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优课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南州六月荔枝丹(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1南州六月荔枝丹(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引言:在中国的南方,六月荔枝丹气味四溢,标志着开始红红绿绿的夏季水果的丰收季节。
这个时候的荔枝色彩鲜艳、味道极为香甜,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特别的食材。
荔枝因其营养价值和味道特点而深受喜爱,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水果。
因此,教师在进行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食品科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应该掌握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原产地、品种、生长环境以及果实的特点和保健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应该能够描述、分析和比较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不同品种和产地的特点。
3.态度目标: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和保健意识。
二、教学重点1.荔枝种类和特点的鉴别。
2.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
3.如何挑选和存储南州六月荔枝丹。
4.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生长和收获。
2.荔枝的种类和特点的鉴别。
3.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制作过程与技巧的讲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形状、色彩、味道和营养成分。
2.让学生尝试荔枝,并让他们描述自己的联想和体验。
3.展示荔枝的图片、视频和资料,引出荔枝的产地、品种、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步:教学内容1.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产地,品种和生长环境。
2.荔枝的种类和特点的鉴别。
3.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
4.如何挑选和存储南州六月荔枝丹。
5.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过程。
第三步: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呈现式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实物来打牢学生的荔枝知识。
3.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探索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知识和制作方法。
第四步:教具和材料1.荔枝、南州六月荔枝丹制作的材料和器具。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设计(1篇)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设计(1篇)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设计 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知识。
掌握以引用古诗文为主的说明方法。
整体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筛选信息,把握基本特征。
选择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品味生动、精确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敢于质疑,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
形成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1、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技法。
2、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3、合理、严谨的'说明顺序。
三、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归纳四、学法指导把握特征,梳理文脉。
筛选信息,质疑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荔枝知之甚少,缺乏直观感性认识,更谈不上深层次的体悟。
以本为本乃是破解难题的根本途径。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被贬岭南。
诗人在遭受了政治上的残酷打击的同时,却得以尽情尽兴品尝岭南特产——荔枝。
对此,诗人欣喜万分,赋诗以表明心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何以能使得诗人乐而不归?我们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板书课题: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二)出示目标1、掌握荔枝的形态及内部特征2、分析引用古诗文的作用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4、品味缜密准确的语言投影显示上述目标,学生齐读目标(三)出示学法筛选信息,抓住特征;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拓展提升。
(四)研讨目标第一、解决第一个问题投影显示目标: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荔枝的基本特征?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勾画与荔枝特征有关的语词。
讨论,小组展示:1、外部:外壳(粗糙);颜色(深红或紫色);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大小(直径三到四厘米);重量(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内部:膜(白、轻、薄、艳);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核(长圆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无核)3、生长: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产地(我国);古籍记载;习性(喜温暖)生小结:从外部到内部,再到生长情况等方面介绍荔枝,具体、生动、准确。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那荔枝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使得绝世美人对它钟爱有加,文人骚客对它推崇备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跟随作者贾祖璋一起来揭开荔枝的神秘面纱。
(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对于本文的作者相信大家都不是太熟悉的,包括我也是因为这篇文章才了解这位作家的。
贾祖璋生于1901年,死于1988年,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是浙江海宁人。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在1931年出版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我们这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就选自《生物学碎锦》一书。
这些作品大多将绚烂多彩的生物作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课题解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本课的标题好像很长,七个字,刚好古诗中哪一类是七个字的啊。
对了是七言律诗。
在这里呢?补充一首诗:荔枝(明)陈辉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标题正是出自于这首诗的。
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那个同学能解释下?“南州”这里是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的是荔枝成熟的季节,生活中观察很仔细的人就会发现实际上六月根本就没有荔枝,而是到七、八月份才会上市。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里的六月实际上是指阴历的六月;“荔枝”不用解释;那“丹”字呢?荔枝是什么颜色的呢?所以这里的“丹”就是红的意思,说的是荔枝成熟后的颜色。
