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日语系课程名称:日本文化概论课程编号:03308211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Japanese culture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限选课(请按我校教学计划安排表中的课程类型进行规范填写,即填写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等)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0学分:2开设专业:日语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项编写要求:写明该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日语本科专业方向限选课程,也是日语专业学生学习、了解和掌握日本文化基本知识和中日文化比较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化现象对比分析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与中国文化历史的渊源及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对比,日本文化整体概念,使学生把握日本文化基本内容、特征及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之处。
(本参考编写样式为“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二)课程目标(本项编写要求:写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了解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稻作文化属性;2.把握日本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代表性文化思想;3.把握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及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4.掌握中日文化比较的异同点及中国应该学习的日本文化精神。
(本参考编写样式为“公路勘测设计”课程)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第一章日本文化基本特征1.了解日本大化改新和对中国隋唐文化的吸收。
2.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和对西洋文化的吸收。
3.了解日本战后对美国文化的吸收。
4.掌握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特别是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和主体性。
5.掌握日本文化基本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本参考编写样式为“普通化学”课程)第二章稻作文化的特征1.了解稻作文化登录日本的情况。
日本文化概论的课程定位与教学创新
76日本文化概论的课程定位与教学创新■阎 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摘 要:日本文化概论课是对日语专业学生进行异国文化教育的主要课程,要充分发挥文化概论课的作用,首先要明确为其课程定位、确定教学视角,施之以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基础文化的构建,文化价值的判断及多国文化的比较。
同时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程自身的人文内涵。
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比较文化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日本文化概论 教学视点 教学方法 人文素养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指出外语类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与国别研究是学科基础之一,需要根据办学实际及人才培养定位制定合理的课程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及复合型外语人才。
高校日益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开设日本文化概论课的日语专业也逐渐增多。
日本文化概论课作为日语专业高年级重要的课程之一,如何发挥高校文化教育的职能,通过课程建设提升日语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是日本文化概论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
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以上问题谈一下自身的认识。
一、日本文化概论的课程定位当前,在我国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中,多数学校开设了日本文化概论课并把日本文化概论课程作为选修课对待。
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及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本学校的日本文化概论课授课学时,制定了教学大纲、教案及授课讲稿。
每个学校是否开设该门课程、课程设置多少学时,在第几学期学习,设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选取什么教材授课,是否外籍教师授课,高校之间各有异同。
这一状况在体现了日本文化概论课程建设多样化的同时,也说明日本文化概论课程的定位尚未明确,课程教学还未成熟,课程建设有待加强。
为了提高外语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规范化及科学化,需要及时改变以上状况,如此就需要明确日本文化概论课程的定位。
以下试从三个方面分析日本文化概论课程在日语学习者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所起的作用。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了解日本文化的特质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日本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技术,等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日本的特有社会结构,制度。
4.通过比较学习深入理解与中国的社会制度的差异。
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日本人性格,宗教观形成的因素。
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2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3
4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6 2.主要参考书
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日本国情解读系列 2003
5。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标准课程英文名称:The Introduction of Japanese Culture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日语专业学分数:2一、课程性质“日本文化概论”根据教育部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为本科日语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在我院日语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属于专业模块课程,是专业方向系列课程之一。
