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赏析(大量例子)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
边塞诗王昌龄赏析导语: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非常善于描写边塞景色,他的边塞诗在中国文学上是非常的有名的。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边塞诗,欢迎阅读! 一、《观江淮名胜图》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
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
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
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
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
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二、《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三、《送李十五》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四、《送别》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氤氲。
醉后不能语,乡山雨纷纷。
五、《送刘十五之郡》平明江雾寒,客马江上发。
扁舟事洛阳,窅窅含楚月。
六、《题僧房双桐》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七、《宴春源》源向春城花几重,江明深翠引诸峰。
与君醉失松溪路,山馆寥寥传暝钟。
八、《重别李评事》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九、《巴陵送李十二》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十、《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十一、《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十二、《出塞》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十三、《从军行》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十四、《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十五、《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十六、《采莲曲二首》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十七、《春宫怨》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十八、《送薛大赴安陆》津头云雨暗湘山,迁客离忧楚地颜。
有关边塞的古诗及赏析
有关边塞的古诗及赏析1.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2.《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3.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这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边塞诗: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边塞诗⼜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活和⾃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发展的黄⾦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百⾸,⽽《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学的宝贵财富,⽽且极具历史意义。
下⾯是为⼤家带来的边塞诗:王维《使⾄塞上》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使⾄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尽黄河上落⽇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使⾄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辆车,车辆少,这⾥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种解释:⼀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些属国。
⼆指官名,秦汉时有⼀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带。
此句⼀般注本均⾔王维路过居延。
然⽽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需经过居延。
因⽽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这⾥是指⼤雁北飞。
胡天:胡⼈的领空。
这⾥是指唐军占领的北⽅地⽅。
⼤漠:⼤沙漠,此处⼤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解:⼀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聚,虽风吹之不散”。
⼆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直上”。
据后⼈有到⽢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题材,以描写边塞风景和表达士兵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
这种诗歌形式的典型代表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昌龄的《从军行》等。
边塞诗通过描绘边塞风景的壮美和表达士兵的忠诚与孤独,打动了无数读者,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边塞,指的是国家的边境地带,是安全与危险、有人烟与荒凉、美丽与荒芜并存的地方。
在古代,边塞地区是兵戈频繁、刀光剑影的地方,士兵们在此经历着无数的磨难和考验。
边塞诗正是通过对这些特殊环境的描写,展示了士兵们在边塞孤独生活中的坚韧与忠诚。
边塞诗中最经典的代表之一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宽阔辽远和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心情。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用这样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边塞的壮美景色。
而诗人的壮志则表现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表达中。
这首诗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志向高远的豪情。
与此不同,《从军行》是王昌龄一生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以描写边塞士兵凄凉的生活为主线,表达了士兵在战争年代的忠诚与孤独。
诗中的士兵“白骨夜半无人埋,蓝田日暖玉生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痛苦。
然而,诗中却蕴含了士兵刚刚离开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家园的眷恋,表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士兵的无私奉献。
边塞诗以其特殊的题材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边塞诗描绘了辽阔的边塞风景和士兵们的艰苦生活,展示了他们的忠诚与坚韧。
通过细腻而情感丰富的描写,边塞诗打动了数代读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家园的深情厚意。
边塞诗也成为了后人对士兵和边塞生活的羡慕和赞美之词。
边塞诗的背后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它通过对边塞的描写,寓意了人生的边缘与彼岸。
边塞是各种矛盾并存的地方,也是黑暗与光明的边界。
士兵们的忠诚与孤独,体现了每个人面对生活挑战时都要面对的选择和付出。
边塞诗通过以特殊环境为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悲壮,给予了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边塞诗词 赏析
边塞诗词赏析边塞诗中的戍边士卒是边塞战争的见*人,他们在战争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也就是对整个边塞战争最为真实的反映。
柳中庸《征人怨》赏析岁岁金河复玉关[1],朝朝马策与*环[2]。
三春白雪归青冢[3],万里黄河绕黑山[4]。
[1]金河:又称黑河,流经内蒙中部,入黄河。
唐时有金河县。
故址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玉关,即玉门关。
