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发展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瓷器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心之一,中国古代对世界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发明了

瓷器。中国陶瓷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

十分丰富的科学技术和艺术内涵。从陶瓷诞生的那天起,它就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各异的造型,多变的釉色和装饰,缤纷的彩绘和不断改进的工艺,这些人类利用水、火的作

用而将泥土转变成的陶瓷器上充分表现了先民们将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创造力。

,商、周时期原始瓷的烧制成功

中国古代的先民们从很早的时候就创造了瓷器,这不仅使先民们自身的生活水平得到了

改善,也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瓷器具有优于陶器和金属器的长处。如瓷器由于有一层

光洁不透水的釉层,与陶器相比,其具有清洁,坚硬的特点。又由于瓷器是将廉价的矿石材

料经过热处理,得到人们需要的各种造型的器物,由于其的加工过程相对简易,与金属材料

制成的器物相比,其具有廉价的优点。这是瓷器自然属性方面的优点。

同时,由于其易于塑造的形态,优美多变的釉色和丰富多彩的装饰,使其具有很高的文

化、艺术含量。因此,瓷器从其生产伊始就既是实用器物,又是艺术品。

1.瓷器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瓷器,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但是,认为瓷器应具备

以下四个条件,大家的认识还是一致的。这四个条件是:

第一,瓷器必须用瓷土作胎。瓷土是一种岩状矿石,在中国很早就使用瓷石作原料来生产瓷器了。由于中国的地域辽阔,各种瓷土(Porcelain clay)的品质各不相同,但其中最主

要的成分应该是高岭土(Kaoli ne)。高岭土一名的由来,是由于这种原料出于距景德镇不远的高岭山,用于制瓷而得名。在长期的相延使用中,高岭土也被用来泛指瓷土,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名称。中国各地瓷土的组成不同,使各地瓷器的质地和胎色千差万别,也是后来形成

不同瓷系的重要原因。但无论如何,使用的原料中高岭土必定占较高的比例,这是瓷器与陶

器的重要区别。

第二,瓷器必须经过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焙烧,使胎体充分烧结,结构紧密。检验方法是,物理测定胎体的吸水率应低于1%或不吸水。高温烧制过程,是从瓷土变为瓷器的主要的化学反应过程,是瓷器有别于陶器的关键点之一。

第三,瓷器的表面应施高温烧成的玻璃质釉。在标准的高温下釉完全熔融,达到玻璃化。

这样在器物表面形成了一层完全不吸水、光亮洁净的保护层,这是瓷器最大的优点之一。釉

中含氧化铁的多少,烧成时窑炉内气氛的不同,导致成品瓷器呈现出白、黑、青等不同的颜色。釉中加入铜、钴等不同的元素,又可呈现出红、绿、蓝等美丽的颜色,使瓷器具有色彩多样、华美秀丽的特色。

第四,瓷器烧结后,胎体结实、坚硬,叩之发出清越的金属声。这一点实际上与制瓷原料的品质和烧结度密切相关。但它是一种易鉴定和直观的标准。

此外,有些学者在谈到什么是瓷器或瓷器应具备的条件时,往往还将瓷器胎质的白度和

透明度作为一项标准。认为瓷器的胎色应该为白色,瓷器的胎质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认为胎质不具备一定的白度和透明度的,一概不能称为瓷器。如果按这种意见,那么我国相当长

一段历史时期里,相当大一部分地区生产的瓷器就都被划到瓷器范围之外了。这是不符合我

国瓷器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实际情况是,我国的瓷器既有白色胎,薄胎半透明的;也有灰、褐、黑色,不透光的。

但胎体的断面均有玻璃相,烧结程度较好,吸水率较低,应该说是达到了瓷器的标准了。在

汉语里,只有“陶”和“瓷”两个概念,而英语里则有三个等级,即porcelain ,表示完全

达到现代陶瓷标准的瓷器;stoneware ,有中国学者将其译为炻器,但这个词始终不能推广流行,有的学者则干脆称之为半陶半瓷的器物;再有就是earthenware或pottery,意思是陶

器。实际情况是,中国在相当长时间里生产的器物,尤其是北方广大地区长时间生产的都应

被称为stoneware。但不论是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还是现代学者的研究,都把前二者统称为瓷器。

瓷器的生产要求人们对瓷土的可塑性有充分的认识,对高温熔炼技术能熟练掌握。有了

对这些物理、化学反应的认识和控制,瓷器就应运而生了。可以说,瓷器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充分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改造能力和卓越的创造力。

2.印纹硬陶的产生

印纹硬陶主要是在中国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生产,包括江苏、浙江、上海、

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台湾和香港等地。一般认为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成熟于商代,兴盛于西周,春秋战国后逐渐衰微。

印纹硬陶和一般陶器的最大不同是其使用的原料上的变化,印纹硬陶所用原料为含杂质

较多的瓷土,氧化铁的含量低于陶器,烧成温度可达12000C;在成型方法上与陶器大体相同。但之所以称为印纹硬陶,是因为器物表面都用刻有阴文的陶或木制的印模在器表拍印花纹,这些花纹给陶器带来了优美的装饰,又有一定的强化器物胎体的作用。印纹硬陶的一个重要

的标志是它比一般的陶器具有更致密坚硬的质地,原因是制陶原料的变化和烧成温度的提高。而烧成温度的提高有赖于窑炉的改进,至少在商代南方地区已经出现了小型龙窑,长的窑室和烟囱使窑温大大提高。

3.原始青瓷的出现

1970年代,在文物考古界和科技界进行过一场关于什么是瓷器和瓷器是何时出现的大讨论,最终,学者们在原始瓷器方面大体达成了一致,即把商周到东汉后期以前的一批以瓷

土做胎,器表施釉,但烧成温度没有达到1250OC的器物称为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在器物的内外表面或仅在外表面施一层厚薄不匀的玻璃釉,釉色从青灰、青黄、

黄褐到较深色的酱色釉,一般胎釉结合不好,胎质进一步改进,胎色多呈灰白色,一般烧结

较好,胎质致密。这是我国首次出现的高温釉器物,这类器物在早期主要是作为青铜礼器的

替代品,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作为日用品。这时期的主要产地在今天浙江的中部地区,从湖州到德清地区发现了商周时期的窑址。如前年发掘的德清火烧山(春秋时期)和亭子桥(战国时期)窑址,出土的原始瓷器的水平已相当高,质量也较稳定,装烧方法表明其生产技

术已很成熟。

二,东汉晚期南方青釉瓷的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