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散文教学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教案4篇

《荷塘月色》教案4篇

《荷塘月色》教案4篇《荷塘月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1、背景音乐:(《月光》)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五、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主要完成课文4段的阅读鉴赏。

通过揣摩“景语”,弄清__的写景特点。

一、导语荷花[清]曹寅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该诗通过对荷花开放的季节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写,给我们描绘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篇散文也是关于荷花的,名字叫“荷塘月色”。

二、解题、初步感知1、问:大家觉得题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语还是并列短语?为什么?明确:并列短语,因为第四段是写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写荷塘上的月色。

2、朗读、播放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听清字音,进入情景,体会__的感情基调)三、理清__思路第一部分(1—3段):写夜赏的缘由,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情)第1段: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及缘由。

第2段:去荷塘的路上。

第3段:抒发月下独处时的感受。

第二部分(4—6段):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的四周。

(景)第4段:写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写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写荷塘的四周。

第三部分(7—8段):写由眼前之景所发生的联想,回到现实,思乡回家。

(情) 第7段:联想江南采莲的旧俗和采莲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作者回家。

四、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景语”描写)㈠问:__是如何描写荷塘月色的?主要集中在哪几段?明确:主要集中在4、5、6三段,集中笔力对荷塘月色进行了描写。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5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5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5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5篇教育教学中还需要注重评估与反馈,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水平。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精选篇1)第二课时重点:1、展示作者的散文意境美;2、品味华美的技法内容:1、回顾上节内容。

月光下的荷塘细腻而静美(比喻,拟人)2、导入本节内容。

我们会熟悉这样的场景:炎阳下,割麦的农民口渴会大口大口地喝水,那是在——喝水;再如,在老舍的笔下,祥子在烈日下拉车口渴时,象骡马一样大灌一通。

等等情形,是喝水,好听一点是——豪饮。

再比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等金陵十二钗的用小盖碗小口小口地喝水,是什么,那是——品。

阅读散文,尤其是朱自清的散文,再尤其是象这样的散文,只能象林黛玉喝水那样细细地品,,才能解其高妙之境,才能了解大师的文字魅力。

3、这里我们就来继续欣赏大师的散文的优美。

①荷塘上的月色a、月光——流水(照下来与水流下来相似)叶子和花——轻纱的梦(朦胧、恬静、柔美:特殊——具体→抽象)黑影——鬼(黑,不可捉摸)光与影——名曲(和谐、悠扬)b、灵动的词语:泻——照(写出了接受月光的饱和)浮——升(写出了雾的轻盈,还带出了质地)画——落(写出了无工而工——工巧)c、月光是本段的重点(上段是写荷塘):柔和、静美,让不安的人在这里找到了宁静。

② 荷塘的四周:课外小引: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和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苏轼此诗说明理解是需要联系的。

因此,作者写荷塘,不能仅仅写荷塘急、月色,四周也应该写到。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层次感,错落有致,还有绘图美。

比“周围都是树”要好得多;特为——“树”有人情味→“和谐”;树色——烟雾(迷茫、朦胧);丰姿——美好姿态;灯光——瞌睡人的眼(昏暗、没有精神——拟人)蝉声和蛙声——以动写静;不过,作者有点根深蒂固的“不宁静”时常袭上心头。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8篇)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8篇)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8篇〕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8篇〕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清全文构造及行文线索,把握情景交融式散文的框架特点,培养学生的赏析才能和创作才能。

2、欣赏散文的优美,体悟语言魅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进步学生的文学审美才能。

3、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写作线索和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

2、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和“通感”的修辞特点与作用。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课文。

一开始便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和理解的有关朱自清的一些情况,再对学生的答复进展总结,并概述作者朱自清的相关情况。

由此扩展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展现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由此,将学生引入到本篇课文之中。

板书课题及荷塘月色——朱自清2、读课文,初步感知。

任意抽选学生来分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自己跟随默读。

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揣摩文章的语言。

3、作品的构造分析^p 。

读完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并对每部分加以概括。

(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构造,锻炼学生独立分析^p 课文的才能)总结学生的分析^p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参考分析^p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2)、文章是怎样的一个构造,是如何将三个部分连接起来的?(引导学生去分析^p 文章的行文线索)《荷塘月色》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其行文线索很有特色,有两条如同经纬线交织在一起的线索,一是从作者出门经小路到荷塘又回来的空间顺序来惊醒景物的描绘;二是以作者的心情变化作为线索。

从文章总体来看,写景是位抒情效劳的,因此其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板书:两条线索一、空间:出门——小路——荷塘——门口二、心情:不静——求静——得静——出静4、细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论散文课堂教学的“三境”意识——以《荷塘月色》为例探究审美教学的落实

