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态位
生态位的概念与生物互作关系阐述
生态位的概念与生物互作关系阐述生态位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个体或者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种特定的生物角色。
它涉及到物种在资源利用、生境选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互作关系等方面的表现。
生态位的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种群的组成、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位的概念最早由生态学家 G. E. Hutchinson 提出,他认为每个物种都拥有一种独特的生物学角色,即生态位。
生态位不仅仅局限于物种所处的地理位置,还包括其所依赖的资源、食物的取得方式、时间的利用等因素。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通过生态位的差异来避免直接竞争,这有利于维持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生物种群之间的资源利用相似性和竞争强度,我们可以将生态位分为两种类型:基本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基本生态位是指物种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的全部资源和生境。
它反映了物种的潜在生态位。
然而,在真实的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往往存在竞争关系,这就导致了实际生态位的产生。
实际生态位是指物种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通过空间分隔、时间分隔、行为分隔等方式,避免直接竞争,从而占据的资源和生境。
物种通过这种方式在实际生态位中找到了与其他物种协同生存的机会。
生态位的概念还与生物互作关系密切相关。
生态位决定了不同物种之间的互作关系类型,包括竞争、共生、捕食和寄生等。
这些互作关系决定了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竞争是生态系统中最常见的生物互作关系之一。
不同物种之间会争夺有限的资源,包括食物、栖息地和光线等。
通过竞争,种群密度和分布被调节,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共生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利益的关系。
共生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互利共生和寄生共生。
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之间互相依赖,双方都能得到利益的关系;而寄生共生是指一方从另一方身上获取利益,而另一方则被损害。
捕食关系是生物互作关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捕食者通过捕食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和养分,被捕食者则作为捕食者的食物资源。
生态位高中生物教案
生态位高中生物教案学科:生物年级:高中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位的概念,掌握生态位的计算方法;2. 了解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能够运用生态位概念分析和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关系。
教学重点:1. 生态位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生态位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应用;2. 对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位的概念,并让学生描述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讲解与讨论(30分钟)1. 讲解生态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位置,包括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生境、所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它生物的相互作用。
计算生态位的方法为按单位种群密度计算资源的利用量,并结合所占据的生境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组讨论并解决以下问题: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大小是否相同?为什么?生态位大小如何影响生物种群的相互关系?三、实践与测试(50分钟)1. 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中,以模拟生态系统的方式,选择若干种类的生物,通过观察和实验,测算各个生物的生态位,并讨论各生物间的生态位差异。
2. 测试与讨论:教师设计生态位相关的测试题目,让学生进行答题,检验对生态位的理解程度,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测试成绩进行总结与评价,鼓励学生对生态位的理解有了提高,并对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进行强调。
五、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生态位相关知识,通过文献查找、实地调查等方式,进一步拓展生态位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测试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位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了他们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相互关系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生态位相关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生态位概念进行生态系统研究和保护的能力。
初中生物生态位教案
初中生物生态位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位的概念,并能够应用生态位理论解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位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生态位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生态位理论解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1. 生态位的概念和特点;2. 生态位的计算方法;3. 生态位理论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生态位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2. 生态位理论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生态位计算实例。
3. 生态系统模型或实例。
教学流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案例引入生态位的概念,让学生直观了解生态位的重要性和意义。
Step 2:学习生态位的概念(15分钟)通过PowerPoint课件介绍生态位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生态位的基本概念。
Step 3:生态位的计算方法(20分钟)通过实例演示生态位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生态位计算的理解。
Step 4:生态位理论的应用(15分钟)通过生态系统模型或实例,让学生应用生态位理论解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加深对生态位概念的理解。
Step 5:课堂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生态位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对生态位理论的深入思考。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讨论生态位理论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馈:布置生态位计算作业,以检测学生对生态位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第八章--生态位
