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环节与系统频率特性

合集下载

实验三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测量

实验三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测量

姓名,班级学号 ; 姓名,班级学号姓名,班级学号 ; 姓名,班级学号姓名,班级学号 ; 姓名,班级学号实验三典型环节(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测量典型环节(或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和技能。

2.学习根据所测得频率特性,作出伯德图。

二.实验内容1.用实验方法完成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2.用实验方法完成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及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三.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上的信号源,掌握改变正弦波信号幅值和频率的方法。

2.利用实验设备完成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和二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

3.根据测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或数据)求取各自的传递函数。

4.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线路及原理(一)实验原理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或环节,当输入端加入一正弦信号时,它的稳态输出时一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但其幅值和相位将随输入信号频率的改变而改变,即:即相频特性即幅频特性,)()()(,)()()(sin )(])(sin[)()(ωωωωωφωωωωωωωj G t j G t j G Aj G A A tA t r j G t j G A t c ∠=-∠+====∠+=只要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就可以测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ωj G 和它的相位差)(ωφ,不断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就可测得被测环节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二)实验线路1.比例(P)环节的模拟电路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s U s U i O =)()(,取ωj s =代入,得G(jw)=k, A(w)=k, Φ(w)=0°其模拟电路和阶跃响应,分别如图1.1.2,实验参数取R 0=100k ,R 1=200k ,R=10k 。

2.积分(I)环节的模拟电路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Tss U s U i O 1)()(=其模拟电路,如图1.2.2所示,实验参数取R 0=100k ,C =1uF ,R=10k 。

自动控制理论—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理论—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G( j ) 1 jT G( j ) 1 T 2 2 j 2T
Sunday, November 11, 2018
8
纯微分环节的奈氏图
① 纯微分环节: G( j ) j
A( ) , , 0 ( ) 2 , 0 2
下半个圆对应于正频率部 分,而上半个圆对应于负 频率部分。 4
振荡环节的频率特性
K Kn 2 ⒋ 振荡环节的频率特性: G( s) 2 2 T s 2Ts 1 s 2 n s n 2
2
讨论 0 1时的情况。当K=1时,频率特性为:
G( j ) 1 (1 T 2 2 ) j 2T
一、奈奎斯特图 ⒈ 比例环节: G( s) K ;
G( j ) K
P( ) K ;虚频特性: Q( ) 0 ; 实频特性 :
( ) 0 A( ) K ;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
比例环节的极坐标图为 实轴上的K点。 K Re
Im
Sunday, November 11, 2018
0
时:A() 0, () 90 P() 0,Q() 0
3
Sunday, November 11, 2018
惯性环节的奈氏图
极坐标图是一个圆,对 称于实轴。证明如下:
K P ( ) 1 T 2 2 KT Q ( ) 1 T 2 2
1 2 2 p T
M p A( p ) 1 2 1 2
-2
0.2
Sunday, November 11, 2018
7
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
⒌ 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 微分环节有三种:纯微分、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传递函 数分别为: G( s) s

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6.一阶微分环节和二阶微分环节
dr (t ) G s =Ts +1 c(t ) T r (t ) dt
C(s) G s = T 2 s 2 + 2 Ts 1 R(s)
2 d r (t ) dr (t ) 2 c(t ) T 2 T r (t ) 2 dt dt
传函典型环节表达式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二 典型环节极坐标(Nyquist)图的绘制
1.放大环节(比例环节)
传递函数:G(s) K 频率特性: G( j) [G(s)]s j K Ke j 0 K j0
A( ) K ( ) 0
Im
放大环节的极坐标图是复 平面实轴上的一个点,它 到原点的距离为K。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G(j0) 1 0
1 1 G j 45 2 T
G(j) 0 -90
不难看出,随着频率 ω=0→∞ 变化,惯性环节的幅值 逐步衰减,最终趋于 0 。相位的绝对值越来越大,但 最终不会大于90°,其极坐标图为一个半圆。
Im

s
实际微分环节实现电路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4.积分环节
1 1 G s = c t r t dt Ti s Ti 特点:输入消失后输出仍具有记忆功能。
dt
0
t
实例:电动机角速度与角度间的关系,物体行驶距离 与物体速度间的关系,模拟计算机中的积分器等。
特点:含一个储能元件,对突变的输入不能立即跟 随,输出无振荡。
0.63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3.微分(超前)环节

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________控制理论(甲)实验_______指导老师:_____ 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__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___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接线图 四、实验设备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 七、实验数据分析 八、实验结果或结论一、实验目的1.了解典型环节和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2.根据实验求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传递函数。

