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炮制的方法详解汇总
中药炮制十种方法及举例

中药炮制十种方法及举例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方法,将天然药材转化为具有治疗功效的中药。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用的中药炮制方法及举例。
第一种炙炮制法:炙炮制法是将药材用生火熏烤,使其变干、变硬或去除草腥味,以提高药效。
例如,炙甘草就是将鲜甘草用文火炙烤至皮色变黄,内部呈深黄或者深棕色,这样能够增强甘草的补益效果。
第二种深度加工法:深度加工法是对药材进行进一步的研磨、煎熬和加工,以增加其溶解度、吸收度和稳定性。
例如,制首乌就是将新鲜的首乌切成小块,在红糖中煮熟并晒干,这样能够增强首乌的滋补作用。
第三种清洗法:清洗法是用清水或其他溶剂浸泡、洗净药材中的杂质,并去除有害物质。
例如,制朱砂就是将朱砂用清水反复浸泡、漂洗,去除杂质和不纯物,使其纯净且无毒。
第四种蒸汽灭菌法:蒸汽灭菌法是将药材用高温蒸汽熏蒸,杀死携带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病虫害。
例如,制黄芪就是将黄芪在高温蒸汽中熏蒸,以保持其干燥和无虫蛀。
第五种熏制法:熏制法是将药材通过薰蒸或烘烤的方式,使其散发特有的气味和药性。
例如,制茯苓就是将茯苓用温火熏烤,使其产生特殊的芳香气味,增强其健脾祛湿的功效。
第六种发酵法:发酵法是将药材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自然发酵,以改变其化学成分和药效。
例如,制制朱就是将朱砂与水、米糠等混合后置于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发酵,使其产生更好的活血化瘀功效。
第七种煎煮法:煎煮法是将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煮沸,提取出药物有效成分。
例如,制生地就是将生地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煮,提取出生地中的滋阴清热成分。
第八种浸泡法:浸泡法是将药材浸泡在液体中,使其吸收溶液中的有效成分。
例如,制麻黄就是将麻黄浸泡在清水中,使其吸收水中的麻黄碱等有效成分。
第九种熬制法:熬制法是将药材放入炖盅或瓷罐中,用文火慢慢炖煮,使其药性逐渐释放。
例如,制鹿茸就是将鹿茸与其他药材一同放入炖盅中,用文火慢慢炖煮,提取出鹿茸中的滋补成分。
第十种晒干法:晒干法是将新鲜药材晒干,使其保持干燥和稳定。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与原料选择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与原料选择中药饮片是指将各种中药炮制成片状,以便于人们服用。
炮制方法和原料选择是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和原料选择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是指将中草药进行特定的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药效和服用效果。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以下几种:1. 炙炒法:将中草药放在炉火上炙烤,使其表面微焦,能够增强药性,提高中药饮片的疗效。
2. 焙干法:将中草药放在炉火上烘干,以去除水分,增加保存期限,并能提高中药饮片的稳定性。
3. 炒制法:将中草药放在平底锅中炒制,调节火候和时间,使其炮制均匀,药性温和,有利于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
4. 蒸制法:将中草药放在蒸锅中进行蒸制,通过高温蒸煮,能够提高中药饮片的活性成分释放率。
5. 曝晒法:将中草药摊晒于阳光下进行炮制,主要是针对一些潮湿的中药材,可以杀菌、紫外线消毒、干燥等多种作用。
二、中药饮片的原料选择中药饮片的药材选择直接影响到其质量和疗效。
下面介绍一些中药饮片原料选择的关键要点:1. 正宗性:选择有正宗来源的药材,确保中药饮片的品质和疗效。
2. 品质:选择成熟、完整、无虫蛀、无霉变、无杂质的药材,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3. 产地: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特性,选择适宜的产地,例如人参的产地宜选为东北地区。
4. 季节:根据中草药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合的采收季节,确保药材的新鲜度和有效成分含量。
5. 处理:对于一些有毒性的药材,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刮去毛刺、去除有害成分等。
三、中药饮片炮制方法与原料选择的重要性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和原料选择对于提高中药饮片的品质、疗效以及安全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炮制方法能够改善中药的药效,增强其疗效,使其更易吸收和利用。
而错误的炮制方法则可能会破坏中药的活性成分,导致药物无效。
因此,炮制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
对于中药饮片的原料选择,合理地选择正宗、优质、适宜的药材是确保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保障。
常用饮片炮制方法

