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模板

合集下载

总体设计(模板)

总体设计(模板)

总体设计本章主要分析系统总体开发框架,根据要求设计系统功能。

设计过程遵循软件工程原理,描述了系统的总体功能实现方式,功能模块划分,对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

1 系统功能设计在系统需求分析基础上,大学在线考试系统分为试题管理模块、考试模块、成绩评定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

其中试题管理模块分为题库上传,个人试卷生成和考生答案留存两部分。

考试模块分为考生信息验证、考生答题控制两部分。

成绩评定模块包括客观题目批改、主观题目提交、成绩修改及保存和试卷查看四部分。

后台管理模块包括账号管理、题库管理和试卷管理三部分。

系统功能结构图见图1。

大学在线考试系统考试模块成绩评定模块后台管理模块试题管理模块题库上传个人试卷生成考生信息验证客观题目批改主观题目提交成绩修改及保存试卷查看账号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管理考生答题控制图1 系统功能结构图各部分功能如下:1.题库上传:由教师根据所教科目按照一定格式给出题库,上传到系统以便系统从中抽取试题。

2.个人试卷生成:系统根据题库按照要求对每位考生随机生成一份试卷,并对抽取的题目对应题库中题号进行记录,以保存试卷。

3.考生信息验证:考生信息由教师提供,管理员按班添加考生信息,考生须输入个人信息进行验证,验证正确则开始抽题答题。

4.考生答题控制:系统对考试时间进行控制,时间到自动保存试卷,不允许继续作答。

时间内可由考生提交试卷。

系统对试卷自动进行保存。

5.客观题目批改:考生交卷后客观题目由系统对照题库给定答案自动进行评判,并给出分数。

6.主观题目提交:考生交卷后主观题目保存后提交给当科教师,由教师给定成绩并保存。

7.成绩修改及管理:系统将考生的主观客观题目分数相加,作为总成绩保存,当科教师有权查看和修改本班学生各题成绩,修改过后系统记录并计算,生成新成绩保存。

8.试卷查看:本科教师可查看本班学生个人试卷,包括考试试题、考生答案和系统答案。

也可对单个题目查询做题情况和得分率,以便进行试卷分析。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一、文档简介本文档主要介绍了软件的详细设计,包括软件的系统结构、模块设计、算法设计、界面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等内容。

二、系统结构设计2.1 总体结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分层结构设计,分为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三层。

2.2 用户界面层设计用户界面层主要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并接收用户的输入和展示数据结果。

因此,用户界面层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用户登录界面设计2. 主界面设计3. 菜单设计4. 信息展示界面设计5.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6. 数据导出界面设计2.3 业务逻辑层设计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业务流程的处理,包括业务逻辑的实现、数据处理、错误处理等。

因此,业务逻辑层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用户管理功能的实现,包括用户登录、用户注册、用户信息修改等。

2. 数据管理功能的实现,包括数据增加、修改、删除等。

3. 数据查询功能和数据统计功能的实现。

4. 数据导出功能和数据打印功能的实现。

2.4 数据访问层设计数据访问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访问和管理。

因此,数据访问层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数据库连接管理功能的实现。

2. 数据库操作功能的实现,包括数据存储、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

3. 事务管理功能的实现。

三、模块设计3.1 模块划分基于上述的系统结构设计,将系统功能进行模块划分,以便更好地进行模块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包含以下模块:1. 用户管理模块2. 数据管理模块3. 数据查询模块4. 数据统计模块5. 数据导出模块6. 数据打印模块3.2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用户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对用户信息的管理,包括用户登录、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的修改等。

该模块有以下几个子模块:1. 用户登录模块2. 用户注册模块3. 用户信息修改模块3.3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对数据进行增、删、改的操作。

该模块有以下几个子模块:1. 数据增加模块2. 数据修改模块3. 数据删除模块3.4 数据查询模块设计数据查询模块主要针对已有数据进行查询,该模块有以下几个子模块:1. 数据精确查询模块2. 数据模糊查询模块3. 数据范围查询模块3.5 数据统计模块设计数据统计模块主要进行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得到统计数据,该模块有以下几个子模块:1. 数据汇总模块2. 数据统计模块3. 数据分析模块3.6 数据导出模块设计数据导出模块主要负责将数据输出到Excel等格式文件中,该模块有以下几个子模块:1. 导出csv文件模块2. 导出excel文件模块3.7 数据打印模块设计数据打印模块主要负责将数据以打印机或PDF等格式文件输出,该模块有以下几个子模块:1. 打印文件模块2. PDF文件输出模块四、算法设计4.1 数据统计算法设计数据统计算法主要用于对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得到统计数据,核心代码如下:double[] data = new double[N];//数据double average;//平均值double deviation;//标准差double variance;//方差double sum;//总和for (int i = 0; i < N; i++) {sum += data[i];}average = sum / N;for (int i = 0; i < N; i++) {deviation += Math.pow(data[i] - average, 2);}variance = deviation / N;4.2 数据查询算法设计数据查询算法主要用于进行数据的查询,核心代码如下: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data_table where username = ? andpassword =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n.prepareStatement(sql);ps.setString(1, "user1");ps.setString(2, "password1");ResultSet rs = ps.executeQuery();while (rs.next()) {//处理查询结果}五、界面设计5.1 登录界面设计登录界面是用户与软件进行交互的第一层,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2. 登录按钮5.2 主界面设计主界面需要清晰地展示软件的各个功能选项,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菜单栏2. 工具栏3. 数据展示区4. 数据查询和统计区5. 数据管理和导出区5.3 信息展示界面设计信息展示界面需要清晰地展示数据的详细信息,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数据的详细信息展示2. 数据修改、删除和导出按钮5.4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数据输入界面需要清晰地展示数据的详细信息输入框,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数据项的输入框2. 数据项的保存按钮5.5 数据导出和打印界面设计数据导出和打印界面需要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导出和打印选项,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导出和打印选项2. 文件输出路径输入框3. 导出和打印按钮六、数据库设计6.1 数据库结构本系统的数据库包含以下表:1. 用户表2. 数据表3. 统计数据表6.2 用户表设计用户表主要存储用户的登录信息,包含以下字段:1. 用户ID2. 用户名3. 密码4. 手机号码6.3 数据表设计数据表主要存储用户输入的数据信息,包含以下字段:1. 数据ID2. 数据类型3. 数据项14. 数据项25. 数据项36. 等等6.4 统计数据表设计统计数据表主要存储统计结果的信息,包含以下字段:1. 统计数据ID2. 统计类型3. 统计结果4. 统计时间七、总结本文档主要介绍了软件的详细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模块设计、算法设计、界面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等内容。

