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新诗

合集下载

40年代新诗艾青

40年代新诗艾青
艾青
艾青(1910-1996) 现、当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 克阿等。
•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 艺术院。 •1932年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 家联盟, 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创作了 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7年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 .1940年,在文化协会工作。 .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入中国 共产党。
二、《北方》诅咒与呼号
1、诗描绘了被侵略战争破坏的祖国的土地、 被苦难命运折磨的底层的百姓。艾青以切 肤之痛奏出了一个苦难民族在苦难岁月里 的哀号。
2、在这些以北方为题材的诗中,《北方》 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艾青以舒缓、忧郁而 流畅的调子,宣泄了那弥漫在他心头的浓 得化不开的悲哀。
三、《黎明的通知》安慰与鼓舞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 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二、思想光 明”是诗歌的主要意象,深切的忧 郁成为贯注他几乎所有作品的“诗 魂”。
2、他的多数诗体特点是追求奔放 自由与适当约束之间的平衡。
3、他的多数诗体特点是追求奔放自 由与适当约束之间的平衡。
4、在诗歌语言形式上,艾青提倡 “散文美”。
三、他的诗唱出人民的 苦难和愿望
一、《大堰河──我的保姆》 ——悲悯与感恩
1、他以无比的激情表达了他对底层劳 动者勤奋与善良品性的同情与赞美,也 表达了对为富不仁、世道不公等现象的 仇恨和诅咒。
2、“大堰河”是艾青幼小时候的奶妈,曾 对艾青关怀备至,使艾青感念一生。艾青 说,这首诗“是出于感激的心情写的…… 我幼小的心灵总是爱她,直到我成年,也 还是深深地爱她。”
作者的诗句有时不免悲怆,却正是极度热 切的反映:

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 九叶诗派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 • 1、文学观念、诗歌理想更具有综 合性和现代性。 • 2、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一点 上,体现出了九叶诗派和西方现 代主义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联系。
• 3、在艺术上,追求诗歌的现实主 义、象征主义和玄学的融汇,正是 在这一点上,体现出了九叶诗派的 综合性。 • 首先,九叶诗派的诗歌并不是脱离 现实的,而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政治 内容。 • 其次,九叶派诗人明确地把"玄学" 作为诗学的基本要素,追求思想的 感性显现,具有"思想知觉化"的特 点。 • 第三,九叶诗派诗学中象征的涵义 是"表现手法暗示含蓄"。
• 诗人情感世界的主要特征
三、七月诗派
• 七月诗派塑造了行动着的历史强者 抒情主人公形象,充分反映了经过 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血与火洗 礼日趋走向成熟的民族形象。
七月诗派基本特征
• 1、在生活态度上,主张要正视现实 并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去能动地影响 和改造现实,反对无原则的对生活 的追随态度和"卖笑的态度"。 • 2、在文艺观上,倾心于生活深度 的表现,而疏于复杂的形式探求。 • 3、对诗人主体性的高度张扬。
诗的形象"现代生活化"
• 在他的诗中,出现了一些传统诗 词中引为大忌的、能够引起人的 生理和心理的不舒服感的、充满 了矛盾的意象。
《还原作用》
• 充满生命力的人被异化成为了"生 长在污泥里、梦见自己生了翅膀 的"猪";和在猪的身上粘着,一 个劲儿地问"你爱我吗?"的跳蚤 和耗子,以此来表达诗人在现实 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荒诞和无奈的 真实体验,具有一种奇峻、冷峭 和惊异的美。这种意象不同于出 现在古诗词中的优美的意象(如 香草、美人、小荷等),这和他 的叛逆的思想和诗情是相一致的。

