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的汽车专业课教学研究
栏目编辑:高中伟 ******************职教园地文/吉林 刘志超本文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范式对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当前,行动导向教学范式在我国职业教育的研究中广受追捧,通过对中国知网文献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得知,行动导向教学范式在理论研究层面基本达成共识,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实践研究层面,实践研究主要是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面。
由于当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很少有研究者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范式开展研究,为此,本文将选取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为研究案例,研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专业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调整方案。
一、文献回顾2021年,曹荣军在文章《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职业模块教材开发探究》中阐述:“职业模块教材开发要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相适应,有利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引领、以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的行动导向教学。
”2021年,倪福疆在文章《中职“积极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中提到,“中职积极语文教学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具行动导向的特征。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1.教学设计在学习此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了解配气机构的布置、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配气机构各个零件损坏的原因。
需要注意配气机构各个配件的拆装注意事项、规格和检测方法。
具体的检测项目包括检查并更换气门间隙、气门导管间隙、气门挺杆间隙;检查并更换气门长度、气门盖外径、节气门头部;检查并更换气门弹簧长度、侧边长和涨紧力;以及检查并维修气门座。
学生能够明确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配件布置并阐释其作用,判断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技术指标,根据技术手册进行配气机构的分解及检修工作,概括配气机构的基本检测项目,拟订检测流程,执行检修计划,从而解决发动机排气冒蓝烟、机油消耗量增加的问题,提高自身在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维修领域的专业能力。
2.教学实施本次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汽车维修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内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4S店SA工作流程,并共同完成学习情景任务书,各小组还需分别汇报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补充和改进。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摘要:汽车维护与保养是汽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本文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学生参与实际维护与保养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应用知识,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它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中的实践1.设计实际操作任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听课,并且很难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设计中提前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学习汽车发动机维护的课程中,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实际操作任务,要求他们亲自动手维护汽车发动机,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2.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通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汽车发动机无法启动、发动机噪音异常等。
在这些问题出现时,老师不会立即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且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效果分析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他们通过实际操作任务的参与,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所学知识,并且对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加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增强,他们不再依赖老师的指导,通过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摘要: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现况出发,指出了以行动导向的课程为基础的必要性。
本文深入探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并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行动导向汽车机械基础研究前言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一种符合国家实际的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使知识的教学系统化、完善化。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包括共同或者自己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可以对学生的情感、认知等方面的人格的形成产生良好的促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汽车机械基础与一般机械基础不同,它有着较为突出的专业特色。
该课程是由机械设计、工程力学、机械原理、金属热处理等多个科目整合而成的,对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汽车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中有更实际的作用使其成为一种趋势。
1.行动导向方法在汽车机械的基础教学中的实际应用1.1.围绕工作任务展开围绕工作任务展开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教材内容的选择,使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
教学工作的进行也要以工作任务的引领为中心,从而构成了一连贯的教学项目。
要增加对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不能一味要求其系统性。
比如与机械制造本专业的机械制图教材相比,识读常用的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作为教材中的机械制图部分的工作任务对学生制图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
所以,在进行教材内容安排时要做到实用、够用,该省略的就省略。
这样不仅使学时问题迎刃而解,也不会对后面的课程学习造成影响。
1.2. 注重实践过程长期从事汽车机械基础教学的老师必须做到解放思想,准确把握该专业的教学目标。
比如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说,蜗杆传动部分的教学并不能只是简单介绍传动特点、应用范围、基本参数等基础的知识,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蜗杆式汽车装置。
为了加强实践,可以在合理的条件下多安排两次教学活动。
汽修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实践
汽修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实践摘要:本文结合目前中职学校中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课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中职汽修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过程及问题探讨。
关键词:汽修教学行动导向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才能在培养有较高职业行动能力高素质劳动者的模式上有新的突破,这样的模式势在必行。
第一,要针对中职学生的普遍智力特点,第二,要寻求新的培养方案和策略,第三,我们要打造新的完善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要知道“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方法拥有的针对性是无法比拟的。
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针对性强,这点我们刚才说过了。
二是以真个职业活动为导向。
三是我们开展的这种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
