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
第61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四)谋求人地协调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缺短、环境污染、生态破 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 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以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环境会议为契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 形成并得到公认。
人地思想 人类文明 发展阶段 时期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①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 染
形成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 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 染物的集中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 坏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 过大
பைடு நூலகம்
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 着发 发 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展 较发达国家严重, 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中 以生态破坏为主 环保意识不强; 国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 家 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 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 达 较发展中国家轻, 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 国 以环境污染为主 好转 家
(2012海南卷地理14~15) 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 型的面积。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 此完成5~6题。
表1
土地覆 被类型 沙 地 草 地 盐碱地 耕 地 沼泽地 建设用 地
面积/万 hm2 468.7 58.8 32.1 16.6 10.7 1.4
属湿润低平原, 土壤侵蚀、环 三江低 建立湿地自然保 湿地 湖泊、 海洋边缘 境污染、围湖 地、湖 护区,停止围垦, 萎缩 地区, 沉积物充 造田、引水灌 滨、 海滨 退田还湿地 满湖沼 溉、河流改道 扩大自然保护区, 人类的狩猎、 生物 林区、 草 物种资源丰富, 建立生态走廊, 采 采集、环境污 多样性 原、 近海 物种都有一定 育结合,合理放 染和生态系统 锐减 海域 的寿命 牧, 实行禁渔期制 的破坏 度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 演示文稿(2)
开发利用土地等 资源,耕作和灌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溉技术发展
原因
生产力水平极低
人口数量不断增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加,人类掌握了 人口急剧膨胀,经 一定工具,具有 济实力空前提高 一定生产能力
出现局部生态破 环境问题从根本上 人类改造环境的 坏,如水土流失、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作用无论在程度 土地荒漠化、生 展。如资源枯竭、 表现 上还是在规模上, 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环境退 都是微乎其微的 生态系统变得简 化、温室效应、臭 环境 单脆弱 氧层破坏等 污染 人类活动提升了 人类以自然为中心, 人类被动地适应 在自然界中的地 追求利益最大化, 原因 自然环境 位,依附性减弱,开发、预支、透支 对抗性增强 自然
核 心 解 读
重难点1
环境问题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布、危害与对策
成因 分布 危害 对策
含N、P的废液 城镇郊 水中缺氧,使 减少化肥 水体富营 大量排入池塘、 区,江 水生生物生存 和农药的 养化 使用量,使 湖泊、河流 河湖海 受到影响 用低残留 自然:温度高, 使水中溶解氧 的化肥、 蒸发量大,降水 浓度降低,导 农药,工业 工业、 少,海湾封闭, 致生态失衡, 废水、生 城市集 赤潮 水体交换少;人 危害水生生物 活污水经 中的沿 为:含N、P的 的生长繁殖和 处理后排 海 工农业废水、生 渔业生产、水 入江河湖 活污水排入大海 产养殖 海
气候 变暖
酸雨 pH< 5.6
全球变暖,极地 森林面积大量 冰川融化,海平 减少,大量燃 面上升,淹没沿 全球 烧矿物燃料, 海低地;使各地 CO2温室效应 降水和干湿状况 发生变化 河湖水酸化——危 燃烧煤、石油、 世界:西欧、 害生物;土壤酸 天然气排放出 北美、日本 化——危害森林、 大量的SO2、 我国:主要 农作物,危害人 NO等 在南方 体健康,腐蚀建 筑物
课时作业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基础过关】分析下表中的内容,完成1~2题。
1.分析表格中自然资源利用范围和规模、利用方式、利用效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数量的增多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C.资源的不断变化D.社会的不断更替2.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文明阶段以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为标志B.矿产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C.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更加突出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利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2题,农业文明阶段是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的。
土地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使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3.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答案D解析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物种灭绝等。
A项属噪声污染,B项属水污染,C项属大气污染。
读“四幅景观图”,完成4~5题。
4.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A.①B.②C.③D.④5.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4.A 5.C解析第4题,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第5题,图片中的“烟雾事件“这一信息反映出的是大气污染事件。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也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据此完成6~8题。
6.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有()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以保护繁育期的鸟、兽、鱼、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人类优先原则8.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PPT)
主 要 环 境 问 题 的 分 布 特 点
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城乡差异 地 域 性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 国家差异
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资源带来 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 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发展双重压 力,发达国家工业转移,问题较严 重-----主要是生态破坏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人地关系全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 面不协调, 增强,试图成为自 矛盾迅速激 然的主宰 化
寻求人地协调的道 问题得到普 路
环境和发展 遍关注
后工业化时期
下列说法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 ? 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 返道,劳而无获。
小 结
人 地 关 系 思 想
原始社 会时期 农业社 会时期 工业社 会时期 被动适应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深化
崇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二战以后
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谋求人地协调
(Ⅱ)直面环境问题