现代诗歌研究 第四章 40年代新诗

现代诗歌研究 第四章 40年代新诗

你看到它了吗 你看到那棵昂着头 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 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 它的头即使是在没有太阳的时候 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
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应该走近它 你走近它便会发现 它脚下的那片泥土 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会攥出血来
人民!人民! 抓出 木厂里 墙角里 泥沟里 我们底 武器,
痛击杀人犯!
神秘,残忍,吹捧, 这三合土,/在常人心坎上, 塑成功‘英雄’”
——《星星》
半夜,母亲们调好了毒药, 喂给饥饿的孩子吃, 她的神色使孩子惊恐了, 哭着用手来按住嘴巴, 母亲使劲地扯去那双小手。
无数的呼喊被命令压倒, 无数的火焰被恐怖淹没, 崩裂的土地 把生人吞下去, 合拢,封闭。
忽听门外人咬狗, 拿起门来开开手。 拎起狗来打砖头, 反被砖头咬一口。
导人民》
现实主义绘画代表: 米勒《拾穗》
印象主义绘画代表: 莫奈《印象·日出》
后印象主义绘画代表: 凡高《星月夜》
野春上独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潮 带 雨 晚 来 急
有 黄 鹂 深 树 鸣
怜 幽 草 涧 边 生
韦 应 物
滁 州 西 涧
。,。,
第三节 九叶诗派
一、九叶诗派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 的“中国新诗派”(“九叶诗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 延安在《讲话》的指引下,向民间吸取艺 术营养,李季创作了《王贵与李香香》, 阮章竞写出了《漳河水》等。
❖ 解放战争时期,现代派诗歌继续发展,上 海形成了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派”。
❖ “七月派”的诗歌创作也有长足的发展。
❖ 朱自清:“抗战以前的新诗的发展可以说 是从散文化逐渐走向纯诗化的道路”, “抗战以来的诗又走到散文化的路上”。
❖ 《十四行集》是“沉思的诗”。诗人从 日常生活及普通事物中发现哲理,加以吟诵, 把现代哲理诗推向高峰。诗人在村童农妇、 飞虫小草、树木小狗等被忽视的日常事物中 融入独特的生命体验,表达出达观的宇宙和 人生观。
❖ 十四行诗歌形式早已进入中国,冯至加 以改造,使其“可以在中国诗里活下去”, “建立了中国十四行的基础”(朱自清语)。
《给战斗者》
❖ !! ❖ !!














要要会战在或胜在斗劳被被被我高人人
明温比士诗者利斗争动鞭暴火们高民民
亮暖奴底篇死 。,隶坟上
底场,
!
争吧者子风烤 里 的抽雨的 , 双打淋
地 举 起
人 民
人 民
国,
手的的

(二) 七月诗人群的诗歌创作
❖ 七月诗人群:鲁藜、绿原、翼汸、阿垅、曾卓、卢 甸、孙钿、方然等。
❖ 绿原是七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作品有诗集《童 话》、《给天真的乐观者们》。《终点,又是起 点》、《伽利略在真理面前》、《你是谁?》是传 诵一时的名篇。
①七月派属现实主义诗派,强 调“突入现实”的底蕴,包括 对深广的历史内容的理解与个 人体验的融入;
②追求作品的大气和“力”的 风格,提倡散文美,将自由诗 重新推向一个高峰。

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第十九章 40年代新诗

保姆大堰河出生于穷苦人家,自幼就被贩卖到畈田蒋村当蒋忠丕的童养媳。 她在生了两个孩子以后,丈夫蒋忠丕死了,为生活所逼,又不得不改嫁给姜正 兴为妻。因为她来自“大叶荷”村,于是村上的人都叫她为“大叶荷”。所以 诗的开头写道:“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然而,
这首诗又不是在写大堰河:她成了一个象征,大地的象征,一个中国土地上辛
三、重要诗人: 1、田间。 闻一多谈到田间的诗作时,肯定田间是“ 时代的鼓手”,并指出他诗歌中具有一种积极 的“生活欲”,“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 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 上”。 田间是延安街头诗运动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义勇军》、《给饲养员》、《假如我们不 去打仗》等都是名篇。
勤劳动者的象征,一个伟大母亲的象征。 大堰河是普通的。她的生活中都是些平常普通的小事,那是她苦难生活 的剪影。她的生活空间是有“枯死的瓦扉”的故居,是“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 的园地”,死后也只是“草盖的坟墓”。她的生活是“乌黑的酱碗”,是“为 儿子缝补被荆棘扯破了的衣服”,是在冰冷的河里洗菜、切菜。她的儿子、丈 夫都在她的照料下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在她死后,他们就失去了这些,他们 在炮火中,在地主的臭骂声中活着。她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些和土地连在一起 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们都植根在大地上,都有着劳动者的伟大品质。
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曹辛之(杭约赫)、辛笛
(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
旦和袁可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具有强烈
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 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 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 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0年代现代诗歌五篇范文

40年代现代诗歌五篇范文

40年代现代诗歌五篇范文第一篇:40年代现代诗歌40年代现代诗歌冯至和穆旦等一、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 入北大预科,1927 本科毕业,去哈尔滨教中学,1930 留学德国,1935 回国,1938 到昆明,进西南联大任教授。

他的早期诗集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代表作《我是一条小河》《蛇》《迟迟》等。

鲁迅称他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41 写27首,集为《十四行集》,为中国最优秀的哲理诗。

• 《十四行集》是“沉思的诗”。

诗人从日常生活及普通事物中发现哲理,加以吟诵,把现代哲理诗推向高峰。

诗人在村童农妇、飞虫小草、树木小狗等被忽视的日常事物中融入独特的生命体验,表达出达观的宇宙和人生观。

• 十四行诗歌形式早已进入中国,冯至加以改造,使其“可以在中国诗里活下去”,“建立了中国十四行的基础”(朱自清语)。

二、穆旦40年代初在昆明活跃着一群现代派诗人,穆旦(查良铮1918-1977)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成为中国新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后因出国而辍笔。