常用的系统架构图---精品模板

常用的系统架构图---精品模板

常用的系统架构图2014年冬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系统建设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

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2 应用资源采集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

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1.2.技术架构设计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

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1.应用层级说明整体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分为五个基础层级,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可以全面展现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1]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1]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1. 引言1.1 编写目的1.2 项目背景1.3 参考资料2. 总体设计2.1 需求概述本节对软件系统的需求进行概述,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2.1.1 功能需求本节对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描述,包括主要功能模块和子功能模块。

(在此列出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可以用一个短语或句子进行描述)(在此列出每个主要功能模块下的子功能模块,每个子功能模块可以用一个短语或句子进行描述)2.1.2 非功能需求本节对软件系统的非功能需求进行描述,包括性能需求、安全需求、可靠性需求、可用性需求、可维护性需求等。

(在此列出软件系统的非功能需求,每个非功能需求可以用一个短语或句子进行描述)2.2 系统结构本节对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描述,包括系统层次图、系统组成部分和系统关键技术。

2.2.1 系统层次图本节给出软件系统的层次图,说明系统由哪些层次组成,每个层次承担什么职责,以及层次之间的关系。

(在此给出软件系统的层次图,可以使用流程图或其他图形表示法)2.2.2 系统组成部分本节对软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描述,包括每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功能、输入输出和接口。

---名称 ---功能 ---输入 ---输出 ---接口 ------------------------------------(在此填写组成部分的名称) ---(在此填写组成部分的功能) ---(在此填写组成部分的输入) ---(在此填写组成部分的输出) ---(在此填写组成部分与其他组成部分或外部系统之间的接口) ----2.2.3 系统关键技术本节对软件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描述,包括技术名称、技术特点、技术来源和技术应用。

2.3 数据设计本节对软件系统的数据设计进行描述,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流程和数据字典。

2.3.1 数据结构本节对软件系统的数据结构进行描述,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数据名称 ---数据类型 ---数据长度 ---数据含义 ---数据约束 ---数据关系 --------------------------------------(在此填写数据的长度) ---(在此填写数据的含义) ---(在此填写数据的约束) ---(在此填写数据与其他数据之间的关系) ----2.3.2 数据流程本节对软件系统的数据流程进行描述,包括数据的来源、流向、处理和存储。

系统架构设计通用模板

系统架构设计通用模板
3、高可用
选择框架、定制化框架必须要保证质量。
4、高效率
框架本身处理效率高;
尽可能减少重复开发工作量;
易于做性能调优。
5、低成本
在满足以上原则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
学习成本低,有较完善的手册文档。
Portal
参考《J2EE系统搭建指南》
目录结构
5.
数据模型
实体关系图
实体
说明
持久化方案
1、DB、Schema规划
还可能涉及到部署的有分布式缓存、消息中间件。
优先级高:相比其他功能,该功能必须要在该产品中实现,一般客户功能优先级高于管理功能。
使用量大、数据量大等等
在线充值
YYY
关键质量需求
关键质量需要考虑多方涉众,客户、管理者、开发、测试、运维等人员;
关键质量需要着眼当下,也需要考虑未来。
关键质量决定了系统的成败,这也是让架构师最为纠结的地方。我们不能过度设计,也不能考虑欠缺,需要在时间、成本、能力上作出平衡。
调度
Quartz、统一调度服务中心
缓存
Redis
日志
SLF4J、Logback
XML
Dom4j、Xstream
组件版本可参考snf-parent最新版本
例外情况需要说明,参考以下原则选型
1、可控制
在短期时间内,架构师能够精通,开发人员能够掌握。
2、可扩展
考虑非功能性需求,在特定的场景下便于扩展;
推荐自身扩展性较好,轻量级框架。
合同,供应商融资合同的签订和查看等功能。
Admin
集成架构
描述该系统和依赖系统之间的关系
SCS
描述该系统和SCS的接口信息
接口名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方案模板)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方案模板)

