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下册第7课《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下册第7课《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9481d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6d.png)
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下册第7课《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下册第7课《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建筑艺术的发展风格与时代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及代表作品。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建筑艺术的巨大表现力量以及它与人类文化的深刻的同构对应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让学生感受人类对艺术与美的孜孜求索,领悟建筑所折射出的人类对精神与文化的思考和演变,体会建筑是人类永不磨灭的生活与艺术的伟大结晶。
创造目标: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2学情分析教材以人类的文明为脉络,展示了外国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
通过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作品的呈现,结实了外国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的演变。
通过赏析 ,让学生学会分析建筑艺术与人类文化的关系,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及不同时代的建筑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感受建筑所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赏析,分析不同时代外国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脉络。
2、教学难点:通过赏析,理解建筑与人类文化的关系,领悟建筑所反映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上网或图书馆查找相关建筑作品的资料;了解建筑作品背后的故事。
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A、多媒体出示一块“石头”与英文单词“stone”。
海惠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
![海惠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9dbc3bcfc789eb172dc8ab.png)
美术欣赏课教案授课人:田海慧课题: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科书:人民版美术鉴赏教学年级:高一课型: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外建筑艺术体系2、技能目标:会赏析建筑艺术教学重点:了解中外建筑艺术体系教学难点:会赏析建筑艺术以及对建筑层面的精神境界及文化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学具准备:教科书、笔记本、白纸、铅笔、橡皮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比较法教学过程:导入课题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听音乐,因为音乐会给我们的心灵产生悸动,唤起我们的回忆,让我们沉浸其中,那具有凝固音乐之称的建筑,以它独特的外形和寓意深刻的内涵,同样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有凝固音乐之称的,中外建筑艺术。
(通过音乐点出课题)”2、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3、播放插画《玛雅文化中的雨神恰克面具雕像》《山西浑圆悬空寺》讲授新课首先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并放出图片老师:“刚才的两张图片同学们知道是哪里吗?一个是玛雅文化中的雨神恰克面具雕像,一个则是咱们中国的山西浑圆悬空寺。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两者的建筑风格相差甚远?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点问题欣赏接下来的几张图片。
1、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特点?2、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北京故宫”1、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始建。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以巍峨壮丽的气势,宏大严整的空间布局,渲染出崇高的气氛,突出军王的权威。
高中美术《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12方立平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美术《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12方立平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752ea6c10b4c2e3f5627632d.png)
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亲切的民居建筑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方立平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前面的一课中,学生们对建筑这一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开始探寻如何科学地评价和欣赏一座建筑。
本课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
课本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中外民居建筑艺术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了民居以及宫殿、庙堂、陵墓等主要建筑类型的产生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情感目标:希望给学生一个并对民居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内涵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能力目标:本课教学的扩展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课本中在对大量建筑实例进行介绍的同时无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二)教学结构分析本课旨在带领学生通过欣赏民居艺术的经典之作,并探讨建筑艺术发展。
介绍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和形成原因,以中国皖南黟县古村落为例。
此外,还补充介绍了中国其他地区民居建筑及其艺术风格,作为对建筑艺术多样性的强调。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外民居艺术的类型及其艺术风格特征。
难点:探讨不同类型建筑的艺术风格之形成原因。
二、教学过程:导入,展示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艺术形式。
(一)传统民居建筑的概念是什么?“传统民居”从空间上,它既指老百姓的传统住居,也指一些深宅大院及特别的居所(如名人故居及住所遗存等)。
“传统民居”从时间上,指发展到今天之前所存在的、已形成一定的文化定式与典型意义的住居。
