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日食和月食》精编版
(新编)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精品课件
![(新编)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1665d35a8102d277a22f55.png)
5月4日夜,在法国南部 城市蒙彼利埃上空,一 轮满月正在发生亏蚀。
5月4日夜,在希腊首 都雅典,一座古希腊 雅典娜女神的雕塑与 一轮正在发生亏蚀的 月亮遥遥“相望”。
5月4日夜,在连接大西 洋与地中海的直布罗陀 海峡上空,一轮满月正 在发生亏蚀。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日全食过程图
太阳被遮部位从哪边开始,哪边结束?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各阶段顺
序的是__B__D_C__A_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日偏食过程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日环食过程
四、日食的形成:月球的影子挡住我们观 察太阳的视线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发生日食时,日、地、月三者 应处于怎样的位置?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比利时拍摄到的日食照片
2003年5月31日在挪威拍摄到的日食照片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日食的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
4
记录:用斜线表示大球被遮部位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思考:
小球要能遮住全部或部分 大球,需要什么条件?
小球与大球的球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或两 球的球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二、日食的类型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日食到底是怎么形成呢?
1
4
记录:用斜线表示大球被遮部位
中间
三、日食的过程: 太阳被遮部位从日轮的西边开始,东边结束
日------月------地
小学科学《日食》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小学科学《日食》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a26e05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c.png)
1. 让学生了解日食的定义、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日食的定义:日食是指月球运动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芒,使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太阳被部分或全部遮住的现象。
2. 日食的形成原因:月球运动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芒。
3. 日食的观测方法:使用特殊的日食眼镜观察,或者制作简易的观测工具如针孔相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讲解:教师讲解日食的定义、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结合图片和模型进行直观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简易的日食观测工具,如针孔相机,并进行观测实践。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体验,讨论日食的特点和有趣之处。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日食的定义、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
2. 学生能正确使用日食眼镜或简易观测工具进行观测。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测体验。
1. 日食是什么现象?请简述其形成原因。
2. 请画出日食的示意图。
3. 请描述你观测日食的过程和体验。
4. 日食和月食有什么区别?请说明。
5. 请列举两种观测日食的方法。
六、教学扩展:1. 介绍月球和地球的关系: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关系,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等。
2. 介绍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组成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日食和月食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和观测价值。
七、教学资源:1. 日食眼镜:用于观测日食的特殊眼镜,确保学生的安全。
2. 日食模型:用于直观演示日食形成原因的模型。
3. 针孔相机材料:用于学生制作简易的日食观测工具。
4. 日食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日食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八、教学建议:1. 提前准备教学资源和材料,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日食和月食》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52f92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7.png)
《日食和月食》教案《日食和月食》教案一、教材简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本课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在太阳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教材上是以一副简单的日食发生过程图来告诉学生日食发生的特点,不过这样的导入似乎对学生情感的体验不够,因此将其改为以古代战争故事和日食的故事为教学起点,引领学生的情感一步一步地认识日食的特点,加上根据学生课前已对月食和日食有相关的资料收集或学生原有的对天体运动的了解,所以便展开有效的推测,在此过程中产生知识面上的冲突,经过严谨的实验方案设计进行开展实验,最终得出科学的概念,学生在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背景: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它们所熟悉的校园中生活着的植物种类。
过去他们也知道校园中有许多植物,但是,调查后的发现依然会让他们感到吃惊,校园中植物的种类,大大超过了他们所知道的范围。
那我们的家乡、国家、整个地球上会有多少种植物呢?这样的问题必然会引发学生了解植物种类的极大兴趣。
如果我们能将学生由调查校园植物引向调查家乡、全国乃至全球的植物种类,学生会更好地认识到植物的多种多样,从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然而生物种类的庞杂、生活环境的多样,使得我们无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调查。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https://img.taocdn.com/s3/m/5be2954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a.png)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一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及观测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4.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与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模型3. 观测日食和月食的器材(如望远镜、地球仪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自然科学原理。
3. 演示:利用地球仪等器材,模拟日食和月食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天文现象。
4. 实践:指导学生使用望远镜等观测器材,观察日食和月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日食和月食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7. 作业:布置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二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及观测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4.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与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模型3. 观测日食和月食的器材(如望远镜、地球仪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自然科学原理。
3. 演示:利用地球仪等器材,模拟日食和月食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天文现象。
《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https://img.taocdn.com/s3/m/6d6a1787998fcc22bcd10db0.png)
《日食和月食》作者:蒋光伦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23期摘 ;要:《日食和月食》(教科版)基于学生已经在五年级学习了相关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弄清另外两个天文现象——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过程重点体现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用实验实践探索科学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
