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生物兴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理分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高中解读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高中解读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高中解读这部分知识较难掌握,这里是高中知识的衍生,同学们可以了解。

一、静息电位1、概念表述静息电位是指组织细胞静止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

2、产生条件(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

就正离子来说,膜内K+浓度较高,约为膜外的30倍。

膜外Na+浓度较高约为膜内的10倍。

从负离子来看,膜外以Cl-为主,膜内则以大分子有机负离子(A-)为主。

(2)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选择。

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则很小(Na+通道关闭),对膜内大分子A-则无通透性。

3、产生过程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A-因不能透过细胞膜被阻止在膜内。

致使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这样膜内外便形成一个电位差。

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拮抗力量达到平衡时,使膜内外的电位差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即静息电位。

这就是说,细胞内外K+的不均匀分布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是使细胞能保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的基础,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K+的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1、概念表述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扩布性电位变化。

2、产生条件(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

细胞内外存在着Na+浓度差,Na+在细胞外的浓度是细胞内的13倍之多。

(2)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选择。

细胞受到一定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3、产生过程(1)去极化:细胞受到阀上刺激→细胞外Na+顺浓度梯度流人细胞内→当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阈电位时Na+通道全部开放→Na+顺浓度梯度瞬间大量内流(正反馈倍增)→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膜内负电位从减小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正电位→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所致的Na+内流→膜两侧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该过程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平衡电位,可表示为动作电位模式图的上升支。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机理分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机理分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机理分析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A.B.C.D.2.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B.膜外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C. S点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的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D. S点受到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由Na+大量内流引起的3.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这时观测到a、b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是( )A.在膜外是b→aB.在膜内可以是b→a,也可是a→bC.在膜内是b→aD.在膜外是a→b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5.如图是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图中受刺激部位是A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A→C、A→BD.兴奋部位膜外呈正电位6.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7.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分别为( )A.膜外b→a膜内a→bB.膜外b→a膜内b→aC.膜外a→b膜内a→bD.膜外a→b膜内b→a8.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高中生物 同一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测定及电流表偏转问题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同一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测定及电流表偏转问题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同一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测定及电流表偏转问题辨析1.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下列选项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A.B.C.D.2.若在图甲所示的神经纤维上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如图乙)依次是( )A.②→①→②→③→②B.②→③→②→①C.③→②→①→②D.③→②→①3.如图甲是蛙坐骨神经纤维某位置上给予刺激示意图,图乙①~③中反应电表变化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②B.②①③②C.③②①②D.②③②①4.若在图1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图2中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 )A.②→①→②→③→②B.①→②→①→②→①C.③→②→③→②→③D.③→②→①→②→③5.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a和b)置于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纤维表面(如图),给该神经纤维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变化。

下列对两电极电位高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记录仪指针第一次偏转时,a点的电位高于b点②兴奋从a点传导到b点的方式是局部电流③记录仪指针第二次偏转时,b点的电位高于a点④b点兴奋时Na+外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比膜外高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 mVC.图2中若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B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能测到电位变化D.图2中若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B处未处理),能测到电位的双向变化7.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

如果该神经纤维在B处用药物普鲁卡因处理,使电流在此处不能通过,将微电极均置于B两侧的膜外,然后在A处给一个适宜刺激(如图2所示),那么测量的结果是( )A.B.C.D.8.图1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 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变化情况为图2中的( )图1A.B.C.D.图29.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下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等的产生机制及特征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等的产生机制及特征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等的产生机制及特征: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是这样的:神经元在静息情况下,细胞膜对K +具有较高的通透性,而对Na +等的通透性很低,并且胞内K +的浓度要远远高于胞外,因此在浓度差的驱动下,K +从胞内流向胞外,而由于K +带有1个正电荷的电量,因此随着K +的流动,膜两侧会形成一个逐渐增大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则会阻止K +进一步进行跨膜扩散。