我们所说的行为导向性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严格的教学思想。
这其中涵盖了大量而具体的行为导向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其中都有很大程度上的体现。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五个步骤:资讯、计划、实施、检察和评价,对每以个步骤而言都有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工作的时间要求。
1 在汽修专业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 必要性(1)项目教学方式由于能够充分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形成活动所以深受到了中职学生的的喜爱和欢迎。
具体来说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来说一般我们在实际的项目教学中大多使用与工作休戚相关的项目,特备值得一提的是这类项目大多都和职业技能有很大的关联和联系。
其次来说就是我们的任务性非常明确。
学生们也因此而明确了自己所要进行的工作和工作程度以及合格程度。
三是挑战性非常高,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并让学生们掌握自我解决的方法和办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对学生来说是有巨大收益的。
同时,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之中不断的促使学生进行合理化分工和对所需材料的独立收集,这也使得学生能从实际锻炼中获取到新知识和发现新问题,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受到了广大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也迫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尝试行动导向教学法。
本文就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如何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汽车维修专业;思考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从德国传入的一种教育理论方法,在1999年的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上,这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方法被大会所肯定和支持。
传到我国以后,也被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被教育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对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的一种革新,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行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而言,行动导向教学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者,更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举,注重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应地对汽车维修人员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却存在着种种问题。
目前,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着诸如教学内容陈旧,教材的编写严重滞后;教学实习设备和仪器与维修实际存在较大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我们知道,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实践性强,同时对基础理论要求也较高,多数专业知识来自工业生产中,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传统的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单纯地用书本、板书、语言甚至图形很难清楚地表达,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是太好。
更何况目前从事汽车维修专业学习的学生基本素质不是很高,入学时的文化基础并不是太牢固,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作者:张铮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7期摘要:本文从汽车机械基础的角度出发,指出了以行动导向的课程为基础的必要性。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将行动导向教学应用到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知识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其通过时间得到感性认知,通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归到实践中去。
本文深入探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行动导向;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实践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5-0-01引言行动导向法使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来的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使教学系统化、完善化,这种方法可以对学生的情感、认知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汽车机械基础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该课程由机械设计、工程力学、机械原理、金属热处理等多个科目综合而成,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机械的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一)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展开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以工作任务引领致使和技能、教材内容围绕工作任务来选择,是理论服务于实践,教学活动也围绕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进行,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教学项目。
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不能一味要求其系统性。
例如将机械制造本专业的机械制图教材相比,识读常用的的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作为教材中的机械制图部分的工作任务对学生的制图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
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开发探索
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开发探索【摘要】以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为例,对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的背景、过程和形成的特色进行探索。
实践证明,课程改革后更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行动导向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开发一、课程改革的背景2009年至2012年连续4年我国汽车销量雄踞全球第一,成为世界汽车交易中心,而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营销人才作为连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日愈稀缺,被教育部等六部委列为技能紧缺人才。
此外,由于我国汽车消费者消费观念日臻成熟和汽车营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对汽车营销从业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汽车营销企业和汽车生产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汽车营销队伍的营销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只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课程开发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课程开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而课程的开发从借鉴英国的BTEC课程、德国的“双元制”,发展到模块课程、核心课程、主题课程、项目课程等目前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作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新范式,通过行动来学习,即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这种“理论知识必需、够用,注重实践技能”的课程开发最能反映高职教育的特征,也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
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开发,成为目前高职课程开发的主流模式,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该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汽车营销能力。
