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时间评课稿
公开课《我的一天》听课评课稿2023
公开课《我的一天》听课评课稿2023介绍这是一堂关于“我的一天”的公开课。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学生们一天的日常生活,并提供了一些谈论和描述自己日常活动的语言技能。
内容概述在这堂课上,学生们首先介绍了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并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日常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早起、上学、上课、午饭、课外活动等。
通过这些展示,学生们能够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研究使用不同的动词和词汇来描述他们的一天。
随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互动。
老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们使用所学内容回答。
例如,学生们回答了老师关于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最不喜欢的活动以及在一天中最忙碌的时间段的问题。
这部分的互动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口语训练机会,还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最后,学生们进行了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了一篇关于自己一天的日记。
通过合作写作,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这堂公开课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语言技能训练:学生们通过介绍和描述自己的一天,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研究了描述日常活动的常用词汇和动词。
- 互动环节设计:老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们回答并进行口语交流,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 小组合作:小组活动提供了学生们合作写作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然而,这堂公开课也可以进一步改进:- 引入更多的练活动:除了口语交流和小组写作,可以增加更多的练活动,以巩固学生们的所学知识。
- 使用多样的教学材料:可以增加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材料,更加生动地展示学生们的一天。
总体来说,这堂公开课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互动并且有趣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并增加了对日常活动的理解。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Hale Waihona Puke 杨同民执教人徐大琳
课题
24时计时法
整体评价:
徐老师讲的是24时记时法,能够紧靠策略,重点突出,整节课通过师生互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一些小的知识点不够注重。这节课讲到了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两种计时法转换的问题。这两种计时的方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读法(两种用法)。无论哪一种用法,可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12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是社会上传统的用时方法,它和24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时,两个2时,两个3时,……两个12时。例如:钟面上的1时,当天的午夜有一个1时,它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到了中午仍有个1时等。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而是出现连续的读用方法。例如:从午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午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它正好是一整天的24时。这点,徐老师通过和学生一起读出时间来认识它们的不同,但我觉得,如果通过教具联系生活的作息,学生会理解的更好。
优点及不足
对于24时记时法知识,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教者实施导入部分时,徐老师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新闻联播》时间出发,让他们说出时间(12时记时法),然后再由老师说出电视屏幕右上角时间的另一种表示法(24时记时法),通过比较,发现两种记时法,从而引入新课内容。这一节课紧靠策略,在重点教学时,充分设问,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最后共同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徐老师没充分利用到学具,如果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具来探索24时计时法,我觉得效果会更好些,还有就是徐老师一课讲的还是太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太少,有一些小知识点讲的不到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2_一天的时间(4)-》-北师大版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一名三年级数学教师,今天我要说课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4)》这部分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天的时间(4)》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的认识和时间单位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的认识,学会用小时和分钟表示经过的时间,并且能够进行时间推算。
这部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对钟表的认识和时间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表示经过的时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分不清小时和分钟的关系,不会进行时间推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时间推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时和分钟的关系,学会用小时和分钟表示经过的时间,并进行时间推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小时和分钟的关系,学会用小时和分钟表示经过的时间,并进行时间推算。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小时和分钟的关系,进行复杂的时间推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小明早上7点半从家出发去学校,路上用了20分钟,问小明什么时候到达学校?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探究新知(1)认识小时和分钟的关系让学生观察钟表,引导学生发现1小时等于60分钟,小时和分钟之间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
my day评课稿
my day评课稿我的一天评课稿今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一天。
我作为一位教师,要对自己的每一堂课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我教学的质量。
在今天这个评课稿中,我将分享我一天中的教学过程以及对每一堂课的评估和反思。
早上的第一节课是英语课。
我选择了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作为教学材料。
首先,我利用幻灯片介绍了一些环保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然后,我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短文,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互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流程和内容都比较完整,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下次我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具体的分析技巧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接下来是数学课。