作者以这一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既鲜明,又醒目,同时想读者介绍了荔枝的四个信息,那四个呢?南部地区,是不是荔枝的产地;“六月”点名了荔枝的成熟期,一个“丹”字就告诉了我们荔枝的颜色,还有一个是什么啊,荔枝呀,荔枝二字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5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作者分享了5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公开课《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二、以引用为重点,学习用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三、从课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认识上受到一定的启发教育。
教学设想本课文用两教时,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
一教时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掌握说明的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第二教时着重研究说明方法,特别要弄懂引用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指导自读。
(一)明确教学要求(见前面的教学目的)(二)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1)结合注释阅读全文,标出读不准音的、不懂意思的、难写的字词,查词典解决,做到能读;会写、懂意思;(2)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细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特色,对文章有进一步的理解;(3)参考“思考和练习一”,写出课文的结构提纲;(4)划出课文中引用的部分,思考它们的表达作用;(5)提出疑问。
二、研读课文。
(一)解题。
文章是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题目为什么不用《荔枝》而借用一句诗——《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7个字,包含了荔枝生长的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
以这句诗作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并且有文学气息,同文章本身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当然比以《荔枝》作标题要好。
(二)研究课文内容。
1.背诵(或抄录)《荔枝图序》全文: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简介、特点和流行区域,并能够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本地特色产品的认同感和骄傲感,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简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图片、文字简介和问题。
2. 南州六月荔枝丹样品。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想一下最近吃到的好吃的水果。
2. 师生讨论各种水果的特点和产地。
Step 2:呈现(10分钟)1. 老师介绍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基本信息,使用PPT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简介。
2. 学生观看图片和听取介绍时,记录下他们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印象,并准备提问问题。
Step 3:合作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特点。
2. 老师提供一些问题,学生讨论时尽量使用句子来回答问题。
a.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味道如何?b.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外观有何特点?c. 它的产地在哪里?d. 它流行的季节是什么时候?e. 它有何营养价值?3. 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发现和回答问题的结果。
Step 4: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问题和回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2. 老师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多描述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特点和产地。
Step 5:结束(5分钟)1. 老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品尝南州六月荔枝丹样品,感受其味道和口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探讨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本地特色产品的认同感和骄傲感。
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评价,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表达的兴趣。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荔枝的生态结构和生长习性。
2、学习本文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难点理解引用古代诗文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众多的水果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果中之王”,它就是荔枝。
荔枝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荔枝的文章——《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1901 年-1988 年),浙江海宁人,著名科普作家。
他的作品以生动的文笔、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态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解题“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标题出自明朝陈辉的《荔枝》诗,原句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明荔枝的成熟期在农历六月;“荔枝丹”,指荔枝成熟时的颜色,鲜艳如丹。
这个标题既点出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和颜色,又充满了诗意,引人入胜。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荔枝?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课文从荔枝的生态结构(外壳、颜色、形状、大小、膜、果肉、果核)、荔枝的花、荔枝的产地和栽培史、荔枝的习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说明顺序(1)提问: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本文综合运用了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在介绍荔枝的生态结构时,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在介绍荔枝的产地和栽培史时,按照时间顺序。
这样的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读者理解。
2、说明方法(1)提问: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打比方:“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精选11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篇1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南方有一种非常有名的水果被称作“果中珍品”,它就是荔枝。
