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97615知识讲解
《大气受热过程》PPT课件
![《大气受热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e167110508763230121230.png)
1008
空的风向
1010
44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2、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
• 在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二力 的作用下,高空大气的风向最终与等 压线平行
• 风压定律:
(百帕)
气 压
背风而立
1002 1004
梯 (低)
度 力
风向
低压在左 高压在右
1006 1008 1010
地转偏向力
(高)
45
在平直的等压线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面 A、B两种气压状况下各点的风向
1002百帕
1000百帕
1000百帕 1002百帕
A
B
水平气压梯度力
实际风向
49
在弯曲的等压线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面 A、B两种气压状况下各点的风向
1002百帕 1000百帕
1000百帕 1002百帕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50
B
实际风向
在闭合成圆的等压线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 面A、B两种气压状况下各点的风向
1010
1020
40
1030
水平气压梯度力
•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 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 特点: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
越大,风速越大
(hPa)
1010
1020
41
1030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风向
•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
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
哪种说法正确?
21
1、注意观察烟雾飘动的方向
2、把烟雾飘动的轨迹画在纸上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演示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5a054b51e79b89680226fb.png)
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气削弱多
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程短 ——大气削弱少
海拔因素:
⊙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青藏 高原
原因:①海拔高,空气稀薄, 大气削弱少;②晴天多,日照 时间长
⊙我国太阳辐射最贫乏:四川 盆地
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 发,多阴雨雾天,大气削弱强, 日照少
思考:为什么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时?
太
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阳
辐
射
反射
散射 0
大
O3吸收
气
紫外线
吸
收
CO2、H2O 吸收红外线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反射
散射
0
宇宙空间
太 阳 辐 射
O3吸收 紫外线
CO2、H2O 吸收红外线
大 气
辐大 射气
吸 大气 收
逆辐 射
大气上界
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 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使 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月球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
很高
大气
上界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应, 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 骤降,温度很低
地球
下列各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二、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我国北方不少地区的农民,冬季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花卉、 蔬菜等,为什么可以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花卉、蔬菜?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太 阳 辐 射
地 大气吸收
面
吸
大
收
气
增
温
大气
人教版必修一2.1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共23张PPT)-专业PPT文档
![人教版必修一2.1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共23张PPT)-专业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b48bd36240c844768eaee16.png)
谢谢聆听!
23
紫 外 线
可见光可见光
红 外 线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O3
层
可 见 光
大气的上界
对 流
CO2 、水汽
层
1、哪些大气成分 具有吸收作用?
2、大气吸收具 有什么特性?
3、大气直接吸 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很多吗?
太
北极
阳 光
赤道
南极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在不同纬度是否一样?
大 气
圈
提示:从路程、面积比较单位面积获得能量的多少。 阳 光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太
气
阳
削
辐
弱
射
大
气
吸
地
收
面
辐
射
地
面
大 气 辐大 射气
逆 辐 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探究月球表面热状况
大气上界
太
大
阳
气
辐
辐
射
地
射
面
辐
射
地球
太
月
阳
面
辐
辐
射
射
月球
学以致用-----解释现象: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 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月球老弟:你光着 身子感觉怎么样?
地球大哥:我难受啊,白天热
到127℃,夜晚冷到-183℃。
探究活动:
大气上界
反射
100
散射 吸收
2.2.1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39张PPT)
![2.2.1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67cce0cad51f01dc281f1f5.png)
3.白天,由于月球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全部到达 月球表面,月球表面温度很高;夜晚,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 月球表面温度很低,因此月球的表面昼夜温差变化比地球表 面剧烈得多。
射
大气散射
大气上界
太 大气吸收 阳
大气吸收 (大量)
辐
射
地面增温 ①“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地面吸收后增温
地面
②“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 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4.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地面得到能量就越多,地面辐射就越强。
大气受热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 体排放 增多
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 增多
大气逆辐射 增强,保温 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 球气候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采用温室大棚、地膜覆盖等生产反季 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等利用的是什么原理?简要说明。
温室大棚
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 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 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5~7题。
5.农民通常用燃烧秸秆杂草释放烟雾的方法来预防霜冻,其原理
是增强了
( D)
A.① B.② C.③ D.④
6.飘浮在大气中的火山灰能使 ( A )
(3)气象因素: 降水少、多晴天和空气稀薄的地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大气的受热过程讲课ppt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22453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b.png)
(2013·北京文综,5)下图为地球大 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下题。
大气中( B )
A.臭氧层遭到破坏, 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 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 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 致④在夜间减少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012·重庆文综,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 德班召开。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 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
过程是大气( B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 纬度位置 度较大,获得的太阳
辐射多。
地势高,大气稀薄,
地势高低
透明度高,固体杂质、 水汽少,获得的太阳
辐射多。
天气状况
晴天云较少,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多。
日照时数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 阳辐射强。
思考:为什么青藏高原是 我国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 地区?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读图思考:月球昼 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什么?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月面温度升的很 高。
夜晚,由于没有大气 的保温作用,月球表 面热量散失快,所以 温度低。
波长范围 紫外线 红外线 所有波段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受热过程(共47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受热过程(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92093fb9d528ea80c77990.png)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烟雾防冻
Smoke Antifreeze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 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果园铺沙
Orchard sanding
• 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 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1、青藏高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少.
