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指导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标准规范
建立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标准体系,规范教 学资源建设、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操作 。
落地实施
确保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在学校层面 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 合。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掌握程度不高,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 堂上的优势。
海量教学资源库
建立涵盖各学科、多媒体形式的丰富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广泛的教学素材选择。
在线资源编辑
提供直观易用的在线编辑工具,使教师能够快速修改和调整教学资源,满足个性化需求 。
跨平台同步
支持教学资源在多种终端设备间的同步共享,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便捷访问。
师生交互机制的优化
互动式教学
通过在课堂上鼓励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 通。
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并分析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
深入探索教学实践
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方式。
完善理论研究框架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和完善理论研究框架。
促进产学研结合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推动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
研究总结与展望
1 成果总结
本研究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了信 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创新 实践与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系 统性的解决方案。
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 度融合,有助于推动教学模式的 创新与变革。
提升教学质量的需求
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 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 高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和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未来人 才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调查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调查报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人之空间。

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和开放性的创造空间。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更是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因此,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传统教学渐渐被人们淡化,甚至被否定。

事实上,传统教学仍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同样具有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只有把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更新,才能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

因此,调查现状,了解我校教师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是研究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的前提和基础。

一、调查目的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我校教师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运用和看法,分析现状,总结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没有实现优势互补的原因,探索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优势互补的策略和途径。

二、调查对象及方式对象:教师、学生方式:问卷调查一、调查内容此次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劣势的认识、平时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及其目的的原因和效果、对常用教学媒体的优势劣势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情况。

教师收集处理应用资料的途径方法手段、教师的教学理念及信息技术手段掌握情况、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是“信息技术与农村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整合的现状教师调查问卷”,题型以单选和多选为主。

二、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问卷共下发教师卷60张,学生卷120(供教师参考)通过汇总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教师们对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与劣势有所认识,并意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也具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 调查,了解他们对信息 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 态度、需求和困难,收 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对实验班级进行课堂观 察,了解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整合后的课堂教 学效果,为研究提供实 证支持。
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 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 学水平,为研究提供技 术支持。
开展不同学科的信 息技术与学科教…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些学科领域, 还需要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进 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培养教师信息技术 素养和能力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需要教师 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 ,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 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增加信息技术在学 科教学中的实际…
3
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育 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究方法
文献综述
案例研究
问卷调查
课堂观察
教师培训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进行梳理和评价,探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 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 验。
选取不同学科、不同年 级的课程进行个案研究 ,了解信息技术在学科 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 之处。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研究,可以进 一步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 的作用和应用效果,为推广和应 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李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 合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 45(3): 1-5.
王建华.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创 新应用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9, 37(8): 23-28.
0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践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报告张蕾21世纪,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网络学习环境创新精神求异思维能力自主合作探究一、课题的提出及教学模式(一)课题的提出:1、时代发展的要求:21 世纪,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

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中,知识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社会生产力的标准。

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更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重任。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中小学生是21 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与未来。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教育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九·五期间,我校实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构建了“发现、探索、创造”的教学模式,以寻求“教师主导发展——学生主体发挥――人才质量最优发展”的优教之路。

但该模式在教育观念上仍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会被夸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新思维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教育要促进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的发展,这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职能。

●信息技术把课堂和外界联系起来,把学生放在真实的生活中,把现代和历史融合起来,学生在这样真实丰富的环境中不仅获得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起了他们以后生活所必需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远比拥有大量的知识更重要。

●教育中,只有那些富有想象力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唤起意外与惊讶的感觉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也只有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成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成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成果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数字不再是只与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

以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工具这一观点已基本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校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电教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九五”课题中,申报的课题《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益的研究》,于2002年12月,经江苏省电化教育馆评审验收结题。

“十五”期间,申报的《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被江苏省教育学会同意列入教育学会系统江苏省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并于2005年按预期通过结题。