1、传统民居建筑的建筑形式(1)外形特征(2)内部结构2、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征(1)气候(2)资源(3)环境3、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风格(1)造型(2)色彩(3)工艺4、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1)思想(2)精神以徽派民居为例介绍民居艺术特色(二)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1、传统民居建筑的建筑形式2、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征3、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风格4、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三)徽州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1、徽州民居的建筑形式(1)外形特征(2)内部结构2、徽州传统民居的地域特征3、徽州传统民居的装饰风格(1)木雕(2)砖雕(3)石雕中国安徽黟县古民居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高中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f7a7252e3f5727a4e9622e.png)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美术鉴赏《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教学课题: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单元课时:3课时课型:鉴赏课本课教学时间:第1节教材处理及分析:本课为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鉴于原教材的编排,建筑模块有三课时,分别为艺术特征、中外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三个部分,其中本课为中外建筑艺术鉴赏课,中外建筑一起介绍,主讲中外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庙堂建筑,知识较为不系统,时间空间跳跃性强,跨度大,学生较为难以理解与接受。
因此,采用2课时分开分别讲解中西方建筑艺术,另一课讲园林艺术,本课主讲西方古代建筑,整合教材,建筑艺术特征贯穿其中,遵循原有的内容结构仍以宫殿、陵墓、庙堂等知识为主线,并以时间为主轴以讲解地域、时代文化及建筑艺术特征为重点的教学形式为求达到完善教育教学之目的。
本课建筑艺术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充实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建筑作品的过程中,建立高层次的欣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
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本课教学基本目标是让学生领会西方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西方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主要建筑类型产生的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使学生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本课教学的扩展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对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对思维的训练。
学生分析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需求量较大,并要求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建筑知识相对匮乏,亦对建筑美感知之甚少,因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西方建筑进行鉴赏,领会建筑的性质、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了解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塑造学生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
第十八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十八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3f77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e.png)
第十八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掌握中外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形式和表现手法;•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外建筑艺术的艺术价值。
2. 教学内容1.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中外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形式和表现手法;3.中外建筑艺术的艺术价值分析和评价。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中外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形式和表现手法;2.中外建筑艺术的艺术价值分析和评价。
3.2 教学难点1.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能够细致入微地分析和评价中外建筑艺术的艺术价值。
4.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图片展示法。
5. 教学过程安排5.1 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工作中,教师需要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收集相关图片、信息等资料,并确定上课所需的教学工具和教材。
5.2 导入与讲解1.导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把建筑艺术和音乐艺术联系起来,会是怎样的场景呢?2.讲解:讲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特别是以中国和欧美地区的建筑艺术为重点。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选择不同的讲解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中外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5.3 图片展示教师可以利用PPT等技术手段,选择高质量的图片,进行中外建筑艺术的漫步展示,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形式和表现手法,并分析它们的艺术价值和特点。
5.4 课堂讨论1.课堂讨论的主题:中外建筑艺术的艺术价值分析和评价;2.讨论方式:小组讨论+大组讨论的形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5.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和知识,选择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从艺术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撰写一篇建筑艺术评论文章。
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第十八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第十八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16404886c85ec3a87c2c5de.png)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古希腊建筑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高中必修美术教材中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所以本节课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和艺术性,也应该通过对其鉴赏,侧面的了解古希腊的文化和科学,这也是与教材中第17课《寻找建筑艺术的特点》中内容相呼应。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有着一定的了解,他们在历史课中曾经粗浅的学习过相关知识,并且有着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希腊神话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对雅典娜和雅典卫城至少听说过名称。
