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语文S版)

合集下载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表达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触摸春天》、《我的叔叔于勒》、《桥》、《生命的壮歌》2.课外阅读:《爱的教育》、《小王子》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观察、体验、表达生活中的美好。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触摸春天》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5.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中美好瞬间的作文。

第二课时:《我的叔叔于勒》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4.分析人物: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

6.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亲人的人物素描。

第三课时:《桥》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4.分析环境: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探讨其作用。

6.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然环境的作文。

第四课时:《生命的壮歌》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4.分析主题: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6.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生命感悟的作文。

第五课时:课外阅读1.分享阅读: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并能够表达个人的情感态度。

2. 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关键词汇。

3. 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关键词汇。

3. 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

教学难点:1. 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关键词汇。

2. 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

教学准备: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草船借箭》、课件、教具、黑板、书籍、尺、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通过对课文《草船借箭》中的短语和生词进行师生互动,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提问:你们都听说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吗?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了解?Step 2:新课讲解1. 首先,让学生跟读教材上的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对课文中的生词和关键词汇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Step 3:阅读理解1. 将课文分段进行阅读,每读完一段,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如:虚拟语气的用法、过去式的形式变化等。

Step 4:拓展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挥,编写一个小故事,并用新词和短语填充。

2.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给予其他组的学生评价和意见。

Step 5:课堂小结1. 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Step 6: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并能够表达个人的情感态度。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3.从自主走向自觉。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让自主的活动变成学生深入学习的自觉行为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
难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核心素养
热爱汉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书法作品的欣赏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
机动1课时
单元课题
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教学目标
1.从“有趣”走向“可爱”。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更应感受到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真诚的爱。
2.从书本走向生活。学生在活动时除从书本里寻找相关素材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里去找,把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案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案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责任”这一概念,掌握“责任”在生活中的体现。

2.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3.学会借助实例和事例,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

4.学习文章的写作和排版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责任”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擦亮学生对“责任”的认识,为后续的阅读做铺垫。

2. 阅读讲解教师为学生讲解文本的要点,鼓励学生通过听、看与读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文章的主旨。

同时教师应注意点名让学生读出重点段落,感受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3. 文段分析运用讲述和问答的方式,逐一让学生理解、分析、领悟文中的人物、情景,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蕴。

4. 语篇还原将文本分段投影或宣读,让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朗读下每段文本的内容,更好地领悟文本的结构和脉络,并能有效地分段阐释文章意义。

5.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举一些自己熟悉的实例,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来综合运用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进行口头表达。

6. 作文训练通过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排版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提供一些写作素材,与学生一起搜集、整理素材,相互交流评议,开展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7. 总结与评价通过询问、总结和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与技能,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并形成对个人学习成果的评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责任”的概念,了解“责任”在生活中的体现;•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领悟文章要点;•围绕“责任”主题,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学生对“责任”主题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战评价在小组活动中,参与搜集、整理素材,相互交流评议,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度、表达能力、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表现。

2. 老师教学评价回顾教学过程,评价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方式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教学效果。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 (全册) 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 (全册)  教案

S版五年级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1、神鸟……………………一实小曹丙娟
2*、格萨尔王的故事……一实小曹丙娟
3、冬不拉……………………刘杜陈爱慧
4、火把节……………………刘杜高燕
5*、刘三姐……………………刘杜高燕
第二单元
6、猫…………………………向阳范军伟
7、珍珠鸟……………………向阳范军伟
8*、海豚救人…………………谷里李玮
9、老人与海鸥………………谷里李玮
10*、草虫的村落…………龙廷徐西军
第三单元
11、黄道婆……………………龙廷徐西军
12、提灯女神…………………楼德李雪
13*、香玉剧社号………………楼德李雪
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楼德杨建华
15*、花木兰…………………楼德杨建华
第四单元
16、范仲淹的故事…………青云石清珍
17、体育课……………………青云石清珍
18、虎口藏宝………………平阳韩丽娜
19*、顶碗少年………………平阳韩丽娜
20*、丢失的一天………………平阳刘洁
第五单元
21、古诗三首…………………平阳刘洁
22、左公柳……………………一实小房霞
23*、郑成功收复台湾……一实小房霞
24、隐姓埋名三十年…新汶实校林维勇
25*、海上英魂…………新汶实校林维勇
第六单元
26、少年闰土…………………平阳徐林
27、凡卡…………………………平阳徐林
28、孔明借箭………………谷里袁培栋
29*、战风车…………………谷里袁培栋
30*、童年乐趣………………刘杜陈爱慧。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五下语文第三单元主备人:殷志芳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