常用饮片炮制方法1、炒法炒制的目的是增强药效,缓和或改变药性,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娇臭矫味,利于贮藏和制剂。
(1)炒黄的代表药物有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莱菔子、苍耳子等。
牛蒡子的炮制作用:生品因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故可用于风温初起,痄腮肿痛,痈毒疮疡;炒牛蒡子能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气香且宣散作用更强。
因其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故可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喘,炒后还可杀酶保苷,利于煎出。
(2)炒焦的代表药物有山楂、栀子等。
(3)炒炭的代表药物有大蓟、黄浦、荆芥等(4)麸炒的代表药物有枳实、苍术等。
(5)米炒的代表药物有斑蝥。
(6)土炒的代表药物有白术、山药等。
(7)沙炒的代表性药物有马钱子、骨碎补、鳖甲、鸡内金等。
(8)滑石粉炒的代表药物有水蛭等。
(9)蛤粉炒的代表药物为阿胶等。
2、炙法(1)酒炙的代表药物有大黄、黄连、当归、白芍等(2)醋炙的代表药物有甘遂、延胡索、乳香等。
(3)盐炙的代表药物有杜仲、黄柏、泽泻、车前子等。
(4)姜炙的代表药物有厚朴、竹茹(5)蜜炙的代表药物有黄苗、甘草、麻黄(6)油炙的代表药物有淫羊藿、蛤蚧3、煅法(1)明煅的代表药物有白矾、牡蛎、石决明等。
白矾的炮制作用,枯矶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了收涩敛疮、止血化腐的作用,用于湿疹湿疮,聤耳流脓,阴阳带下,久泻,便血,崩漏,鼻衄齿衄,鼻息肉(2)常用的煅淬液有醋、酒、药汁等,按临床需要而选用。
煅淬的代表药物有赭石、自然铜、炉甘石(3)扣锅煅的代表性药物有血余炭4、蒸法的药物有何首乌、黄芩、地黄等。
何首乌的炮制作用,(1)生何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具有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的功能。
用于瘰疬疮痫,风疹瘙痒,肠燥便秘,久疟不止,高脂血症。
(2)制何首乌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脂血症。
中药的炮制方法和工具

中药的炮制方法和工具中药炮制是中药材成为中药饮片的重要过程,其方法和工具直接影响着中药饮片的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的炮制方法和工具,主要包括净制方法、切制方法、炮炙方法、晒干或阴干、烘焙法、蒸煮法、炒炙法、浸泡法、储存法和捣碎法等方面。
1. 净制方法净制是中药炮制的首要环节,主要包括筛选、淘洗和晾晒等步骤。
筛选是对中药材进行选择,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废弃物;淘洗是用清水洗净中药材表面的泥沙和灰尘等;晾晒是将洗净后的中药材放在阳光下晾干,使其变得干燥。
净制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匾、筛子、簸箕、晾晒架等。
2. 切制方法切制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切削、切割、捣碎等步骤。
切削是将中药材用刀切削成薄片或小块;切割是将中药材用刀切成小段或细丝;捣碎是将中药材用杵或臼捣成粉末。
切制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切刀、菜刀、砧板、捣药罐等。
3. 炮炙方法炮炙是中药炮制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炒制、焙制、蒸制等步骤。
炒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文火炒至金黄色或干脆;焙制是将中药材放在锅中用微火焙干;蒸制是将中药材放在蒸锅里用蒸汽蒸熟。
炮炙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包括炒锅、铁锅、蒸锅、炉子等。
4. 晒干或阴干晒干或阴干是将中药材放在阳光下晾晒或放在阴凉处自然干燥的过程。
晒干是将中药材放在阳光下晾晒,加速其干燥过程;阴干是将中药材放在阴凉处自然干燥,适合易变质的药物。
晒干或阴干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包括晾晒架、簸箕等。
5. 烘焙法烘焙是利用烘箱或电炉等加热设备将中药材烘干的方法。
烘焙可以加快中药材的干燥速度,并有利于保存。
烘焙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包括烘箱、电炉、烤盘等。
6. 蒸煮法蒸煮是利用蒸锅或煮锅将中药材用水蒸煮的方法。
蒸煮可以软化中药材,有利于进一步加工或制成中药饮片。
蒸煮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包括蒸锅、煮锅、漏勺等。
7. 炒炙法炒炙是利用炒锅或炙锅将中药材进行炒炙的方法。
炒炙可以改变中药材的药性,增强其疗效。
炒炙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包括炒锅、炙锅、铲子等。
中药饮片目录及炮制方法

中药饮片目录及炮制方法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的成品,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诊疗和药理研究。
饮片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炮制方法的不同也会影响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下面是一些常见中药饮片的目录及其炮制方法。
1.麻黄麻黄是常用的祛寒发汗药物,有助于治疗感冒和肺热咳嗽。
炮制方法一般包括去除须根、大枝和污物,晒干或蒸汽炙烤。
炮制后的麻黄可以用于煎药、煎丸等制剂。
2.干姜干姜是一种温阳行气的中药,对于胃寒、食欲不振有一定的效果。
炮制干姜的主要方法是切片、蒸炒或晒干。
炮制后的干姜可以直接用于煎剂,也可以用于药酒等制剂。
3.附子附子是一种热性中药,常用于治疗冷痹、寒疝等症状。
炮制附子的方法包括炭炙、水煮和醋炙等。
其中,炭炙附子的质量最好,也是最常用的制剂方法。
炮制后的附子可以干燥研磨,制成附子粉,也可以用于酒剂等制剂。
4.人参人参是一种滋补药物,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炮制人参的方法一般包括蒸制和晒干。
炮制后的人参可以用于煎剂、膏方等制剂,也可以直接嚼食。
5.甘草甘草是一种温和的草药,有止咳化痰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炮制甘草一般采用蒸汤、炮制或用醋炒等方法。
炮制后的甘草可以用于煎剂、丸剂等制剂。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中药饮片,还有很多中药材也可以制成饮片,并且具有不同的炮制方法。
中药饮片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考虑到药材的性味、功效和药理活性。
同时,也需要遵循相关的制作工艺和质量标准,以确保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的一种加工形式,经过炮制后可以方便地使用和储存,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炮制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和功效,从而更好地适应药理需求。
中药饮片作为一种成型药剂,也为中医临床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中药饮片炮制的方法详解