所以,本课的设计本课应该本着建构主义教学观。
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审美追求五、教学难点通过对建筑的鉴赏了解其所代表的文明六、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七、教学环节八、教学反思为了上好本课,我查阅了大量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仅仅素材搜集就用了一周的时间,为了让学生深入浅出的掌握古希腊建筑相关知识,能够理解、体会其建筑艺术的魅力,我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式,探索其核心本源,采用深入浅出、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即理解其艺术美,同时对古希腊文明也能形成进一步的了解,明白鉴赏建筑艺术的意义,唤起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进而产生更深层的影响。
在本课中,运用了两个微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直观性。
将课堂教学与导学案和二维码向结合,利用导学案帮助学生紧跟课堂环节,不仅实现讲练结合,更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料,方便日后复习。
本课中部分相关知识因为会冲淡核心内容,并且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所以作为知识链接放在导学案上,学生在课下扫描二维码即可见。
教学所指的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课堂并不只限于课上的40分钟,就像餐厅为客人提供的饮水,无论客人喝不喝,能不能喝光,餐厅都要提供,对所学知识有帮助的辅助信息或知识链接教师也应该适当的提供,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探究空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立体,更多维。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学案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bf9b33bceb19e8b9f6ba1a.png)
高一美术鉴赏学科课堂导学案从环境层面:从文化层面:民居:我爱我家——亲切的民居建筑1、特点:2、为什么呢?从历史层面:从环境层面:从文化层面:环节五、补充查漏补缺由5号主持人回顾上一环节公布得分情况,,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
(补充对一个知识点加5分)环节六、拓展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
设计题:(2分/空,共32分)做题要求:确认——“A”否认——“B ”主题:餐厅设计风格:欧式风格要求:华丽典雅大气温馨从建筑风格、装饰造型、菜品类型、餐具、服务员服饰等方面着手哥特式建筑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微派建筑地中海建筑()()()()()贵族室内装饰中式古典田园装饰个性演绎高雅简约()()()()()西餐(主食甜点奶茶)西餐餐具()()中餐(主菜面点粥)中餐餐具()()中餐服务员西餐服务员()()高一美术鉴赏学科教案爬着也要去旅行社——英国五日游PK 后:最佳表演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幽默奖()最佳潜质奖()环节四、分析建筑风格的成因对比分析由4号主持人回顾上一环节公布得分情况,为队员加油,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
(满分30分)宫殿: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故宫1、特点: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
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
2、为什么呢?从历史层面: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1368—1911)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环境层面: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从文化层面: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处处运用寓意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庙堂: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1、特点: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b708d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c.png)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篇一:《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第三师第三中学肖玲玲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的内容,这节课属于鉴赏课,内容多,时间紧,加之由于高一鉴赏课已进行了十八课时,虽然我力求让每节课“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一个欣赏,学生由最初的新鲜感到现在的麻木,针对这一现状,设计本课时我决定转变方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各大建筑体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地位,能在广泛的文化、历史及地理环境背景下理解建筑艺术所包涵的艺术和文化真谛。
三、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风格。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四、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表演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1号节目主持人提问:这节课我想带领大家一起去旅游,你们愿意吗?学生回答:“愿意”(2)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导入。
学生活动:(1)欣赏,分组讨论,分析建筑的名称及感受(2)抢答(3)知识连连看: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艺术性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文化性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科学性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十八 凝固的音乐
![十八 凝固的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db641fc358f5f61fb7366696.png)
十八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学案拟定人:张晓晓时间:2011.10.4【教学目标】1、基本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2、扩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各大建筑体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地位,能在广泛的文化、历史及地理环境背景下理解建筑艺术所包涵的艺术和文化真谛。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的主要风格特征,通过对各建筑的工程成就和艺术价值的了解、分析、研究,培养科学的建筑审美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建筑艺术风格产生和演变的内在原因,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层面的理解,从而陶冶心灵,感受世界多元文化之差异。
【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由上面的视频,结合我们上节课的知识点解答: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科学性建筑是石头的史书艺术性建筑是居住的机器文化性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二、知识探究1、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美国白宫、。