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阳关在其东南,均为古时通西域要道。
[2]策:马鞭。
[3]青冢:王昭君墓。
传说塞外草白。
昭君墓常见草*青青,故称。
[4]黑山:又名杀虎山。
在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
【赏析】柳中庸,名淡,以字行。
中唐河东人,宗元同族。
御史并之弟。
与弟中行,皆有文名。
今存诗十三首。
边塞诗盛于唐代,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的表现戎马征戍,有的描绘异域风光。
有的为征夫写恨,也有的代思妇拟言。
边塞的好题材,在盛唐差不多已经写完。
盛唐以后,写边塞诗是不能不费一点心思了。
柳中庸这首《征人怨》,乍看题目。
觉得有些熟烂。
然而。
诗人却不落窠臼。
此诗虽亦写怨,却非关征人回首、佳人断肠之类。
首句并列两个地名“金河”、“玉关”,二者用“复”字关联,次句出以“马策”、“*环”,中间用“与”字连接,各有一个时间副词,一说“岁岁”,一日“朝朝”。
“金河”、“玉关”都是征战之地,在此意念上,二者绝无分别。
“马策”、“*环”虽为两个事物,却是共同说明马不歇鞍,人不解*的内涵。
“金河”和“玉关”、“马策”与“*环”相比并。
以其重复表现生活的单调,“复”字和“与”字流露一种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感,换成今天的说法,即:不是金河就是玉关,整天价手不离马策与*环。
而“岁岁”则把这种厌倦之感以时间的无限延伸极大地加重了,就是说,这种生涯无休无止。
“朝朝”又把令人烦厌的重复行为的频率推到极致。
教人难以忍受。
诗人巧妙地利用(诗句)的蝉联偶对的特点,使此种情绪得到最充分的表达。
“马策与*环”对应“金河复玉关”,“朝朝”对应“岁岁”,音节增加一倍,意蕴上则产生相生互补的效果。
边塞诗歌
•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 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 凝成暗紫。
•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 闷低沉。
•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 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 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 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 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 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 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 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 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 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 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 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 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 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 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 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 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 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 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边塞诗《雁门太守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边塞诗《雁门太守行》原文译文及赏析《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雁门太守行》原文唐代: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雁门太守行》赏析“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
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
”(《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边塞诗: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最丰富,艺术性的⼀部分。
以边塞军旅⽣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以及表达戍边将⼠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诗⼀般出⾃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官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活和⾃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尚情操。
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唐朝的类型。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边塞诗:李贺《雁门太守⾏》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雁门太守⾏唐代:李贺⿊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鳞开。
⾓声满天秋⾊⾥,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霜重⿎寒声不起。
报君黄⾦台上意,提携⽟龙为君死!译⽂敌兵滚滚⽽来,犹如⿊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光闪烁。
秋⾊⾥,响亮军号震天动地;⿊夜间战⼠鲜⾎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夜寒霜重,⿎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携宝剑,视死如归。
注释雁门太守⾏:古乐府曲调名。
雁门,郡名。
古雁门郡⼤约在今⼭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氛⼗分紧张。
摧:毁。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鳞:是说像⾦⾊的鱼鳞。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
向⽇:迎着太阳。
亦有版本写作“向⽉”。
向:向着,对着。
⾦鳞开:(铠甲)像⾦⾊的鱼鳞⼀样闪闪发光。
⾦:像⾦⼦⼀样的颜⾊和光泽。
开:打开,铺开。
⾓:古代军中⼀种吹奏乐器,多⽤兽⾓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指暮⾊中塞上泥⼟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中呈现出暗紫⾊。
凝,凝聚。
“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迹。
临:逼近,到,临近。
易⽔:河名,⼤清河上源⽀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清河。
易⽔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悲壮之意。
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丹及众⼈送⾄易⽔边,荆轲慷慨⽽歌:“风萧萧兮易⽔寒,壮⼠⼀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声低沉不扬。
边塞诗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这首诗是如何写边关生活的? )这首诗是如何写边关生活的? 前两句是叙述, 答:前两句是叙述,岁岁朝朝从时间上写征战之 久、金河玉关从空间上写征战之广,“复”和 金河玉关从空间上写征战之广, 写出了征战生活的单调、艰难、紧张; “与”写出了征战生活的单调、艰难、紧张;后 两句为描写,三春时节边关还是白雪,滔滔黄河, 两句为描写,三春时节边关还是白雪,滔滔黄河, 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 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从而写出了边塞 的空旷、苦寒、荒凉景象。 的空旷、苦寒、荒凉景象。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王昌龄的《从军行(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第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样写 )第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有什么作用? 一二句写湖边( 海畔” 寒风劲吹, 答:一二句写湖边(“海畔”) 寒风劲吹, 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 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 枝梢被狂风折断。 枝梢被狂风折断。作者竭力突出自然环境 的恶劣,其作用就是用浓重氛围映衬 映衬( 的恶劣,其作用就是用浓重氛围映衬(衬 托)下文中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下文中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塞下曲》诗意及赏析