当促进K +向外流动的浓度差与阻止K +向外流动的电位差相等时,离子的净移动就会停止,这是跨膜的电位差称为K +离子的平衡电位(equilibrium potential ),可以根据能斯特(Nernst )方程计算出K +的平衡电位,[K]ln [K]o K iRT E ZF 以上的能斯特方程中,E K 为K +的平衡电位,R 为气体常数,T 为绝对温度,Z 为离子价数,F 为法拉第常数,[K]o 和 [K]i 分别为钾离子在胞外和胞内的浓度,我们将上述参数的值代入后可以计算出K +的平衡电位为-75mV ,而同样的也可以计算出Na +的平衡电位为+55mV 。

根据这一能斯特理论,1902年这一静息电位产生机制的“膜假说”被提出了,尽管多数人们接受这一理论,但一直未能得到证实。

直到1939年,生物学家Hodgkin 和Huxley 从枪乌贼的巨大神经轴突中第一次精确记录到了静息电位,结果为-60 mV ,与计算推测的K +的平衡电位接近,证实了“膜假说”的可靠性。

但实际的静息电位E m 并不完全等于E K ,而是介于E K 和E Na 之间。

这说明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K +跨膜流动形成的,但Na +的流动也参与其中。

我们在理解了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之后,进一步来探讨动作电位的机制。

我们知道电位的变化,归根到底就是膜两侧的离子快速跨膜流动的结果。

经过近20年的时间,随着实验技术特别是电压钳、膜片钳(patch clamp technique)等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才逐渐明确了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微讲座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难点辨析含答案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微讲座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难点辨析含答案

微讲座|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难点辨析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97页一、以图诠释兴奋的电传导过程1.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1)看到静息电位应马上联想到K+,静息电位的大小只和K+的外流有关,而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峰值是由Na+的变化造成的,故涉及动作电位的问题只考虑Na+的变化。

(2)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如图所示:(3)传导具有双向性。

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4)在反射弧中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即只能由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传导。

2.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的疑难点拨(1)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和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都是顺着物质的浓度梯度完成的,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2)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都具有电位差,膜两侧的零电位出现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图).(3)细胞外Na+的浓度和细胞内K+的浓度,会对电位差的峰值产生影响,若浓度过低,会导致峰值变小。

3.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的疑难点拨(1)解题时要注意电流计的电极在神经纤维上连接的位置,是膜内还是膜外。

若将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在静息状态下,会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若将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在静息状态下,会观察到指针并不发生偏转;若如图乙给一刺激,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借用指针偏转,探究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结论实验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电刺激c点,观察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①如果指针偏转一次,则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②如果指针偏转两次,则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实验2: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先刺激A,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第一次);再刺激B,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第二次)第一次刺激可以引起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第二次刺激只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次[题组突破演练]1.下列有关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膜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B.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C.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彼此影响,并随传导距离延长而变小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K+内流形成的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A项错误;当神经纤维膜对Na+的通透性降低时,会影响Na+内流的数量,导致动作电位变小,B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绝缘性和不衰减性,C项错误;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Na+内流形成的,D项错误。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安静时所具有的静息电位,另一种是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指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都表现为膜内较膜外为负,如规定膜外电位为0,则膜内电位大都在-10~-l00mV 之间。

细胞在安静(未受刺激)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增大,即膜内电位更低的方向变化,称为超极化;相反,使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即膜内电位升高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或除极化;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为复极化。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细胞的静息电位相当于K+平衡电位,系因K+跨膜扩散达电化学平衡所引起。

正常时细胞内的K+ 浓度高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 浓度高于细胞内。

在安静状态下,虽然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都很小,但相比之下,对K+ 有较高的通透性,于是细胞内的K+ 在浓度差的驱使下,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

由于膜内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大分子不能随之移出细胞,所以随着带正电荷的K+ 外流将使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变正。

但是,K+ 的外流并不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

因为最先流出膜外的K+ 所产生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将阻碍K+ 的继续外流,随着K+ 外流的增加,这种阻止K+ 外流的力量(膜两侧的电位差)也不断加大。