2、体现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建筑物是。
3、被人称为“立体的诗篇,凝固的画卷”,欧洲建筑的第一典范的宫殿是。
4、代表着古希腊最高建筑水平的建筑是。
5、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园,被称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的是6、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北京、陕西、广西的、云南的、客家的。
7、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⑴中国建筑,古建筑主要是以为主要材料。
故宫、天坛就是依据华北平原的地域特点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环境建造而成的。
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
![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9a50152af90242a895e5c8.png)
课 题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上课时间 备课教师 课 型 鉴赏课 课 时 一课时 学 习目 标 A 、基本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B 、扩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C 、情感目标:各大建筑体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地位,能在广泛的文化、历史及地理环境背景下理解建筑艺术所包涵的艺术和文化真谛。
学 习 重 点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艺术自成体系的艺术特性,通过对物质层面的分析、研究,挖掘其艺术层面的精神境界,找到建筑艺术的文化脉络。
教 学难 点对建筑艺术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层面的理解,从而陶冶心灵,感受世界多元文化之差异。
教 学方 法 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 法 指 导1、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 表演法,小组合作法。
教 学 过 程 环节一、导入 伴随着1号主持人朗诵《建筑是凝固的音乐》,ppt 慢慢呈现字幕《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接下来请观看建筑与音乐中文版的精彩诠释用动画展示建筑视频《奥运鸟巢建筑全程》。
知识反馈:连连看:由上面的视频,结合我们上节课的知识点解答: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艺术性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文化性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科学性学生活动:(抢答)教师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建筑的风采。
环节二、介绍 四大建筑体系由2号主持人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宫 殿: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庙 堂: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 陵 墓: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 民 居:我爱我家——亲切的民居建筑知识反馈:1、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 英国白金汉宫 、美国白宫、 俄罗斯克林姆林宫 。
凝固的音乐教案
![凝固的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57003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d.png)
•••••••••••••••••凝固的音乐教案凝固的音乐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凝固的音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凝固的音乐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欣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利用简便的材料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
一、导入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二、欣赏、分析、讨论1.感受作品;2.运用建筑造型美感要素,对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a.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造型都有向上的趋势,却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穴直线和曲线、规则与变化、环境因素等?雪b.仔细观察天坛祈年殿,从基座至屋顶排列的距离和层数有什么变化规律?(节奏)c.比较布达拉宫和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说说你的感受。
→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悉尼歌剧院等。
→以上建筑的体积组合示意图。
三、制作小训练与草图设计()1.参照图片中屋顶和墙面的造型,通过剪切、折叠、粘合等方法,用纸做一个简单的造型;2.转动这个造型,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形体和明暗的变化;3.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并画出草图,与同学交流;4.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合,利用课余为下节课的制作活动做好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集体创意设计,成员分工以及图纸、材料、工具的准备。
教师为小组制作提出建议。
→几何体展开平面图演示和讲解。
四、总结、评价、布置后续任务1.对教学做出总结,点评新颖的制作和设想并提出建议;2.为进一步了解建筑艺术提供教学资源;3.讲解下节课任务,布置准备工作。
高中美术_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5e1fee7f18583d0486459c9.png)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中西两大宫殿建筑的典型案例分析,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与风格差异,学习鉴赏、评价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中西宫殿建筑在整体布局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这种背景后所蕴涵的民族文化观念。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对建筑的直观审美经验与对建筑的风格、文化内涵的理解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一组轮播的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看它们形状、颜色、建筑材质的不同引出建筑除了其基本的实用功能外,还承载了文化和艺术的内容。
从而引出本课《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课题。
二、教学内容:1、世界五大宫殿:中国故宫、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和美国的白宫。
本课我们学习前两个宫殿中国故宫和法国的凡尔赛宫。
2、请同学们观看以下两段视屏思考以下10个关键词,哪些词是描绘故宫的,哪些词是描绘凡尔赛宫的。
10个关键词分别是木结构建筑、石质建筑、院落式平面铺开、单体联通,空间中扩展、伟大的中轴线、秩序严格、层次分明、极其豪华奢侈、顺应自然、几何形花园、改造自然。