本教学案例通过教材剖析,学生分析,过程设计,实施效果,问题反思与再实施几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主动参与学习主体 ;实验实践 ;科学兴趣 ;反思与再实施一、教材剖析《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课是基于学生已经在五年级学习了相关地球运动的知识,即,学生已经知道太阳是恒星,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还知道引起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在此基础上,提出另外两个天文现象:日食和月食,其课程目标最终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弄清日食和月食是地球,太陽,月亮,三种天体运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三点一线),而表现出来的特殊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内容容易与“昼夜交替”发生混淆,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通俗地讲表现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夜晚,一个地方是白天,与他相反的地球另一面的地方必然是黑夜。
而日食是指地球上本来向着太阳的那一面,也就是本来处于白天中的那一面,突然出现看不到太阳的情况。
月食也是这样,是地球上向着月亮的那一面突然出现看不到月亮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地提前让学生明白两个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地处农村,信息来源匮乏,学生知识面狭窄,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上,既要体现教师因地制宜引导,又要体现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新课程理念。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明白日食与月食是一种自然的天文现象。
(并明白日食中的看不到太阳并非昼夜交替中的看不到太阳。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3篇)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586338b14e852459fb5773.png)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精选3篇)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收集的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那么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https://img.taocdn.com/s3/m/37182d8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c.png)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一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三、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的理解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的应用五、教学准备1. 课件: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2. 教具:地球仪、月球仪3.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二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三、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的理解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的应用五、教学准备1. 课件: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2. 教具:地球仪、月球仪3.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知识讲解: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
4. 观察与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教具进行观察,加深对日食和月食产生原因的理解。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和心得。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及应用。
七、作业布置1. 绘制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图,标注出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 观察生活中的日食和月食现象,记录下观察过程和感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https://img.taocdn.com/s3/m/9c1a58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6.png)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第一章:日食和月食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1.2 教学内容: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4.2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解释产生原因。
1.4.3 讨论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分享各自的观点。
1.4.4 总结观察方法:总结讨论结果,给出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正确方法。
第二章: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2 教学内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是什么?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4.2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让学生深入了解。
第三章: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3.2 教学内容: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3.4.2 讲解观察方法:讲解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包括观察时间、地点、所需器材等。
3.4.3 讨论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分享各自的观点。
3.4.4 总结观察方法:总结讨论结果,给出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正确方法。
第四章: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观测,加深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最新】日食和月食-范文word版 (1页)
![【最新】日食和月食-范文word版 (1页)](https://img.taocdn.com/s3/m/ab0ec4970c22590102029d67.png)
【最新】日食和月食-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日食和月食
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不在一个平面上,三个星体成一条直线的机会并不很多。
所以,不是每月都有日食和月食。
每年至少出现两次日食,每年日食和月食的总数不超过七次。
日食总发生在新月(朔,即农历初一)前后,月食总发生在满月(望,即农历十五)前后。
月食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小时以上。
日食发生时,地球上只有几十至二百公里宽的地区能看见。
日全食持续时间仅20秒至7分钟。
目前,人类对月球、地球的运行轨道已了解的很清楚,所以日食和月食都能准确预报。
北京地区今后的日食发生在2007年3月19日;2008年8月1日。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科学PPT课件1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科学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72d76b18d1f34693daef3eee.png)
•
3、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 ,石上 清泉的 声音, 浣衣村 女的笑 声,渔 舟穿过 荷丛的 动态, 和谐完 美地融 合在一 起,有 声有色 ,有景 有人, 有静有 动,构 成了空 山秋天 恬静幽 美的乡 村生活 图景。
•
4.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 人过安 静淳朴 生活的 理想和 对污浊 官场的 厌恶。 诗中以 物芳而 明志洁 ,以人 和而望 政通。 泉水、 青松、 翠竹、 青莲, 可以说 是诗人 高尚情 操的写 照,也 是为诗 人理想 境界的 环境烘 托。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
太阳
月球
地球
日 食 成 因 动 态 演 示
太阳被遮部位从哪边开始,哪边结束?
日冕
西边缘开始
东边缘结束
太阳被遮部位从日轮的西边开始,东边结束。
日偏食
日全食
日环食
日全食
日偏食
1、发生日食时,日、地、月三者应 处于怎样的位置?
太阳------月球------地球
2、日食在农历的哪一天可能发生?
日全食全过程
日食发生过程中有什 么特点? • ①太阳被物体遮住; • ②遮光物体是球形或圆形; • ③地球、遮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 ④遮光物体在运动。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些特点:
(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 (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 (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 (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5)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可能是月球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
1. 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圆弧形的。这 说明什么? 挡光是球体。
2. 有时,太阳被整个挡住成黑色,这说明什 么?哪个天体是这样的?
