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四足机器人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四足步行机器人设计及步态研究.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四足步行机器人设计及步态研究周晓东,汤修映,农克俭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E-mail:摘要 :本论文通过对四足动物结构及其行走步态的研究, 设计制作了一台四足步行机器人样机, 按照多足步行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原则, 设计出了慢走和对角小跑两种步态的具体过程,并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实现了这两种步态,实验证明,所设计的步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四足机器人;步态;慢走;对角小跑中图法分类号:TP2421. 引言步行机器人是一种腿式移动机构, 具有轮式、履带式等移动机器人所不具备的优点, 该类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非结构环境中稳定地行走, 代替人完成许多危险作业, 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运输、矿山开采、核能工业、星球表面探测、消防及营救、建筑业、农业及森林采伐、示教娱乐等众多行业。
因此, 长期以来, 多足步行机器人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1][2]。
而四足机器人具有实现静态步行的最少腿数 [3],也适合于动态步行,以实现高速移动,因此,对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本文以四足爬行动物为模仿对象, 通过对其结构和步态的分析和研究, 设计出了一台四足步行机器人, 采用单片机控制系统,使其能够模仿四足动物的慢走、对角小跑等步态。
2. 四足步行机构总体结构设计与自由度2.1步行机构总体结构分析图 1为所设计的四足步行机器人总体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知, 该机构由四条腿及机体组成,每条腿的结构完全相同,在各主动驱动关节(膝关节、臀关节、髋关节上分别装有直1踝关节 2小腿 3膝关节 4大腿 5臀关节6髋关节 7机体 8控制系统电路板图 1 总体结构示意图Fig.1 The sketch of the overall configuration流电机,整个机体上共装有 12个独立的驱动电机。
而被动关节(踝关节采用球铰链结构, 脚底部粘上胶皮以增大和地面的摩擦力, 同时可对脚与地面之间的撞击起到缓冲作用, 小腿和大腿组成平面连杆机构, 它们均可以绕着自身的关节轴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 而整条腿又可以绕着髋关节转动。
基于AT89C51单片机设计的简易智能机器人
基于AT89C51单片机设计的简易智能机器人引言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处理器芯片的集成程度越来越高,单片机已可以在一块芯片上同时集成CPU、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并行和串行接口、看门狗、前置放大器、A/D转换器、D/A转换器等多种电路,这就很容易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控制技术结合,组成智能化测量控制系统。
这种技术促使机器人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人们已经完全可以设计并制造出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简易智能机器人。
1 设计思想与总体方案1.1 简易智能机器人的设计思想本机器人能在任意区域内沿引导线行走,自动绕障,在有光源引导的条件下能沿光源行走。
同时,能检测埋在地下的金属片,发出声光指示信息,并能实时存储、显示检测到的断点数目以及各断点至起跑线间的距离,最后能停在指定地点,显示出整个运行过程的时间。
1.2 总体设计方案和框图本设计以A T89C5l单片机作为检测和控制核心。
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检测路面黑线及障碍物,使用金属传感器检测路面下金属铁片,应用光电码盘测距,用光敏电阻检测、判断车库位置,利用PWM(脉宽调制)技术动态控制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和转速。
通过软件编程实现机器人行进、绕障、停止的精确控制以及检测数据的存储、显示。
通过对电路的优化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51单片机的全部资源。
P0口用于数码管显示,P1口用于电动机的PWM驱动控制,P2,P3口用于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中断控制。
这样做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内部资源,降低了总体设计的成本。
该方案总体方案见图1。
2 系统的硬件组成及设计原理此系统的硬件部分由单片机单元、传感器单元、电源单元、声光报警单元、键盘输入单元、电机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组成,如图2所示。
2.1 单片机单元本系统采用A T89C51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
其主要任务是扫描键盘输入的信号启动机器人,在机器人行走过程中不断读取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产生占空比不同的PWM脉冲来控制电机,同时将相关数据送显示单元动态显示,产生声光报警信号。
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研制的四脚步行机器人分布...
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研制的四脚步行机器人分布...刘多伟
【期刊名称】《电讯技术》
【年(卷),期】1990(030)002
【摘要】本文描述一个四脚步行机器人的微处理器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介绍系统的主从分布式松耦合结构.该系统采用了2只8088CPU,一只8087协处理器和14只8031单片机.文中设计了一个系统管理员来负责整个系统的时序控制,用C写的系统管理程序具有移植性好和执行速度快的特点.而松耦合的任务处理器则根据系统管理员的指令来执行特定的算法.本文将首先介绍把整个系统控制分解为一组单独执行的任务(即电机伺服)的方法,然后重点讨论基于8031单片机的全数字式直流伺服系统的设计以及步行机的实时控制等问题.模块化设计、并行处理、数字化和分布控制技术使得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均得到了提高.