第八章生态位生态位(niche)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生态位研究在理解群落结构和功能、群落内物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群落动态演替和种群进化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这使生态位理论成为近20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林开敏和郭玉硕2001,张桂莲和张金屯 2002,林思祖等2002,李毅等2003)。
第一节生态位的概念在生态学中最早使用生态位(niche)一词的是Grinnel(1917),他把生态位定义为种的最后分布单位(ultimate distributional unit ),而强调生态位的空间概念。
1927年,Elton把生态位确定为种在其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functional role and position),强调一个种与其他种的营养关系。
Hutchinson(1957)利用数学上的点集理论,把生态位看成一个种生存条件的总合。
Odum(1959)则认为生态位是一个种在其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状况,而这种地位和状况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973年,Pianka提出一个生物单位的生态位(包括个体、种群或物种生态位)就是该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合。
生物环境(小生境)与生物生态位之间的差异仅仅在于:在生物生态位的概念中,包括生物开拓和利用其环境的能力,也包括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方式。
目前,生态位的概念已同种间竞争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且越来越同资源的利用联系在一起。
我们认为生态位概念必须与物种所生存的群落环境相连系,也就是一个种的生态位是指该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该种个体在群落中的分布范围和生物量的占有上。
一个种的生态位受群落内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影响,因此一个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就有不同的生态位。
1990年我国学者刘建国和马世骏提出了扩展的生态位理论。
他们认为以前的生态位概念有三点不足之处:一是只将物种(种群)作为生态位的利用者或占有者,而没有包括其他拥有生态位的生物组织层次(如群落、生态系统等);二是只考虑环境因子(食物、资源等)而忽略了时间因子;三是只谈生态位实际利用性,没有考虑生态位的潜在形式和非存在形式。
了解生态位的作用初中生物教案
了解生态位的作用初中生物教案引言:生态位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占据的资源位置。
了解生态位的作用对于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的作用以及一些实例,旨在帮助初中生加深对生态位的理解。
一、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其所居住的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与其他物种之间占据的资源及其使用方式。
每个物种的生态位由其对资源的利用和相应的适应性特征所决定。
二、生态位的作用1. 提供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的存在使得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每个物种通过其独特的生态位来占据一定的资源空间,从而减少了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促进了物种的多样性。
2. 影响群落结构生态位的不同决定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竞争、共生和捕食关系等。
例如,食肉动物的生态位决定了它们在食物链中的位置,而被食肉动物捕食的动物则影响到食肉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3. 维持生态平衡生态位的存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当某个物种出现过多或过少时,会导致生态位的空缺或过度利用,破坏生态平衡。
通过了解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及其相互关系,可以采取措施来保护特定物种,从而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生态位的实例1. 猛禽与小鸟的生态位猛禽和小鸟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共存,它们通过对不同资源的利用来避免直接竞争。
猛禽主要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占据捕食的生态位;而小鸟则以食用种子和昆虫为主,占据食物的生态位。
这样的分工合作使得猛禽和小鸟能够和谐地共存于同一个生态系统中。
2. 珊瑚与藻类的生态位珊瑚与藻类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珊瑚为藻类提供了生存的基础,而藻类则为珊瑚提供养分。
珊瑚利用藻类的光合产物,并给予其庇护地,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位关系。
3. 鳄鱼与水鸟的生态位鳄鱼与水鸟在湿地环境中共存,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半捕食关系。
鳄鱼通过捕食水鸟来获取食物,而水鸟则选择在鳄鱼难以到达的地方筑巢繁衍后代,以求安全。
生态位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教案
05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生态位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理解生态位的概念及 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
用。Βιβλιοθήκη 掌握生态系统稳定性 的定义和评估方法。
了解生态位与生态系 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及其影响因素。
能够运用生态位与生 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 概念分析实际案例。
理解生态位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掌握生态位的概念及其在生态 系统中的作用。
学会运用生态位 理论解决实际问 题
06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
生态位的概念和 作用
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位与生态系 统稳定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案例 分析、小组讨论
和实验探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方法选择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生态 位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 引导学生理解生态位与生态 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0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 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保 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的能力。
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抵抗 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两个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 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保持其
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 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 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生态位的形成与变化
生态位的定义:指物种利用的各种资 源的总和,包括食物、空间等