目录第一章前言 (5)1.1 设计思想 (5)1.2 几个术语 (5)第二章总体目标与设计原则 (7)2.1 总体目标 (7)2.2 设计原则 (7)第三章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 (9)3.1 子系统划分 (9)3.1.1 质量管理子系统 (9)3.1.2 企业管理子系统 (9)3.1.3 科研管理子系统 (10)3.1.4 物资管理子系统 (10)3.1.5 文件管理子系统 (10)3.2 系统流程分析 (11)3.2.1 系统总体岗位划分 (11)3.2.2 质量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17)3.2.3 企业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22)3.2.4 科研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24)3.2.5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0)3.2.6 文件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5)第四章系统总体设计 (40)4.1 设计思想 (40)4.2 系统架构 (40)4.2.1 B/S/D架构的优势 (41)4.2.2 B/S/D结构中各部分的分工 (43)4.3 可定制的任务流控制管理 (44)4.3.1 岗位与角色的划分 (44)4.3.2 数据库的岗位字段的设计 (44)4.3.3 任务定制的设想 (44)4.4 以岗位为依据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 (44)4.5 实现文档电子化管理 (45)4.6 I NTERNET增值服务 (45)4.7 统一的后台数据平台 (45)4.8 通过XML语言实现I NTERNET上的数据交换 (45)第五章应用软件设计 (46)5.1 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46)5.2 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46)第六章关键技术介绍 (48)6.1 基于B/S/D三层体系结构的运行环境 (48)6.2 数据后台M Y SQL的技术特点 (49)6.2.1 MySQL的定义 (49)6.2.2 主要特征 (49)6.2.3 稳定性要求 (50)6.3 JSP技术-跨平台的网络开发语言 (50)6.4 J AVA技术的应用 (51)6.4.1 Servlet技术-灵活的服务器端应用程序 (51)6.4.2 Java Apple技术-实现统计数据在网页上的动态显示 (54)6.4.3 Java Beans技术-组件开发概念 (54)6.5 通过XML语言实现I NTERNET上的数据交换 (54)6.5.1 XML会带来什么 (54)6.5.2 XML的应用 (55)6.6 采用基于构件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56)6.7 M ICROSOFT S ITE S ERVER站点管理及分析统计技术 (56)6.8 开发工具 (57)第七章局域网总体设计方案 (58)7.1 网络设计原则 (58)7.2 网络主干技术及设备选型 (58)7.2.1 网络拓扑结构 (58)7.2.2 网络设备的选型 (59)7.3 I NTERNET防火墙和系统安全设计 (64)7.3.1 防火墙 (65)7.3.2 WEB服务器页面监控及报警系统 (67)7.3.3 病毒防护系统 (67)7.4 服务器系统设计说明 (67)7.4.1 服务器系统概述 (67)7.4.2 服务器选型说明 (68)7.5 整体方案设计说明 (70)7.6 主要设备一览表 (71)7.6.1 基础方案 (71)7.6.2 扩展方案 (73)第八章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75)8.1 工程组织结构 (76)8.1.1 工程领导小组 (76)8.1.2 工程协调小组 (76)8.1.3 工程实施小组 (77)8.1.4 测试验收小组 (78)8.2 系统开发与实施控制 (79)8.2.1 阶段检查点的审核检查方式 (79)8.2.2 标准化、规范化保证 (79)8.2.3 成本与进度控制 (80)8.3 项目实施计划 (80)8.3.1 三个时期 (80)8.3.2 开发小组 (83)8.4 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85)8.4.1 质量方针 (85)8.4.2 质量目标 (85)第九章应用系统安装、测试和验收 (86)9.1 安装 (86)9.1.1 安装调试计划 (86)9.1.2 注意事项 (86)9.1.3 安装调试报告 (86)9.2 测试 (87)9.2.1 测试目的 (87)9.2.2 测试组织 (87)9.2.3 测试方法 (87)9.2.4 测试内容 (87)9.2.5 测试报告 (88)9.3验收 (88)9.3.1 文档验收 (88)9.3.2 应用系统软件的验收 (89)9.3.3 验收报告 (89)第十章培训计划 (90)10.1 培训目标 (90)10.2 培训内容 (90)10.3 培训方式 (90)10.4 培训地点 (91)10.5 培训计划 (91)第十一章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 (92)11.1 终身维护 (92)11.2 快速响应的能力 (92)第一章前言1.1设计思想某单位应用系统是依据该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设计的。

OA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OA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OA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复杂化,一套高效、安全、易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已成为企业日常运营的必需品。

本文将详细阐述OA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二、设计目标1、提高办公效率:通过自动化流程和智能化操作,降低员工在繁琐事务中的时间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2、增强信息透明度: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促进部门间协作和信息流通。

3、提升管理决策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管理层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科学决策。

4、保障信息安全: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保护企业核心信息资产,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三、系统架构1、前端设计:采用响应式布局,支持PC、平板、手机等多种终端,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

2、后端设计:使用稳定、高效的服务器和网络架构,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实现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4、安全设计:配备严格的安全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

四、功能模块1、日常办公模块:支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文件共享等功能。

2、流程审批模块:自定义审批流程,支持电子签名、意见签署等功能。

3、文档管理模块:实现文档的创建、编辑、审核、发布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4、决策支持模块: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

5、员工培训模块:在线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

6、沟通交流模块:论坛、留言板等互动工具,促进员工间交流和合作。

7、日程管理模块:个人和团队日程安排,提醒和通知等功能。

8、权限管理模块: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9、系统管理模块:管理员用于配置和维护系统的工具和功能。

五、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目标,制定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功能模块规划。

3、系统开发:按照设计文档进行系统开发和编码工作。

4、测试验收:进行全面的系统测试和用户验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满足需求。

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系统设计方案模板[公司名称][项目名称]系统设计方案1. 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 需求分析2.1 用户需求2.2 系统需求3. 总体架构设计3.1 系统架构3.2 功能模块划分4. 数据库设计4.1 数据模型4.2 数据库表设计5. 系统模块设计5.1 模块功能介绍 5.2 界面设计5.3 模块流程设计6. 技术选型6.1 开发语言6.2 数据库选择6.3 框架选择6.4 前端技术选择7. 系统安全性设计 7.1 认证与授权7.2 数据保护7.3 系统漏洞防御8. 系统性能设计8.1 并发访问控制 8.2 数据库性能优化 8.3 代码优化9. 部署方案9.1 硬件架构9.2 软件环境9.3 网络拓扑10. 测试方案10.1 单元测试10.2 集成测试10.3 系统测试10.4 性能测试11. 项目进度计划11.1 里程碑11.2 开发任务分配11.3 进度控制12. 风险分析和应对策略 12.1 风险描述12.2 风险评估12.3 应对策略13. 维护支持计划13.1 维护策略13.2 技术支持13.3 周期性升级14. 结论1. 引言1.1 背景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公司名称]意识到推动系统工程化建设的重要性,以提升业务流程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因此,为了满足[项目名称]的需求,特制定本系统设计方案。

1.2 目的本系统设计方案旨在定义系统的整体架构、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安全性设计、性能设计、部署方案、测试方案和维护支持计划等,以确保系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具备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1.3 范围本系统设计方案主要针对[项目名称],包括系统的硬件架构、软件环境、数据库设计、系统模块设计、安全性设计、性能设计、测试方案、部署方案和维护支持计划等方面的内容。

2. 需求分析2.1 用户需求[项目名称]的用户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具体用户需求]2.2 系统需求[项目名称]的系统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具体系统需求]3. 总体架构设计3.1 系统架构[公司名称]决定采用分布式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前端展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以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水平扩展性。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一、概述:本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旨在对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说明和规划,包括系统的结构、模块功能、接口定义、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性能要求等。

通过本文档,可以使开发团队成员对系统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达到高效开发和良好协同的目的。

