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要重视诵读
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7f52b4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c.png)
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方法一、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朗诵训练,带领他们学生去触摸古诗文的三大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那么,我们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就应该重视诵读训练,让学生从实践中触摸古诗文的美。
例如:⑴采用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既侧重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又侧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⑵采用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能进一步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
⑶进行适当的诵读比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古诗文的信心。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可以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努力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做课堂中的好演员,进而提高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充当观众,而不是演员的话,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长期下去,他们学习的兴趣只会越来越少。
因此,作为课堂的导演,我们就要努力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做课堂中的好演员,进而把他们的主要精力都吸引到课堂中来。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乐学语文,愿上语文课,不怕古诗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动活泼的古诗文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情景再现等语文活动,使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从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学生在实践中才智得到发挥,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积累文化底蕴,进而培养健全的人格,铸造美好的人生。
4【教材分析】_琵琶行(并序)_语文_高中_刘玉真
![4【教材分析】_琵琶行(并序)_语文_高中_刘玉真](https://img.taocdn.com/s3/m/c1b31234482fb4daa48d4b05.png)
教材分析《琵琶行》(并序)是一首诗歌,诗歌教学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古诗文的教学,要注重积累、诵读、感悟和熏陶。
新大纲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篇目”,重视了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特别是古诗文的诵读,这样有利于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过少,背得少的状况。
同时,古代作品,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质兼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可以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琵琶行》(并序)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传统课文,对于这篇课文,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不同处理方式。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把它放在了必修3第二单元,并且作为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学习的是唐代诗歌,共七首诗。
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把本文放在了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里。
本单元的任务是: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苏教版把《琵琶行》放在第二单元,作为一篇自读课文。
主要研究该诗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
北师大版则把本文放在了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感悟艺术,而且只节选了前两段。
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欣赏作者以形象比喻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气氛,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社会意义。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鲁教版把《琵琶行》放在了必修二第三单元中,它与《蒙娜丽莎的魅力》组成了“感受艺术魅力”这一模块。
学习此文,学生会感受到几千年前,古人用文字描写音乐的高超技艺。
同时,《琵琶行》融音乐、文学于一炉也能很好的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dd75a1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6.png)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诗词的诵读教学则是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词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诗意表达、情感抒发、节奏把握等等。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古诗词诵读的方法1.注重诗词的意境古诗词往往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感悟。
在诵读古诗词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背后意境,帮助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词背后的故事、历史背景等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以便更好地诵读出诗词的内涵。
2.重视音韵节奏古诗词的音韵节奏是其独特之处,也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地方。
教师可以通过朗诵、韵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感知、模仿和吸收古诗词的音韵特点,学会正确地吟诵出古诗词的音律和韵律,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3.培养情感表达古诗词的诵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机械复述,更需要学生能够从内心感受其中的情感并加以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情感疏导等方法,引导学生从诗词中领悟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之能够融入到诵读中去,从而诵读出更有情感的诗词。
4.结合表演古诗词诵读也可以结合表演形式,让学生在诵读的同时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更好地表达诗词的情感。
可以进行小组朗诵、戏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诗词的表达中去。
1. 运用故事讲解古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背后故事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诵读出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开展朗诵比赛开展古诗词的朗诵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表现。
在比赛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古诗词的诵读中去。
4.结合音乐表演可以将部分古诗词结合音乐表演,通过音乐的力量来加强古诗词的表现,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使诵读更加生动有趣。
借助诵读提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借助诵读提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13331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d.png)
借助诵读提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作者:权小娟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年第04期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着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其想象能力,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领略古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能力,笔者对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聚焦感知锤炼,诵读与鉴赏并进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不仅让学生掌握作者信息、创作背景等基本常识,而且让学生学会应用其艺术表现手法、体悟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并让学生通过主题化的学习及社团活动增强審美意识。
诗歌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找到文字背后的含义,就要重视古诗词的吟诵。
而情感丰富的吟诵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因此,教师在打磨自身范读水平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勇于张口吟诵古诗词,用自己的理解去抓“情感”的关键点。
反复诵读是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的常用方法,它有助于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意象。
比如,教学《雨巷》时,教师可以从“丁香”意象的表达人手,联系历代诗人的丁香情结,引出它所代表的孤独而高洁的形象。
然后,教师可以将《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不同作者的风格及其作品的意象差别,从而感受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气韵。