生态位的形成: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逐 渐形成独特的生态位,以适应环境
生态位的变化: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物 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物种 的生存
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物种的 生态位重叠时,会引发竞争,促使物 种寻找新的生态位或进行协同进化
生态位与生物群落知识点总结
生态位与生物群落知识点总结生态位与生物群落是生态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本文将对生态位和生物群落进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位的定义与作用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一种角色或职位,包括其在资源利用、空间利用和与其他物种的互动等方面的特定特征。
生态位可以看做是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所占据的生态位空间。
生态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分配与利用:生态位决定了一个物种对资源的需求和利用能力,不同物种拥有不同的生态位,可以有效避免资源的过度竞争。
2. 影响群落结构:生态位的差异性使得生物群落中的各个物种能够相互协调共存,形成一种平衡的生态系统结构。
3. 促进物种分化与进化:生态位的差异性也是物种分化和进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资源利用方式导致生态位的差异,推动了物种的适应性进化。
二、生态位的类型与特征根据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活习性的不同,生态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基于资源利用的生态位:某些物种对特定资源的利用能力较高,例如光合作用的植物物种对阳光的利用,肉食动物对猎物的捕食能力等。
2. 基于空间利用的生态位:某些物种对特定生境或者空间资源的利用能力较高,例如栖息地选择狭窄的鸟类对特定树种的选择能力等。
3. 基于与其他物种的互动的生态位:某些物种对其他物种的关系和互动能力较高,例如寄生虫对宿主的选择能力,共生关系中的共生物种的互利共生能力等。
生态位的特征包括:1. 物种专性与广泛性:某些物种对特定资源或者特定生境具有高度适应性,而对其他条件则适应能力较差,称为物种的专性生态位;某些物种对多种资源或者多种生境都有较高的适应性,称为物种的广泛生态位。
2. 生态位重叠与分割:生态位的重叠指不同物种之间在资源利用、空间利用或者互动方式上存在相似性,而生态位的分割则指不同物种之间在这些方面存在差异性。
3. 生态位的动态变化:生态位并非固定不变的,它受到环境条件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影响,在不同环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生态位表现。
初二生物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细胞的发现1. 细胞的发现历程17世纪初,英国科学家赫克莱在显微镜下首次观察到了细胞,1636年,他在其获得授权的《微观解剖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细胞的概念。
1830年,德国科学家辛格发现了植物的细胞核;1833年,施莱登和甲壳虫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动物的细胞核;1838年,施莱登提出了一种细胞学说。
2.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主体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
细胞质是细胞内所有组成的总称,包括细胞器、细胞液和细胞骨架;细胞膜是细胞的外界,起保护和锁定细胞内物质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内的“大脑”,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3. 细胞的生殖有两种生殖方式,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遵循将细胞复制成二个新细胞的过程;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在生殖过程中,遵循染色体数目减半,化成数目繁衍新个体的过程。
第二章:人体的结构与功能1. 人体器官系统人体主要由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运动系统组成。
2. 人体骨骼系统人体骨骼系统主要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骨骼是人体支撑和保护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节用于连接骨骼,并使人体能够灵活运动,韧带连接骨骼与韧带,起着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3. 人体呼吸系统人体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部等呼吸器官,在身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动物的世界1. 动物的类群划分动物根据其结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其中无脊椎动物包括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2. 动物的生殖方式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有丝分裂在动物细胞分裂、生长以及修复和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减数分裂则是动物生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3. 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在动物生物体内部或外部引起的对环境的有目的的响应。
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01
02
03
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 态平衡,使生态系统能够 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和外 来干扰。
物质生产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人类所 需的食物、纤维、木材等 物质资源,同时也是许多 药物的来源。
生态服务
生物多样性维持了土壤肥 力、水源涵养、气候调节 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态位和生物多 样性的关系
目录
• 生态位概述 • 生物多样性概述 • 生态位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 生态位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实例 • 生态位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意义与影响
01
CATALOGUE
生态位概述
生态位的定义
01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 位置和作用,包括该物种在食物 链中的位置、所占据的生境类型 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02
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 ,这决定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 角色和功能。
生态位的形成与变化
生态位的形成是物种长期适应环境的 结果,物种会根据环境条件、食物来 源和其他物种的存在来调整自己的生 态位。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物种的生态位也 可能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新的竞争 关系或共生关系。
生态位的多样性
生态位宽度是指物种利用的各种 资源的总和。一个物种的生态位 宽度越大,它利用的资源种类越
多,从而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生态位重叠
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时,它 们会因为竞争排斥而难以共存, 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重叠程度 越高,竞争越激烈,对生物多样
性的影响也越大。
生态位分离
当物种的生态位分离时,它们能 够减少竞争,促进共存,从而有
