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医用辐射监测项目技术手册(诊断QC+CT剂量部分)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YYT0287-2017版质量手册

(完整word版)YYT0287-2017版质量手册

***********有限公司质量手册版本号A/0依据: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IDT) YY/T 0287—2017 (ISO 13485:2016, IDT)编制:审核:批准:20 - - 发布20 - - 实施*************有限公司发布************有限公司编号:GW-QM-01 章节: 01编号: GW-QM-02 章节: 02编号: GW-QM-03 章节: 03标题:质量手册发布令质量手册发布令2017年,公司依据GB/T 19001-2016 idt 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YY/T 0287-2017 idt ISO 13485:2016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要求》标准,以及《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结合公司的实施情况,编制了A/0版《质量手册》,于年月日发布。

该手册规定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本公司依此要求进行医疗分析仪器的设计和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以及相关服务的设计、开发和提供。

也可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公司满足顾客要求和符合产品法规要求的能力。

本《质量手册》由质量部组织编写,手册的有效性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质量手册》即成为公司范围内质量体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法规,公司全体员工均必须遵照执行。

手册的修改需得到总经理批准。

本《质量手册》未经总经理批准,不允许任何人向外借阅。

***********有限公司总经理:年月日标题:管理者代表任命书任命书为确保和保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协助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领导,实现对顾客和产品质量的承诺,现任命同志为南京***********有限公司管理者代表,此任命自签发之日起正式生效。

总经理:2017年3月20日标题:企业概况公司概况南京***********有限公司是经江苏省科技厅评审、国家科技部审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实体。

协和放疗论坛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日检质控规程管秋

协和放疗论坛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日检质控规程管秋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日检质控规程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管秋⏹放疗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uality assurance, QA;quality control, QC ):1包括设备辐射剂量临床三大部分质保与质控1.包括设备、辐射剂量、临床三大部分2.参与人员:放疗医师、物理师、技师、工程师等⏹放射治疗的成败与放疗设备的精度有着必然的联系⏹QA、QC是确保放疗设备精度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的放疗设备制定了相应的质控规程、设计了完善的检测项目和测试方法、提出了有效的检测频度,从而保证设备安全、精确的运行。

我科放疗设备的QA、QC体系设备质控检测项目几何精度检测剂量输出检测IGRT图像质量检测检测频度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年检设备检测频度Varian加速器Trilogy/2300CDSIEMENS加速器Primus/CT-on railTomoTherapyVarian Acuity 模拟机PHILIPS Big-bore CT-Sim核通、荣力后装机日检技师技师技师技师技师技师放疗设备质控参与人员周检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月检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年检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物理师工程师技师加速器:6台Varian:Trilogy、2300CD;Siemens:Primus、CT-on rail;TomoTherapy;MOBETRON术中放疗加速器开展的技术:ART 、SRT、VMAT 、IGRT、IMRT、3D-CRT等我科基本情况AAPM TG-17TBIAAPM TG-40Machine QA AAPM TG-42TPS Verification AAPM TG-50MLCTG 51我科基本情况AAPM TG-51Dosimetry Calibration AAPM TG-53TPS QA AAPM TG-58EPID AAPM TG-66CT-SimAAPM TG-74Radiology QA AAPM TG-75IGRT Dose AAPM TG-76RPMAAPM TG-142Accelerator AAPM TG-148TomoTherapy协和 肿瘤 放疗论坛我科基本情况加速器质控规程加速器日检质控规程●常规加速器质控(Varian Trilogy/2300CD, Siemens primus/CT-on-rail)T Th●螺旋断层放疗质控(TomoTherapy)●机载影像装置质控(OBI)一、常规加速器日检质控规程1.质控工具:CHECKMATE 2、Daily QA 3剂量仪、水平尺、前指针、坐标纸等2.检查项目:机械精度剂量输出激光灯精度安全检查设备状态机械精度●机架转角指示≤±0.5°●准直器转角指示≤±0.5°●准直器旋转等中心精度≤1mm●标尺灯≤±1mm●射野大小:Non-IMRT IMRT SRS/SBRT2 mm 2 mm 1 mm协和肿瘤放疗论坛Output Constancy:Monthly Daily2% 3%→2%剂量输出、激光灯精度激光灯精度:Non-IMRT IMRT SRS/SBRT2mm 1.5mm 1mm设备状态与安全检查内循环水水温内循环水水压水位水质SF6气压瓦里安40℃65-85psi L/M/H无30-34 psi40-50psi 门°西门子104°F60-80 psi L/M/H绿灯亮23-28 psi无SIEMENS加速器X线剂量检测结果曲线剂量输出检测结果SIEMENS加速器电子线剂量检测结果曲线剂量输出检测结果Varian加速器X线剂量检测结果曲线Varian 加速器电子线剂量检测结果曲线全新调强实现方式:6MV直线加速器安装在螺旋CT滑环机架上,射线经二元多叶准直器调制输出,实现360度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螺旋断层放疗系统-Helical TomoTherapyIGRT: 可形成3.5MV的扇形束X射线,由其对侧的探测器收集并经工作站重建实现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剂量学:高适形度、靶区边缘剂量跌落快●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及动态输出特性,美国医学物理学会(AAPM)专门为其制定了TG-148号报告用于质控。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规范