人 类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人 类 影 响 环 生产活动 境
消费活动
物质和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环 境 反 作 用 环 于 境 人 类
持 续 性 原 则
地 球 承 载 能 力 有 限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保持适度人口规模 处理经济发展和 环境保护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
全球合作、公众参与
附录:20世纪重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 危 害 原 因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几千人中毒,60 (1930,12;Belgium) 人死亡 烟尘堆积河谷,遭遇长时 间逆温天气且有大雾
第1部分 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返回
解析:第(1)题,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 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 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 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 食物。第(2)题,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 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1)B (2)C
返回
点击下图进入应用创新演练 返回
改造自然;“ 地理环境决定 论
”——“人定胜天”—— “ 天人相关 ”和“因地制宜”
返回
[跟随名师·解疑难]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及其各阶段的特征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经历了采猎文明和农业文 明两个阶段。各个阶段在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环境 问题及人地关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见下表:
返回
生产力 对人地关
图中上半部是戈射图,两个猎手 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 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 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1)~(2)题。
返回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
段是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返回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等,并由此决定 性 端认识 论 依赖性大
人类社会的发展
返回
人地关 系理论
产生前提
核心思想 产生结果 理论评价
把地理学 注重人对
重心从自 可 生产力发展, 环境的适 注重人的
然转移到 能 人类改造自然 应与利用 主观能动
人这个积 论 的能力增强 方面的选 性
【高中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PPT课件2
18
10
430
370
1.5
4.5
9600
9900
(1)该地区1970~1980年内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长约 等土地面积明显减少。 森林、草地 (2)该地区 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
10 %,同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森林草原因开垦等面积减少,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 (3)在这10年中,该地区每公顷平均产粮及人均粮食的变化及原因
(2).循环经济 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 (3).生态农业: 效益。
公众行为的调整
绿色食品:
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并非 指“绿颜色”食品。
三、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发展,并迅速 向农村蔓延 ②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中国21世纪议程 》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 《21世纪议程 》。
二、调整行为
三、加强国际合作
一、要转变哪些观念?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4.伦理道德观 5.消费观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一、转变观念
过度放牧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4.伦理道德观
5.消费观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过度开垦
。 (4)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状况急需采取的措施: 平均每公顷产粮数量下降,人均粮食数量下降。原因是人口增加过快,
。
水土流失、降水量下降等自然条件变化。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提高农业科技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1、 史前文明——人类 自然时期(1) 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 为主。
(2) 人地关系: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 ,只是被动地 环境,与环境是一种 关系。
2、 农业文明——人类利用、 自然时期(1) 生产力水平: 和 技术得到发展,大规模开发农业自然资源。
(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 性大大减弱, 增强。
(3) 出现的问题:大多源于生态破环,如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
(4) 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 的不协调,但有了科学的 。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 时期。
(1) 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
(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试图成为 的主宰,人地关系 呈现,人地矛盾迅速 。
(3) 环境压力: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 ;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人类发现 的速度;环境的污染程度超过了环境对污染的 ;不可逆的环境退化程度超过了人类建设新环境的速度。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背景:20世纪后半叶,工业发达国家的污染严重,以影响经济顺利发展。
(2)提出: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 》的纲领。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 的能力。
(2)内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 要发展;发展要有 ,要协调的关系;不能危及 的发展,即代与代之间的公平;强调 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即代内公平。
(3)内涵⎩⎪⎨⎪⎧⎭⎪⎬⎪⎫⑯ 持续发展是基础⑰ 持续发展是条件⑱ 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⑲ 原则⑳ 原则○21 原则(1) 原则:它包括 公平、 公平、 公平。
(2) 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课件6: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美丽的地球拥有撩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 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 体废弃物与日俱增、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 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 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Save Our Soul”,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环境污染。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生态破坏。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具有人口和发展双重问题,环境问题严重。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环境问题全球化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拯救地球是我们地球村每一个村民的责任!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和谐
玛雅文明的消失
以下三种人类活动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