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韵味,具有音乐美、节奏美和情感美。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富有层次性。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对节奏、熟读文本,还要对古诗词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解它所表达的情感,并在诵读时将其体现出来。
如此一来,学生的语言与审美同构共生,能够更好地提升品鉴古诗词的能力。
二、紧扣核心素养,搭建诵读支架经典的古诗词是优美文字与高尚品格的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感悟作品的深刻内涵,能够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
因此,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善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教过的每一节课,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总结经验、实时改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与使用研究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与使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de5cb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a.png)
总之,从儿童本位的视角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选编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希望未来的教材编写能够更加学生的个性化需 求和全面发展,让古诗文教育成为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财富。
感谢观看
5、《观书有感·其一》: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作的一首哲理诗,以池塘为喻, 阐述了做学问的道理。该诗意境高远,寓意深刻,令人深思。
三、教学方法
针对古诗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提出了一些 有效的教学方法:
1、重视诵读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可以让学生 逐渐熟悉古诗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对古诗文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同时, 教师还可以通过范读、领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 的选编特点
1、选文广泛,内容丰富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选编广泛,涵盖了各个时期、各种题材和流派 的作品。这些古诗文既包括《登鹳雀楼》、《江雪》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有一 些较为生僻但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如《好了歌注》、《人间词话》等。丰富的 选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静夜思》:唐朝李白所作的五言绝句,描绘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在静夜 中思念家乡的情景。该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表达了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 恋之情。
2、《登鹳雀楼》:唐朝王之涣所作的五言绝句,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 远眺的情景。该诗意境深远,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思考。
总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古诗文选编和使用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策略,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合 理的选编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 髓,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研究更加 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信的新一代中国人做出积极 的贡献。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be847d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1.png)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传统,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既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文化素养。
因此,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典古诗文具有独特的美感和优美的语言形式,可以激发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热爱,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学习和朗读经典古诗文,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汉语的构造和表达方式,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运用的水平。
二、培养情感认知能力经典古诗文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它们往往通过深刻的描述和艺术手法,使人们产生共鸣。
通过学习经典古诗文,可以使孩子们在情感上增强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认知,了解人生的起起落落,感受生命的真谛,进而提高情感认知能力。
三、提高文化素养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诵读,可以让小学生逐渐领悟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这不仅是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
四、培养审美情趣经典古诗文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和诵读它们,可以让小学生在审美方面得到提高。
在诵读中,小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歌中优美的韵律和语言表达的美感,培养他们的感性认知,进而提高审美情趣。
五、促进心理健康学习经典古诗文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经典古诗文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良心和正义感,这是对于小学生道德和人性观的补充和启蒙。
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小学生可以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进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总之,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情感认知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促进心理健康。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对于经典古诗文的教学和诵读,让小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祖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语文(心得)之诵读中华经典,让古诗文散发芬芳
![语文(心得)之诵读中华经典,让古诗文散发芬芳](https://img.taocdn.com/s3/m/ac4042a6a5e9856a57126005.png)
语文论文之诵读中华经典,让古诗文散发芬芳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
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期的小学生,撒下最好的养料,经典诵读提升了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他们的心胸与视野,丰厚他们的知识储备。
语文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人对读已有经典的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可见诵读经典古诗文是何等重要。
而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
古诗文诵读教学,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为了更好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对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思索。
一、诵读的经典古诗文的内容要精挑细选。
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接触大量的古诗文,况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欣赏水平也还有限,所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得精挑细选。
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有益有趣的原则,结合课文中的古诗学习,适当拓展延伸。
每学期开学初就列出应诵读的课外古诗文的篇目十五篇,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明确的目标。
二、每天坚持诵读的时间,并做到持之以恒。
早读时间为最好的诵读古诗文的时间,坚持每天早晨进行晨读。
老师要进行朗读辅导,加强老师的范读,让每位学生能读出诗味儿。
要利用校本课前约两分钟时间进行汇报,还利用周六时间诵读给父母听。
坚持天天积累,周周积累,月月展示,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实效的。
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古诗文诵读内容
![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古诗文诵读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39cf5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7.png)
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古诗文诵读内容
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 选择经典古诗文:选择古代文学名著中的经典作品,如《离骚》、《木兰诗》、《小李子》等。
这些作品应具有优秀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熟悉背景知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古代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诗文的意境。