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该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未能有机结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实施上,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续能力的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在汽车维修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OCCUPATION2019 03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在汽车维修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文/孙 磊摘 要:行动导向教学法现如今已经经过实践证实较为可行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其提倡的就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本文对其在汽车维修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以此来促进汽车维修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汽车维修专业 实验教学 应用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各职业院校在展开教育活动的同时也在及时创新自身教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维修作为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其中的实验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维修能力。
为此,如何有效保障汽车维修专业实验教学质量也就成为了特别重视的问题。
而本文基于此提出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希望能够让学生在行动与实践中真正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保障汽车维修专业实验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行动导向教学相关概述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开始来自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德国教育学者经常会使用的一种培养关键能力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模式是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标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手、脑、心等多方面同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一同完成。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社会环境之中,各种各样的信息蜂拥而至,这个样的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汽车维修专业实验教学的时候,要想借助于讲解的方式将所有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是十分困难的,学生也无法在这种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从而也就无法保障汽车维修专业实验教学效果,无法提高学生维修能力,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
但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能从之前的“教法”转到“学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真正成为实验学习主体,教师则成为了整个实验活动的引导者与主持人,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其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汽车维修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行动导向教学要想在汽车维修专业实验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精心设计,借助于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就能在整个行动中掌握汽车维修专业知识与技能,真正有效提高汽车维修专业实验教学效果。
“行动导向法”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探索
( eatet f uo oi nierg Sani ol eo o m nctn& eho g, in701, h a D pr n t bl E g e n , hax Clg f m ui i Tcnl y X' 108 C i ) m oA m e n i e C ao o a n
需注 意的问题 。
关键词 : 动导 向教 学法; 行 汽车专业 ;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 号 :7 2 1 1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0 )0 4 -3 2 0 (4 -090
O n Aci n- re t d Ap o c n Te c i g Au o o ie S e i ly to o in e pr a h i a h n t m b l p ca t
职教 理 论界 和学 校师 生 的欢迎 。
出发 , 使职业教学从注重 “ 教法” 转到注重“ 学法 ” ,
充分体现 了“ 以学为本 , 因学施教” 的教学准则 , 教
学不 仅仅 是让 学 生 “ 学知 识 ” 而 是 要 “ , 学会 学 习 ” 、
近几年来 , 我院大力提 倡专业教 学改革 , 力求
第4 期
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8拄
陕 西 交 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o ha x C lg f o mui t n eh o o r l f an i oeeO m n ai &T cn n S l C co
NO. 4 20 8 0
“ 动 导 向法 " 汽 车 专 业 教 学 中的探 索 行 在
Ke r s Acin o e tdAp ra h; uo bl p cat ; o rh n iec p ct y wo d : t —r ne p o c A tmo i s e il o i e y C mp e e sv a a i y
汽车专业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活动设计实例
汽车专业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活动设计实例摘要:本文基于德国职教理念—行动导向教学,开发设计出适合我国职教特点的教学活动。
以汽车专业课程的一次教学活动为例,进行具体教学活动分析。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教学活动设计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是行动导向教学,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与学生今后的职业息息相关。
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强调“工作方法大于工作内容”,在此理念下,教学方法也必须随之改变,以达到良好的教学实施效果。
行动导向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独立的学习,更要具备学习的能力,这甚至比学生学习专业能力还重要。
因此,也成为了教师教学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德国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从如何根据教学情境选择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及媒体的使用,最后落实到如何设计理论课、实验课。
我们都亲身体验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但我认为单纯地将德国的这套教学方法照搬到我们的课堂还是有些牵强,很多方面都无法适应于我国的职教模式特点。
例如,德国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企业可以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和学习机会,而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多数还属学科式,面临着学生企业实习就业分配等问题;在德国,教学实行小班制,1名教师最多负责十几个人,而我们的班级人数甚至达到了40人,上实验课最多两个老师,平均1名教师负责20几人,这样的情况下1次实验课教师指导学生操作1次的时间都无法保证。
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德国的模式,需要将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灵活运用,开发设计出真正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活动来。
一、针对汽车专业课程的行动导向教学设计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课程汽车车身电控技术中的“汽车倒车雷达系统”这一授课单元为例,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在设计教学活动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备课准备。
1.教学内容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这一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核心课,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为后续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类课程打下基础。
分析行动导向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运用与实践
