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附复习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12篇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12篇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029c7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d.png)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12篇附参考答案(一)黄梅戏的抒情性(节选)黄梅戏音乐唱腔的个性特色和格调,既是黄梅戏抒情风格的重要内容,又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
黄梅戏的音乐唱腔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音乐体系,它的花腔小调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表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劳作中的欢乐和忧愁。
它以平词为核心的板腔体套曲代表着黄梅戏音乐主腔的整体风貌。
这一体系由平词、数板、对板、火工、彩腔、花腔、二行、八板、阴司腔、仙腔等组成。
每一个腔体都能独立地表达一个特定的音乐形象,即戏曲唱词的某种思想内容,而且把它们耦合交叉等联系起来就更能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复杂多变的思想内容。
如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愉悦、欢乐的特点,《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较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的欢乐愉悦之情。
平词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主要是叙述情况,但《天仙配》中董永唱的“含悲忍泪往前走”,就是以平词为主调揉进了其他腔调的唱段,观之听之,哀怨惆怅、悲凉苦闷之情立即涌上心头。
1.用“”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2分)2.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8分)(1)黄梅戏的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它的板腔体套曲以为核心。
(2)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的特点;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
3.作者列举《女驸马》《天仙配》,是为说明(A.腔体耦合交叉能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 B.唱腔是丰富而完整的体系)。
(2分)参考答案:2.(1)花腔小调平词(2)愉悦、欢乐平词3.A(二)过了几天,汤姆的同学贝奇过生日,家里决定在山上给她举行野餐会,让孩子们都参加。
餐后,孩子们都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去了,听说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他们想进去探险。
汤姆和贝奇走在最前面,他俩举着蜡烛,顺着黑乎乎的通道,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洞里的景(观关)。
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据.(jūjù)他们的心灵,他们不顾同学们的劝阻,一直往里走去。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复习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复习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1c895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2.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复习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 )A. 神话故事集B. 民间故事集C. 诗歌集D. 历史小说集答案:B2.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于( )A. 阿拉伯B. 波斯C. 印度D. 埃及答案:A3. 在《一千零一夜》中,辛巴达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的( )A. 航海冒险B. 农耕生活C. 经商经历D. 狩猎奇遇答案:A4. 《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主要讲述了( )A. 阿里巴巴的聪明才智B.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友情C.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斗争D. 阿里巴巴的家庭生活答案:A5. 《一千零一夜》中,睡美人的故事与以下哪个故事类似?A. 灰姑娘B. 白雪公主C. 小红帽D. 美人鱼答案:B二、填空题1.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起源于____________,是一部____________。
答案:阿拉伯,民间故事集2. 《一千零一夜》中,辛巴达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的____________。
答案:航海冒险3. 在《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
答案:阿里巴巴的聪明才智4. 《一千零一夜》中,睡美人的故事与____________类似。
答案:白雪公主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
答案:《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起源于阿拉伯,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它汇集了中世纪阿拉伯地区的神话、传说、寓言、童话等多种故事形式,共计一千零一夜。
2. 请简要介绍辛巴达的故事主题。
答案:辛巴达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在航海冒险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奇遇。
通过辛巴达的冒险经历,展现了他的勇敢、智慧和运气,同时也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3. 请简要介绍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主题。
答案: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主要讲述了阿里巴巴如何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四十大盗展开斗争,最终战胜盗贼并赢得财富和爱情的故事。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课外阅读专项练习第4套》(16篇,共6套)附答案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课外阅读专项练习第4套》(16篇,共6套)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18a7f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5.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第4套(16篇,共6套)学校:班级:条码区姓名:第10篇:___________________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
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
”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
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
”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
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
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
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
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
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
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
那封面的风格,版式的内页,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
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
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
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
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课外阅读专项练习第1套》(16篇,共6套)附答案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课外阅读专项练习第1套》(16篇,共6套)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f9644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6.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专项训练】——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第1套(16篇,共6套)学校:班级:条码区姓名:第1篇:新叶①一夜春雨。
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
“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
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
“啊!你好,新叶!”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
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
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
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
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
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
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