我选择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购物和打折折扣等,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字计算和应用技巧。
在上课之前,我通过课前练习检查了学生对基本计算和公式运用的掌握情况。
然后,我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游戏和实际操作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参与度和理解力,但我还是发现一些学生在运用公式和计算中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下次我需要更多地安排时间进行练习和互动,以帮助他们提高技巧。
下午的课程是科学实验课。
这堂课是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实验。
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实验的目的和步骤,然后让他们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植物生长的过程。
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够认真和细心。
下次我会提前准备更详细的实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内容并参与其中。
晚上的最后一节课是艺术课。
我选择了一些静物绘画作为本节课的主题。
《一天的时间》教学案例及点评_教案教学设计
《一天的时间》教学案例及点评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一天的时间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一天的时间》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一天的时间是如何分配和利用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一天的时间的分配和利用情况。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一天的时间,并表达出对时间分配的合理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1. 师生互动交流,引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了解学生对时间的概念和使用情况。
2. 出示图片、视频或诗歌等资源,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时间的流逝以及人们对时间的使用。
阅读与理解:1. 学生阅读《一天的时间》这篇文章,并在心中默想一天的时间是如何分配和利用的。
2.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彼此对时间的理解和利用情况,以及对文中观点的理解。
互动任务: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一天时间的理解和利用情况。
2.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展示,了解不同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和价值观。
拓展思考:1.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时间的利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浪费或效率低下的情况。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时间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方式。
展示和总结:1. 学生将自己对时间的合理利用的想法以及对《一天的时间》这篇文章的理解写成小作文,并进行展示。
2. 老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评价,肯定学生的思考和努力,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点评:教学案例《一天的时间》通过引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这一教学设计有如下优点:1. 创设情境:通过资源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创设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 学生主导:教学案例中设置了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等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学习和成长。
3. 培养多元思维: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可以触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激发出不同学生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关于《24时计时法》的评课稿
《24时计时法》的听课心得徐少娜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4时记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分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普通记时法的记时方法,绝大多数会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
在教学中,许卓华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考虑到了学生的需求,在引入阶段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并说出播出时刻,这时学生说出的一般都是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然后再出示电视节目预告单,让学生看到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进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稍后,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用24时记时法来记时的,并与学生一起观看了我带来的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到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带背景的钟面让学生体会到晚上12时就是0时,它是一天的起点,理解了24时记时法的含义。
并通过观察钟面内、外圈数的关系,发现内、外圈的数相差12,进而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
又让学生以先自己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发现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异同,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如何换算。
加深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
课后练习题紧紧围绕着本节课的重点,最后一题还渗透了下节课“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知识。
这节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亮点:(1)创设和谐课堂氛围联系生活教学24时记时法。
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
教材一方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记时法。
(2)体验快乐(扎实、灵活地安排练习形式)许老师这节课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
从把24时计时法记录的节目单改写成普通计时法,到生活中的不同计时法互换,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案例及点评[名师]
《一天的时间》教学案例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的时间。
3、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一天的时间”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节教材安排了看电视节目预告、邮箱取信时间、阅览室开放时间、儿童作息时间表等情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24时记时法及其应用价值。
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作息时间表、公共场合等,一般要用24时记时法,使学生认识到24时记时法简洁明了,从而激起学生学习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互换的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学校及学生生活状况分析山东大王国际学校2002年建校,本学生中大部分是建校时的老生,他们一开始就接触北师大版的教材,通过新理念的渗透,这部分学生的思维灵活,敢于发言,富有个性。