二、实验原理1.系统(环节)的频率特性设G(S)为一最小相位系统(环节)的传递函数。

如在它的输入端施加一幅值为X m 、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为)sin()()sin(ϕωωϕω+=+=t j G Xm t Y y m由式①得出系统输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比相位差)()(ωωj G Xmj G Xm Xm Ym == (幅频特性) )()(ωωφj G ∠= (相频特性) 式中)(ωj G 和)(ωφ都是输入信号ω的函数。

2.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2.1 李沙育图形法测试 2.1.1幅频特性的测试 由于 mmm m X Y X Y j G 22)(==ω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即可测出相应的幅值比,并计算mm X YA L 22log 20)(log 20)(==ωω (dB )其测试框图如下所示:图5-1 幅频特性的测试图(李沙育图形法)注:示波器同一时刻只输入一个通道,即系统(环节)的输入或输出。

2.1.2相频特性的测试图5-2 相频特性的测试图(李沙育图形法)令系统(环节)的输入信号为:t X t X m ωsin )(= (5-1) 则其输出为 )sin()(φω+=t Y t Y m (5-2)对应的李沙育图形如图5-2所示。

若以t 为参变量,则)(t X 与)(t Y 所确定点的轨迹将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形成一条封闭的曲线(通常为椭圆),当t=0时,0)0(=X 由式(5-2)得 )sin()0(φm Y Y = 于是有 mm Y Y Y Y 2)0(2sin )0(sin )(11--==ωφ (5-3) 同理可得mX X 2)0(2sin )(1-=ωφ (5-4) 其中:)0(2Y 为椭圆与Y 轴相交点间的长度; )0(2X 为椭圆与X 轴相交点间的长度。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版)完整第五章ppt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版)完整第五章ppt课件

-20
φ (ω )
ω=0.1 L(ω )=20lg0.1=-20dB 90
对数相频特性:φ (ω )=90o 0 0.1
1
10ω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4).惯性环节
G(s)=Ts1+1
G(ωj
)=

1 T+1
(1) 奈氏图
A(ω
)=
1 1+(ω T)2
φ (ω )= -tg-ω1 T
取特可殊以点证:绘明ω制:=0奈氏图近似方I法m : AA图心半A点(ω(ω(是 , 圆ω,))=以 以 。惯=)0然=根ωω0(1性.171==/后据0/环2∞27为T将幅1节φ,jφo半φ它频的(ω)(ω径为(ω奈们特))=的圆)=氏平-性=09-o0滑4和o5连o相ω接频起∞特来0性-。求45ω=出T1特殊ω1=0Re
5)二阶微分环节 s 2 /n 2 2s /n 1(n 0 ,0 1 )
6)积分环节 1 / s
7)微分环节 s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2)非最小相位系统环节
1)比例环节 K (K0)
2)惯性环节 1/( T s1 ) (T0) 3)一阶微分环节 Ts1 (T0)
4)振荡环节 1 /( s 2 /n 2 2 s /n 1 )(n 0 ,0 1 )
第一节 频率特性
系统输入输出曲线 定义频率特性为:
r(t) c(t)
r(t)=Asinωt
G(ωj )
=|G(jω)|e j G(jω) =A(ω )e φj (ω )
A 0
幅频特性: t A(ω )=|G(jω)|
G(jω)
A G(jω )
相频特性: φ (ω )= G(jω)

孙炳达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3

孙炳达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3

比例环节可以完全、真实地复现任何频率的输入 信号,幅值上有放大或衰减作用;υ (ω)=0º ,表示输 出与输入同相位,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5.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二、积分环节 1.代数表达式 传递函数
G (s) 1 s 1
频率特性 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
A( )

1 1 1 j 90 G( j ) j e j () 90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是一条斜线, 斜率为-20dB/dec, 称为高频渐 近线,与低频渐近线的交点为ωn=1/T,ωn称为交接频率或转 折频率,是绘制惯性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时的一个重要参数。
5.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伯德图 对数幅频图
L( ) 20lg A( ) 20lg 1 1 2T 2 20lg 1 2T 2
G ( j ) 1 j 2 2 2 (1 2 2 ) j 2 (1 2 2 ) 2 (2 ) 2 e
2 T j arctan 1 2 2
5.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2.极坐标图 理想微分环节的极坐标图在0 <<的范围内,与正虚轴重合。 可见,理想微分环节是高通滤 波器,输入频率越高,对信号的 放大作用越强;并且有相位超前 作用,输出超前输入的相位恒为 90º ,说明输出对输入有提前性、 预见性作用。 (纯微分)
在控制工程中,采用分段直线表示对数幅频特征 曲线,作法为: a.当Tω<<1(ω<<1/T)时,系统处于低频段 L( ) 20lg1 0 b.当Tω>>1(ω>>1/T)时,系统处于高频段
L( ) 20lg T
此直线方程过(1/T,0)点, 且斜率为-20dB/dec。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63.4 -71.5
-78.7 -81.9 -84.3 -87.1 -88.9 -89.4
1 1 当 0时, (0) 0;当 时, ( ) ;当 时, () 。 T T 4 2
惯性环节的Bode图
由图不难看出相频特性曲线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对于( 0, -45°) 点是斜对称的,这是对数相频特性的一个特点。当时间常数T 变化时,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的形状都不变,仅仅是 根据转折频率1/T的大小整条曲线向左或向右平移即可。而当 增益改变时,相频特性不变,幅频特性上下平移。
20 T
一阶微分环节
惯性环节
七、 二阶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
G(s) T 2 s 2 2 Ts 1 G( j ) 1 T 2 2 j 2T
2 T A( ) (1 T ) (2 T ) , ( ) tg 1 T 2 2
2 2 2 2 1
Im[G(jω)]
G( j0) 10o
G( j) 0 180o
0 1 Re[G(jω)]
拐点处谐振频率:
A( n )
1 2
o
r n 1 2 2
A
B
( n ) 90
Ar
1 2 1 2
振荡环节的频率特性
A( )
1 (1 T 2 2 )2 (2T )2
1 .0 0 .7 0 .5 0 .3 0 .2 0 .1
( )(deg)