电离辐射环境监测规范
监测监管范围
使用IV、V类放射源 使用III类射线装置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
IV、V类放射源
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 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 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 损伤。主要用于料位、密度测量、测厚等。
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 永久性损伤。主要有校准源、ECD、静电 消除器、敷贴器等。I-125籽源归市监管。
测量日期(年、月、日、时、分) 测量人 测量仪器的名称、型号和编号 测点编号、名称及描述 环境参数
卫生——具体
X、γ辐射剂量率评价依据
环保——总体
GB 18871-2002
卫生——具体
不同监测对象不同评价依据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含密封源仪表——骨密度仪
骨密度仪多内含Am-241放射源。 用于骨密度测量。
骨密度仪监测规范
含密封源仪表——静电消除器
静电消除器多含Po-210放射源。 用于去除电子元器件静电。
静电消除器监测规范
含密封源仪表结果评价
对于发射α、低能β低能X射线的密封源,距 边界外5cm处的剂量当量率应小于2.5 Sv/h。
其他可能发生泄漏的地方:
通风管道口 穿墙管线洞口 传片口
在额定管电压、额定管电流或装置可以达 到的最高曝光条件下检测。
检测中采用水箱体膜。
X射线机房结果评价 DB 31/462-2009
屏蔽满足GB 18871-2002中的剂量限值要求。 职业工作人员与公众限值要求不同,根据 环评确定监测区域相应限值。
含密封源仪表——密度计
密度计多内含Co-60或Cs-137放射源。 用于挖泥船、化工厂测量液体密度。

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专家共识

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专家共识

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专家共识2017年11月中华放射学杂志,第51卷第11期第817页-第822页随着CT的广泛应用,电离辐射问题愈来愈受到关注,降低CT的辐射剂量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低辐射剂量CT检查是大势所趋。

采用降低管电压、降低管电流、增加螺距等方法可以降低CT辐射剂量[1,2,3,4],但过度追求低辐射剂量势必会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

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CT检查而带来的累积高辐射剂量问题,进而平衡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间的关系,国际相关机构,如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国际原子能机构和WHO,通过合作来获得医疗辐射防护的循证医学证据,建立并使用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s,DRL)以取得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间的最佳平衡。

目前,建立DRL已成为CT辐射防护的普遍性需求。

2012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中,首次使用了DRL的概念[5],但公布的数据是利用模体测量后推导得出或总结国外调查的数据,无法反映我国CT检查辐射剂量分布的实际情况。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30-2013)中进一步提出,应遵循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6],在保证获得足够影像诊断信息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目前,我国仍缺少建立在大样本量数据基础上符合我国国情的DRL。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学组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在汇总国内多中心CT辐射剂量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DRL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对CT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达成了一致意见,旨在推进国内对DRL的推广和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平衡,达到从人群层面降低CT辐射剂量的目的。

一、与DRL相关的辐射剂量术语1.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CTDI):表示沿Z轴方向产生1层图像的辐射剂量值,该值等于单次横断面扫描时轴面吸收剂量除以总X线束宽度,反映了CT机输出的相对辐射剂量水平。

WS76—2017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简介

WS76—2017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简介

WS76—2017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基本信息•4前言•5标准正文o 5.11 范围o 5.22 术语和定义o 5.33 质量控制检测要求▪ 5.3.13.1 一般要求▪ 5.3.23.2 对计量仪器的要求▪ 5.3.33.3 对检测模体的要求▪ 5.3.43.4 对检测单位的要求▪ 5.3.53.5 验收检测要求▪ 5.3.63.6 状态检测要求o 5.44 检测结果评价及处理o 5.55 记录和资料o 5.66 X射线摄影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方法▪ 5.6.16.1 管电压指示的偏离▪ 5.6.26.2 输出量重复性▪ 5.6.36.3 输出量线性▪ 5.6.46.4 有用线束半值层▪ 5.6.56.5 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 5.6.66.6 自动曝光控制响应▪ 5.6.76.7 自动曝光控制重复性▪ 5.6.86.8 X射线摄影设备的几何学特性▪ 5.6.96.9 聚焦滤线栅与有用线束中心对准▪ 5.6.106.10 数字X射线摄影设备(DR)质量控制检测o 5.77 X射线透视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方法▪ 5.7.17.1 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 5.7.27.2 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 5.7.37.3 透视荧光屏的灵敏度▪ 5.7.47.4 空间分辨力▪ 5.7.57.5 低对比分辨力▪ 5.7.67.6 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 5.7.77.7 自动亮度控制系统▪ 5.7.87.8 照射野与影像接收器中心偏差▪ 5.7.97.9 最大照射野与普通荧光屏尺寸相同时的台屏距▪ 5.7.107.10 具备实时摄影功能的X射线透视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5.7.117.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质量控制•6附录o 6.1附录A(规范性附录)X射线摄影设备的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o 6.2附录B(规范性附录)X射线透视设备的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o 6.3附录C(资料性附录)若干检测配件和检测方法示意图•7参考资料•8标准全文1拼音WS 76—2017 yī yòng cháng guī Xshè xiàn zhěn duàn shè bèi zhì liàng kòng zhì jiǎn cè guī fàn2英文参考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f quality control in medical Xray diagnostic equipment3基本信息ICS 13.100C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76—2017 代替WS 76—2011《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f quality control in medical Xray diagnostic equipmen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7年04月10日发布,自2017年10月01日起实施。