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反之则不然。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

凡是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这次综合性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

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20个生字,会认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作者在阔别母校十多年后回到母校,触景生情,勾起了作者对自己童年学习生活的甜蜜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母校无比热爱之情。

课文以作者行进的地点:进校门--到操场--出校门为线索分为三大段。

第二段为重点内容,第一段与第三段前后呼应为点题之笔。

*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即作者回到母校时的所见所闻及由此引起的回忆与感想,随着所见所闻的变化,作者产生多种感情,先是兴奋,后是喜悦,最后是留恋。

感情逐步加深又互相交织在一起。

*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即将告别的五年级学生的共鸣。

二、语句简析1.“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涌向宽阔的操场。

”把学生们欢笑着走向操场的场面生动地比喻成开闸时的潮水,且把喻体置前,强调学生们走向操场时的热闹场面。

2.“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在操场上,作者由所见所闻把自然联想到的五年小学生活感受生动地比喻成天鹅扇动着双翼翩翩飞来。

使上下文连接自然。

教学目标:1、按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

2、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动词并体会准确用动词的重要性,积累有关的语句。

3、能根据语言环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写比喻句。

4、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

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1、读准下列黑体字的音,读通课文。

弧度( )石砌( )甬道( )迤俪( )( )松柏()2、词语积累①写出带有“情”字的成语,并理解词语、、、②表示心理十分依恋不舍的词语、、、3、读课文,口头填上恰当的动词,把句子熟读通顺①大门,石砌的甬道,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花园,宽宽的石阶,了宽阔的操场。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有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都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回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1.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本单元重点词语。

.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发展性目标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

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

单元课时安排《杨氏之子》2课时《晏子使楚》3课时《半截蜡烛》2课时《打电话》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三3课时回顾.拓展三1课时发放镇双树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集体备课:2018年3月29日二次备课:年月日学期总第课时课题杨氏之子授课班级五年级授课教师课型新授课预设课时总 2课时,本课为第 1课时主备人刘玉霞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1.通过默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和语言表达的艺术。

情感态度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法学法共同探讨教学准备课件集备共案(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个案(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语文S版).docx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语文S版).docx

最新整理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语文S版)14居里夫人的三克雷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及本课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教学难点: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提纲:1、正确认识5个字,学会10个字,画出词语。

2、查阅一些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3、读文,说一说课文讲了居里夫人的什么事?4、读读教材第68页的“阅读”。

二、初读课文,展示汇报:(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出示: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

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

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二)汇报预习字、词情况。

1、字: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

2.听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3.结合句子理解词语:写:简陋弘扬癌症保留穷困一贫如洗捐献腰缠万贯解囊相助镭“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6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篇1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科书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内容。

1、导语: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文字相比,汉字无论是在字形上还是在读音上都别具一格。

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

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点拨)2、揭示内容。

同学们,通过刚刚的交流,大家已经对汉字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汉字王国,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计划。

1、提示: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翻到教科书第43页。

2、学生自由读课文开头的一段话。

3、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结束后展示活动成果。

4、学生自由分组。

(教师适当指导:可以分为四大组,第一组字谜组;第二组歇后语、笑话、古诗组;第三组绕口令、对联组;第四组汉字起源组)5、“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活动时间:月日活动地点: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