播放《北京故宫》的视频,总结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由明永乐皇帝朱棣始建,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播放《法国凡尔赛宫》的视频,总结凡尔赛宫1682年至1789年是法国的王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创建。
凡尔赛宫外观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及装潢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现存欧洲最宏大最豪华的皇宫。
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提问:你更喜欢中国的故宫还是法国的凡尔赛宫?请喜欢故宫的同学坐在教室的东边,喜欢凡尔赛宫的同学坐在教室的西边。
4、学生讨论,确定哪个关键词的词条(制作好的粘贴板)贴到故宫和凡尔赛宫的相应位置。
5、探究一:故宫和凡尔赛宫的建筑材料有什么不同?请粘贴木结构建筑和石质建筑建的同学说出选择的理由。
出示图片讲解木结构建筑并点名斗拱是中国建筑的特征性构件,出示图片讲解凡尔赛宫是石质建筑。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2747847408a1284ac9504346.png)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人美版高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从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出发,改进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纬度促进学生发展;借助网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外建筑艺术,主体是对世界建筑的欣赏。
通过对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中外建筑的主要特色。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适当的手段和方法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
小学、初中美术教材有很多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类的知识,学生对形式美有一定了解,但是对建筑类的课程开设很少,学生对本课有新鲜感。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和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以及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实例的欣赏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运用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自主欣赏更丰富多彩的建筑。
(二)过程与方法课前学生从网络等查找搜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培养学生从对具体内容的分析中归纳、概括理论观点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同时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民族自豪感,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从对故宫和中国园林分析中归纳、概括理论观点难点:从对故宫和中国园林分析中归纳、概括理论观点六、教学设想:依据学习的内容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西湖、北雁的观音洞)。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a0d14bd63186bceb19e8bb10.png)
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说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教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A、基本目标: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并掌握和理解本课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
B、扩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风格。
3、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讲座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a、为什么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提示:主要从易保存的特点来说)(2)提问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的开始部分,归纳总结答案(2)回答问题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二、新知探究:环节一: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故宫、凡尔赛宫(2)提出问题:a、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特点?b、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学生活动:(1)欣赏图片,阅读课文。
(2)分组讨论(3)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中外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
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
小学美术《凝固的音乐》教案
![小学美术《凝固的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f94d4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1.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布局、结构设计、材料运用等创造出的具有实用性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它不仅是一座建筑,还被人们誉为“钢铁旋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建筑如何与音乐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举例:在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点时,可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建筑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建筑风格的变化,强调建筑不仅是实用的,还是艺术的表现。
2.教学难点
-建筑线条与空间美感的理解:学生对建筑线条和空间美感的认识可能较抽象,难以把握。
-创作具有个性化的建筑作品: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想象力,难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大启发式教学的力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同时,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建筑与音乐关联性的深入理解:学生对建筑与音乐如何相互影响、融合的理解可能较肤浅。
针对难践,帮助学生理解建筑线条和空间美感。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特色建筑,让他们亲身体验建筑空间的变化和线条的美感。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大胆尝试,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教师可提供一些创作灵感,如音乐、故事、自然景观等,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高中美术_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362c9ff7375a417876f8f23.png)
凝固的音乐--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此课培养起学生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逐步提高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领略建筑之美,培养锻炼学生对建筑的认可和喜爱之情。