《塞下曲》诗意及赏析《塞下曲》诗意及赏析(精选12篇)《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下面是店铺收集的《塞下曲》诗意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塞下曲》诗意及赏析篇1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唐代诗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末曾应进士举,安史乱起,避难移居江西鄱阳。
代宗大历初,又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
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
大历十一年(776)元载被杀,王缙被贬,卢纶也受牵连,至德宗建中元年(780)才被任为长安附近的昭应县令。
贞元时,在河中节度使浑□的军幕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户部郎中。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
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
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
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
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
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
《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
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傅璇琮)[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译诗、诗意]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边塞古诗赏析
边塞古诗赏析边塞古诗赏析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边塞古诗赏析,欢迎阅读。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诗赏析】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
“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
“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
“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庞大,异域何其粗犷。
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
没完没了的,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中间四句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
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
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
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
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最后四句描写战士“望归”的愁苦心情。
“戍客”“思归”愁肠百结,望着边塞荒凉景色,满面愁容,难以名状。
想家中高楼上的妻子、满头白发的亲娘和瘦骨伶仃的儿郎,一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月夜里或站立楼头,或折柳门前。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岑参的边塞诗1、作者生平:岑参(715-769)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他向往从军立功,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一条主要途径。
从军前,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终日不得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叹是男儿。
”(《江上春叹》);“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
”(《玉门关盖将军歌》);“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书记,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
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壮志。
所谓山川奇气,即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
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
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
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
譬如以梨花喻雪,以“一团旋风桃花色”比喻骏马,以刀割面比喻寒风,都是新奇的。
夸张更为常见,譬如“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马川行》);“都护宝刀冻欲断”(《天山雪歌》)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夸张。
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2、诗风:奇情壮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
岑参的边塞诗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句式跳跃,语言奔放。
他的作品写奇景,抒奇情,有奇采。
(1)奇景:边塞奇异壮丽的风光如写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又如写热海:“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燕砂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下文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分析诗人所擅长的奇景刻画。
王昌龄的边塞诗赏析
王昌龄的边塞诗赏析王昌龄的边塞诗赏析导语:王昌龄边塞诗是非常出名旳,反映了当时旳边疆将士们旳境遇依旧心情。
欢迎阅读店铺整理旳王昌龄边塞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塞下曲·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1、《塞下曲·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2、《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旳战斗刚刚结束旳情景。
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旳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
战斗结束旳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旳月光。
唐代边塞诗的思想内容赏析
唐代边塞诗的思想内容赏析
唐代边塞诗是指唐代以边塞为背景,描绘边塞风情和塞外民族生活的一类诗歌作品。
这些诗作主要以描绘边塞守军的生活、战争的惨烈和边境的荒凉景象为主题,反映了当时边塞地区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和边塞人民的生活困境。
其思想内容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边塞诗的思想内容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恨。
边塞人民生活在交战的边陲地区,经历了无休止的战争和流离失所的困境。
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恨通过边塞诗表达出来。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对边塞地区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不满。
边塞诗的思想内容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边塞人民生活在边远地区,与中原地区相隔甚远,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却从未改变。