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
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
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
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
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
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
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深根自养,忘我自献。
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
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
⑦也许是因为“绿叶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
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
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⑧新叶青青,我忽然想起: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bc386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b.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外阅读(一)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1)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伯牙绝.弦( ) 斩尽杀绝.( ) 绝.处逢生( ) 美妙绝.伦( )绝.大多数( ) 悬崖绝.壁( )(2)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心怀不善( )多愁善.感( ) 善.始善终( ) 英勇善.战(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A.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①句子含义: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①句子含义: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二)变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
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用序号按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3c5928910ef12d2bf9e790.png)
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开心阅读。
感悟春天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渐渐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
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凍閒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
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往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着,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又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
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
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
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
翻翻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等诗人们的关于春的感慨。
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灏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
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
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
唐朝的志雨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角度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借助春天,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
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51b93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b.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
老人与海〔节选〕[美]海明威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
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
一条鲨鱼______了一个身,就______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______又一______,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
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局部咬去。
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n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
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
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
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
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
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
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
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扯拉转〔2〕从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________。
〔3〕选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阅读理解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①雨天,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
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②“今天你晚了。
〞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eaaec35f0e7cd1852536d5.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衔接阅读: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
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悬”字的部首是( ),音序是( );“悬”的意思有:①挂②公开揭示③抬④无着落;无结果⑤距离大;差别大。
文中的“悬”取第( )种解释;“实力悬殊”取第( )种解释。
(2)找出一个夸张句画上横线,这样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3)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4)用横线划出说明灯的数量多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说明灯的种类多的子。
(5)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
林冲、贾宝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宝钗、属于《水浒传》的有:________属于《红楼梦》的有:________2.在阅读中学习方法心愿巴黎有许多街道公园。
离我们的公寓不远处就有一座。
一个假日,我夹着一本书来到这个小公园,坐在花丛中间的长椅上。
这是我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最经常见到的。
我翻了几页书,忽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声音:“先生,你是中国人,是吗?”我抬头一看,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双手抱着个大布娃娃站在我面前。
六年级阅读理解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word)
![六年级阅读理解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word)](https://img.taocdn.com/s3/m/2cada745b9f3f90f77c61b38.png)
阅读理解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word)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1.礼物①他推着那辆崭新的“安琪儿”慢慢走着,想着女儿看到这辆自行车时将有的雀跃欢呼,他为自己选择的礼物不由自主地笑了,他知道一辆自行车对女儿的意义。
②女儿很不幸,他总是这么认为,在她最需要母爱的时候,却失去了母亲。
当时,他就暗暗发誓,今后,他会将此生所有的爱都交给自己的女儿,女儿就是他的唯一,是他所有的财富,他定会让女儿享受到别人能享受的全部的爱。
③但是他只是一家小工厂的工人,每月那点可怜的收入,除去父女俩的生活费用所剩无几。
别的孩子一年四季总有新衣服穿,女儿却一年到头总穿着那件洗得发白了的校服;别的孩子可将大把大把的钱扔进电子游戏室,而女儿仅有的娱乐就是帮那个几年前花一块五毛钱买的洋娃娃梳梳头;别的孩子都是每天坐在饭桌前等着开饭,女儿却差不多负担了所有的家务……这一切,使他对女儿产生了深深的内疚感,女儿弱小的双肩本不该承受这一切啊!④“没妈的孩子真可怜。
”一听到邻里这样的议论,他的心就像被针扎着一样疼。
⑤女儿是非常优秀的。
每一次的考试,每一次的学科竟赛,女儿总是第一。
他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做。
他不知道别的家长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自豪感,是怎样来庆祝的,他能做的,就是让女儿吃上一顿她爱吃的莱。
⑥女儿快十五岁了。
一天,他说:“等你再拿一个第一,爸爸买辆自行车给你。
