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1)有直躬者(2),其
父攘羊(3),而子证(4)之。”孔子曰:“吾党之
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
【注释】 (1)党:乡党,古代以五百户为一党。
(2)直躬者:正直的人。 (3)攘羊:偷羊。
(4)证:告发。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1)有直躬者(2),其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①;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②。虽多,亦奚以③为?
”
【译文】 孔子说:“把《诗经》三百篇背得很熟, 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
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 评 析 】
诗,也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教学生诵诗,不单纯是为了诵
诗,而是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指导政治活动之中。儒家不主张死背硬记,当
父攘羊(3),而子证(4)之。”孔子曰:“吾党之
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
【译文】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
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 “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
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其中了。”
肆
延 伸 内 容
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
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 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
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世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
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 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
【译文】 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 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 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 评 析 】
“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
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
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
【译文】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 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 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①;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②。虽多,亦奚以③为? ”
【注释】 ①达:通达。这里是会运用的意思。
②专对:独立对答。
③以:用。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
:“切切偲偲(1),怡怡(2)如也,可谓士矣。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注释】 (1)偲偲:音sī,勉励、督促、诚恳的样子。
(2)怡怡:音yí,和气、亲切、顺从的样子。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
:“切切偲偲(1),怡怡(2)如也,可谓士矣。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孔丘的弟子心想:“我赢定了。” 他正准备带客人去见孔丘,恰好孔丘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学生向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 孔丘看了客人一眼,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惊呆了。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 孔丘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 死了,他从来就没有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就算和他吵到晚上也讲 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叁
重 点 语 句
子夏为莒父(1)宰,问政(2)。子曰:“无
欲速(3),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
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1)莒父:莒,音jǔ。鲁国的一个城邑,在
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2)政:政事
(3)无欲速:不要求快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
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贰
论 语 · 子 路
论语·子路
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 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 泰”。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 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中 庸 之 道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 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 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 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
中 庸 之 道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 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 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中 庸 之 道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 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 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不和。”
【注释】 (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 面之间彼此不同。 (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 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
不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 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 评 析 】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
论语
——《子路》篇
目 录
壹
孔 子 小 故 事
贰子
路
论 语 ·
重 点 句
延 伸 容
叁语 肆 内
壹
孔 子 小 故 事
蚂蚱人的传说
有一天,孔丘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 他很自豪的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 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呀!”他心想:“你大概要提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说:“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 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1)有直躬者(2),其
父攘羊(3),而子证(4)之。”孔子曰:“吾党之
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
【注释】 (1)党:乡党,古代以五百户为一党。
(2)直躬者:正直的人。 (3)攘羊:偷羊。
(4)证:告发。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1)有直躬者(2),其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①;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②。虽多,亦奚以③为?
”
【译文】 孔子说:“把《诗经》三百篇背得很熟, 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
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 评 析 】
诗,也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教学生诵诗,不单纯是为了诵
诗,而是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指导政治活动之中。儒家不主张死背硬记,当
父攘羊(3),而子证(4)之。”孔子曰:“吾党之
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
【译文】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
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 “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
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其中了。”
肆
延 伸 内 容
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
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 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
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世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
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 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
【译文】 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 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 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 评 析 】
“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
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
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
【译文】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 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 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①;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②。虽多,亦奚以③为? ”
【注释】 ①达:通达。这里是会运用的意思。
②专对:独立对答。
③以:用。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
:“切切偲偲(1),怡怡(2)如也,可谓士矣。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注释】 (1)偲偲:音sī,勉励、督促、诚恳的样子。
(2)怡怡:音yí,和气、亲切、顺从的样子。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
:“切切偲偲(1),怡怡(2)如也,可谓士矣。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孔丘的弟子心想:“我赢定了。” 他正准备带客人去见孔丘,恰好孔丘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学生向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 孔丘看了客人一眼,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惊呆了。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 孔丘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 死了,他从来就没有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就算和他吵到晚上也讲 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叁
重 点 语 句
子夏为莒父(1)宰,问政(2)。子曰:“无
欲速(3),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
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1)莒父:莒,音jǔ。鲁国的一个城邑,在
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2)政:政事
(3)无欲速:不要求快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
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贰
论 语 · 子 路
论语·子路
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 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 泰”。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 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中 庸 之 道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 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 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 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
中 庸 之 道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 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 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中 庸 之 道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 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 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不和。”
【注释】 (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 面之间彼此不同。 (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 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
不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 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 评 析 】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
论语
——《子路》篇
目 录
壹
孔 子 小 故 事
贰子
路
论 语 ·
重 点 句
延 伸 容
叁语 肆 内
壹
孔 子 小 故 事
蚂蚱人的传说
有一天,孔丘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 他很自豪的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 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呀!”他心想:“你大概要提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说:“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 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