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元以前 PPT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元以前 PPT

• 2、宋学
• 是宋、元、明经学研究的主流。宋学不满汉 学只讲美刺的毛、郑《诗》学,集中批判《毛诗 序》。代表性的是朱熹的《诗集传》。 • 宋学以理说《诗》,主性情、主义理。“凡 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 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 (《四书集注》) • 宋学的功劳在于指出了《诗经》中存在着大 量的与“美刺”无关的民间歌谣。
• 3、语言特色:朴素简洁,精练准确,绘声
绘色 • 《卫风· 木瓜》:
•
•
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这一 时期。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此后几千 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第三,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 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 价值,也已经在上古期形成。影响着整个中国文 学的一些观念,如“诗言志”、“法自然”、 “思无邪”、“温柔敦厚”等等,都是在这个时 期提出来的。
第二节《诗经》的编集
• 一、采诗说 • 班固《汉书· 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 将散,行人振动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 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 天下。” • 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男女有所怨恨, 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 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 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三、体裁(句式)、章法、语言
• 1、《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 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 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 的基本单位。 • 2、重章叠句的章法特征(如:《芣苢》、 《蒹葭》)。 • 章,音乐名称。“乐竟为一章”(许慎 《说文解字》),即乐曲奏一遍为一章。
• 《芣苢》
• 《小雅· 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 年,宜其遐福。” • 《小雅· 白华》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 无良,二三其德。” • 《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逑”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351P)

《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 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古代 最优秀的一篇公文,也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劝告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汉乐府
汉乐府原指汉代采诗 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 汉代的乐府诗。《汉书· 艺 文志》载:“自孝武立乐 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 赵之讴,秦、楚之风,皆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 可观风俗,知薄厚云。”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 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 后人称为乐府诗。
《易经·归妹》: 女承筐,无实;士刲(kui)羊,无血。 《易经·中孚·六三中》: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44
原始歌谣——原始时期的民歌、民谣,是 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 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 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 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 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 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 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 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41
4、我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哪几类内 容?这些神话故事主要保存在哪 几部古籍中?
5、我国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神话的基本特色是什么?
42
一、先秦文学的含义
广义——指秦始皇统一中国 以前的所有文学。 狭义——主要指秦始皇统一 天下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 文学。
43
二、先秦文学的主要样式
第一阶段:殷商以前(前11世纪以前) 原始歌谣、神话故事、早期散文 1、原始歌谣、
明清文学
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的壮大、印刷 术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 品化成为一种新趋势。 在表现正统思想的士大夫文学之外,反映 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学占据了重要地 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1029P)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1029P)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述从上古到秦统一以前即是所谓的“先秦时期”。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秦文学为其源头,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
首先,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同时在诗歌和散文方面,还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这一时期。
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此后几千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也已经在上古期形成。
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些观念,如“诗言志”、“法自然”、“思无邪”、“温柔敦厚”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
第一节先秦文学的形态及其特征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
由于先秦时期,文学尚未独立为科,即尚未从混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因而先秦文学的特征与这时特殊的文化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诗、乐、舞相结合《吕氏春秋?古乐》云: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礼记?乐记》云: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二、文、史、哲不分所谓文史哲不分,是就散文这个领域而言的。
先秦散文并非后世那种纯文学性的散文,基本上是一些史学和哲学著作,同时,这些史学和哲学著作又富有较强的文学性。
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
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大都难以指实。
2、散文《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说是夏代的遗文; 《商书》中的《盘庚》是可信的殷人作品。
二、西周春秋文学礼乐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子“克己复礼”,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礼乐文化成了主流。
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梳理古代文学发展脉络(从先秦到明清)ppt课件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 手法、欣赏效果等 2.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源泉, 如《西游记》、《楚辞》、《封神演义 》
记载神话的典籍有:
《山海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 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典籍
《庄子》:浑沌开窍、运斤成风 《准南子》:仓颉造字、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 山
• 一、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 • 二、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
式
• 1.诗风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 2.体式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
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 3.多用楚语楚声,"兮"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 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楚辞》
• 《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史
中国文学的演进与分期
• 古代文学:先秦时期——1919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广义)
•
先秦时期——1840年(狭义)
• 说明:1840年——1919年为近代文学
• 现代文学:1919年——1949年
• 当代文学:1949年——今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东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西晋、东晋)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 十六篇,定名为《楚辞》。
• 分别是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卜居 》《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 《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 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窦娥冤》思想的核心
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一是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 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 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 力量。
二是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窦娥一重又一重的 不幸,最后把他送上了断头台!这一结果彻 底动摇了普通老百姓所信奉的善恶各有所报 的法则,是受压迫者对黑暗世界究竟有无 “王法”与“公道”的根本怀疑与否定。
《双赴梦》,元·关汉卿作。写关羽、张飞死 后托梦的故事。共四折,元刊本无科白,仅 载曲词。剧情是:三国时候,刘备西蜀称帝 以后,甚为思念他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关羽、 张飞。军师诸葛亮夜观天象,见贼星耀亮, 而将星黯淡,心知关、张二人已死,但又不 敢明告刘备,只得扯谎。某日,关羽、张飞 阴魂相遇,给刘备托梦,悲愤不已,请刘备 为他二人复仇。《双赴梦》又名《西蜀梦》, 全名《关张双赴西蜀梦》或《关云长张翼德 双赴梦》,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 《元人杂剧全集》本。
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
一、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兴起 中国戏曲发展经历: (一)从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属于戏曲的萌芽
期 原始歌舞 “优孟衣冠” 汉代“百戏”中之角 抵 六朝的“钵头”、“大面”、“踏摇娘” (二)唐和宋、金时期是戏曲的形成期 唐参军戏 宋杂剧 金院本 诸宫调 (三)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 元杂剧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 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二)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 正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旦分正旦、副 旦、贴旦、搽旦、小旦等。
(三)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 一套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