-30° -60° -90° -120° -150°

0 .1 0 .2 0 .3 0 .5 0 .7 1 .0
20 dB / dec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第一讲 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第一讲 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

对数幅相曲线(又称尼柯尔斯曲线):对数幅相图的横坐标表示对数相频 对数幅相曲线(又称尼柯尔斯曲线):对数幅相图的横坐标表示对数相频 尼柯尔斯曲线): 特性的相角,纵坐标表示对数幅频特性的幅值的分贝数。 特性的相角,纵坐标表示对数幅频特性的幅值的分贝数。
5.2 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
• 典型环节 •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 最小相角系统和非最小相角系统
L(ω ) = −20 lg 1 + ω 2T 2
ω<<1/T, L(ω)≈-20lg1=0 ω>>1/T, L(ω)≈-20lgωT =-20(lgω-lg1/T)
(dB) 20 0 0.1 1/T -20 (o) 90 0 0.1 -90 1 10 ω 1 20dB/dec 10 ω -20dB/dec
幅频特性相同, 幅频特性相同,但相频特性符号相反 。 •最小相角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一一对应,只要根据其对 最小相角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一一对应, 数幅频曲线就能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 L(dB)
L(dB) 20 10 -20 ω L(dB) -20 100 50 -40 ω -40 -20 ω 2 ω1 ωc ω -40
典型环节
•比例环节:G(s)= K 比例环节: ( ) •惯性环节: G(s)= 1/(Ts+1),式中T>0 惯性环节: ( ) ,式中 •一阶微分环节: G(s)= (Ts+1),式中 一阶微分环节: ( ) ,式中T>0 •积分环节: G(s)= 1/s 积分环节: ( ) 微分环节: ( ) •微分环节: G(s)= s •振荡环节: G(s)= 1/[(s/ωn)2+2ζs/ωn+1]; 振荡环节: ( ) 式中ω , 式中 n>0,0<ζ<1 二阶微分环节: ( ) •二阶微分环节: G(s)= (s/ωn)2+2ζs/ωn+1; 式中ω , 式中 n>0,0<ζ<1

4.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图

4.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图

0, G j ; , G j 0 其相频特性为
V G j arctg arctg 90 U 0 其对数幅频特性为 1
L 20 lg G j 20 lg
1

20 lg
4.8所示。
4.2.3 积分环节频率特性图(2)
2
G j arctg
2T 2T arctg 2 2 1 T 1 T
由此可知,振荡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不仅与ω有关,而且与ξ有关。根据对数特性计算
公式可知,振荡环节的低频渐近线为零分贝线,高频渐近线为斜率为-40dB/dec的直 1 线,高频渐近线与低频渐近线相交于T 处,对数相频曲线在φ=-90°弯点处是斜 T 对称的。其伯德图如图4.13所示,不同的ξ 值对应的曲线不同。

1 2
G(jω)的轨迹与虚轴交点处的频率就是无阻尼
4.2.5 振荡环节频率特性图(4)
对数幅频特性为
L 20 lg G j 20 lg
对数相频特性为
1 T 2T
2 2
1
2
20 lg 1 T

2 2
2T
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为折线,在低频段,渐近线为横坐标轴(零分贝线), 在高频段,渐近线为斜率为-20dB/dec,与横坐标轴交于 1 的直线。折点在T 1 T T 处,称ωT为转折(转角)频率。 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曲线根据对数相频特性来改变ω,逐点求出φ(ω),然后作图 与对数相频特性图上。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在φ=-45°弯点处是斜对称的。
4.2.5 振荡环节频率特性图(5)
4.2.6 一阶微分环节频率特性图(1)