【总页数】6页(P71-76)
【作者】刘多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2
【相关文献】
1.基于Protues仿真的MCS-51单片机教学实践与探讨--利用仿真软件解决MCS-51单片机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J], 侯俊才;杨蜀秦
2.基于MCS-51单片机的智能机器人迷宫车设计 [J], 李雪霞;何扣芳
3.基于四脚支持的四足机器人斜面步行研究 [J], 王利利;张磊
4.基于增强型MCS-51单片机的可避障竞步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J], 陆宽; 蒋善超
5.基于Intel 8088微处理器和MCS-51单片机的四脚步行机器人分步式控制系统[J], 刘多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足机器人设计方案书
浙江大学“海特杯”第十届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四足机器人”设计方案书“四足机器人”设计理论方案自从人类发明机器人以来,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日渐走入我们的生活。
仿照生物的各种功能而发明的各种机器人越来越多。
作为移动机器平台,步行机器人与轮式机器人相比较最大的优点就是步行机器人对行走路面的要求很低,它可以跨越障碍物,走过沙地、沼泽等特殊路面,用于工程探险勘测或军事侦察等人类无法完成的或危险的工作;也可开发成娱乐机器人玩具或家用服务机器人。
四足机器人在整个步行机器中占有很大大比重,因此对仿生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选择设计题目时,我们选择了“四足机器人”,作为我们这次比赛的参赛作品。
一.装置的原理方案构思和拟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机器人趋于自动化、高效化、和人性化发展,具有高性能的机器人已经被人们运用在多种领域里。
特别是它可以替代人类完成在一些危险领域里完成工作。
科技来源于生活,生活可以为科技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基于此,我们在构思机器人的时候想到了动物,在仔细观察了猫.狗等之后我们找到了制作我们机器人的灵感,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学习小动物的走路呢,于是我们有了我们机器人行走原理的灵感。
为了使我们所设计的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体现出特种机器人的性能及其运动机构的全面性,我们在构思机器人的同时也为它设计了一些任务:1. 自动寻找地上的目标物。
2. 用机械手拾起地上的目标物。
3.把目标物放入回收箱中。
4. 能爬斜坡。
图一如图一中虚线所示的机器人的行走路线,机器人爬过斜坡后就开始搜寻目标物体,当它发现目标出现在它的感应范围时,它将自动走向目标,同时由于相关的感应器帮助,它将自动走进障碍物中取出物体。
二.原理方案的实现和传动方案的设计:机器人初步整体构思如上的图二和图三,四只腿分别各有一个电机控制它的转动,用一个电机驱动两条腿的抬伸。
根据每只腿的迈步先后实现机器人的前进,后退,左转和右转,在机器人腿迈出的同时,它也会相应地进行抬伸,具体实现情况会在下文详细说明。
基于单片机的仿生四足机器人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仿生四足机器人设计与实现
徐永前;马西沛;程晓舟;熊绍托;黄友权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卷),期】2024(23)9
【摘要】仿生四足机器人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它可用于运输、作为机械宠物、辅助工人工作或代替人类在某些特殊环境下进行作业。
而对生物行为的模拟,
也可能让我们发现某些机械结构所具备的运动和力学优势,并将这些仿生机械结构
应用到更多领域。
本仿生四足机器人采用全肘式腿型配置,大腿由舵机直接带动其
旋转;小腿的运动则采用空间四杆机构,通过杠杆的方式使其摆动。
步态选择为对角
步态,单片机采用英飞凌TC264。
仿生四足机器人还装有陀螺仪,用于感知运动姿态。
为了方便发送指令和查看反馈数据,该仿生四足机器人除板载按键以外,还配有无线
转串口模块和蓝牙模块两种通讯模块。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徐永前;马西沛;程晓舟;熊绍托;黄友权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继续教育
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
【相关文献】
1.基于STC单片机的仿生六足机器人设计
2.基于单片机的六足仿生机器人设计
3.基于单片机的四足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实现
4.基于STM32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5.基于STM32单片机的四足仿生蜘蛛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单片机的四足仿生机械狗设计
构稳定性,可改装为钢板等其它材1-4:仿生机械狗四足结构;5:电机;6:控制平台图1机械结构件设计的控制芯片是51单片机,具有很很小。
系统主要以传感器和输入输出部分包括电机、显示屏。
电源容量电池来供电,能够提供足够动电机转动和系统运作,系统机带。
振电路如图2所示。
图2晶振电路1.2复位电路部分设计其复位部分是由外部复位电路实现,接在单片RST引脚上,需要手动按下复位按键。
采用可充的电池来作为电源部分,提供动力。
的如图3所示。
图3复位电路2.2电机控制电路设计这里采用的是直流电机,当单片机输出为1时,继电器得电。
电机工作这里面得电源也是接可充电得电池。
其中三极管是为了增加电机的启动电压。
其输入基金项目:安徽新华学院2016年度省级新训练项目《四足仿生机械狗设计》(AH201612216051)。
63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端接在P1.0引脚,如图4所示。
图4电机电路电源部分本系统采用可充电的大容量电池来供电,能够提供足够的电压以及电流来驱动电机转动和系统运作。
2.3传感器及显示电路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通过温度传感器DS18B20对当前温度的检测送到单片机进行处理与系统设定温度的比较,控制主电路双向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接在单片机的P3.7引脚上,如图5所示。
图5传感器电路系统显示电路采用1602液晶屏进行显示,主要对温度数据进行显示,处理后的数据和设定阈值,均通过送单片机P0.0到P0.7口连接的显示电路以显示当前温度,如图6所示3程序设计由于基本功能比较简单,系统应用了AT89C51类型的单片机,因为能耗低,操作简单易学,其基本功能也满足机器人的需求。
本系统主要功能有:电机转动、图6显示器电路图7主程序流程图图8温度传感器子程序流程图2子程序当子程序检测到信号用子程序,首先进行初始化时序,然后发出读温度令,读出数据,最后子程序返回。
如图8所示。
结论通过构建自由度少的械结构来支撑整体框架,需要的驱动力较小,能够稳的进行行走。
四足机器人(课程标准)
《四足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四足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二、适用年龄范围二年级以上三、课程定位《四足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将3d打印设计、舵机的单片机控制与仿生学动力原理相互结合的一门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同时为后续创客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这是一门综合运用机械、电子和数学知识的课程。
学生需要学会从顶层到底层的思考模式,即由最终爬行的四足机器人,拆分到每个环节应该如何去实现。
这是掌握任务设计思维的基础课程,同时对后续课程的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3D打印设计的学习与巩固仿生动力学原理的了解与运用舵机单片机控制原理的了解2.个人素养的目标空间思维能力与耐心的提高观察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主动学习和深入学习的习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五、课程设计《四足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课程主要以学生自行参与动手时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课堂的实践,采用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玩。