当促使K+ 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 外移的电位差这两种力量达到平衡时,膜对K+ 的净通量为零,于是不再有K+ 的跨膜净移动,而此时膜两侧的电位差也就稳定于某一数值不变,此电位差称为K+ 平衡电位。

除K+ 平衡电位外,静息时细胞膜对Na+ 也有极小的通透性,由于Na+ 顺浓度差内流,因而可部分抵消由K+ 外流所形成的膜内负电位。

这就是为什么静息电位的实测值略小于由Nernst公式计算所得的K+ 平衡电位的道理。

此外,钠泵活动所形成的Na+、K+ 不对等转运也可加大膜内负电位。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教案讲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含答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教案讲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含答案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含答案)第1课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学习目标] 1.阐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2.阐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及传导机制。

1.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判断正误(1)兴奋部位的膜内侧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2)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的变化是从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3)兴奋部位的膜内的电位为正电位()答案(1)√(2)√(3)√任务:探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原理1.1820年电流计应用于生物电研究,在蛙神经外侧连接两个电极,并将它们连接到一个电表上。

随后刺激蛙神经一侧,并在刺激的同时记录电表的电流大小和方向,结果如图所示。

该项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兴奋发生位置电位低于静息位置(填“高于”或“低于”)。

2.为什么神经纤维发生兴奋的位置电位会低于静息位置呢?在发生兴奋的位置是否存在跨生物膜的电荷转移呢?这就需要测量轴突所在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即将一个电极插入轴突内部,这要求电极的直径非常细且不能损伤细胞。

资料1:1936年,英国解剖学家杨(J.Z.Young)发现了一种软体动物枪乌贼的神经中单根轴突的直径异常粗大,是研究电生理的优秀生物材料。

资料2:微电极和膜片钳技术的长足发展使得科学将微电极直接插入神经纤维内成为可能。

资料3:1939年,赫胥黎和霍奇金将电位计的一个电极刺入细胞膜,而另一个电极留在细胞膜外。

瞬间记录仪上出现了一个电位跃变。

据图文资料分析,可得出结论为: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着电位差,膜内比膜外低45 mV。

3.探究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据以下资料可知: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K+向膜外(填“内”或“外”)跨膜转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资料4:无机盐离子是细胞生活必需的,但这些无机盐离子带有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必修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机理

必修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机理

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值减小、增大、不变?
2、动作电位峰值降低、升高、不变?
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
教材:P18面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膜

两侧 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主要是钾 离子外流引起。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两
侧 的电位表现为暂时性的电位变化,由 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主要是钠离子内 流引起。
静息时
受刺激时
动作电位的形成
外侧: 阳离子总数>阴离子总数 ( 外侧: 阳离子总数=阴离子总数 (
7Na+ 3k+
8Cl- )
Na+通道打开
5Na+ 3k+
8Cl- )
Na+快速内流 ( 1Na+ 5k+ 8Cl- ) ( 3Na+ 5k+ 8Cl- )
内侧:阳离子总数<阴离子总数 细胞膜内外表现为外正内负
降低膜外Na+ 浓度峰电位↓
-70
++++++ + ------ -
+ k
+++++ -----
Na+

如何形成的呢?
外侧: 阳离子总数=阴离子总数 外侧: 阳离子总数=阴离子总数 钾-钠泵 如( 7Na+ 1k+
如( 4Na+
4k+
8Cl- )
8Cl-

如( 4Na+ 4k+
8Cl- )
如( 1Na+ 7k+
8Cl-

内侧:阳离子总数=阴离子总数 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浓度相同
内侧: 阳离子总数=阴离子总数 膜内外离子浓度发生改变