实验四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实验四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实验四 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典型环节和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2.根据实验求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相应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设备同实验一三、实验内容1.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2.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3.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频率特性测试;4.由实验测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相应的传递函数;5.用软件仿真的方法,求取惯性环节和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

四、实验原理设G(S)为一最小相位系统(环节)的传递函数。

如在它的输入端施加一幅值为Xm 、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sin()()sin(ϕωωϕω+=+=t j G Xm t Y y m ①由式①得出系统输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比 )()(ωωj G Xmj G Xm Xm Ym == ② 显然,)(ωj G 是输入X(t)频率的函数,故称其为幅频特性。

如用db (分贝)表示幅频值的大小,则式②可改写为XmYm j G Lg L lg 20)(20)(==ωω ③ 在实验时,只需改变输入信号频率ω的大小(幅值不变),就能测得相应输出信号的幅值Ym ,代入上式,就可计算出该频率下的对数幅频值。

根据实验作出被测系统(环节)的对数幅频曲线,就能对该系统(环节)的数学模型作出估计。

关于被测环节和系统的模拟电路图,请参见附录。

五、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箱上的“低频信号发生器”,掌握改变正弦波信号幅值和频率的方法。

利用实验箱上的模拟电路单元,设计一个惯性环节(可参考本实验附录的图4-4)的模拟电路。

电路接线无误检查后,接通实验装置的总电源,将直流稳压电源接入实验箱。

2.惯性环节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把“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惯性环节的输入端相连,当“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幅值恒定的正弦信号时,用示波器观测该环节的输入与输出波形的幅值,随着正弦信号频率的不断改变,可测得不同频率时惯性环节输出的增益和相位(可用“李沙育”图形),从而画出环节的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j
j 1
0j 1
Im
0
Re
0
积分与微分环节
L(dB) 40
积分环节
0
微分环节
40
( )
90
微分环节
0 90
积分环节
20dB / dec
20dB / dec
6
三、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 G s s
频率特性:
G(j)
j
ej
π 2
➢1. 幅频特性 A及相频特性
A ,
A
( )
0
1
T
4
2
L,
0
1
T 3dB
4
20lg 2T 2 1
2
近似曲线 精确曲线
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L() 20 lg 1 (T )2 () tg1 T
0 L0 0
1 L 20 lg 1 3
T
2
4
L
2
L()(dB) 0 0.1 5
10 15 20
0.2
0.3 0.4
0.6 0.8 1
T
2
34
6 8 10
七、一阶不稳定环节
传递函数: G s 1
Ts 1
➢1. 幅相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 G j 1
jT 1
G j
1
jT 1
1
1 T2
T
j1 T2
U
jV
U
1 2
2
V
2
1 2
2
一阶不稳定系统的幅相频
率特性是一个为(-1,j0)
为圆心,0.5为半径的半圆。
180O 90O
Im
1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2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2
2
时的情况。 讨论 0 ≤ ζ ≤ 1时的情况。当K=1时,频率特性为: 时 频率特性为:
1 G ( jω ) = (1 − T 2ω 2 ) + j 2ζωT
实频、虚频、幅频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实频、虚频、幅频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1 − T 2ω 2 − 2ζωT P(ω ) = , Q (ω ) = 2 2 2 2 2 2 (1 − T ω ) + 4ζ ω T (1 − T 2ω 2 ) 2 + 4ζ 2ω 2T 2
1
二、幅相曲线(极坐标图、奈奎斯特图) 幅相曲线(极坐标图、奈奎斯特图)
比例环节: ⒈ 比例环节: G ( s ) = K ;
G ( jω ) = K
P Q 虚频特性: 实频特性 : (ω ) = K ;虚频特性: (ω ) = 0 ;
ϕ 幅频特性: (ω ) = K ;相频特性: (ω ) = 0 A 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
ϕ (ω ) = −
− tg −1T1ω − tg −1T2ω
[分析 、当 ω = 0 时, (0) = −k (T1 + T2 ), Q(0) = −∞, ϕ (0) = − π 分析]1、 分析 P 2 G 显然, 显然,当 ω → 0 时, ( jω )的渐近线是一条通过实轴 − k (T1 + T2 ) 点, 且平行于虚轴的直线。 且平行于虚轴的直线。
A(ω ) = P (ω ) 2 + Q(ω ) 2 =
−1
1 (1 − T 2ω 2 ) 2 + (2ζωT ) 2
Q(ω ) −1 2ζωT ϕ (ω ) = tg = −tg P(ω ) 1 − T 2ω 2
6
振荡环节的奈氏图
1 − T 2ω 2 P (ω ) = (1 − T 2ω 2 ) 2 + 4ζ 2ω 2T 2 − 2ζω T Q (ω ) = (1 − T 2ω 2 ) 2 + 4ζ 2ω 2T 2

