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税律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涉税风险管控跟案例例子分析

合集下载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是指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鼓励企业增加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政策的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所涉及的税务风险也日益显现。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风险并有效解决,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政策背景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

根据这一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加计扣除,从而减少企业实际应交纳的所得税额。

随后,2017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关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具体政策规定,并对加计扣除的范围和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税务风险分析1. 政策调整不确定性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不断优化和调整,相关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成为了一大税务风险。

政策的频繁调整可能导致企业对于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以及运用政策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企业获得加计扣除的纳税优惠。

2. 税务合规风险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企业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合规审查,包括研发费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审查等。

如果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虚假记账、资料造假、信息隐瞒等行为,就会面临税务合规风险,进而导致企业被追缴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3. 信息披露风险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需要对其研发项目、费用等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如果企业在披露信息时存在不完全披露、虚假披露等情况,就会面临信息披露风险,这也将对企业的税务减免产生负面影响。

三、解决对策1. 加强政策宣传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正确理解和运用政策。

研发活动税收风险案例

研发活动税收风险案例

研发活动税收风险案例咱今儿来讲讲研发活动里那些和税收有关的风险事儿。

一、虚增研发费用的“小聪明”有这么一家科技小公司,老板呢,一心想在税收上占点便宜。

他们号称在搞一个超级高大上的研发项目,什么人工智能与环保节能结合的新型设备研发。

实际上呢,这个项目大部分都是在纸上谈兵,没多少实际的研发工作。

但是为了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他们可就开始“瞎编乱造”了。

把一些和研发八竿子打不着的费用,像给老板买的高级按摩椅说是研发人员放松大脑用的,还有公司团建旅游的费用也混进了研发费用里。

这时候税务机关来检查了。

人家税务人员那可是火眼金睛啊!一看就发现不对劲。

这按摩椅怎么看都不像是研发必需品,团建旅游和研发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这家公司不仅要补缴少缴的税款,还被加征了滞纳金和罚款。

你看,这老板想耍小聪明,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二、研发人员界定不清的糊涂账。

还有一家中型企业,他们确实有一些研发项目在进行。

可是在计算研发费用的时候,把人力资源这块搞成了一团乱麻。

他们公司有个员工小李,平常主要是负责公司日常行政工作的,偶尔给研发部门送送文件啥的。

企业呢,为了多凑点研发人员的工资费用到研发成本里,就把小李也算成了研发人员。

税务部门来核查的时候就问了:“这小李大部分时间都在干行政,怎么就成研发人员了呢?”企业负责财务的老张还嘴硬说:“他也为研发部门服务呀。

”税务人员就笑了:“那照你这么说,公司食堂的大厨给研发人员做饭,是不是大厨也算研发人员了?”老张顿时哑口无言。

因为这种错误的人员界定,导致研发费用计算错误,企业不得不重新调整账目,补缴税款。

这就好比是在算数的时候,连基本的数字都没搞对,不犯错才怪呢。

三、研发项目不达标却强行申报。

有个新兴的软件公司,他们听说研发项目成功申报后有很多税收优惠。

于是就急急忙忙把一个刚刚有点雏形的软件项目拿去申报了。

这个项目其实还只是个很简单的小程序,功能非常基础,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研发还差得远呢。

研发费用在高新企业税前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分析

研发费用在高新企业税前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分析

研发费用在高新企业税前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分析研发费用是指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直接支出,包括人员工资、试验材料和设备购买费用等。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研发活动是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研发费用在税前加计扣除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利好。

研发费用的税前加计扣除也存在一些税务风险,需要企业充分注意和加以防范。

研发费用的确认和划分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容易出现研发费用的重复和错漏,从而导致税务风险。

企业在确认研发费用时,应严格按照有关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研发费用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处理也是一个关键的税务风险。

根据税法的规定,对于某些具有长期效益的研发项目,企业可以选择将研发费用资本化,并在后续年度按照一定比例摊销,以实现长期税前加计扣除。

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处理需要严格遵守税法的规定和要求,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税务风险。

企业在资本化和费用化处理时,应充分了解税法的规定,进行合理的决策,并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备和申报。

研发费用的计提和支出时限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税务风险。

根据税法的规定,企业应在发生研发费用时及时计提,并在一定的时限内进行支出。

如果企业在计提和支出时限方面存在违规行为,就可能引发税务风险。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研发费用核算制度,确保计提和支出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研发费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的审计也是一个重要的税务风险。

根据税法的规定,企业在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时,需要接受税务机关的审计核实。

如果企业的研发费用在审计中被认定为虚假或不符合税法的规定,就会导致税务风险。

企业应加强对研发费用的内部审计,确保研发费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研发费用在高新企业税前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分析

研发费用在高新企业税前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分析

研发费用在高新企业税前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分析高新企业是指在国家规定的高新技术领域内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并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企业。