二、总体设计1. 系统结构设计(1) 系统结构图[插入系统结构图](2) 系统模块划分- 模块1:[模块1名称][模块1功能描述]- 模块2:[模块2名称][模块2功能描述]- ...2. 模块设计(1) 模块1设计[模块1功能描述]- 接口定义:[模块1接口定义]- 数据结构设计:[模块1数据结构设计] - 算法设计:[模块1算法设计]- 性能要求:[模块1性能要求](2) 模块2设计- 功能描述:[模块2功能描述]- 接口定义:[模块2接口定义]- 数据结构设计:[模块2数据结构设计][模块2算法设计] - 性能要求:[模块2性能要求] ...三、详细设计1. 模块1(1) 功能详细设计[模块1功能详细设计] (2) 接口实现[模块1接口实现](3) 数据结构[模块1数据结构](4) 算法实现[模块1算法实现]2. 模块2(1) 功能详细设计[模块2功能详细设计] (2) 接口实现[模块2接口实现](3) 数据结构[模块2数据结构](4) 算法实现[模块2算法实现]...四、接口定义1. 接口1[接口1定义]2. 接口2[接口2定义]...五、数据结构设计1. 数据结构1[数据结构1设计]2. 数据结构2[数据结构2设计] ...六、算法设计1. 算法1[算法1设计]2. 算法2[算法2设计]...七、性能要求1. 性能要求1[性能要求1描述] 2. 性能要求2[性能要求2描述] ...八、测试计划1. 测试环境- 硬件要求:[硬件要求]- 软件要求:[软件要求]2. 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列表]九、风险评估与控制1. 风险描述1[风险1描述]2. 风险描述2[风险2描述]- 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十、代码规范[代码规范内容]十一、变更记录1. 版本1.0:初稿[版本1.0的变更记录]2. 版本2.0:修订[版本2.0的变更记录]...十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表]以上是软件详细设计文档的模板,通过填写详细的设计内容,可以对软件的开发过程进行规范和指导,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系统概要设计模板

系统概要设计模板

XX项目信息系统概要设计(版本号)XXX单位/部门XXXX年XX月文档修改记录目录1概述 (1)1.1编写目的 (1)1.2术语与定义 (1)1.3参考资料 (1)2标准和规范 (1)2.1引用的标准和规范 (1)2.2拟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2)3系统总体框架 (2)3.1项目概览 (2)3.2总体设计原则 (2)3.3总体技术路线 (2)3.4架构遵从 (3)4业务能力视图 (5)4.1业务目标 (5)4.2组织单元 (5)4.3岗位 (5)4.4业务流程 (5)4.5业务活动 (5)4.6业务信息 (5)5功能视图 (5)5.1角色定义 (5)5.2功能视图 (5)5.3功能清单 (6)5.4非功能性设计 (6)6系统数据视图 (6)6.1概念数据模型 (6)6.2逻辑数据模型 (6)6.3数据分类 (6)6.4数据流转 (6)6.5数据存储与分布 (7)7系统组件视图 (7)7.1系统逻辑分层 (7)7.2组件关联设计 (7)7.3组件时序设计 (7)7.4功能组件设计 (7)7.5接口组件设计 (8)7.6公共组件设计 (8)8系统集成视图 (9)8.1总体集成 (9)8.2集成场景 (9)8.3集成设计 (9)9系统逻辑部署视图 (10)9.1部署单元设计 (10)9.2部署节点设计 (10)10系统物理部署视图 (10)10.1部署拓扑 (10)10.2容量规划 (10)10.3硬件环境设计 (10)10.4软件环境设计 (11)11系统灾备视图 (11)11.1关键技术选择 (11)11.2灾备策略设计 (11)11.3灾备架构设计 (11)11.4灾备设备配置 (12)12系统安全视图 (12)12.1总体安全视图 (12)12.2应用安全 (12)12.3数据安全 (12)12.4主机安全 (12)12.5网络安全 (12)12.6终端安全 (12)12.7其他 (13)13系统交互视图 (13)13.1界面框架设计 (13)13.2系统控件选择 (13)14附录 (13)14.1系统组件视图 (13)14.2逻辑数据实体分项定义 (14)14.3系统安全设计子方案 (14)1概述1.1编写目的【编写说明】编写这份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适用范围。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3]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3]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1. 引言1.1 编写目的1.2 项目背景1.3 参考资料(给出参考资料的名称、版本、出处等信息)2. 总体设计2.1 需求概述本节简要概述软件系统的主要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2.1.1 功能需求(列出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如输入输出、处理逻辑、异常处理等)(对每一个功能需求进行简要描述,如功能目标、功能内容、功能约束等)2.1.2 非功能需求(列出软件系统的主要非功能需求,如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对每一个非功能需求进行简要描述,如需求目标、需求内容、需求约束等)2.2 软件结构本节给出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图,说明软件系统由哪些模块或者组件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接口。

2.2.1 结构图(给出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可以使用UML类图、组件图等表示法)2.2.2 模块或者组件说明(对结构图中的每一个模块或者组件进行说明,包括名称、功能、职责、依赖关系等)2.3 设计约束本节给出软件系统的设计约束,包括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开辟工具、编程语言、编码规范等。

2.3.1 硬件平台(给出软件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平台的最低配置要求,如CPU、内存、硬盘空间等)2.3.2 操作系统(给出软件系统运行所支持的操作系统及其版本,如Windows10、Linux Ubuntu 20.04等)2.3.3 开辟工具(给出软件系统开辟所使用的工具及其版本,如IDE、编译器、调试器、测试工具等)2.3.4 编程语言(给出软件系统开辟所使用的编程语言及其版本,如Java11、Python 3.9等)2.3.5 编码规范(给出软件系统开辟所遵循的编码规范或者标准,如PEP8、Google Java Style Guide等)3. 模块或者组件设计本章对软件系统中的每一个模块或者组件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接口设计等。