实验三 典型环节(或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

实验三  典型环节(或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

实验三 典型环节(或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测量典型环节(或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和技能。

2.学习根据实验所得频率特性曲线求取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实验方法完成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2.用实验方法完成典型二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

3.用软件仿真方法求取一阶惯性环节频率特性和典型二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并与实验所得结果比较。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1.实验用一阶惯性环节传递函数参数、电路设计及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对于1)(+=Ts Ks G 的一阶惯性环节,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是一个半圆,见图3.1。

取ωj s =代入,得)()(1)(ωϕωωωj e r T j Kj G =+=(3-2-1)在实验所得特性曲线上,从半园的直径(0)r ,可得到环节的放大倍数K ,K =(0)r 。

在特性曲线上取一点k ω,可以确定环节的时间常数T ,kk tg T ωωϕ)(-=。

(3-2-2)实验用一阶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12.01)(+=s s G ,其中参数为R 0=200K Ω,R 1=200K Ω,C=1uF ,参数根据实验要求可以自行搭配,其模拟电路设计参阅下图3.2。

在进行实验连线之前,先将U13单元输入端的100K 可调电阻顺时针旋转到底(即调至最大),使输入电阻R 0的总阻值为200K;其中,R1、C1在U13单元模块上。

U8单元为反相器单元,将U8单元输入端的10K 可调电阻逆时针旋转到底(即调至最小),使输入电阻R 的总值为10K;注明:所有运放单元的+端所接的100K 、10K 电阻均已经内部接好,实验时不需外接。

图3.22.实验用典型二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参数、电路设计及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对于由两个惯性环节组成的二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2)1)(1()(2221++=++=Ts s T Ks T s T K s G ξ )1(≥ξ 令上式中 s j ω=,可以得到对应的频率特性 )(22)(12)(ωϕωωξωωj e r T j T Kj G =++-=二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5-2(1)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2(1)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 幅频特性
A( )
1
2 2 2 2 (1 2 ) 4 2 n n
相频特性
n ( ) arctg 2 1 2 n
2
其中,对于相频特性
2 n 当: n 时, ( ) arctg 2 1 2 n
当: n 时, ( ) 180 arctg
L(ω )
j
ω =∞ ω ωn 0
20 0 φ(ω ) 1 ω =0 180° 0 (b)
[40] ωn ω
ω
( a)
二阶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图
8. 延迟环节 (教材P204)
传递函数 G(s)
频率特性
G( j) e j A() e j ( )
e
s
(1) 幅相曲线: (教材P204图5-25) 幅频特性 A(ω)= 1 相频特性 φ(ω) = -ωτ(rad)= - 57.3ωτ (°) (2)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图): 1) 对数幅频特性 L(ω)=20lgA(ω)= 0 2) 对数相频特性:φ(ω) = -ωτ(rad)=-57.3ωτ(°)
ω →0
0
(a) 微分环节的幅相曲线
(2)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图):
∵ 对数幅频特性 L(ω)=20lg∣G(jω)∣ = 20lgω 对数相频特性 φ(ω) = 90° ∴ 微分环节的Bode图如图(b)所示。
L(ω)
20
0
20dB/dec 1 10
φ( ω ) 90° 0
ω
ω
(b) 微分环节的Bode图
r n 1 2 2
1 M r A(r ) 2 1 2 2 0 2
显然
对于不同的系统阻尼,振荡环节的谐振峰值Mr,谐振频率ωr不同, 参见教材P195-196分析。

频率响应分析法(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与伯德图的绘制

频率响应分析法(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与伯德图的绘制

传递函数
积分环节
频率特性 幅频特性 对数幅频特性
理想微分环节
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2)惯性2环.热节模和型一阶微分环节
惯性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
倒数关系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2)惯2性.热环模节型和一阶微分环节
惯性环节的极坐标图
一阶微分环节
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2)惯性2.热环节模和型一阶微分环节
惯性环节
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
幅频特性
对数幅频特性
一阶微分环节
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振荡2.环热节模和型二阶微分环节
振荡环节
传递函数
二阶微分环节
振荡环节的频率特性
对数幅频
L() 20lg
(1
2 n2
)2

(2
n
)2
转折频率
倒数关系
相频特性
实际的对数幅频和相频曲线
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振荡2.环热节模和型二阶微分环节
振荡环节的对数相频曲线
极坐标图
振荡环节的相频曲线图 振荡环节的极坐标图
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振荡2.环热节模和型二阶微分环节
二阶微分环节,与积分和微分环节,一阶微分和惯性环节相类似,二阶微分环节的 频率特性是振荡的逆频率特性
最小相位的典型环节有那些?(第二章) 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振荡环节、理想微分环节、 一/二阶微分环节,
非最小相位:时滞环节
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1)比2例.热环模节型
a)传递函数 b)频率特性 幅频特性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1 1 G ( j ) j
Im
G
Re
900