课程设计思路如下:(1)以课堂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基于项目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行为者,全程实现小班化教学,学生以个体或者小组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
老师需要根据学生每堂课的课堂表现和完成任务情况给予评价。
(2)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基本方法如下:引入:使用视频、游戏、图片等方式引出课程,明确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从顶层到底层思考问题的能力。
设计制作:根据四足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任务的分解安排,首先使用3D打印设计制作机器人的机械部分,其次使用舵机控制板控制多个舵机联合运动,最后进行调试与运动。
拓展与运用:结合开源硬件Arduino和超声波传感器制作智能避障四足机器人。
学习结果评价:根据每堂课的表现和最终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结果的综合评价。
四足机器人运动及稳定控制关键技术综述
四足机器人运动及稳定控制关键技术综述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四足机器人概述 (3)2. 研究背景与意义 (4)3.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5)二、四足机器人运动原理及结构 (7)1. 四足机器人运动原理 (8)1.1 动力学模型建立 (9)1.2 运动规划与控制策略 (10)2. 四足机器人结构组成 (11)2.1 主体结构 (13)2.2 关节与驱动系统 (14)2.3 感知与控制系统 (17)三、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关键技术 (19)1. 运动规划算法研究 (20)1.1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运动规划算法 (21)1.2 基于优化算法的运动规划策略 (22)2. 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 (23)2.1 静态稳定性控制策略 (25)2.2 动态稳定性控制策略 (26)3. 路径规划与轨迹跟踪控制技术研究 (27)3.1 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28)3.2 轨迹跟踪控制策略设计 (29)四、四足机器人稳定控制实现方法 (31)1. 基于传感器反馈的稳定控制方法 (32)1.1 传感器类型与布局设计 (34)1.2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研究 (35)2. 基于优化算法的稳定控制方法应用探讨 (37)一、内容概览四足机器人运动机制:阐述四足机器人的基本运动模式,包括行走、奔跑、跳跃等,以及不同运动模式之间的转换机制。
稳定性分析:探讨四足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以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运动控制关键技术:详细介绍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关键技术,包括运动规划、轨迹跟踪、力控制等,以及这些技术在实现机器人稳定运动中的应用。
传感器与感知技术:介绍四足机器人运动及稳定控制中涉及的传感器与感知技术,包括惯性测量单元(IMU)、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以及这些技术在机器人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控制算法与策略:探讨四足机器人运动及稳定控制中常用的控制算法与策略,包括基于模型的控制、智能控制方法等,以及这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四足机器人步态及运动控制
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 术和机械设计的发展,四足机器人 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 段。
创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 技术的突破,四足机器人的智能化 程度越来越高,性能和应用领域也 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四足机器人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驱动方式
四足机器人可以分为液压驱动、气压驱动和电动驱动等类型。液压驱动具有负载能力强、精度高的优点,但易受 环境温度影响。气压驱动具有速度快、响应灵敏的优点,但易受气压波动影响。电动驱动具有节能环保、维护方 便的优点,但需要良好的电源管理系统。
步态选择的原则与影响因素
选择四足机器人的步态应根据具 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考虑。
原则上,应考虑机器人的运动效 率、稳定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等
方面的需求。
影响因素包括机器人的重量、负 载、能源供应、环境条件等。
03
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 法基于模型ຫໍສະໝຸດ 控制方法模型预测控制(MPC)
利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进行预测和控制,考虑了机器人运动的各种约束条件 ,如速度、加速度、关节角度等,以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
基于学习的控制方法
深度学习控制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学习,让机器人能够自适应各种复杂的 未知环境。
强化学习控制
通过强化学习算法,让机器人在实际环境中通过自我试错进行学习,从而找到最 优的控制策略。
04
四足机器人的步态及运动 控制实验
四足机器人实验平台介绍
实验平台组成
四足机器人实验平台主要由机械系统、控制系统、感知系 统三部分组成。
混合步态则结合了静态和动态步态的 特点,以实现机器人的特定运动需求 。
基于单片机的四足仿生机械狗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四足仿生机械狗设计作者:周真友陈彬王琰琳杨钊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08期【摘要】本项目从仿生角度考虑,通过机械结构的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建立一种机构合理、自由度较少的四足仿生机械机构代替目前复杂控制模式的多自由度的腿部结构。
此机构运动轨迹和动物运动轨迹相似,能够正常跨越障碍,具有很流畅的协调性。
并在此基础上可增添智能系统,增加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单片机;机械结构;传感器;仿生设计中图分类号:TP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8-0063-0020 引言机器人有很多种,家庭机器人,军事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等,这里设计的产品就是主要应用于救援,到达人类不能到达得地方,并采集数据,其运动简单,而且能负重产品比较新颖。
由于其机械连杆结构,自由度比较少,所以结构稳定,能耗比较少。
1 结构设计本机构主要基于机械连杆机构控制关节的运动和行走,电机带动主动轴转动,主动轴通过偏心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通过机械连杆机构带动前3、4脚向前运动,当3、4脚落地带动1、2脚向前运动。
如此往复如图1所示。
此机器人主体是一个躯体和四个脚,提供动力部分是电机,其腿部分是基节为主体。
基节连接着躯体平台,其中各个关节都是通过轴连接,电机驱动主动轴旋转,主动轴带着机械连杆机构通过轴运动,使得脚1和脚3一起向前运动然后带动脚2脚4也向前运动,每次运动都会有两个支撑脚和地面相接触。
其主要材料是PVC,所以材质轻、容易拆装。