许多边塞诗歌中都有对祖国的赞美和忠诚的表达。
例如王昌龄的《出塞》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歌描绘了边塞守军的孤独和忠诚,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
唐代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展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赞美了边塞风情和边塞人民的生活。
这些思想内容表达了边塞人民坚韧不拔、忠诚于国家的精神风貌,也展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困境的坚韧抵抗。
边塞诗歌充满了激情和哀愁,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等人边塞诗赏析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等人边塞诗赏析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代表作有《从军行》、《关山月》、《塞下曲》、《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凉州词》等。
“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
王之涣等一批诗人用他们的诗歌给我们展示了边塞风情,同时也表现一定的人文情怀。
一、边塞诗给我们展示了边塞风情王之涣的《凉州词》写到了边塞的荒凉与雄伟: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这种荒凉的感觉一是通过写景来抒写,二是通过戌边的士兵的感觉来抒写。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后两句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王昌龄的《从军行》写到了边塞战争的惨烈:“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写到了边塞战事的紧张:“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边塞诗的诗歌赏析
边塞诗的诗歌赏析隋代的边塞诗,边塞题材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多位诗人同题唱和边塞诗的盛况。
诗歌体裁既有歌行体又有近体绝句。
虽数量不多,但促进了边塞诗的发展。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的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逢入京使朝代:唐朝|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
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燕歌行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
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
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
不畏困难的边塞诗
不畏困难的边塞诗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表现出一种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句诗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和不畏艰难的决心。
3.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句诗表现了边塞将士的顽强斗志和不畏艰难的决心。
4. “塞下曲二首·其二”中的“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这句诗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和不畏艰难的决心。
5. “塞上听吹笛”中的“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句诗表现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但同时也表现出他们不畏困难、坚守边疆的决心。
6. “前出塞”中的“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这句诗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和不畏艰难的决心。
7. “塞上曲二首·其一”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句诗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和不畏艰难的决心。
这些边塞诗都表现出了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鼓舞着人们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下去。
边塞诗赏析(大量例子)
- 1 -诗歌鉴赏高考笔记——边塞诗的特点一、概念:以描写边塞军旅征战为题材的诗歌。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李颀、岑参等。
二、思想内容:1、如火的激情——边塞健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之情怀的袒露①闻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思念家乡的曲子】“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塞下曲李白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②楼兰: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遂持王首而还”。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绽放的花朵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靠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思考:1、试分析前三联写出将士边塞生活怎样的特点?(苍凉、苦寒、单调、清冷、艰苦)2、直抒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愿”、“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
全诗主旨格调得以升华。
)34、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答:反衬和用典。
①用典,“折柳”→表达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斩楼兰”→写出了将士杀敌报国的决心②反衬: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精美的酒杯盛着甘醇的葡萄美酒,将要喝时琵琶声响了起来,韵律使人心潮澎湃。
开怀畅饮吧,就算是醉倒沙场,诸位也请不要见笑,自古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去的?1、概括情感主旨?通过边塞军中宴乐畅饮生活片断的描写,抒发守边将士忠勇爱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诗歌鉴赏高考笔记——边塞诗的特点一、概念:以描写边塞军旅征战为题材的诗歌。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李颀、岑参等。
二、思想内容:1、如火的激情——边塞健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之情怀的袒露①闻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思念家乡的曲子】“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塞下曲李白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②楼兰: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遂持王首而还”。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绽放的花朵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靠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思考:1、试分析前三联写出将士边塞生活怎样的特点?(苍凉、苦寒、单调、清冷、艰苦)2、直抒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愿”、“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
全诗主旨格调得以升华。
)34、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答:反衬和用典。
①用典,“折柳”→表达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斩楼兰”→写出了将士杀敌报国的决心②反衬: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精美的酒杯盛着甘醇的葡萄美酒,将要喝时琵琶声响了起来,韵律使人心潮澎湃。