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税务政策中对高新企业研发费用给予了税前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在享受这项政策的过程中,高新企业也面临着一些税务风险。

本文将从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执行、合规和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分析。

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税务风险是对研发费用的认定问题。

根据税法规定,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研发费用才能享受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高新企业在申请税前加计扣除时需要提交相应的研发费用证明材料,包括项目立项、研发计划、费用发生凭证等。

由于研发活动的复杂性和技术性,研发费用的计算和认定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税务机关在审核过程中可能会对研发费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给高新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高新企业在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时,需要详细记录和报表公示研发费用,并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和检查。

这也给高新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合规风险。

一方面,高新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研发费用管理制度,确保研发费用的准确记录和报表公示。

高新企业需要定期接受税务机关的抽查和审计,确保研发费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如果高新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瑕疵或违规行为,可能会面临税务罚款、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退回等风险。

高新企业在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时还面临着风险管控的问题。

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需要高新企业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

高新企业首先需要对研发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确保项目的科技可行性和市场可行性。

高新企业需要建立研发费用的合理预算和控制,避免研发费用超支和浪费。

高新企业还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和风险提示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问题,降低税务风险。

高新企业在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时面临一定的税务风险。

高新企业在税前加计扣除的实施、合规和风险管控等方面需要加强管理,避免因研发费用的认定问题、合规问题和风险管控不善而带来的税务风险。

企业涉税法律案例分析(3篇)

企业涉税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业务。

自成立以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年营业额逐年增长。

然而,在2019年税务稽查中,科技公司被查出存在多项涉税违法行为,涉及税款数百万元。

以下是本案的具体分析。

二、案情介绍1. 违法行为(1)虚开发票科技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向下游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金额数百万元。

此外,公司还利用关联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进一步加大了违法金额。

(2)少计收入科技公司通过隐瞒收入、虚列成本等手段,少计收入数百万元,逃避纳税义务。

(3)未按规定缴纳增值税科技公司未按规定缴纳增值税,涉及税款数百万元。

2. 税务机关调查税务机关接到举报后,对科技公司进行了立案调查。

经过调查取证,确认了科技公司存在的上述违法行为。

3. 处理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税务机关对科技公司作出了如下处理:(1)追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共计数百万元;(2)取消科技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3)对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三、案例分析1. 虚开发票的法律风险虚开发票是指企业虚构交易,开具与实际交易不符的发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虚开发票属于违法行为,企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案中,科技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向下游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金额数百万元,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

2. 少计收入的法律风险少计收入是指企业故意隐瞒收入,逃避纳税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收入计算应纳税额。

本案中,科技公司通过隐瞒收入、虚列成本等手段,少计收入数百万元,逃避纳税义务,属于违法行为。

3. 未按规定缴纳增值税的法律风险未按规定缴纳增值税是指企业未按照税法规定缴纳增值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增值税。

全国注册税务师中的税务审计与风险控制案例分析

全国注册税务师中的税务审计与风险控制案例分析

全国注册税务师中的税务审计与风险控制案例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税务审计以及风险控制在全国注册税务师的职责范围中越来越重要。

税务审计不仅涉及到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情况,还需要评估企业的税务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税务审计与风险控制的案例,来探讨全国注册税务师在实践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某电子科技公司的税务审计与风险控制某电子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企业。

由于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税务合规性,导致税务风险逐渐积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公司聘请了一位全国注册税务师来进行外部税务审计,并提供风险控制策略。

一、税务审计过程税务审计是核实企业纳税情况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全面审查企业的财务和税务记录,以确认企业是否遵守税收法规,并评估相关税务风险。

首先,税务师会与公司负责人进行初步沟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税务记录和内部控制体系。

然后,税务师会进一步深入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审查过程中,税务师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税务问题:1.未按规定缴纳应纳税款,逃避税收义务;2.存在虚假报税行为,隐瞒实际销售额度;3.未及时调整纳税申报表,导致税款计算错误。

二、风险控制策略提供为了帮助该电子科技公司有效控制税务风险,全国注册税务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议公司加强内部控制,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确保纳税申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纳税规范和流程,规范企业财务行为。

2.优化税务筹划: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风险。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合法合规地降低企业的税务成本。

3.建立税务合规培训制度:为公司全体员工提供有关税务合规的培训,提高员工对税收法规的认知和理解。

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知识分享会,提升企业整体税务合规水平。

4.积极配合税务稽查部门:加强与税务稽查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回应税务部门的要求,积极配合税务稽查工作。

企业涉税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企业涉税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技术服务。

公司成立初期,由于业务发展迅速,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导致在税务申报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以下是对科技公司涉税法律问题的案例分析:二、涉税法律问题1. 增值税申报问题- 科技公司在申报增值税时,存在以下问题:1. 部分发票未按规定认证,导致进项税额无法抵扣。

