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按题材内容分类鉴赏边塞诗
边塞古诗赏析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活和⾃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下⾯是店铺为你带来的边塞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关⼭⽉ 李⽩ 明⽉出天⼭,苍茫云海间。
长风⼏万⾥,吹度⽟门关。
汉下⽩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还。
戍客望边⾢,思归多苦颜。
⾼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诗赏析】 李⽩的《关⼭⽉》描绘了⼀幅清冷苍茫的⽉夜图,将关⼭边塞风光和戍边将⼠思乡情怀融⼊⽉夜⾼楼,表达了诗⼈对征⼈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学的蒙太奇⼿法,将“诗题”⼀⼀化出。
“关”“⼭”“⽉”三个既相互独⽴⼜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
“⽉”,出于天⼭云雾间,⼀派云海苍茫、⽓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
“风”,漫天遍野的⼤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门关内关外,⽓势多么庞⼤,异域何其粗犷。
诗⼈巧借“长风”把“关”与“⽉”有机地联系在⼀起。
明⽉依旧、关隘依旧,⽽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却都⼀去不再⽣还。
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将“长风、明⽉、天⼭、⽟门关”这些⼴阔⽆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苍凉悲壮的意境。
诗⼈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将⼠翘⾸故⾥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还”的主旨。
“汉下⽩登道,胡窥青海湾”,诗⼈引⽤典故,在“关⼭”⾃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场景。
据史料载:汉⾼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登⼭⼀带(今⼭西⼤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刘邦的将⼠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
⽽青海湾⼀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历代这种⽆休⽌的战争使得出征将⼠⼏乎难以⽣还故乡。
那⽆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
此种痛苦的⼼情,惟有⼀醉解之。
最后四句描写战⼠“望归”的愁苦⼼情。
“戍客”“思归”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满⾯愁容,难以名状。
想家中⾼楼上的妻⼦、满头⽩发的亲娘和瘦⾻伶仃的⼉郎,⼀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夜⾥或站⽴楼头,或折柳门前。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题材,以描写边塞风景和表达士兵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
这种诗歌形式的典型代表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昌龄的《从军行》等。
边塞诗通过描绘边塞风景的壮美和表达士兵的忠诚与孤独,打动了无数读者,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边塞,指的是国家的边境地带,是安全与危险、有人烟与荒凉、美丽与荒芜并存的地方。
在古代,边塞地区是兵戈频繁、刀光剑影的地方,士兵们在此经历着无数的磨难和考验。
边塞诗正是通过对这些特殊环境的描写,展示了士兵们在边塞孤独生活中的坚韧与忠诚。
边塞诗中最经典的代表之一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宽阔辽远和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心情。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用这样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边塞的壮美景色。
而诗人的壮志则表现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表达中。
这首诗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志向高远的豪情。
与此不同,《从军行》是王昌龄一生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以描写边塞士兵凄凉的生活为主线,表达了士兵在战争年代的忠诚与孤独。
诗中的士兵“白骨夜半无人埋,蓝田日暖玉生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痛苦。
然而,诗中却蕴含了士兵刚刚离开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家园的眷恋,表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士兵的无私奉献。
边塞诗以其特殊的题材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边塞诗描绘了辽阔的边塞风景和士兵们的艰苦生活,展示了他们的忠诚与坚韧。
通过细腻而情感丰富的描写,边塞诗打动了数代读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家园的深情厚意。
边塞诗也成为了后人对士兵和边塞生活的羡慕和赞美之词。
边塞诗的背后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它通过对边塞的描写,寓意了人生的边缘与彼岸。
边塞是各种矛盾并存的地方,也是黑暗与光明的边界。
士兵们的忠诚与孤独,体现了每个人面对生活挑战时都要面对的选择和付出。
边塞诗通过以特殊环境为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悲壮,给予了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边塞诗鉴赏方法及边塞诗代表作分析
边塞诗鉴赏方法及边塞诗代表作分析边塞诗鉴赏方法及边塞诗代表作分析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第一、这种类诗主要有以下几类: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6、讽刺统治者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7、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第二、这类诗歌的主要风格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第三、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方法1、知人论世由于这类诗歌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就边塞诗来说,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时,首先必须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推敲诗歌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以下以李贺的诗歌为例,说说对诗人诗歌内容的了解。
就李贺来说,诗歌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他写这类作品,主要表现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个人发愤抒情。
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其诗歌究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
写神仙鬼魅的题材。
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咏物等其他题材。
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借助咏物等来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
(以上来源《中国文学史百题解读》)(3)诗歌分析下面分析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诗歌如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歌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边塞诗词分类整理
边塞诗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颂战类:这一类诗词主要赞美战争或对战争的英勇进行歌颂。
例如,卢纶的《塞下曲》就是一首颂战诗,表达了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的赞美。
2. 反战类:这类诗词主要反对战争,批判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例如,杜甫的《兵车行》和柳中庸的《征人怨》就属于反战诗词,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痛恨和反对。
3. 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类:这类诗词主要是描写战争状态或边塞生活的情况,包括战士们的苦难、思乡、英勇等。