04
CATALOGUE
生态位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实例
高中生物素材:生态位
生态位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二新增了“生态位”。
在高中阶段,我们可以将生态位理解为: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活动时间等多个维度。
例如,对动物来说,它们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范围,有食物与天敌,有偏好活动的时间(如有些动物会昼伏夜出、冬眠)等;对于植物来说,不同的植物有各自适宜生存的范围,有对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的不同需求等。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生态位又称生态龛。
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
1910年,美国学者R.H.约翰逊第一次在生态学论述中使用生态位一词。
1917年,J.格林内尔的《加州鸫的生态位关系》一文使该名词流传开来,但他当时所注意的是物种区系,所以侧重从生物分布的角度解释生态位概念,后人称之为空间生态位。
1927年,C.埃尔顿著《动物生态学》一书,首次把生态位概念的重点转到生物群落上来。
他认为:“一个动物的生态位是指它在生物环境中的地位,指它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
”所以,埃尔顿强调的是功能生态位。
1957年,G.E.哈钦森建议用数学语言、用抽象空间来描绘生态位。
例如,一个物种只能在一定的温度、湿度范围内生活,摄取食物的大小也常有一定限度,如果把温度、湿度和食物大小3个因子作为参数,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就可以描绘在一个三维空间内;如果再添加其他生态因子,就得增加坐标轴,改三维空间为多维空间,所划定的多维体就可以看作生态位的抽象描绘,他称之为基本生态位。
但在自然界中,因为各物种相互竞争,每一物种只能占据基本生态位的一部分,他称这部分为实际生态位。
后来R.H.惠特克等人建议:在生态位多维体的每一点上,还可累加一个表示物种反应的数量,如种群密度、资源利用情况等。
于是,可以想象在多维体空间内弥漫着一片云雾,其各点的浓淡表示累加的数量,这样就进一步描绘了多维体内各点的情况。
初中生物动物的生态位
初中生物动物的生态位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习初中生物动物的生态位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生态位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它们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通过学习动物的生态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动物如何适应和生存于各种环境中。
主要学习内容在学习初中生物动物的生态位时,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生态位的定义和意义:了解生态位的概念,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学习不同动物如何通过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来共存于同一生态系统中。
3.生态位的适应性:探索不同动物如何通过适应其生态位来生存和繁衍后代。
4.生态位的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动物生态位实例,以加深对生态位概念的理解。
学习注意事项在学习初中生物动物的生态位时,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生态位。
2.培养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动物生态位实例,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以加深对生态位概念的理解。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为了更好地学习初中生物动物的生态位,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1.观察和记录:观察不同动物在其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习性,并记录下来。
通过观察和记录,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如何适应和利用其生态位。
2.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生态位,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位的概念和意义。
3.制作概念图:制作生态位的概念图,以形象地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态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概念图有助于整理和加深对生态位知识的理解。
中考备考技巧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了解中考生物考试大纲中关于动物生态位的要求和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做题模拟练习:通过做历年的中考生物题目,模拟考试环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第八章__生态位分析
第八章生态位生态位(niche)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生态位研究在理解群落结构和功能、群落内物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群落动态演替和种群进化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这使生态位理论成为近20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林开敏和郭玉硕2001,张桂莲和张金屯 2002,林思祖等2002,李毅等2003)。
第一节生态位的概念在生态学中最早使用生态位(niche)一词的是Grinnel(1917),他把生态位定义为种的最后分布单位(ultimate distributional unit ),而强调生态位的空间概念。
1927年,Elton把生态位确定为种在其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functional role and position),强调一个种与其他种的营养关系。
Hutchinson(1957)利用数学上的点集理论,把生态位看成一个种生存条件的总合。
Odum(1959)则认为生态位是一个种在其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状况,而这种地位和状况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973年,Pianka提出一个生物单位的生态位(包括个体、种群或物种生态位)就是该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合。
生物环境(小生境)与生物生态位之间的差异仅仅在于:在生物生态位的概念中,包括生物开拓和利用其环境的能力,也包括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方式。
目前,生态位的概念已同种间竞争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且越来越同资源的利用联系在一起。
我们认为生态位概念必须与物种所生存的群落环境相连系,也就是一个种的生态位是指该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该种个体在群落中的分布范围和生物量的占有上。
一个种的生态位受群落内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影响,因此一个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就有不同的生态位。
1990年我国学者刘建国和马世骏提出了扩展的生态位理论。
他们认为以前的生态位概念有三点不足之处:一是只将物种(种群)作为生态位的利用者或占有者,而没有包括其他拥有生态位的生物组织层次(如群落、生态系统等);二是只考虑环境因子(食物、资源等)而忽略了时间因子;三是只谈生态位实际利用性,没有考虑生态位的潜在形式和非存在形式。
第八章生态位
1.生态位宽度指数(Coefficient of niche breadth)
(1)Levins(1968)指数
(8.1)
这里Bi为种i的生态位宽度;Pij=nij/Ni+,它代表种i在第j个资源状态下的个体数占该种所有个体数的比例。因此,该公式实际上是Simpson(1949)的多样性指数。
第三节 生态位的测度