若系统需要强动力性和结构稳定性,可改装为钢板等其它材质。
1-4:仿生机械狗四足结构;5:电机;6:控制平台2 系统硬件设计本系统的控制芯片是51单片机,具有很好的嵌入性,体积也很小。
系统主要以传感器和输入按键作为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包括电机、显示屏。
电源部分采用可充电的大容量电池来供电,能够提供足够的电压以及电流来驱动电机转动和系统运作,系统机械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四足机器人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四足机器人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四足机器人(walking dog)的设计过程,其中包括控制系统软硬件的设计、传感器的应用以及机器人步态的规划。
四足机器人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四足机器人(walking dog)的设计过程,其中包括控制系统软硬件的设计、传感器的应用以及机器人步态的规划。
一、本体设计:walking dog的单腿设置髋关节和踝关节两自由度,能在一个平面内自由运动(见图1.1)。
采用舵机作为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器,其单腿结构图见(图1.2)。
为了便于步态规划,设计上下肢L1、L2长均为65mm。
四肢间用铝合金框架连接,完成后照片见(图1.3)。
walking dog的每只脚底均有一个光电传感器,能有效检测脚底环境的变化。
walking dog的头部为一个舵机,携带光电反射式传感器,能探测前方180度75cm内的障碍物。
图1.3:完成后照片二、控制系统设计为了使机器人能灵活地搭载各种传感器以及实现不同的步态,将底层驱动单元与上层步态算法平台分开。
因为walking dog的各关节均为舵机,特设计了16路舵机驱动器作为底层驱动单元,用来驱动机器人全身各关节。
并设计了上层算法平台,将各关节参数通过UART 实时地发送到底层驱动单元。
图2.1为系统框图。
1、底层驱动单元设计图2.2给出了舵机的工作原理框图,电动机驱动减速齿轮组,并带动一个线性的电位器作位置检测,控制电路将反馈电压与输入的控制脉冲信号作比较,产生偏差并驱动直流电动机正向或反向转动,使齿轮组的输出位置与期望值相符。
针对舵机这一特性,设计底层驱动器的系统结构图见图2.3。
Mage8的16位定时器分时产生16次定时中断,中断子程序产生移位脉冲,通过4N25光偶隔离输入到移位寄存器,实现各路PWM信号高电平部分的分时产生。
图2.4为定时产生脉冲的中断处理流程,图2.5例举了产生4路PWM信号的波形图。
实际电路原理图见附录1。
图2.4:定时中断服务流程图2.5:产生4路PWM的波形信号2、算法平台的设计步态机器人要求对各个关节实施快速准确的位置控制,因此对控制系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1、具有大量数据存储能力用来存储大量的步态数据。
四足机器人系统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摘要四足机器人作为仿生机器人的一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行走机构和转弯机构是四足机器人最关键的部分,目前,行走机构的研究大多采用在腿机构的关节处安装伺服电机进行驱动,增加了机器人的重量和控制策略的难度。
并且,机器人本体大多是一个刚性整体,转弯机构研究不足。
为此,项目将四足机器人本体作为一个柔性整体,采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4.0设计了四足机器人的机械系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凸轮控制驱动式行走机构,设计了一种腿机构以及相应的凸轮控制驱动机构,并初步设计了柔性转弯机构。
在此基础上,论文采用主从式控制方式设计了四足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重点讨论了以8051单片机为控制器的行走机构和转向机构的控制系统设计。
关键词:四足机器人;行走机构;凸轮驱动;控制系统;三维设计AbstractQuadruped robot as one of biomimetic robots,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ravel agencies and institutions is a quadruped robot turning the key, At the present, servo motor is installed in the leg joints of the most travel agencies, increasing the weight of the robot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control system strategy . And most of the robot is a rigid body as a whole,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turning institutions is not fully studied . For this purpose, the project will take four-legged robot whole body as a flexible rigid body, and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software Pro/E4.0 is used for designing quadruped robot mechanical systems, a new travel agency based on cam control drive is proposed , a kind of leg mechanism and control of the corresponding cam drive mechanism is designed, and a flexible turning institution is preliminary designed. Based on this work, thecontrol system of the robot was designed. Especially, control systems of the stepped mechanism and the wheel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detailed.Key words: quadruped robot; stepped mechanism; cam drive; control system ;three dimensional design;目录1.引言 (1)1.1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 (1)1.2国内外四足行走机器人得研究概况 (2)1.3机器人学主要涉及的学科内容 (4)1.4课题简介 (5)2.机器人系统总体设计 (6)2.1机器人系统结构概述 (6)2.2四足机器人研发流程 (7)2.3四足机器人系统结构设计 (9)3.四足机器人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技术 (10)3.1机器人机械设计的内容及特点 (10)3.2机械结构总体设计 (11)3.3行走机构的研究 (13)3.4行走机构的设计计算 (19)3.5转弯机构的设计 (24)3.6腱机构 (28)3.7机器人的外形设计 (28)3.8驱动系统的设计 (29)4.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5)4.1传感器 (35)4.2控制器 (36)4.3控制系统 (39)5.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2)5.1行走系统软件设计 (42)5.2转弯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3)总结 (47)参考文献 (49)致谢 (51)凸轮控制驱动式的四足机器人系统设计1. 引言1.1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自从人类制造出了一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各种信息处理和计算的工具,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人类大脑的功能。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搬运机器人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搬运机器人系统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搬运机器人系统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设计:- 机器人底盘:选择合适的底盘结构,包括电机、轮子和驱动电路等。