”女儿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暗淡了下来:“不,爸爸,我真的不需要。
”虽然女儿这样说,但他明白,一辆自行车对女儿的意义。
⑦上小学时,别的孩子有车接送,他却只能每天牵着女儿的小手陪她走到学校。
现在女儿上了中学,不用他送了,可他知道,学校离家更远了,别的孩子都骑自行车,可女儿……每当刮风下雨,女儿回来总是一身泥水,一脸疲惫,他见了不知道多心疼。
他也曾每天给女儿几元钱,让她乘公共汽车,女儿收下后,却在他生日那天送了他一双不很名贵却足以让他珍惜一辈子的皮鞋。
女儿也知道,他太需要一双皮鞋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0db62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8.png)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一)《除夕夜的年夜饭守岁酒》(节选)除夕的夜饭,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是具有祈望将来,迎接新年的特殊意义,当全家老少合欢团聚,共进年夜饭的时候,其乐融融,洋洋得意,自不必细说。
在上海的风俗中,年夜饭这顿丰宴,同样很隆重。
年夜饭的莱肴,上海人很讲究好名堂。
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
果类中的柑子,是除夕不可缺少的食物,俗语说:“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
”还要吃些芋头即芋艿,上海人有谚语说是:“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
”另外,吃豌豆,因为豌豆又名安乐菜,和长生果之类,同样都是很吉利的名称。
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传说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要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除夕之夜的吃,在年夜饭之后,饭莱虽撤去,但守岁酒和果品之类却是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
关于守岁酒,唐人诗中有首《守岁》,表达了一年又将伊始的辞旧迎新之情:“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旧俗在除夕子夜时分,上海人各家要“接灶君”。
接灶就是把灶神从天上接回家来。
届时,家里男主人换衣服,上供物,焚香燃烛于灶前。
接灶完毕,家中主人亲自关上大门,门上贴有“封门大吉”的红纸。
这时实际上已是年夜结束了。
待到拂晓鸡鸣时,换贴“开门大吉”红纸,家家赶紧燃放起爆竹,“蓬啪!”“劈里啪刺,劈里啪刺……”响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宣告新的一年开始了!1.选文按顺序先后介绍了上海人家年夜习俗,包括、、、、等。
其中,对的介绍最详细,列举了、、、等。
选文还引用了两句俗谚。
民间俗谚生动形象,我也知道一些,课外我也积累两句:。
2.读划线部分,理解成语“无稽之谈”:。
3.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习俗,你还知道下列传统节日的哪些习俗呢?(至少列举两个)元宵节:。
清明节:。
4.关于“守岁酒”,文中引用了唐诗《守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f41e90b307e87100f696ae.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他要感谢那双手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
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这是你的手,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
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
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
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给予,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支持。
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文中小道格拉斯要感谢的是________的手?原因是________(2)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
(3)在你的生活中,有要感谢的手吗?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解析:(1)老师;老师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
给他温暖和关爱(2)总结全文,点明主题(3)略。
【解析】【分析】(1)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选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老师、老师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f88f23ba0d4a7302763ae9.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阅读名著《老人与海(节选)》,完成练习。
老人与海(节选)①大约夜里十点的时候,他看见了城市的灯火映在天际的反光。
起初只能依稀看出,就像月亮升起前天上的微光。
然后一步步地看清楚了,就在此刻正被越来越大的风刮到波涛汹涌的海洋的另一边。
他驶进了这反光的圈子,他想,要不了多久就能驶到湾流的边缘了。
现在事情过去了,他想。
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
不过,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武器,怎样能对付它们呢?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发痛。
我希望不必再斗了,他想。
我真希望不必再斗了。
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
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磷光。
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
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它就此丢了。
②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
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
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
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
他听见舵把啪的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
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
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
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末的一条。
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
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
③他回到船艄,船还是好好的,他想。
④“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人教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a1c0f158fb770bf68a55c1.png)
人教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
李大钊是这样教育子女的李大钊父母早逝,由祖父李如珍一手带大。
祖父管教很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受到种种处罚。
如此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影响很深。
李大钊自己做父亲后,从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启发,同样对子女进行严格的教育。
扫雪就是他教子实践中的一则小故事。
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
李大钊对他的儿女们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
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
”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孩子:“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
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
呆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
”说完,他和孩子们拿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
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孩子们边扫雪,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反而越扫越有劲……(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处罚——________ 严格——________ 新奇——________(2)李大钊为什么孩子们去扫雪?而孩子们的外祖母为什么不让去呢?结果如何?(3)从这则李大钊教子实践扫雪的小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解析:(1)奖励;宽松;陈旧(2)李大钊对子女进行严格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明白劳动的意义。
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孩子,怕他们冻病了。
结果孩子们一边扫雪一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反而越扫越有劲。
(3)示例:我们也应该从小养成吃苦的好习惯,不娇生惯养,不做寄生虫。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课外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课外阅读【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74e71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b.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课外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全善良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个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了笑意。
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有点责怪父亲似的。