3. 注重感受与理解:通过解读诗文的意义和内涵,帮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去理解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情感体验。
4. 强调语言表达: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文,包括音调、节奏、语气等。
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发音和语调,保证准确和流畅。
5. 进行互动与讨论: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的独特见解。
6. 培养演讲技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或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朗诵的技巧和方法,如节奏掌握、情感传递等。
7. 创造诵读形式: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创造一些诵读形式,如合唱、朗诵配乐、戏剧化表演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上是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的一些内容,通过这些标准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古诗教学“五读”法
![古诗教学“五读”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7f7b1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5.png)
古诗教学“五读”法标签:语文教学;古诗;初读;细读;品读;美读;诵读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以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负载着浓浓的深挚情感,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
古人常以“言有尽而意无穷”来形容诗歌的无尽之美。
笔者认为,在古诗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朗读教学,应通过形式各异的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占诗的艺术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训练了想象力,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初读解诗题通读全诗,以“指名读”、“自由读”为主。
读悟目标是生字新词的认读、诗题的理解以及对诗人和背景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师应没法排除由于年代相隔久远而无法产生共鸣的障碍。
教师可让学生提前查阅作者的一些资料,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对写作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为理解诗意、品味意境定下感情基调。
如,李白诗的淡泊名利、高洁自重:杜甫诗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辛弃疾词的请缨无路、壮怀激烈,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如果能在了解他们人生境遇的基础上去读古诗,便能利于学生把握诗歌情感。
二、细读明诗意指导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比较辨析,从而透析重点词句在古诗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紧扣重点,咬文嚼字,细细揣摩,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把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倾注在一个个简单的字符中。
当学生通过反复咀嚼,体会到渗透在语言文字之外的无穷意味时,整首古诗的大意便会呼之欲出,对古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也就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初步领会。
如,《竹石》中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就恰当地体现出竹子坚定和顽强的品格。
教学中,教师可随机换用“靠”、“挨”、“立”等字眼,通过引发学生比较辨析感受除“咬”字外,换用其他字眼都不能形象地表现出竹子的坚定品格。
再如,《泊船瓜州》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斟酌,先后选用“到”、“过”、“入”等,最后又选定了“绿”字。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97177e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6a.png)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古诗词作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出色文化感情的一个重要纽带。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1.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为教学开展提供前提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提出,教学理念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以生为本的理念,旨在烘托小学生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只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前提。
在此项问题上,教师应给予高度关注,不可为了让学生记住古诗词而开展教学,应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文学素养,锻炼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若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及时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以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新时期,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而多媒体技术则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代表,是提高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小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认知度较高,对网络、计算机技术等的兴趣高,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平台中的图片、影像资料等方式来开展教学,能烘托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赠汪伦》时,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对一些关键的元素进行解读,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古诗词的情境进行动画展示,以增强学生对本首古诗意蕴的把握,借助动画的形式来烘托送友人的情境与氛围,利用“桃花潭水”来表达作者与汪伦间的深厚友情,让小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从中了解到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
3.创设趣味性情境,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相较于白话文而言,古诗词教学难度在不断加大,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
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将古诗词知识点与情境相互融合,进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从情境之中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与情感美,便于从中感受古诗词教学的魅力。
小学古诗词教学应注意的几点
![小学古诗词教学应注意的几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11fcbc0b1c59eef9c7b41e.png)
1.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请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片段),谈谈自己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诗词,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以其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成为人类丰富的精神营养。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扶到放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必须考虑不同年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新课程标准对于1-6年级不同年级段学习的内容和份量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这些要求和标准,体现明显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基本上都是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优秀作品,其中又以七言绝句和五方绝句占最多数。
对于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只要求他们能够熟读和背诵,初步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即可。
第二学段(3-4年级)虽然背诵的诗文仍是50篇(段),但要求在诵读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情感,并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学段(5-6年级),随着学生阅读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积累的丰富,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并要注意诵读过程中的声调和节奏,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境。
(二)由扶到放的原则。
学生初学古诗,由于知识积累不够,认知能力较低,如果一点不讲,不予帮扶,那么由于字词和句子的障碍,反而会影响学生阅读记诵的速度。
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帮扶,需要帮助学生解除阅读过程中的障碍,比如对个别字、词进行必要的解释,对个别句子进行解释,并且还要对诗歌进行领读、范读等等。
要淡化诗歌教学中的讲解与分析,这并等于说就一点不讲,适度的“讲”还是必要的,因为没有老师的帮扶,也就不可能有学生有效的诵读,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字。
由“扶”到“放”,先“扶”后“放”,就是要遵从循序渐进,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取得更好成效。