中药饮片炮制的方法详解中药饮片是一种将中药原料加工炮制成方便服用的片剂。
炮制过程是中药饮片制备的重要环节,炮制得当可以提高中药饮片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详细介绍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
一、处理原料1.验收:对原料进行检查,包括外观、质量等方面。
剔除有虫蛀、霉变、受潮、变质的原料。
2.清洗:将原料浸泡于清水中,用空心芦笙清洗。
清洗时,应用力适度,避免对原料造成损伤。
3.切割: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原料进行切割处理,可采用切块、切丝、切片等方式。
二、炮制1.炒制:将清洗后的原料放入干炒锅中,根据不同的原料特性,进行炒制。
如苦杏仁需要炒至微黄色,电焊枝需要炒至外皮变黑等。
炒制过程中要注意火候,避免过火。
2.炙烤:将原料放入纸包或铁盒中,放入炉中炙烤。
如炙黄芪、炙甘草等。
炙烤的时间和温度要掌握好,避免炙烤过度。
3.炖煮:将切好的原料放入炖盅或炖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炖煮。
炖煮的时间和温度要根据原料的需要进行调整,一般煮至原料软化即可。
4.晒干:将煮熟的原料晾晒至干燥,其中草药需要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晒干,以保持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三、贮存将炮制好的中药饮片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同时,要防潮、防霉、防虫。
四、注意事项1.控制火候:炮制中药饮片时,要注意控制火候,避免过火或不足。
过火会导致药性减弱或破坏药性,不足则会影响中药的疗效。
2.保证原料质量:炮制中药饮片之前,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剔除劣质、变质的原料,以保证炮制后的中药品质。
3.遵循比例:炮制中药饮片时,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处理,不可过量或不足。
过量会导致中药饮片药性过强,不足则会影响中药的功效。
4.记载炮制过程:炮制时要详细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包括时间、温度、火候等,以便后期复查和参考。
总结: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是根据药性和功效的不同,对原料进行不同的处理,包括炒制、炙烤、炖煮等。
炮制过程需要注意火候、时间、质量等方面的控制,以提高中药饮片的疗效和质量。
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

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炮炙的饮片。
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以及应用一、常见饮片炮制方法清炒是将药物置于锅内加热,不加辅料,不断翻动拌炒至规定程度。
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
炒黄: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略深,或膨胀鼓起,种皮破裂,并透出固有气味时,取出,放凉。
目的是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并可缓和药性,如炒决明子能缓和滑肠之性,并易煎出有效成分;炒麻黄能缓和解表之性等。
炒焦: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断面颜色加深,并透出焦香气味时,取出,放凉。
目的是缓和药性或增强疗效,如陈皮炒焦后,可缓和其辛烈之性,而增强其温健之力;防风炒焦后,辛散之力减弱,而止泻作用增强。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炒炭:将净饮片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炒炭要注意“存性”,如成灰烬,则药力全失。
目的是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如青皮炒炭后破气之力减弱,消食化滞和胃之功增强;或增强收敛止血之功,如当归炭、黄芩炭、防风炭等。
麸炒用武火将锅烧热,撒入定量麦麸或蜜制麦麸,待冒烟时,放入净饮片快速均匀翻动,炒至呈黄色或深黄色,麦麸呈焦黑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目的是赋色,增强健脾开胃之功,如麸炒山药、麸炒白扁豆等;或吸收部分药物的油分而减少其刺激性,缓和燥性,如木香经麸炒后,除去部分油质,增强实肠止泻的作用。
二、常见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1、强心护脉方组方:三七粉+丹参+西洋参适用症状:预防及改善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
药养生茶搭配大全:2、双花祛痘茶材料:金银花6克,胎菊8朵。
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

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将药材进行烘焙、炮制、炙烤等处理,使其产生新的化学成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将介绍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
一、浸泡法:即将干燥的药材放入水中浸泡,再提取出来进行炮制,适用于各种药材。
二、熏制法:将干燥的药材置于熏蒸室中,采用炉火熏蒸的方法进行炮制。
三、酒蒸法:用白酒蒸煮药材,将酒杀菌后使药材沾染酒味,增强药效以及让病人服用时口感更好。
四、焙烤法:即把药材放在火炉中炙烤,使其干燥烤熟,增强药性。
五、爆炒法:用铁锅将药材加热至露出微黄色或微褐色色泽,火候需要掌握好,否则会使药材糊化、失去药效。
六、红晒法:即将药材晾晒至红色,适用于逍遥散、桂枝、川芎等药
材的炮制。
七、牛奶蒸煮法:将药材放入牛奶中蒸煮,增强药材的香味和口感,
适用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等病人。
八、对炙法:即将两种或以上的药材放在一起,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下炙制。
九、石灰水煮法:将药材和石灰水煮沸,使药材柔软、易吸收,并能
改善病人胃口。
十、淫羊藿醋浸法:将淫羊藿浸泡于醋中进行炮制,适用于肝阳上亢、内分泌失调等病人。
总之,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炮制方法多样,需要我
们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药效,并对治疗疾病产生积极意义。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中药炮制方法是指将草药进行加工处理,以增强其药性或改变其性能,使其更适合治疗疾病。
以下将介绍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
1. 炒制(焙制)炒制是将草药放入炒锅中进行炒煮,以改变其性能或增强其功效。
例如,炒制的人参能够减轻寒凉的性质,增强其滋补作用。
2. 蒸制蒸制是将草药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以改变其性能或增加其药效。
蒸制可以使草药更容易被消化吸收,提高疗效。
如蒸制的枸杞子可增强滋补肝肾的功效。
3. 水煮水煮是将草药放入水中煮沸,然后再炖煮,以提取草药的有效成分。
此方法适用于多种草药,如水煮的桑叶能够减轻寒凉的性质,增强其止咳清热的功效。
4. 捣碎捣碎是将草药研磨成细粉,以增加其表面积,便于提取药效。
捣碎的黄连粉可以直接服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5. 曝晒曝晒是将草药放在阳光下晒干,以去除水分,增强草药的保存性能。
曝晒的天麻能够提高其镇静安神的功效。
6. 晒黑晒黑是将草药放在太阳下晒黑,以改变其性能或提高其药效。
晒黑的当归能够增强其补血活血的效果。
7. 发酵发酵是将草药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以增加其药效或改变其性质。
发酵的红曲米被广泛用于制备中药,能够改变其化学成分,增强降脂作用。
8. 浸泡浸泡是将草药放入水或酒精中浸泡,以提取其有效成分。
譬如,浸泡的干姜可以用于治疗腹胀腹痛的症状。
9. 蒸馏蒸馏是将草药放入蒸馏器中进行蒸馏,以提取其纯度较高的有效成分。
蒸馏的薄荷油能够提高其镇痛和解毒的功效。
10. 醋制醋制是将草药放入醋中浸泡,以增加其酸性,提高药效。
醋制的山楂能够促进消化,改善胃口。
总结: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包括炒制、蒸制、水煮、捣碎、曝晒、晒黑、发酵、浸泡、蒸馏和醋制。
这些方法能够改变草药的性能或增强其功效,使其更适合治疗不同的疾病。
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草药的处理方法和时间,以确保炮制的草药质量和疗效。
中药饮片炮制方法