《春 秋》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称,如史籍所
载《夏殷春秋》、《百国春秋》、《周春秋》、《燕春
秋》、《宋春秋》、《齐春秋》等。
《孟子·离娄》说:“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
,一也”。《礼记·坊记》也言及《鲁春秋》,似乎《春
秋》又是鲁国史籍的专名。
《尚 书》
上古历史文献集。 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 书”。 《史记·孔子世家》说到孔子修《书 》。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 战国时期。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 标志。
第三十六页
《尚书》的内容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
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 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 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伏羲神话
伏羲又叫太昊伏羲,属文化创造神。据说他是华胥 氏踩了雷泽中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儿子。他能够沿着 生长在都广之野的作为天梯的建木“上下于天”。
伏羲有许多创造发明, 他听了八方风的乐音,便 画出“八卦”,以代表天地间的种种事物。他又模 仿蜘蛛结网,制作了捕鱼的网。他的臣子句芒,据此
做了捕鸟的罗。伏羲还制作了瑟,创造了《驾辩》的乐 曲。上古文明的曙光,在传说中的伏羲时代就开始显露 出来了。
三个历史阶段。
先秦文学:时间跨度大,指上古至秦始皇统一中国 (前221)时期的文学 ,是中国文学产生和发展的最 初阶段。
先秦散文:主要指夏、商、周三代奴隶制社会和封
建社会初期秦朝的散文。
第三十二页
二、先秦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散文的萌芽至早期历史散文《 尚书》的出现。 2、春秋时期。 3、战国时期至秦初。
第四十八页
屈原
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历程 ppt课件

• 02、中上古国时古期的代神文话传学说史发展历程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 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 的解释和描叙
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 释 自 然 现 象 的:女娲补天、女娲 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 的:鲧禹治水、后 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 映 社 会 斗 争 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 《山海经》、《庄子》等.
• 03、我中国第国一部古诗代歌总文集学——史《发诗经展》历程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 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 在先秦,《诗经》统称《诗》或《诗三百》.直到 汉武帝时,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形式上以四言为主,现手法为“赋”“比”“兴”。 (4)《诗经》的名篇有:《硕鼠》、《伐檀》、《关 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鲜克有 初
•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
反映墨中子国思想古(代兼爱文)学,史53篇发。展墨历子,程名翟,鲁
国人,墨家创始人。 (5)《老子》:即《道德经》,道家经典。老 子著,反映老思想(无为)81章。老子,名耳, 字伯阳,道家创始人 。 (6)《庄子》:即《南华经》,道家经典,反 映庄子思想(清净无为),33篇。庄子,名周, 宋国人,道家学派重要人物。 (7)《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韩非著,反映 韩非思想(法治),55篇。 韩非,先秦法家集 大成者。
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PPT课件_OK

34
3、曹操的影响
• (1)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对后人的影响, • (2)为四言诗体注入活力。
• 不仅以其创作开风气之先,影响了 一代诗风,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 建安文学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35
东晋文学
代表作家:陶渊明
晋 36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44
三、女性题材诗
• 1、描写女性的美貌 • 《清平调词》咏杨贵妃: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45
2、抒写女性对爱情的向往
•
《夜坐吟》
•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 金釭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 • 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
24
二、汉代历史散文是两汉文学的 最高成就
汉代历史散文比先秦时代有了较大的发 展,其主要特征是传记文学体裁的出现。
《史记》是史传散文的典范之作,开创了 我国正史的写作体例。
25
三、汉乐府民歌和汉代文人诗是 两汉文学的重要形式
汉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的时期,在 诗歌的形式上较之四言诗有所突破;在表现的内容 上,叙事的成分有所增加。
• 辞赋是汉“一代之文学”,具有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特点。汉代辞赋作家有 300多人,比较杰出的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等,汉代辞赋的作品有 3000多篇,形成了汉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景观。
• 名家名篇: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甘泉赋》 、班固《两 都赋》、张衡《归田赋》 、《二京赋》
1、《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2、《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 主义的基础。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 其事”现实主义精神。 3、《诗经》以鲜明的事实证明了劳动 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 ppt