矿山开采
高峡出平湖
现代都市
❖ P92活动
❖ 1矿山开采: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 ,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 修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了河水中生物的生存 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
工业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 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影响环 境
环境反作用 于人类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 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速度时。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短缺
农业 文明
生产力发展 依附减弱,对 环境科学萌芽 灌溉和农耕 抗增强环境趋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调整行为
三、加强国际合作
一、要转变哪些观念?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4.伦理道德观 5.消费观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一、转变观念
过度放牧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过度开垦
2.一次性的餐盒、饮料瓶要进行回收,因为要实 现资源的„„利用。
持续性原则
3.酸雨是全球性的问题,要依靠全人类齐心协 力„„解决。
共同性原则
课堂小结
人 地 关 系 思 想 的 历 史 演 变
人地 关系 的历 史演 进
•史前文明:崇拜自然,环境问题不明显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出现局部的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严重,矛盾 激化
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局部地
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水土流失和土 地荒漠化等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尖锐时期
(1) 人类思想 : 征服自然
(2)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出现了全球性 环境问题 (3)原因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提出背景
①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 国环境造成损害;
②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应该与 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③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④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 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 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循环经济 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 (3).生态农业: 效益。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小结: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
时 期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思想 环 境 问 题
采猎文明 农然 改造自然
微弱,人地基本协调 局部环境遭到破坏
局部扩展到全球,人地矛盾激化
征服自然
与自然协调
后工业文明
渐趋缓和,走向人地协调
3.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活学巧用·大冲 关]
农业文明——人地关系思想的 科学萌芽
《 道 德 经 》
“以人合天,而绝 顺天时,量地利, 非以天合人。”即天人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合一,天人和谐,而绝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非以人胜天
贾思勰 《齐民要术》
3.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阶段
主要技术手段:工业技术(机器、电器、社会化生产)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掠夺式开发资源,人地矛盾激化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问题成为公害
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 容纳和清除能力。
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 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上千人发生胸疼、咳嗽、流泪、 咽痛、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使6 000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 流鼻涕、头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 。 •伦敦烟雾事件 :仅四天时间内死亡了4 000多人,在之后的 两个月时间内,又有8 000人陆续死亡。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人数 达到400多人 。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日本米糠油事件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以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和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以生态破坏为主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
后果
对环境调节的功能下降 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 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 物种灭绝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
return
主要表现 环境污染
具体方面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原因(来源)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大气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江河湖海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土壤 来自生产、生活 来自交通、工厂 来自放射性物质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海洋
return
(三)环境问题
1.按影响范围分类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局域性的环境问题
举例 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臭 环境污染事件 氧层被破坏、土地 荒漠化等
博帕尔农药泄漏 (1984,12;India)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 漏(1986,4;USSR)
危害
原因
患者出现哮喘等症 工厂大量排放SO2和煤
状,仅1975年有 粉,并含钴、锰、钛等重
1231人受害
金属微粒
患者5000多人,死 亡16人,实际受害 者超过1万人
米糠油生产过程中用多 氯联苯作热载体,因管理 不善,多氯联苯进入米糠 油中
征服自然。人类试图 成国自然的主宰,征 服自然。
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 模开垦耕地,森林和草 原锐减;生物多样性减 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 简单和脆弱等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 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 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二、直面环境问题
系(
一 )
人 类 与 环 境 的 关
环境
物质和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⑵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尝试探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经过了哪些阶段 提示: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由最初的崇拜自然经历了利用、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阶段,直到现在的谋求人地协调阶段.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
(2)人地关系: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
然环境,与环境是一种
关系.