其余学生是本学期从各个学校转来的新生,有的同学以前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对关于“时间”这部分内容上出现知识中断,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对象。
四、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课题师:我们已经知道一年有个月,一个月有天,一天有时,那么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你最想干什么?生1:我最想上数学课。
生2:我最想踢足球。
生3:我最想玩“三个字”。
生4:我最想跳皮筋。
……师:同学们,在一天的时间里,你最想做的这些事情打算安排在几时呢?(二)、小组学习,获取新知1、结合生活经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先根据咱们以往的学习经验,估计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大约几时完成,小组内交流,小组长做好纪录,填写到汇报单中。
(1)小组学习,师指导巡视。
(2)展示成果,汇总新知。
师:好,现在哪个小组先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出来。
投影出示,小组长汇报。
小组长1:我们小组…小组长2:我们小组…师: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在这里就不逐个展示了。
好,同学们现在咱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小组中各个成员最喜欢的事情安排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觉得怎样?生1:第一个小组安排的时间比较明确,第二小组不明确。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评课稿24时计时法评课稿下都中心小学曾春兰张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且24时计时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因此张老师堂课设计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
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初步接触24时计时法后,教师提出富有启示性的问题和组织探性的学习活动,如出示19时后问学生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计时法;为什么用这样的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的互化方法,以及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导入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在课开始时,张老师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新闻联播》时间出发,让他们说出时间,这样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积极性。
为学习接下去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2、设置启示性的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在学生初步接触24时计时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审题议题,设置了一系列富有启示性的问题:为什么用这样的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等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把学生学习的权利真正的交给了学生。
3、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24时。
在学生了解了24时计时法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24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24时的过程:以0点钟声为起点,引导学生了解一天是24个小时,时针要走2圈……这样边演示边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时(一天)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
在这节课中,张老师能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上册《9 作息有规律》评课稿
(1)本节课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情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故事、组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作息规律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愿望。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对作息规律的重视,纷纷表示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互相监督,共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凝聚力。
(2)教师运用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图片、故事、视频、儿歌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播放的一段关于作息规律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作息规律的知识;讲述的一个关于小熊养成作息规律好习惯的故事,让学生深受启发。
3. 内容关联性
(1)教学内容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教师在介绍作息规律的重要性时,自然地引出了制定作息时间表的方法;在讲述制定作息时间表的方法时,又为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做好了铺垫。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2. 目标达成度
(1)在了解作息规律的重要性方面,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因作息不规体健康和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们在观看图片和案例后,纷纷表示要养成作息规律的好习惯。此环节目标达成度较高。
(2)在学会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方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一天的生活,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制定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最终制定出了一份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的作息时间表。此环节目标达成度较好。
六、教师素养
1. 专业知识
(1)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作息规律的相关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评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评课稿一、教材基本情况《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该教材主要针对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天的时间概念和相关的时间单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一天的概念。
–掌握时间的单位:小时、分钟。
–学会用小时和分钟表示时间。
2.能力目标:–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时间概念和单位。
–能够准确计算并表达时间。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性和时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时间的概念和单位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用小时和分钟表示时间及相关运算。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分析1. 教学内容教材《一天的时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一天的概念 - 小时和分钟作为时间单位的介绍 - 时间的计算与表达2.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和讨论。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时间单位的学习和比较。
•实物操作:使用实物小钟表等工具,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时间的概念和单位。