2. 销售发票开具不规范,存在漏开、错开等问题。

3. 对部分业务收入未申报增值税,存在偷税嫌疑。

2. 企业所得税申报问题- 科技公司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存在以下问题:1. 对部分费用支出未计入成本,导致税前扣除不充分。

2. 对部分收入未计入收入总额,存在少计收入嫌疑。

3. 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不准确,导致扣除金额不足。

3. 个人所得税申报问题- 科技公司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存在以下问题:1. 对员工工资薪金所得申报不准确,存在少缴个税嫌疑。

2. 对部分员工取得的奖金、津贴等收入未申报个人所得税。

3. 对外籍员工取得的收入申报不准确,存在漏缴个税嫌疑。

三、案例分析1. 增值税申报问题分析- 科技公司未按规定认证发票,导致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增加了企业所得税的税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应按照规定的期限和程序认证进项发票,否则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 销售发票开具不规范,存在漏开、错开等问题,可能导致税款的流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应按规定开具发票,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 对部分业务收入未申报增值税,存在偷税嫌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应依法申报增值税,不得隐瞒、少报收入。

2. 企业所得税申报问题分析- 对部分费用支出未计入成本,导致税前扣除不充分,增加了企业所得税的税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应将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依法享受税前扣除。

明税律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涉税风险管控及案例分析

明税律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涉税风险管控及案例分析

Provider of Optimized China Tax Solution
11
(一)集团公司常见研发管理模式及涉税评价
• 集团公司研发模式大体分为两种:集中研发和并列研发。
– 集中研发模式主要是指母公司集中管理、研发集团所需的研发产品。研发中心一 般设在总部,部分在海外设立分部,但由总部集中管理。
研发涉及的税收优惠
• 研发机构设置引发的税 务争议
• 研发活动缺失引起的税 务争议
• 研发费用核算不准确引 起的税务争议
•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不准 确引起的税务争议
• 研发成果转化不当引起 的税务争议
10
二、研发模式的涉税管理与案例解析
(一)集团公司常见研发模式及涉税评价 (二)某集团公司研发涉税规划案例 (三)一般公司研发模式及涉税评价 (四)一般公司研发管理制度安排
• 初步计划:
– 梳理集团公司内部的研发活动以及业务往来,调整集团研发结构,以期充分合法 地享受国家法定的各项税收优惠,降低集团公司总体税负。
子公司
子公司
某集团
子公司
子公司
Provider of Optimized China Tax Solution
研发中心
13
(续)
• 方案一:
– 1、境外的研发中心与北京的研发中心签订委托或者合作开发 协议,使之前由境外研发中心单独研发的项目变为部分委托 北京研发中心研发或合作研发,增加境内研发工作总量。
• 分析 – 研发机构的作用。 – 公司申报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和关联性。
Provider of Optimized China Tax Solution
20
3、研发机构设置管理建议
• 正确理解研发机构的意义与主要任务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税收风险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效的税收风险防控不仅能够保障合法合规的经营,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税收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案例一:虚开发票的风险企业名称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销售的公司。

在日常经营中,为了增加进项税额以降低税负,该企业的财务负责人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了大量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行了申报抵扣。

这种行为很快引起了税务机关的注意。

税务机关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发票比对,发现了该企业进项发票的异常情况。

随后,税务机关对该企业展开了深入的税务稽查。

经调查核实,该企业被认定为虚开发票,不仅需要补缴所抵扣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相关责任人还面临着刑事处罚。

这一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虚开发票是一种严重的税收违法行为,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防控措施:1、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和审核,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发票审核制度,对每一张发票的来源、内容和真实性进行仔细审查。

2、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素养,使其充分了解虚开发票的危害和法律后果。

3、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虚开发票的行为发生。

案例二:税务申报错误的风险企业名称是一家新成立的小型制造企业。

由于财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不准确,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将一些不应扣除的项目进行了扣除,导致申报数据错误。

税务机关在年度汇算清缴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要求企业进行更正申报。

虽然该企业最终补缴了税款,但由于逾期申报,仍被处以一定的滞纳金。

防控措施:1、企业财务人员应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加强学习,确保对税收政策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建立税务申报的复核机制,在申报前对数据进行仔细核对,减少错误的发生。

3、可以寻求专业税务顾问的帮助,定期对企业的税务情况进行审核和指导。

案例三:关联交易的税收风险企业名称集团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存在频繁的关联交易。

企业涉税法律案例分享(3篇)

企业涉税法律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涉税问题日益复杂,涉税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防范涉税风险,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涉税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享案例的背景、处理过程及法律分析,以期为企业提供借鉴。

二、案例介绍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技术服务等业务。

2018年,税务机关在对科技公司进行税务稽查时,发现其在2016年至2017年度存在以下涉税问题:1. 销售收入未如实申报,少申报税款100万元;2. 漏报研发费用,少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少缴纳企业所得税20万元;3. 漏报投资收益,少缴纳企业所得税10万元。