相信大家一定都品尝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荔枝是怎样的一种水果。
二、关于荔枝的简介:荔枝属无患子科。
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
荔枝鲜果色、香、味、形均美,甜香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荔枝全身都是宝,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种类多,且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
三、解题(一)假如要你写一篇介绍荔枝的说明文,你会给文章起个什么名呢?课文题目用的是明代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共7个字,却表达了哪几层意思?明确:南州——荔枝的产地,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六月——荔枝的成熟期。
六月是旧历,按公历算是七月。
荔枝丹——荔枝的颜色。
提问:文章用诗句作题目有什么好处?明确:好处——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此题内涵丰富,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
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突出了科学小品的文艺性风格。
(二)明确文体知识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
2、科学小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
其特点是以通俗有趣的写法介绍科学知识,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语言生动,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四、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早在30年代,他就出版了《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出版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
《南州六⽉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南州六⽉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 ⼀、课⽂的基本内容 这篇⽂章准确、翔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般性介绍,并对我国荔枝⽣产的未来充满了信⼼。
本⽂分两部分。
第⼀部分(第1段~10段),分三个层次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
第⼀层是第1段,以⼩学学习《荔枝图序》向⽼师质疑为引⼦,引出“荔枝”这个话题。
幼年时童稚的⼼⾥只知道“荔枝⼲的壳和⾁都是棕褐⾊的”,与⽼师讲的《荔枝图序》中描述的荔枝不同,向⽼师提问,⽼师也⽆法说明⽩。
这个开头既亲切活泼,⼜符合学⽣的阅读⼼理。
原原本本地引⽤⽩居易《荔枝图序》的诗句,为后⽂提到的与⽩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了依据。
第⼆层是第2~5段,主要写荔枝的外部形态(外壳、颜⾊、果形、⼤⼩)。
作者对⽩居易“壳如红缯”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在说明“成熟的荔枝”的颜⾊后,作者感觉不饱满,⼜⽤“绛囊”“红星”“珊瑚珠”打⽐⽅,形象鲜明、逼真;荔枝的果形有⼼脏形、卵圆形或圆形,由蒂部到顶端及两侧,介绍得井然有序;说到荔枝的⼤⼩,作者⽤列数据的⽅法介绍荔枝的⼤⼩和重量,真实可信。
第三层是第6~10段,主要写荔枝的果实(膜、⾁、核、花)。
作者对⽩居易“膜如紫绡”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居易“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应该是“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对⽩居易“瓤⾁莹⽩如冰雪”的说法再提出异议,认为“瓤⾁”实际不是⾁,⽽是“膜”发育的“假种⽪”,“真正的果⾁倒是前⾯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层膜”;随后,作者⽤简洁的`语⾔对荔枝核(种⼦)的形状、⾊泽、种类做了具体说明。
荔枝的花从内容上说不属荔枝的果实,但花与果实分不开,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带⼀起介绍。
其主要特征是荔枝花多,花期长。
在这⼀层⾥,第8段还介绍了荔枝的贮运,很明显,贮运不属果实的范畴,但贮运主要是为了保持荔枝⾁的鲜美,与果实关系甚密,所以放在“⾁”后⼀并介绍。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荔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荔枝的特点。
(2)简要介绍荔枝的产地和生长环境。
2.自学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了解荔枝的生长环境。
(2)分析课文第二段,了解荔枝的特点和寓意。
(3)分析课文第三段,体会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4.写作方法学习(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2)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课堂讨论(1)讨论荔枝在文中所代表的寓意。
(2)讨论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以荔枝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让学生理解了荔枝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学习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荔枝有了更深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1.在分析课文时,对一些细节的解读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全面。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收获。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荔枝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能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一关系。
(2)分析作者情感时,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出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对荔枝的喜爱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对话示例:教师:“请大家找到课文中描述荔枝生长环境的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将地理环境与荔枝生长联系起来的?”学生甲:“作者提到了荔枝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南州这种地方特别适合荔枝生长。
初三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初三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通用10篇)初三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了解荔枝的基本特点,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2.准确、科学地说明3.了解引用诗词文句说明事物的作用教学重点:1.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2.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入1.指导学生背诵两首古诗: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苏轼《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2.引导学生回忆白居易《荔枝图序》。
如学生未学过,教师阅读并简述其内容。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二、进入课文,板书“兰州六月荔枝丹”,通过学生的注意和改错找出“兰州”与“南州”在地理意义上的不同,并进一步明确“南州”是我国荔枝的主要产地。
:原产于我国南部,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栽培。