【最新教科版科学教案】教科小学科学六下《3.4、日食和月食》word教案(1)
![【最新教科版科学教案】教科小学科学六下《3.4、日食和月食》word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f2e477df7ec4afe05a1df19.png)
日食和月食一、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食(或月食)现象。
2.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录像或图片推理出其特点,以及推测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因;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能对如何进行模拟实验有所认识,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进一步推断出日食或月食发生时的一些其他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二、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乒乓球、手电筒、玻璃球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交流日食现象: 同学们,关于日食,你知道些什么?看过日食吗?观察日食图片并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
2.讨论: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反复播放日食过程录像,从这些特点中你们想到了什么?3.小组汇报整理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挡住它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挡住它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挡住它的物体是运动着的。
(二)猜测、推理日食成因。
1. 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
2.学生小组活动,讨论日食的形成。
3.汇报讨论结果。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可能对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一些浅显的认识。
)4.理清条理,抓住关键。
日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发生日食现象是太阳本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还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5.突破重点如果是某种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可能是哪个天体?让我们根据观察到的日食特征来讨论这个问题。
小学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d4e97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5.png)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4课,让学生认识月球在天空中自西向东地围绕地球公转,从而产生了地球上最常见的天文现象——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个有趣的天文现象。
教材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不仅仅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还在于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来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都是因为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素材。
“日食和月食”一课的知识目标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能力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科学思想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相信科学不迷信的态度。
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本课《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
在这之前:知识点方面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
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
本节知识结构如下:操作技能方面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天体运动模拟实验的操作基础和思维方式及相应的宇宙空间联想能力,另外前3课“浅尝辄止”的学习和探究已经让学生对太阳系、宇宙更多知识和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本节课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成长的生发点。
本节学习: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
所以要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呈现生活中真实、奇特的天文现象,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太阳被什么东西遮了”,再根据被遮的形状产生猜测“可能是被月亮或地球遮了”,再根据假设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设计模拟实验——宇宙中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运动,运动到特定的位置产生什么样的现象,眼睛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六年级的学生大很容易判读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因此本课重在让学生设计实验自行获取证据来进行解释。
《日食和月食》科学PPT课件(7篇)
![《日食和月食》科学PPT课件(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e80ecb1ed9ad51f11df289.png)
继续
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是怎样形成的?
继续
观察
把大小两个球按图3-34放置在同一视线上,并 将小球由A向B移动。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
程。
B
A
1
3
观察记录:用斜线表示大球被遮掩的部位。
开始
结束
日食的过程
观察记录:用斜线表示 小球被阴影遮掩的部分。
开始
图2-37 模拟月食的实验 结束
月全食过程示意图
月全食和月偏食的形成示意图
B区月偏食 A区 月全食 B区 月偏食
1、现在你知道月食是怎么发生的了? 2、想一想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应处于怎样的位置? 时间一般在农历月中的哪一天?
1.月全食过程的顺序是怎样的?
实 准备一大一小的两只球,大球直径约是小球直径的4倍。当观察者位
于图3-32中三个不同位置时,分别用单眼观察小球遮掩大球的现象。
验 大球看上去是怎样的呢?将观察到的大球形状分别画在右边空白的圆 内(用斜线表示被遮住的部分)。
1
3
返回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每隔8分钟拍摄的日环食
返回 继续
日食形成的原因
2.观察月面的亮度与颜色
月食时月面的亮度和颜色可区分为以下5级:0级,非常暗淡, 几乎看不见;1级,稍亮,呈黑黄色,细节难以区分;2级,微亮, 呈黑红色或棕黄色,中心有些暗斑,外侧相当明亮;3级,呈砖红 色,能看见月面细节,但很模糊;4级,呈铜红色,非常明亮,外 侧很亮,略有蓝色,可看到大的细节。观察月全食时,要对月面 的亮度和颜色的级别作出判断,并记录下来。同时也要记录当时 的天气情况。
小学科学说课稿:《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日食和月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72c9b304431b90d6c85c75d.png)
小学科学说课稿:《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这种说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日食和月食》精编版
![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日食和月食》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ada81f27284b73f24250e2.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6、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亮”教学单元里的一课。
本课就是在引导学生分析现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这两种现象的形成。
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揭开宇宙奥妙的乐趣,养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习惯,保持对研究宇宙天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用多种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
科学知识: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手电筒、乒乓球、垒球;三球仪、贴图、课件;学生搜集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知识;实验记录单、评价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电脑出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天狗吃月亮的传说。
)师:看完动画,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师:到底是天狗吃月还是月食,这个古老传说的真实性有多少呢?在我们今天学习了日食和月食你就知道了。
(教师板书课题:16、日食和月食)二、讲授新课。