2018高中生物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2018高中生物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机理辨析1.下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 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3.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以下生理活动不会涉及的是( )A. Na+和K+的运输B.胞吐C.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受体的分解5.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A.双向传递B.单向传递C.终止传递D.反向传递7.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关于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突触后膜中的突触小泡内没有神经递质存在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8.在一般情况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涉及的结构排列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上一神经元轴突→突触→下一神经元树突或胞体B.上一神经元树突→突触→下一神经元轴突或胞体C.下一神经元轴突→突触→上一神经元轴突或胞体D.下一神经元树突→突触→上一神经元树突或胞体9.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A.轴突→细胞体或树突B.细胞体→轴突C.树突→细胞体或轴突D.树突→树突10.如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能表示信息在突触中传递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④②③D.⑤②③11.下列选项是依据神经细胞的功能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12.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A. 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 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 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 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13.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与下列哪项生理过程无关( )A.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分解B.糖蛋白的识别作用C.线粒体的有氧呼吸D.不同细胞膜的相互融合14.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B.突触小泡可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C.神经递质可使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兴奋可以在神经元之间双向传递15.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原因和相关练习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原因和相关练习

• 例4:如图是一种反射弧旳部分构造图,甲、乙表达连接 在神经纤维上旳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旳电流刺激,甲、 乙电流表旳指针发生旳变化正确旳是( D )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旳偏转
•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旳偏转,乙不偏转
•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旳偏转
•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 1.3 影响动作电位旳原因

• 动作电位旳超射值(Overshoot)就是Na+平衡电位, 故动作电位旳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旳Na+浓度差。 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 而阻断Na+通道(河豚毒)则能阻碍动作电位旳 产生;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原因克制Na+K+泵活动时,静息电位会减小,动作电位幅度也 会减小。
• 例3:在蛙旳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种电 表上(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静息时,电表 没有测出电位差(如下图中①所示)。若在图①所示神经右 侧旳相应位置予以一合适旳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旳顺 序依次为B→A→B→C→B。

• 解析: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旳相应位置予以一合适旳刺 激,则刺激处电位发生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向周围传导到b点,首先出现A图所示现象,当兴奋传导 过了b点,又未到达a点,则现象为B图所示,兴奋继续向 a传导,到达a点后,a点旳电位发生变化,现象为C图所 示,兴奋经过a点后,又恢复B图所示。
• 解析:A点予以一种刺激,产生兴奋,向细胞体传导,电 流表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但当兴奋传导到细胞体后,无法 传递到另外一种神经元,无法引起其兴奋,所以只有甲能 发生一次偏转,乙不会发生偏转。
例5 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①图示:(23年安徽理综题图)离体神经纤维某 一部位受到合适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 侧会出现临时性旳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旳变化。 ②解读: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 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 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Na+内流停止,K+ 迅速外流) de段——静息电位。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兴奋的产生、传导的图解综合辨析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兴奋的产生、传导的图解综合辨析

兴奋的产生、传导的图解综合辨析1.如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膜内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丁区域的膜电位是Na+外流形成的B.甲区或丙区一定是刚恢复为静息状态C.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小D.假设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那么乙处电位可能处于③→④过程2.以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假设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浓度的K+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上升B.图甲b、d两点膜内Na+浓度相等C.图乙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左往右D.图乙处于③~⑤之间的轴突膜上的K+通道开放,K+外流3.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假设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c点将升高B.图甲c点、图乙③点时,细胞膜外侧Na+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C.图甲b点、图乙②点时,神经元细胞膜处Na+内流D.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膜蛋白4.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利用药物Ⅰ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Ⅲ翻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

上述处理方式与以下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甲—①,乙—②,丙—③,丁—④B.甲—④,乙—①,丙—②,丁—③C.甲—③,乙—①,丙—④,丁—②D.甲—④,乙—②,丙—③,丁—①5.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构造示意图。

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 a点时,钾离子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C. 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流到②侧D. 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6.以以下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定义和形成机制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定义和形成机制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定义和形成机制揭秘电波里的神秘舞蹈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那个藏在细胞里的秘密武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这两个家伙可都是生物电学的大明星,但别看它们平时低调,其实背后的故事可是精彩得很!首先来说说静息电位,这可是个“老熟人”了。