18世纪末向世界各地传播,现栽培面积较大并已发展成为商品性生产的国家有泰国、越南、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南非等。
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广西是原产地之一,从古籍记载可以考证广西是荔枝发源地之一。
中国有荔枝记载的最早文献,是2100多年前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六朝的《三辅黄图》。
书中称“上林苑”中的“扶荔宫”种有从“苍梧”贡献来的名果异树——荔枝。
可见广西荔枝栽培最早被记入史册。
历代古文献提到岭南产荔枝的'更多。
例如,撰于一世纪后期杨孚的《异物志》,三世纪后期郭义恭的《广志》和张勃的《吴录》,四世纪初期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状》,都把荔枝作为岭南物产而著录;九世纪前期自居易《题郡中荔枝》诗中,有“奇果标南土”之句,九世纪中后期段公路的《北户录》,把荔枝称为“南方果美者”;十一世纪中期苏颂的《图经本草》肯定荔枝“初惟出岭南”;十六世纪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称荔枝是“炎方之果”。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篇1目的要求一、学习有关荔枝生态、生产的知识,从而树立科学思想,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二、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结构和事物的发展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若干词语。
四、学习并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说明事物的方法。
五、学习一点科学小品的文体知识。
要点难点一、弄清篇章结构:指导学生编写段落提纲,弄清本文结构,是学习本文的基础。
第1段是谁的总纲,第8段与荔枝内部构造的关系,第9段是否游离,引导学生比较辩析。
二、领会修辞妙处:不仅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修辞方法说明的,而且要使学生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说明的妙处。
三、学习体裁知识:与《辞海》“荔枝”条的说明进行比较,让学生总结概括出“科学小品”这种体裁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和表现事物的方法,结合课文,联系实际,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或科学小品。
段落评点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1、总起设疑,幼时所见与小学所读,对比设疑,引人入胜。
引文总述,下文分述。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
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2、荔枝外壳“壳如红缯”以其色作比,再写外形,简明形象。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色或紫色。
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南州六月荔枝丹》全文。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深入分析文章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作者白居易,介绍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南州是哪里吗?荔枝又是什么水果?为什么用“丹”来形容荔枝呢?(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僻词语和不理解的句子。
2.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和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南州”、“荔枝丹”等。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象征意义。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象征意义,如荔枝代表家乡、六月代表盛夏等。
2.分析文章的结构,如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何体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水果的作文,要求运用象征手法。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语言特色、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2.分析文章的写作风格,如自然流畅、意境优美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5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5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了解荔枝的构造、生长等学问。
2、领悟引用古诗文典故的作用。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4、尝试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说明文。
二、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因此本文的重难点应放在对荔枝学问的了解上和一些生动手法的运用上,而对说明方法和说明挨次,初中有所提及,故可略及。
2、用文艺性笔调写作,是对所学学问的稳固与延长,对作文要求不应过高,能会一些方法与技巧就行。
3、在教学方法上,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
4、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教师提问:你吃过荔枝吗?你对它了解吗?学生可能答:吃过。
荔枝表皮粗糙,红色,肉甜。
教师明确:学习本文,了解荔枝。
二、教师明确文体学问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
2: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学问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学问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3:特点:学问性、趣味性、通俗性。
三、投影打出简介,学生阅读了解。
贾祖璋:我国有名的科普作家。
生于1901年,浙江省海宁县人。
早在三十年月,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了《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学问、历史学问和文学学问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四、要求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扫瞄课文,完毕后,以小组形式争辩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标题给我们供给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2、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的话对吗?学生自主争辩探究后可得:1、⑴标题给我们供给了三点信息: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1教案教学设计是教育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其目的是从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过分析、调查、研究等手段,制定出符合课程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以达到高效和优质的教育教学效果。
本篇文章将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例,探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师理解教材教师在讲解教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修辞手法等方面需全面、透彻的理解,并结合自身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和经验,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具可行性和实效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名篇。