0
积分环节的频率响应
频率特性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积分环节的相频特性等于 -900 , 与角频率ω 无关,表明积分环节对正弦输入信号有900的滞后作用;其幅 频特性等于 1 ,是ω 的函数, 当ω 由零变到无穷大时,输出幅值则由 无穷大衰减至零。
(3) 用渐近线表示幅频特性,使作图简单方便;
(4) 横轴(ω 轴)用对数分度,扩展了低频段,同时兼顾 了中、高频段,有利于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一)放大环节(比例环节) 放大环节的频率特性为 G ( j ) K ( K 0)
其幅频特性是
G( j ) K
对数幅频特性为
20 lg G( j ) 20 lg K

-20
-40
( )
两个图形上下放置(幅
频特性在上,相频特性
在下),且将纵轴对齐, 便于求出同一频率的幅
90o
值和相角的大小,同时
为求取系统相角裕度带

45o
0 -45o -90o 0.01 0.1 1 10 100
来方便。
用伯德图分析系统有如下优点: (1) 将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作图,使系统(或环节)
2 2 2
2
1 是一个标准圆方程,其圆心坐标是 ,0 ,半径为 1 。且
当ω 由 0 时, G ( j ) 由 0 90 ,说明惯性环节的频率特 性在G( j ) 平面上是实轴下方半个圆周,如图所示。

2

2
Im
G
0
0.5

0
450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ω 1 ω n
2
ω 2 ω G ( jω ) = 1 ( ) + j 2ξ ( ) ωn ωn ω 2 P(ω ) = 1 ( ) ωn ω Q(ω ) = 2ξ ( ) ωn
A(ωn ) = 2ξ ω r = ω n 1 2 ξ 2
(ωn ) = 90o A r = 2 ξ 1 ξ 2
11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A(ω) = 1
Magnitude (dB)
惯震震震震Bode图,T=1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低频低低低 高频低低低 -20dB/dec 交 交 频 频 1/T
1+T ω
2
2 2 2
L(ω) = 20lg 1+T ω
(ω) = arctgTω
(
1
)
(
)
(1)幅相频率特性
A(ω) = 1
(1 T
2
ω
2 2
) + (2ζTω)
=
2
1 ω 1 ωn
2
ω + 2ζ ω n
2
2
2ζTω (ω) = tg = tg 1 1 T 2 ω2
1

ω ωn
2
ω 1 ω n
14
ω = 0: A(ω) = 1
A(ω) = 1
(ω) = τω
(ω) = τω
2、对数频率特性
L(ω) = 0
传输延迟是一种非最小相位特性。如果不采取 对消措施,高频时将造成严重的相位滞后
23
5.2.3几种情况讨论(仅作了解) 几种情况讨论(仅作了解) 几种情况讨论 1. 最小相位、非最小相位和开环不稳定系统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第五章频率域方法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用频率法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是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进行的,而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通常是由若干个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组成的,如直流电机的传递函数为()(1)mm K G s s T s =+可以将该传递函数分解为三个典型环节的乘积,分别是mK 放大环节:1s积分环节:11m T s +惯性环节:掌握好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就能方便地得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一、比例环节(放大环节)幅频特性()A Kω=相频特性()0ϕω︒=对数幅频特性()20lg L Kω=Kj()G s K =幅相特性曲线(K>0)(Nyquist 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K>1)(Bode 图)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20lg K/dBL ϕω2π−ω(j )G Kω=AAKϕ2π−ϕω幅频、相频特性曲线(K>0)二、积分环节1()G s s =幅频特性1()A ωω=相频特性()2πϕω=−j2π−ω=ω∞幅相特性曲线(Nyquist 曲线)1()20lg20lg L ωωω==−对数幅频特性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斜率为-20分贝/十倍频程的直线,该直线在弧度/秒处与零分贝线相交。