税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科技公司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其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三、案例处理过程1. 税务机关接到举报后,立即对科技公司进行了税务稽查。

2. 税务机关对科技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发票、合同等资料进行了核查,发现其在2016年至2017年度存在上述涉税问题。

3. 税务机关依法对科技公司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其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4. 科技公司在接到处罚决定后,积极整改,补缴了相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5. 税务机关对科技公司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审核,确认其已履行了相关义务。

四、法律分析1. 关于销售收入未如实申报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纳税人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如实申报应纳税收入。

科技公司未如实申报销售收入,属于违法行为。

税务机关依法对其进行处罚,符合法律规定。

2. 关于漏报研发费用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

科技公司漏报研发费用,未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属于违法行为。

税务机关依法对其进行处罚,符合法律规定。

3. 关于漏报投资收益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应当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

税收风险防控案例分析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税收风险已成为企业和个人不可忽视的问题。

有效的税收风险防控不仅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能维护良好的商业声誉和法律合规形象。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深入分析税收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方法。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增值税风险某制造企业 A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财务人员对增值税政策的理解不准确,导致在申报增值税时出现了错误。

该企业将部分应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项目未进行抵扣,同时对一些不符合免税条件的销售业务申报了免税。

这一错误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税收风险。

税务机关在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了这些问题,要求企业补缴税款、滞纳金,并可能面临罚款。

这不仅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和正常经营。

分析:此案例中,企业的税收风险主要源于内部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

为了防控此类风险,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最新的税收政策和法规。

同时,建立健全的内部税务审核制度,定期对税务申报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案例二:某电商企业的所得税风险某电商企业 B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采取了一系列促销活动。

然而,在核算企业所得税时,对于促销活动中的赠品、折扣等处理方式不正确,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从而影响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此外,该企业在与供应商的交易中,存在发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部分发票未能及时取得,影响了成本的扣除。

分析:对于电商企业而言,业务模式的创新往往伴随着税收风险。

在这个案例中,企业需要加强对新业务模式的税务筹划,提前与税务专业人士沟通,明确相关税收政策的适用。

同时,要规范发票管理流程,确保所有交易都能及时、合法地取得发票。

案例三:某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申报风险个体工商户 C 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由于生意繁忙,未能按时进行税收申报。

此外,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对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不了解,导致多缴纳了税款。

分析:个体工商户通常规模较小,可能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和税务管理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研究高新技术企业是指依法设立并符合国家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标准,从事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研发、生产和经营的企业。

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我国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即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将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这一政策旨在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也可能面临一些税务风险。

本文将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研发费用的合理性审查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需要注意研发费用的合理性审查。

税务机关会对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是否真实、合理进行审查,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虚报研发费用的行为,将会面临税务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在申报研发费用时,应当做到真实记录、合理支出,避免因为研发费用的不合理性而引发税务风险。

二、知识产权的合规保护在进行研发活动时,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部分企业可能存在将他人研发成果作为自己研发费用进行申报的行为,这样做不仅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存在税务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合规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杜绝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避免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引发税务风险。

四、加计扣除政策的使用限制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需要注意该政策的使用限制。

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度不得超过企业研发费用实际支出的50%。

如果企业在申报加计扣除时超过了规定的限额,将会面临税务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时,需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使用,确保不超过限额,避免因此而引发税务风险。

五、税务合规风险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需要注重税务合规风险的防范。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税法规定,及时申报纳税,确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合规性。

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而引发税务风险,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研发费用在高新企业税前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分析

研发费用在高新企业税前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分析

研发费用在高新企业税前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推动国家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新企业有望获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政策优惠,这可有效降低企业财务负担,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需注意相关的税务风险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 审核与认可方面的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时,需要经过国家税务局的审核和认可。

在此过程中,一些企业可能会存在审计不合规的问题,例如公布虚假科技研发项目、误报研发费用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有可能导致企业被取消审批资格,而且还可能面临罚款及追缴税款的风险。

2. 税务数据申报方面的风险
高新企业在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过程中,需提供相关的数据和证明文件,然而,一些企业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数据不真实、未及时申报或申报信息不完整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企业须面对因违规行为引发的税务风险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时,可能会接触到与税务相关的纠纷问题。

这些纠纷主要涉及企业的研发费用的认定及相关证据问题。

如果企业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文件,或者审核认可部门认为企业提交的证据不足或不真实,那么企业将可能面临诸如罚款、追缴税款、税务调查等风险。

结语
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时,需认真申报相关信息,并根据税务管理条例的要求及时提供证明文件。

另外,企业还需加强内部管理,确保研发费用的合规性和真实性,避免因违规行为而引发税务纠纷。

如有问题及时向税务部门咨询,必要时还需寻求专业税务代理或法律建议。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涉税风险管控及实务案例分析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涉税风险管控及实务案例分析