该诗以南州的荔枝供应盛产之时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热闹繁华之景象,以及人们的喜悦欢乐之情。
通过诗歌的描写,展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和富饶,以及南方的风土人情。
教师应该在理解该篇诗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制定教学方式的起点和落脚点。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从中挖掘出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要求,确保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针对《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课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修辞手法;2、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实施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可反思性和实效性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如下设计:1、导入,激发学习兴趣(5分钟)可以通过放映有关荔枝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联想、发散思维。
2、熟悉课文(5分钟)对书中出现一些生词,对应义项和例句做出介绍和解释。
3、分析诗歌内容(30分钟)让学生听读诗歌,分析作者的感受、思考,观察作者的手法、语言和形式等,即“感、思、看、听、说、写”的综合目标。
4、讲解文化背景(10分钟)介绍唐代南方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修建园林的概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文化价值。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9篇)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9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3.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用的诗歌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1.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2.讨论点拨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课前背诵: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导语设计:由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域差异,使得气候、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
南方有一种水果——荔枝,这种被称作“果中珍品”的水果北方是没有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荔枝是怎样的一种水果。
二、作者及文体:作者简介: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
《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文体介绍: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
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丰富的知识,饶有兴味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
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
它寄托着作者的深情,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背景介绍南州地区以其优质的水果而闻名于世。
其中,六月荔枝是南州夏季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之一。
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水果,被誉为“果中之王”。
为了提高大众对六月荔枝的认知和了解,南州市教育局制定了一份专门针对六月荔枝的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二、教案目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特点、栽培、营养价值和文化意义,并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和责任心。
三、教学内容安排3.1 六月荔枝的特点介绍•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外观特点、种植环境和生长周期。
•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主要产地、品种和采摘时间。
3.2 六月荔枝的栽培技术•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生长要求,包括土壤、水分和光照等方面。
•学生学习六月荔枝的繁殖和种植技术。
3.3 六月荔枝的营养价值•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等。
•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健康功效和食用禁忌。
3.4 南州六月荔枝文化节•学生了解南州六月荔枝文化节的由来和历史。
•学生了解南州六月荔枝文化节的庆祝活动和特色饮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展示: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六月荔枝的特点和种植过程。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六月荔枝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六月荔枝的栽培过程。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六月荔枝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4.互动游戏:设置六月荔枝知识问答游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5.实验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六月荔枝的营养成分测试和健康功效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五、教学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学习效果,教师将使用以下评估方法:1.学生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六月荔枝的研究报告,包括六月荔枝的特点、栽培技术、营养价值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2.学生演讲:要求学生进行六月荔枝相关主题的演讲,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荔枝生长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相关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荔枝的特点。
2.鉴赏文章中的诗词,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荔枝的文章——《南州六月荔枝丹》。
荔枝,大家都不陌生吧?那你们知道荔枝有哪些特点吗?生:荔枝很甜,水分多,果肉细腻……师:很好,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荔枝的。
2.自主阅读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边读边勾画出生词和关键句子。
生:阅读并勾画。
3.交流讨论师:同学们,请分享一下你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生词和关键句子。
生1:我发现“丹”字在这里指的是荔枝的颜色,很鲜艳。
生2:我觉得“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很有意境,让人想象到荔枝成熟的季节。
师:很好,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4.分析课文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荔枝的特点。
生1:荔枝果肉细腻,水分多,味道甜美。
生2:荔枝成熟时,颜色鲜艳,宛如一颗颗红宝石。