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风格。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 、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巴黎圣母院内景图片结合文字(卡西莫多失去他的姑娘,而现在他又失去了他的钟楼)导出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为什么引起世界人们广泛关注,来说明建筑不仅是一座石头建筑更是一部石头的史书,它镌刻了法国乃至欧洲一百多年的历史。
从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带给我们科学的启迪以及审美的陶冶。
导入本课课题2、说一说:身边有特点的建筑并做简单介绍(借上周学校组织的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远足活动,说说看到了哪些有特点的建筑)3、中外建筑史是一个非常庞大且繁杂的系统课题,今天以点带面,主要从建筑的四个方面进行鉴赏和学习(1)、雄伟的宫殿建筑:故宫的历史地位(出示故宫内外图片),边简单介绍故宫的规划、规模、分工,内部的色彩装饰。
(出示凡尔赛宫内外图片),从规模内外景进行讲解。
凝固的音乐初三教案.doc
![凝固的音乐初三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1c4efbf551810a6f4248625.png)
凝固的音乐初三教案篇一:六年级美术上册凝固的音乐—建筑1教案人美版凝固的音乐——建筑(人美版第十一册第1课)教材分析:美术课是有关于建筑内容的“欣赏.评述”课。
课题“凝固的音乐”概括了建筑这一艺术形式的特征。
建筑已静态之躯向人们传达着节奏韵律之美、结构造型之美、材质色彩之美、文化地域之美和古今中外之美。
教师要引领学生发现、欣赏建筑之美,学习评述建筑美的方法,从而拓宽视野,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
建筑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繁多,涉及相关的知识庞杂。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重点欣赏、分析中外建筑的典型代表作品,让学生初步掌握欣赏建筑的要领。
因此,本课建议以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的影响。
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的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
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学习用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情意: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能力:培养学生概括、总结、搜集、整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的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感受时代的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学习材料:教材、各种关于建筑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回去收集相关资料,做好课前准备。
一、组织教学:稳定秩序,了解资料的收集情况。
教学意图:保证本课的顺利进行。
二、导入: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本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座著名的建筑。
教学意图:直接导入,给学生提供更多探讨交流的时间。
三、新授:(一)交流故宫资料引导学生从故宫的建筑历史、材质、造型特点、主要宫殿(太和殿、乾清宫)以及感受等方面交流。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2bc7c8463c1ec5da50e270db.png)
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学目标:美术欣赏课不仅用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此来达到改造生活目的。
所以本课不仅要学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还要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即透过现象寻求本质,从而找出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教学重点:了解中外四种类型建筑产生的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教具准备:课件、教材。
学具准备:教材、白纸、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出示一幅建筑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导语: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听音乐,因为音乐会给我们的心灵产生悸动,唤起我们的回忆,让我们沉浸其中,那具有凝固音乐之称的建筑,以它独特的外形和寓意深刻的内涵,同样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有凝固音乐之称的,中外建筑艺术。
(通过音乐点出课题)二、探究式学习活动第一部分: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1、老师出示一幅故宫图片,学生抢着回答是我国著名的宫殿建筑代表——故宫,同时老师讲述刘邦和萧何关于修建宫殿的故事。
问:古代君王为什么要把宫殿修建的规模宏大,是为了烘托什么?学生讨论答:烘托皇权,突显自己特殊的地位。
(通过故事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随后老师点出:宫殿建筑显著的特点即是壮丽以重威。
问:请同学们根据平时的积累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印象中的故宫。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结合图片详细的讲解故宫的布局及其特点。
问:大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什么是故宫中最大的建筑物?老师总结:因为是皇帝上朝接收朝拜,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它们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地方,修建的高大,既是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2、请学生欣赏凡尔赛宫镜厅的图片,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处宫室。
答:华丽(豪华、奢侈等)。
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他们想深入了解这处皇宫,同时结合凡尔赛宫的图片简单介绍它的规模及历史价值。
高一美术 第18课 凝固的音乐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
![高一美术 第18课 凝固的音乐 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875b0a55270722192ef7a5.png)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一美术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在前面的一课中,学生们对建筑这一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开始探寻如何科学地评价和欣赏一座建筑。
然而,专业水准欣赏眼光的培养、艺术品位和审美修养的提高,都是要建立在对大量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不断地实践、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正是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因此,我们配以本课的建筑艺术欣赏,旨在尽量多地介绍给学生一些优秀建筑实例,开阔大家的视野,充实大家的知识。
这对于建立高层次的欣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课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