1976 又写出最优秀的抒情诗。

他也是最好的诗歌翻译家• 中国新诗派“综合” 是这一诗派的核心观念,指的是现实、象征与玄学的综合。

• 其中“现实”既是时代社会的,也是个人的,包括人的内心世界;“玄学”是指追求思想的感性显现,象征则表现于暗示含蓄。

此一诗派惯常将意象与思想凝合,传统的主观抒情让位于戏剧性的客观化处理。

• 穆旦诗用冷酷的笔调深入心灵做严峻的自我拷问,揭露出现代人“丰富的痛苦”,显得异常深刻。

《出发》是这方面的代表。

《诗八首》从恋爱中也看出“火灾”。

他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描写令人读之发颤!• 穆旦又是能够在最困苦的时刻看到了曙光的人,《赞美》通过对老农的劳作的描写欢呼:“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 穆旦诗难于理解,理解了则意味无穷。

曹禺及其话剧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

我国著名戏剧大师,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戏剧教育家。

第二十章 40年代新诗(艾青、穆旦)

第二十章 40年代新诗(艾青、穆旦)

二、穆旦
(一)穆旦生前只出版了3部诗集: 《探险队》(1945) 《穆旦诗集(1939-1945)》(1947) 《旗》(1948) 其中,《穆旦诗集(1939-1945)》是他 创作成熟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集。
(二)穆旦诗歌中三个常见主题: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丰富,和丰富 的痛苦”和“残缺的我”,是穆旦在 《合唱》、《出发》和《我》三首作品 中的三句名诗,也是穆旦诗歌中三个常 见的主题。
(四)穆旦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崛起并臻于成熟 的现代主义诗派。而在九叶诗派中,最 为深刻地体现出40年代新诗现代性探求 的,正是穆旦。
三、艾青的生平与创作
(一)艾青的生平与创作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1996年5 月5日卒于北京。
“九叶诗派”的诗歌特色: 在内容上既坚持了30年代新诗反映重大社 会问题的传统,又保留了抒发个人心绪 波澜的自由,而且力求个人感受与大众 心态相通。
在艺术上,他们力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 把思想、感情寄托于活泼的想象和新颖 的意象,通过烘托、对比来取得总的效 果,借以增强诗篇的厚度和密度,韧性 和刚性。
2、艾青是自由体诗的自觉提倡者,专门提 倡诗的“散文美”,诗体是奔放与约束 之间的协调,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2、艾青的诗作,总是蕴藏着一种深沉的 忧郁的感情。 如:“土地”意象; “农民的忧郁”; “流浪汉的心态”
3、与忧郁的感情同样存在于艾青诗作中的, 是热烈的孜孜不倦的向往、追求和讴歌。 如: “太阳”意象
(三)艾青诗歌艺术特点 1、艾青有着独特的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 世界的方式,其中心环节是“感觉”。 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追求“对 于外界的感受与自己的感情思想”的 “融合”。

中国现当代文学18:四十年代诗歌

中国现当代文学18:四十年代诗歌

26
Free Template from
16
穆旦《诗八首》之一

• • • • • • •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 它和春草一样的呼吸,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 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理智殿堂,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21
• 我给您骑,理所应当; 我给您踢,理所应当; 我给您打,理所应当; 不声不响,驴子之相! 我亲爱的骑师大人! 请骑吧!请不必作势装腔, 贱驴的脑筋简单异常, 您的缰绳,我的方向! 但愿您不要打得我太伤, 好让我的服务岁月久长, 标语口号,概请节省, 驴主,驴主,何必再唱!
Free Template from
Free Template from 8
《泥土》
•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Free Template from
9
绿原
Free Template from
Free Template from
25
• 艺术特点:
1、充满浓郁的抒情色彩,诗人火一样的热情 熔化在诗中,既是政治讽刺诗,也是政治抒情诗 。 2、运用通俗的群众语言对国民党的假民主真 独裁作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朴素自然 。
Free Template from
四十年代诗歌
主讲:李海燕
40年代新诗概述
• 特点
– 抗战初期大多是抗战诗,爱国主义主题,表现 出昂奋的民族情绪和时代气氛。
• 内容浅露,空泛;形式简短粗陋。 • 短诗、街头诗、朗诵诗
– 中期:沉思诗歌、讽刺诗歌
• 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语言通俗易懂,可诵可唱。