以上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课题的界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基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并不在于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一节课中用了多长时间的技术,而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使用,使学生完成某些用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取信息技术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三、研究目标(1)建立高质量的信息化资源库;(2)培养高水平现代化教师队伍;(3)探索高效率信息化课堂教学。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本校的信息技术设施不断完善的发展轨迹及相对应的各个学科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引进国内外信息教育的先进思想和兄弟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成功经验,融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

五、研究成果1. 推进了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五年来,学校重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尤其加大推进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

我校的信息化资源库主要是学校的网站。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报告一、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教育领域。

我们注意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融合,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报告。

这不仅是一个学术课题,更是一场与时俱进的教育变革。

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的种种惊喜和可能。

信息技术的崛起,使得知识的获取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智能设备等途径,变得更为便捷和丰富。

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物理、化学、历史,信息技术都在为这些学科的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它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孩子们可以在大屏幕前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通过虚拟现实体验物理的神奇奥秘,用键盘和鼠标书写数学的公式定理。

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

当然信息技术的引入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如何与各科教学有效整合。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变成教学的有力工具,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装饰或噱头。

如何让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教学中,让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它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我们需要拥抱变革,积极尝试不断探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教育与时俱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让他们的未来更加光明。

1. 背景介绍: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普及程度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都离不开它的支持。

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更是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互联网上各种学习资源丰富多彩,社交软件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限,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实验教学及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总报告

实验教学及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总报告

《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永昌县红山窑中学茹武年一、问题背景在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前提下,在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些学校由于地方配套教育设备跟不上,致使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实验不能正常开出。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容。

从新课改的背景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深入践行课程改革的需要,理科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够改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彻底改变以往实验“口头做”的现象,能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从学科性质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的需要,许多实验是微观、连续且十分复杂的实验,具有实验过程快速等特点,学生难以细致观测,只能抽象推断变化过程。

另外,部分生物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如植物栽培、种子萌发、动物饲养等实验短时间难以完成。

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它是教师或学生以计算机作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程序而展开的“实验”。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许多微观实验或有危险性实验,可以实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生命过程变成可控、有序的演示过程,减少实验危险伤害。

同时,教师还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制成电影文件,再在播放时运用多媒体控制器进行拆分、反复回放、慢镜头播放或定格观察,然后结合文字和语音解释,就可使学生清楚、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的每一个细节,效果特别好。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需要。

目前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到位,搭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快车,学校可以通过本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和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在理化生教学活动中,以实验作为重要教学容的教学,称为理化生实验教学。

具体说是指根据理化生的教学目的、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条件,有目的地安排、设计一些类似科学实验的模式、程序,在规定的较短时间进行实验操作,以达到实验目的要求的教学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共五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共五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共五则)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我校从2013年开始,进行“百色市现代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实验教学实验课题,”本课题得到兄弟学校及本校的老师臭味相投参与与努力下,课题研究按预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应课题结尾阶段,历经几年的努力本课题成果显著,效果良好。

一、课题研究环境自从1987年,北京大学的钱天白教授向德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起,互联网在中国大地以几何级数的发展,发展的速度是人们不可想象的。

只要互联网所进入的领域都是起着革命式的改变。

然而世界上先进国家计算机进入学校的教育情况又是什么样呢,英国2000年颁布《信息技术能力――2000课程标准》,规定学生信息技术应达到的水平;日本1999年制定“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要求信息技术必须应用到所有的学科教学中;瑞典国会1998年通过《学习的工具――全国中小学实施信息通讯技术计划》,提出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要求;丹麦、荷兰、比利时等国都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同志指示“计算机要从寻娃娃抓起”在中国计算机进入课堂起着里程碑作用。

教育部已于1999年底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

二、课题的作用1.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最基本工具。

第一,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内容;第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第三,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第四,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和资源。

2.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构建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

3.建“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

4.建立与建设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三、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2021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试验总结