中药加工炮制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类:1、炒制:将药物在锅内加热,不绝翻炒至一定要求的方法。
清炒:不加辅料,根据炒的时间和温度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
炒黄系用文火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材固有的气味为度。
如杏仁、芡实、莲子、远志、枣仁等。
炒焦系将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如焦楂、焦神曲、焦白术、焦栀子等。
炒炭系用武火将药材表面炒至黑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清水,稍干即可出锅,倾于水湿的竹扁上,摊开,凉透方可包装。
如地榆炭、侧柏炭、杜仲炭、贯众炭等。
麸炒:先将锅加热,撒入一定量的麸皮(每kg药材用0.4kg左右),至冒烟时加入药材,不断翻炒,炒至药材表面微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即可。
如白术、山药、枳壳、三棱等。
土炒:用灶心土打碎,用量约为药材重的30%左右。
置锅内炒至轻松后,加入药材,不断翻炒至药材表面挂匀土色,取出,筛去土粉即可。
如白术、山药、白芍等。
米炒:将米倒入用水喷湿的锅内,加热使米贴附于锅底,俟冒烟时,倒入药材轻轻翻炒至药材变色,取出,筛去米粒即可。
用量约为药材重的40%左右。
如米炒沙参、丹参等。
2、烫制:将药材加热炒烫,温度比炒法高而受热均匀。
通常有三种:砂烫:将砂子置锅内炒热,再将砂堆扒一坑,放进打成大块的药材,埋起,稍后,进行翻炒,至药材表面鼓起或酥脆为度,拣出药材或入醋中淬过,晾凉即可。
如龟板、鳖甲、山甲、刺猬皮、狗脊、毛姜、马钱子等。
蛤粉烫:取蛤粉依砂烫法,烫至鼓起即可。
如阿胶、鱼鳔等。
蒲黄烫:取蒲黄依砂烫法,烫至鼓起即可。
如阿胶珠。
3、煅制:将药材用火煅烧,通常分两种:直火煅:将药材放在木炭或焦炭无烟炉上煅红透,取出即可。
如龙骨、龙齿、贝壳类、金石类等。
闷煅:将药材置锅内,再覆一锅,接合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在上面锅底粘一白纸,加热煅至白纸呈焦黄色为度。
如生地炭、灯芯炭、棕炭、血余炭等。
4、煨制:将药材用湿面粉包裹,在炒热的滑石粉锅内煨至表面焦黄为度。
或用湿纸层层包裹药材,加热除去部分油分。
中药炮制21种方法,你知道几种?