40年代新诗概述

40年代新诗概述

“联大三星”: 联大三星”
穆旦、杜运燮、 穆旦、杜运燮、郑敏
西南联大诗群
引导者: 引导者:冯至 代表作: 十四行集》 代表作:《十四行集》 以客观体验的方式去领悟个体生命的存在, 思想 : 以客观体验的方式去领悟个体生命的存在,对抽象个体生命深刻
沉思。他一双有穿透力的眼光去透视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习见现象, 沉思。他一双有穿透力的眼光去透视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习见现象,接受生 命存在之宇宙律的启迪。 命存在之宇宙律的启迪。 的诗有对生命蜕变的发现 对万汇同一的发现、 对生命蜕变的发现、 这种启迪化的诗有对生命蜕变的发现、对万汇同一的发现、对生 命尊严的发现、对众生相融的发现、对存在孤独的发现。 命尊严的发现、对众生相融的发现、对存在孤独的发现。
田间 (1916—1985) 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在民族 解放战争时期很有影响。 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 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 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其诗作《假使我们不 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 擂鼓诗人” 擂鼓诗人 手”。 他发表了长诗《给战斗者》,这是他最优秀的政治抒情诗。 《给战斗者》 富于战斗性和现实性依然是他这部长诗的思想特色。这部诗的 富于战斗性和现实性 艺术特色是:诗句短促、节奏强劲、语言质朴、铿锵有力,全 诗跌宕有致。 绿原( ),原名刘仁甫。又名刘半九。著名作 绿原(1922— 2009), ), 家、诗人、翻译家、编辑家。湖北黄陂人。 七月诗派的绿原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代表性的诗人,他出 版首部诗集《童话》在1942年12月被胡风编进了“七月诗丛” 中的第一集出版,《七月诗丛》第二辑,又收入了绿原的两 部诗集《又是一个起点》和《集合》。 1944年写成的《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宣告他转入政治抒 情为主的创作,他的诗以凄厉的声调嘶喊出满腔悲情,以神 异的意象拟喻政治理念,显示着战斗的浪漫主义特色。

40年代新诗概况

40年代新诗概况

第三个十年(1937—1945—1949)四十年代的新诗一、抗战初期:民族的心音和战斗的鼓点(1937、7——1938、10)1、写实性、战斗性;宣传性、鼓动性。

2、性式:通俗化、散文化二、相持阶段:沉思的诗(1938、10——1944、9)1、对诗歌艺术的探索——①《诗论》的大量出现②诗歌散文美的追求。

2、对诗的个性的自觉追求—①诗人:艾青、穆旦②诗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三、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9——1949、7)政治讽刺诗和政治抒情诗——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本章重点:●名词:七月诗派、九叶诗派●艾青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点p296-300艾青——对“土地”和“太阳”的热情礼赞一、生平及创作分期诗人艾青青年像与周红兴《艾青的跋涉》A(1933——1937)诗歌创作的准备期、成名期。

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B(1937——1945)抗战时期,“向太阳”时期,其中1938——1941是创作高潮。

代表作: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火把》等。

C(1945——1957)为新的共和国的到来而欢呼、歌唱。

代表作《艾青诗选》、《欢呼集》、《春天》、《海钾上》,并多次出访南美智利、巴西等国。

D(1958——1978)沉寂二十年;在“反右”、“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在黑龙江、新疆等国营农场生活、劳动。

E(1978——1996)复出期。

代表作《归来之歌》,深沉地吟唱着“人生之歌”。

二、艾青的历史地位忧郁的沉思1、影响深远。

开一代诗风,影响40年代后期的诗界。

2、诗歌的民族性、世界性。

3、诗歌艺术的历史“综合”。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艺术整合。

三、艾青的诗歌创作艾青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尘封50年的《旅行日记》手稿(1)早期创作:《大堰河一我的保姆》(1933年)——中国乡村农妇历史命运的一座雕像。

(2)长诗:《向太阳》(1938年)——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信心。

(3)《火把》(1940年)——抗战时期青年生活道路的青春之歌。

第十八章40年代新诗ppt课件

第十八章40年代新诗ppt课件
②较多运用民歌中 的“比兴”手法。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二节 艾青
一、时代的代言人 二、艾青诗歌的主体
意象
1、雪与雾 2、土地和旷野 3、黎明和太阳《太阳》、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以胡风主编的《七月》
(1937年9月创刊)和《希望》(1945 年1月创刊)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 一个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它因《七月》 杂志而得名。主要代表诗人有鲁藜、绿 原、阿垅、曾卓、芦甸、孙钿、化铁和 牛汉等。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三、中国新诗派
1.“九叶诗派” 是由1981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九叶集》而得名。该派崛起于抗战后 期及解放战争时期,主要诗人有辛笛、 陈敬客、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 郑敏、唐祈、唐缇、袁可嘉、穆旦等。 《文聚》、《诗创造》和《中国新诗》 等刊物,是其主要阵地。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意蕴:劳动的意义(金黄的稻束),劳动的代价(伟 大的疲倦)。
艺术:抽象意念知觉化,意象的连绵流动,虚实嵌合 ,陌生化手法。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5-40年代诗歌之艾青