“风骚”即指中国诗歌的两大风格。“风”即代指《诗 经》,“骚”代指《离骚》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第一节 记言散文
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和散文集。原称《书》, 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
1《老子》是一部以政治为中心的哲理著作,《老 子》主张“虚静无为”, “自然”状态;
2《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 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 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 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第五章 两汉文学
第一节 《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 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仍 属于语录体.
3 《荀子》三十二篇。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 大师。代表了先秦论说文的新成就。 荀子的思想虽 出于儒,但又吸收了其他各家的学说,提出“人定 胜天”的观点,“人性恶”也是他的著名观点。
第二节 道家散文
诗歌、唐传奇、散 文
李白《将进酒》;杜甫《咏怀五百字》 白居易《长恨歌》;白行简《李娃传》 柳宗元《永州八记》;
词、诗歌、散文、 话本小说
欧阳修《秋声赋》;苏轼《水调歌头》 李清照《声声慢》;陆游《书愤》(诗) 《三国志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话》
元曲(元杂剧、元 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
1.创世神话
2,自然神话
3.英雄神话
上古神话的影响:
1.乐观进取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影响后世文学的创作。 2. 想象、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广泛运用。 3.成为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
古代文学一PPT课件

• 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和将军灌 夫三人的合传
.
39
• 《游侠列传》哪三侠? • 《李广列传》哪四战?
.
40
• 2.班固(32年-92年),东汉史学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
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帝皇四 年,记录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其 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 代表作品有《苏武传》、《霍光传》等。
• 七子
.
16
• 1.老子(约前571年一前471年),春 秋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 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 任周守藏室之史。代表作品《老子》, 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 论著作,提出“道法自然”,主张“为 无为,则无不治”
• 无为而无不为
.
17
• 2.孔子(前551年一前479年),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孔 子提倡“仁,礼”
浪漫而凄婉的爱情诗) • 《渔父》 • 《楚辞补注》(忧世伤时,洁身自好,
人生道路的对比)
.
32
二.秦汉文学(前221年——220年)
• (一)政论散文 • (二)史传文学 • (三)汉代辞赋 • (四)汉乐府 • (五)古诗十九首
.
33
(一)政论散文
• 1.贾谊。文帝,《论积贮书》《过秦论》
• 2.晁错。景帝,削藩。《论贵粟疏》。
.
49
(五)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非一人之作,东汉末 年。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 是基本情感内容。
古代文学史说课课件ppt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同时本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中国文学理论和中国文学批评等课程,并 为将来从事中国文学文化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课程概况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内容多、实践跨度长、有明显的分段等特 征,以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为基础,设置授课计划。 总授课时间为204学时,每周3课时,在4个学期内完 成。 第一学期,先秦文学,48学时。 第二学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51学时。 第三学期,唐宋文学,54学时。 第四学期,元明清文学,51学时。
解决办法:文学史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自学为辅。作品选以自学为主, 课堂讲授为辅。主辅结合,圆满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尽量调动学生 课外阅读作品和研究的积极性,讲授时,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文学史和作品的 关系,要以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为纲,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基础,用文学史统 率作品,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学史的发展规律。 注意不能过分突出某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将文学史与作品割裂开来。在 理论分析上即要充分利用传统的理论资源,也要积极合理吸收新理论、新方 法。教师讲课应具有指导性、启发性。讲课时突出重点、难点,避免,一般 性地重复教材。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教材与教参
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本教 材脉络清晰,材料扎实,叙述精简,文约意丰,十分注意发掘新材料,汲取国 内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非常重视从史的角度及各类文体自身的衍变发展,来 论述历代作家作品的新成就、新特点,不作平面的一般评论或作品赏析。作动 态而非静太的历史考察,作文学发展自身规律的努力探索,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简编》迥别于同类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在论述作 家作品时着重从史的发展的角度,指出历代作家的新成就、作品的新特点,不 写一般的作家评论和作品赏析。《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对于各类文体的发展 变化,没有总论加以概述。对于每一作家的各体作品,尽量做到综合论述,以 见“全人”,从而突出其总体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齐恒晋文之事章》
55
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1、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
以羊易牛的事实。
2、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
而取熊掌为喻。
3、寓言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揠苗助长、楚人学齐语等。
56
《庄子》33篇,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
条理严密,议论透彻。
寓言——最具文学色彩。
特征: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思想。
通俗浅白,形象可感。
60
61
“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屈原等人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这个名称到西汉时始出现。
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密切。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1)最常见的是修辞意义上的手法,
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
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2)整首诗用比,
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
的艺术形象。
(3)用一系列的物象作比,
如《小雅·鹤鸣》
33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开头位置。
(1)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
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
《关雎》
3. 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七月》
31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者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1)直接叙事,如《七月》。
(2)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
(3)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