例如,《从军行》杨炯的“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就描写了战争状态下的紧张和不安。
4. 边塞风光类:这类诗词主要描绘边塞风光和自然景观,如沙漠、草原、雪山等。
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描绘了凉州地区的壮丽风光和战争的残酷。
5. 边塞思乡类:这类诗词主要表达战士们在边塞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例如,李白的《关山月》就表达了战士们在边塞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6. 边塞怀古类:这类诗词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回忆,表达对过去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7. 边塞送别类:这类诗词主要是描写送别场面的,表达离别的悲伤和对未来的担忧。
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描写了送别的悲伤和对未来的担忧。
以上是对边塞诗词的分类整理,希望能对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边塞诗词有所帮助。
唐诗宋词分类鉴赏之边塞诗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 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尽),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 边塞环境的艰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边塞开阔、高远,让人心情 振奋,顿生满腔豪情。正是 这壮丽的河山,激起戍边将 士们拼死杀敌、报效国家的 壮志豪情。常用的意象有:
月,山,风,雪,大漠,烽
烟,骏马,红旗等。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白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李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 白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边塞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边塞诗
以描述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其他边塞问题 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陈陶等
不同时期边塞诗的主题特点:
1.唐以前的边塞诗: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诗歌】边塞诗歌鉴赏
边塞诗歌鉴赏1️⃣ 边塞诗歌的历史背景与特点边塞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对边疆战事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与向往。
这类诗歌多诞生于战乱频繁、民族交融的历史时期,如汉唐两代,其特点在于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战争场景以及战士们的英勇形象,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边塞诗歌往往以雄浑壮阔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边疆风光的壮丽画卷。
从苍茫的大漠孤烟,到连绵的雪山长河,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构成了边塞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悲壮。
同时,诗歌中对于战争的描写,既有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的颂扬,也有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2️⃣ 边塞诗歌中的经典作品赏析在众多的边塞诗歌中,《从军行》系列(以王昌龄为代表)堪称经典。
这些诗作以战士的视角,描绘了他们在边疆的战斗生活,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既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也透露出战士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他们誓死守卫边疆、不获全胜誓不归的决心。
另一首值得一提的边塞诗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以雪为线索,将边塞的寒冷与战士们的豪情相结合,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绘了边塞雪景的壮观,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以春喻冬,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悟。
3️⃣ 边塞诗歌的当代价值与启示边塞诗歌不仅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在当代社会,边塞诗歌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们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此外,边塞诗歌中的自然景观描写,也为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中的边疆风光,还是文学作品中的边疆故事,都能找到边塞诗歌的影子。
边塞诗有哪些
边塞诗有哪些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们以优美的语言描绘边塞景色、边塞生活和边塞人民的情感。
作为一种特殊的题材,边塞诗有着丰富多样的主题,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边塞诗题材。
一、边塞风光边塞诗者常以峻峭的山川、广袤的原野、苍茫的河流等自然景观为题材,描绘出边塞的壮丽和辽阔。
比如《蝉》这样的边塞诗描写了旷野上蝉鸣的情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对边塞环境的热爱与敬仰。
二、戍边英雄边塞上的士兵是保卫国家疆土的英雄,边塞诗以表达对他们坚守边关、保家卫国的崇敬之情。
《塞下曲》就是这样一首边塞诗,歌颂了戍边将士的忠勇和无畏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称颂。
三、抒写思乡之情边塞诗中常常抒写远离故土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边塞环境的艰苦与寂寞下,诗人们常常迸发出浓烈的乡愁之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寄卢侍御虚舟》中的"人生几何,怀旧空吟,物是人非"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诗人面对流离失所的境况,以文化建设的观点,喟然而叹。
四、丰富家乡生活边塞诗也充满了对边塞人民生活的描绘,描绘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比如《送别》这首诗,诗人通过描写军人成家的情景,表达了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
边塞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开创了诗歌的新天地,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了边塞地区特有的景观和文化,成为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出边塞地区独特的生活和情感。
边塞诗所表现出的坚韧、勇敢、坚守的精神,赋予了人们勇敢面对挑战,奋发向前的力量。
边塞诗题材丰富多样,不论是景色、人物,还是感情、思乡等,每一个题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在这些题材下,诗人们用优美动人的词句描绘出了边塞地区特有的生活和情感,使边塞诗成为一种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
总而言之,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题材,描绘出了边塞地区的独特风土人情,通过短小精悍的表达方式,传递出坚韧勇敢、乡情思乡、家国情怀等丰富多样的情感,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题材和形式。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边塞诗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⑴请分析诗中“碎”“独”的表达效果。 ⑵这首诗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⑴“碎”字足见将军征战时间之久,所历战斗之残酷; “独”字写出了将军力压敌人千军万马、勇武过人、顶天 立地的英雄气概。 ⑵选材上写了一次败仗而且是从败仗中写出豪气。首先 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包将军 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其次 用“城南已合数重围”来衬 托将军,于重重包围之中,将军却能射杀敌将杀出重围写 出了将军的豪迈气概。
边塞诗鉴赏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 家 傲 》 范 仲 淹
寐无浊 ,际酒 将,一 军羌杯 白管家 发悠万 征悠里 妇霜, 泪满燕 。地然 ,未 人勒 不归