- 传感器:使用多种传感器,如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编码器等,用于感知环境和测量机器人位置。
- 执行机构: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机构,如机械臂、夹爪等,用于搬运物体。
- 通信模块:添加无线通信模块,如蓝牙、Wi-Fi等,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2. 软件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合理的系统架构,包括主控程序、传感器数据处理、运动控制等模块。
- 主控程序:使用C语言编写主控程序,实现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如避障、路径规划、搬运等。
- 传感器数据处理:获取传感器数据,进行滤波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如障碍物距离、机器人位置等。
- 运动控制:根据传感器数据和目标位置,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包括速度控制、转向控制等。
- 路径规划:根据目标位置和环境信息,设计合理的路径规划算法,使机器人能够自主导航到指定位置。
- 搬运策略:根据搬运任务的需求,设计搬运策略,如物体抓取、放置等。
3. 系统集成与测试:- 将硬件组装好,并连接好各个模块。
- 将软件烧录到51单片机中,进行调试和测试。
- 测试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如避障、路径规划、搬运等。
- 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设计框架,具体的实现细节和功能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此外,还需要考虑机器人的供电系统、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设计的简易智能机器人
基于单片机设计的简易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是指能够模仿或执行人类行为的机器人。
现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基于单片机设计的简易智能机器人。
为了实现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我们需要使用单片机作为智能机器人的核心控制器。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处理和控制数字信息的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机器人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单片机,如Arduino、Raspberry Pi等。
下面,我们将以Arduino为例,介绍基于单片机设计的简易智能机器人。
一、硬件设计:1.机械结构:智能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可以采用机械臂、轮式底盘等不同形式。
根据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机械结构。
2.传感器模块:智能机器人需要传感器模块来获取环境信息。
常用的传感器模块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摄像头等。
传感器模块可以通过串口或I2C等方式与单片机进行通信。
3.电机驱动:机器人需要电机来驱动机械结构的运动。
电机驱动模块可以控制电机的速度和方向。
常用的电机驱动模块有直流驱动模块和步进驱动模块。
4.电源模块:为了让机器人能够正常运行,需要提供电源。
电源模块可以选择锂电池、电池组等不同形式,以满足机器人的功耗需求。
二、软件设计:1. 控制算法: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可以通过编程实现。
我们可以使用Arduino IDE等开发环境,采用C/C++等编程语言来编写机器人的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可以根据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计算出机器人的运动方向和行为。
2.通信协议:为了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互,可以为智能机器人添加无线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选择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以便机器人可以与智能设备、服务器等进行通信。
3. 视觉识别:智能机器人可以通过摄像头模块获取图像信息,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我们可以使用OpenCV等图像处理库,实现机器人的视觉识别功能,如颜色识别、人脸识别等。
4.人机交互:为了与人类进行交互,智能机器人可以搭配显示屏、喇叭等模块。
基于ARM和CPLD的四足机器人嵌入式控制器硬件平台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和CPLD的四足机器人嵌入式控制器硬件平台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现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机器人在生产制造、军事、医疗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足机器人是一种仿生机器人,具有较好的越障能力和适应性。
为了提高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设计一种高性能的嵌入式控制器,以实现对四足机器人的精细控制。
二、选题意义通过设计基于ARM和CPLD的四足机器人嵌入式控制器,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和稳定性;2.提高四足机器人的越障能力和适应性;3.减少运动控制的延迟时间,提高运动控制响应速度;4.提高四足机器人的安全性,减少失控的可能性。
三、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1.硬件平台设计(1)选用ARM Cortex-M系列微控制器作为主控芯片,具有较高的性能和低功耗特性;(2)选用CPLD芯片作为辅助控制器,可以完成一些高速逻辑电路的实现;(3)选用高效稳定的电源管理芯片,以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2.软件设计(1)采用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以便于任务的切换和调度;(2)使用HAL库和底层驱动程序,以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3)使用PID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以实现对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四、预期成果完成基于ARM和CPLD的四足机器人嵌入式控制器硬件平台设计,实现以下功能:1.稳定实时运动控制,实现四足机器人的前进、后退、转弯等基础动作;2.越障功能,实现对一些简单障碍物的越过;3.反馈控制,实现位置和速度反馈控制,进一步提高四足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和精度。
五、进度安排第一阶段(1-2周):调研和分析当前四足机器人控制器的市场和技术现状,确定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第二阶段(3-4周):完成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制作,包括电源管理电路、输入输出电路等。
第三阶段(5-6周):完成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
第四阶段(7-8周):完成系统调试和优化,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方案四足步行器
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目录一.引言---------------------------------------------------------------------3。