二、课程理念1、所属学科分析“日本文化概论”属于“文学”门类,其一级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为“日语语言文学”。
2、课程授课对象分析“日本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对象是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先修课程为《综合日语》、《日语听说》、《日语口语》、《日语阅读与写作》、《日本概况》等专业基础课程。
3、课程内容选择分析本课程为本科日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
“日本文化概论”是一门围绕日本的文化特点及日本人的心理文化,以点带面地论述日本的历史、社会、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科技等各个文化领域的课程。
该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对日本历史及社会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同时,使学生能将所学语言知识与日本文化相结合,逐步减少与日本人交往中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摩擦与冲突,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课程学习要求分析《日本文化概论》教学是以教学为手段的跨文化沟通活动,换言之《日本文化概论》教学既是教学活动,又是文化交流和文化比较活动。
同时《日本文化概论》课程大都作为日语专业的一门课程,其直接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日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5、课程考核目标和方法分析“日本文化概论”课程的考核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并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采用“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期末报告”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课上发言(回答问题和讲授)和参加小组讨论;“课外作业”包括论文写作与拓展阅读。
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提倡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形式相结合,加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标准《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标准课程英文名称:The Introduction of 适用专业:日语专业Japanese Culture课程编号:学分数: 2一、课程性质“日本文化概论” 根据教育部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为本科日语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在我院日语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属于专业模块课程,是专业方向系列课程之一。
二、课程理念1、所属学科分析“日本文化概论” 属于“文学” 门类,其一级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为“日语语言文学” 。
2、课程授课对象分析“日本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对象是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先修课程为《综合日语》、《日语听说》、《日语口语》、《日语阅读与写作》、《日本概况》等专业基础课程。
3、课程内容选择分析本课程为本科日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
“日本文化概论” 是一门围绕日本的文化特点及日本人的心理文化,以点带面地论述日本的历史、社会、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科技等各个文化领域的课程。
该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对日本历史及社会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同时,使学生能将所学语言知识与日本文化相结合,逐步减少与日本人交往中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摩擦与冲突,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课程学习要求分析《日本文化概论》教学是以教学为手段的跨文化沟通活动,换言之《日本文化概论》教学既是教学活动,又是文化交流和文化比较活动。
同时《日本文化概论》课程大都作为日语专业的一门课程,其直接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日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5、课程考核目标和方法分析“日本文化概论”课程的考核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并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采用“课堂表现+课外作业 +期末报告”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课上发言(回答问题和讲授)和参加小组讨论;“课外作业”包括论文写作与拓展阅读。
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提倡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形式相结合,加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日本文化概况教学设计
日本文化概况教学设计前言日本作为一个东亚国家,其独特的文化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日本文化已成为一项必要的素养。
因此,学习日本文化概况已成为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
本文将介绍一种日本文化概况教学设计,以期为日本文化概况课程的教师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文化概况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学艺术、饮食文化、宗教信仰、传统礼仪等方面,从而帮助他们全面了解日本文化。
教学内容1.日本的地理位置:介绍日本位于世界地图的哪个位置,以及日本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日本的历史背景:介绍神话传说、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历史演变。
3.日本的文学艺术:介绍日本的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艺术传统。
4.日本的饮食文化:介绍日本的传统饮食、食材、烹饪技巧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饮食文化。
5.日本的宗教信仰:介绍日本的佛教、神道、基督教等宗教信仰,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宗教背景和现状。
6.日本的传统礼仪:介绍日本的礼仪、礼节、规矩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日本社会的传统文化。
教学方式在本课程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