1ω=1(j )j G ωω=AAϕ2π−ϕω幅频、相频特性曲线/(rad/s)ω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 图)20dB/dec−/dBL o /()ϕ三、惯性环节(一阶系统)1()1G s Ts =+幅频特性21()()1A T ωω=+相频特性()arctan T ϕωω=−幅相频特性曲线(Nyquist 曲线)j=1/Tω=ω∞=0ωω1-45︒1(j )1+j G T ωω=Aϕ90︒−ϕω145︒−1TA幅频、相频特性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 图)T ω/dBL o /()ϕ2()20lg ()1L T ωω=−+对数幅频相频特性()arctan T ϕωω=−3(dB)L =−45ϕ︒=−当频率时1T ω=2()20lg ()1L T ωω=−+对数幅频()20lg 20lg 20lg L T Tωωω≈−=−−转折频率:1=Tω当频率时1T ω<()20lg10 (dB)L ω≈=当频率时1T ω>惯性环节(一阶系统)1()1G s Ts =+1(j )1+j G T ωω=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 图)T ω 20dB/dec−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3(dB)−dBL /o /()ϕ四、振荡环节(二阶系统)222()2nn nG s s s ωζωω=++2221()[1()][2()]n n A ωωωζωω=−+22()()arctan 1()n n ζωωϕωωω⎛⎫=− ⎪−⎝⎭/nωωA=0ζ=0.2ζ=0.5ζ=0.7ζ=1ζ/nωωo /()ϕ(0) 1 ()1(2) ()0n A A A ωζ==∞=()0d A d ωω=212m nωωζ=−令,得20<<2ζ⎛⎫ ⎪ ⎪⎝⎭(0)0 ()2 ()=n ϕϕωπϕπ==−∞−21()21m m A A ωζζ==−幅频、相频特性曲线(0, 0)n ζω≥>当时,,当时无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1
m n-2
系统起点和终点
Im
m
n-m=3 ω=0 n-m=2
0
υ =2
ω =∞
Re
-1 1 tg φω ω Tj ( )=-180o+∑tg-ω τ i ∑ j =1 i =1
n-m=1
特殊点:
ω=0 ω=∞
A( ω )=∞ A( ω )=0
φ( ω )= -180o
φ( ω )= -(n-m)90o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开环系统奈氏曲线起点和终点的综 合情况如图:
奈氏曲线的起点
υ=3 υ=2
0 Im
奈氏曲线的终点
Im
n-m=3 υ=0
Re
n-m=2
ω=∞
0
Re
υ=1
n-m=1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K 例 试绘制系统的奈氏图。 G(s)= s(Ts+1) 解:I型系统 n-m=2 系统的奈氏图 K A( ω )= Im ω 1+( ω T)2 φ( ω )=-90o-tg-1 ωT
ω )=0 -180o ω=1, L( 1 转折 0, -20 频率ω = T 0o~-90o 转折ω = 1 0, 20 0o~90o 频率 τ 转折 0, -40 频率ω =ω n 0o~-180o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二、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法的最大特点是根据系统 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分析系统的闭环性 能 , 这样可以简化分析过程。所以绘制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就显得尤为重 要。下面介绍开环系统的幅相频率特性 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Im K 0 ω ) dB L(
20lgK 0 0.1 1
Re
ω
φ ( ω)
0 0.1 1
ω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1 G(s)= s 1 )= G(j ω j ω
2.积分环节
1 A( ω )=ω φ( ω )= -90o
(1) 奈氏图

Im
0 Re
ω=0 (2) 伯德图 ω ) dB L( 20 -20dB/dec 对数幅频特性: 0 1 L( ω )=20lgA(ω )=-20lgω -20 0.1 φ ( ω) ω )=-20lg1=0dB ω=1 L( 0 0.1 1 ω=0.1 L( ω )=-20lg0.1=20dB -90 φ( ω )= -90o 对数相频特性:
的个数
-1 o tg φ ω Tj ω ω ( )=υ90 + ∑ τ i ∑ 相频特性: j =1 i =1
m
j=1
tg-1