5-40年代诗歌之艾青


九叶诗派:是在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 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以《诗创 造》和《中国新诗》为主要阵地,聚集了一群以 辛迪、陈敬容、穆旦(査良铮)、郑敏、杜运燮、 杭约赫(曹辛之)、唐祈、唐湜、袁可嘉为代表 的自觉“现代主义者”,这个诗派在过去被称为 “现代诗派”或“新现代诗派”,直至1981年江 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40年代九人诗选《九叶集》 后,才有“九叶诗派”之称。他们完成了对中国 新诗的又一次探索和创造。




四、诗歌的主导性——精神意识



一、 反叛意识 二、 苦难意识 三、 平民意识 四、 战争意识


经由上述丰富多彩的意象,可以看 出艾青诗歌具有四种主导性精神意 识。 1、 反叛意识 艾青幼时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形成 了他反抗旧家庭,反抗旧制度的叛 逆意识。这种叛逆意识随着成人后 的艰难生活,变得越发鲜明和强烈。

2、 苦难意识 童年的不幸,人生之旅的艰难,以及成年 后背负国耻家仇四处漂泊的曲折经历,使艾青 的精神世界里积聚着一种厚重的苦难意识和忧 郁情调。在他的《北方》组诗和《旷野》诗集 中,有着更为浓郁的苦涩和忧郁情调,诗人的 忧伤不是产生于对人生的厌弃,而是产生于对 旧世界的悲愤与憎恶。
北方



首先,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热切追求的信念: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太阳》)。这种 信念,既是诗人人生旅途的出发点,又是诗人人生旅 途的归宿。其次,饱含着诗人对革命者英勇战斗精神 的无比崇敬之情。在《向太阳》中,我们看到了“在 太阳下”真心实意为抗战献身的人们:“一个伤兵” 尽管支撑拐杖走着,他在“太阳下的真实的姿态”, 确实要“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

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

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

穆旦
西南联大时期:穆旦与郑敏、杜运燮、袁可嘉、佐良等 人则跟着当时在联大教书的英国青年诗人燕卜逊学习,系统 地接触了英国现代诗歌和诗歌理论,开始找到了“当代的敏 感”与现实的密切结合,创作了《合唱》、《防空洞里的抒 情诗》、《从空虚到充实》、《赞美》等代表作品加盟“九 叶”:出版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旗》 正式成为“九叶诗派中的一员。 1975年重新开始诗歌创作,写出了《智慧之歌》《停电 以后》、《冬》等著名作品,他的《神的变形》以“诗剧” 的形式,通过“神、魔、权、人”这四个人物的戏剧性冲 突,展示了一个寓言式的人类悲喜剧,充满苦涩的智慧。
“联大三星”:穆旦、郑敏、杜运燮
二、九叶诗派的创作风格
1、九叶诗人与西方现代主义最直接也是最 深刻的联系,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
2、在艺术上反对浪漫主义诗风,致力于新 诗的现代化建设和感受力的革命,旨在使 新诗成为现实、象征和玄学的融会。 3、在思想上,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甚至政 治内容,又富于超越的形而上沉思。他们 在诗歌的思想内容上热情拥抱中国最有革 命意义的现实。
周为芝加哥大学的生物学博士
穆旦诗歌的主题
(1)从民族的苦难和挣扎中发现民族的伟大与新生的希望。
《合唱》 《赞美》 《旗》 “一个民族站起来”
(2)对现实和生命深刻、丰富的体认和表现。 “丰富与丰富的痛苦” 《出发》 (3)对人生痛苦、矛盾及其荒谬性的现代性开掘。 “残缺的自我”表达了现代人无法确定自我生命价值 和存在意义的精神困惑。 《我》
《我是一条小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 流入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中国现当代文学—— 40年代新诗

中国现当代文学—— 40年代新诗

第五章 40年代新诗教学要点:1、七月诗派2、九叶诗派3、艾青诗歌的意象与主题及理论主张第一节概述一、同声歌唱七七事变后,30年代两大派别的对峙消失,诗人们唱起了民族解放的战歌。

具强烈时代性、战斗性的写实主义诗风成不同流派诗人的创作趋向。

但多是直抒胸臆的宣言式呐喊,加入大量议论性陈词,易产生鼓动效果,却易流于空泛,形式简单粗陋。

此时期,取得成就的诗人有: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艾青、臧克家、田间、蒲风;现代主义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徐迟。