生态位测度包括两方面内容,即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计测。它们是基于种群在一系列资源状态中的分布数据。首先列出资源矩阵(表8.1),矩阵中的nij表示d第i个种在第j个资源状态下的个体数或者是种i对第j个资源状态的利用量;S为总种数(i=1,2,…,S),r为资源状态数(j=1,2,…,r);Ni+为第i个种的所有个体数;N+j为第j个资源状态下的全部种个体数之和;N为资源矩阵中的全部个体总数。
二.生态位的重叠和竞争
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某一资源因素(食物、营养成分、空间等)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niche overlap)。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部分空间为两个生态位所共占,假如两个物种具有完全一样的生态位,就叫完全重叠(complet overlap)。但多数情况下,生态位之间只会发生部分重叠,即一部分资源是被共同利用的,而其他部分则是被各自所占据。图8.1就是一个虚拟的例子,在由两个生态位维度(两个资源轴)组成的三维生态空间,虽然每一个分离的生态位维度之上的三维峰的阴影重叠着,但在两个维度中的实际重叠很小。
第一节生态位的概念
在生态学中最早使用生态位(niche)一词的是Grinnel(1917),他把生态位定义为种的最后分布单位(ultimate distributional unit),而强调生态位的空间概念。1927年,Elton把生态位确定为种在其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functional role and position),强调一个种与其他种的营养关系。Hutchinson(1957)利用数学上的点集理论,把生态位看成一个种生存条件的总合。Odum(1959)则认为生态位是一个种在其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状况,而这种地位和状况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1973年,Pianka提出一个生物单位的生态位(包括个体、种群或物种生态位)就是该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合。生物环境(小生境)与生物生态位之间的差异仅仅在于:在生物生态位的概念中,包括生物开拓和利用其环境的能力,也包括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方式。目前,生态位的概念已同种间竞争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且越来越同资源的利用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生态位概念必须与物种所生存的群落环境相连系,也就是一个种的生态位是指该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该种个体在群落中的分布范围和生物量的占有上。一个种的生态位受群落内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影响,因此一个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就有不同的生态位。
初中生物植物的生态位(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植物的生态位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植物的生态位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生态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包括其生存空间、食物链位置、繁殖方式等方面。
通过研究植物的生态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探讨初中生物植物的生态位,希望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植物生态位的定义和意义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植物生态位包括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存空间、食物链位置、繁殖方式等方面。
了解植物的生态位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生态位的内容生存空间植物的生存空间是指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
不同植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例如,水生植物和旱生植物的生存空间就有所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植物的生存环境及其适应性。
食物链位置植物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同时,植物也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如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食物链模型、食物网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对其生态位的占据有着重要影响。
植物的繁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
有性繁殖通过种子繁殖,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无性繁殖则通过营养器官、孢子等繁殖,具有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性状稳定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及其对生态位的影响。
植物生态位的作用和价值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植物生态位的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不同植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减少了物种间的竞争,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生态位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2017年成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精解(8)
第⼋章种内与种间关系 本章重点 ⼀、名词解释 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竞争排斥原理基础⽣态位实际⽣态位协同进化他感作⽤⽣态位:⽣态位指物种在⽣物群落或⽣态系统中占据的地位和⾓⾊。
包括有机体维持其种群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其所利⽤的资源及其在环境中出现的时间。
有机体的⽣态位可能会随着其⽣长发育⽽发⽣改变。
⼆、问答题 1、简述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及其表⽰⽅法、原因。
2、简述-3/2⾃疏法则并解释原因。
3、画图说明两物种种内、种间竞争的强弱与⽣态位分化的关系。
4、简述种间竞争的数学模型。
思考题 ⼀、名词解释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领域性竞争释放性状替换 ⼆、问答题 1、动物的婚配制度有哪些类型。
2、简述⾼斯假说实验。
3、简述种间竞争的可能四种结果。
4、互利共⽣有哪些类型,试列举⾄少四种。
5、他感作⽤的⽣态学意义有哪些? 6、谈谈⽣物间的协同进化。
1、下列⽣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关系的是(C)。
A.⼈与饲养的家畜 B.蜜蜂与其采蜜的植物 C.附⽣植物与被附⽣植物 D.⾖科植物与固氮菌 2、两种⽣物⽣活在⼀起时,对⼀⽅有利,对另⼀⽅⽆影响,⼆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
A.原始合作 B.竞争 C.中性作⽤ D.偏利作⽤ 3、寄⽣蜂将卵产在寄主昆⾍的卵内,⼀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
A.偏利作⽤ B.原始合作 C.偏害作⽤ D.拟寄⽣ 4、⽩蚁消化道内的鞭⽑⾍与⽩蚁的关系是(C)。
A.寄⽣ B.拟寄⽣ C.互利共⽣ D.偏利共⽣ 5、(B)是⽣态学的⼀种主要影响⼒,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调节的重要原因。
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个体竞争 D.竞争 6、雄⿅的叉⾓及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C)。
A.竞争 B.攻击 C.性选择 D.适应环境 7、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让这种鸟饲育其幼鸟,这⼀现象称为(A)。