中药炮制21种方法,你知道几种?各种炮制方法说明,药物疗效的高低,不但取决于药物本身,而且与炮制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正如明代陈嘉谟所说:“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也就是说炮制一定要适度。
修制是最简单的炮制方法,也可以说是种药物进行炮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修治,以除去杂质,并将大块段变为小块小段,便于再加工、炮制。
修制的方法包括拣、摘、揉、擦、磨、刷,刮、镑、刨、剥、切、捣、敲,碾、簸、箩、筛、劈、锯、扎、榨等项目。
1、拣:用于拣去不入药的部分和杂质,一般是除净核粒、果柄,枝梗、皮壳、虫蛀、霉粒、走油种仁(油粒)、泥块、沙石等,如枣仁、柏子仁拣净核壳,连翘拣去果柄,杏仁拣净油粒,佩竺、荆芥拣去须根和杂草,乳香、没药拣去木屑、五灵脂拣去泥沙。
2、摘:将根茎、花叶等类药物的残茎、叶柄摘除,使药纯净,夏枯草摘梗柄,川连摘除绒根及时叶柄等。
3、揉:对某些药物须揉碎后,再通过筛、簸除去茎梗杂质,如桑叶、臭梧桐叶等;某些质地松软而呈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煎煮,如竹菇、谷精草等。
4、擦:用二块木板,将药物置于中间来回唐擦,达到除去外皮和擦碎,如莱菔子、火麻仁、牛蒡子等。
5、磨:用石磨垫高磨芯,把药物磨去外皮、壳、刺等,如扁豆衣、刺蒺藜、苍耳子。
6、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灰尘或茸毛,如枇杷叶、石苇须刷去叶背的绒毛;瓦楞子、牡蛎刷去沙土。
7、刮:用铁刀、竹刀或瓷片刮去药材外面的粗皮或青苔,如杜仲、肉桂、厚朴、黄柏等;刮去茸毛的如金狗脊、毛知平等。
8、镑、刨:用镑刀或木刨,将药物镑刨成薄片,便于入药煎汁,如鹿角片、羚羊角片、檀香片,苏木片等。
9、剥:将药物敲击后,取壳去种仁,或取仁去壳,如蔻仁、蔻壳、草果仁、砂仁壳、使君子仁、石莲肉、白果、桃仁、杏仁等。
10、切:切法广泛应用于根茎、藤木、皮壳、叶、草类药材,将原药或润软后的药材,按不同的药物用刀或切片机切成片或小块。
一般分横切的园形、咀片,斜切的斜片,直切成顺片,横或直切成丝、方块等,切片的厚薄长短,简介如下:(1)根、根茎和藤类:质地比较硬的切薄一些,约1.5mm左右,如独活、川芎等;质地比较疏松的切厚一些,约3mm左右,如肉苁蓉、锁阳等,形状细长的可切成小段,约长1—1.5cm,如茅根、芦根,夜交藤等。
中药新药制剂饮片炮制方法

中药新药制剂饮片炮制方法
中药新药制剂饮片炮制方法是指将中药材制成适合口服的饮片,以便于患者服
用和吸收药效。
炮制方法可以通过热、温、暖等方式对中药材进行处理,使其性味发生变化,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首先,中药新药制剂饮片炮制方法的前提是选择优质的中药材。
优质的中药材
应具备年份新鲜、种质纯正、无虫蛀、无霉变等特点。
只有选择了优质的中药材,才能保证后续炮制的制剂品质。
其次,中药新药制剂饮片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洗净、切片、煮炮、晾干等步骤。
首先,将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
接着,将中药材切片,以便于煮炮时药性的释放和药效的提高。
然后,在煮炮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药材特性和炮制要求,进行适当的加热处理。
最后,晾干制成的饮片,以保证其质量和储存寿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新药制剂饮片的炮制方法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药材特
性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比如,对于一些有毒性的中药材,在炮制过程中需要进行解毒处理,以确保饮片的安全性。
此外,还可以根据药效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和配伍,以增强药效和调节药性。
总结起来,中药新药制剂饮片炮制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将优质的中
药材制成适合口服的饮片。
这些步骤包括洗净、切片、煮炮、晾干等,根据不同的药材特性和炮制要求,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中药制剂饮片的炮制方法对于保证药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是中药制剂的重要环节。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包括:
1.净制:即对原药材进行挑拣、筛选、洗净等操作,以去
除杂质和不需要的部分。
2.切制:将净制后的药材切成片、块、段等不同规格的饮
片,以便于后续的炮制和制剂。
3.炮炙:是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对药材进行火
制、水制、水火共制等处理,以改变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等。
常见的炮炙方法有炒、炙、烫、煨、蒸、煮等。
4.煨制:将药材放入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慢慢
加热至水干,使药物变得酥软或松散,以便于粉碎和内服。
5.蒸制:将药材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武火蒸煮
至熟透,使药物变得易于粉碎和内服。
6.煮制:将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武火煮沸后,
再用文火慢慢加热至药物变得易于粉碎和内服。
7.炙制:将药材放入炙锅中,加入适量的油或蜜,用文火
慢慢加热至药物变得酥软或松散,以便于粉碎和内服。
8.炒制:将药材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油或盐,用文火
慢慢加热至药物变得焦黄或松散,以便于粉碎和内服。
9.晒干:将药材洗净后晒干,除去水分,以便于贮藏和运
输。
10.风干:将药材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自然晾干,以便
于贮藏和运输。
以上是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等,对于中药的制备和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药材和处方需求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中药饮片炮制方法

中药饮片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和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净制即净选加工。
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挑选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虫蛀及霉变品,或将药材大小、粗细分开,便于加工处理。
筛选选用不同孔径的药筛,筛除砂土、灰屑等杂质。
风选利用药材和杂质的比重不同,用风选设备去除杂质。
水选用水洗去附在药材表面的泥沙等杂质。
剪、切剪或切去药材残留的非药用部分,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
刮、削刮或削去药材表面的粗皮、附生杂物等。
剔除剔去非药用部位。
酶法在适宜条件下,利用蛋白酶等酶制剂酶解除去动物类药材的残肉筋膜等附着物。
剥离剥去果实类药材的外壳等非药用部位。
挤压挤压除去果实类药材的果核等。
刷、擦:刷或擦去药材表面的绒毛或异物。
挖:挖除果实类药材中的内瓤、毛核等。
火燎、烫:用火燎或烫,去除药材表面残留的茸毛等。
撞:撞去药材非药用部分。
碾串:去除药材外表附着的毛须、钩刺、果皮等非药用部位。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
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
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
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1. 软化包含喷淋、洗、浸泡、润、漂、煮、蒸等方法。
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润药箱等软化设备。
喷淋有些全草类药材不宜用水浸泡,干切又易破碎,根据其质地,适量喷淋清水,稍润使柔软。
洗用适量水洗去药材表面的杂质;洗药时间依据药材性质而定,对吸水性强或芳香性药材应迅速洗净,以免有效成分流失,称为抢水洗。
浸泡用水或辅料浸泡至该品种规定的时间或程度时,取出,以“少泡多润”、“药透水尽”为基本原则,防止有效成分流失。
中药饮片炮制方法