里留塞 ,意下 长。秋 烟四来 落面风 日边景 孤声异 城连, 闭角衡 。起阳 ,雁 千去 嶂无
——
一、概念解读
二、基本特征
常见意象:“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 山”、“月”、“大漠”等词语; 常见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 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 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乐景哀情,或是 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常见风格:或慷慨雄奇,或悲凉伤感。
参考答案
⑴高诗:描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 平宁静的气氛。 李诗:描写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行军道路的艰 难,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⑵高诗“借问梅花河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的梅 花,含有思乡之情。 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的明月,自 然的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边塞诗词赏析大全
边塞诗词赏析边塞诗词赏析大全边塞诗中的戍边士卒是边塞战争的见证人,他们在战争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也就是对整个边塞战争最为真实的反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词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边塞诗词赏析1柳中庸《征人怨》赏析岁岁金河复玉关[1],朝朝马策与刀环[2]。
三春白雪归青冢[3],万里黄河绕黑山[4]。
[1]金河:又称黑河,流经内蒙中部,入黄河。
唐时有金河县。
故址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玉关,即玉门关。
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阳关在其东南,均为古时通西域要道。
[2]策:马鞭。
[3]青冢:王昭君墓。
传说塞外草白。
昭君墓常见草色青青,故称。
[4]黑山:又名杀虎山。
在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
【赏析】柳中庸,名淡,以字行。
中唐河东人,宗元同族。
御史并之弟。
与弟中行,皆有文名。
今存诗十三首。
边塞诗盛于唐代,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的表现戎马征戍,有的描绘异域风光。
有的为征夫写恨,也有的代思妇拟言。
边塞的好题材,在盛唐差不多已经写完。
盛唐以后,写边塞诗是不能不费一点心思了。
柳中庸这首《征人怨》,乍看题目。
觉得有些熟烂。
然而。
诗人却不落窠臼。
此诗虽亦写怨,却非关征人回首、佳人断肠之类。
首句并列两个地名“金河”、“玉关”,二者用“复”字关联,次句出以“马策”、“刀环”,中间用“与”字连接,各有一个时间副词,一说“岁岁”,一日“朝朝”。
“金河”、“玉关”都是征战之地,在此意念上,二者绝无分别。
“马策”、“刀环”虽为两个事物,却是共同说明马不歇鞍,人不解甲的内涵。
“金河”和“玉关”、“马策”与“刀环”相比并。
以其重复表现生活的单调,“复”字和“与”字流露一种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感,换成今天的说法,即:不是金河就是玉关,整天价手不离马策与刀环。
而“岁岁”则把这种厌倦之感以时间的无限延伸极大地加重了,就是说,这种生涯无休无止。
“朝朝”又把令人烦厌的重复行为的频率推到极致。
教人难以忍受。
诗人巧妙地利用诗句的蝉联偶对的特点,使此种情绪得到最充分的表达。
古代诗歌的题材之边塞征战诗-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李 白
——《塞下曲》 卢 纶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征人 怨 》柳中庸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王昌龄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天山雪后海风寒, 军中遍吹行路难。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3、C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考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代诗歌阅读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14. 古代诗歌的题材之 边塞征战诗
考点精讲
金戈铁马征战事 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征战诗的常见意象、 情感、手法 ;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 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多 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 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 家卫国的决心。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 (岑参)
•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古诗题材鉴赏:边塞征战诗
1、歌颂祖国边塞雄奇壮丽、奇异独 特的景观。
大漠雪,燕山月似钩。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主战思想:描写艰苦激烈的戍 边生活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 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如,《从军行》《使至塞上》《 燕歌行》《兵车行》等
(一)标志·典型意象:
人物:单于、都护、将军、征人(少妇)、胡儿 景物:秋月、落日、雪山、冰雪、大漠、孤城、 边关、黄河、长云、黄云、雨雪、风沙、碎石; 器物: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刁斗、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轮台、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 楼兰等。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号角、战鼓等 音乐:《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 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抓住了马 身上那凝而不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 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 氛。
“幕中草檄砚水凝”,表现出将士们斗风雪的战斗 豪情。
二、知类型、明共性
(一)标志·标题
“行”“军”“戍” “征人”“塞上”“塞下” “从军”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词会出现在标题中。
岑参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期间,封常清曾几 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 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诗歌来反映。这首 诗是岑参为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诗。
主要表现了军队在莽莽沙海、风吼冰冻的夜晚进 军情景。环境虽然恶劣,但将士们却充满着高昂的战 斗气志。
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分类鉴赏边塞征战诗课件
•
渲 染 烘 托 虚 实 结 合
比 喻 对 比 夸 张 用 典
手 法 多 样
①地名:楼兰、阴山、天山、凉州、长城、 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阳关…… ②景物:黄沙、秋月、冬雪、风雨、烽火、 长云、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③乐器:羌笛、琵琶、芦管、号角、鼙鼓…… ④曲子:《关山月》、 《梅花落》、 《折柳曲》、《怨杨柳》…… ⑤战具:干、戈、旗、战车……
形式标志:题目中出现“塞”、“征”、“军”
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
《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
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
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情感: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
(2010· 课标全国)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雄壮豪迈
慷慨悲壮