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中职汽修专业一直致力于为社会 培养优质的汽修专业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学还存在有较多的问题,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 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 讨做好相关教学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1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特点与行动导向法概述
2 中职汽修专业应用行动导向法教学的原因
汽修专业是中职学校的基础专业之一,当前大部分学校都有开 设汽修专业,每年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近些年来, 社会对于专业汽修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而且许多高职院校也开设 有汽修专业,其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中职汽修专业必须要及时进 行有效的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具体的教学 工作开展过程中,中职汽修专业也做出了不小的调整,尝试了多种 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法也是其中之一,而笔者认为之所以运用该方 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专业发展需要
ACADEMIC
学术
职业教育
分析行动导向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运用与实践黄海贇(南衡阳技师学院 421101)
摘要:中职汽修专业每年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汽修专业人才,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近些年来,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对汽修专 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汽修专业的发展,文章将探讨“行动导向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以求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满足汽车市场 的人才发展需要。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中职汽修专业;运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U461 文献标识码: A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引言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其维护与保养是保障车辆长期使用和安全行驶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于课堂讲解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本文旨在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通过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操能力和专业技能。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致力于促进学生学习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强调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去学习和理解知识。
行动导向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二、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目前,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培养相对薄弱。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 passively receive knowledge through lectures,缺乏对汽车维护与保养实际操作的深入理解和实践经验。
有必要通过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1. 设计实践环节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实践环节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体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关的实际操作任务,如更换机油、调整轮胎气压、检查发动机故障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操技能。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汽车维护故障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找出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AUTO TIME49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时代汽车 1 前言“汽车维护与保养”是专门为培养汽车与机电维修人才而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汽车维修与保养专业,这个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属于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因为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所以人们对于汽车制造维修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最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一,因为这种方法与“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特点的契合度高,所以已经被广泛运用与该课程之中,但从教学实践的结果来看,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2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在很多年轻的汽修专业的教师都是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缺乏实际的汽车检测维修经验,特别是汽车常见故障的判断和排除经验,只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时,只能按照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没有实际的维修案例来承载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就不能进行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模拟教学法,因为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不能为学生设置实际的汽车故障问题进行模拟维修,积累经验。
而有汽修经验的专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曹华广东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省广州市 510450摘 要: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受到了广大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的教学现状也迫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本文就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汽车维护与保养;探究分析业教师年龄偏大,长期受陈旧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对于新的汽车维修技术和方法不理解,也不采纳,致使学生学不到新的维修技术与方法,无法适应新时代社会。
年轻教师与老教师都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形成“一言堂”的教学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1]。
汽车专业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实践与思考
职教园地Professional Education Garden栏目编辑:高中伟 ******************84·March-CHINA 汽车专业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实践与思考◆文/广东 童剑锋随着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专业教学上的深入应用,传统学科化汽车课程越来越难以适应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要求。
因此,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汽车课程开发应运而生。
同时,随着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启动以及项目建设的深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汽车课程在职业学校里得到了广泛开展。
但是课程开发不可盲目,要科学、规范、严谨,还应该目的明确、操作准确。
在此,笔者总结所在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过程,并就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一、课程开发过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汽车课程开发主要包括“岗位分析、工作过程分析、典型任务描述、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工作页编写”等过程。
1.广泛调研,分析汽车专业岗位职业活动导向汽车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进行企业调研,了解汽修行业的岗位分工,分析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