3.1 模块或者组件A(对模块或者组件A进行详细设计)3.1.1 数据结构设计(给出模块或者组件A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及其定义,可以使用UML类图、ER图等表示法)3.1.2 算法设计(给出模块或者组件A中实现的算法及其描述,可以使用伪代码、流程图、状态机等表示法)3.1.3 接口设计(给出模块或者组件A对外提供的接口及其定义,包括接口名称、参数、返回值、功能、异常等)3.2 模块或者组件B(对模块或者组件B进行详细设计)3.2.1 数据结构设计(给出模块或者组件B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及其定义,可以使用UML类图、ER图等表示法)3.2.2 算法设计(给出模块或者组件B中实现的算法及其描述,可以使用伪代码、流程图、状态机等表示法)3.2.3 接口设计(给出模块或者组件B对外提供的接口及其定义,包括接口名称、参数、返回值、功能、异常等)3.n 模块或者组件N(对模块或者组件N进行详细设计)3.n.1 数据结构设计(给出模块或者组件N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及其定义,可以使用UML类图、ER图等表示法)3.n.2 算法设计(给出模块或者组件N中实现的算法及其描述,可以使用伪代码、流程图、状态机等表示法)3.n.3 接口设计(给出模块或者组件N对外提供的接口及其定义,包括接口名称、参数、返回值、功能、异常等)4. 测试用例设计本章给出软件系统的测试用例设计,包括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环境、测试步骤、测试结果等。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模板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模板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模板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模板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
1.2 设计目标
1.3 读者对象
2. 系统概述
2.1 系统功能
2.2 系统架构
2.3 技术选型
3. 系统模块设计
3.1 模块划分
3.2 模块之间的关系
3.3 模块详细设计
4. 数据库设计
4.1 数据库结构
4.2 数据库表设计
4.3 数据库操作
5. 用户界面设计
5.1 界面风格
5.2 界面布局
5.3 功能设计
6. 安全设计
6.1 用户认证
6.2 权限控制
6.3 数据加密
7. 性能设计
7.1 系统性能要求 7.2 数据库优化 7.3 代码优化
8. 扩展性设计
8.1 系统扩展需求 8.2 模块扩展方案 8.3 接口设计
9. 测试与部署
9.1 测试计划
9.2 测试用例
9.3 部署方案
10. 项目进度计划 10.1 里程碑计划 10.2 详细计划
10.3 进度控制
11. 风险管理
11.1 风险预测
11.2 风险评估
11.3 风险应对措施
12. 总结
12.1 设计结果总结
12.2 设计方案的优点与不足
12.3 后续改进计划
以上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模板的主要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在编写过程中,需要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满足项目需求和技术可行性,并且提供详细的设计文档和相应的图表以便于团队成员理解和实施。