A.社会性寄⽣ B.偏害共⽣ C.偏利共⽣ D.拟寄⽣。
第八章--生态位
第八章生态位生态位(niche)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生态位研究在理解群落结构和功能、群落物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群落动态演替和种群进化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这使生态位理论成为近20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林开敏和郭玉硕2001,桂莲和金屯 2002,林思祖等2002,毅等2003)。
第一节生态位的概念在生态学中最早使用生态位(niche)一词的是Grinnel(1917),他把生态位定义为种的最后分布单位(ultimate distributional unit ),而强调生态位的空间概念。
1927年,Elton把生态位确定为种在其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functional role and position),强调一个种与其他种的营养关系。
Hutchinson(1957)利用数学上的点集理论,把生态位看成一个种生存条件的总合。
Odum(1959)则认为生态位是一个种在其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状况,而这种地位和状况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973年,Pianka提出一个生物单位的生态位(包括个体、种群或物种生态位)就是该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合。
生物环境(小生境)与生物生态位之间的差异仅仅在于:在生物生态位的概念中,包括生物开拓和利用其环境的能力,也包括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方式。
目前,生态位的概念已同种间竞争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且越来越同资源的利用联系在一起。
我们认为生态位概念必须与物种所生存的群落环境相连系,也就是一个种的生态位是指该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该种个体在群落中的分布围和生物量的占有上。
一个种的生态位受群落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影响,因此一个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就有不同的生态位。
1990年我国学者建国和马世骏提出了扩展的生态位理论。
他们认为以前的生态位概念有三点不足之处:一是只将物种(种群)作为生态位的利用者或占有者,而没有包括其他拥有生态位的生物组织层次(如群落、生态系统等);二是只考虑环境因子(食物、资源等)而忽略了时间因子;三是只谈生态位实际利用性,没有考虑生态位的潜在形式和非存在形式。
初中生物动物的生态位
初中生物动物的生态位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动物的生态位生态位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生态位包括生物的生存环境、食物来源、繁殖方式、行为习性等多个方面。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通过研究动物的生态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动物生态位的概念和意义动物生态位是指动物在自然界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包括其生存环境、食物来源、繁殖方式、行为习性等。
动物生态位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种多样性:动物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动物生态位的存在和相互关系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各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3.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了解动物生态位有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防止物种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破坏。
二、动物生态位的构成要素1.生存环境:动物的生存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质、植被等。
不同生存环境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重要影响。
2.食物来源:动物的食物来源决定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动物通过食物链与植物相互联系,形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繁殖方式对动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4.行为习性:动物的行为习性包括迁徙、觅食、防御、攻击等。
行为习性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三、动物生态位的实例分析以下以麻雀、狼和豹三种动物为例,分析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
1.麻雀:麻雀是我国常见的鸟类,其主要生存环境为农田、森林和城市。
麻雀以谷物、昆虫等为食,属于杂食性动物。
麻雀繁殖能力较强,但在冬季食物短缺时易受到饥饿的威胁。
麻雀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角色,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一定影响。
生态位与生态平衡知识点总结
生态位与生态平衡知识点总结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角色或职责,包括其占据的生态位空间、资源利用方式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等。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对稳定分配。
一、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是由美国生态学家格奥尔格·福尔克斯(George Evelyn Hutchison)在1957年提出的概念。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特定环境中所占据的具有特定生物学特征和生态特征的位置。
它涉及到资源的利用、生境的状况和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生态位可以看作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职业或生活方式。
二、生态位的要素一个物种的生态位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空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空间范围。
不同物种之间的空间生态位可以相互重叠,也可以互相排斥。
空间生态位的大小取决于物种的分布范围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
2.资源生态位资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利用资源的方式和范围。
不同物种之间的资源生态位可以相互重叠,也可以存在竞争。
资源生态位的大小取决于物种对不同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特征。
3.行为生态位行为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方式和策略。
不同物种之间的行为生态位可以相互适应,也可以存在竞争。
行为生态位的大小取决于物种的行为特征和适应能力。
4.时间生态位时间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活动时间和时序。
不同物种之间的时间生态位可以相互分离,也可以存在竞争。
时间生态位的大小取决于物种的行为节律和生活习性。
三、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内各种生态要素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
生态平衡主要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量分配以及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等方面。
1.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生态系统内所包含的不同物种的数量。