医用诊断X线剂量仪检定规程

医用诊断X线剂量仪检定规程
52长期稳定性诊断水平剂量仪长期稳定性不大于253能量响应当辐射质改变时能量响应的变差极限应该不大于554漏电零点漂移在所有的量程上做完各种校正调节后至少在1min内漏电应该不超过所用的最小量55管电压具有测量管电压功能的诊断剂量仪测量管电压时其误差不大于256曝光时间具有测量曝光时间的诊断剂量仪2132016测量曝光时间时其误差不大于1
5. 2 长期稳定性 诊断水平剂量仪长期稳定性不大于 ʃ2% 。 5. 3 能量响应 当辐射质改变时 , 能量响应的变差极限应该不大于 ʃ5% 。 零点漂移) 5. 4 漏电( 在所有的量程上 , 做完各种校正调节后 , 至少在 1m 漏电应该不超过所用的最小量 i n内, 程上的 5. 0% 。 具有测量管电压功能的诊断剂量仪) 5. 5 管电压( 测量管电压时 , 其误差不大于 ʃ2% 。 具有测量曝光时间的诊断剂量仪) 5. 6 曝光时间(
7. 2. 9 管电压 射线束轴与探测器中心垂直 ; 选常用的三个测 将探测器置于参考辐射场的照射野中心 , 量点 , 每个点至少重复测量三次 , 取其平均值 , 用相对偏差 ✕V 表示电压的准确度 , ✕V 应符合 5. 5 的要求 。 ( ✕ˊ=珚∳-0 0 6) — — 管电压的标准值 , 式中 : 0— kV; 珚∳— — — 剂量仪测量的实际平均值 , kV。 7. 2. 1 0 曝光时间 检定方法同上 , 用相对偏差 ✕T 表示曝光时间的准确度 , ✕T 应符合 5. 6 的要求 。 ( ✕T=珡i-0 0ˑ1 0 0% 7) — — 曝光时间的标准值 , 式中 : 0— ms; 珡i— — — 剂量仪测量的实际平均值 , ms。 7. 3 检定结果的处理 按照本规程的规定和要求 , 检定项目均合格的 , 发给检定证书 。 剂量仪有一项不合格 , 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的项目 。 7. 4 检定周期 医用诊断 X 线剂量仪的检定周期为 1 年 。

医用放射类仪器计量检测

医用放射类仪器计量检测

医用放射类仪器计量检测第一节医用数字摄影(CR、DR)系统X射线辐射源计量检测本节内容适用于医用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 System,CR系统)、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 System,DR系统)X 射线辐射源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所依据的技术文件为JJG 1078-2012《医用数字摄影(CR、DR)系统X射线辐射源》。

一、标准装置医用数字摄影(CR、DR)系统X射线辐射源检定装置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X射线诊断水平计量仪、低对比度分辨力卡、空间分辨力测试卡、影像综合测试卡等构成。

二、检定项目及方法通过蓝牙建立探测器与平板电脑之间的连接,设置平板电脑至测量界面。

1.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动能和辐射输出的重复性的测量将X射线诊断水平计量仪置于X射线照射野的中心,选择最大照射野,设置焦点到探测器中心的距离为100cm,选择管电压70kV,10mAs(建议使用管电流100mA,曝光时间100ms的组合)条件曝光。

重复曝光10次,并记录曝光结果,如图9-1所示。

取前3次测量结果按如下公式9-1计算空气比释动能K(单位为mGy)。

用10次测量结果按公式9-3计算重复性V。

图9-1 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动能和辐射输出的重复性的测量式中:——诊断水平计量仪测量3次的平均值,mGy;NK——电离室或者半导体探测器空气比释动能的校准因子;KTP——非密封电离室型探测器温度、气压修正。

其计算公式如公式9-2所示:式中:t——检定时的室内温度,℃;p——检定时的大气压,kPa。

注:本检测方法使用探测器为半导体探测器,不用考虑温度和大气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所以实际测量时不考虑修正值KTP ,空气比释动能K=·NK。

式中:Ki——空气比释动能测量值,mGy;——空气比释动能测量值的平均值,mGy。

2.辐射输出的质(HVL)的测量本检测方法所使用的X射线诊断水平计量仪集成了半值层测量仪,所以辐射输出的质(HVL)在测量辐射输出的空气比释动能时可以直接测量得到,如图9-1所示半价层为辐射输出的质。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知识点提炼--2020.1.10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知识点提炼--2020.1.10

第一章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电离辐射源
第三节 放射诊断与介入放射学设备通用防护要求及专用防护 要求
知识点.7 移动式和便携式 X 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1)移动式和便携式 X 射线设备应满足其相应设备类型的防护 性能专用要求。 (2)连接曝光开关的电缆长度应不小于 300cm,或配置遥控曝 光开关。 (3)移动式和便携式 X 射线设备上应在显著位置设置电离辐射 警告标志。
第二章 施行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
知识点1 X 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要求 1 工作人员的遵从--工作人员应履行其义务并执行其防护和安全 职责。 2 辐射防护大纲下的安排
2.1辐射工作场所分区(控制区,监督区) 2.2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3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2.4工作场所的监测
作场所的辐射状况、评价控制区和监督区的照射情况、审查控制区和监督区的 划 分情况。
第二章 施行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
知识点2 职业照射评价 (1)职业照射评价 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对职业照射用年有效剂量评价,应符合GB18871—2002中规定的限值 : ①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
第二章 施行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 知识点1 X 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要求
2.3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第二章 施行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
知识点1 X 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要求 2.4工作场所的监测--工作场所监测的类型和频度必须足以能够评价所有工
第一章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电离辐射源