现实主义方面取得的成就:国统区以臧克家为首的“泥土”诗群,臧写了《泥土的歌》、《三代》等农村题材的朴素诗歌;根据地“新歌谣创作”进行火热,在传统歌谣中注入革命内容,宣传、普及革命思想。

例如:革命的势力大无边,红旗一展天下都红遍。

《东方红》就是陕北民间诗人用传统“白马调”编的《移民歌》中的一节。

解放区的民歌体叙事诗取得了较高成就,出现了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等著名叙事长诗。

二、七月诗派1、关于“七月派”“七月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文艺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诗垦地》、《诗创作》、等杂志为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鲁藜、绿原、冀访、阿垅、曾卓、芦甸、孙钿、化铁、方然、牛汉等。

强烈的革命激情,鲜明的政治倾向,重体验的现实主义,是“七月派”创作的基本特征。

“七月派”的创作特色:(1)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和与人民的融为一体,追求诗歌鲜明的毫不含糊的政治倾向性和革命功利主义的创作目的性,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是其共同的创作态度。

是30年代新月派、现代派的历史对立物。

针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迷失、惆怅、悲叹,七月派诗人宣告“我知道风的方向/风打从冬天走向春天”。

(2)发掘和歌颂民族的生命强力,抒发鲜明的主观战斗激情,强调能动地影响、改造现实,反对只描摹现象、冷淡模写生活。

艺术上追随艾青,倾向于诗歌的散文化,对自由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七月诗派

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七月诗派
第一节第一节七月诗派七月诗派第二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一节七月诗派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受艾青田间创作的影响以理论家七月诗派是受艾青田间创作的影响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而形成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而形成了一个青年诗人群主要代表诗人有绿原阿垅了一个青年诗人群主要代表诗人有绿原阿垅雷蒙鲁沙罗洛天蓝庄涌姚奔贺敬之雷蒙鲁沙罗洛天蓝庄涌姚奔贺敬之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七月杂志而得名他杂志而得名他们的主要阵地是们的主要阵地是七月七月希望希望诗垦地地泥土泥土呼吸呼吸等杂志其作品大都等杂志其作品大都收集在胡风编辑出版的收集在胡风编辑出版的七月诗丛七月诗丛七月新七月新丛丛七月文丛七月文丛中
第十九章 “七月诗派”与“九叶 七月诗派” 诗派” 诗派”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而得名,他 们的主要阵地是《七月》 们的主要阵地是《七月》、《希望》、《诗垦 希望》 地》、《泥土》、《呼吸》等杂志,其作品大都 泥土》 呼吸》 收集在胡风编辑出版的《七月诗丛》 收集在胡风编辑出版的《七月诗丛》、《七月新 丛》、《七月文丛》中。七月诗派主要活动在抗 七月文丛》 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们高扬主观战斗 精神,创作倾向于散文化,对自由体诗的发展作 出了贡献,促成了中国新诗在20世纪40年代的勃 出了贡献,促成了中国新诗在20世纪40年代的勃 兴和繁荣。
“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 七月诗派” 九叶诗派”
4、赞美自然,赞美光明。 七月诗派诗人笔下的自然大都带有一种宁静浪漫的色彩和温柔亲切 的情调,表现出他们热爱生活、渴望和平、向往幸福的强烈追求,彭 燕郊、冀汸、杜谷、牛汉等都是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歌者。牛汉在《鄂 燕郊、冀汸、杜谷、牛汉等都是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歌者。牛汉在《 尔多斯草原》中把黄河形容为“像古骑士扔下的一张长弓/静静地/ 尔多斯草原》中把黄河形容为“像古骑士扔下的一张长弓/静静地/躺 在草原上”杜谷的《泥土的梦》写得既温柔又亲切:“ 在草原上”杜谷的《泥土的梦》写得既温柔又亲切:“泥土有绿郁的 梦/灌木林的梦/繁花的梦/散发着果实的酒香的梦/金色的谷粒的梦/它 灌木林的梦/繁花的梦/散发着果实的酒香的梦/金色的谷粒的梦/ 在梦中听见了¬¬……潺潺的流水/和牦牛低沉的鸣叫/ 在梦中听见了¬¬……潺潺的流水/和牦牛低沉的鸣叫/和布谷鸟催耕的 歌/和温暖的池沼/划着桔色的浆和白鹅的恋曲。”赞美光明、向往自 和温暖的池沼/划着桔色的浆和白鹅的恋曲。” 由更是诗人所倍加关注的内容,田间、艾青、天蓝、孙钿、鲁藜、胡 征、阿垅等都曾先后去了延安。