具体包括:1.多媒体讲解:使用多媒体设备对日本文化进行讲解,介绍日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学艺术、饮食文化、宗教信仰、传统礼仪等方面。
2.讲解与讨论: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
3.群体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群体讨论,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4.观摩学习:参观日本文化相关的展览、景点、博物馆,以更直观的方式了解日本文化。
教学评估1.初识考核:在开课初期进行一次选择题测试,以了解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基础了解情况。
2.课程作业:让学生撰写短文、制作PPT、创作漫画、录制视频等各类作业,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日本文化。
3.期末考核: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日本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该课程由浅入深,详细解说了日本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及现状,是了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时,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是为了全面了解日本社会、经济、文化、历史、文学五方面的情况,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取学习日本语言时必需的文化背景。
尤其注重现象和理论的结合,为以后撰写论文和学术研究开启启蒙之门,同时避免与日本人交往时产生文化冲突。
二、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教材,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诸现象。
怎样让学生在理论中寻求文化的缩影,在相关感兴趣的材料搜集中感受日本文化的特质,教会学生们用心灵的眼睛来看待“异质”文化。
作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在于让简单的日本文化富于启发性,使高深的日本文化带有现实性和可视性。
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各现象间的联系,进而抽象出日本人的心理特点和文化的特质,并能够在科研、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本课程总学时:32学时,教学安排在第七学期,周学时2节。
1.通过学习日本政治章节,了解日本的政治制度,日本宪法的地位以及国会和内阁分别的作用等掌握日本政治发展的进程。
2.通过学习日本经济章节,了解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史,日本的产业以及目前日本所面临的经济问题。
3.学习日本的教育章节,了解教育近代化的发展过程及起到的作用,二战后教育的特点以及日本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中国的借鉴之处。
4.学习日本的文化章节,掌握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日本的诸节日的时间以及相应风俗。
对于日本人的社会意识做到理解纵式社会、耻辱文化、中流意识、年功序列等理论,并能够综合应用上述理论解释一些日本的社会现象。
了解日本的宗教信仰理解日本的神道、佛教、基督教的特征。
5.熟知日本的各种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形式。
识记个艺术的名称,包括能乐、狂言、歌舞伎、茶道、插花,并理解其精神内涵。
关于日本的体育运动识记两种传统体育,既相扑和柔道。
6.熟知日本文学古典名著的成立和内容以及日本近代几位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品,把握日本文学的特征日本文学的古典名著。
日本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日本文化2、Japanese culture二、学时总学时36 学时其中:授课36 学时实验0 学时三、考核方式考查四、适用专业日语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第一学期五、课程简介(200字以内)本课程在《日本概况》的基础上,着重把文化分为两大部分,一为理论性较强的文化(包括历史进程、源流发展等),一为贴近日本人现实生活的文化(宗教、礼仪、风俗、器物等)。
前者主要是老师做指导性、总括性的讲解,以求培养学生理解较抽象或较复杂一些的文化内容。
后者主要是由老师给定一些题目,由学生们自己来选题并进行课堂发表,之后由同学代表以及老师做出补充说明,并允许大家随时提问。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日语专业限定选修课,教学对象为日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在第六学期开课。
选修本课程之前要求已经学过《日本概况》。
本课程的内容可深可浅,但关键是太深将会让学生一头雾水,甚至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太浅又会落入肤浅知识堆砌的俗套。
怎样让学生在理论中寻求文化的缩影,在相关感兴趣的材料搜集中感受日本文化的特质,教会学生们用心灵的眼睛来看待“异质”文化。
作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在于让简单的日本文化富于启发性,使高深的日本文化带有现实性和可视性。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1、内容:参考以下表格八、实验内容无九、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教材《日本文化概况》2、主要参考资料《日本文化》《日本经济》《日本社会》《日本艺术》《日本古典文学赏析》《日本文化概论》《日本语言》《日本文化史》十、先修课程《日本概况》。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课程开设目的日本的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通过日本文化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在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分析日本文化中的“静、雅、美、真、和”的意识行为,比如,日本的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传授传统艺术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以及审美素养;2.学习日本文化,一方面是让我们了解中国各种传统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路径与接受方式,还能从另一种方面,见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对于日本、东亚以及世界文明影响之深远;3.通过日本文化概论课程的学习,学生会树立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自信;4.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视野开阔的、具有全球意识、跨国文化交际能力和跨国运营能力的接班人。
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千百年来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日本学习和研究了中国一千五百多年,在日本文明形成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与影响。