研发费用涉税管理与案例解析
研发费用的范围和口径的描述特别多,因此研发费用的核算本身难度比较大。 • 《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 •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 • 《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 [2008]362号) • 2012年《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 的通知》(财税[2013]70号)
7
Part Three
研发要素涉税管理与案例解析
在中国,研发机构会有相应的证书,如外资研发中心、上海市/北京市市属研 发中心等,研发中心会有配套的财政政策,如财政补贴、贴息、贷款优惠等。 外资研发中心的设立要件(财税[2011]88号)
研发机构涉税案例
某企业于2011年提交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资料,后因提交的研发管理制 度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未能公示。 经查,该公司有关研发管理制度的资料中明确指出,公司设立研发机构并具 有较好的产、学、研管理制度,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研发项目是与科研机 构合作研发完成,而且也签署了多份项目合作研发协议。
研发活动的涉税管理与案例解析
研发活动由科技研发(倾向于知识类的研发)与技术研发(倾向于应用类研 发,成果市场化)两大部分构成。 与研发活动有关的税收优惠及相关政策
9
Part Three
研发要素涉税管理与案例解析
科技研发项目的扶持政策多层次、多类型,有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的, 在研发整个过程中,研发前和研发出成果后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
Part Two
研发模式的涉税管理与案例解析
方案一: 1、境外的研发中心与北京的研发中心签订合作开发协议,使之前由境外研 发中心单独研发的项目变为部分委托北京研发中心研发或合作研发,增加境 内研发工作总量。 2、北京的研发中心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与境内其他公司合作或者委托研发, 使得国内多家子公司承担一定的研发功能。 评价: • 模式调整简单,各方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多; • 境内研发中心既可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也可申请外商投资研发中心 资质,享受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各项税收优惠; • 境内其他公司以合作开发或者委托开发的形式参与了项目的研究,有研 发费用的产生,可设计申请数个知识产权,可申请高新、加计扣除等税 收优惠; • 境内研发中心为境外提供研发服务,也可申请离岸服务外包营业税或者 技术开发营业税的减免政策,以及增值税服务出口退税政策。 但是铂略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境外企业由于技术壁垒、知识产权 的保护较差等客观原因,并不愿意在中国境内申请知识产权。

涉税法律风险防控案例(3篇)

涉税法律风险防控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医药企业(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医药行业的重视和扶持,该公司业务迅速发展,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该公司在税收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

二、案例经过2018年,该公司在一次内部审计中发现,其部分增值税专用发票存在开具错误、虚开等问题。

经调查,发现该公司在发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 发票开具不规范:部分销售人员在开具发票时,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开具,存在开具错误、漏开等情况。

2. 发票审核不严格:财务部门在审核发票时,对发票内容、金额等关键信息审核不严,导致部分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流入企业。

3. 发票存档混乱:该公司对已开具的发票未进行规范存档,导致部分发票遗失,给税务稽查带来不便。

4. 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经调查,发现该公司部分供应商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该公司未及时发现并拒绝,导致企业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风险及后果1. 税务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该公司因发票开具不规范、审核不严等问题,被税务机关处以罚款。

2. 滞纳金:由于该公司在税务罚款缴纳过程中存在拖延,被税务机关处以滞纳金。

3. 合同纠纷:部分供应商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与该公司发生合同纠纷,要求该公司承担相应责任。

4. 声誉损害:该事件曝光后,该公司在业界声誉受损,对企业后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四、风险防控措施1. 加强发票管理培训:定期对销售人员、财务人员进行发票管理培训,提高其对发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 完善发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发票管理制度,明确发票开具、审核、存档等环节的职责和流程。

3. 强化发票审核:财务部门在审核发票时,要严格审查发票内容、金额等关键信息,确保发票真实、合法。

4. 规范发票存档:对已开具的发票进行规范存档,确保发票安全、完整。

5. 加强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真实、合法。

税务工作法律案例分析(3篇)

税务工作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各类税务违法行为也层出不穷。

本文将以一起税务违法案件为例,分析其在税务工作中的法律问题,以期提高税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税收征管。

二、案例介绍(一)案件概述某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为逃避国家税收,采取虚假申报、隐瞒收入等手段,少缴税款。

税务机关在接到举报后,依法对该企业进行税务稽查,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虚假申报:该企业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故意隐瞒部分收入,导致少缴税款。

2. 隐瞒收入:该企业将部分销售收入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未计入收入,从而少缴税款。

3. 会计凭证造假:该企业将部分虚假发票作为原始凭证,用于抵扣进项税额,导致多抵扣税款。

(二)案件处理1. 税务机关依法对该企业作出如下处理:(1)责令补缴少缴税款及滞纳金;(2)对隐瞒收入行为,依法加收50%的罚款;(3)对会计凭证造假行为,依法加收30%的罚款;(4)将该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名单,加强后续监管。

2. 该企业对税务机关的处理决定不服,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起行政复议。

经复议,维持原处理决定。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1)第四条: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收。