第十八章40年代新诗

第十八章40年代新诗

二、九叶诗派诗歌的创作特点
1、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 2、在艺术上反对浪漫主义诗风,致力 于新诗的现代化建设和感受力的革命, 旨在使新诗成为现实、象征和玄学的 融会。 3、在思想上,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甚 至政治内容,又富于超越的形而上沉 思。他们在诗歌的思想内容上热情拥 抱中国最有革命意义的现实。
第三节 九叶诗派
一、九叶诗派:4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个 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融合的诗 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穆旦、陈敬容、 郑敏、辛笛等九位诗人。该派原来被 称为“现代诗派”或“新现代诗派”, 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九人诗合 集《九叶集》,才有现名。他们对现 代主义的融会创新、对中国传统诗歌 的继承发扬,对于推动中国新诗的现 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十八章 40年代新诗 年代新诗
第一节 四十年代诗歌概述
漫主义诗人的激情喷发 以七月诗 派为代表 现代主义诗歌的嬗变 以九叶诗派为 代表
第二节 艾青的诗歌
一、艾青生平简介 • 艾青成名作《大 堰河——我的保 姆》
二、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1、诗歌艾青的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2、现实性、理想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 艾青在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进行创造性综合的过程中,以兼具理性精 神的现实主义为底色,在感受和表现方式 上,则较多地借鉴了现代主义的形式技巧。 3、艾青追求感受力的统一,即感觉、情绪、 想象和理性的综合
思考题
• 1、我们如何评价艾青诗歌的艺术成就? • 2、九叶诗派的创作实践为我们带来什 么启示?