2021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试验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试验总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试验总结本年度,我校继续研究教育技术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在去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现将本年度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一、进一步完善课题小组成员分工建立以宋养骥副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施领导小组,发挥了组织、研究、培养、评价、检查、服务功能,保障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学校课题组立足计划--学习--活动--研讨--总结五个环节,每位研究教师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注重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心得体会,注重档案的积累和研究资料的收集,做好课题阶段性总结。

二、注重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际1、抓理论学习深厚的理论支撑是课题研究深入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的有力保证。

学科教师采取集中讲座和自学两种方式,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专题学习,做好摘录,期末进行学习札记评比活动。

深化了教师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2、继续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各学科教师自觉、主动地参加微机辅导班,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

并且,每位教师都创建了个人教学或相关主页。

1.学校方面加快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的投入为了使课题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增设了5个多媒体教室、2个微机室、30台教师办公电脑,共计资金近30万元。

为课题的研究创设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2、教师方面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研水平、提高了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对信息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促进教学改革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不仅掌握了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技术,而且掌握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更紧密地整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和方法。

3、学生方面经过近两年的实验和探究,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上课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在课堂上,大部分同学能认真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并积极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和大家交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题工作报告(精选5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题工作报告(精选5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题工作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题工作报告——《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结题工作报告2007年10月,根据瑶海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合肥市蚌埠路☆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子课题——助信息化手段营造教与学的优化环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常态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学科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探索出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有效模式,并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办公等工作的信息化,逐步实现与实验区、校之间的资源及智慧共享;力求通过研究,引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全新课堂带给学生,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课堂焕发出全新的色彩。

追求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信息技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定义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应用,涉及到人与计算机的相互作用,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事物。

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同文本、图形、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格式的变换相关联。

教学方法: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互动方法。

教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学法,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发展个性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教与学互动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式的辩证统一。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进行基于事实信息的价值判断过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整合创新研究总结[推荐五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整合创新研究总结[推荐五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整合创新研究总结[推荐五篇]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整合创新研究总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整合创新研究的总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整合创新研究的总结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和探索,如今我们的观念、行为、课堂多变了,概括起来说其主要效果有九大转变,即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行动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方法由单一向整合的转变,使用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变,范围由教学向管理的转变,对象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素材由贫乏向丰富的转变,资源由独有向共享的转变,成果由少数向丰富的转变。

1、观念的改变,突出一个“新”字。

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结构性的系统,因此,教师应综合考虑该系统包括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分析、学习者分析、选择合适当信息技术并确定合适的应用方式、教学方式的选用、教学及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

结构就是强调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如何把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有机整合成为系统,是我们关注的要点,只有系统内各要素真正有机的“整合”,要素的功能与作用才能得以良好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整合”要突出有机、有效,不是人为的拉郎配,不是随意的简单叠加,不是盲目的机械组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整合”从本质上讲,是说明事物间通过相互作用结成一个整体的过程,注重教学行进期间动态的作用及效果,协调好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这是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体现。

不一定每学科、每堂课都必须“整合”,也不是有“整合”就是创新,无“整合”就是传统。

“整合”的过程是学生经历苦乐的过程,是学生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学习能力提升,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要有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是教学实施的手段。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深化研究内容
未来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深化研究内容,例如探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 教师之间的差异和影响等,为优化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更有 针对性的建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抽象的概念、原理等 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对策
加强教师培训
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素养。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资源库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资源库,方便教师查找相关资料,提高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自我学习
鼓励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要点三
信息技术作为资源平 台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 、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 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现状
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以学 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实践为主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以实 践为主线,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 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探究意识和 问题解决能力。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知识面,培养了自主学 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 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 学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要点一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 具
利用PPT等多媒体演示文稿,辅助教 师讲解和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点 。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工作报告-推荐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工作报告-推荐下载