师:大家昨天都回家查了资料,对于日食和月食你们有哪些认识哪?(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和同学交流)师:看来同学们对日食和月食都已经有了许多了解了,但你们看过日食吗?师:老师这里有一段日食的录像,你们想看吗?(生答)师:行。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看的时候首先要坐好了,并且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师:日食的录像我们已经看完了,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大胆猜想一下真实的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交流猜想)找部分学生汇报猜想结果。
师: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每个小组桌上有一些材料,同学们自由选择材料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并填写好实验单,然后请小组汇报。
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日食和月食》精编版
![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日食和月食》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ada81f27284b73f24250e2.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6、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亮”教学单元里的一课。
本课就是在引导学生分析现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这两种现象的形成。
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揭开宇宙奥妙的乐趣,养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习惯,保持对研究宇宙天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用多种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
科学知识: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手电筒、乒乓球、垒球;三球仪、贴图、课件;学生搜集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知识;实验记录单、评价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电脑出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天狗吃月亮的传说。
)师:看完动画,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师:到底是天狗吃月还是月食,这个古老传说的真实性有多少呢?在我们今天学习了日食和月食你就知道了。
(教师板书课题:16、日食和月食)二、讲授新课。
师:大家昨天都回家查了资料,对于日食和月食你们有哪些认识哪?(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和同学交流)师:看来同学们对日食和月食都已经有了许多了解了,但你们看过日食吗?师:老师这里有一段日食的录像,你们想看吗?(生答)师:行。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看的时候首先要坐好了,并且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师:日食的录像我们已经看完了,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大胆猜想一下真实的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交流猜想)找部分学生汇报猜想结果。
师: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每个小组桌上有一些材料,同学们自由选择材料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并填写好实验单,然后请小组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日食和月
食》精编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6、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亮”教学单元里的一课。
本课就是在引导学生分析现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这两种现象的形成。
从而使他们体验到揭开宇宙奥妙的乐趣,养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习惯,保持对研究宇宙天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用多种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
科学知识: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手电筒、乒乓球、垒球;三球仪、贴图、课件;学生搜集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知识;实验记录单、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电脑出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天狗吃月亮的传说。
)
师:看完动画,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到底是天狗吃月还是月食,这个古老传说的真实性有多少呢?在我们今天学习了日食和月食你就知道了。
(教师板书课题:16、日食和月食)
二、讲授新课。
师:大家昨天都回家查了资料,对于日食和月食你们有哪些认识哪?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和同学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日食和月食都已经有了许多了解了,但你们看过日食吗?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日食的录像,你们想看吗?
(生答)
师:行。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看的时候首先要坐好了,并且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师:日食的录像我们已经看完了,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大胆猜想一下真实的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交流猜想)
找部分学生汇报猜想结果。
师: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每个小组桌上有一些材料,同学们自由选择材料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并填写好实验单,然后请小组汇报。
(学生实验过程略)
师: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研究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都认真做了实验,我们现在来听一下天文学家是怎样解释的。
(出示日食的成因课件)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太阳、地球、月亮的贴图,哪个同学能把日食形成时这三个天体的位置贴在黑板上。
(学生板贴)
小结:下面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探究日食成因的:观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这是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后要自己经常使用。
三、月食成因。
师:同学们上课我们看的天狗吃月亮的故事,在民间源源流长,现在许多老人还会给你讲这个故事,但是作为一名小学生,一名小科学家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师:那你认为是什么?
师:你能验证吗?
师:上来演示给大家看一下。
小组合作演示验证。
师:同学们做的很好,让我们再来听一下天文学家的解释吧。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太阳、地球、月亮的贴图,哪个同学能把月食形成时这三个天体的位置贴在黑板上。
(学生板贴)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实验和科学家的解释,看来天狗吃月亮的这个传说是不可信的,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用科学的知识去判断、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我们要相信科学远离迷信。
四、比较异同。
师:我们刚才在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时,你发现他们有什么联系?
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我们一起来填一下。
(对于不同点中的难点: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方向不同,可由课件演示)
五、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课上到这里你们觉得快乐吗?
师:快乐在那里
师:学到了那些知识
师:今天给我们讲解的天文学家想考考大家,敢迎接挑战吗?
1、
2、请你拖动课件中的月亮把它放入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正确位置。
2、下列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有可能产生日食的是( )
A.太阳-地球-月球
B.地球-太阳-月球
C.地球-月球-太阳
六、评价。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天文学家非常满意老师也很高兴。
那么你们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师: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评价表。
七、拓展练习。
师:对于日食和月食的知识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交流)(教师向学生展示准备的其他相关知识)
师:其实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知识还有很多,不光是日食和月食在你们的生活中身边的许多现象都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日常做个有心人,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