(3)了解汉字的趣味。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

分工:组长:搜集资料:编辑:抄写:插图:6、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合理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讨论后,形成完整的计划;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汇报形式,如竞猜、讲故事、朗诵、展览等。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0、杨氏之子(原)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学法指导:1、以读为主。

(读、思、意相结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2、让学生读字音,(联系上下文)训练学生理解课文水平。

3、指导读文言文(断字持续气)。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使用此法学习新课。

4、指导学生体会人物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

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1、谈话导入师:有这样两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两句话和现代语言白话文不一样,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 。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也叫古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的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2 、解释课题师:根据课前预习,说说你对题目理解(姓杨人家的儿子)课文中的小孩姓杨,称为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应该被称为——二、读课文,初识文言文1、我们刚才理解了课题,现在大家一定很想读这个故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在读课文之前,智慧老人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出示课件)2、检查通读效果同学们都读的很认真,对照智慧老人的要求,老师来检查一下。

(指名读后,正音)师:你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范读)师:老师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师:(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师领读、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智慧老人对同学们刚才的朗读很满意,他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出示课件)1、说说你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2、现在请同学们用下面这些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课件出示)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同学们都读懂了吗?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重点引导理解“设、指以示儿、应声答曰、未闻、禽)师:引导理解“设”时(课件出示)你用了什么方法知道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呢?4.说故事字词都理解了,同学们肯定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巾帼英杰教材分析:本单元由《黄道婆》《提灯女神》《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三篇精读课文和《香玉剧社号》《花木兰》两篇略读课文及“语文百花园三”组成。

五篇课文歌颂的都是巾帼英杰。

主要让学生们充分领略了这些女性的平凡与伟大。

课文中安排了7幅插图,生动地反映了课文的重点部分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课后编排了16道练习和选做题,提示了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和教学重点。

习作要求围绕“个性与性别”写一写自己的事情。

教学目标:1、认识35个生字,会写3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几位巾帼英杰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4、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几位英杰的故事及她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

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策略:本单元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要收集有关资料,帮助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时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的精神面貌,感受一位位女性的平凡与伟大。

课后要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单元各课主要学习内容:1、《黄道婆》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表现了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提灯女神》讲的是“白衣天使”的先驱南丁格尔的故事,赞扬了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香玉剧社号》讲的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事,表现了一位艺人的爱国情怀。

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讲的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拥有三克镭的事,表现了她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四单元教案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四单元教案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四单元教案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了民谣,你明白了什么?(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黄婆婆什么缘故要叫这儿的人织布。

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能够回答哪些问题?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同时生活得专门好。

生:她从小受公婆、夫君的虐待因此……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什么缘故她要舍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点?)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尽管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然而她常常想念家乡。

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明白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尽管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然而她常常想念家乡。

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尽管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然而她想念家乡。

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专门想念家乡)(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如何样的一个人。

(爱家乡)5.从文章中什么地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6.你认为黄道婆是如何样的人?生:聪慧,改进了纺纱的工具生:手艺精湛,教大伙儿织物上绘画。

生:为家乡做了专门大的奉献。

生:杰出的人才7.资料补充(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各种各样布的图松江布的图(2)看到这一切,假如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夫人婆说些什么?四、自主归纳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docx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docx

最新整理五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9.海伦凯勒教学要求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

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

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二、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

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理清脉络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2、分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给她带来的灾难。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

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题为“走进名著”,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名著的语言风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词,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脉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名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名著的语言风格。

(3)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

(2)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生字词。

(3)欣赏名著的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句子。

(2)学会欣赏名著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安排1.第一课时:课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背景。