学习日本文化,一方面是让我们了解中国各种传统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路径与接受方式,还能从另一种方面,见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对于日本、东亚以及世界文明影响之深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一批不仅熟知中日文化、而且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基本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
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全国日语专业的教学内涵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日语教育从“语言训练型”向“文化理解型”转变。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恰好是这种转变过程中的一次有力尝试。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属于以中日文化的比较为视角,围绕中日文化特点及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心理文化,以点带面地论述中国和日本的社会、文学、艺术等各个文化领域的课程。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中日文化的差异以及日本文化形成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与借用以及改造的过程。
《日本影视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习综合日语、会话、听力以及日语泛读等课程之后,具有相当程度的日语听说读写译基础之上开设的课程。
本课程教学内容由日本影视文化导论、影视作品欣赏、作品分析与翻译、复述及模拟表演等环节构成。
2.设计思路: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相关社会文化知识的掌握,影视文化的学习及影视作品赏析能够更直观、更便捷地为学生展现所学语言国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
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口述、模仿以及翻译等一系列训练,能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了解同一种语言在不同语境下的差异表达,开阔视野,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加深对日本社会的理解,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社会下对日语人才之需求。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针对日语专业本科学生于三年级上学期开设,需在经过初级日语(Ⅰ、Ⅱ)、中级日语(Ⅰ、Ⅱ)、日语听力、日语会话及日语泛读等课程学习之后选修此课。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由影视文化导论、影视作品赏析及作品翻译、复述、模拟表演等多个环节构成,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及训练,学生将更深刻透彻地理解日本文化与社会,日语的综合运用及表达能力也将得到全面提升。
1,日本影视文化导论:介绍日本电影电视发展及变迁的历程,重点讲解二战后日本电影的盛衰,让学生从总体框架上了解日本电影,以便在其后的影视欣赏环节更好地把握作品宗旨。
2,赏析:由教师控制时间,经典及代表性场景可多次重复欣赏,直至学生熟练掌握。
学生需在之后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总结。
3,复述及翻译:对于作品中经典及有教学意义的场面要求学生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复述并翻译,先复述和翻译短句,进而过渡到长句。
目标:尽量接近作品中对白的语音语调。
4,模拟表演:选择作品中代表性场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表演,或尝试给角色配音,使学生在影视作品赏析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日语相关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提高日语综合运用能力。
日语课时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日本文化概览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日本的基本文化特点,包括历史、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 掌握一些常用的日语表达,用于介绍和讨论日本文化。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日语进行简单的文化介绍和讨论。
-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拓宽文化视野。
-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日本历史简介2. 日本传统节日3. 日本风俗习惯4. 日语文化表达教学重点:- 日本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日语中常用的文化表达教学难点:- 理解日本文化中的深层含义- 正确运用日语进行文化介绍和讨论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角色扮演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图片、视频资料- 日语教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0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日本风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对日本有什么了解?2. 讲授内容(50分钟)- 日本历史简介:简要介绍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讲解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特点。
- 日本传统节日:介绍几个典型的日本传统节日,如元旦、樱花节、盂兰盆节等,讲解其由来和庆祝方式。
- 日本风俗习惯:介绍一些日本人的日常风俗习惯,如饮食、礼仪、节日庆祝等。
3. 练习(20分钟)- 学生分组,用日语介绍自己了解的日本文化。
-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和语法错误。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0分钟)- 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哪些日本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2. 讲授内容(40分钟)- 日语文化表达:讲解一些常用的日语表达,如“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ごめんなさい”(对不起)等。
-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日本文化现象,如茶道、和服等,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角色扮演(20分钟)- 学生分组,模拟在日本的日常生活场景,运用日语进行交流。
《日本文化概论》第二节
北海道・東北 北海道 青森 岩手 宮城 秋田 山形 福島 関東
東京 神奈川 埼玉 千葉 茨城 栃木 群馬 梨 信越・北陸
新潟 長野 富山 石川 福井 東海 愛知 岐阜 静岡 三重
山
近畿
大阪 兵庫 島根 香川 京都 岡山 愛媛 滋賀 広島 高知 奈良 和歌山 山口 中国 鳥取 四国 徳島 九州・沖縄
二、日本文化的历史分期、学习方法
(一)分期: 远古文化:岩宿文化(?~约8500年前); 绳纹文化(约8500年前~约2500年前) 古代文化:弥生文化(前3~3世纪); 古坟文化(4~6世纪); 飞鸟文化(538~710年);
奈良文化(710~784年);