2、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矛盾吗? 为什么?
没有矛盾。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虽然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但是大气对地面辐 射的吸收能力弱,大气保温性差。
3、 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 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高考真题】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 ,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 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 有了收获。回答问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C)
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射向宇宙空射向宇宙空间间大大气气吸吸收收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地暖大气太太射射大气吸收大气吸收面面吸吸收收地面地面是是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的直接热源大气反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增温射向宇宙空间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反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大气吸收少量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大量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二大气保温作用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e1c38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14.png)
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一、引言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气象学和环境科学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地球大气层如何吸收、储存和散发热量,从而影响地球的气候和天气模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气受热的基本原理、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大气的组成与热量来源1. 大气层的组成- 对流层:地球表面的最外层,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在此。
- 平流层:对流层之上,包含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 中间层:平流层之上,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 热层:中间层之上,温度随高度急剧增加,大气粒子吸收太阳辐射。
- 外层空间:热层之上,大气稀薄,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小。
2. 热量来源- 太阳辐射:太阳是地球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
- 地面辐射: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散发热量。
- 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地面辐射后,向各个方向散发热量,包括返回地面的部分。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 太阳辐射的吸收与散射- 直接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直接到达地面。
- 散射: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水滴和悬浮颗粒使太阳辐射发生散射。
- 反射:大气层和地面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回太空。
2. 地面加热与辐射- 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转化为热能。
- 地面辐射: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散发热量。
3. 大气加热与冷却- 大气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加热。
- 大气散射与反射:大气中的云层和悬浮颗粒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进行散射和反射。
- 热对流:地面受热后,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带动热量向上层大气传递。
4. 大气逆辐射-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并重新辐射热量,部分返回地面,形成大气逆辐射。
四、大气受热过程对环境的影响1.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 大气受热过程的变化影响气候模式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
2. 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物种分布和栖息地的变化。
3.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和森林砍伐,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进而影响人类社会和经济。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教学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1999e9a8114431b80dd80d.png)
结合《欧也妮·葛朗台》归纳现实主 义文学的特点:
2、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2)特点:
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 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代表作:
国家 英国
作家 狄更斯
法国 巴尔扎克
俄国 列夫.托 尔斯泰
雪莱 —《西风颂》
结合《西风颂》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一、19世纪的欧美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2)特点:强调理想,追求自由。
3)成就:英国的诗歌 法国的小说
一、19世纪的欧美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realism,是文艺的基本
创作方法之一,作为一种主要的文艺思潮, 盛行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继承传统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 展的新型文学。20世纪俄苏文学伴随着时代的脚步 前进,表现新的主题,塑造新型的主人公形象,洋溢 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
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 1825—1826俄国革命(要求废除农奴制)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1830年比利时革命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失望 材材料料二四::启贫蒙富学的者对们立认为变,得按更照加他尖们锐的,
思 特 工权想业和推的压翻迅迫封速必建发将统展为治反永之恒而后的,造真一成理切了、“群迷正信众义、的、偏赤平私等贫、 和 的 化式②意人。表政料权资现治之所产出的外排阶来黑。挤级。暗。的商,”可恶业社是德日会,败益不事行变平实以成等却最欺,完全丑诈启出恶。蒙乎的革思他形命想们 的得理和箴了性这个言实王材理“现国料博性三。的爱的:破…国”“在 …灭当家总竞。法成国之争为革,的现命实和诡使的启计这时和蒙个候嫉学理,妒者性新中的的制社获华度会就 美表约明,言不比论起它来较,之由旧“制理度如性何的合胜理利,建却立决起不是
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05f82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5.png)
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指太阳辐射能量进入地球大气层并被大气吸收、传递和释放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地球的气温和气候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的知识点。
1. 辐射传输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发出的电磁波能量,其中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
这些辐射通过传输方式从太阳到达地球大气层。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时,一部分被反射回太空,一部分被地表吸收,另一部分则穿过大气层直接传输到地面。
2. 吸收和散射当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其中的一部分被大气成分如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吸收。
吸收的能量将使大气层加热。
同时,大气中的微粒也能够对太阳辐射进行散射,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颗粒。
3.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大气受热过程的重要现象之一。
地球上的大气层中存在温室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
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大气中的红外辐射并将其重新辐射到地球表面,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温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地球的适宜气温,并对维持生命的存在起着重要作用。
4. 对流传输大气中的对流是指由温度和密度不同引起的气体的垂直运动。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加热空气,使其变得较轻且容易升起。
升起的空气在高空冷却后下沉,形成对流循环。
这种对流循环在大气中传递能量,并将热量从表层向高层和深层传输。
5. 水循环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水循环密切相关。
太阳辐射加热地表水,使其蒸发成水蒸气。
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当遇到冷空气层时冷却凝结成云,最终形成降水。
降水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会影响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分布。
6. 辐射平衡在一段时间内,地球接收太阳辐射总能量与地球向太空辐射总能量之间要达到平衡。
这种平衡称为辐射平衡。
太阳辐射主要通过各种辐射过程加热地球大气层和地表,而地球向太空辐射则通过红外辐射释放。
总结起来,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涉及辐射传输、吸收和散射、温室效应、对流传输、水循环等多个过程。
这些过程共同决定着地球大气层和地表的温度分布和气候变化。
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15张PPT)(推荐课件)