系统总体设计规格模板

系统总体设计规格模板

XX产品设计规格模板xx product design specifications(仅供内部使用)For internal use only拟制: Prepared by 日期:Dateyyyy-mm-dd审核: Reviewed by 日期:Dateyyyy-mm-dd审核: Reviewed by 日期:Dateyyyy-mm-dd批准: Granted by日期:Dateyyyy-mm-ddKonka Research Institute康佳研究院版权所有侵权必究All rights reserved修订记录Version Control目录一、系统总体部分 High Level System (10)1 产品概述 product Overview (10)1.1 名称、型号、版本、保密代号 Name, Type, Version and Confidential code (10)1.2 版本描述 Version description (10)1.2.1V版本描述 Description of V version (10)1.2.2V版本各R版本描述 Description of each R versions within V version (10)1.3 业务简述 Service Profile (10)1.4 组网与设备独立性 Networking and independence of equipment (10)2 产品功能、性能 product functions and performance (11)2.1 功能特性 Functional features (11)2.2 系统对外接口 External interfaces of the system (11)2.3 整机性能指标 Whole set performance standards (11)2.4 整机技术参数 Whole set technical parameter (12)3 遵循的标准及主要通信协议 Standards and major Telecom protocols followed (12)4 系统总体结构 System high level structure (12)4.1系统方框图(重点写作内容)System block diagram ( key point to be described) (12)4.2功能实现原理 Principles to realize the functions (13)4.2.1 功能、业务1实现原理 Principle to realize function, service 1 (14)4.2.2功能、业务N实现原理 Principle to realize function, service N (14)4.3产品数据结构描述Description of product data structure (14)5系统配置 System configuration (14)5.1硬件配置 Hardware configuration (14)5.2软件配置 Software configuration (14)6外包、外购子系统规格 Specifications of outsourced subsystem (14)7系统升级与扩容 System upgrade and capacity expansion (15)7.1新系统的功能丢失 Function loss of new system (15)7.2版本升级规格 Version Upgrade Spec. (15)7.3系统可扩充性设计 System scalability design (15)8用户支持(可选) Customer support (Optional) (15)8.1资料提供 Delivery of materials (15)8.2联机帮助 On-line help (15)9可靠性规格 Reliability specification (15)9.1可靠性指标规格 Reliability Index Specifications (16)9.2器件降额合格率Derated Device Qualification Rate (16)9.3故障管理规格 Fault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 (17)9.3.1 故障检测率 Fault Detection Rate (17)9.3.2故障隔离率 Fault Isolation Rate (18)9.3.3 冗余单元倒换成功率规格 Redundant Units Switchover Success Rate Specification (18)9.3.4 冗余单元倒换时间规格 Redundant Units Switchover Time Specification (19)10安规规格 Safety specifications (19)11电磁兼容与防雷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le & lightning protection (19)11.1产品EMC总体性能指标 Product EMC overall performance standard (19)11.1.1 电磁兼容设计方案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le design plan (19)11.2 产品防雷总体性能指标 Product lightning protection overall performance standard (20)11.2.1防雷设计方案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le design plan (20)11.2.2接地设计方案 Grounding design plan (20)二、软、硬件设计S/W & H/W Design (21)12 硬件功能设计 H/W Function Design (21)12.1 硬件基本组成和逻辑结构 H/W Basic Elements and logic structure (21)12.2工作原理 Principle (21)12.3单板配置图 Single Board Configuration Chart (22)12.4 板间接口和信号定义 Board Interface and Signal Definition (22)12.5硬件开发平台 H/W Development Platform (22)12.6硬件详细描述 H/W Detailed Description (22)12.6.1系统结构描述 System Structure Description (22)12.6.2子系统规格、设计描述 Subsystem Specification, Design Description (23)12.6.3模块规格、设计描述 Module Specification, Design Description (24)12.6.4单板规格描述 Single Board Specification Description (24)12.6.5电气特性描述 Electronic Attributes Description (24)12.6.6单板硬件的一般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board (24)12.6.7 单元电路设计要求 Unit circuit design requirements (25)12.7 电缆设计 Cable Design (25)12.7.1系统电缆连接图 Cable Diagram of System (26)12.7.2供、配电系统电缆设计 Power-up&Distribution Cable Design (27)12.7.3接地系统电缆设计 Grounding Cable Design (27)12.7.4信号系统电缆设计 Signal Cable Design (27)12.8信号完整性工程设计 The engineer design of the signal integrality (27)12.8.1系统模块划分 The module partition of the system (27)12.8.1系统互连设计方案The system connection plan (28)12.8.3关键总线分析 The key bus analysis (28)12.8.4关键元器件的应用分析 The analysis of the key components application (28)12.8.5物理实现关键技术分析 The analysis of the key technology in physical realization (28)12.9电源设计 Power Supply Design (28)12.9.1电源系统总体结构和配置方案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Configuration Scheme ofthe Power System (28)12.9.2 电源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Reliability Design of Power System (31)12.9.3电源的品质技术情况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Power Quality (33)13 软件功能设计S/W Function Design (33)13.1软件基本设计思想 Basic Design Idea for S/W (33)13.2软件开发平台 S/W Development Platform (33)13.3软件系统描述 S/W System Description (33)13.3.1软件系统结构描述、总体软件框图 S/W System Structure Description, General S/WFrame Chart (33)13.3.2功能实现原理 Principle that Realize Function (34)13.3.3软件系统各子系统/模块的接口定义 SW subsystems / modules Interface Definition (34)13.3.4子系统规格、设计描述 Subsystem Specification, Design Description (34)13.3.5 模块规格、设计描述 Module Specification, Design Description (35)13.3.6软件模块可测性设计规格 SW module testability design specifications (35)13.4软件包描述 S/W Package Description (35)13.4.1 软件包结构 S/W Package Structure (35)13.4.2发布介质 Release Media (36)13.4.3软件可安装性 (36)13.5软件质量保证 S/W Quality Assurance (36)13.5.1评估软件工作量 Evaluate software workload (36)13.5.2GA点前的缺陷要求 Defect Requirements before GA (36)13.5.3GA点后的缺陷要求 Defect Requirements after GA (36)三、工业设计和结构设计 Industrial Design & Structural design (36)14工业设计 Industrial Design (36)14.1系统与产品集成关系 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 and Product (36)14.2 标识系统与视觉传达 ID System and Visual Conveyance (37)14.2.1标识系统要求(由SE组织相关人员完成) ID system requirement (implemented therelevant personnel organized by SE) (37)14.2.2视觉传达设计 Visual conveyance design (37)14.3 客户特殊需求的实现方式 Approaches to Realize Customer's Special Requirements (38)15结构设计基本设计思想 Basic Design Principle in Structural Design (38)16结构详细描述 Details about Structure (38)16.1系统结构配置 System Structure Configuration (38)16.2结构设计标准及外形尺寸 Structure Design Standard and Physical Dimensions (38)16.3 工程安装设计描述 Description about Engineering Installation Design (38)16.4包装运输设计描述 Descriptions about Package and Transportation Design (39)16.4.1产品基本特征Basic Features of the Product (39)16.4.2产品包装防护需求Product package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40)16.5热设计描述 Heat Dissipation Design Description (40)16.5.1关键器件热性能参数(由EE、热设计人员完成) Heat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keycomponents (completed by EE and heat designers) (40)16.5.2 产品单板及系统配置功耗(由EE、热设计人员完成) Product board and systemconfiguration power consumption (completed by EE and heat designers) (40)16.5.3关键器件工作温度范围(由EE、热设计人员完成) Working temperature range of keycomponents (completed by EE and heat designers) (40)16.5.4产品组成模块的散热要求 Heat dissip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modules constituting theproduct (41)16.5.5系统散热或加热方式 System heat dissipation and heating modes (41)16.5.6散热系统保障性要求 Requirements for secure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41)16.6 噪声控制设计描述 Description about Noise Control Design Description (41)16.7 三防(防霉、防潮、防盐雾)设计描述 Description about Mould Proofing, Damping Proofingand Salt Mist Proofing Design (42)16.7.1各型结构件的材料应用说明 Description about material application for respective types ofstructural components (42)16.7.2各型、各种材料的表面防护措施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surfaces of various modelsand various kinds of materials (42)16.8IP防护设计描述 Description about IP Protection Design (42)16.8.1防尘要求 Dust filtering requirement (42)16.8.2防水要求 Water-proof requirements (43)16.8.3防异物要求 Requirement for preventing foreign matters (43)16.9 结构安全设计描述 Description about Structure Safety Design (43)16.10结构屏蔽设计描述 Description about Structure Shielding Design (43)16.11可维护性要求及设计描述 Maintainability Requirement and Design Description (44)16.11.1状态指示(只需说明与结构有关的内容即可) Status indication (only the contentsrelated with the structure should be specified) (44)16.11.2需定期更换(或清洁)的部分 Parts that should be replaced (or cleaned) regularly (44)16.11.3需维护的模块部分 The module part that should be maintained (44)16.12整机可装配性设计及走线工艺要求及描述(工艺) Integrated Equipment Assembly Designand Technical Wiring Requirements and Description (Process) (44)16.12.1整机装配过程分析 Analysis on the integrated equipment assembly process (45)16.12.2走线和走纤分析Analysis on the layout of wires and fibers (45)17系统可安装性 system installability (45)17.1安装环境与安装手段Installation environment and tools (45)17.2安装的配套Installation accessories (45)17.3接口电缆 Interface cable (45)18规格清单(重点填写内容) Specs list (key content) (46)表目录Table of contents for the table 表1 XX表 Table 1 XX 6图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for the figure图1 XX图 Figure 1 XX 6输入文档名称Eenter name of the document关键词Key words:摘要Abstract:缩略语清单List of abbreviations:.模板:设计规格Template: Design Specifications活动名:Activity id:文档控制CONTROL SECTION:Project Manager 项目经理: ___________ Project项目: _________________ Project Phase / Decision Checkpoint:项目阶段/决策评审点__ Concept概念 __ Develop开发 __ Launch发布 __ Interim临时√ Plan计划 __ Qualify验证 __ Life Cycle生命周期一、系统总体部分 High Level System1产品概述 product Overview1.1名称、型号、版本、保密代号 Name, Type, Version and Confidential code定义产品的名称、商标、型号和版本.说明产品归属:属于哪个系列的,归属哪个产品线,是否是新的产品系列,是否需要申请新的商标。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最全面详细设计文档一、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详细设计文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为后续的编码、测试和维护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全面的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帮助您更好地组织和记录软件的详细设计信息。