•游戏活动:通过设计时间计算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安排1. 情境导入(1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和讨论。
•提出问题,例如:你一天中做了哪些活动?每个活动花费了多长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 时间单位的学习(15分钟)•向学生介绍小时和分钟作为时间单位的概念。
•利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时间单位的符号和含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分组合作,让学生比较小时和分钟的长短,帮助他们理解时间单位的关系。
3. 实物操作和游戏活动(30分钟)•分发小组实物,如小钟表、沙漏等,让学生实际操作,感受时间的流逝和计算。
•设计时间计算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比较和计算不同事件发生所花费的时间。
24时记时法评课稿
24时记时法评课稿今天上午第一课,我第一次试教了“24时记时法”。
上课时的感觉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学生认识12时记时法的环节还比较顺畅,到了认识24时记时法尤其是相互转化的环节,全班只有两三个孩子举手,而且答案的质量也不够高,最终巩固练习环节没来得及完成。
这让我不得不重新研究教材,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
经过分析,我发现出现这样的状况,一些环节的设计确实值得推敲。
1.认识12时记时法:随钟面指针转动,教师的叙述过于繁杂,只需要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描述,这样可以节约一些时间。
2.24时记时法:出示手机信息“截止到10月14日9时,您本月手机话费总额为28元。
”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时间前面不加时间词的情况。
我的初衷是引导学生发现平时生活中存在着不同于12时记时法的表示时间的方法。
结果,指答的三个孩子无一例外的说“手机话费欠费,打不出去。
”看来学生没有领会问题的实质,都是围绕我举的例子展开了。
且听课教师觉得让学生举例,比较困难。
3.观察直条图:这个环节我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都是提出问题后放手让学生去交流、研究。
如观察直条上方和下方这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你能不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各取一个名字?你发现12时记时法的特点是什么?24时记时法呢?你更喜欢哪种记时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对这两种记时法的认识仅仅是一种直观感受,要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4.相互转化:这里我也是让同桌两人通过观察直条图,发现两种记时法之间的关系。
同样一个时刻既可以用12时记时法来表示也可以用24时记时法来表示,观察直条图,你能发现这两种记时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效果不好,很多学生不明确老师的要求,也不懂得如何观察直条图,只有几组同桌在交流,语言表述也不清晰。
5.口答两种记时法相互转化:设计这个环节时,我考虑到学生有困难,就用课件出示直条图,让有困难的孩子看着直条图来回答。
时间像小马车评课稿
时间像小马车评课稿时间像小马车,驮着我们载着梦想,缓缓驶过生命的长街。
每一天,每一刻,时间都在不停地流逝,带走了很多,也留下了很多。
它默默地走过,却也给我们许多启示和反思。
下面,我将通过评课的视角,探究时间的真谛和对我们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时间给予我们的启示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无论贫富、老少、职业与否,人人都是平等的面对时间。
时间从不向人们低头,它的存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充分利用时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的有限性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我们不能让时间白白流逝,必须精确把握时间的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明确时间分配,合理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时间带给我们的反思时间如同一面镜子,它能够反映出我们的成长与进步,也能够显示出我们的不足与缺陷。
对于过去的时间,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评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在评课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记录和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对于优点,我们要及时夸奖和鼓励,让教师感受到肯定和温暖;对于不足,我们要耐心指导,提供改进的建议。
通过对时间的反思,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时间给予课堂教学的启示时间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善于利用时间,创设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
1. 充分准备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需要充分准备,提前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只有在准备充分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时间,使课堂教学高效且富有成效。
2. 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
通过合理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评课稿《24时计时法》评课稿《24时计时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时、分、秒知识后,掌握了时间单位的进率后进行的。
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陈玲老师设计的教学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丰富了情感体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孟老师的这节课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由于“普通计时法”的概念在之前的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提出来,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小学生一天中的3个生活片断,用多媒体一一展示,让学生通过钟面上的时间说出小朋友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先唤起学生对普通计时法的回忆,然后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电视节目预告的录音,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计时方法,即24时计时法。
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初步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有了很好的掌握。
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讲“一日=24时”时,孟老师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后,让学生通过“春晚倒计时”的视频明白了一天的起始时刻。
这样用生活中的实例教学生比老师单纯的讲解要生动的多,同时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在这节课的知识拓展环节,教师也选择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商店门上的营业时间,公路上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到数学。
孟老师的课堂让知识充满了活力,把教学还原成儿童的生命活动,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段快乐的智性时光。
《一天的时间》教学案例及点评
《一天的时间》教学案例及点评Teaching cases and comments on time of the day《一天的时间》教学案例及点评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的时间。
3、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一天的时间”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节教材安排了看电视节目预告、邮箱取信时间、阅览室开放时间、儿童作息时间表等情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24时记时法及其应用价值。