课题应用相关调研-----------------------------------------------------3。
二.单片机基本原理------------------------------------------------------3。
STC11F02E单片机简介----------------------------------------------3。
三.硬件电路设计------------------------------------------------------------4。
1.电路组成-------------------------------------------------------------4。
2.芯片分析-------------------------------------------------------------6。
3.LN298N驱动模块-------------------------------------------------8。
4. 直流电机模块----------------------------------------------------10。
四.软件设计----------------------------------------------------------------14。
1.资源配置-----------------------------------------------------------15。
2.流程图---------------------------------------------------------------16。
基于Nano单片机的四足导盲机器人设计
基于Nano单片机的四足导盲机器人设计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以及我国对于高新科技技术的大力支持,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发展日趋成熟。
目前我国在各个领域都投入了相当大的力度来大力发展机器人,因为机器人的大量使用,将会为我国的生产生活节省人力成本,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目前我国对于导盲机器人的研究尚处于发展的处级阶段,而制作一台导盲机器人将会对我国的弱势群体提供极大的有效的帮助,为盲人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快捷。
所以本论文致力于发明一种较为高效率的,基于Nano的四足导盲机器人。
本文中主要了使用无刷电机、电调和磁编码器等技术为导盲机器人提供了进行行走方式的控制,并且使用了温湿度、光照等传感器来监测当时环境的具体状况,便于使用者及时进行路线的规划。
本文所设计的导盲犬还能够存储地图路线,获取实时地图画面后对潜在的危险进行规避,对当前路况进行诊断,便于使用者寻找最佳的路线。
关键词:导盲;路况识别;传感器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机器人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中四足机器人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
四足机器人是一种仿生机器人,在跨越地形障碍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足式移动机器人对行走路面的要求很低,它可以跨越障碍物,在各种崎岖不平的复杂路面上行进。
并且四足机器人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研究产物,它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导,综合了单片机技术、液压、传感器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四足机器人具有高机动性,适应能力强,对于导盲工作来说,四足机器人技术是最适合的。
目前,各国的对于四足机器人的研究越来越普遍。
其中包括:美国的Spot系列机器狗、“阿尔法狗”、第三代“猎豹”机器人;瑞士的“ANYmal”以及中国的四足仿生机器人,目前“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已经在市场上销售。
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本文所设计的机器导盲犬就是基于四足机器人技术,通过使用无刷电机、电调和磁编码器、温湿度、光照等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四足机器人的导盲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期末考试试卷开/闭卷开卷A/B卷N/A课程编号13032700011303270002 课程名称EDA技术与实践(2)学分2.0命题人(签字) 审题人(签字) 2015 年10 月20 日设计考试题目:完成一个集成电路或集成系统设计项目基本要求:2-3位同学一组,完成一个完整的集成电路设计项目或是一个集成系统设计项目。
规格说明:1.题目自定。
1)集成电路设计项目i.若为IC设计项目需要完成IC设计的版图。
ii.若采用FPGA实现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需要进行下板测试。
2)集成系统设计项目,需使用FPGA开发板或嵌入式开发板,完成一个完整的集成系统作品。
3)作品需要课堂现场演示,最后提交报告,每个小组单独一份报告,但需阐述各个成员的工作。
2.评分标准:2015年第二学期,建议作品内容:•完成一个行走机器人,基本要求o2-8只脚o能行走o可以用单片机,嵌入式,FPGA方案一、设计目的:通过设计一个能够走动的机器人来增加对动手能力,和对硬件电路设计的能力,增强软件流程设计的能力和对设计流程实现电路功能的能力,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对电子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仪器和工具:本设计是设计一个能走动的机器人,使用到的仪器和工具分别有:sg90舵机12个、四脚机器人支架一副、单片机最小系统一个、电容电阻若干、波动开关一个、超声遥控模块一对、杜邦线若干、充电宝一个。
三、设计原理:本次设计的机器人是通过51单片机控制器来控制整个电路的。
其中,舵机的控制是通过产生一个周期为20毫秒的高电平带宽在0.5到2.5ms之间的pwm信号来控制。
12路Pwm信号由单片机的定时器来产生。
51单片机产生12路pwm信号的原理是:以20毫秒为周期,把这20毫秒分割成8个2.5ms,因为,每个pwm信号的高电平时间最多为2.5ms,然后在前六个2.5ms中分别输出两个pwm信号的高电平,例如,在第一个2.5ms中输出第一个和第二个pwm信号的高电平时,首先开始时,把信号S1、S2都置1,然后比较两个高电平时间,先定时时间短的高电平时间,把高电平时间短的那个信号置0,再定时两个高电平时间差,到时把高电平时间长的按个信号置0,然后,定时(2.5-较长那个高电平时间),在第二个2.5ms开始时,把S3、S4置1,接下来和上面S1、S2一样,以此类推,在六个2.5ms 中输出12路pwm信号来控制舵机。
原理图如图1.通过超声模块来控制机器人前进、后退、向前的左转、向前的右转、向后的左转、向后的右转几个动作。
控制模块电路,D0,D1,D2,D3分别为超声接受模块的输出,输出为高电平,要加NPN作为开关。
四、设计步骤:1、设计好硬件电路,焊接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和各个硬件电路。
2、设计好软件的流程图,如图2。
3、写产生12路控制舵机的pwm信号的程序并在proteus中测试,如图3。
4、设计出行走步态,四脚机器人的步态是采用对角的相互前进来实现的,如图4。
5、写出流程图中各个模块的软件,包括前进函数、后退函数、左转和右转的函数,并逐个烧到单片机中测试。
6、按流程图把各个函数组合到主函数中,完成所有软件的编写,并烧到单片机中测试,并不断的调试。
图2.流程图图3.在proteus里测试并调试pwm信号初始状态:先迈一对脚迈另一对并另一对支撑身体前进图4,行走步态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1、此设计的pwm信号输出使用定时器来产生每个信号的高电平和低电平,每次定时时间到,都会会关掉定时器并执行中断函数,在此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时间,等到给定时器赋值下一次定时时间并开始定时时,就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延时,造成每次高电平时间都会变长一点,且总的加起来会使20ms周期变长,因此,需要稍微减小高电平的定时时间,并结合proteus仿真确定最准确值。