中药饮片炮制方法1.人参加工法主要分红参类、糖参类、生晒参类及其它类4种:①生晒参类取鲜参洗刷干净,日晒1天后,再用硫黄熏过晒干而成。
主要成品有生晒参、全须生晒参、白干参等。
②糖参类取鲜参洗刷干净,置沸水中浸泡3~7分钟,捞出,再入凉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取出晒干,再经硫黄熏过。
然后用特制的针沿参体平行及垂直的方向扎小孔,浸于浓糖汁(100毫升水溶135克糖)中24小时。
取出后曝晒1天,再用湿毛巾打潮,使其软化,进行第2次扎孔,浸于浓糖汁中24小时。
取出后,冲去浮糖,晒干或烤干。
主要成品有白人参(为园参水子或移山参水子的加工品)、糖参(为各种鲜参的加工品)等。
③红参类取园参水子剪去支根及须根,洗刷干净,蒸2~3小时,至参根呈黄色,皮呈半透明状为宜,取出烘干或晒干。
主要成品有红参。
边条参等。
④其它类㈠掐皮参:加工法与糖参相似,一般将参体浸沸水中3次,每次1~2分钟,约三成熟时,再将支根置沸水中约20分钟。
参体经扎孔后放入较稀的糖汁中浸3次,取出微火烘烤,使皮与内部分离,再用竹刀轻扎外皮,使成点状即成。
㈡大力参:取鲜参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后晒干。
人参成品容易着潮返糖,宜放置于燥阴凉处,密闭保存,并防虫蛀。
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2.山楂:①拣净杂质,筛去核。
②炒山楂: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
本品果肉黄褐色,偶见焦斑。
气清香,味酸、微甜。
③焦山楂: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为度,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本品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
气清香,味酸、微涩。
④山楂炭: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纲目》:九月霜后取山楂实带熟者,去核,曝干。
或蒸熟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
3.胖大海:除去杂质,筛去泥沙即可。
不能用水洗。
4.当归酒当归【炮制方法】:1.当归:拣去杂质,洗净,闷润,稍晾至内外湿度适宜时,切片晒干。
2.酒当归:取当归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闷,置锅内用微火炒,取出,放凉(每当归片100斤,用黄酒10斤)。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有哪些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有哪些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的成品,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功效、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等。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饮片炮制方法。
一、净制净制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主要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纯净。
比如,根类药材要去除残根和须根;果实种子类药材要去除果柄、果皮、种皮等;全草类药材要去除残根、枯黄叶等。
净制后的药材能够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二、切制切制是将净制后的药材切成一定规格的片、段、丝、块等。
切制的目的是便于药材的干燥、炮制、调配和制剂。
切制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切片、切段、切丝、切块等。
切片又分为薄片、厚片、斜片等。
切制时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临床用药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制方法和规格。
三、炒制炒制是将药材置于锅中加热,并不断翻动,使之达到规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炒炭。
炒黄是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材固有香气。
例如,炒王不留行,能使其质地松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炒焦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
比如,焦山楂,能增强消食止泻的作用。
炒炭是将药材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
像地榆炭、荆芥炭等,具有止血的功效。
加辅料炒是在炒制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辅料,如砂、土、米等。
例如,砂炒鸡内金,能增强健脾消积的作用;土炒白术,能增强健脾止泻的功效。
四、炙制炙制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常用的液体辅料有酒、醋、蜜、盐水等。
酒炙能增强药材的活血通络作用,如酒大黄、酒当归等。
醋炙能增强药材的疏肝止痛作用,如醋柴胡、醋延胡索等。
蜜炙能增强药材的润肺止咳作用,如蜜炙麻黄、蜜炙枇杷叶等。
盐水炙能增强药材的入肾经作用,如盐杜仲、盐黄柏等。
五、煅制煅制是将药材直接置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炮制方法。
煅制分为明煅和煅淬两种。
明煅是将药材直接煅烧至红透,如煅石膏、煅牡蛎等。
中药饮片炮制的方法详解

的净制都非常重视。
中药亦要求以净制后的“净药材”入药,《中国药典》炮制通则把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2.2软化、切制与临床疗效中药切制之前,需经过泡润等软化处理,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
然而,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很重要,若泡浸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则药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疗效,并给饮片的干燥带来困难。
利用蒸气软化药材,应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
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
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
若白芍切厚片,则煎煮时间不易控制。
煎煮时间短,虽能全桂枝之气,却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时间长,虽能取白芍之味,却失桂枝之气。
方中桂枝、白芍均为主药,切均薄片,煎煮适当时间,即可达到气味共存的目的。
饮片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燥,就会发霉变质。
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含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成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2.3干热炮制与临床疗效干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
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
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
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许多中药炒制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麦芽、炒扁豆等。
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
煅制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
此外,煨制、干馏等法对疗效也有明显影响。
尤其是煨制后,药效常有明显的变化,干馏法则常用于制造新药。
如木香生品行气止痛作用明显,煨木香则专于实肠止泻。
2.4湿热炮制与临床疗效湿热炮制为水火共制的一类炮制方法。
常用的有蒸法、煮法、煽法。
中药炮制步骤和注意事项