适应
为主.
采,只集是被动地
自
微乎其微
依赖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
技术得到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2)人地关系:人类大规耕模作地和灌溉 自然,开发利用
等农业自然资源;
人对自然的依附性
,对抗性增强.
(3)环境问题: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如
减少等,大多源于
. 改造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
土地
(的4)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减弱
的不协调,但有了科学
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萌芽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 尖时锐期
(1)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
,人口数量
,经济实力空前提高. 迅速提高
(2急) 人剧地膨胀关 系 : 人 类 试 图 成 为 自 然 界 的 主 宰 , 人 地 关 系 全 面 呈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 ).
答案 (1)B (2)C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公平性原则 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 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持续性原则
解决全球出现的环境问题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共同性原则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 的历史回顾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人地 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图解)对立统一 思想 直面环 我国 环境问题:概念、表现及成因 的演 境问题 环境 环境问题的分布:全球性与局 变 分析 域性的差异、城乡差异、 国家差异 可持续 发展 形成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和原则
阶
时
段
期
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现代文明时期
继续向前发展 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环境和发展得到关注,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 到公认,人口、资源、环境 和发展相互协调 人口激增,资源欠缺,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的 认识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小结: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原始社 会时期
后工业文明
人地关系的 思想、环境 问题及成因
判断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分别体现了可持续 发展的哪一原则
(1)、只有一个地球—1974年 (2)、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4年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3)、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年
(4)、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年 (5)、让地球充满生机—2002年
中国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发展经历了: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 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 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持 续 性 原 则
共同性原则
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
全球合作、公众参与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 保护它、珍惜它 我们责无旁贷 只要我们愿意
只要我们有心
一个举手之劳 可以为濒危的地球带来重生
可以为燃烧的地球带来希望
环境保护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创造一个美好的自然环境
请从现在做起吧!
(1).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求,而 又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人的管理调控
生态系统 (含资源)
3.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地区之间
(2)持续性原则
环境对人类、生 活的排泄物具有 的容纳和清除能 力
工业“三废”
“废气”
“废水”
“废渣”
大气污染
案例 : 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 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烟雾事件,在雾 的初期,伦敦市民感到胸闷、咳嗽、喉 痛以至呼吸困难,进而发烧。在浓雾后 期,死亡率急剧上升,几天时间内因支 气管炎,肺炎等病死亡者达数千人。
2.环境问题
(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 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 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 产资源和能源等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
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
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 污染
思考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 达国家严峻?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
人定胜天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第7页/共20页
人地中心论思想的结果是 :
1、人地关系对立 2、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第8页/共20页
第9页/共20页
第10页/共20页
20世纪70年代.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国际上 出现了悲观派与乐观派的大论战。 悲观派: 过分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而忽 略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乐观派: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地理环境对人 类社会的发展影响。 两派的激烈争论,加深了人们对全球环境的认 识.孕育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听天由命
第2页/共20页
3、局限性 代表人物——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 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忽视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反映了当时人类对人地 关系的认识。
第3页/共20页
图示法记忆
人
气温 水
民族特征 类
地理 环境 因素
决 生理特征 定 心理特征
决 定