它就像是电池一样,储存着电能。

想象一下,你手一摸到冰凉的金属,那一瞬间,你的手指就像被电击了一下,这就是静息电位在捣蛋。

不过别担心,这种电位通常都很温和,不会让人感到不适。

再来说说动作电位,这可是个“大动作家”。

它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电击,让你的身体瞬间“苏醒”。

当你的神经被刺激一下,比如被蚊子叮了一下,或者吃了辣椒,身体就会产生动作电位,然后整个身体就开始活跃起来,准备迎接挑战。

那么,这两个电位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它们的形成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彩的交响乐。

首先是信号的接收,就像是一个乐团指挥,开始吹响集结号。

然后是信号的放大,就像是一场盛大的音乐节,音量越来越大。

最后是信号的传递,就像是一个乐队成员,把音乐传递给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有点吓人。

但是别担心,科学家们已经帮我们想到了解决办法。

他们发明了一种叫做“离子通道”的东西,就像是一个门卫,专门负责检查信号的进出。

只有合格的信号才能通过这个门卫,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享受这场电波里的舞蹈了。

好了,关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希望你们听了之后,能对这两个小家伙有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啦,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者好奇的地方,记得随时来找我哦!让我们一起揭开生命科学的神秘面纱,探索更多未知的奥秘吧!。

高中生物 兴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理分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兴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理分析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兴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理分析1.下列关于兴奋产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内外K+、Na+的分布是不均匀的B. Na+外流的结果导致了静息电位的产生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D.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2.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会产生兴奋。

下图是能引起兴奋所需最小电刺激强度和最短持续时间的关系曲线,从图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在一定X围内能引起兴奋的电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之间呈反比关系B.给某人以40伏、持续时间0.4毫秒的电刺激,感受器不会兴奋C.当刺激持续的时间是0.1毫秒时,刺激强度足够大时,感受器可以兴奋D.当刺激强度低于20伏时,不管刺激持续多少时间,感受器都不会兴奋3.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及兴奋恢复的过程中,膜内电位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B.C.D.4.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5.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6.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7.下列表示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的图是( )A.B.C.D.8.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会出现膜电位的变化,受刺激部位的变化情况是( )A.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一直保持“内负外正”D.一直保持“内正外负”9.下列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消耗能量B.兴奋传递过程中不消耗能量C.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D.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参与10.神经纤维受刺激时,下列哪项能表示受刺激部位(箭头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 )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1.下面的各段神经纤维模式图中,表示有一处产生神经冲动的和都处于静息状态的分别是( )A. a和eB. b和fC. c和fD. d和e1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 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13.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是( )A.B.C.D.14.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A.B.C.D.15.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会很快地发生一次怎样的电位变化( )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膜内外电位不变16.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B.神经元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C.产生动作电位的为一类可兴奋细胞D.刺激蛙的坐骨神经产生的正电波是动作电位17.下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大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 )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B. 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C. 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18.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 )A. K+、Na+B. H+、K+C. Na+、K+D. Na+、H+19.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电位差,称之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电位差发生变化,称之为动作电位,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产生的B.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外流产生的C.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产生的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20.生物体内的无机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运输时一般属于协助扩散,而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时,属于主动运输。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物电现象是指⽣物细胞在⽣命活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电现象。

它与细胞兴奋的产⽣和传导有着密切关系。

细胞的⽣物电现象主要出现在细胞膜两侧,故把这种电位称为跨膜电位,主要表现为细胞在安静时所具有的静息电位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产⽣的动作电位。

⼼电图、脑电图等均是由⽣物电引导出来的。

1.静息电位及其产⽣原理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

⽣物电产⽣的原理可⽤"离⼦学说"解释。

该学说认为:膜电位的产⽣是由于膜内外各种离⼦的分布不均衡,以及膜在不同情况下,对各种离⼦的通透性不同所造成的。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的通透性,⽽膜内K+⼜⾼于膜外,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细胞膜对蛋⽩质负离⼦(A-)⽆通透性,膜内⼤分⼦A-被阻⽌在膜的内侧,从⽽形成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