![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15张PPT)(推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89071f3b3567ec112d8a02.png)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中涉及到的三种主要辐射能
温度越高,波长越短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主要吸收的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注意箭头粗细代表能量多少
保温作用 削弱作用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13年入 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只有50米
左右。据此完成1—2题。 D
1、深秋初冬晴朗天气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 作用弱,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
3.在寒冬,怎样防御霜冻危害农作物呢? 人造烟幕可增大大气密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提
高地面的温度。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4.为什么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 天高?
太
大气反射
阳
辐
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 阳
大气吸收
辐
射
大气上界
地面受热增温
地面
1.“太阳热地面”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注意箭头粗细代表能量多少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根本的能量来源 宇宙空间
大气反射
太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阳
辐
宇宙空间
射
射 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
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 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 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 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 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 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 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 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
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 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 果的糖分积累等。
四、等温线的判读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1)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南半球;若 增大,则为北半球。 (2)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反 之,为南半球。
2.判断季节、海陆位置 (1)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 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 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 高)。 (2)夏季相反。
•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 北半球,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海
洋上则向北(高纬度)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 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出现在北 半球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 是全球的炎热中心)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 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 的南极洲大陆上。
3.判断影响因素 (1)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因素:太阳辐 射或纬度因素。
(2)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影响因素:海陆分布 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影响 因素:地形、地势。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 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 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 一致的 (1)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 向低纬弯曲。 (2)暖流情况相反。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 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 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 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4、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 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 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乙地典 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 萄酒就是使4º用乙地及其附6º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46º
罗
甲
2、大气两作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 、地面辐射)
大气热量重要来源
大气主要、直接 热源
(对流层大气气温由近地表到高空递减?)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结果
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 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况。 (P28课本)
6.判断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 之,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 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温带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 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 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 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提升训练
1、下图是北半球太平洋沿某一经线太阳辐射月总
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
(1)6月份月总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
,
其高于赤道地区的主要原因有: ;
。
(2)简述赤道处太阳辐射月总辐射量6月和
12月变化小的原因。
(1)20º~40ºN 日照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 角大;晴天多,对太阳辐射 削弱的少
3、气温的变化规律 (1)时间变化规律(日变化和年变化)
• 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 点;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 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为 7月份,最低1月份;海洋8月份最高,2月 份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2)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 ①水平分布
• 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 向两极递减。
5、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 的问题。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 受热过程的影响。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重点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少量) 散射
( 大 部 分 )
(小于 0.76微米)
(大于 0.76微米)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1、三辐射: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与太阳高度、路径、大气状况等有关
讷
乙
44
河
地
中
海
河流
500
a
等高线/m
b
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
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 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 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 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2008年海南)3.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 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是 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说明砂砾层对白 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10分)
22.答案要点 砂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3分);白天增温快,
夜间冷却快,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4分); 可以有 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3分).
(2)正午太阳高度角和白昼 时间6月和12月变化幅度小, 所以太阳月总辐射量差别小。
2、下图是公园(林草地)、操场(裸地)、 足 球场(草坪)三个典型地点的地面温度变化曲线 图。①、②、③ 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地点是C ( ) A.公园、操场、足球场 B.足球场、操场、公园 C.操场、足球场、公园 D.公园、足球场、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