2、由于机器人的四个脚都是自己组装的,可能会有存在不平衡和对称,当对角的两只脚同时向前迈同一个角度时,会使机器人向一个方向偏转而不沿直线前进,这时要结合实际测试来调整机器人的各个脚的前迈角度来使机器人平衡的沿直线前进,比如,一只脚迈多点,另一边的脚迈少点。
六、心得与体会:通过这次设计,我更加的熟悉基本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的设计,特别是软件的流程图设计。
更加熟悉软硬件电路结合的测试与调试。
六、实验实物图:设计代码:#include<reg51.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int pwm[12],p_min1,p_max1,p_min2,p_max2,p_min3,p_max3,p_min4,p_max4,p_min5,p_max5, p_min6,p_max6,p1,p2,p3,p4,p5,p6,p11,p21,p31,p41,p51,p61;//高电平带宽sbit s0=P2^0;//12路输出信号sbit s1=P2^1;sbit s2=P2^2;sbit s3=P2^3;sbit s4=P2^4;sbit s5=P2^5;sbit s6=P2^6;sbit s7=P2^7;sbit s8=P0^6;sbit s9=P0^4;sbit s10=P0^2;sbit s11=P0^0;sbit up=P1^0;sbit right=P1^4;sbit left=P1^2;sbit down=P1^6;uchar s_num,f,b,r,l,back_flag;forward_flag;void back();//后退void forward(); //前进void back_right(); //后右转、前左转void back_left(); //后左转、前右转void scan_key();//遥控监控void labor_init();//机器人的初始状态void delay(uint i) //延时函数,延时一秒{uint j;for(i;i>0;i--)for(j=110;j>0;j--);}void init(void)//中断初始函数{TMOD=0x01;TR0=1;ET0=1;EA=1;}void rate(uint p[12])//pwm的排序函数{p_min1=(p[0]<=p[1]?(p[0]):(p[1]))-40;p_max1=p[0]>p[1]?(p[0]):(p[1]);p_min2=(p[2]<=p[3]?p[2]:p[3])-64;p_max2=p[2]>p[3]?p[2]:p[3];p_min3=(p[4]<=p[5]?p[4]:p[5])-64;p_max3=p[4]>p[5]?p[4]:p[5];p_min4=(p[6]<=p[7]?p[6]:p[7])-64;p_max4=p[6]>p[7]?p[6]:p[7];p_min5=(p[8]<=p[9]?p[8]:p[9])-64;p_max5=p[8]>p[9]?p[8]:p[9];p_min6=(p[10]<=p[11]?p[10]:p[11])-64;p_max6=p[10]>p[11]?p[10]:p[11];p1=p_max1-p_min1-21;p2=p_max2-p_min2-42;p3=p_max3-p_min3-42;p4=p_max4-p_min4-42;p5=p_max5-p_min5-42;p6=p_max6-p_min6-42;p11=2400-p_max1;p21=2400-p_max2;p31=2400-p_max3;p41=2400-p_max4;p51=2400-p_max5;p61=15500-p_max6;TH0=-p_min1/256;TL0=-p_min1%256;s_num=0;s0=1;s1=1;init();}void scan_key(){if(P1!=0xff){delay(5);if(up==0){f=0;}if(down==0)b=0;if(right==0)r=0;if(left==0)l=0;}}void time0() interrupt 1 //中断产生12路pwm信号{TR0=0;switch(s_num){case 0:if(pwm[0]<=pwm[1]){if(pwm[0]==pwm[1]){s0=0;s1=0;s_num++;TH0=-(p1-0)/256;TL0=-(p1-0)%256;break;} elses0=0;}elses1=0;TH0=-p1/256;TL0=-p1%256;s_num++;break;case 1:if(pwm[0]>pwm[1])s0=0;elses1=0;TH0=-p11/256;TL0=-p11%256;s_num++;break;case 2:s2=1;s3=1;TH0=-p_min2/256;TL0=-p_min2%256;s_num++;break;case 3:if(pwm[2]<=pwm[3]){if(pwm[2]==pwm[3]){s2=0;s3=0;s_num++;TH0=-p2/256;TL0=-p2%256;break;}elses2=0;}elses3=0;TH0=-p2/256;TL0=-p2%256;s_num++;break;case 4:if(pwm[2]>pwm[3])s2=0;elses3=0;TH0=-p21/256;TL0=-p21%256;s_num++;break;case 5:s4=1;s5=1;TH0=-p_min3/256;TL0=-p_min3%256;s_num++;break;case 6:if(pwm[4]<=pwm[5]){if(pwm[4]==pwm[5]){s4=0;s5=0;s_num++;TH0=-p3/256;TL0=-p3%256;break;} elses4=0;}elses5=0;TH0=-p3/256;TL0=-p3%256;s_num++;break;case 7:if(pwm[4]>pwm[5])s4=0;elses5=0;TH0=-p31/256;TL0=-p31%256;s_num++;break;case 8:s6=1;s7=1;TH0=-p_min4/256;TL0=-p_min4%256;s_num++;break;case 9:if(pwm[6]<=pwm[7]){if(pwm[6]==pwm[7]){s6=0;s7=0;s_num++;TH0=-p4/256;TL0=-p4%256;break;} elses6=0;}elses7=0;TH0=-p4/256;TL0=-p4%256;s_num++;break;case 10:if(pwm[6]>pwm[7])s6=0;elses7=0;TH0=-p41/256;TL0=-p41%256;s_num++;break;case 11:s8=1;s9=1;TH0=-p_min5/256;TL0=-p_min5%256;s_num++;break;case 12:if(pwm[8]<=pwm[9]){if(pwm[8]==pwm[9]){s8=0;s9=0;s_num++;TH0=-p5/256;TL0=-p5%256;break;} elses8=0;}elses9=0;TH0=-p5/256;TL0=-p5%256;s_num++;break;case 13:if(pwm[8]>pwm[9])s8=0;elses9=0;TH0=-p51/256;TL0=-p51%256;s_num++;break;case 14:s10=1;s11=1;TH0=-p_min6/256;TL0=-p_min6%256;s_num++;break;case 15:if(pwm[10]<=pwm[11]){if(pwm[10]==pwm[11]){s10=0;s11=0;s_num++;TH0=-p6/256;TL0=-p6%256;break;}elses10=0;}elses11=0;TH0=-p6/256;TL0=-p6%256;s_num++;break;case 16:if(pwm[10]>pwm[11])s10=0;elses11=0;TH0=-p61/256;TL0=-p61%256;s_num++;break;case 17:s0=1;s1=1;s_num=0;TH0=-p_min1/256;TL0=-p_min1%256;break;}scan_key();TR0=1;}void motor_init1()//给所有信号都设高电平时间为1.5毫秒{uchar i;for(i=0;i<12;i++)pwm[i]=1500;}void labor_init()//机器人的初始状态{motor_init1();l=1;f=1;r=1;b=1;back_flag=0;forward_flag=0;rate(pwm);//delay(200);while(1){if(r==0){r=1;back_right();}if(l==0){l=1;back_left();}if(f==0){f=1;forward();}if(b==0){b=1;back();}}}void