医疗器械辐射灭菌辐照装置吸收剂量分布测试指南

医疗器械辐射灭菌辐照装置吸收剂量分布测试指南

《医疗器械辐射灭菌辐照装置吸收剂量分布测试指南》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8年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由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上海金鹏源辐照技术有限公司、施洁医疗技术上海辐照技术有限公司共同起草制定的《医疗器械辐照灭菌过程特征及控制要求》推荐性医药行业标准。

本标准工作组按立项计划,于2017年7月围绕国内医疗器械辐照灭菌辐照装置的剂量分布测试起草标准,形成标准讨论稿。

起草小组于2018年3月28日在广州召开了标准讨论会,起草小组根据讨论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订,于2018年4月发出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起草。

标准规定了剂量分布测试数据的分析方法。

提供了可应用于分析剂量分布测试数据的统计学方法。

标准适用于医疗器械产品在γ辐照装置、X射线(轫致辐射)辐照装置以及电子束辐照装置辐照吸收剂量分布测试。

主要内容规定了医疗器械辐射灭菌辐照装置剂量分布测试的方法、步骤以及形成文件的要求。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主要试验和验证在医疗器械辐照灭菌企业进行,通过采用电子束和γ两种方式的辐照装置试验来完成验证。

本标准的发布有利于规范我国辐照灭菌企业对于医疗器械产品剂量分布研究,进而有效保证医疗器械产品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介于满足预期或法规要求的最小剂量与满足功能或法规要求的最大剂量之间。

这对保证医疗器械的辐照灭菌质量和医疗器械使用者的使用安全都有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与国外同类标准水平对比,本标准结合了国内医疗器械辐照灭菌过程的实际情况,由国内辐照灭菌企业按本标准方法进行验证均能达到该结果要求。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辐射剂量规范化管理共识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辐射剂量规范化管理共识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辐射剂量规范化管理共识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医学辐射防护专家组;无;乔文俊;许俊;许乙凯【期刊名称】《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年(卷),期】2024(33)1【摘要】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

过去十余年里,CT的临床应用增长迅猛,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方案制定、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X射线也逐渐成为医源性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其产生的辐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广大医疗机构已意识到并尝试联合使用低辐射剂量扫描方案,以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但对辐射剂量的管理仍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导。

本共识在设备及机房辐射防护设计、放射医务人员安全操作、低剂量扫描方法应用等基础上,重点引入辐射剂量诊断参考水平(DRL)这一管理工具,及时指导和优化对受检者(特别是儿童等特殊人群)的辐射防护和剂量管理。

实际扫描过程中,辐射剂量持续超过DRL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并找出原因,在必要和可行的情况下采取纠正措施,进一步提升放射检查的安全性。

【总页数】15页(P3-17)【作者】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医学辐射防护专家组;无;乔文俊;许俊;许乙凯【作者单位】不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诊断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2;R814.42;R144.1【相关文献】1.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辐射剂量的不确定度评定及测量过程中焦点位置的确定2.医用诊断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辐射剂量测量不确定度分析3.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辐射剂量不确定评定4.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剂量的不确定度评定5.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测定特性用辐射质量和辐射条件的建立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射科医用射线装置建项目验收监测报告-建设项目竣工环

放射科医用射线装置建项目验收监测报告-建设项目竣工环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川辐环验字(2014)第RM0280号(公示版)项目名称:放射科医用射线装置迁建项目(1期)委托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二O一五年三月1 前言1.1 项目和验收监测的由来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58年,2003年与原川化集团职工医院合并,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治疗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

2013年8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式对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实施合作与委托管理。

为适应青白江区不断发展医疗需求,提升青白江区卫生服务水平,逐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区委、区政府迁址新建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院址由青白江区青江南路87号迁至青白江区凤凰东四路15号。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提升该区域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医院迁建放射科医用射线装置项目,其建设内容主要为1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以下简称DS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和10台Ⅲ类射线装置。

医院于2014年6月委托四川省辐射环境评价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放射科医用射线装置迁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该项目包括1台Ⅱ类射线装置、10台Ⅲ类射线装置),并取得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的批复(川环审批[2014]509号)。

项目建成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和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相关要求,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

医院按照要求委托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负责该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工作。

我站接受委托后,经过收集资料,现场监测,于2015年2月编制完成该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1.2 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工程内容本次验收监测项目的范围是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1台GEInnovative 3100-IQ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1台A CphaRT 医用乳腺钼靶X光机,1台TH-600数字胃肠机,1台light speed VCT CT机,1台DEFinium6000DR,1台Angell-DR-A-L数字化X光机,1台SIREMOBIL COMPACT L移动式C臂X光机(均为Ⅲ类射线装置)。

CT辐射源计量检定操作细则

CT辐射源计量检定操作细则

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 X射线辐射源检定操作细则为规范实施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 X射线辐射源计量检定,
参照国标《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检定规程》
JJG 961—2017,结合我单位检测设备,制定《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计量检定操作细则》。