(2)第五条: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税款,不得违法多征、少征或者不征税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第二十条: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

(2)第三十六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案件分析1. 虚假申报行为该企业故意隐瞒部分收入,导致少缴税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收,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税款,不得违法多征、少征或者不征税款。

研发费用在高新企业税前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分析

研发费用在高新企业税前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分析

研发费用在高新企业税前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指在企业所得税计算时,将当期实际研发费用额度加计入当期费用支出,以减少企业所得税的扣除方式。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研发是其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因此政府为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允许高新技术企业在税前加计扣除其研发费用,以降低税负,促进企业发展。

然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也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研发费用准确性不可控在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税时,企业首先需要有准确的研发费用数据,但研发活动的特殊性造成其难以量化、计量和评估。

而研发费用的准确量化是研发税前加计扣除的核心问题之一,如果研发费用计算过高或虚报,将导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被税务机关认定存在违规行为,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应用门槛较高企业使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需要满足一定的门槛要求。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审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普通企业则需要进行研发费用核算,申报符合规定的研发费用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由于此类企业负担重、责任大,加之企业对政策理解程度、信息掌握程度不同,均会给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税务审核力度加强随着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鼓励力度不断提升,也加强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风险监管,其中包括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审查力度加强。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和地方税务机关加强了对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审核和核查,对于研发费用的证明、支出情况、研发人员的身份和岗位等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合规的审核结果将会导致企业被要求补交税款、罚款等处罚。

综上所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企业需要注意合规性问题,及时咨询相关职业税务师、律师和会计师,加强内部管理和会计核算标准,以降低相关税务风险。

税务培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涉税风险管控及实务案例

税务培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涉税风险管控及实务案例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涉税风险管控及实务案例
活动介绍: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财税经理人,需要全面掌握高新资质认定申请及维系工作的相关注意事项,其中作为重要因素的研发活动会产生哪些与税务相关的风险,企业应如何管控这些风险也是与财税人员工作息息相关的。

您是否也存在以下的困惑:
科技和研发人员比例无法达到要求怎么办?
研发费用不够怎么办?可否调整?
研发人员在项目开发阶段产生的差旅费能否计入高新申请的研发费用?
研发与其他产品共用生产线时如何归集研发费用?
铂略咨询(Linked-F)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系列活动第三期,将为广大Linked-F 会员透彻分析企业研发活动中会涉及的各项税务风险,帮助企业管控、解决这些潜在或已经出现的问题。

流程:
15:00 活动开始
15:05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涉税风险管控及案例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涉税风险概述
研发模式的涉税管理与案例解析
研发要素的涉税管理与案例解析
-企业研发活动管理
-企业研发费用的管理与加计扣除申请
-企业研发成果管理
-企业研发人员管理
-企业研发管理制度
16:30 互动问答
17:00 活动结束
来源:/events.asp。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的执法风险及防控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的执法风险及防控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的执法风险及防控蔡惠萍李月兰2011年镇江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142.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12%,占全市规模工业销售收入的42.71%;完成利税200.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89%,占全市规模工业利税的43.21%。

镇江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助推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也已成为我局重点税源户的中坚力量。

但根据对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高企)进行的风险调研结果显示,高企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较大的税收执法风险。

本文就存在的主要执法风险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风险防控的建议,希望对基层有所帮助。

一、高企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执法风险(一)研究开发费用的确定存在争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达到一定标准,并实行专账管理。

研发费用的审核中发现以下风险点:(1)研发费用未单独分开核算和专账管理。

部分企业未在科目设置上单独设置研发费用,也未对研发项目进行相应的费用归集。

(2)研发费用的归集数据不准确。

主要表现在研发人员的工资计算归集不准确,部分企业研发人员年平均工资与生产工人工资相差很大,研发人员工资计算或人数可能有问题。

(3)研发与生产不能严格区分。

部分企业未设置研发部门,企业投入的材料等直接领用到生产一线,投入产品生产。

这些投入是否属研发投入无法鉴别。

部分企业研发活动“与生产活动相关”具体界定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难度,如某有限公司新产品的研发由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在日常核算中,财务部门由于无法将这些身兼数职的高管报酬中有多少是与研发有关的部分合理地区分开,索性就将其薪酬全部计入研发费用,结果有悖“与研究相关的直接费用允许加计扣除”的规定,而存在被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调整的风险。

这不仅会直接导致研发费用比例下降,更有可能因此导致企业不符合高企的认定标准。

(二)关联企业之间可能存在利用研发费用避税的风险关联企业之间利用研发费用避税的问题在高企中之间同样突出,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在全球范围中进行税收筹划的趋势明显。

会计经验:高新企业防范和规避税务风险的方法

会计经验:高新企业防范和规避税务风险的方法

高新企业防范和规避税务风险的方法高新企业如何防范与规避税务风险一般认为,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那么,高新企业应如何防范和规避税务风险呢?施志群从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检查和发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他首先介绍了2014年第一批高新企业重点检查的情况。