back(){back_flag=1;forward_flag=0;motor_init1();pwm[8]=pwm[8]+300;pwm[9]=pwm[9]-250;pwm[2]=pwm[2]+150;pwm[3]=pwm[3]-150;pwm[7]=pwm[7]+50;//pwm[0]=pwm[0]-80;//pwm[5]=pwm[5]+80;//pwm[11]=pwm[11]-30;rate(pwm);delay(500);pwm[3]=pwm[3]+320;pwm[8]=pwm[8]-200;pwm[4]=pwm[4]+600;pwm[5]=pwm[5]+600;pwm[6]=pwm[6]+600;pwm[7]=pwm[7]+600;rate(pwm);delay(300);pwm[4]=pwm[4]-600;pwm[5]=pwm[5]-600;pwm[6]=pwm[6]-600;pwm[7]=pwm[7]-600;rate(pwm);delay(300);while(1){if(r==0){r=1;back_right();}if(l==0){l=1;back_left();}if(f==0){f=1;forward();}if(b==0)b=1;pwm[3]=pwm[3]-320;pwm[8]=pwm[8]+200;pwm[2]=pwm[2]-270;pwm[9]=pwm[9]+320;pwm[1]=pwm[1]-600;pwm[0]=pwm[0]-600;pwm[10]=pwm[10]-600;pwm[11]=pwm[11]-600;rate(pwm);delay(300);pwm[1]=pwm[1]+600;pwm[0]=pwm[0]+600;pwm[10]=pwm[10]+600;pwm[11]=pwm[11]+600;rate(pwm);delay(500);pwm[2]=pwm[2]+270;pwm[9]=pwm[9]-320;pwm[3]=pwm[3]+320;pwm[8]=pwm[8]-200;pwm[4]=pwm[4]+600;pwm[5]=pwm[5]+600;pwm[6]=pwm[6]+600;pwm[7]=pwm[7]+600;rate(pwm);delay(300);pwm[4]=pwm[4]-600;pwm[5]=pwm[5]-600;pwm[6]=pwm[6]-600;pwm[7]=pwm[7]-600;rate(pwm);delay(500);if(P1!=0xff)forward();}}void back_right(){motor_init1();pwm[8]=pwm[8]+50;pwm[9]=pwm[9]-50;//pwm[2]=pwm[2]+150;//pwm[3]=pwm[3]-150;pwm[7]=pwm[7]+100;//pwm[0]=pwm[0]-80;//pwm[5]=pwm[5]+80;//pwm[11]=pwm[11]-30; rate(pwm);delay(300);pwm[3]=pwm[3]-70;pwm[8]=pwm[8]-70;pwm[4]=pwm[4]+600; pwm[5]=pwm[5]+600; pwm[6]=pwm[6]+600; pwm[7]=pwm[7]+600;rate(pwm);delay(300);pwm[4]=pwm[4]-600; pwm[5]=pwm[5]-600; pwm[6]=pwm[6]-600; pwm[7]=pwm[7]-600;rate(pwm);delay(300);while(1){if(r==0){if(back_flag==1){r=1;back_right();}if(forward_flag==1){r=1;back_left();}}if(l==0){if(back_flag==1){l=1;back_left();}if(forward_flag==1){l=1;back_right();}}if(f==0){f=1;forward();}if(b==0){b=1;back();}pwm[3]=pwm[3]+70; pwm[8]=pwm[8]+70; pwm[2]=pwm[2]-70; pwm[9]=pwm[9]-70; pwm[1]=pwm[1]-600; pwm[0]=pwm[0]-600; pwm[10]=pwm[10]-600; pwm[11]=pwm[11]-600; rate(pwm);delay(300);pwm[1]=pwm[1]+600; pwm[0]=pwm[0]+600;pwm[10]=pwm[10]+600;pwm[11]=pwm[11]+600;rate(pwm);delay(500);pwm[2]=pwm[2]+70;pwm[9]=pwm[9]+70;pwm[3]=pwm[3]-70;pwm[8]=pwm[8]-70;pwm[4]=pwm[4]+600;pwm[5]=pwm[5]+600;pwm[6]=pwm[6]+600;pwm[7]=pwm[7]+600;rate(pwm);delay(300);pwm[4]=pwm[4]-600;pwm[5]=pwm[5]-600;pwm[6]=pwm[6]-600;pwm[7]=pwm[7]-600;rate(pwm);delay(300);}}void back_left(){motor_init1();pwm[8]=pwm[8]+50;pwm[9]=pwm[9]-50;//pwm[2]=pwm[2]+150;//pwm[3]=pwm[3]-150;pwm[6]=pwm[6]+50;pwm[7]=pwm[7]+100;//pwm[0]=pwm[0]-80;//pwm[5]=pwm[5]+80;//pwm[11]=pwm[11]-30; rate(pwm);delay(300);pwm[3]=pwm[3]+70;pwm[8]=pwm[8]+70;pwm[4]=pwm[4]+600; pwm[5]=pwm[5]+600; pwm[6]=pwm[6]+600; pwm[7]=pwm[7]+600;rate(pwm);delay(300);pwm[4]=pwm[4]-600; pwm[5]=pwm[5]-600; pwm[6]=pwm[6]-600; pwm[7]=pwm[7]-600;rate(pwm);delay(300);while(1){if(r==0){if(back_flag==1){r=1;back_right();}if(forward_flag==1){r=1;back_left();}}if(l==0){if(back_flag==1){l=1;back_left();}if(forward_flag==1){l=1;back_right();}}if(f==0){f=1;forward();}if(b==0){b=1;back();}pwm[3]=pwm[3]-70; pwm[8]=pwm[8]-70; pwm[2]=pwm[2]+70; pwm[9]=pwm[9]+70; pwm[1]=pwm[1]-600; pwm[0]=pwm[0]-600; pwm[10]=pwm[10]-600; pwm[11]=pwm[11]-600; rate(pwm);delay(300);pwm[1]=pwm[1]+600; pwm[0]=pwm[0]+600;pwm[10]=pwm[10]+600;pwm[11]=pwm[11]+600;rate(pwm);delay(500);pwm[2]=pwm[2]-70;pwm[9]=pwm[9]-70;pwm[3]=pwm[3]+70;pwm[8]=pwm[8]+70;pwm[4]=pwm[4]+600;pwm[5]=pwm[5]+600;pwm[6]=pwm[6]+600;pwm[7]=pwm[7]+600;rate(pwm);delay(300);pwm[4]=pwm[4]-600;pwm[5]=pwm[5]-600;pwm[6]=pwm[6]-600;pwm[7]=pwm[7]-600;rate(pwm);delay(300);}}void forward(){forward_flag=1;back_flag=0;motor_init1();pwm[2]=pwm[2]-150;pwm[3]=pwm[3]+220;pwm[8]=pwm[8]+10;pwm[11]=pwm[11]-20; rate(pwm);delay(500);pwm[3]=pwm[3]-300; pwm[8]=pwm[8]+300; pwm[4]=pwm[4]+600; pwm[5]=pwm[5]+600; pwm[6]=pwm[6]+600; pwm[7]=pwm[7]+600; rate(pwm);delay(300);pwm[4]=pwm[4]-600; pwm[5]=pwm[5]-600; pwm[6]=pwm[6]-600; pwm[7]=pwm[7]-600; rate(pwm);delay(300);while(1){if(r==0){r=1;back_left();}if(l==0){l=1;back_right();}if(b==0){b=1;back();}if(f==0)f=1;pwm[3]=pwm[3]+300; pwm[8]=pwm[8]-300; pwm[2]=pwm[2]+300; pwm[9]=pwm[9]-280; pwm[1]=pwm[1]-600; pwm[0]=pwm[0]-600; pwm[10]=pwm[10]-600; pwm[11]=pwm[11]-600; rate(pwm);delay(300);pwm[1]=pwm[1]+600; pwm[0]=pwm[0]+600; pwm[10]=pwm[10]+600; pwm[11]=pwm[11]+600; rate(pwm);delay(500);pwm[2]=pwm[2]-300; pwm[9]=pwm[9]+280; pwm[3]=pwm[3]-300; pwm[8]=pwm[8]+300; pwm[4]=pwm[4]+600; pwm[5]=pwm[5]+600; pwm[6]=pwm[6]+600; pwm[7]=pwm[7]+600; rate(pwm);delay(300);pwm[4]=pwm[4]-600; pwm[5]=pwm[5]-600; pwm[6]=pwm[6]-600; pwm[7]=pwm[7]-600; rate(pwm);delay(500);if(P1!=0xff)back();}}void main(void){labor_i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