的主张。 2.对词境的开拓: 柔情之词→豪情之词;爱情之词→性情之词 3.以诗为词的手法: ①常用标题和小序; ②大量的使用典故。 4.风格多样:婉约柔美;奔放豪迈、倾荡磊落。
苏轼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 情诗体,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人生观与思想个性 苏轼的散文创作 苏轼的歌创作 苏轼的词曲创作 苏轼的地位影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人。19岁时与弟苏辙于嘉祐二年(1057)三 月,同科进士及第。因为与改革派的矛 盾,仕途颇为曲折。后因“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晚年更被贬至琼州(今海南)。 政治上,苏轼也许是个失败者,但他的 人格是端正伟大的。
苏轼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从自然中体 悟人生哲理,如《和子由渑池怀旧》、 《题西林壁》等。
依其思想内容大致分四类: 1.社会政治诗。如《吴中田妇叹》 《荔枝叹》等。 2.写景咏物诗。 如《饮湖上初晴 后雨》《游金山寺》等 。 3.题画诗。如《惠崇春江晚景》 。 4.理趣诗。如《题西林壁》 。
宋诗“以议论为诗”,讲究“理趣”。但由 于理学和禅学的盛行,使大量理语与禅语入诗, “以议论为诗”变得令人生厌。刘克庄《竹溪 诗话》批评说:“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 非诗也。”故而“以议论为诗”必须讲究议论 与叙事、抒情的结合,讲究短小精悍,发人深 省。沈德潜《清诗别裁》:“诗不能离理,然 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说诗啐语》: “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

苏轼《浣溪沙》ppt课件

语言特色
平易自然
苏轼的诗歌语言平易自然 ,质朴无华,贴近生活, 易于引起读生动的 语言,通过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 动有趣。
节奏感强
苏轼的诗歌节奏感强烈, 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 口,具有音乐美感。
04
CATALOGUE
《浣溪沙》的解读与赏析
情感表达
01
情感表达
苏轼在这首词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他运用细腻的
笔触,将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的景物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
的情感波动。
02
情感层次
这首词中,苏轼表达的情感是多层次的。他既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又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03
情感表达手法
意象意义
这些意象在词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例如,“细雨”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落花”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和生命的无常。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深沉、感慨的 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苏轼的情感世界。
意境营造
意境特点
苏轼在这首词中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幽静的意境。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环境氛围,将读者引入一个特定的艺术 空间,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艺术手法
意象运用
苏轼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 细雨”、“落花”、“燕子”等,营 造出一种清新自然、优美动人的意境 。
对比手法
象征意义
诗中的意象和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 如“燕子”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落 花”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苏轼通过对比“新”与“旧”、“去 ”与“来”、“悲”与“喜”等对立 面,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详细描述
该词以明月为引子,抒发了苏轼对人 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 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词中运 用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营造出 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苏轼诗词欣赏PPT课件

苏轼诗词欣赏PPT课件

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
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清晨雨后何
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
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
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
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2021/3/7
CHENLI
4
• 赏析:
本词作于苏轼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此词咏 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际 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 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全词 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 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 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 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 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 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 到辽西。”
落红:落花。 缀:连结。
春色:代指杨花。
2021/3/7
CHENLI
3
• 译文: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
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 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肠婉曲 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蒙混随风 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注释:
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 深夜。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省: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2021/3/7
CHENLI
9
• 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 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 凄冷。

2024版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ppt课件

2024版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Chapter
忠君报国思想体现
苏轼在词中通过描绘出猎场景, 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报效
国家的决心。
词中提到的“亲射虎,看孙郎”, 借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暗示自 己有着和孙权一样的勇武和报国
之志。
通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的表述,苏轼表达了自己渴望得 到朝廷重用,为国家建功立业的
愿望。
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情感抒发
整和补充,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Chapter
针对文本内容提问并回答
问题1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作者 通过哪些细节描写展现了狩猎的盛况?
问题3
如何理解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问题2
词中“左牵黄,右擎苍”的意象有何 象征意义?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不同版本《江城子·密州出猎》对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
原文版本
此版本为苏轼原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02
注释版本
此版本在原文基础上添加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
词意和背景。
03
今译版本
此版本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更加通俗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和欣赏。
同时,今译版本在保持原文意境的基础上,对部分词句进行了适当的调
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ppt课件
目录
•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特色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苏轼《定风波》ppt课件