二、软件概述(一)软件名称_____(二)软件背景和目标简要介绍软件的开发背景、目的和预期的用户群体。

(三)软件功能概述概述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和其对应的功能描述。

三、系统架构设计(一)总体架构描述软件的整体架构,包括前端、后端、数据库等各个部分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二)技术选型列出开发过程中所选用的技术栈,如编程语言、框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三)模块划分将软件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并说明每个模块的职责和功能。

四、数据库设计(一)数据库选型说明选用的数据库类型,如 MySQL、Oracle 等。

(二)数据表设计详细列出各个数据表的结构,包括字段名、数据类型、约束条件等。

(三)数据关系描述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主外键关系等。

五、界面设计(一)用户界面布局展示软件的主要界面布局,包括菜单、按钮、输入框等元素的位置和样式。

(二)界面交互流程描述用户与界面的交互流程,如点击按钮后的响应、表单提交等。

六、模块详细设计(一)模块 1 名称1、功能描述详细说明模块 1 的具体功能。

2、输入输出明确模块 1 的输入数据格式和输出数据格式。

3、处理流程用流程图或文字描述模块 1 的处理逻辑和步骤。

4、算法设计如果模块1 涉及到复杂的算法,需详细说明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式。

(二)模块 2 名称按照以上格式依次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七、接口设计(一)内部接口描述软件内部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定义和调用方式。

(二)外部接口如果软件需要与外部系统进行交互,需详细说明外部接口的协议、数据格式等。

八、错误处理设计(一)错误类型列举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如输入错误、网络错误、数据库错误等。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模板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模板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第1章项目概况1.1 建设背景概述工程立项批复情况和主要建设内容,本子系统项目在建设内容中的定位1.2 现状及存在问题概述本部分业务运行现状、信息系统建设现状(结合信息系统现状调研表调研:已有系统建设建设方式(全国统建/地方自建/部门自建等)、功能范围、技术架构、开发平台、数据库、数据存储情况;已有系统集成要求,升级、改建、废弃,数据迁移等。

1.3 建设目标归纳本应用建设要达成的业务目标(政务目标—对社会公众的作用;管理目标—对业务管理的提升)、信息化目标(如:实现应用系统覆盖四级、两级部署等)1.4 建设内容分小标题介绍各项应用系统开发内容,应考虑到应用模块、应用覆盖(覆盖用户层级)、数据库建设、集成要求(应用支撑软件、与本工程其他系统集成,与已有系统集成)等内容1.5 术语及定义对本业务相关的特定业务术语和信息系统术语定义(可选)1.6 设计依据列出本应用设计相关的业务文件、政策法规以及专用技术标准、规范(通用的设计依据如可研、初步设计等已列出的依据文件)第2章业务需求分析(业务概述,可选)2.1 组织架构与本业务相关的组织架构图,各部门(处室)职责和业务范围(可以用表格方式体现部门、处室、业务范围),可参考用户提供或政务公开的业务文件。

2.2 系统用户用户层级(中央、地方、用户部门)和用户量2.3 业务功能分析简述业务功能,可参考初步设计相应详略程度,根据调研情况进行增补、调整2.4 业务流程分析2.4.1 业务结构本应用业务结构树状图(业务项层次图),如有总体流程画出顶层总体流程图,业务结构按业务口径划分,不一定与子系统划分一致。

2.4.2 <业务项名称>可根据业务结构层次,分层设立章节。

【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描述】:分小标题描述业务流程环节的业务内容2.5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本部分可根据初步设计要求的“信息量分析与预测”章节编写,根据调研情况(如功能模块或处理量、数据量)等调整2.5.1 网络流量2.5.2 存储量2.5.3 处理量2.6 非功能性需求2.6.1 易用性2.6.2 性能需求响应时间、持续运行时间、并发用户需求等2.6.3 可靠性需求2.6.4 安全性需求2.6.5 可扩展第3章总体设计3.1 设计原则业务上或技术上需考虑的原则,也可以从调研用户的关注点来归纳原则。

系统详细设计模板

系统详细设计模板

XX项目系统详细设计模板编制:日期:2011-MM-DD审核:日期:批准:日期:修改历史文档名称: 软件开发流程文档编号:版本号:目录1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设计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任务和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 X应用系统
总体设计方案
(版本v1.0.0)
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2年4月27日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模板
目录
第一章XXX概述 (1)
1.1XXX建设背景 (1)
1.2 XXXXX网络建设 (1)
第二章XXX系统的总体规划 (2)
2.1总体设计的原则 (2)
2.2 XXX系统的内容 (2)
2.3总体设计的范围 (2)
2.4 XXX1系统1-N (2)
2.5各系统内各软件之间的关系 (3)
第三章XXX系统设计(分章描述各系统) (3)
3.1构件1—N(说明COMPONET的划分) (4)
第四章基础数据规划 (6)
第五章应用系统关系 (6)
5.1 XXX系统1-N (6)
第六章系统部署设计 (8)
6.1 XXX系统部署 (9)
6.2 XXXXXXXX系统部署1-N (9)
第七章应用支撑环境部署设计 (10)
第八章命名规则设计 (10)
8.1概述 (10)
8.2 XXXXXX命名规则1-N (10)
第九章标准和规范 (10)
9.1概述 (10)
9.2应用系统标准和规范体系 (10)
9.3基础规范 (10)
9.4集成编码和规范 (10)
9.5平台集成规范 (10)
9.6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10)
9.7应用系统工程管理规范 (10)
9.8规范分析 (10)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模板【应用系统总体设计的目的】:
在应用系统总体设计中,以构件划分(componet 划分)为线索,明确阐述与componet相关的paceket划分、componet开发设计(包括划分、设计实现、componet之间关系)、componet与测试相关的问题、系统的环境问题等。

对整个开发过程起指导的作用。

第一章XXX概述
1.1 XXX建设背景
1.1.1XXX建设目标
1.1.2XXX建设内容
1.2 xxxxx网络建设
1.2.1网络情况概述
1.2.2建设内容
1.2.3网络总体结构
1.2.4网络功能结构
第二章XXX系统的总体规划
2.1 总体设计的原则
1、统筹规划、整体设计。

2、继承和发展相结合。

3、满足需求、经济实用、技术先进。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一定要贴近计算机审计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坚持需求先导、应用为主、经济实用、技术先进的设计要求。