这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
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多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
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
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
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爸,伤口痛了吧?”“一点点吧!”“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
我不禁又想起车上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1.在让座给老人的过程中,那个姑娘的神态表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请在选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并写下来。
(3分)( )→( )→( )2.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3c4b1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4.png)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含答案)第一篇: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含答案)千金一诺①真爱的方式有许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②8岁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当时正读初中,她是个很美的姑娘,亲朋们因此很宠爱她。
春节前,从广州出差回来的姑姑给她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作为新年的礼物。
在我饱含羡慕甚至是嫉妒的目光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着新年的到来。
③可是就在腊月二十九那天,邻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做客,仓促之下伯父伯母没有准备好给她的礼物。
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于是促成了一桩美满的婚事。
④晚上,伯父来到我家,连连称谢并送来了买衣服的钱,父亲执意不收。
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灾乐祸挖苦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应新年那天一定让她穿上新衣服。
姐姐不理睬父亲,躲在母亲怀里委屈地哭个不停。
⑤那时候爸爸妈妈两个人的工资不足100元钱,家中的经济一点儿也不富裕,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偏僻小城里根本买不到那样漂亮的衣服。
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
⑥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亲一大早就拿着家里仅有的30元钱去赶北京的长途汽车,西单、东单、王府井、大栅栏……他跑遍城内大大小小的商业市场,最后终于买到了和姑姑送的样式、颜色都一样的上衣。
⑦在黄昏的暮色中,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把衣服放到满脸惊诧的姐姐手上,没有说一句话。
⑧看看母亲给父亲清洗包扎挤车碰破的手臂,我问:“爸爸,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买衣服?”父亲轻轻抚摩着我的头,淡淡地说了一句:“让姐姐过个愉快的新年呀。
”⑨泪水渐渐遮住了我的视线,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沿着父亲的手指抵达我幼小心灵的最深处。
1、文题“千金一诺”的意思是什么?它带有怎样的感情色彩?答:文题“千金一诺”的意思是像千金那样贵重的一个承诺;守信用,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绝不食言。
这里指父亲遵守他对姐姐的承诺感情色彩:褒义。
2、文章开头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3、说明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
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顺序,按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和4、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5、文中第⑤句里的“这样”的含义是:(1)(2)6、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庄重的乞讨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íng zhòng)。
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
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
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
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
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
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
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ó dòng)脚步。
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īng cuì)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
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
《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
乘客们静静地听着。
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
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
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
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
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qì fèn)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
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 将短文中的拼音换成汉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níng zhòng nuó dòng qīng cuì qì fèn( ) ( ) ( )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入迷()知晓()振奋()3. 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述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②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 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6. 回答问题。
① "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②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走进书里去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瞬间——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5、作者把___ __比喻为__ _____的宴席。
把_______比喻为_____的快餐。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学溜冰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
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
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哪!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
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
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
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你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
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1.读拼音写词语。
nuò ruò jué jiàng zǔ náo kǒng bù()()()()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段,并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事中,在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5.你怎样理解故事中“椅子”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结尾“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高贵的施舍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
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
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
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
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
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
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
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
”对母亲深深地(jū)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
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
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