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越高,其生态平衡性越强。
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及其作用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及其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中生态位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不同生物种类在生态位中所扮演的角色;3.理解生态位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够解释解释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相互作用;4.培养学生研究生态系统的能力,能够设计实验来研究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二、教学重难点1.生态位的定义和作用;2.不同生物种类在生态位中所扮演的角色;3.生位的稳定性和动态性。
三、教学内容1.概念解释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担任的角色和职位,包括它们在食物链中占据的位置、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
生态位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揭示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2.生态位的作用生态位是一个生物种群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和生存能力的反映。
不同生物种类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共同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位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生态位稳定性:所有物种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生态位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2)物种相互作用: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共生、拮抗等。
(3)适应能力:生物种群在特定环境下形成了一些适应性的特征,包括形态和行为等。
(4)保持多样性:生态位的作用是维持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使得需氧、光合等生境都有物种生长定居。
3.生态位的分类生态位的分类按照生物种类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生产者:指能够利用无机物质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生物种类,如植物等。
(2)消费者:指依赖生产者获得营养的生物种类,分为食肉动物、草食动物、杂食动物等。
(3)分解者:指利用有机物质为自身提供能量的生物种类,比如细菌、腐蚀菌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有综述性的知识点,提供完整的生态系统案例,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构成和相互作用;2.研究性学习,提供案例,让学生进行研究设计;3.班级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团队,通过合作探讨、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加深学习及印象。
生态位概念高中生物
生态位概念高中生物《神奇的生态位》嘿,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位吗?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神奇的概念!就拿我们的班级来说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
比如说,学习特别好的学霸小明,他在学习方面就是“高手”,这就是他的生态位。
而擅长画画的小美,画画就是她的专长,这也是她的生态位。
还有体育超棒的小刚,在体育场上那就是他的天下,这同样是他的生态位。
那在大自然里,生态位又是什么样的呢?这就好比一片森林,有高大的乔木,它们努力向上生长,争取更多的阳光,这是它们的生态位。
还有低矮的灌木丛,它们在乔木的下面,也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这也是它们的生态位呀!再看看地上的小草,它们虽然不起眼,但是也能在小小的缝隙里顽强生长,这同样是它们的生态位哟!你想想看,要是这些植物都没有自己的生态位,都去抢一样的东西,那会怎么样?哎呀,那可不得了啦!就像一场比赛,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跑,不就乱套了吗?再比如说动物们。
狮子威风凛凛,是草原上的霸主,它们的生态位就是捕食其他动物。
而那些小小的兔子,它们跑得很快,善于躲避,这就是它们的生存之道,也是它们的生态位。
鸟儿在天空中飞翔,寻找食物和栖息地;鱼儿在水中游弋,探索着自己的世界。
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谁也不抢谁的,大家都能好好地生活。
这是不是很神奇?生态位就像是大自然给每个生物安排的“专属座位”,让它们都能在这个大大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
那生态位会变吗?当然会啦!就像我们在班级里,原本不擅长数学的同学,通过努力学习,数学成绩变好了,他的“生态位”不就发生了变化吗?在大自然中也是一样。
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生物们就得调整自己的生存方式,它们的生态位也就跟着改变了。
我们人类呢?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态位。
我们要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给我们的一切,不能随便破坏其他生物的生态位。
不然,大自然的平衡被打破,倒霉的可就是我们自己啦!所以啊,生态位这个概念真的太重要啦!我们一定要好好了解它,保护好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让每个生物都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快乐生活,这不就是我们美好的世界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生态位生态位(niche)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生态位研究在理解群落结构和功能、群落内物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群落动态演替和种群进化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这使生态位理论成为近20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林开敏和郭玉硕2001,张桂莲和张金屯2002,林思祖等2002,李毅等2003)。
第一节生态位的概念在生态学中最早使用生态位(niche)一词的是Grinnel(1917),他把生态位定义为种的最后分布单位(ultimate distributional unit ),而强调生态位的空间概念。
1927年,Elton把生态位确定为种在其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functional role and position),强调一个种与其他种的营养关系。
Hutchinson(1957)利用数学上的点集理论,把生态位看成一个种生存条件的总合。
Odum(1959)则认为生态位是一个种在其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状况,而这种地位和状况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973年,Pianka提出一个生物单位的生态位(包括个体、种群或物种生态位)就是该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合。
生物环境(小生境)与生物生态位之间的差异仅仅在于:在生物生态位的概念中,包括生物开拓和利用其环境的能力,也包括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方式。
目前,生态位的概念已同种间竞争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且越来越同资源的利用联系在一起。
我们认为生态位概念必须与物种所生存的群落环境相连系,也就是一个种的生态位是指该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该种个体在群落中的分布范围和生物量的占有上。