1、检定的环境:温度是在(18〜28)C。

相对湿度小于85%。

气压为(86〜106)kPa。

2、性能检测
标称射线宽度不大于40 mm剂量指数计算公式
标称射线宽度不大于40 mm剂量指数计算公式:
标称射线宽度小于等于60 mm剂量指数计算公式:
标称射线宽度大于60 mm剂量指数计算公式:
均匀性计算公式:
噪声水平计算公式:
窗宽窗位调节公式:
3.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 X射线辐射源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

经调试、修理后影响医用辐射源计量性能时都必须按首次检定项目进行检定。

WS 533—2017 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

WS 533—2017 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

ICS13.280C 57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533—2017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Requirements for patient radiation protection in 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2017-05-18发布2017-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1)5 正当性判断 (2)6 放射防护最优化 (3)7 医疗照射剂量约束 (4)8 异常医疗照射的调查与处理 (4)9 记录和档案 (5)附录A(规范性附录)医疗照射的质量控制 (6)附录B (规范性附录)接受临床核医学诊疗妇女哺乳中断时期的建议 (7)附录C (规范性附录)成人剂量用于儿童的分数建议 (8)附录D (规范性附录)患者剂量的估算方法 (10)附录E (规范性附录)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 (32)附录F (规范性附录)接受临床核医学治疗妇女避免怀孕的时期建议 (35)附录G (规范性附录)剂量约束及其剂量估算 (36)参考文献 (41)前言本标准第4章~第5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GB 16361-2012《临床核医学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规范》转化而来。

与GB 16361-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将标准名称修改为“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删除了临床核医学设备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删除了药物质量控制的一般要求内容及相关内容,保留了放射性药物施用量质量控制要求;——增加了儿童放射性药物施用量的具体算法;——增加了核医学患者出院管理的具体方法;——增加了胎儿剂量计算方法;——增加了儿童医疗照射指导水平的指导性建议;——细化了探视者和家庭成员剂量约束规定及控制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全套)试题

