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学 - 梁丽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政治社会学概述

一、政治与社会

(一)政治的内涵

第一,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政治”概念。中国古代“政”与“治”大都是分开使用,所谓“政”,主要是指国家权力、制度、法令和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教化以及对国家的政治管理活动。所谓“治”,有时指一种行为;有时指一种与动荡相对的安定和谐的状态。

第二,西方历史文化中的“政治”概念。从一开始就指向在城邦公民的参与下所进行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近代以后,西方对政治概念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四种取向:

(1)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马基雅维利、韦伯。

(2)公共决策及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过程。伊斯顿。

(3)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庞顿、吉尔。

(4)利益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本特利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2)各阶级之间的斗争;(3)核心是国家政权;(4)科学与艺术。

(二)社会的内涵

第一,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社会”概念。《旧唐书·玄宗上》记载:礼部奏请千秋假日三日,及村闾社会。此处是“社会”一词最早连用的地方,意为:村民集会的意思,指一定数量、规模的人群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结合。

第二,西方历史文化中的“社会”概念。16世纪以来被广泛使用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母体。两大派别:社会唯实论或实体论,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代表人物:斯宾塞、杜尔克姆、齐美尔、斯莫尔、帕森斯。社会唯名论,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代表人物:卢梭、洛克等。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1)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合。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但它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总合;(2)生产关系是社会的本质和基础。“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三)政治与社会相互关系

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为:

第一,政治起源于社会,是社会自身的调控器。劳动生存利益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利益配置合理与否关系着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劳动生存利益的配置与调控便需要有个公共权威性的力量,也即政治。

第二,政治对社会秩序具有维护作用。任何社会都必须在一定秩序范围内才能生存和发展,政治就是适应调整各阶级间的关系从而维护一定社会秩序的需要而产生的。政治越发展,它调整控制社会生活的作用就越强,具体表现为:(1)政治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间的关系。(2)政治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3)政治调整统治阶级与同盟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政治对社会的意识形态起着支配作用。

第四,社会决定着政治的发展,政治促进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二、政治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一)古典阶段的政治社会学理论

政治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古典阶段大约是指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启蒙运动时期这一时间跨度。代表人物: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时期西塞罗、奥古斯丁,中世纪时期托马斯·阿奎那,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

柏拉图的政治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等著作里,最早提出了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认为国家有三种必要职能:供应基本的物质需要、保护和管理。履行这三种职能的分别为工人、军人、从事管理的统治者。执行不同的

职能需要不同的才能,不同才能的人就构成了社会的等级。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学》中,首先,他将政治与社会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其次,探讨了社会分层的政治效应、政治稳定以及革命发生的社会基础,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不平等。

西塞罗在政治社会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是《国家篇》,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是人们在正义的原则和求得共同福利的合作下所结成的集体。理想政体应是“混合政体”,即以当时罗马元老院为首的奴隶主贵族共和国。

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是《君主论》,将神学与政治分开,把政治权力作为政治研究的核心,而不是以道德伦理为中心。这种区分使从科学意义上研究政治与社会成为可能,为政治社会学走向系统化、科学化提供了前提。

17、18世纪是西欧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政治思想对社会革命起到了推进作用。一方面,从人性出发来解释国家的起源和本质,不仅指出了国家起源的社会性同时还进一步指出以革命方式取代不合理国家制度的合理性,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把思维焦点集中到了资产阶级国家制度本身的健全和完善上面,提出了自由、法治等基本思想,这样就把对政治问题的探讨引入了具有理论和实际双重意义的科学研究。他们把政治和社会作了进一步区分,并加以发展和论述,这对日后政治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19世纪是政治社会学系统思想基本确立的时期,孔德和斯宾塞,以社会改革为目的,试图把人类社会当作一个整体加以研究,首倡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证来进行研究的新思路。

(二)近代时期的政治社会学理论P13~15

近代时期主要指19世纪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时间。

第一,精英主义的政治社会学理论。帕累托、莫斯卡、米歇尔斯。

第二,托克维尔的民主理论。

第三,马克思·韦伯的政治社会学思想

(三)当代政治学理论的发展

利浦赛特的《政治人》首次给出政治社会学之学术研究的思路,指出社会政治学的核心任务是分析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该书基本观点就是稳定的民主政治是冲突和一致的平衡。当代政治社会学理论纷呈,但有几个理论流派影响较大。第一,新制度主义的政治社会理论。

重视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基本观点:其一,在看待社会系统与政治系统关系问题上,它认为政治机构本身就是一个有着自身利益和要求的集体行动者,它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直接影响到政治活动的结局。其二,在看待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集体偏好与个体偏好关系上,它认为宏观现象并不一定等于微观现象的“和”,部分的个体偏好往往会被埋没在这种集体的加总中,而建立在个体偏好叠加基础上的集体偏好往往和个体选择的初衷大相迳庭。其三,它认为行为并不等于同于决策。其四,应该更多的考虑政治行为所具有的仪式、教化的功能以及官员政治行为动机源于责任、奉献和义务的一面。

第二,法团主义的政治社会理论。

阶级和谐与有机统一对社会是必不可少的。最有影响的学者是菲利普·施密特,他指出:法团主义可以被界定为利益代表的体系,在此体系中,构成单位被组织成一些单一的、义务性的、非竞争的、层级有序的、功能有别的有限团体,这些团体由国家认可并被赋予其在同行中的垄断代表权,以此作为交换,国家对其领导人选择、需求和支持的表达实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法团主义不是关于行动,而是结构的学说,它的目的是要提供社会结构的若干理想类型。法团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不同利益如何得到有序的集中、传输、协调和组织,并用各方同意的方式进入体制,以便使决策过程有序吸收社会需求,将社会冲突降低到不损害秩序的限度。法团主义所确定的制度理念是建立一个纵向的合作结构。

第三,公民权责理论。

主要包括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三个部分。公民权责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体依赖向国家层次集中,缓解了阶级冲突,促进了公共权威与公民权益的直接联系,使社会认同与依赖结构趋于集中化,个体逐渐脱离局部性的组织单位转向更大的政治单位- 国家。马歇尔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有两种相互冲突的结构:其一是阶级结构,其二是公民权结构;前者的原则是不平等- 财产拥有权的不平等分配,后者的原则是平等- 现代国家中的成员享有各种权利的平等资格。公民权责研究关注公民和国家的制度关系,国家授予社会成员一种前所未有的地位,拥有此地位的人在权利和义务上平等。而公民政治和社会权利的发展,减缓了财产差异造成的地位差异,个人的财产不再是他们权力地位的决定因素。

三、政治社会学的研究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