中药炮制步骤和注意事项
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饮片加工成颗粒、丸剂、浸膏等形式的过程。
下面是中药炮制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
1.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中药饮片、配料和器具。
2. 清洗处理:将中药饮片用清水浸泡并用手轻轻搓洗,去除杂质。
3. 风干处理:将清洗后的中药饮片晾干,去除多余水分,一般使用自然晾干或者低温烘干。
4. 细磨处理:将晾干的中药饮片使用研磨机或研钵进行细磨,使其成为细粉末。
5. 配方混合:按照中药方剂要求,将所需配料和中药饮片一起混合均匀。
6. 炮制加工:按照中药方剂要求,加入适量的溶剂、炮别和炮数,并进行煮沸、浸泡或者动搓等加工过程。
7. 干燥处理:将炮制后的中药饮片放置于通风干燥处晾干,去除多余水分,使其达到所需湿度指标。
8. 精筛处理:将干燥后的中药饮片使用筛网进行精细筛选,去除不符合规格的颗粒。
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中药炮制工艺,按照方剂要求进行加工处理。
2. 避免交叉污染,每次炮制结束后对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3. 控制温度和时间,注意火候的掌握,防止炮制过程中出现糊化或过度炮制的情况。
4. 注意材料的质量,确保使用的中药饮片没有霉变、杂质或虫
蛀等问题。
5. 注意环境的卫生和湿度的控制,避免灰尘和湿气对中药饮片的影响。
6. 记录炮制的入料量、炮制参数和质量结果等信息,为追溯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浅谈中药饮片如何炮制