据了解,此次检查涉及北京市、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湖北省、陕西省、深圳市等八个省市。

此次检查中,共核查企业1723家,发现申报中弄虚作假的企业6家,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并追缴税款;发现已不符合条件或条件发生变化,不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36家,已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存在问题但不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132家。

它们的主要问题:企业主要在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归集、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核算方面等出现问题;个别企业还存在申报材料造假的情况。

有关部门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处理。

申报材料虚假的6家被取消高新资格并追缴税款。

同时,企业存在申报资料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知识产权问题、研发费用问题;高新收入问题;评价指标不达标,处罚等情形之一时,均被取消高新资格。

他还以金轮科创有限公司(下称金轮公司)为例,对因小额税务行政处罚导致高新资质丧失的问题做了分析。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轮公司,拥有几十项各类型专利,并承担多项江苏省和国家星火、火炬计划项目。

该公司被处罚的内容:一是金轮公司将外贩货物用于单位职工食堂和职工宿舍,增值税进项税额已申报抵扣,未做进项转出处理;二是金轮公司将外贩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增值税进项税额已申报抵扣,未做进项转出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涉税风险管控及案例分析——明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施志群M&T LawyersProvider of Optimized China Tax Solution主讲人简介•施志群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资深税务律师,注册企业法律顾问。

执业方向包括:企业税收优惠管理、税务争议解决、并购重组税务、转让定价与反避税、跨境投资、个人税务等。

•施志群先生多年来专注于企业税收优惠管理与税务规划、转让定价、税务争议解决、跨境投资税务等领域的涉税法律服务,曾先后为中国药城、音乐集团、保尔沃特集团、新浪网、首钢集团、中国石油、北方工业集团、华录百纳等多家境内外机构提供涉税法律服务,具有丰富的涉税法律专业知识与实务经验。

服务过的客户涉及高科技、金融、房地产、医药、新能源、文化创意、教育等诸多行业和领域。

施志群北京明税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Zhiqun.shi@目录•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涉税概述•二、研发模式的涉税管理与案例解析•三、研发要素涉税管理与案例解析•关于我们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涉税概述(一)研究与开发(二)研发模式管理(三)研发涉税要素(四)研发涉税管理的内容(一)研究与开发•是指为增加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

经济合作组织(OECD )《研究与发展调查手册》:•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 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

税务总局《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 •是指企业的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活动。

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1、研发的特征与形式•方法——科学性•性质——创造性•表现——新颖性•目的——目的性萌发创意原理性研究设计样品实物开发工业化试验批量生产2、研发活动的表征研发活动的组织:①制度保障②机构保障③人员保障研发活动的过程:①研发的项目②研发的人员③研发的经费④其它研发活动的结果:①专利②论文③标准④新产品企业的目标:①开发新产品②提高生产效率③降低生产成本④获得超额利润⑤获得竞争力⑥………社会的目标:①促进就业②保护环境③提高生活水平④人的发展(二)研发模式管理•集团公司研发模式大体分为两种:集中研发和并列研发。

–集中研发模式主要是指母公司集中管理、研发集团所需的研发产品。

研发中心一般设在总部,部分在海外设立分部,但由总部集中管理。

–并列研发模式主要是指子公司单独设立研发中心,独立承担研发职能。

研发中心研发项目组总经理或决策机构一般公司研发实行分级管理(三)研发涉税要素及其逻辑关系项目费用制度成果人员4. 研发人员3.研发成果1.研发活动5. 研发管理制度2. 研发费用(四)研发涉税管理的内容研发涉及的合规性义务•各类税收优惠资质的备案;•加计扣除;•研发领用原材料进项税转出。

研发涉及的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研发涉及的税收优惠•研发机构设置引发的税务争议•研发活动缺失引起的税务争议•研发费用核算不准确引起的税务争议•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不准确引起的税务争议•研发成果转化不当引起的税务争议二、研发模式的涉税管理与案例解析(一)集团公司常见研发模式及涉税评价(二)某集团公司研发涉税规划案例(三)一般公司研发模式及涉税评价(四)一般公司研发管理制度安排(一)集团公司常见研发管理模式及涉税评价•集团公司研发模式大体分为两种:集中研发和并列研发。

–集中研发模式主要是指母公司集中管理、研发集团所需的研发产品。

研发中心一般设在总部,部分在海外设立分部,但由总部集中管理。

–并列研发模式主要是指子公司单独设立研发中心,独立承担研发职能。

(二)某集团公司研发涉税规划案例•公司情况介绍:–某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研发、销售,总部设在国外,全球共有27家子公司,3个研发中心(公司)。

在中国境内有5家子公司,其中1家为设在北京的研发机构。

该研发中心虽为集团提供部分研发服务,也与北京多家高校有密切联系,但是由于职能单一,受限于多项条件,基本条件不能满足高新、软件等税收优惠的要件,所以至今没有享受任何税收优惠。