平安文化(784~1192年) 中世文化: 镰仓文化(1192~1333年);
室町文化(1333~1603年);
近世文化:江户文化(16~19); 现、当代文化(19~ )
*学习日本文化时应注意的“四结合”
外来的影响与本土化过程、
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实证与理论思考、 传统与创新
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板块:
1、东亚地域文化中的日本 2、武士社会阶段的日本文化 3、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日本
间冰期 猛犸象、蒙古马、野驴、野马、 野牛等 间冰期
第四次
约5-1万年前
福岡 児島
佐賀 沖縄
長崎
熊本
大分
宮崎
鹿
冰川期
冰川期的动物迁徙 推定年代 动物种类
约60万年前 剑齿象、古菱齿象、掩齿象等 间冰期
考古 旧 石 器 时 代
地质
洪 积 世 第一次
第二次
约45-38万年前
日本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文化》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122039)本大纲由外国语学院日语教研室讨论修订,经外国语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一课程说明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学时学分:36学时 2学分适用专业:日语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大学本科日语专业高年级的专业课。
在一、二年级学习过日本概况的基础上,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进一步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特点的目的。
掌握对日本社会文化研究的热点领域及重要著作,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研究领域内,国内的研究状况。
阅读中外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家们研究日本的重要著作。
基于对日本历史、地理、风土等概况的掌握,再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更正确的理解日本社会诸多现象,并能依据所学理论给出较为客观的评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课程所用教材的课文多选自日文原著及日文原作中文版和国内的有关著作。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对日本社会、文化独特性的把握,能够从精神层面观察日本这个国家。
同时还涉及对日本历史、习惯风俗以及日本人思维方式同中国人的比较等。
先修课程二各章教学内容和学时第一章日本纵式社会的构成及其特征主要内容:纵式社会结构及其因此而衍生的人与人、人与集团、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主要掌握要点及概念:“场”的集团与“资格”的集团、“内和外”的意识重点和难点:“序列”的内涵、无底边的三角形、日本式集团的优缺点学时要求:6学时第二章日本社会“恩”的体系及“耻”感价值观主要内容:“恩”的关系渗透于人际关系的每一个角落、“耻”的价值观构成的原因主要掌握要点及概念:施恩与报恩、报恩是美德、耻感与罪感重点和难点:施恩与报恩的关系、耻感价值观同罪感价值观的区别学时要求: 6学时第三章日本的宗教及日本人的宗教信仰状况主要内容:日本宗教的发展历史、日本宗教的组成情况主要掌握要点及概念:日本佛教各教派及其发展过程、各个宗教的教义、宗教间的关系重点和难点:日本何以能多种宗教并存、日本人对宗教认识和宗教的作用学时要求: 6学时第四章日本社会的“家”和中国社会的“家”的区别主要内容:日本社会的“家”的特点主要掌握要点及概念:两国“家”的特点及其差异、日本的“家”和“家名”等概念重点和难点:中日两国在继承制度上的差异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学时要求: 6学时第五章岛国根性及文化的二重性主要内容:岛国地理环境及由此产生的文化二重性主要掌握要点及概念:岛国根性、文化二重性的特点及由来重点和难点:岛国根性对日本人精神结构的影响学时要求: 6学时第六章土居健郎的日本人“娇宠”心理理论主要内容:“娇宠”心理结构、表现特征及成因主要掌握要点及概念:“娇宠”心理重点和难点:“娇宠”心理发挥的社会作用及其具体表现学时要求: 6学时三主要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要求教学方法:该课程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印发相关资料向学生进行讲解,并就日本经济相关主题让学生分小组收集资料,于课堂发表并讨论。
《日本文化概论》之第一节
2012.9-2013.1
一、说明本课程的性质、目的、教学手段方 法、 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
二、日本文化的历史分期、学习方法
三、背景知识 四、简要介绍日本概况
(一)性质 跨专业选修课,为提高素养、扩大知识面。 (二)教学目的 掌握日本的发展演变过程的全貌,拓宽有关 日本的知识;使学生基本掌握日本各个时代文化 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具有影响的历史事件、了解 日本民族吸收不同文化因素时所体现出的特点、
印书馆,1993年版。
参考书:《日本简明通史》,[日]依田喜憙家 著,卞立
强、李天工、雷慧英译,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 《丑陋的日本人》,马驿等编著,山东画报出版 社,2006年第一版。 《菊花与刀》,[美] 鲁恩· 本尼迪克特著,孙志民 马小鹤 朱理胜 编译,九州出版社,2005年版。 《武士道》,[日]新渡户稻造著,张俊彦译,商务
能用日本的社会文化现象来观察中国的社会发展、
能知晓与日本相关的文化学、文化人类学书籍, 能够写出一篇有关日本的文章。
(三)内容框架与学时安排 (四)作业与考核方式 1、作业:课堂提问及讨论,记录
为平时成绩;
2、考核方式:平时20%,期末
80%。期末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写论文形式。
(五)课程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日本文化史》(第二版),叶渭渠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5年。
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大纲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日本概况》是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对日本历史和社会文化(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风俗、宗教等)等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今后从事中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交流工作。
学生学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日本社会,为学生拓宽学术研究的领域,增强涉外活动中的适应性。
同时,使学生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日本文化相结合,逐步减少与日本人交往中因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摩擦与冲突。
二、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程是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上课中多争取时间多举例子,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还应该采用对比和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理性地看待日本社会各个领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日本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社会习俗以及人民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等知识,能理解日本文化。