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作息时间表、公共场合等,一般要用24时记时法,使学生认识到24时记时法简洁明了,从而激起学生学习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互换的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学校及学生生活状况分析山东大王国际学校20xx年建校,本学生中大部分是建校时的老生,他们一开始就接触北师大版的教材,通过新理念的渗透,这部分学生的思维灵活,敢于发言,富有个性。
其余学生是本学期从各个学校转来的新生,有的同学以前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对关于“时间”这部分内容上出现知识中断,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对象。
四、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课题师:我们已经知道一年有个月,一个月有天,一天有时,那么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你最想干什么?生1:我最想上数学课。
《一天的时间》评课稿
《一天的时间》评课稿《一天的时间》评课稿付老师在这次“最满意的一节课”中上的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73-74 《一天的时间》。
在这节课中付老师目标定位准确,复习引入简洁明了,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过渡自然。
练习形式多样,有效的突破了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下面就谈一下个人的感受、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一、充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小学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复习之后,付老师使用课件演示一天的时间演变,让学生直观形像的看出了一天中有24个小时。
感受到了24时记时法的来历。
同时渗透了时间的周而复始,并把抽象的时间和真正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
本课中付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如:在进行巩固练习设计的':邮箱的取信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阅览时间:9:00-12:00,14:00-16:30,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出发进行学习,体现出了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数学。
三、尊重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进行新课时,付老师是这样提问的:“你最喜欢哪个时刻?”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学习自己的数学,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时刻再变成24时记时法。
在小结规律之后,付老师也是非常尊重学生的向学生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四、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本课的教学中付老师并没有使用课本提供的的“看一看”这个情境图,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以此为素材展开教学,效果很好。
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1、比如在进行练习“画一画”这个环节中,付老师学生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了一个学生的答案,但这个学生出现了错误,接着让其他学生纠正错误时,让学生说该怎样画。
24时记时法评课稿范文
24时记时法评课稿
24时记时法评课稿范文
“二十四小时制”是一个十分生活化的题材。
本课教学重点放在与“十二小时制”的比较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正确辨认和换算便达到了教学目的。
关于“24时记时法”,学生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陶老师在这节充分依托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为了演示24小时整个完整的过程,老师一边用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时刻,特别是有意强调了晚上,凌晨,中午,下午等重点词语,而且课件从颜色到画面都很好的让学生很好的体会了24时的变化。
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从零时到某时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学生在以后的表述过程中有法可依。
随后出示的两圈数字的钟面,学生每个时刻的两种表述。
老师不仅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24时计时法的清楚简洁,而且能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24计时法在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产生学习和拓展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兴趣。
《认识时间》评课稿
《认识时间》评课稿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与几时半,同时为三年级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课堂上,范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钟面的具体演示引导学生非常直观形象地认识时间,会读写几时几分,体验1小时、1分钟的实际长短,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并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收到较好的效果。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创设情境这环节中,教师创设了报数的游戏,符合了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并通过有效的复习旧知,为新知做好了充分的铺垫,教师在钟面上拨动时刻,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整时、整时半,课堂气氛一直很高昂。
老师说时间让学生动手在钟面上拨一拨,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及求知欲望。
2、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并知道1时=60分是本节课的难点,范老师在这环节中采用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的新认识、新发现,然后再通过议一议、数一数、算一算,从动态的钟面上理解分针指在每个大格刻度所表示的意义,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值得一赞的是范老师课件制作的能力,钟面很直观地演示了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才走了一格,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板书有序,让学生一目了然,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个人不成熟的建议:1、本节课老师在时间的读法及两种写法上没有给予更多的指导,两种意思差不多的关于时间的儿歌有些重复,没有新意。
2、本节课教师讲授的过多,应给予时间让学生自主拨动钟表进行探究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完成对新知的探究,从而达到真正的让学生在做中学。
3、本节课教师在最后出示教师一天的作息时间时,应该加上时间的前缀,让学生分清楚上午和下午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的时间》评课稿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
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
在教学中,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师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1、情境教学法。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学有所乐。
2、直观教学法。
“百闻不如一见”。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欲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实践操作法。
学生利用学具钟对钟面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
2、合作交流法。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张扬个性,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