浅谈中药饮片如何炮制中药饮片是指由中药材制备而成的片剂剂型,它是中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形式之一、炮制是中药饮片制备中的关键环节,它是指在中药材制备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加工处理,包括清洗、浸泡、蒸煮、晒干、研磨等步骤,以达到中药品制作所要求的质量要求和药效。
首先,清洗是炮制的第一步,它是将中药材表面的杂质、泥土等物质清除干净,使中药材更加干净整洁,便于后续的处理。
清洗的方法有水洗法、沤洗法、制粉洗法等,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中药材。
第二步是浸泡,浸泡是将清洗干净的中药材放入水中,进行一定时间的浸泡。
浸泡的目的是使中药材吸湿,便于后续的蒸煮处理。
浸泡的时间需要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在几小时到一天左右。
第三步是蒸煮,蒸煮是将浸泡过的中药材进行蒸汽处理,以使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释放出来。
蒸煮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要求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蒸煮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辅料,如酒、盐等,以达到增加药效、改变性味等目的。
第四步是晒干,晒干是将蒸煮后的中药材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
晒干的目的是去除杂质、降低含水量,以便后续加工处理。
晒干的时间需要根据中药材的厚度和湿度等进行调整,一般在几天到半个月左右。
第五步是研磨,研磨是将晒干的中药材进行粉碎处理。
研磨的目的是使中药材更易于包装、使用,便于后续制剂的制备。
研磨的方法包括机械研磨、手工研磨等,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中药材和要求。
最后,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中药材就可以成为饮片的原料,进行包装、贮存和销售等环节。
总体而言,炮制是中药饮片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可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提高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疗效。
在炮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时间、温度、湿度等参数,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以获得最佳的中药饮片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饮片炮制的方法详解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药炮制的文字记载始于战国时代。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治疗“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汤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表明当时预治疾病已经使用了药物常规炮制品。
到了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
同时,炮制理论开始创立。
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
在南北朝刘宋时代,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问世,记载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炙、炮、煅、浸、飞等。
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某些炮制方法,现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明代时期,中药炮制发展得较为全面,在理论方面,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
他还强调:“凡药制造,责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
对有些炮制方法还运用中医理论加以讨论。
继之,缪希雍又在《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当时常用的炮制方法,在他的著作《炮制大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炮炙十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中药炮制事业,使中药炮制事业发展很快。
各地有关部门都对散在本地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炮制经验进行了文字整理。
并在此基础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制订、出版了炮制规范。
同时,国家在药典中也收载了中药炮制内容,并相继出版了一批炮制专著。
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经验集成》,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药炮制学》等。
在科研方面,目前全国有许多中医药研究机构都开展了对中药炮制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科研队伍。
在生产方面,中药炮制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药物饮片质量逐步得到了提高。
随着我国技术的革新,炮制生产设备已逐步机械化,如滚动式洗药机,去皮机、镑片机、切片机,各种类型的电动炒药锅等。
这些将朝着自动化、联动化的方向发展。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1.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但也常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而影响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有异。
而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所以中医临床配方用药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而中医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因此,需要通过炮制对原有性效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某些不利于治疗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疗需求。
疾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多端,症候的表现不一,脏腑的属性、喜恶、生病病理各异,故立方遣药及炮制品的选用都应考虑这些因素。
如:女贞子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清虚热,且药性较平和,养阴而不腻,清热而不损阳气,实为滋阴补肾之良药。
但生用或制用与病情变化有关,当患者肝肾阴亏,兼有肠燥便秘者,可选用生品,既可补肝肾,又可润肠燥,二者兼顾,且用量宜大;当便秘已去,肝肾阴亏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时,除调整处方外,女贞子则宜制用,增强其补肝肾之力,避免过用生品又引起滑肠。
由此可知,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医运用中药的一大特色。
2.炮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
炮制方法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主要依据。
炮制工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2.1中药净制与疗效中药净制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对药效的影响很大。
因此,中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经过净制处理,方能入药。
从古至今,医药学家对中药的净制都非常重视。
中药亦要求以净制后的“净药材”入药,《中国药典》炮制通则把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2.2软化、切制与临床疗效中药切制之前,需经过泡润等软化处理,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
然而,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很重要,若泡浸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则药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疗效,并给饮片的干燥带来困难。
利用蒸气软化药材,应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
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
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
若白芍切厚片,则煎煮时间不易控制。
煎煮时间短,虽能全桂枝之气,却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时间长,虽能取白芍之味,却失桂枝之气。
方中桂枝、白芍均为主药,切均薄片,煎煮适当时间,即可达到气味共存的目的。
饮片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燥,就会发霉变质。
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含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成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2.3干热炮制与临床疗效干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
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
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
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许多中药炒制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麦芽、炒扁豆等。
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
煅制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
此外,煨制、干馏等法对疗效也有明显影响。
尤其是煨制后,药效常有明显的变化,干馏法则常用于制造新药。
如木香生品行气止痛作用明显,煨木香则专于实肠止泻。
2.4湿热炮制与临床疗效湿热炮制为水火共制的一类炮制方法。
常用的有蒸法、煮法、煽法。
此外,还有提净法。
部分复制药物仍离不开蒸、煮的方法。
蒸法和煮法在古代文献中记载较多,用得非常普遍。
清代《医方集解》云:“半夏用醋煮者,醋能开胃散水,敛热解毒也,使暑气湿气俱从小便下降。
”清代《本草新编》有“寒水制硫黄,非制其热,制其毒也。
去毒则硫黄性纯,但有功而无过,可用之而得宜也”的记载。
湿热法炮制药物,其特点是加热温度比较恒定,受热较均匀,因此较易控制火候,加热时间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
煮法和煽法水量也很重要。
若上述条件掌握不好,往往造成药物火候“不及”或“太过”,影响疗效。
火候不及,达不到熟用目的;火候太过,则会降低疗效或丧失疗效。
如何首乌,蒸制时间太短,服后可出现便溏或腹泻,甚至有轻微腹痛现象。
桑螵蛸、天麻蒸的时间过长,则会“上水”,不但难干燥,且会降低疗效。
川乌煮制时间太短,则达不到去毒效果;水量应适中,若水过少,则水煮中后还砂到火候要求,水过多则损失药效。
2.5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用辅料制药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酒醋溃的记载。
以后辅料种类逐渐增多,较系统地阐述辅料作用的首推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
但以明、清时期资料较多。
明代《证治准绳》在论述黄柏的炮制作用时指出:“生用则降实火,熟用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制则治中而不伤。
”这说明用不同辅料炮制后其适应症、作用部位以及副作用都会发生变化。
中药加入辅料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可借助辅料发挥协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尽量符合临床治疗的要求。
3.炮制与药性的关系中药通过炮制,其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常常异致功效、用途发生相应的改变,运用于临床所产生的效应也不一样。
三、中药炮制的作用与目的1.洁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原药材含有非药用部分,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夹有泥沙、杂物;动物的皮、肉、骨、筋、角等残留腐肉、恶血。
使用前进行清除杂物,洗去泥沙、污垢,筛去灰屑,除去霉烂变质之物和非药用部位,可使药物清洁纯净,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
2.便于调剂和制剂植物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果实类经炮制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如切成片、丝、段、块等,便于调剂时分配制量和配方。
矿物类、贝壳类、动物骨甲类如自然钢、磁石、代赭石、牡蛎、石决明、穿山甲等药物质地坚硬,难于粉碎,不便于调剂和制剂,而且在短时间内又不易煎出有效治疗的成分,因此必须经过特殊的炮制方法使其质地变脆变酥,易于粉碎,而且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3.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部分中药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其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
为了达到医疗上用药安全,历代对有毒药物的炮制都非常重视,各代都有较好的除毒方法,如:草乌有浸、漂、煮、蒸、加辅料等炮制方法,以降低毒性。
4.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中医采用寒、热、湿、凉及辛、酸、苦、咸来表达中药的性能。
性和味如果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给病人带来不利的一面。
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等。
为了适应不同的病情和患者病情的需要,一方面可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
中药往往通过炒、蜜炙等方法来缓和药性,故有“甘能缓”,“麸炒以缓其药性”的说法。
5.增强药物的疗效中药通过适当的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的疗效。
一方面是可以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而增强疗效。
明代《医宗粹言》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箱子、凡药用子者俱要炒过,入煎方得味出。
”这便是现代“适子必炒”的根据和用意。
因为种子被有硬壳,炒后种皮破裂,有效物质就便于煎出。
另一方面是药物之间相互配合起协同作用,起到增强疗效的效果,如款冬花和紫苑等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经蜜炙后其作用增强。
再:炮制可以引药入经及改变作用部分从而提高疗效。
如大黄苦寒,其性沉而不浮,其作用是走而不守,但如经用酒制后,就能上行而清上焦热邪引起的牙痛、口舌生疮等,即转降为升。
又如紫胡入经分散(入心包、肝、胆、三焦),如果经用醋制后,就可专入肝经,让其专治肝脏疾病。
6.矫味矫臭,以利服用动物类或其它具有腥气异味的药物,往往不被病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