师:很好,那荔枝的生长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生3:荔枝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等地。
师:我们来鉴赏一下文章中的诗词。
5.鉴赏诗词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的诗词,并分享一下你们的感悟。
生1:“南州六月荔枝丹,红艳满山香气浓。
”这句诗描绘了荔枝成熟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生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以及对岭南地区的向往。
师:很好,同学们的感悟都很深刻。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南州六月荔枝丹》,大家对荔枝有了更深的了解。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通用1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通用13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 了解引用这一说明方法作用。
2. 掌握本文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3. 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4. 品读鉴赏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二、教学重点:1. 引用等说明方法。
2. 本文的结构方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2. 点拨法3. 竞赛激励法五、教学用具:1. 多媒体2. 实物投影仪六、教学步骤:课前准备一张白纸一、导入[多媒体显示荔枝特写镜头]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屏幕上的这种鲜艳诱人的水果,它被人们称为水果之王,它叫——(学生齐答:荔枝)。
请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
(请同学发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科技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贾祖璋先生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荔枝的。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贾祖璋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他的家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这个地方就是——海宁。
他1901年出生于我们海宁的黄湾(在座的有没有来自黄湾的同学,你尤其应该为家乡出了这样的名人感到自豪,当然,我们每个海宁人都应该为贾先生感到自豪)。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著作。
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我们这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就选自《生物学碎锦》一书。
这些作品大多将绚烂多彩的生物作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字词正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给下面这些加下划线的字词注音,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小品的一般特点。
2.分析本文综合运用引资料、插图、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3.认识科学小品的文学美;丰富科学知识,了解普通物品中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文学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首唐诗: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回望长安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平日紧闭的宫门忽
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的打开了。
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团团
尘土。
宫内,妃子嫣然笑了。
没有人知道是送荔枝来的啊。
史载杨贵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
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
苏东坡也做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明朝更有人对它推崇备至,作《荔枝歌》曰:“海内如推百果王,新鲜荔枝总第一”,索
性把它奉为“百果之王”了。
那荔枝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使得绝世美人对它钟爱有加,文人骚客对它推崇备至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跟随作者贾祖璋一起来揭开荔枝的神秘面纱。
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
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文体说明:本文是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
“小品”,就是随笔一类的小文章。
“科学小品”,则是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文艺性的说明文,它即有很强的科学性,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这
种文章,知识性强,即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既寄托
着作者的深情,又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我们先来欣赏几张荔枝图片,然后定格在一张图片上
提问:“如何向别人介绍荔枝”?(让学生作片刻思考回答)
(明确学生在介绍时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
大多属于泛泛而谈!)
我们来看看贾祖璋先生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说明荔枝果实的?
二、分析标题:
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
明确:
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
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成熟期六月--阳历七月。
颜色丹--红色。
小结:以诗为题,新颖,同时也很有概括力,激发丰富的联想;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感;增加了浓厚的文学气息。
2.赏析【明】陈辉《荔枝》诗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鉴赏:另附。
三、分析课文:
1.赏析第一节
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的话对吗?
明确:白居易的话有对有错--
壳如红缯--错(粗糙)膜如紫绡--错(误作)
瓤肉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甘酸浆液如醴酪--对
本文开头写幼时的印象,未显出荔枝的特色,因而未引起多大兴趣。
这就与上小学后读到的《荔枝图序》里的精彩描写(比喻说明)产生了矛盾,形成了对比,自然就构成了全文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荔枝是怎样一种水果,有无价值。
引用白居易一文,有着借以为纲,依次展开说明的作用。
2.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讨论,明确(见课件)。
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
在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时,则按壳面的构造--色泽--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而介绍内部构造时又是按壳--膜--果肉--果核从外到内的顺序。
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
追问:既然介绍荔枝的果实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后面有关荔枝的产地、书谱、习性、
生长北限和建议的部分自然就是次要的了。
请问,文章将后面的次要部分删掉行不行?