四.本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应对学生的学为主,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查找资料的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查询相关的资料,调动学生参加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在课外应鼓励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地搜集和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和调研,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日本社会深层次的内容,培养学生成为正确理解日本风俗文化。
五.教学模式与实施过程本课程教导学生在学好日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文化方面的学习。
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引导学生把全面理解和重点深入结合起来,切忌孤立地只抓重点。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向学生提供和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指导学生查工具书,进行网上阅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英文名称:The Introduction of Japanese Culture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日语专业学分数:2
一、课程性质
“日本文化概论”根据教育部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为本科日语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在我院日语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属于专业模块课程,是专业方向系列课程之一。
二、课程理念
1、所属学科分析
“日本文化概论”属于“文学”门类,其一级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为“日语语言文学”。
2、课程授课对象分析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对象是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先修课程为《综合日语》、《日语听说》、《日语口语》、《日语阅读与写作》、《日本概况》等专业基础课程。
3、课程内容选择分析
本课程为本科日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
“日本文化概论”是一门围绕日本的文化特点及日本人的心理文化,以点带面地论述日本的历史、社会、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科技等各个文化领域的课程。
该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对日本历史及社会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同时,使学生能将所学语言知识与日本文化相结合,逐步减少与日本人交往中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摩擦与冲突,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课程学习要求分析
《日本文化概论》教学是以教学为手段的跨文化沟通活动,换言之《日本文化概论》教学既是教学活动,又是文化交流和文化比较活动。
同时《日本文化概论》课程大都作为日语专业的一门课程,其直接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日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5、课程考核目标和方法分析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的考核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并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采用“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期末报告”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课上发言(回答问题和讲授)和参加小组讨论;“课外作业”包括论文写作与拓展阅读。
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提倡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形式相结合,加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目标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重点讲授日本文化各个层面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1、本课程总目标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对日本历史及社会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同时,使学生能将所学语言知识与日本文化相结合,逐步减少与日本人交往中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摩擦与冲突,从而增强学生日后在涉外工作中的适应性,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本课程分目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国情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于学生人格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通过对日本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正确历史价值观和提高整体素养。
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出色地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日本的历史及社会文化、日本人的精神及心理文化、现代日本知识及海外日本论论著介绍。
此四部分由基础性内容、提高性内容、拓展性内容三部分构成,基础性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提高性内容是在基础性内容的基础上对基本问题的补充和梳理,拓展性内容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性学习,是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分析和理论延展。
五、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总课时为64课时,分两个学期完成,分别在第五、六两个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
为了使教学效果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每周安排2课时的学习辅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布置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任务,指导学习方法。