在调研中要做到多维度调研:一是调研的单位类型要多样,既要有大型综合汽车修理厂,又要有小型汽车修理厂和中型品牌4S店;二是调研的数量要足够,一般在15家企业以上;三是调研的对象要包括企业内不同层面的人员,既要有高管,又要有中层,更要有一线汽车技术人员。
在此阶段,我校汽车系先后调研了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等地的多家汽车修理厂、品牌汽车4S 店以及汽车配件营销商,同时还调研了区域交通运输局、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等部门。
通过多维度调研,我们了解到汽修企业的组织结构和适合学生就业的岗位种类、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岗位薪酬以及汽车后市场企业分布、行业法规、行业发展规划等信息。
2.召开汽修专家研讨会,分析工作过程完成了前期的调研工作,接下来是召开汽修专家研讨会进行信息整合与分析,主要对调研的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分析,找出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曩 鬻
薯 一 罄 蒸 蓦 萝
基 于 行 动 导 向 的 汽 车 运 用基础 课 程 的 开 发 与实 践探 索
口 广 西 交 通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李 燕 赵 燕 吴 丹 龙 建 强
【 摘
要】 从汽 车运 用基础课 程教 学
的 开 发 ,将 其 从 注 重 理 论 教 学 的 课 程 转 变 为 一 种 典 型 工 作 任 务 的完 成 过 程 , 培
能 力 ,更 重 要 的 是 缩 短 了 学 生 走 上 工 作
路为 : 首先通过 到企 业进 行调研 , 召开行
业 企 业 专 家 T 作 分 析 会 ,确 定典 型 工 作 任 务 ;然 后 由课 程 主 讲 教 师 对 汽 车 使 用
提 高 了学 生 实 践操 作 能 力 , 增 强 了学 生
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 的“ 必需 、 够用” ,
保 证 应 用 知 识 的系 统 性 ,强 调 实 践 动 手 能 力 。详 见表 1 。
程中, 培养学生掌 握汽车科学 、 合理使用
设计, 将实 际工作过 程 的理 论教 学 与实
践 教 学 割 裂 开 来 , 学 内 容 与 职 业 能 力 教
“ 车 的选 购 ” “ 车 入 户 ” “ 车 的 合 新 、新 、汽
合我 国国情 、具有 高职特色 的新 的教学 模式 , 并不 断借鉴英 国 B E T 教学 理念 , 引 入 了模 块 课 程 、项 目课 程 到 工 作 过 程 系
导 发现 法 、 案例教 学法 、讨论 法等 多种 、
家庭用车的选配 政府公务用 车的选配
新 车 入 户 二 手 车 入 户
1 0
6
实施 过程 中 ,教 师作为教 学 的主体 , 整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汽车类专业课中的应用
178 2012. VOL. 63. NO. 04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汽车类专业课中的应用薛 燕(西安汽车科技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摘 要: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告知”教学模式的弊端尽显,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具体的学习任务,泛泛而听,容易分心,知识内化效率亟待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高有限。
本文主要以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汽车类专业课中开展的效果展开介绍。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职业教育;汽车类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德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发展起来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对以上教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有效尝试。
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各种任务,学生以行动参与,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们独立思考,查阅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合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主建构相关知识,掌握职业技能。
根据课程的特点,为满足专科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对本课程进行了设计,现以某节课程的展开为例,内容如下:任教科目:汽车整车线路故障分析与检修。
授课地点:实训教学楼二楼 Polo 实习模块。
课题名称:总课题:第三章 汽车电路识图。
分课题:§3.2 车身外部照明灯系故障检测与诊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在“应知”方面:要求学生熟悉POLO 轿车车身外部主要照明灯系的安装位置、颜色、开关操作方法,会分析OLO 轿车车身外部主要照明灯系的全车电路电路图。
在“应会”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对各个灯系的诊断检测方法及故障排查顺序。
教学重点:实施诊断检测Polo 轿车车身外部照明灯系故障的操作步骤。
突破方法:通过理实结合学会分析汽车电路图;在实车中找出电路图对应点。
课前准备:1、设备准备:Polo 轿车4辆、诊断仪4台、各种功率的试灯4个、带保险的跨接线4套、万用表8个、工具箱4套、教材:Polo 图册。
2、教师示范操作材料准备:(1)、Polo 轿车整体检查;(2)、检测工具、设备清点;(3)、示教板上书写本课程流程图。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专业实习教学中运用论文
刍议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专业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摘要】笔者在汽车专业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增添了教学的手段与形式,向广大的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形式,全面增强了学生综合素质。
本文针对汽车专业实践教学,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具体教学运用应当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汽车专业实习教学运用【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39—02前言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是目前专业课程教育改革的新指标。
近段时间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我校的汽车专业教学中推广,这对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全面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
同时,很多职业院校也高度重视高度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并运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侧重突出专业能力的综合提高。
在实际教学的方法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具有容易掌握速、教学面广泛、内容丰富、较高知识效益等特点,而在众多教学方法得以突出。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或行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石。
重组内容、学习目标、媒体、方法等因子的,建立师生教学互动环境。
将学与教结为一体形成社会交往的过程。
在此交流中,学生用心、脑、手来展开交流学习。
行为导向教学侧重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经过行为导向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理念、增加学习兴趣、形成综合能力。
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确定以培养专业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不再是以学生文化成绩作为判断标准,而是在授课过程中任务完成的行动职业能力作为评判标准;第二,确定以任务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不仅仅以以往的片面知识结构,而是以跨领域能力、整合任务知识作为导向;第三,以教学设计为导向的过程中,完全打破传统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组成由决策、计划、实施、收集信息、评估、检查等环节完善行为的过程;第四,开展以学生为重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指导与引导下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盲目灌输,而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双向互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将以往的文化成绩激励模式切换教学过程质量评估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摘要】从汽车运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进行以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并对其教改思路和方法进行探索,以及对其改革教学方案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分析二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课程创新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及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高职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并不断借鉴英国BTEC课程、德国双元制学习等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了模块课程、项目课程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以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汽车运用基础课程内容贯穿汽车的整个使用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但是在2005年以前,该门课程还是沿用学科型的课程整体设计,将实际工作过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开来,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脱节,理论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相分离,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符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并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展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被忽视。