分析、明确:不行。
我们首先要搞清“主要”和“次要”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主要”和“次要”是就其在表达一篇文章的主旨时所起的作用的大小、重轻而言,而不是指对一篇文章是否必要而言的。
“次要”不等于“不必要”,“主要”和“次要”对一篇文章而言都是“必要”的。
其次,我们就这篇课文来谈。
如果文章题目改作《荔枝的果实》的话,那自然可以考虑删掉后面的部分。
而本文是讲荔枝,因此有关荔枝的知识都应作介绍,而不能只介绍其果实,这样内容才全面。
另外,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考虑,作者不仅把有关荔枝的知识介绍给了读者,而且提出了“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议,体现了作者写作意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后面的次要部分是不能删掉的。
教师总结:科技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文章的观察顺序,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属于空间顺序,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
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使科技说明文条理分明,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仔细阅读本文,注意科学小品的文艺性和文学笔调。
课文中作者引用了哪些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具体见课件)
明确:课文中大量引述古代关于记述荔枝的诗文。
这样引用:
1.充实文章内容,丰富读者知识;
2.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
3.寓科技知识于文学描写,使读者可由文学欣赏而获得科学知识。
《南州六月荔枝丹》陈辉诗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这是一首写得十分出色的咏物诗。
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盛赞荔枝成熟时绚丽动人的景色。
描绘荔枝芳名美味为历代传颂的情形。
诗的第一句,以写实手法,简洁点明荔枝生长地域、成熟时节,以及成熟时的颜色。
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丹,朱红色。
贾祖璋同志以这一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既鲜明,又醒目。
第二句仍以写实手法,描述荔枝果实之丰硕。
万颗累累,极言果实之多。
族更团,将荔枝果实浓浓密密,团团簇簇的情状具体描述出来,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第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以浓重的笔墨,状写荔枝果实和荔枝林雄奇壮美的景观,气氛十分热烈。
绛雪,丹丸名,诗中用来比喻荔枝果实。
烂,明亮。
全句意思是,荔枝像绛雪丹丸似的
长满在荔枝树上,浮动着一片艳丽华贵的色彩,荔枝林像一匹匹巨型的红绛,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第四句转写荔枝果肉的形状与色泽。
玉壶,用玉制作的壶,诗中用以比喻果肉像玉一样白净光洁。
水晶,比喻果肉晶莹透明。
此句用的仍是比喻手法,但诗人运笔,与上句已大不一样。
它笔法精巧细腻,作喻之物纤小玲珑,一个“寒”字,更与上句热烈场景形成鲜明对照。
上下两句对荔枝的描绘,真可谓大小皆美,表里均优,冷热俱佳,达到了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境地。
在尽写荔枝绚丽景色之后,五、六两句变换角度,从汉唐史话中撷取两个掌故,更把荔枝高名芳味推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许,赞许。
新曲,诗中指《荔枝香》。
相传杨贵妃过生日,命乐队作新曲献上庆贺,适逢驿马送来南国荔枝,因而用《荔枝香》作曲名。
荐,献。
大官,汉朝官名,也称太官,主管皇帝饮食。
此句甚于表明汉代以来,荔枝已由大官升入皇帝食谱。
七、八两句,诗人转写眼前景色。
乌府,《汉书·朱博传》记载:“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
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
”因此称御史府为乌府或乌台。
霜署也是御史府的别称。
诗人当时在按察司任职,所以诗中乌府、霜署均指按察司衙署。
阑干,亦即栏干。
“几株斜覆石阑干”,指的是诗人任职衙署院里几株荔枝树被累累果实压弯了腰,在太阳映照下,树影斜斜地覆盖在石栏干上。
从远处绚丽热烈的荔枝林,到眼前静谧恬淡的官府庭院,各具情趣,相映生辉。
诗人呈献给读者的,是一幅多姿多彩、百看不厌的荔枝熟图。
陈辉的《荔枝》诗,着力突出一个“丹”字,布局谋篇十分讲究。
全诗从远景起笔,以近景作结;对荔枝,有整体泼墨写意,又有局部精工细描;既写绚丽热烈的一面,又写静谧闲适的一面;既写色,又写味;既写外表美,又写内在美。
所写各点,在诗中糅合成一个和谐整体,大大增强了荔枝熟图的立体感和鲜明度。
诗作者陈辉,史书上记载不多,生卒年亦不详,明代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字伯炜。
永乐(明成祖朱棣年号)年间进士,先任贵州按察司佥事,后调任广西按察司副使,参与管理任职省份司法政务。
为官清正、廉洁,才识高远。
长于诗,善于鼓琴,著有《琴边清唱》。
但诗名不高,所作之诗,在历代诗歌选本中,入选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