诗 经 作 品
秦汉文学
秦代和两汉文学,由于秦代历时短促,文 学成就不高,因而主要是两汉文学的成 就。从文学样式看,秦汉文学主要在辞 赋、史传文、政论文和乐府诗歌等四个 方面取得较高成就,在上有较为深远的 作用和影响。
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 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 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 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 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 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 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 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 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 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 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并称“史学双璧”。
中国古代文学
中华民族是伟大民族,在五 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世界五 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用她璀 璨的文化时刻影响着世界人类的 文明和进步。
先秦文学
从上古到秦统一以前即是所谓的“先秦时 期” 。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秦文 学为其源头,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 。
诗经 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 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 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 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 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 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故 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 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李白杜甫
一、 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 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 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 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 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 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 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 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 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 诗写得最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清人章学诚说:“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
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
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
(《文史通义》内篇《诗教上》)
第二章 《诗经》
• 第一节《诗经》概说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
“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 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 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第二节《诗经》的编集
• 一、采诗说 • 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
散,行人振动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 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 下。” • 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男女有所怨恨, 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 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 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史官文化”也因此而成熟。
• 1、散文
• (1)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 • (2)诸子散文:
• 《论语》、《墨子》、《老子》:
• 2、诗歌―――《诗经》
•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 典雅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
三、战国文学(百家争鸣)
• 1、散文
• 诸子散文:《孟子》、《荀子》、《庄子》、 《韩非子》
• 历史散文:《战国策》
• 2、诗歌:《楚辞》——《诗经》之后的
又一个诗歌高峰
•
战国文学突破了春秋时温文尔雅的风尚,时
常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激情,其中最有代表性
的是《孟子》和《庄子》。
•
总而言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十分活跃,
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产生了不同
于前代而又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时期。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此后几千
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第三,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 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 值,也已经在上古期形成。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学 的一些观念,如“诗言志”、“法自然”、“思 无邪”、“温柔敦厚”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提 出来的。
• 二、献诗说
• 《国语·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 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 矇诵”。
• 三、删诗说
•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第三节 《诗经》的分类
《诗经》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为风(160)、 雅(105)、颂(40)三类。 • “风”即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古代《诗经》研究简说
• 《诗经》的传授和研究,自汉以下,主 要用于经学。经学是开始于汉代、绵延至 清代的一门专攻儒家经典的学问。大致说 来,汉学重“美、刺”,宋学重“义理”, 清代“朴学”重“考据”。
五国风即指十五个地区的地方土乐。 •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ji)的乐
调。雅分为大雅(31)和小雅(74)。 •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
可能比较舒缓。(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第四节《诗经》的应用和流传
• 一、赋诗言志:
•
吴楚交战,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秦伯使辞焉,
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 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 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 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 秦师乃出。(《左传·定公五年》)
•
齐庆封来聘,其车美。孟孙谓叔孙曰:“庆
季之车,不亦美乎?”叔孙曰:“豹闻之:‘服
美不称,必以恶终。’美车何为?”叔孙与庆封
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知也。(《左
传·襄公二十七年》)
二、四家诗
• 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 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 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 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 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 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 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 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述
• 从上古到秦统一以前即是所谓的“先秦时
期” 。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秦文学 为其源头,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
• 首先,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
时期(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同时在诗歌 和散文方面,还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
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这一
• 1、诗歌
• 《九歌》、《诗经·商颂》(五篇)
• 2、散文
•
《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
说是夏代的遗文; 《商书》中的《盘庚》是可
信的殷人作品。
• 二、西周春秋文学(礼乐文化)
•
自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子“克己复礼”,
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礼乐文化成了
主流。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第一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及其特征
•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 以诗歌和散文为主。由于先秦时期,文学 尚未独立为科,即尚未从混沌一体的文化 形态中分离出来,因而先秦文学的特征与 这时特殊的文化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诗、乐、舞相结合
• 《吕氏春秋·古乐》云: •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 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 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 和创作年代大都难以指实。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 一、夏商文学(巫文化)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夏、商
二代文化略同。”(《观堂集林》卷十)
•
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而夏
商文学是与此时的原始宗教紧密联系的。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 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 万物之极。” • 《礼记·乐记》云: •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 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 二、文、史、哲不分
• 所谓文史哲不分,是就散文这个领域而言的。 先秦散文并非后世那种纯文学性的散文,基本上 是一些史学和哲学著作,同时,这些史学和哲学 著作又富有较强的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