课本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中外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了宫殿、庙堂、陵墓、民居等主要建筑类型的产生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希望借此给学生一个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概括认识,并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因此对于课本中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本课教学的显性目标,也是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
本课教学的扩展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课本中在对大量建筑实例进行介绍的同时无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这是比单纯理解和掌握某一类型的建筑艺术风格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即透过现象寻找本质。
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背后总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并且会形成某种规律。
对这种内在原因和规律的探讨是我们研究艺术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则是一种对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对思维的训练。
这种训练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不无裨益,是本课教学的高层次目标。
(二)内容结构本课旨在带领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并探讨建筑艺术发展。
高中美术《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15李浩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美术《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15李浩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65951956284ac850ac02424c.png)
蒙城县职业学校“四环节”教学导学设计导学时间:年月日“四环节”教学导学设计导学课题(任务)中国民间建筑课型知识教授首席设计审核人使用人导学重点1.中国民间建筑的种类2.不同地域的民间建筑特点3.本地民间建筑导学难点1.不同地域民间建筑的材质选择2.不同地域民间建筑特点导学过程一、目标引领,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学记录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2、请同学们说说建筑的种类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本课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蒙城县职业学校“四环节”教学导学设计导学时间:年月日目标引领,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学记录1、根据已有经验说说中国有哪些民居分类2、小组讨论出示课件——中国民居建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民居建筑分类二、目标深化,交流探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学记录1.中国民居类别及特征,掌握每个调式类别的特点2.分组讨论并说出民居的组成部分。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分析部分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应给予小组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蒙城县职业学校“四环节”教学导学设计导学时间:年月日三、目标展示,反馈评价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学记录根据图片分析各地域民居特点,小组讨论,发言再次出示图片供学生赏析并讨论分析各地域民居特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分析四、目标达成,拓展提升(一)课堂练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学记录1.分析江南、徽派、客家等南方民居特点及美学价值。
2.小组分析,讨论,交流给出结论,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讲解。
讲授时把民居特色与当地地理环境与人文联系起来蒙城县职业学校“四环节”教学导学设计导学时间:年月日目标达成,拓展提升(二)课后巩固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学记录1、欣赏北方及西南民居建筑及地理特点小组从地域环境方面分析,讨论,交流通过给观看北方、西南地区民居,让学生对我国广袤的国土有更多的了解,反映出我国各地区民族特有的魅力及艺术风格。
通过对各地区民居的了解,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导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第三师第三中学肖玲玲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的内容,这节课属于鉴赏课,内容多,时间紧,加之由于高一鉴赏课已进行了十八课时,虽然我力求让每节课“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一个欣赏,学生由最初的新鲜感到现在的麻木,针对这一现状,设计本课时我决定转变方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各大建筑体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地位,能在广泛的文化、历史及地理环境背景下理解建筑艺术所包涵的艺术和文化真谛。
三、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风格。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四、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表演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1号节目主持人提问:这节课我想带领大家一起去旅游,你们愿意吗?学生回答:“愿意”(2)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导入。
学生活动:(1)欣赏,分组讨论,分析建筑的名称及感受(2)抢答(3)知识连连看: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艺术性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文化性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科学性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教学意图:通过设置旅游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让学生对经典的中外建筑的初步感知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新知初探:四大建筑体系及艺术风格初识由2号主持人回顾上一环节,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分值由高到低的活获得下一环节的选题权(重点强调下一环节的答题就藏在表演当中)最佳表演奖(20分)最佳人气奖(15分)最佳幽默奖(15分)最佳潜质奖(10分)学生活动:(表演)小品:四位旅游者,中国籍,准备报旅行团外出旅行,他面对个四个旅行团是如何抉择的呢?丸儿肆你旅行社——埃及游梦幻岛旅行社——希腊游皇家漫步旅行社——北京游爬着也要去旅行社——英国游畅游旅行社——喀什游PK后:最佳表演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幽默奖()最佳潜质奖()教学意图:1.通过表演让同学们对四大建筑体系和艺术风格有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2.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间,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引发他们高度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四大建筑体系由3号主持人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宫殿: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庙堂: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陵墓: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民居:我爱我家——亲切的民居建筑(1)宫殿:课件展示:中国经典建筑——北京故宫外国经典建筑——法国凡尔赛宫(2)建筑风格的成因对比分析宫殿: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故宫1、特点: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