2、教学建议
(1)教学组织与形式
根据“日本文化概论”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班级式集中学习、课外辅导、课下自学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知识学习与基本语言能力相结合,专业语言能力的提高与良好的语言习得的养成相结合。
(2)教学方法和手段
①以听说为主线的交际教学法。
精讲多练、以练为主。
教师有针对性地归纳、总结,将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的基本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
②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用关联知识、教具、演示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文化背景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除教材、网络课件中涉及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外,在教学中随时注意加入文化背景知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④教学手段:
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二者的优势。
采用多媒体课件、幻灯、录音、录相、电影、电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卡通、寓言童话故事、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
日语学习相关网站的利用,可汲取最新的信息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3)教学环境与策略
课堂教学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参与”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下自主学习”包括课前预读下节课学习内容、到图书馆和上网查阅资料、欣赏日语动漫影视,准备课堂讨论等活动。
“课上参与”包括鼓励学生勤于动脑,勇于提问,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等实践活动。
具体的策略是①多鼓励;②将实践教学活动表现与课程成绩挂钩,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4)能力培养方案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教学流程培养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学生。
“课前预习”是学生根据教师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进行有计划的学习。
它包括学习课本中下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并根据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等方式查找资料,寻求答案。
“课堂教学”由“师生问答,精讲重点,组织讨论,布置作业”四个环节构成。
①“问答”环节首先由学生根据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问,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概括总结。
②“精讲”环节主要由教师有针对性地归纳、总结,将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的基本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
③“讨论”环节是针对日本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
④“作业”环节包含巩固作业、扩展作业和预习作业。
巩固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整理学习笔记;扩展作业主要指小作文,学习报告等内容;预习作业是教师根据下一章节的内容提出一些与课本内外知识有关的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包括笔记整理、课外阅读、影视动漫欣赏、作文写作、网络学习等。
学生通过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加强书面表达能力;通过阅读、观看影片,了解日本社会,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写作文和学习报告,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阅资料,学习科研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从事科研的能力;组织开展日语角、日语短剧小品、翻译、朗读比赛、日语演讲比赛、日文写作比赛等第
二课堂活动。
创办学生翻译活动小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开展服务于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学业考核与评定
“日本文化概论”为考查课程。
本课程通过“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期末报告”三结合的考核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期末总成绩=(课堂表现)20%+(课外作业)30%+(期末报告)50%。
(1)“课堂表现”考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①是否参加讲课活动;②是否勤于思考、积极参与问题问答;③是否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
(2)“课外作业”包括课外阅读和小论文。
考查学生①是否预习、是否有足够的阅读量;②是否能够独立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写作任务。
(3)每学期末组织期末报告,报告采用小论文的形式。
由学生就日本文化的某一个方面自选角度进行小论文撰写。
报告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检测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准确、创造性地完成期末报告。
六、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
1、教材的选用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采用韩立红所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文化概论(第二版)》为教材,该教材从日本的精神文化入手,不仅论及日本的历史、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科技等几乎所有的文化领域,而且提纲挈领地概括了日本文化的特质。
该教材的编写原则以读解为主,听说为辅。
教学中宜采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画等直观教具设定动作和场面,使学生通过情景和形象逐步培养直接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参考书目
《日本(上、下)》大森和夫,大森弘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日本国家概况》刘笑明,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日本文化史》家永三郎岩波书店,1959
《日本人论》南博岩波书店,1994
《日本哲学思想史》永田广志商务印书馆,1983
《日本文明》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中国人与日本人》尚会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