用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为教学服务。参与实验的教师平均年龄 27 岁,均是小教
高级、大专以上学历,都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的研究,课堂教学多次在市区及获
奖,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认真,态度端正。
1、学生的各方面素养整体较高,宿城区调研各项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
并且学生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较好。
2、再次是后勤服务的保障。我们需要后勤服务提供的保障是:场地教室、
研究 专长
信息
课题组中的 分工
实验指导经费协 调
实验指导
实验教师
实验教师
4、我校是从 2002 年开始将信息教育技术引进课堂的,2002 年,学校加大 了投资,使信息教育技术得到了真正实现了在课堂上与学科的整合。现在 7—9 年级学生都开计算机课程。学校开通了因特网、校园网、3 个多媒体教室,教 师阅览室等设施,班级配电视机等。
(2)组织实验人员进行优秀案例设计、优秀课堂教学整合实验课实录的总
结,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3)编辑教学设计、课件、素材等内容,并刻录成光盘。
(4)评选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优秀报告及论文。
姓名
王秀健
参与研究的人员情况介绍
工作单位
两城镇第二中学
赵计华 两城镇第二中学 中教二级 政治
一、搭建理论平台,作好课题实验准备 (一)建立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每周都有“学习日”。通过学习,使教 师懂得“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现代化 教育理论,使教师们真正认识了实验的理论支撑,为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的良 好的基础。 (二)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实验研究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研究方案、计 划。 组 长:王秀健 副组长:赵计华 滑柱洲 成 员:刘波 刘琦 陈宪虎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制定年度计划。 2、学习研讨。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资料,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 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 们的实验工作。 3、课题调研。通过汇报课、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座谈 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 估的依据。 4、协作交流。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提倡协作,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形成科研合力,并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为 此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信息,研究实验动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阶段性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阶段性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阶段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与工具,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现状分析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中,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智能教学等方面。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科教学的资源,也提供了更多的交互与合作机会。

然而,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仍面临一些问题:缺乏有效的整合策略、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学生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学科内涵等。

因此,寻找有效的整合策略和提升教师技术应用能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1.整合课程内容: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学科的同时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与应用。

可以结合学科知识进行多媒体制作、数据分析等活动。

2.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在线讨论、虚拟实验、模拟演练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强化评估与反馈机制:借助信息技术的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进行测验、作业提交等,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评估手段。

4.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提供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支持机制,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变革能力。

应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尝试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案例分析以下是两个案例,展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1.数学课堂中利用数字模拟软件进行几何知识的学习:通过数字模拟软件,可以实现几何知识的图形绘制、图形展示和图形变换。

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软件,掌握几何知识,并通过观察和比较来深入理解几何性质。

2.历史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整合到课堂中进行展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本课题被确定为秦皇岛市级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

回顾历时一年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过程可以小结如下:一、观念上与时俱进我们广泛深入地学习,改变了以往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上的错误认识,真正意义上认识了“信息技术”的内涵,以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实践。

具体说来,做了这些工作:1、自愿申报,组建队伍。

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参加研究的人员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围绕本课题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实践,才能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在组建课题组的时候,我们依据自愿申报的原则吸纳课题组成员,目的在于吸纳对此课题感兴趣的成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研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科研质量。

2、调查研究,了解现状。

作好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是对我校研究前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的现状有较全面、客观的了解。

因此,我们广泛查阅资料,并向一些专家请教,然后集体商量,针对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及广大教师,设计了调查表,分别用于检测低、中、高三个年级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现状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现状。

然后对一、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抽样调查,由参加本课题组的教师每班随机抽取学生参加检测(均不计名字),同时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检测表”,分年级段、随机下发给位教师进行检测。

检测完后将所有检测表上交课题组,由课题组随机抽取样表进行分析。

调查共收回有效检测表120份,我们对随机抽样的样表进行统计分析(详细检测表及检测结果见《我校小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前测调查报告》)一个个真实的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水平低?长此以往,我们为社会所输送的人才究竟是怎样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又失败在哪儿?怎样才能改变现状,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能力呢?同时,又如何提高我们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呢?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即是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能力、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迫使人们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和合作性,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成为可能、成为必然。