长此以往,将会抹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产生厌学、畏学的情绪,
不利于学生的后续拓展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发展。
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的开发,将其从注重理论教学的课程转变为一种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这些科学、合理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且通过分组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学会竞争、协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构建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汽车运用基础课程理念是将汽车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并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过程尽量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同时,以每次课下发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实施。
在进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发现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以团队为单位全程参与任务的学习,获取信息、制定实施步骤、进行团队的合理分工、组织实施计划,然后由教师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最后采用多方位客观地评价学习成果。
在工作任务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汽车科学、合理使用过程中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
基于以上理念,该门课程设计的思路为:首先通过到企业进行调研,
召开行业企业专家工作分析会,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由课程主讲教师对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将其转换成具体学习情境,并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设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最后设计学习效果评价方案。
(二)课程开发的过程
1.教学内容的选取
将汽车从新车的选配、入户、保养、维护、运行材料的使用、保险与理赔、更新、报废整个汽车的使用过程,划分为“新车的选购”、“新车人户”、“汽车的合理使用”、“汽车的保养”、“车辆出险报警与理赔”、“汽车的年审”、“汽车报废”7个具体的项目。
并根据这7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对课程原有的教材内容重新进行科学构建,保证解决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保证应用知识的系统性,强调实践动手能力。
详见表1。
2.教学环节设汁和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将教学项目转化为对应的学习情境。
从来自企业的与汽车整个使用过程相关的“新车的选购”、“新车入户”等7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找出对应的工作过程,确定汽车运用基础课程教学的19个学习情境,这19个学习情境由一条主线贯穿,每个学习情境相互联系、
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并使每一个学习情境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对接,保证教学情境跟实际工作环境相吻合,保证课程开发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见表1),并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设计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参考课时。
第二,学习情境没计。
从汽车运用基础课程培养目标出发,以汽车使用过程设计由简单到复杂呈递进关系,学生参与度由少趋于多、教师参与程度由多到少的7个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通过对工作过程分析,设计了相应19个学习情景,以及完成每一个学习情境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兼顾学生的后续发展的需要,设计了后续拓展能力教学内容。
表2为以汽车运用基础工作过程设计的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学习情境的实施过程。
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教学采用包含获取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6个教学环节的“行动引领式”的教学模式,以工作中发生的真实工作任务为中心,在教学中让学生在7个典型“工作任务”驱动下展开活动,通过学习过程掌握解决实际工作任务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汽车运用基础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
并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评价体系
本门课程的考核摈弃了传统的按平时成绩、段考成绩和期考成绩所占不同的比例来计算期考成绩的方法,而采用学生自评、学生团队互评、教师对学生团队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四方位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使本门课程的考核过程贯穿于整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三、课程的创新
(一)通过“引导、帮助、促进”三级递进,科学完成学习任务
在19个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一级递进是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咨询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点,为学习计划的制订奠定基础。
二级递进是在学习团队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团队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提示与帮助,来进一步推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三级递进是最后在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各个学习团队的实施计划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以此
来促进团队进一步完善方案,提高学习团队的后续拓展能力。
(二)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用真实岗位情境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本课程所设计的学习情境,均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相应的角色溶人其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人处世等方面,全方位地得了锻炼,并实现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强调“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成本低,可实施性强
基于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把专业知识点转化到模拟的岗位中,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未来职业岗位群能较好地对接。
同时,在进行工作任务的设计时,课题组充分考虑到现有的教学条件,不需要增加教学成本和教学资源,就能够保证学习任务的实施。
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运用基础课程的开发,在设计上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探索了一种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条件相适应的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理论必须够用,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在工作中学习,学习就是工作”的宗旨,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