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
2、学生活动:讨论,分析为什么呢?3、课件提示教师总结——从历史层面: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1368—1911)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环境层面: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从文化层面: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处处运用寓意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3)庙堂:课件展示:中国经典建筑——北京天坛山西悬空寺外国经典建筑——帕特农神庙(4)建筑风格的成因对比分析课件出示:庙堂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1、特点: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
2、学生活动:讨论,分析为什么呢?3、课件提示教师总结——从历史层面: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
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
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似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
从环境层面:希腊人的自由思想与希腊温和的气候及其开放的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希腊地区气候温和,很适宜人居住。
从文化层面:庙堂建筑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成就和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伟大的作品则更需要虔诚之心和崇高之情来创造。
宗教庙堂建筑正是凭借了信徒坚定的信仰和忘我的付出,集合众人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
(5)陵墓:课件展示:中国经典建筑——陕西秦始皇陵北京明十三陵外国经典建筑——古埃及金字塔(6)建筑风格的成因对比分析课件出示:陵墓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1、特点: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这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
2、学生活动:讨论,分析为什么呢?3、课件提示教师总结——从历史层面: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埃及人创造了高度的古代文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们发明的象形文字、以及闪烁着文明之光的金字塔、木乃伊和神庙.从环境层面:埃及金字塔不仅仅是用来保存尸体而且是用来等待三千年后灵魂归来肉体重生,并在极乐世界得到永恒。
从文化层面:在埃及雕像造型的特征中,程式化的标准是正面律法则。
这种法则源于强烈的宗教感情。
人死以后复生是基于灵魂与冥体的重新结合。
为达到这个目的,塑像雕造便出现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造型取正面律;另一种是注重结构,形式化。
尽管埃及雕像按照“正面律”塑造,然而人物的容貌却十分写实,这种在同一作品中复合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的做法,正是埃及美术的重要特征。
(7)民居:课件展示(8)建筑风格的成因对比分析课件出示:民居我爱我家——亲切的民居建筑1、特点: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
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
2、学生活动:讨论,分析为什么呢?3、课件提示教师总结——从历史层面:我国的建筑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传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环境层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50多个民族,因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风格造型各有不同,有黄土高原的窑洞,青藏高原的调房;有北京城里的四合院,上海市区的里弄住宅;有傣家的竹楼、客家的土楼、蒙古族的蒙古包等,真可谓千姿百态,民居风格的多样性堪称世界民居之首。
从文化层面:民居源于它的实用性特质,融合大自然因素,使建筑美、文学绘画美、自然美融于一体,构成独具一格的民居艺术。
教学意图:1.通过对比分析较为直观掌握本课重点2.通过讨论思考突破本课难点四、练习结合课业内容,进行巩固练习由4号主持人回顾上一环节公布得分情况,,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
(补充对一个知识点加5分)1.说一说小品中埃及三日游所介绍的旅游景点的第二站的建筑类型以及这个景点建筑的形成的原因2.说一说,小品中英国游中第一站的建筑风格及成因3、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林姆林宫。
4、体现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建筑物: B 。
A、故宫B、天坛C、颐和园D、拙政园学生活动:(抢答)教学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既是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同时也对本课是所学内容的反馈五、拓展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
设计题:(2分/空,共30分)做题要求:确认——“ A”否认——“B”主题:餐厅设计风格:欧式风格要求:华丽典雅大气温馨从建筑风格、装饰造型、菜品类型、餐具、服务员服饰等方面着手哥特式建筑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微派建筑地中海建筑( B )( A )( B )( B )( B )贵族室内装饰中式古典田园装饰个性演绎高雅简约( A )( B )( B )( B )( B )西餐(主食甜点奶茶)西餐餐具( A )( A )中餐(主菜面点粥)中餐餐具( B )( B )中餐服务员西餐服务员( B )( A )六、板书设计一、四大建筑体系:宫殿庙堂陵墓民居二、四大建筑艺术风格和特点1、宫殿: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故宫特点:宫殿建筑的风格主要是规模宏大、巍峨壮丽、布局严整。
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烘托皇权,是权力的象征。
2、庙堂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特点: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造型单纯、美丽和谐、雕刻精美、形态稳重,具有特殊的单纯、明朗和愉快的性格。
3、陵墓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特点: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他们期待这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
4、民居我爱我家——亲切的民居建筑特点:民居往往具有亲切的形状、温暖的气氛和可爱的趣味。
同时民居又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