•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 一往无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 楼兰誓不还。”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 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 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 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婉 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 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0年安徽卷)
(2007· 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出 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③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③,争,怎,怎么。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 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边塞征战类
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题材特征
•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 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到唐代进入 黄金时代,并形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 翰,另外王维、李白、杜甫等都写过大量 的边塞诗。
标志
• 1、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 “戍” 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 2、诗中意象多反映边地风貌与军旅生活:①自然 景观类:黄沙、白云、冰川、秋月、雪山、大漠、 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 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 河、阴山、楼兰、蓟北、西山、受降城。 • 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刁斗、羌笛、 胡笳、琵琶、战马、戈矛剑戟、斧钺弓箭。 • ④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 • ⑤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 月》、《行路难》、《阳关三叠》(又名《阳关 曲》《渭城曲》)等。
常用技法
• 第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如修辞方面的,主要有夸张、 对比、互文、用典等。 • 1、夸张。例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 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 环境的艰苦、天气的恶劣,从而反衬出将士的不畏艰难和 高昂的爱国热情。 • 2、对比。例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将将军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进行对 比,隐约地道出了失利的必然结果。 • 3、互文。例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 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 是人非。
课堂练习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军城早秋 • 严武[注] • 昨夜秋风入汉光,朔云边月满西山。 •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 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 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推荐5篇)
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推荐5篇)第一篇: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古典诗歌鉴赏复习之边塞诗【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ì、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tǔ)谷(yù)浑(hún)、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精讲精练专题五、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边塞诗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古代诗歌鉴赏(边塞征戍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 用?
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二、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 雪、风沙等;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 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等;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 胡 羌 羯 夷等少数民族 碛(沙漠) 轮台 龟 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 关、凉州、楼兰等。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 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等。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古代诗歌鉴赏
之边塞征戍诗鉴赏
一、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边塞诗指以边疆的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诗歌。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 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 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征战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征频繁,统治者重轻文,士人邀功边庭博取功名比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氛围,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种新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二、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1.初唐诗风: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
2.盛唐之诗风: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
3.中晚唐诗风: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
4.宋代之诗风: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三、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奋勇杀敌卫国、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3.表现战争之苦,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将领的腐败无能以及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杜甫的《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四、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五、常用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
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强化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读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两首诗都表达了主题。
[2]“沙似雪”“月如霜”有什么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风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旧别情”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风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4.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妇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秋思》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3]两首诗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