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ef77a1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2.png)
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以下是对古诗文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古代文化的精髓,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重视诵读。
古诗文讲究韵律和节奏感,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文。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提高诵读速度和深度,让学生们在反复诵读中逐渐领悟古诗文的内涵。
解析字词。
古诗文的用语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掌握古诗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在解析字词时,老师可以运用类比、演示等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深化理解。
古诗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学生们在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
老师可以通过介绍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古诗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思想感情,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主题和意义。
突出文化元素。
古诗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产物,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老师在讲解古诗文时,应该尽可能地突出这些文化元素,让学生们了解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和精神内涵。
培养审美情趣。
古诗文是古代文学中的精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教学古诗文,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总之,古诗文教学需要老师们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文化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训释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训释](https://img.taocdn.com/s3/m/22b7ecc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f.png)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训释一、引言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瑰宝。
中学阶段的古诗文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由于古诗文的表达方式、语言结构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异,许多学生在理解和鉴赏古诗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探讨中学古诗文的教学与训释,对于提高学生的古诗文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古诗文的教学策略1. 重视基础知识:古诗文教学应从基础知识入手,包括字词解释、语句理解、修辞手法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和深意。
2. 注重诵读: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反复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
同时,诵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例如,通过配乐朗诵、情境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4. 拓展延伸:学习古诗文不应仅限于课本,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推荐一些相关的古诗文作品,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古诗文的训释方法1. 结合背景:理解古诗文的含义,需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信息,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深意和内涵。
2. 注重修辞:古诗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3. 意象分析:意象是古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通过分析意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情感和主题。
4. 语境推断:古诗文的语句往往比较含蓄,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和理解。
通过语境推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和逻辑关系。
四、结语中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与训释,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激发兴趣、拓展延伸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古诗文水平。
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a6e9a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6.png)
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对于小学生又是最难的,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店铺整理了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供你参考。
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篇一一、熟读成诵法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朗读课文。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
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及多读,朗朗出生的诵读,低唱慢吟的诵读,也可“不求甚解”的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
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二、想象入境法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认知优势,把生涩的古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很多小学生背诗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相信通过画画,一定会加深他对诗的理解,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画画一方面也培养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为教者如何把古诗转化为画面,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记忆的激发,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佳作欣赏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
三、联系扩充法“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可让学生读其他有关的“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文章的写作背景。
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就要适时准确地给学生补充作者所写作品时的年代及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有诗句所包含的历史典故。
当然这些背景资料亦可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来解决。
四、理解重点词语,明确句子大意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篇二一、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重点不是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即考查他们能否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生难字词的意义从而理解诗词的内容大意,考查他们能否读出诗文的语感、情感和美感。
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古诗文诵读内容
![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古诗文诵读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57274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f.png)
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古诗文诵读内容
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内容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材:选取经典的古代诗文作为诵读的素材,如唐诗宋词、文言文等,确保诵读内容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审美品味。
2. 理解:对于每首古诗文,要求学生在诵读之前要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解读,了解作者的情感、意境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3. 发音:要求学生准确地发音,尤其是对于文言文,要重视发音准确、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讲求,避免朗读时出现腔调错误或者语音断裂的情况。
4. 语调:古诗文的语调往往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种韵律感,平仄、抑扬顿挫等,使诵读具有一定的韵味和旋律感。
5. 节奏:古诗文的诵读一般都有一定的节奏感,要求学生能够恰当地把握节奏,避免过快或者过慢,使诵读更加流畅和生动。
6. 表情: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能够通过语音、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方式,恰当地表达出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使诵读更加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7. 修辞技巧:对于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在诵读中运用,使诵读更加生动有力。