苏轼《定风波》ppt课件
审美体验丰富
读者在欣赏该诗时,可以感受到诗 人的豁达、乐观与坚韧,同时也能 体会到人生的起伏与变化,从而获 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04
苏轼其他代表作品欣赏 与比较
《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豪放派作品欣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该词表达了苏轼壮志未酬的豪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通过描绘出猎的壮观场 面,展现出词人的狂放和豁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描绘雨中景象,表达诗人从容不迫的态度。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以竹杖芒鞋与马对比,突出诗人的豁达与超然。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描绘春风吹拂、酒醒后的感受,展现诗人的乐观与坚韧。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总结全诗,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超脱境界。
苏轼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苏轼的豪放派词风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语言奔放、笔力雄健为主要特点, 常常借助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来表达内心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婉约派作品比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该词以中秋赏月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借月之圆缺寄托 了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苏轼婉约派词风的特点
苏轼《定风波》ppt课 件
目 录
• 苏轼生平及时代背景 • 《定风波》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 诗词内容详解与赏析 • 苏轼其他代表作品欣赏与比较 •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及传承 • 课堂互动环节
01
苏轼生平及时代背景
苏轼简介与成就
01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
他的书法和绘画也有很高的成 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02
《定风波》创作背景及 主题思想

苏轼诗词赏析PPT课件

苏轼诗词赏析PPT课件

二分尘土,
梦随风万里,
一分流水。
寻郎去处,
细看来,
又还被、
不是杨花,
莺呼起。 2021/3/7
CHENL点I 点是离人泪。 11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2021/3/7
CHENLI
12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 杖听江声。
2021/3/7
CHENLI
1
一、苏轼诗欣赏
2021/3/7
CHENLI
2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 、望洞庭
4、赠刘景文(冬景)
湖光秋月两相和, 荷尽已无擎雨盖,
8
江城子 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 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 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 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 流不到,楚江东。
2021/3/7
CHENLI
9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 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 处无芳草!
2021/3/7
——郁达夫《怀鲁迅》
CHENLI
2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
太史公曰:《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2024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PPT课件

2024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PPT课件

06
拓展延伸:苏轼文化现 象探讨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文学巨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其诗词文赋均有卓越成就, 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新风格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独具匠心,开创了豪放派词风,拓展了词的题材 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和表现力。
广泛传播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古代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所处的时代,正值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的高潮期,他继承并发扬了前辈 的文学传统。
《定风波》一词便充分体现了苏轼的 文学风格和思想境界。
苏轼其他代表作品
01
02
03
诗歌方面
《题西林壁》、《饮湖上 初晴后雨》等。
词作方面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散文方面
《前赤壁赋》、《后赤壁 赋》等。
艺术特色
运用白描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形象 融为一体,语言简练生动,意境深远。
名家点评及后世影响
名家点评
苏轼的这首《定风波》以其豪放洒脱的笔触和深邃的人生哲理赢得了后世众多名家 的赞誉。
后世影响
该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被选入多种教材作为经典篇目供学生学习欣赏, 还成为许多文艺作品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同时,该词所传达的乐观、坚韧精神也 激励着无数读者在面对困境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03
主题思想阐释与启示
勇敢面对人生困境
苏轼在词中表现出豁 达乐观的态度,不畏 挫折,勇往直前。
鼓励读者在面对人生 风雨时,应勇敢前行, 不畏艰难。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 传达出即使面临困境 也要保持坚定信念的 积极信息。
坚定信念,追求理想
苏轼在词中流露出对理想的执 着追求,不因困境而放弃。

苏轼专题学习 课件(共32张PPT).ppt

苏轼专题学习  课件(共32张PPT).ppt
他们不止是兄弟, 更是师生, 是朋友,
是政治上荣辱与共的伙伴, 精神上互相安慰的知己。
印象苏轼之一·深情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冈。
• 曾读得一言,愚以为甚妙:茶不过两种姿态,浮 和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 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 下。入世与出世,不过是一种选择,无论何种选 择,都是一种态度,属于他东坡居士的态度。儒 道佛也罢,无论何种宗教,都是一种信仰,属于 他苏东坡的信仰。沉且耕酌享过,浮则心济天下 。这时代,他孜然一身,笑对世间百态,心中豁 达,便随它而去。
又一婢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 以为当。
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 ”坡捧腹大笑。
——(宋费衮《梁溪漫志》)
这就是苏轼,他对亡妻 深情款款……
魂牵梦绕小轩窗, 明月松冈痛断肠。
印象苏轼之一·深情苏轼
• 自读三首诗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勾画:你从哪些诗句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 中能读出苏轼对国家、 《闻捷》 对人民的深情? •
• ③他办事踏实认真,不留后患。险情排除 后,他还奏请“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洪 水再来”,让“徐人至今思焉”。
杭州:他监督捕蝗,赈济灾荒,筹款创建“病坊”,组织人员 疏浚西湖,修筑长堤,使杭州人民世代受惠。
密州:蝗灾严重,他上奏朝廷要求免除秋税,治理灾害,亲自 沿城捡收弃婴。
徐州:黄河决堤,他全力组织抗灾,召军队与人民筑堤护城。
颍州:冬天久雪人饥,苏轼开放“义仓”外调炭薪,分发人民。
扬州:他为民请命,恳求朝廷宽免贫民的欠债。