医学影像技术(全套)试题

(12) 1.X线管组件散热方式中,效果最好的是 A、密封管套,自然散热 B、密封管套,风扇散热 C、闭路油循环自然散热 D、闭路油循环风冷散热 E、冷水管套内循环散热 [答案]E2.医用诊断X线机高压装置效率最好的是 A、自整流式 B、全波整流式 C、中频式 D、高频式 E、四管全波整流式答案:D3.在诊断X线机中,不需要高压绝缘的部件是 A、千伏表 B、高压发生器的次级线圈 C、X线管灯丝变压器 D、三极X线管电栅电路 E、电容充放电式电路的电容器 [答案]A 4.下列器件中,不在高压发生器中的是 A、灯丝变压器 B、高压交换闸 C、高压继电器 D、高压整流器 E、高压变压器 [答案]C5.关于高压次级中心点接地的描述,错误是的 A、可降低对高压器件绝缘性能的要求 B、高压发生时接在中心点的电流表是地电位 C、高压电器耐压是X线管两端电压的一半 D、中心接地是工作接地 E、中心接地是保护接地 [答案]E6.国家标准规定X线机的接地电阻应等于或小于 A、0.4Ω B、4Ω C、40Ω D、0.4k Ω E、4kΩ [答案]B7.下列限时器中,精度最差的是 A、机械限时器 B、电动式限时器 C、电容充放电式限时器 D、晶体管限时器 E、集成电路限时器 [答案]A8.关于X线机电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源容量指供电变压器的功率 B、电源电阻要小 C、电源电流保持不变 D、可以几台设备共用一台电源变压器 E、电压波动<10% [答案]C9.X线管立柱的各种支扶形式,不包括 A、天地轨式 B、双地轨式 C、附着轨道式 D、自由移动式 E、附着转轴式 [答案]D10诊断X线机准直器的种类,不包括 A、手动式 B、圆形射野式 C、三角形射野式 D、平板式 E、全自动式 [答案] C11.关于诊断X线机准直器的作用,错误的是 A、显示照射野 B、显示中心线 C、屏蔽多余原射线 D、吸收有用射束产生的二次射线 E、把病人接受剂量限制到最低 [答案]D 12.影像增强器的工作原理,错误的是 A、静电场—电子透镜 B、输入屏—将X线转换成数字影像 C、输出屏—将电子像转换成可见光像 D、缩小增益—把较大面积上的亮度成像在较小面积 E、流量增益—由于光电子获得较大动能,使亮度提高 [答案]B13.对影像增强器组成的正确描述是 A、由输入屏、电子透镜、输出屏组成 B、由增强器、光学系统、摄像机组成 C、由管套、增强管、吸气泵组成 D、由增强管、管套、电源组成 E、由增强管、物镜、监视器组成 [答案]D14.大型X线机的供电电源多数是 A、单相110V B、单相220V C、两相200V D、两相380V E、三相380V [答案]E15.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在于“全”,其中不包括 A、全面 B、全员 C、全过程 D、全数字化 E、全盘采用科学方法 [答案]D16.与质量管理的目标无关的是 A、体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B、改善专业人员培训水平 C、达到全面的组织管理 D、建立标准化及评价方法 E、改善人员间的横向联系,达到全面质量管理共识 [答案]C17.质量管理活动开展的程序,不包括 A、对策 B、现状把握 C、要用分析 D、相关专业标准 E、题目(问题)的决定 [答案]D18.质量管理中现状分析的四个基点,不包括 A、材料 B、方法 C、人 D、标准 E、设备 [答案]D19.关于废片分析的组合,错误的是 A、废片率—总废片张数/总使用胶片张数 B、项目废片率—各项目废片数/总废片张数 C、重拍片率—废片率 D、重拍片率—总重拍片张数/总使用胶片张数 E、项目重拍片率—各项目重拍片张数/总重拍片张数 [答案]C20.肺野末梢血管的影像清晰可见的细节指标是 A、Φ1mm B、Φ2mm C、Φ3mm D、Φ4mm E、Φ5mm [答案]B21.成像技术参数中,不包含 A、显影温度 B、标称焦点 C、摄影距离 D、管电流 E、管电压 [答案]A22.不符合胸部正位成像技术条件标准的是 A、管电压取70~80kVp B、滤线栅取10∶1以上的栅比 C、选用大宽容度屏/片组合,相对感度400 D、X线管总滤过不低于3.0mmAl E、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 [答案]A23.关于颅骨后前正位成像技术标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称焦点:≤0.6mm B、管电压:70~85kV C、总滤过:2.5≥mmA1当量 D、滤线栅:r≥6∶1,20LP/cm E、摄影距离:100~120cm [答案]D24.颅骨侧位诊断学要求清晰可见的结构是 A、颅骨穹隆内、外板 B、蝶骨壁 C、颞骨岩部 D、额窦结构 E、颅骨小梁结构及血管沟 [答案]A25.膝关节前后正位诊断学要求隐约可见的结构是 A、股骨远端骨小梁 B、胫骨近端骨小梁 C、膝关节周围软组织 D、髌骨 E、半月板 [答案]D26.关于膝关节前后正位成像技术标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摄影设备:摄影检查床 B、标称焦点:≤0.6mm C、管电压:55~65kV D、总滤过:≥2.5mmA1当量 E、滤线栅:r≥10∶1,40LP/cm [答案]E27.下列摄影位置,显示正确的是 A、颈椎右后斜位显示右侧椎间孔 B、腰椎右后斜位显示右侧椎体的峡部 C、胸椎左后斜位显示左侧椎间关节 D、骶髂关节右后斜位显示右侧骶髂关节面 E、腰椎左后斜位显示右侧椎体的峡部 [答案]B28.腰椎前后正位体位显示标准,错误的是 A、照片包括胸12至骶2椎骨 B、椎体序列于照片正中 C、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 D、第三腰椎间隙可重叠 E、腰大肌清晰显示 [答案]D29.腰椎侧位体位显示标准,叙述错误的是 A、照片包括胸11至骶2椎骨及部分软组织 B、包括胸11至腰5棘突 C、腰椎体各缘无双边显示 D、腰骶关节可见 E、腰2椎体处于照片正中 [答案]E30.公认为数字化成像技术兴起的年代为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E、20世纪90年代 [答案]C31.为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建立开辟先河的是 A、MRI B、DSA C、CR D、CT E、DR [答案]D32.数字X线摄影与常规X线摄影不同点是 A、成像能源 B、检查方法 C、诊断依据 D、转换介质 E、胶片冲洗 [答案]D33.下列CT设备中应用最早的技术是 A、双排探测器系统 B、螺旋CT扫描设备 C、滑环技术 D、多排螺旋CT E、高速CT扫描 [答案]C34同部位、同范围CT扫描病人辐射剂量最多的是 A、10mm层厚连续扫描 B、10mm层厚间隔扫描 C、15mm层厚连续扫描 D、5mm层厚多层螺旋CT扫描 E、mm2层厚多层螺旋CT 扫描 [答案]E35.CT成像设备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大孔径CT B、全身螺旋CT C、多层螺旋CT D、双层螺旋CT E、平板探测器CT [答案]E36.关于IP的论述,错误的是 A、IP是一种成像转换器件 B、IP是成像板,不产生潜影C、IP被激光照射后发出蓝色荧光 D、IP被可见强光照射后潜影信息会消失 E、IP的型号不同对X线的敏感度也不同 [答案]B37.应用非晶硒和薄膜晶体管阵列技术制成的探测器是 A、硒鼓检测器 B、CR成像板(IP)C、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D、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E、多丝正比室检测器 [答案]C 38.英文缩写CCD代表的是 A、薄膜晶体管 B、平板探测器 C、检出量子效率 D、电荷耦合器件 E、多丝正比室 [答案]D39.PACS的正确的涵义是 A、图像存储系统 B、图像传输系统 C、图像网络系统 D、图像通讯系统 E、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 [答案]E40.HIS的正确涵义是 A、医院信息系统 B、放射科信息系统 C、综合业务数据网 D、医疗服务信息系统 E、数字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 [答案]A41.关于CR中IP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改善图像质量 B、存储图像潜影 C、检测图像数据 D、完成模/数转换 E、传输图像数据[答案]B42.QC的中文含义,正确的是 A、质量控制 B、质量管理 C、质量保证 D、质量管理计划 E、全面质量管理[答案]A43.TQC的中文含义是 A、质量管理计划 B、全面质量管理 C、质量保证 D、质量管理E、质量控制 [答案]B44.关于X线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管电压越高,X线质越硬 B、X线强度越大,X线质越硬软 C、X线光子能量越大,X线质越硬 D、对物质的穿透力越强,X线质越硬 E、对同种物质半价层越厚,X线质越硬答案:B45.放射工作者定期体检的项目中,不包括 A、脑 B、眼晶体 C、放射线既往史D、红细胞、血红蛋白或全血比重E、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答案:A46.四肢摄影,对屏/片体系标称感度的要求指标是 A、1000 B、800 C、600 D、400 E、200答案:E47.与自动冲洗照片干燥不良,无关的因素是 A、干燥设定温度低 B、干燥室内湿度过大C、定影液疲劳 D、水洗不足 E、水洗温度低于常温答案:E48.质量管理活动开展的最后一个程序是 A、总结 B、标准化制定 C、效果的确认 D、对策的实施 E、对策的探讨 [答案]A49.不属于质量管理“现状分析”时的内容是 A、进行现状分析要从零状态开始 B、要注意工作中不适应性 C、要注意材料的浪费 D、要注意质量与作业的不稳定 E、要探索深层次的真正原因 [答案] E50.关于头颅侧位标准片所见,错误的是 A、照片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 B、蝶鞍位于照片正中偏前 C、蝶鞍各缘呈单线的半月状阴影,无双边影 D、前颅凹底线呈双边显示E、听眶线与照片长轴平行答案:D (11) 1.关于原子核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B、每一壳层都含有一定数目的电子轨迹 C、半径最小的壳层叫K层 D、在核外的带负电荷的电子为“电子云” E、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个 [答案]E2.关于原子核外电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均由核及核外电子组成 B、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旋转 C、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 D、K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E、K层电子轨道半径最小答案:D3.关于X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X线是一种电磁波 B、X线波长长,穿透力弱 C、L 层比M层产生的X线波长长 D、L层比M层产生的X线波长短 E、X线波长与电子所在壳层有关 [答案]C 越外层波长越长。