总之,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标准内容应该包含对选材、理解、发音、语调、节奏、表情和修辞技巧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意识,提升古诗文的诵读水平。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b8f7c2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1.png)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引言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诵读古诗文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诵读古诗文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诵读古诗文对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有着重要影响;三、诵读古诗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诵读古诗文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文是具有高度压缩性和概括性的文学形式,需要读者有较高的语文水平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
而诵读古诗文时,要求学生准确地吐词、发音、停顿,这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古诗文中丰富多样的比喻、修辞手法,也能够启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诵读古诗文对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有着重要影响古诗文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情感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能够领略到诗人的情感,感受到那种既优美又深刻的人生哲理,从而产生共鸣,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
四、诵读古诗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诵读古诗文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五、结论综上所述,诵读古诗文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古诗文的特点,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古诗文的内在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使其成为有知识、有思想、有品位、有情感的人。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1241b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f.png)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语文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增强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我们也不能忽视古诗词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缺乏趣味性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古诗词难以理解,语言晦涩,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无关,因此缺乏兴趣。
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成为一种负担,降低了学习效果。
2.重视背诵、轻视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学校和教师只重视古诗词的背诵,而忽视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学生可能能够背诵古诗词,却无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使得古诗词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3.缺乏整体性的教学古诗词教学往往只局限在学习某一些名句或者名篇,缺乏对整体古诗词的了解和把握。
学生只能记住一些片段,而无法形成对古诗词整体的认识,这对于学生综合运用古诗词的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4.脱离生活实际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古诗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和体会。
古诗词教学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结合的案例和讲解,使得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相隔离。
5.教学方式单一古诗词教学往往以传统的诵读或者背诵方式为主,缺乏多样性。
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古诗词教学的建议对古诗词教学应该增加趣味性,使得古诗词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注重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以及课后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语言特点,使得学生能够领略古诗词的美和智慧。
古诗词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学习某一些名句或者篇章,而应该提倡对整体古诗词的学习和了解。
学生需要全面地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形成全面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教学要重视诵读
摘要: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使其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很好的方法。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审美情趣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工夫,放手让学生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初读,赏诗语
古诗文用韵抑扬顿挫,用语精当典雅,特别讲究字句的干练、洒脱、清峻。
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学会诵读,自主感悟,倾心欣赏诗文的语言美。
初读时,首先要读准字音,掌握文章的字词。
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了其含义,把诗文也能读得文通字顺了。
其次,注意重音。
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
第三,注意语调。
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
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
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如《过零丁洋》就要读得气壮山河、慷慨悲壮,《归园田居》就要读得与世无争、清新自然,《春望》就要读得忧国忧民、沉郁顿挫。
第四,注意节奏。
初读中的节奏需着眼于全篇。
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
如《陋室铭》骈散结合,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二、诵读,解诗意
一篇诗文在诵读中把握了结构,了解了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
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
诵读时,教师根据文义、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诗文,能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如教《陋室铭》时,教师根据文义,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使学生从中把握了作者的思路。
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
熟读后,利用多媒体设计动态板书,扣住思路,抓住关键句,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
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研读,悟诗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
古诗文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古人的喜怒哀
乐、悲欢离合,都在古诗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感悟出《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爱国情,《春望》中的忧国忧民之情;才能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相隔两地的亲人的深情祝愿,“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爱国志士的铮铮誓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执著的信念,这些生动、具体、独特的个人阅读感受,不是老师能分析出来的,只有细心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将自身先前的独特体验融注到文本中,并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创造性的阐释和解析,这不是教师的分析所能代替得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自我完成,真切领悟作者创作的动机,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情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历练。
四、吟读,品诗味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反复吟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吟读的兴趣。
在吟读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
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学生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吟读,在吟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吟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
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的血汗?为什么战争却连年不断……学生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习古诗文要从诗文的字词品味、情感体味、风格认识、意境探求等方面来赏析。
但要更好地鉴赏古诗文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就要把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
(作者单位陕西省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