第二十章40年代新诗

第二十章40年代新诗

2、艾青是自由诗体的自觉提倡者, 他的诗歌以散文化的诗句自由抒写, 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 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 一、参差中的和谐。
三、艾青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 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 诗人。他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历史上所完 成的是历史的“综合”任务。 一方面,坚持并发展中国诗歌会诗人 “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另一方 面又克服、扬弃其“幼稚的叫喊”的弱点, 批判地吸收现代派诗人在新诗艺术探讨中 取得的某些成果,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新诗 艺术。
三、 艾青诗歌的艺术形式
1、艾青有着自己独 特的感受世界和艺术地 表现世界的方式,其中 心环节是“感觉”。 他的艺术表达从 “感觉”出发,捕捉刹 那间的新鲜印象,同时 又反对仅仅还原感觉, 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 渗透,在形式与内容、 色彩与主题之间建立一 种对应关系。
注重诗歌的色调和 光彩,画面感强,灰黄 与金红是艾青两种基本 色调——在表现“土地” 的意象与主题时,使用 灰、紫、黄的色调与暗 淡的光,使现实苦难更 为凝重;表现“太阳” 主题时,采用通红、金 色、浅黄、浅蓝的色调 或强烈或温柔的光,令 人联想到光明与生活的 美好。
二、艾青诗歌的意象与诗绪
1、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 土地和太阳
(1)土地意象凝聚着诗人对 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 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 尽的主题;土地意象还凝聚 着对土地上劳作的人民最真 挚的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注 与探讨。
《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写抒情主人公“我” 和大堰河一家的关系,塑造了善良、勤劳、无私的 中国农妇的动人形象。是诗人奉献给中国农民的一 首赞歌,是写给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大 堰河”成了“大地”、“母亲(乳母)”“农民”、 “生命”等多重意象的组合。 以后的诗中,艾青一直关注与中国土地结为一 体的普通农民的命运——《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 《乞丐》、《复活的土地》、《北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艾青
一、艾青简介 抗战时期是自由体诗继“五四”之后的第 二个高潮,这个高潮中的突出代表就是艾青。 艾青是新诗现实主义主潮的代表,堪称民族诗 人。艾青早在1934年就以《大堰河——我的保 姆》而闻名诗坛。 进入抗战时期,艾青的诗风有所转变,可概 括为从“吹芦笛”(较多受西方现代诗风影响) 转为“吹号”(探索新诗传达民族心声的道路)。 1939年,他的第二本诗集《北方》和长诗《向 太阳》发表后,标示着我们民族自己的成熟的 诗人终于出现了。
4、建国后时期 建国后艾青任《人民文学》副主编、 全国文联委员等职,仍然致力于诗歌的 创作,欢呼新生活和保卫世界和平而歌 唱。《国旗》是艾青献给新中国的第一 首诗。代表作《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礁石》等。
艾青的贡献和地位在于完成了新诗 不同倾向(忠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与现 代派诗艺的探索)的综合,亦即他既坚 持并发展了中国诗歌会诗人“忠于现实 的战斗的”传统,又克服并扬弃了其 “幼稚的叫喊”的弱点,批判地吸收了 现代派诗人在新诗艺术探讨中取得的某 些成果。艾青诗歌的成功表现在既能走 向大众,又能走向世界。
1、抗战前期的创作 早在巴黎期间,艾青就开始了诗歌创作。 《透明的夜》是艾青入狱后写的第一首诗, 1933年他在监狱里第一次以笔名艾青写下的长 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早期的成名作 和代表作。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出狱后的次年即出版就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抗战爆发前另有诗作收集在《旷野》诗集中的 《马槽集》中。艾青抗战前的诗作,绝大部分 篇章都是反映中国农村农民的命运和表达诗人 对灾难现实的忧愤,燃烧着诗人强烈的爱憎和 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信念。
3、延安时期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艾青在周恩来 的帮助下,化妆绕道进入陕北抗日根据地的中 心延安。在延安,他担任《诗刊》的主编,并 参加了文艺整风运动。从1941年至1949年, 他又写出了收集在《反法西斯》、《黎明的通 知》、《献给乡村的诗》等诗集中的大量诗歌 以及叙事诗《雪里钻》等。此时,赞颂光明、 讴歌解放区军民斗争生活成了诗人抒情的重点。
二、独特的意向与主题 意象分析是把握诗歌艺术的重要方法 与角度。艾青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是: 土地与太阳,从这两种意象可以感受和体 味艾青诗中所凝聚的诗人的发现,思想与 情感。
1、在“土地”的意象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 祖国的深爱,对人民的深爱以几对他们 命运的关注与探索。如《我爱这土地》 与《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爱国主 义情感,以及对普通人民命运的深情关 注。 2、“太阳”的意象则蕴涵着诗人对光明、 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如《向太阳》、 《黎明的通知》等篇章。
2、抗战时期的诗歌 抗战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积极投身于 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之中,任《文艺阵地》编委、育 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自觉地把自己的诗歌创作同 全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民族解放而奔波在祖国 的大江南北,他赴武汉加入“文协”,响应“文章下 乡,文章入伍”的号召,与部分文艺家一起深入西北 和西南农村,这对诗人的创作思想产生丁重要影响。 他认为文艺应该为抗战服务,应该与正在艰苦抗战中 的人民声息相通。他呼吁道:“诗人们起来!不要逃避 这历史的重责!”这一时期为艾青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他连续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 《他死在第二次》、《火把》等诗集。
40年代新诗
第一节 40年代新诗概述 朗诵诗运动和街头诗运动推动自由诗体再次崛起。 田间的鼓点式战斗诗。以冯至为代表的沉思诗歌。袁水 拍代表的政治讽刺诗。七月诗派。九叶诗派。 七月诗派:由《七月》杂志(1937年9月创刊于上海) 得名,指活跃于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 以及《七月》丛书的诗人群,主要有鲁藜、绿原、冀汸、 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天蓝、彭燕郊、 邹荻帆、庄涌、杜谷、贺敬之、胡征、化铁、艾青、田 间等人。代表作:《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 土地》(艾青)、《给战斗者》(田间)、《纤夫》 (阿垅)等。
三、艾青诗歌特色 (一)忧郁的诗绪 1、诗绪即反复回旋在诗中的情感,是构成诗歌格调的基 本要素之一。浸透诗人灵魂、永远摆脱不掉的忧郁 (亦即艾青式的忧郁诗绪),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的 的基本要素之一; 2、这种诗绪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来源于诗人的个 性阅历,也来源于对苦难中国以及农民命运的深沉思 索,感时愤世,形成“农民的忧郁”; 3、艾青的忧郁中浸透的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爱,以及 对美好生活执著的追求。因此,艾青忧郁的诗不会使 人绝望,而总是能给人深沉的力量。
3、 艾青写诗就像印象派画家一样,特别 重视捕捉瞬间印象与感觉,这使他与西 方象征主义诗歌相联结;但他的诗同时 又与此同时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意象” 方式沟通。艾青的诗,之所以是世界的, 同时又是中国民族的,在艺术表现上, 这是一个根本原因。
(二)诗的艺术与形式 1、 艾青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世界和 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其中心环节是 “感觉”;艾青的“感觉”,是渗透着 诗人主观情感的“感觉”,他追求的是 “对于外界的感受与自己感情思想的” 融合,并在二者的融合中产生出多层次 的联想,创造出既是明晰的艾青诗作中对“光”和“色”的感受 最为敏锐,而光和色不再是对感觉、印 象的简单记录,而是一种暗示、象征, 亦即这由情感与光色复合的意象,既具 有自然形态的形式美,又积淀着丰富而 深刻的社会、历史、心理内容;艾青的 诗,在形式与内容、光色与意蕴之间有 着对应依存关系。
1957年因从诗坛上消失了整整21年。 直到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年已古 稀的艾青复出,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第二 个黄金时期。代表作有《在浪尖上》《光的赞 歌》等。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 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 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 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