(2)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了解本课的生字词,并解释其意思。

(4)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孙悟空、白骨精等人物形象。

2.第二课时:课文《草船借箭》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

(2)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了解本课的生字词,并解释其意思。

(4)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曹操等人物形象。

3.第三课时:课文《火烧赤壁》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火烧赤壁》的故事背景。

(2)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了解本课的生字词,并解释其意思。

(4)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周瑜、曹操等人物形象。

4.第四课时:名著欣赏与拓展教学过程:(1)名著欣赏: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过的名著,介绍名著的主要内容和语言风格。

2016年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

2016年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组》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是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组织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

这一组教材选编了多种文学体例,如文言文《杨氏之子》,历史故事《晏子使楚》,剧本《半截蜡烛》,相声《打电话》。

教材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意图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这一组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渠道探寻和解读着我们的文化根源,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充分了解和感受祖国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得到全面的提升。

10 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语文S版)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语文S版)14 居里夫人的三克雷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及本课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教学难点: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提纲:1、正确认识5个字,学会10个字,画出词语。

2、查阅一些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3、读文,说一说课文讲了居里夫人的什么事?4、读读教材第68页的“阅读链接”。

二、初读课文,展示汇报:(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出示: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

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

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二)汇报预习字、词情况。

1、字: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

2.听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3.结合句子理解词语:写:简陋弘扬癌症保留穷困一贫如洗捐献腰缠万贯解囊相助镭“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

出示 (句子):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和简陋的实验室。

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又有什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和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4.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5、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三、深入读书,理清文章脉络1.段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2.理清文章的结构。

四、引导质疑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读文章,找出来,读读。

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

五、检测和反馈1、写生字、词语。

2、找出近义词:.解囊相助一贫如洗第二课时一、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

(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过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二、预习提纲: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2、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

三、展示交流,理解内容。

1、通过上节的学习,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

(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2、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3、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

4、引导发现,深入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

出示 (句子):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和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1)对于这段文字,认为居里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2)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一)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二)体会重点句理解1.出示句子: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1)读懂了什么?(2)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3)用异常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4)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什么?(5)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6)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镭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

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就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

)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

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1)读懂了什么?(2)读出居里夫人的无私(3)读出居里夫人的忘我(4)理解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3.在这些“醉心”于事业的梦想者心里有的只是什么?(1)能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样的人吗?(2)赞美的读。

四、全文总结。

读了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此时你能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样的人吗?五、反馈。

1、写出反义词:放弃——困顿———2、把词语补充完整: 端庄()腰缠()()相助板书设计: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本该仅凭专利富甲一方事实放弃专利如此困顿——(大公无私、伟大)教学反思:在本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充分进行自学,学生能在小组内广泛地进行汇报交流,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思考、质疑、讨论。

我还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补充进来,既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又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15、花木兰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提纲:1、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识记。

2、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图片、邮票。

3、读文体会花木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4、了解故事背景。

二、激趣导入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那就是《花木兰》。

板书课题。

三、展示汇报:1、读生字、词语卡片。

2、你知道有关花木兰的哪些信息?补充时代背景: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

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

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3、你认为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再次认识剧本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

(《快乐王子》都是剧本)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1)故事内容(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五、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1.理解词语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一个剧本,讲的是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女孩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了战功,并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忠孝两全的崇高精神。

)六、自由读,评价人物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

(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2.交流(1)全文有几个人物?(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3.分角色朗读课文七、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八.课外拓展,读木兰诗课件出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板书设计:15、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花木兰巾帼英雄英勇善战课后反思: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资料补充进来,有的同学介绍了花木兰的故事,有的出示了花木兰的剧照、邮票,还有的介绍了剧本的特点,不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把主谓句改换成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方法.2联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体会表现人物形象和精神的方法。

3读读背背并理解感悟古诗。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己感悟古诗。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化。

2熟读古诗,理解它们的意思二、汇报展示1读例句,说说句子是如何变化的。

例: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黄道婆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学会了。

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被黄道婆学会了。

完成: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拓展和交流:同学们,本单元讲述了五位古今中外著名女性的故事,她们的形象和业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