《苏轼诗词欣赏》课件

《苏轼诗词欣赏》课件

词:钗头凤·世情薄
苏轼对时世纷繁复杂的现象表达 出深深的忧虑,引人深思。
苏轼的诗词学习方法
1 精读苏轼的诗词
了解其文化底蕴和背景, 探究其情感表达和艺术手 法。
2 熟练掌握苏轼的诗词
语言表达方式
学习他的语言运用技巧和 表达风格,提升自己的写 作能力。
3 练习模仿苏轼的诗词
风格
通过模仿并进一步创造自 己的风格,培养个人的独 特写作风格。
《苏轼诗词欣赏》PPT课 件
# 苏轼诗词欣赏
介绍苏轼
苏轼生平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世称苏东坡。他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文学史上的巨匠。
苏轼的诗词特点
苏轼的诗词以自然写景、咏史抒怀、豪放清新为特点。他追求真实感人之作,常用新颖的表 达手法及独特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结语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诗词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中国文学发 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他的诗词,感受他的文化魅力,不断 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苏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响
苏轼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品既深受后人喜爱,也引领着后人的创作风格, 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
苏轼的代表作欣赏
诗:赤壁怀古
苏轼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抒发对 英雄的敬仰之情。诗中展现了苏 轼豪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苏轼借月光之景,抒发自己遭遇 困境时的愁苦之情,以及对乡土 情愫的思念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山色有无中”语出何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苏轼词中此语借自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 扬 》,欧词全文是:“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 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 前看取衰翁。”“山色有无中”又是王维《汉江临泛》中 的原句,全诗是:“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 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山色有无中”表现的是两岸重重青山, 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情态。
苏轼诗词赏析
8
1、品析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妙处: ①“窗户湿青红” ②“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③“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苏轼诗词赏析
9
苏轼诗词赏析
①青红指油漆之色,“湿”字承上“新作”,极言 油漆之新,色泽鲜明。 ②“没”形象地写出孤鸿在“江南烟雨”中渐飞渐 远,若隐若现的景象,表现了一种遥远迷蒙,开阔 旷达的意境。 ③“掀舞”表现了“白头翁”驾着一叶扁舟在“忽 然浪起”,波浪翻滚的江面上随波出没,无畏无惧 的形象,隐有自喻之意,又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关 于"风"的议论,显现了词人坦荡的胸襟。
苏轼诗词赏析
11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用了什么的典故, 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浩然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快 哉风”语出宋玉《风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只 要胸有"浩然之气",就能享此"快哉风",并无" 大王"、"庶人"各享"雄风"、 "雌风"之别。
苏轼诗词赏析
12
中心思想:
苏轼认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 的浩然正气,就能超凡脱俗,刚正不 阿,坦然自若,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泰 然处之就能享受令人快意的“快哉 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豪迈的 胸襟和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
《鹧鸪天》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
……
苏轼诗词赏析
21
感 谢 同 学 们 的 聆 听
22
2
苏轼诗词赏析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 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的文学 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 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 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 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 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 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 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 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 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②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虚实结合,通过联想、对比、议论来 写眼前景。例如,用记忆中的平山堂的景色的联想,来描写眼下的快哉 亭的景色。又如,用宋玉《风赋》中的感受和眼下在快哉亭的感受进行 对比议论等。
苏轼诗词赏析
15
表达技巧
a.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b.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c. 结构:大起大落、大开大合。
苏轼诗词赏析
19
苏轼词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
《定风波》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
凉。
《鹧鸪天》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
……
苏轼诗词赏析
20
加标题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6
写作本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六 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 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苏轼则替它取名为 “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 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诗词赏析
7
重点词语解释
长记:经常记起。 欹枕:斜躺着看风景的悠然自得的情态。 杳杳:遥远迷蒙的样子。 天籁:自然界的音响,在此指风。 认得:体会到。 浩然气:最高的正气和人格节操。
苏轼诗词赏析
16
主要风格
总结
沉郁豪放,雄深雅健,掷地有声, 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苏轼诗词赏析
17
启示
苏轼诗词赏析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坚强、百折不饶、豁达、乐观.......
18
你从苏轼的超脱中 得到了什么启示?
3
诗词鉴赏角度
1 2 知人论世,把握风格。
整体感知大义。
3 鉴赏语言。
4 鉴赏表达技巧。
苏轼诗词赏析
4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苏轼诗词赏析
5
苏轼诗词赏析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 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 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 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 无中。”
一千顷, 都镜净,倒碧峰。忽然 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 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 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诗词赏析
13
主旨: 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
熔为一炉,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 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 胸襟,凛然的正气充满全篇。
苏轼诗词赏析
14
鉴赏要点
①全篇贯注着超旷达观的博大襟怀。作者贬官黄州,是他在人生道路上
第一次遇到的沉重政治打击,理想遭遇严重挫折,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政治上是非常压抑的。面对这样的政治祸难,他能处之若常,用睿智的 思辨,维持心理平衡,不消极颓丧,对功名得失,不过于耿耿于怀。但 是他并不是放弃了人生理想的追求,并不是盲目乐观。这样的人生态度, 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苏 轼 诗 词 赏

1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 人,北宋杰 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 “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 曾在凤翔,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 “乌台式”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 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 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 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 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 县,追谥文忠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