这种电位差产⽣后,可阻⽌K+的进⼀步向外扩散,使膜内外电位差达到⼀个稳定的数值,即静息电位。

因此,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及其产⽣原理 细胞膜受刺激⽽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次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个连续的膜电位变化过程,波形分为上升相和下降相。

细胞膜受刺激⽽兴奋时,膜上Na+通道迅速开放,由于膜外Na+浓度⾼于膜内,电位⽐膜内正,所以,Na+顺浓度差和电位差内流,使膜内的负电位迅速消失,并进⽽转为正电位。

这种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电位梯度,阻⽌Na+继续内流。

当促使Na+内流的浓度梯度与阻⽌Na+内流的电位梯度相等时,Na+内流停⽌。

因此,动作电位的上升相的顶点是Na+内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在动作电位上升相达到值时,膜上Na+通道迅速关闭,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下降,Na+内流停⽌。

此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K+外流使膜内电位迅速下降,直到恢复静息时的电位⽔平,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相。

可兴奋细胞每发⽣⼀次动作电位,膜内外的Na+、K+⽐例都会发⽣变化,于是钠-钾泵加速转运,将进⼊膜内的Na+泵出,同时将逸出膜外的K+泵⼊,从⽽恢复静息时膜内外的离⼦分布,维持细胞的兴奋性。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课件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课件
药物研发
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制可以 帮助药物研发人员设计更有效的药物。
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神经元信息传递 神经环路研究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研究 进展
研究历史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发现
1
早期研究
2
重要发现
3
研究现状
01
跨学科合作
02 先进技术应用
03 未解之谜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技术进步 临床应用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课件
目录
• 静息电位 • 动作电位 •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 •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应用 •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研究进展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定义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钾泵活动有关。
钠钾泵是一种主动转运的蛋白质,通过消耗ATP将钠离子泵出细胞外,将钾离子 泵入细胞内,从而维持细胞内外钠钾离子的正常分布,形成和维持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特点Biblioteka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定义 01 02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特点
01
全或无
02
不衰减传导
03
脉冲式传导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比较
产生机制的比较
静息电位
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所引起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高,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 位差,阻止钾离子的进一步外流,造成膜电位逐渐接近钾离子的平衡电位,最终形成稳定的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内流所引起的,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电位 差,从而引发动作电位。
特点的比 较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功能比 较

2018年高考生物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1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2018年高考生物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1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母题11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机理【母题原题】1.(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生物观念的考查。

【名师点睛】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要注意静息状态时,即使钾离子外流,膜内钾离子的浓度依然高于膜外。

2.(2018江苏卷,1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和过程,属于对生物观念和理性思维的考查。

【解析】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

【名师点睛】注意本题中“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要对应所学知识“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而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进而分析得出曲线中个点对应的电位状态。

【命题意图】通过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命题规律】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命题:①与物质跨膜方式相结合,分析静息电位的膜内外离子分布、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膜内外离子分布的变化;②以外界离子变化创设情境,预测外界因素的变化对动作电位产生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理分析1.下列关于兴奋产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内外K+、Na+的分布是不均匀的B. Na+外流的结果导致了静息电位的产生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D.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2.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会产生兴奋。