4、信息资源共享。

5、遵循业务规范和标准。

2.2 xxx系统的内容
2.3 总体设计的范围
1、对应用系统进行总体描述,并实现各功能模块的边界切分。

2、设计应用平台,并论述采用平台技术实现各应用功能模块之间的整合和
建立应用安全防护体系。

3、设计各功能模块的接口。

4、设计应用系统技术支撑环境。

5、设计应用系统、技术支撑环境的部署。

6、规划项目建设中形成的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

2.4 xxx1系统1-N
2.4.1定位
2.4.2主要内容
2.4.3和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
2.4.4xxx1系统应用特点分析
2.4.4.1 应用特点分析
2.4.4.2 业务数据特点分析
2.4.4.3 业务数据量的估算与分析
2.4.5xxx1系统技术设计
2.4.5.1 xxx1系统体系结构及技术选择
2.5 各系统内各软件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xxx系统设计(分章描述各系统)
【说明】:描述本章要以构件(componet)划分为线索,描述清与componet 相关的packet划分、具体开发设计、测试等问题。

需要详细描述componet的划分以及与componet相关的设计问题。

下例为基于componet设计的总述,示例:
本章按审计办公系统总体框架中的领导决策参阅信息区、公文流转区、个性办公区、机关事务区和信息共享区等5个功能区(见第二章2. 4节)进行设计。

考虑到系统的逐步开发与完善,本设计中涉及的软件为领导决策参阅信息软件;公文流转区的公文处理软件; 个性办公区的人力资源资源库、审计计划管理、审计统计管理、档案管理、审计专家经验库、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等。

上述软件并不
表明是审计办公系统的全部软件,其他软件可以参照本设计方案进行设计。

以下为对各个构件的详细说明。

3.1 构件1—n(说明componet的划分)
3.1.1功能设计
示例:
领导决策参阅信息的功能包括:系统设置、信息栏目、文件阅批、信息阅览、信息查询等。

3.1.2构件1(componet1)
示例:
为审计署领导和各司局(含综合部门、业务司、派出审计局、事业单位)领导,以及各特派办、省级审计厅领导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其中包括:友好、简洁、大方、新颖的领导办公界面;采用流程化客户界面设计,操作简便直观;合理优化的流程、和权限设置;准确并能得到及时更新的各类信息等。

管理类功能(如权限控制)由金审机关办公环境平台提供,界面类、易操作类功能由领导决策参阅信息系统提供。

3.1.3构件2(componet2)
示例:
1、待阅信息。

需要领导阅知的非公文类的中央国务院的重要事项、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国家关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调控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财政、金融、企业等审计方面的重要情况,机关领导的重要活动等信息。

2、待批信息。

需要领导阅批的非公文类的审计系统重要工作情况,审计机关内部的呈送签报等。

3、待阅文件。

需要领导阅知的公文类的中央国务院的重要事项、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国家关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调控等方面的重要文件,财政、
金融、企业等审计方面的重要情况,机关领导的重要活动等信息。

此类文件可考虑将现有的阅文系统一并列入。

4、待批文件。

需要领导阅批、签发的报送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各部门的文件,包括各类审计工作报告、专题审计报告、重要信息要目、审计要情等,审计通知、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等审计文书,审计系统机关和系统内部的各类请示、报告,以及通知、决定等。

5、浏览信息。

浏览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审计计划、审计统计、档案、外事、老干部等审计软件提供的各类信息。

一类是实时信息,如,按人力资源软件、档案、外事软件、老干部软件等制定好的查询关系,浏览实时的信息;另一类是非实时的信息,如,浏览按审计计划、审计统计等部门制定好的文、图、表等信息。

6、查询信息。

领导可以利用软件提供的“查询更多的信息…”功能,直接进入相应的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审计计划、审计统计、档案、外事、老干部等审计软件的查询模块,通过单项和组合查询的功能,查询更多的信息。

3.1.4非功能要求
示例:
“领导决策参阅信息”作为审计办公系统的一级栏目,进入该栏目后,要求:
1、界面要简洁、大方、庄重,色彩不要过多,既要人情化,又要庄重。

2、界面字号(包括显示电子材料的字号)要适当大一点。

3、栏目设置要合理,层次不要过多,栏目名称要准确、易懂。

4、界面布局设计要合理,尽可能减少点击次数。

5、人机会话要明了、准确,适合领导用语。

第四章基础数据规划
第五章应用系统关系
【说明】:本章应说明各个component之间的关系及设计,对各个componet之间的逻辑关系、接口关系和驱动关系等进行详细阐述与设计。

示例:
由于各个软件在整个金审应用中紧密联系,相互之间通过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和传递。

对于一个软件而言,存在着软件自身对外服务的接口和其他软件为其提供服务的接口。

为避免重复,下面对每个软件的接口设计只涉及前者,即软件对外服务接口。

具体的接口定义需要到软件需求分析阶段才可以完全明确,最后由实现接口的软件与相关软件协商确定,并向需要使用该接口的软件开发方公布。

5.1 xxx系统1-n
5.1.1软件1
接口设计
示例:
(注:* 表示接口实现方。

接口的详细定义由接口实现方最终明确定义并公布使用)
接口相关数据项参考如下:
示例:
1、项目计划信息:
2、审计(调查)项目:
3、计划执行单位:
4、审计(调查)项目和计划执行单位关联表
5.1.2软件2
第六章系统部署设计【说明】:本章应对整个系统的环境进行详细的阐述。

6.1 xxx系统部署
6.2 xxxxxxxx系统部署1-n
6.2.1应用总体部署分析
6.2.2应用系统数据分析
6.2.3应用部署分析
6.2.3.1 系统用户量分析
6.2.3.2 应用服务器设计
6.2.3.3 数据库服务器部署
6.2.4需要采购的软件列表
示例:
另外,部分Windows NT需要升级到Windows 2000 Server,部分Exchange Server 5.5需要升级到Exchange 2000。

第七章应用支撑环境部署设计
第八章命名规则设计
8.1 概述
8.2 xxxxxx命名规则1-n
第九章标准和规范
9.1 概述
9.2 应用系统标准和规范体系
9.3 基础规范
9.4集成编码和规范
9.5 平台集成规范
9.6 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9.7 应用系统工程管理规范
9.8 规范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