开怀畅饮吧,就算是醉倒沙场,诸位也请不要见笑,自古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去的?1、概括情感主旨?通过边塞军中宴乐畅饮生活片断的描写,抒发守边将士忠勇爱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试分析本词中(将军征夫)矛盾复杂的情绪?词人是如何来表现这种情感的?报国杀敌爱国心+戍边征战艰苦难耐+浓重的乡思情→矛盾情绪,借景抒情,气氛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 2 -2、旷世的孤独——对戍边将士羁旅思乡情怀的关注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①无那:无奈,只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①遍:读pi ān②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
③碛:读q ì,沙漠的意思。
这里指边关。
译: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
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xiang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一夜" 和" 尽望" 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译: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1、试着赏析前两句表现手法?比喻,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 似雪" ,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 如霜" ,是为了借(借景抒情)这寒气袭人" 一夜" 和" 尽望" 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3、深沉的思索——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考,诗中或写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破坏,或写对和平的向往,或写对军中某些现象(譬如苦乐不均、将帅无能)的不满。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①貂锦:锦衣貂裘,这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借代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②胡尘:胡地的尘土,代指胡地。
借代译: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1、分析这首诗情感主旨?此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诗人赞美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行为,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对深闺中妻子们的遭遇深表同情。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青冢”传说塞外草白,惟昭君墓草色发青。
写出此地远离中原极僻远荒凉译: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征战不休、战事频繁激烈)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环境荒凉)1、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
诗人如何来抒发“怨”?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3 -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边塞的风光——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
营州歌高适狐裘: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蒙茸:裘毛纷乱的样;城下:郊野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rong 猎城下。
厌:同" 餍" ,饱。
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虏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背景: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
高适于天宝中出塞燕赵从军,通过边塞所见所感写成此诗。
内容:(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生活风貌和豪放性格。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由实入虚】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想象奇妙,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边塞诗带几分田园诗风味] ①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②雪净:冰雪消融。
③戍楼:报警的烽火楼④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⑤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译: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
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1)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
《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2)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①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②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Ps :以上只是大致的归纳,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时诗中呈现出的情感也是很复杂的。
如王翰的《凉州词》中既充满慷慨之气,又夹杂着一种悲凉。
范仲淹《渔家傲》,既有对家乡深沉的思念,又隐含着将士戍边报国的责任,二者交织,慷慨悲凉。
三、“边塞诗”常见意象【略】- 4 -四、“边塞诗”常用的表达技巧:【自学】用典、借代、对比、烘托、虚实结合、象征、借景抒情、比喻、夸张等。
1. 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 借代: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一般来说,边塞诗中的借代手法多体现为用衣着服饰、兵器代指士兵,用胡尘代指敌兵或者外族土地,用旌旗代指我方军队等,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
表达效果: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委婉含蓄)。
陇西行(其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3. 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边塞诗中的对比手法则多为将军和士兵遭遇的对比,帝王功业和百姓苦难的对比,当然也有环境描写的对比。
表达效果:通过对比,突出中心主旨。
凉州词王翰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 5 -4. 烘托: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表达效果:(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边塞诗中烘托手法大多为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战场的惨烈、艰苦或者军情的紧急。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5. 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表达效果:运用想象,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对比。
凉州词(其一)张籍①碛(qi,四声) :戈壁、沙漠。
②白练:白色热绢。
这里泛指丝绸。
③安西:地名。
唐方镇有安西都护,贞元六年(790),为吐蕃所陷6. 直抒胸臆表达效果:直接表达情感,真切强烈,震动人心。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①西京:长安。
②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
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③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④龙城: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