辐射灭菌确认PQ方案1

辐射灭菌确认PQ方案1

APPROVAL BEFORE EXECUTION执行前的批准
编制Written by 生技科科长
签名Signature 日期Date
审核Reviewed by 质管科科长
签名Signature 日期Date
批准Approved by 厂长
签名Signature 日期Date
目录
1.灭菌确认结果概述 P3
2.目的 P4
3.验证职责 P4
4.参考文件清单 P4
5.确认的先决条件 P5
6.过程确认 P5
7. 附录清单P7
8.结论P7
1、灭菌确认结果概述
2. 目的
采VD25max 辐射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SAL)达到10-6,灭菌后产品的性能满足要去。

3. 验证职责
根据此次验证需要,成立验证小组,并对小组的成员和职责规定如下;同时规定相关部门的职责。

4. 参考文件清单
为了编写本方案,参考了以下文件
5. 确认的先决条件
6.过程确认
6.1. 产品族定义
6.2. 代表样品的选择
6.3. 生物负载测试
6.4. 最大可接受剂量测定
6.5. 生产结束到灭菌开始的最长时间确定
6.6. VD25max验证剂量获得
6.7.验证剂量实验
6.7.1.样品选择
6.7.2.实际验证剂量
6.7.3.样品无菌测试结果
6.7.4.灭菌剂量25KGy的合理性
6.8. 剂量分布和剂量不均匀度
7.附录一览
8、结论
专用湿化瓶产品族经过25KGy辐射灭菌后,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SAL)达到了10-6,产品和包装的性能符合要求。

med辐射

med辐射

med辐射MED(Medical Exposure Dose)辐射,是指人类接受医学影像诊断中辐射的剂量。

医学影像诊断在现代医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CT扫描、X光检查和核医学检查等。

然而,这些常见的影像诊断技术都伴随着辐射的释放,因此需要注意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影响。

辐射剂量被用于衡量给定个人接受的辐射量,并使用Sievert (Sv)作为单位。

一个Sv等于一兆电子伏特(MeV)的放射性能量在一千克的生物组织中释放的吸收剂量。

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指导意见,对于全身接受医学影像诊断的个人,MED辐射应该控制在100 mSv以下。

这个限制是因为长时间的接触辐射可能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然而,不同的影像检查所释放的辐射剂量差异很大。

例如,一个胸部X光检查通常释放大约0.1 mSv的辐射,而一次肺部CT扫描可能释放10 mSv以上的辐射,远超过常规X光检查。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接受辐射的风险,医疗专业人员应该尽量使用其他无辐射或辐射剂量更低的诊断工具来替代较高辐射剂量的检查。

另外,医疗机构也应该制定严格的辐射安全准则,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并且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减少工作人员随时可能暴露在辐射环境中的风险。

此外,个人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自己接受辐射的风险。

例如,减少不必要的医学影像检查或询问医生是否有其他无辐射的替代诊断方法。

另外,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了解辐射剂量和风险,并在决定接受检查之前要仔细权衡利弊。