近似绘制系统的奈氏图:先把特殊点找出 来,然后用平滑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1) 0型系统 υ= 0 幅频和相频特性:
2 KΠ ω 1+( τ ) i i=1 A( ω )= n ω Tj )2 Π 1+(
7.时滞环节
Im 1 0 ω=0 Re
20 0
ω ) dB L(
ω
φ ( ω)
0
-100 -200
-300
ω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最小相位环节: 开环传递函数中没有s右半平面上 的极点和零点。 非最小相位环节: 开环传递函数中含有s右半平面上 的极点或零点。 最小相位环节对数幅频特性与对数相 频特性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对应关系。对非 最小相位环节来说,不存在这种关系。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1.比例环节
A( ω )=K G(s)=K ω )= 0o G(j ω ) =K φ ( (2) 伯德图 对数幅频特性: L( ω )=20lgA(ω )=20lgK 对数相频特性: ω )=0o φ( ω )=tg-1 Q( P( ω)
(1) 奈氏图
4.惯性环节
1 A( ω )= 1+( ω T)2 1 φ( ω )= -tg-ω T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2) 伯德图 ω ) dB L( 20 渐近线 1 转折频率 对数幅频特性: 10 T T 0 ω 1 ω )=20lg L( -20 2 ω T) 1+( 精确曲线-20dB/dec 渐近线 2<<1 << 1 ( ω 相频特性曲线: ω T) φ ( ω) T 渐近线产生的最 ω>1/T 频段,可 1 -tg ~ 0 φ ω ( )= L( ω )~20lg1ω =0T dB ω 大误差值为: 用-20dB/dec渐近 -45 1 o 2 >> ωT) ω=0 ( )= 0 ω >>1 1 =-3.03dB T φ( 线近似代替 -90L=20lg 1 2 o 1( ~ φ ω )= -45 L( ω 20lg ω =ω<1/T )~ =-20lg ω T T ω 频段 T ,可用0dB渐近线近似代替 精确曲线为 o φ( ω )=-90 ω→∞ 两渐近线相交点的为转折频率 ω=1/T。
j=1 m
系统起点和终点
n-m=3
Im
υ =0
K ω=0
Re
ω =∞
0
n-m=2
1 φ( ω )=∑tg-ω τ
i =1
m
i
-1 tg ∑ ω Tj
j =1
n
n-m=1
特殊点:
ω=0 ω=∞
ω )= 0o A( ω )=K φ (
ω )= -(n-m)90o A( ω )=0 φ (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0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2) 伯德图 一阶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与惯性环节 成反比 , 所以它们的伯德图对称于横轴。 对数幅频特性: ω ) dB L( 20dB/dec L(ω )=20lg 1+( ω T)2 20 1 10 T T 0 相频特性曲线: ω -20 -1 tg φ( ω )= ω T 渐近线 φ ( ω) φ( ω )= 0o ω=0 90 1 ω )= 45o 45 ω= T φ ( 0 o ω ω )= 90 ω→∞ φ (
8.非最小相位环节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以一阶不稳定环节为例说明: 1 Im 1 G(s)=Ts-1 A( ω )= 1+( -1 ω ∞ ω T)2 0 Re ω=0 1 -1 ω T -tg G(j ω )= ω φ ω ( )= j T-1 -1 ω ) dB L( (1) 奈氏图 20 ω )= -180o 0 A( ω )=1 φ ( 1 ω=0 ω T -20 o -20dB/dec ω )= -90 ω )=0 φ ( ω=∞ A( φ ( ω) (2) 伯德图 0 ω 1 -90 ω )=20lg L( ω T)2 1+( -180
10 ω
10ω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Im ∞ ω ω )= G(s)=s A( ω φ( ω )= j ω )= 90o G(j ω=0 0 Re (2) 伯德图 ω ) dB L( 对数幅频特性: 20 20dB/dec 0 L( ω )=20lgA(ω )=20lgω 0.1 1 10 ω -20 ω )=20lg1 =0dB ω=1 L( φ ( ω) ω )=20lg0.1=-20dB 90 ω=0.1 L( 0 0.1 1 10ω o 对数相频特性: φ( ω )= 90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常用典型环节伯德图特征表
环节 比例 积分 重积分 惯性 传递函数 K s
1
斜率 dB/dec 0 -20 -40
特殊点 ω )=20lgK L( ω )=0 ω=1, L(
φ(ω)
0o
-90o
1 Ts+1
1+ τ s
s2
1
比例微分 振荡
ωn2 s2+2 ζ ωns+ωn2
n
6.振荡环节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2 (2) 伯德图 ωn L(ω )=20lg 2 2 2 ωnω ) +(2 对数幅频特性: ω )2 ζω n ( ω n L( << ω ω )≈20lg1 =0dB L(ω ) dB ζ=0.1 相频特性曲线: ζ=0.3 20 ω 2 n ωn ω ζ 2 ω ζ=0.5 10 >> ωn L( ω ) ≈ 20lg ωφ n -1 0 ω )=-tg 2 2 (ω ) ( ω ωn ζ=0.7 ωnω ω -20 =-40lg φ( ω )= 0oω n -40 ω=0 -40dB/dec ) dA( ω o 可求得 ω =0 φ ω ( )= -90 φ ( ω= d ω) n ω o 0 φ ω ( )= -180 ω ω = ∞ 2 ζ=0.1 ω ω 精确曲线 n 1-2 = 谐振频率 ζ r 精确曲线与渐近线之间存在的误差与 ζ=0.3 -90 ζ不同,相频特性曲线 ζ=0.5 1 ζ值有关,ζM 较小,幅值出现了峰值。 谐振峰值 r= 2 ζ 1的形状有所不同: ζ 2 -180
3.微分环节
(1) 奈氏图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1 1 G(s)=Ts+1 G(j ω )= ω j T+1 (1) 奈氏图 ω =0 取特殊点: 绘制奈氏图近似方法 可以证明: Im : φ( ω )= 0o A( ω )=1 ω=0 根据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求出特殊 ω ∞ 惯性环节的奈 1 0 -45 1 Re ω = 点,然后将它们平滑连接起来。 T 氏图是以(1/2,jo)为 o ω )= -45 ω )=0.707 φ ( A( 1 圆心,以1/2为半径 ω= T ω=∞ 的半圆。 φ ( ω )=-90o A( ω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