文化发展 决 经济基础 定
社 会 的
地形
上层建筑 发
第15页/共20页
活动探究:
(2)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观点二:人类中心论 观点三:人地伙伴论
第16页/共20页
活动探究:
(3)赞成观点三:人地伙伴论
第17页/共20页
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第18页/共20页
第19页/共2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0页/共20页
第11页/共20页
三、人地伙伴论
1、产生的历史背景 1、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2、人类开始反思以往行为对地理环境所造成 的严重后果 3、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逐步建立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伙伴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 分布特点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全球化趋势
A:荒漠化(西北、东北)
B: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C:酸雨(东南地区、四川盆地) A
D:次生盐渍化(华北) E:水污染(河流中下游)
BD E
C
水土流失 A
B 土地荒漠化
人地关系
酸雨 C D 水污染
乱砍滥伐(破坏森林)
猎杀野生动物
荒漠化
破坏旅游资源
印度洋: 全球增温 是海平面 太升,威 胁低地
中国:工业发展 加重了环境污染
澳洲:化学肥 料、欧洲的耕 作方式以及硬 蹄类动物引起 土地退化
南美洲:热 带森林破坏, 野生动物受 到威胁
南太平洋:过度捕捞及 全球增温导致海面上升, 威胁低地和岛屿
全球化环境问题:酸雨、大气、海洋污染、国际河流污染、臭氧
想 二战以后
被动适应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萌芽
人地关系思想 发展深化
人地关系思想 完善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 协调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注意: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 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 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 想也不同。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温室效应(大气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猎杀野生动物)
耕地面积减少
4.后工业文明时期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协调—— “和谐论”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全球关注
人地思想: “和谐论” “可持续发展”
小结:
人 原始社会
地 关
农业社会
系 思
工业社会
论
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 多,任情
返道,劳而无获。 因地制宜
案例1 玛雅文明的消失
玛雅古观象台遗址
农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
3.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 人类征__服__自然
人地关系_恶__化_, 环境问题_严__重_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人
环
类 影
响
生产活动
环 境
2.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人的管理调控 生产废弃物
环境资源
生态系统 (含资源)
3.基本原则
代际之间
人和生物 种群之间 同代人之间
国家地区之间
共
享 地 球 家 园
公
平 性 原 则
可
持 续 发 展 原 则
持
续 性 原 则
地
球 承 载 能 力 有
读层空图洞说、出土哪地些荒环漠化境、问气题候可异能常影(全响球到变其暖他)地等区。 ,甚至全球
环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
境 人 类 与 环 境 关 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
问 系密切
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题
环境污染
的 环境问题的表现 生态破坏
表
资源短缺
现
和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分 环境问题的 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与环境对__抗__性_增强, 生态遭到__破__坏__,
未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 协调,但有了_科__学_的__萌__芽__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人相关” “因地制
下列说法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 ?
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地理环境决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定定胜论天 3、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天人相关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标: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
要环境问题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 系的主要途径
人地关系: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
关系。
环境
影响
人:指社会性的人
人类社会
物质
废弃物
能量
影响
地:自然地理环境
环境
人地关系模式图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采集渔猎时代
崇拜太阳神
采集渔猎时代 人类_依__赖_与__崇__拜_自然 人地呈现原始的_平__衡_ 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天命论” “宿命论”
2.农业文明时代
弋射、收获
农业文明时代 人类利__用__改__造_自然
限
共同性原则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保持适度人口规模
处理经济发展和 环境保护关系
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
全球合作、公众参与
用行动拯救地球!
1、少开一次车 2、使用无氟冰霜 3、少买一件衣服 4、少用一次性筷子 5、每年种棵树 6、手绢代替纸巾 7、不使用塑料袋 8、离开课室时记得关灯、关风扇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召开,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 程》;2002年可持续发展首脑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 各国承诺将不遗余力地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 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境
消费活动
物质和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环
境
反
作
环
用 于
境
人
类
北海和地 中海:受 工业和生 活废物的 严重污染
非洲:树林 破坏、过度 放牧产生严 重的社会问 题,沙化严 重
欧洲:河道改 造的影响,湿 地正遭受破坏
东欧和北亚:工 业污染和核污染 造成附近土地荒 芜,危害健康
加利福尼亚: 全球烟雾最严 重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