总而言之,虽然MED辐射在医学影像诊断中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合理使用辐射设备,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潜在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质量控制 各监测省份保存好设备监测的原始记录或监测报告,要求数据真 实可靠,数据处理过程完整、可追溯,结果规范科学。所使用的计量 仪器应可溯源,有年度的检定/校准证书。
五 放射诊断患者剂量监测方案
2017 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中,开展 CT 受检者 剂量调查工作。 一. 总体要求
(1) 监测医院 每个监测省份均开展 CT 受检者剂量监测工作。 每个省份选择 4 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各占一半为 宜。 (2) 设备选择 每家医院各选择 1 台 CT 设备。4 家医院的台 CT 设备尽量为不同 品牌设备。 若一台设备上检查部位不全,可适当扩大医院和设备选择范围。 (3) 患者例数 受检者年龄段分儿童年龄段(0-<1,1-<5,5-<10,10-<15)和 成人年龄段(15-<70)。 儿童受检者监测部位为头部,胸部,腹部。 成人受检者监测部位为头部,胸部,腹部,腰椎。 每台设备不同年龄段受检者每一检查部位监测数不少于 10 例, 即各监测省份中每个年龄段不同检查部位至少调查 4 台设备共 40 例 病例。 (4) 监测方案
(7)乳腺 CR 和乳腺 DR。参照《乳腺 X 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 规范》(GBZ 186-2007)进行部分通用指标的监测。
3.监测指标。 (1)屏片 X 射线摄影设备(共监测指标 9 项)。管电压指示的 偏离、输出量重复性、输出量线性、有用线束半值层、自动照射量控 制响应、自动照射量控制重复性、有用线束垂直度的偏离、光野与照 射野四边的偏离、光野与照射野中心的偏离。 (2)影像增强器透视设备(共监测指标 5 项)透视受检者入射 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分辨力、影像增 强器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影像增强器系统亮度自动控制。 (3)DR(共监测指标 5 项)。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输出量重复 性、有用线束半值层、有用线束垂直度的偏离、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 偏离。 (4)CR(共监测指标 15 项)。 通用指标 8 项: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输出量重复性、输出量线性、 有用线束半值层、自动曝光控制响应、自动曝光控制重复性、有用线 束垂直度偏离、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 专用指标 7 项:IP 暗噪声、IP 响应均匀性及一致性、照射量指 示校准、IP 响应线性、空间分辨力与分辨力重复性、低对比度细节 探测、空间距离准确性。 (5)CT(共监测指标 9 项)。诊断床定位精度,定位光精度, 重建层厚偏差,CTDIW,CT 值(水),均匀性,噪声,高对比分辨力,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患者 代号
受检者信息 年龄 性别
检查 日期
CT 扫描参数
层厚 T kV mAs (mm)
准直宽度 (mm)
扫描长度 L (cm)
螺距 p
CTDIvol (mGy)
设备显示剂量结果
DLP (mGy·cm)
备注
附表 CT 检查受检者剂量调查登记表
调查单位: 医院级别: 设备型号: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设备编号:
调查医院: 生产厂家:
受检者年龄
□0-<1; □1-<5; □5-<10; □10-<15; □15-<70
投照部位:
□头颅; □胸部;
□腹部; □腰椎(只成人)
注:一张表中只填写一个年龄段一种投照部位的剂量调查结果,每个年龄段每种投照部位调查例数不少于 10 例。
低对比可)。标准照片
密度、胸壁侧的射野准直、胸壁侧射野与台边的准直、自动曝光控制、 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辐射输出量的重复性、乳腺平均剂量、高对比分 辨率、特定辐射输出量(Mo/Mo)、半值层(Mo/Mo)。
(7)乳腺 CR 和乳腺 DR(共监测指标 5 项)。胸壁侧射野与台 边的准直、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辐射输出量的重复性、乳腺平均剂量、 半值层(Mo/Mo)。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负责制定技术手册,提供监测 记录表格;监测省份负责按照附表的要求,记录临床受检者实际照射 参数与患者剂量信息,或提供含有照射参数和剂量信息的 DICOM 文 件。
二. 监测方法 (1) 受检者年龄段:分 0-<1,1-<5,5-<10,10-<15,15-<70, 四个年龄段。 (2) 监测部位:儿童受检者监测部位为头部,胸部,腹部。成 人受检者监测部位为头部,胸部,腹部,腰椎。 (3) 填写附表,登记医院临床实际不同年龄段不同检查程序中 受检者的 CT 扫描参数,如 kVp,mA/mAs,层厚 T 和准直宽度 nT,以及扫描距离 L 等; (4) 登记每例受检者的设备显示剂量信息,CTDIvol 和 DLP。 (5) 每台设备各年龄段受检者每一检查部位监测数不少于 10 例。
二.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技术手册
1.监测设备。 需要监测的放射诊断设备包括:屏片X射线摄影机、数字 X 射线 摄影设备(DR)、计算机 X 射线摄影设备(CR)、影像增强器透视机、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乳腺 X 射线屏片摄影机、计算机 乳腺 X 射线摄影机(乳腺 CR)、乳腺数字 X 射线摄影机(乳腺 DR)。 影像增强器透视设备包括:带影像增强器的常规 X 射线透视机、 C 形臂、胃肠透视机等。 荧光屏透视机不进行检测,需统计监测医院中该类设备的数量。 2.监测依据的标准。 (1)屏片 X 射线摄影机。依据《医用常规Χ射线诊断设备影像 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1)。 (2)DR。参照《医用常规Χ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 范》(WS 76-2011)进行部分通用指标的监测。 (3)CR。依据《计算机 X 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GBZ 187-2007)。 (4)影像增强器透视机。依据《医用常规Χ射线诊断设备影像 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1)。 (5)CT。依据《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 (GB 17589-2011)。 (6)乳腺 X 射线屏片摄影机。依据《乳腺 X 射线摄影质量控制 检测规范》(GBZ 186-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