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在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归纳如下:(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对于这一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

为此我国教育部做出了“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阶段性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阶段性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阶段性研究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阶段性研究报告自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以来,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实验,两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不很成熟,为了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实验,现将2009年来做的工作做以总结,及时查找问题,完善实验方案,以确保实验的顺利完成。

一、课题开展情况: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提高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

所以我们从理论上探索研究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努力探索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相联系以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统一的认知体系;再就是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学会使用计算机通过Internet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

具体地说即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对Internet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在学科教学之中,提高教师应用il•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的能力;在明确真实而有意义的整合不同于简单的混合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尝试探索研究整合课程的评价;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学水平。

(一)措施有力,促进了研究的力度1、在课题开展之初,我们先对实验教师进行了摸底,了解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确定研究教师,按教师对计算机掌握的不同层次进行了分类辅导。

在此期间,对研究教师开展了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包括如何制作课件、运用软件、powerpoint> 等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狠抓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率,坚持以教学评估为依托,将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以及师生互动的体现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增强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意识,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做到教学思想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课堂容量、效率。

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汇总)

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汇总)

第1篇实验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总结本文由好范文辑收集整理,这是一篇关于实验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总结,欢迎浏览借鉴!以计算机为主的高科技产品不断进入学校,迅速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合理利用技术手段和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也迫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给学校教育带来一次新的革命。

所以一学期来,我校在信息技术工作方面,扎扎实实做了以下很多工作一、常规工作和计算机教学。

常规工作维护、调试好计算机,记载好上机记录和多媒体课件记录,保持电化教室的卫生,继续为一线教师做好课件服务,为一些公开活动准备好电教设备,使其正常运行。

本学期我们在计算机教学内容上作了重大的调整,要让学生学会“六个一”,加大了学生网上教学的力度,从四年级开始上网浏览,到六年级毕业达到能够在网上查资料的能力。

中年级主要是对WINDOWS的练习,打字的练习,高年级主要是对网上资源浏览和制作网页。

教师方面要学会三个“自理”,即“自己的文章自己打,自己的课件自己做,自己的网站自己建。

”二、硬件、软件的进一步完善。

近五年来,我校在教育信息化校园建设上投资累计有300万之多,主要用于计算机、背投电视、网络系统、广播、电视系统、数码摄像机等硬件设备的完善达20**年,使我校的软件资料库建设(网络光盘)逐渐完善。

三、专用教室的使用和管理。

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有多功能教室、自然室、多媒体室、微机室、音乐室、舞蹈房、等专用教室。

这些专用教室的建设,加快了我校现代化教育的步伐,使用率普遍提高。

这学期专用教室使用规则各专用教室专人管理,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要上2节多媒体课,专用教室的使用率必须达到60%以上,每人使用的电教情况做到及时记载,到学期未对使用电教好的教师进行奖励。

四、电教课题的深入研究。

本学期继续对全国级电教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的研究”进行了研究。

接受了中期的课题评估,课题推广到各学科中的速度明显加快,各学科教师积极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能力,有的还进行了网络教学的尝试,新技术、新感想层出不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永昌县红山窑中学茹武年
一、问题背景
计算机作为载体,借助计算机程序而展开的“实验”。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许多微观实验或有危险性实验,可以实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生命过程变成可控、有序的演示过程,减少实验危险伤害。

同时,教师还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制成电影文件,再在播放时运用多媒体控制器进行拆分、反复回放、慢镜头播放或定格观察,然后
结合文字和语音解释,就可使学生清楚、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的每一个细节,效果特别好。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本课题的提出顺应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需要。

目前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到位,搭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快车,学校可以通过本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和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

(1)
为:
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本课题界定的观点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实验课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实验环境,实现一种既能保证实验的现实性、直观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在
;
主要
习成果评测,以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总结以前的研究结果。