一个种的生态位受群落内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影响,因此一个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就有不同的生态位。
1990年我国学者刘建国和马世骏提出了扩展的生态位理论。
他们认为以前的生态位概念有三点不足之处:一是只将物种(种群)作为生态位的利用者或占有者,而没有包括其他拥有生态位的生物组织层次(如群落、生态系统等);二是只考虑环境因子(食物、资源等)而忽略了时间因子;三是只谈生态位实际利用性,没有考虑生态位的潜在形式和非存在形式。
他们认为所有的生物组织层次均可称做生态元(ecological unit)。
生态元包括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生物圈等,这些生态元均有相应的生态位。
它们将生态位分为存在生态位和非存在生态位,前者又分为实际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在其生态位定义中均包含空间和时间因素,这一扩展的生态位理论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但目前这方面的资料尚有限。
第二节生态位的特征一. 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的宽度或广度(niche breadth)是指一个种群(或其它生物单位)在一个群落中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合。
在可利用资源量较少的情况下,生态位宽度一般应该增加,以使种群得到足够的资源。
在可利用资源量丰富的环境中,可导致选择性利用资源(选择采食等),使得生态位宽度变窄。
一个种的生态位越宽,该物种的特化程度就越小,也就是说它更倾向于是一个泛化种;相反,一个种的生态位越窄,该种的特化程度就越强,即它更倾向于是一个特化种。
泛化种,生态位宽,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尤其是在可利用资源量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特化种生态位窄,在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 生态位的重叠和竞争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某一资源因素(食物、营养成分、空间等)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niche overlap)。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部分空间为两个生态位所共占,假如两个物种具有完全一样的生态位,就叫完全重叠(complet overlap)。
但多数情况下,生态位之间只会发生部分重叠,即一部分资源是被共同利用的,而其他部分则是被各自所占据。
图8.1就是一个虚拟的例子,在由两个生态位维度(两个资源轴)组成的三维生态空间,虽然每一个分离的生态位维度之上的三维峰的阴影重叠着,但在两个维度中的实际重叠很小。
Hutchinson (1957)认为生态位重叠是两个种间发生竞争的前提条件。
他假设环境已充分饱和,即任何一段时间的生态位重叠都不能忍受。
因此,在任何两个生态位重叠部分都必然要发生竞争排斥作用(competitive exclusion)。
这种生态位重叠引起的竞争常被称做资源利用性竞争(exploitation competition)。
但实际上生态位重叠并不一定能导致竞争,除非共用资源供应不足(May,1980)。
图8.2表明沿着一个维度生态位显著或完全重叠的一对种,能够通过沿另一维度的生态位分割而避免竞争。
不过,在研究种间竞争时,生态位重叠常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因子加以分析。
第三节生态位的测度生态位测度包括两方面内容,即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计测。
它们是基于种群在一系列资源状态中的分布数据。
首先列出资源矩阵(表8.1),矩阵中的n ij表示d第i个种在第j个资源状态下的个体数或者是种i对第j个资源状态的利用量;S 为总种数(i=1,2,…,S),r为资源状态数(j=1,2,…,r); N i+为第i个种的所有个体数;N+j为第j个资源状态下的全部种个体数之和;N为资源矩阵中的全部个体总数。
图8.1两个生态维度组成的三维生态图两个种的生态位重叠(引自May 1980)表8.1 生态位测度资源矩阵资源状态1 2 3 …r1 种 23...类S n11n12n13 (1)n21n22n23 (2)n31n32n33 (3)… … … … …ns1n s2ns3… n s rN1+N2+N3+…Ns+ N+1N+2N+3… N+r图8.2 两个维度的生态位重叠与竞争1. 生态位宽度指数(Coefficient of niche breadth )(1) Levins(1968)指数∑==rj ji i PB 12)(1(8.1)这里B i 为种i 的生态位宽度;P ij =n ij /N i +,它代表种i 在第j 个资源状态下的个体数占该种所有个体数的比例。
因此,该公式实际上是Simpson (1949)的多样性指数。
(2) 信息指数(Shaanon-Wiener )指数 ∑=-=rj ij ji i P PB 1)ln ( (8.2)该指数是以Shaanon-Wiener 信息公式为基础的。
以上的两个指数B i 值越大,说明生态位越宽。
当一个种的个体以相等的数目利用每一资源状态时,B i 最大化,即该种具有最宽的生态位;当种i 的所有个体都集中在某一个资源状态下时,B i 最小,该种具有最窄的生态位。
(3)Smith (1982)指数Smith (1982)年提出一生态位宽度指数,允许考虑资源的可利用性:∑=j ij i a P B (8.3)这里a j 是第j 个资源状态下资源是占总资源的比例。
这一指数对实验数据更为有用。
因为实验设计中资源量可以准确量化。
(4)资源利用频数最简单的一种测定种生态位宽度的方法是计测某一量值之上的资源利用频率(Krebs 2000),或者叫常用资源的利用次数。
这一量值的确定是人为的。
在样方调查资料中,就是含该种多少个体以上(量值)样方数,其确实反映了种生态位的宽度。
资源利用频数与其它生态位宽度指数有着密切关系。
2. 生态位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niche overlap )(1) Levins(1968)重叠指数∑∑===rj ji rj kjijik PPP O 121)()( (8.4)这里O ik 代表种i 的资源利用曲线与种k 的资源利用曲线的重叠指数。
从上式的分母可以看出,该指数实际上与种i 的生态位宽度有关,由(8.16)可知,O ik 和O ki 的值是不同的,含义也有异。
当种i 和种k 在所有资源状态中的分布完全相同时,O ik 最大,其值为1,表明种i 与种k 生态位完全重叠。
相反,当两个种不具有共同资源状态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不重叠,O ik =0。
(2) Schoener(1974)重叠指数∑=--=rj kj ij ik P P O 1211 (8.5)同时,0≤O ik ≤1,该指数是以相似百分率为基础的。
(3) Hurlbert(1978)重叠指数该指数要考虑每一个资源状态的量值的相对大小,Hurlbert 把其叫做资源的相对多度。
这是为了改进Levins 指数而提出来的,其公式:∑==rj jkj ij ik C P P O 1(8.6)其中C j 为第j 个资源状态的相对多度(量值)。
Hurlbert(1982) 指出, 两个种按相同比例利用每一资源状态时,重叠指数最大,其值等于1。
(4) Petraitis(1979)特定重叠指数ik E k i e O =(8.7)其中∑∑==-=rj rj j i ij kj ijik P P P PE 11)ln ()ln ( (8.8)方程右端的基础是信息公式。
从(8.8)式中可以看出,Petraitis 特定重叠指数要求两个种i 和k 在每一资源状态中都要出现,因为如果一个种对某一资源状态的利用为0,即P ij =0,(8.8)式则没有意义。
所以,该指数对野外数据的适合程度较低,在实验研究中,效果较好,该指数也介于0和1之间。
(5) Pianka(1973)重叠指数∑∑∑====rj r j rj kj ij kjij ik P P P P O 11122)()( (8.9)Pianka 指数的值也介于0和1之间。
(6)百分比重叠指数()100,min 1⨯⎥⎦⎤⎢⎣⎡=∑=r j kj ij ik P P O (8.10)百分比重叠(Percentage overlap )是最简单的生态位重叠计测方法,并便于解释,因为它实际上测定的是两个种资源利用曲线重叠的面积。
这一指数经Schoener (1970)使用,并命名为Schoener 指数,但实际上其源于1938年Renkonen 的工作,还有人称其为Renkonen 指数。
(7)Morisite (1959)重叠指数()()[]()()[]1/11/12111--+--=+=+==∑∑∑k kj rj kj i ijrj ij rj kjij ik N n P N nP P P O (8.11)这一指数一般只用于密度或多度数据,即用个体数为指标,如果数据是其它类型,可以选用下面简化的Morisita 指数。
(8)简化的Morisita 指数这一指数是Horn (1966)年提出的,故也称为Morisita-Horn 指数∑∑∑===+=rj kjr j ijrj kjij ik PP P P O 121212 (8.12)这一指数与Levins 和Pianka 指数较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