下图是能引起兴奋所需最小电刺激强度和最短持续时间的关系曲线,从图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能引起兴奋的电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之间呈反比关系B.给某人以40伏、持续时间0.4毫秒的电刺激,感受器不会兴奋C.当刺激持续的时间是0.1毫秒时,刺激强度足够大时,感受器可以兴奋D.当刺激强度低于20伏时,不管刺激持续多少时间,感受器都不会兴奋3.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及兴奋恢复的过程中,膜内电位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B.C.D.4.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5.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6.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7.下列表示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的图是( )A.B.C.D.8.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会出现膜电位的变化,受刺激部位的变化情况是( )A.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一直保持“内负外正”D.一直保持“内正外负”9.下列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消耗能量B.兴奋传递过程中不消耗能量C.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D.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参与10.神经纤维受刺激时,下列哪项能表示受刺激部位(箭头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 )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1.下面的各段神经纤维模式图中,表示有一处产生神经冲动的和都处于静息状态的分别是( )A. a和eB. b和fC. c和fD. d和e1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13.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是( )A.B.C.D.14.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A.B.C.D.15.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会很快地发生一次怎样的电位变化( )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膜内外电位不变16.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B.神经元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C.产生动作电位的为一类可兴奋细胞D.刺激蛙的坐骨神经产生的正电波是动作电位17.下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大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 )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B. 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C. 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18.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 )A. K+、Na+B. H+、K+C. Na+、K+D. Na+、H+19.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电位差,称之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电位差发生变化,称之为动作电位,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产生的B.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外流产生的C.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产生的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20.生物体内的无机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运输时一般属于协助扩散,而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时,属于主动运输。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Na+的流动方式和恢复静息电位时K+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主动运输、协助扩散C.协助扩散、主动运输D.协助扩散、协助扩散21.图为神经细胞在恢复静息状态过程中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运输过程,据图回答不正确的是( )A.根据图示可确定上方为细胞外,下方为细胞内B.图示Na+和K+进出细胞为主动运输过程C.静息电位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D.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Na+外流22.如图表示某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甲、乙两种离子出入细胞的情况。

图中①~④表示甲、乙离子出入细胞时不同的转运方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分析,甲是Na+,乙是K+B.神经细胞膜在形成静息电位时对甲的通透性小,对乙的通透性大C.受到刺激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D.甲、乙离子出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23.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

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 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B. 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C. 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D. 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2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2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也能产生动作电位B.如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分别是Na+和K+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原因D.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形成的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26.物质X会抑制神经纤维内Na+向外运输,物质Y可以促进Cl-向神经纤维内运输,现在分别用物质X和Y处理甲、乙两条神经纤维则( )A.甲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减小B.乙神经纤维兴奋可能无法产生C.甲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不变D.乙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无法传导到两端27.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 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 b~c 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 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28.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在实验条件下测得某动物离体神经细胞电位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c点对应的峰值将降低C. c~e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K+内流引起的D. a~c段对应的膜内电位变化通常情况下为由正到负29.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峰值分别是-70 mv和30 mvB.若将该神经置于低Na+溶液中,则c点将会下移C. a~c段的钠离子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 c~e段的钾离子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30.下图为神经元动作电位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a阶段膜内的K+浓度低于膜外B. b阶段的电位变化是Na+主动运输所致C. c阶段膜内的Na+浓度低于膜外D. d阶段的电位变化是K+内流所致31.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接受刺激后,由a变为c是K+不断进入膜内的缘故B.由c到e的过程只消耗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C. c点的大小与膜外Na+浓度直接相关D.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向轴突的方向传导32.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a点表示静息电位,此时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B.图中b点受到刺激后,膜上Na+通道开放,Na+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图中d点膜外为正电荷、膜内为负电荷D.图中c、e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0 mv,此时细胞内外没有离子交换33.下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 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D.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34.如图是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b段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造成的,且不消耗ATPB. bc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Na+内流造成的,也不消耗ATPC. cd段膜电位变化的原因是Na+外流、K+内流,此过程消耗ATPD.引起b时刻膜电位变化的因素一定是局部电流35.神经电位测量结果如曲线图,该图中1、2、3、4、5是五个不同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 4主要是由膜内K+在短期内大量涌出膜外造成的,该过程需要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能量C.若组织液换成Na+浓度更高的海水,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下移D.若组织液换成K+浓度更高的液体,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下移36.将维持正常活性的蛙离体神经纤维浸润在任氏液(相当于蛙细胞外液)中,在t1时刻施加刺激,其膜内Na+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 )A.O~t1时段,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强B.t1~t2时段,神经纤维膜产生动作电位C.t3时刻,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D.用适宜浓度的KCl溶液代替任氏液,可得相同的实验结果37.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