1999年信息技术的重点转移到教师的培训上。

2000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一步深化,重点鼓励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各个方面都参与到信息技术与课程中来,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建构一个全新的学习环
境,以培养具备21世纪技能的人才。

现在,美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由模式探索转入环境建构的阶段。

英国现在正推广计算机实验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能完成实验数据自动采集,并能根据实验者的要求进行各种数据分析,绘制成图像,还能导出实验数据库,以方便实验者利用其他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自从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一些省、市的中学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如:北京师范大学李琼《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从理
论和实践上论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总之,信息技术与理化生实验教学整合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价值和意义得到了初步的认同。

3.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多媒体教育系统,把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并与其他教育要素(教师、学生等)共同作用,构成合理的教育系统结构,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达到系统优化的目标。

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认为,人是能动的信息加工者,人的认识是由外界刺激和认识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
的结果,学习过程可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内容作出主动地有选择的信息加工
过程。

由于信息的多媒体化,为学习者多种感官参与并发挥作用。

4.主体教育理论
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
4.通过研究,初步形成校本化的自然科学实验课模式。

5.通过研究,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与水平。

6.通过研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路径与方法,总结归纳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为广大初中理化生教师及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研究的具体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在本校乃至本县自然科学课程教学中,对转变教师教学理念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本课题经过两年研究,形成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

3.通过本课题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
八、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4-5月)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2)编制并发放《红山窑中学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调查表,撰写调查报告。

(3)组织课题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及研究分工。

(4)学校大力支持本课题研究,在各班级和实验室安装班班通多媒体设施,安装了实物展示台,安装了功能强大的畅言教学通软件,以便实
教学任务。

(3)进行课题阶段性反思,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写出课题中期评估及阶段性总结。

3.课题总结阶段(2017年4月)
撰写并发表研究论文。

课题实施期间,课题负责人茹武年发表了课题相关论文《论述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多媒体模拟实验》、《用虚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撰写了结题报告(《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总报告)。

研究方法:
1.从选题上来看: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并非新鲜事物,但在农村中小学特定的硬、软件条件下,进行理化生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从研究的预期成果来看:
(1)整合后实验模式的科学性:
农村初中随着理化生实验的普遍开设,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的环境下,有些手工操作无法或不能实现的实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进行新型的实验教学。

(2)整合后实验评价的创新性:
初步
4.2017年3月形成适合农村初中学情的全新实验课教学模式(课例录像)、结题报告。

十一、课题研究实际取得的成果
1.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课题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信息技术与实验课整合”的教学模式。

克服了农村中学实验课的一些瓶颈、短板问题,弥补了实验教学的不足,并把实验教学进行了拓展。

如,危险实验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微观世界的运动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建立模型的实验可以用FLASH动画精确演示。

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给学生多渠道
创新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的。

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

4.积极撰写教研论文、案例
通过课题实施,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

课题组成员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茹武年老师撰写并发表了论文《论述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多媒体模拟实验》
(《读与写》)、《用虚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金昌日报》教育周刊),孙军国老师撰写了论文《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刘玉姣老师撰写了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整合》,陈耀中老师撰写了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孙其阳撰写的案例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整合》获甘肃省2016年基础
“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要使信息技术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使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转变,不再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而应使之成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在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上,不再把教学媒体仅仅当成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而
应使之成为学生的认知、启迪思维的工具。

课题组成员有一些老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运用显得意识比较被动,技术比较迟钝,有待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提升。

2.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只有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了,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适的教学平台和网络制作平台,同时网络运营商为谋求利益,会在网络上大量推出不雅广告,对孩子们有不好的影响,干扰教学工作。

硬件设备建设上,毕竟受到地域经济条件限制,整个我县在信息技术终端设备的配备上,还未能达到要求,不能普及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同学,因此限制了师生的网络互动及评价等许多活动。

4.其它问题
整合教学中,个别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资源的繁多、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视等,如何避免,还有待我们深入思考。

十三、本课题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
的互动,实现人(学生)机对话,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强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