•初步计划:–梳理集团公司内部的研发活动以及业务往来,调整集团研发结构,以期充分合法地享受国家法定的各项税收优惠,降低集团公司总体税负。

某集团子公司子公司子公司子公司研发中心(续)•方案一:–1、境外的研发中心与北京的研发中心签订委托或者合作开发协议,使之前由境外研发中心单独研发的项目变为部分委托北京研发中心研发或合作研发,增加境内研发工作总量。

–2、北京的研发中心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与境内其他公司合作或者委托研发,使得国内多家子公司承担一定的研发功能。

•评价:–操作简单,各方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多;–境内研发中心既可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也可申请外商投资研发中心资质,享受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各项税收优惠;–境内其他公司以合作开发或者委托开发的形式参与了项目的研究,有研发费用的产生,可申请高新、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也可申请离岸服务外包营业税或者技术开发营业税的减免政策。

北京研发中心 子公司 子公司 子公司 子公司 委托或合作研发(续)•方案二:–平衡境内各公司内部的研发职能,在各公司内部成立研发机构,项目的研发方式可选择公司内部与境外的研发中心合作完成。

•评价:–境内所有公司都可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均可享受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操作成本较高,程序比较繁琐。

且后续的研发管理压力较大。

境外研发中心境内子公司境内子公司境内子公司境内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三)一般公司研发模式及涉税评价研发战略(3年)研发项目审核、监督研发委员会负责 研发项目实施研发战略管理方法示意图技术中心总监 项目 A 项目B 项目C 项目N管理指令信息反馈流 项目小组组长 总经理负责 研发实行分级管理(二)一般公司研发管理制度安排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制度研发费用核算体系研发人员的合理安排研发机构设备管理三、研发要素涉税管理与案例解析(一)研发机构涉税管理及案例解析(二)研发活动的涉税管理及案例解析(三)研发费用涉税管理及案例解析(四)研发人员的管理与涉税安排(五)研发成果的转化与涉税案例解析(六)研发组织管理水平与涉税安排(一)研发机构涉税管理及案例解析•企业研发机构是指在企业内部设立的独立或非独立的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技术创新组织载体。

外资研发中心可享受的税收优惠外资研发中心进口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统称进口税收);外资研发中心(内资研发机构亦如此)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对其转让技术,比照国内科研机构免征营业税;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研发机构涉税案例•案情简介–某企业于2011年提交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资料,后因提交的研发管理制度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未能公示。

–经查,该公司有关研发管理制度的资料中明确指出,公司设立研发机构并较好的产、学、研管理制度,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研发项目是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完成,而且也签署了多份项目合作研发协议。

但是在描述公司研发项目时,其提交的资料中各项目均描述为委托外部研发完成,公司自身的研发机构并没有发挥功能。

–该公司今年重新提交申请并通过。

•分析–研发机构的作用。

–公司申报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和关联性。

3、研发机构设置管理建议•正确理解研发机构的意义与主要任务研发机构的意义:•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科技合作,为企业产品升级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强化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

研发机构的任务:•为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应用高新技术对企业的传统工艺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对企业引进的科技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开展人才交流和合作,为企业培训急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

•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研发、设计、试验、测试等服务。

(二)研发活动的涉税管理与案例解析•研发活动由科技研发与技术研发两大部分构成。

–科技研发是指为获得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探索技术的重大改进而从事的有计划的调查、分析和实验活动。

对科学原理、规律、理论的研究称为基础研究,而科学技术的应用性研究和开发称为应用研发。

–技术研发是指为了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质量可靠、成本可行、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材料、装置、工艺和服务的系统性活动。

1、与研发活动有关的税收优惠及相关政策税收优惠对研发活动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满一年以上,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的居民企业软件企业新办软件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符合条件软件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应单独进行核算并按实际发生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符合条件的外购软件,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含);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

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从事《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认定范围(试行)》中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采用先进技术或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科技研发项目扶持政策•多层次•多类型区县级省市级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扶持资金重大产业专项资金等以高科技企业为主(续)•研发(事前) •研发成果(事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专项资金实施专利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中小企业专利实施资金等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 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 重大科技研发项目3、企业研发活动争议案例解析•案情简介–M公司为境外X集团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主要负责为集团母公司提供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M公司实际负责的研发工作占整个集团研发工作的6%左右。

X集团母公司每年根据M公司上一年度的实际支出加成5%作为M公司当年的收入,并在每年的12月份根据M公司的盈亏情况进行调整,使得M公司长期处于低利润的状态。

M公司2010年申请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当年M公司关联交易6100万元。

–2011年6月,M公司主管税务机关要求M公司提交2010年度关联交易同期资料。

税务机关在随后的资料审查中发现,M公司在其同期资料中明确指出该公司几乎不具有研发功能,这与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