论散文课堂教学的“三境”意识——以《荷塘月色》为例探究审美教学的落实

2019.4本版编辑/·高中散文阅读大致分两大层次。

一是抱着趣味消遣、放松娱乐的心态读散文,停留在喜欢或厌恶等一般的情感上,是通过直觉获得的最初的审美体验;二是抱着追求审美愉悦、陶冶情操的心态读散文,上升到审美经验丰富和文化修养提升的层面。

高中阶段,散文阅读第二层次主要通过散文课堂教学落实,需要精心设计,积极引导,才能获得高级审美体验。

《文学心理学》(钱谷融、鲁枢元主编)将文学接受的过程分为“入境”“出境”“化境”三个阶段。

[1]散文课堂教学活动同样需要“三境”意识贯串始终,才能体现散文审美教学循序渐进的完整过程。

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快速走进作品的意境,还要能够自如走出具体作品的束缚,凌驾于此类散文之上,实现散文阅读层次的深化,真正提升散文阅读能力。

一、入境———入而化身其中散文课堂教学,需帮助学生将文字转化为意境或情境,在心里创造出由文字构建的艺术世界。

这种转化以情感为牵引,或主动探寻,或创设情境,或展开想象。

1.寻根溯源,于转换中感知情思的缘由。

“入境”状态需要“心理转换”,即“中断了现实意识而代之以审美意识,由日常心态转化为接受心态”[2]。

《荷塘月色》中有“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另一个世界”就是作者营造的“无边的荷香月色”。

不妨用好《荷塘月色》开头这段文字:“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从这里生发,引导学生关注“今晚”的荷塘与作者“日日走过”的荷塘的不同,引出对月光的分析和心境的体会。

正因为“苍茫的”、“淡淡的月光”下“不能朗照”,让朦胧的美景契合了作者细腻的情感,文字才能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散文创作源于生活的一点感受、一种思考,一件小事。

探寻文学创作的起点,可使作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某种联系,促发审美自觉。

2.创设情境,于对照中体会情感的细腻。

当散文文字隽永、情意缱绻时,学生未必具备顺利进入意境的审美能力。

《荷塘月色》教学构思要点

《荷塘月色》教学构思要点
第 四 , 教 师 针 对 学 生 提 出 的 问题 的 解 决 要 注 意 方 式 方 法 。 切 忌 学 生 提 出 题 之 , f 舌 教 师 直 接 回 答 ,可 以让 其 先
光明 日 报 ,2 0 1 0 年5 月i 1 日 。
谈 谈 自n 己 的想 法,再让其他 学生帮助解决 。如果解决得 女 『
散 文 ”。这 又可 被 分为 叙事 散 文 ,抒情 散文 ,说理 散文 重 点和选 用的方式方 法是不一样 的。我们不 能对所 有 的文 等 。叙事散文如 : 《 小狗包 弟》;抒情散文 如: 《 荷塘 月 本都千 篇一律 ,对所 有的文章 都用 一种思考模 式,不顾及
色 》 : 说 理散 文 如 : 《 热爱生命》。 但 在 现 今 的教 学 中 ,一 些 教 师 却 丝 毫 不 理 会 这 些 散 文 这 些 文章 的文 体 特 征 。 本文仅 以 《 荷 塘 月色 》 为 例 , 简 单 探 讨 这 篇 文 章 在 教
加 以 肯 定 ,成 功 的 体 验 会 激 发学 生 的 提 问热 情 。 三 是 教 师 京:人 民教育 出版社 ,2 0 1 3 年版
要 意 识 到 自主 提 问 不 是 某 几 个 “ 尖 子 生 ” 的特 权 , 自主 提 [ 3 】 [ 4 ] 严寅 贤: 学生 自 主发 问的 “ 美式”课 堂教学值 得借鉴 》, 问面 前 人人 平 等 。
散 文 这 类 文 体 的 文 章 , 在 高 中 教 材 中 占 据 了 很 大 的 的分 类 , 看 到 散 文 , 就 套 用 现 成 的 模 板 去 备 课 、 授 讲 ; 甚 比 重 ,可 以说 成 为 了高 中语 文 教 材 的主 导文 类 。根 据 王 荣 至 有 些 教 师 连 文 体 都 不 顾 及 , 所 有 现 代 文 都 套 用 一 种 模 式 生先 牛的 《 阅 读 教 学 设 计 的 要 诀 —— 王 荣 生 给 语 文 教 师 的 去 讲 。 这 样 下 去 , 即 使 教 师 一 再 强 调 课 堂 改革 , 改 革 也 不 建 议 》叶 的界 定 ,在 中学语 文 教学 巾 , “ 散 文 特 指 现 代 会 有 成 效 的 。不 同 的 文 体 , 同 一文 体 的 不 同文 章 , 讲 授 的

《荷塘月色》教案-1

《荷塘月色》教案-1

《荷塘月色》教案【实用】《荷塘月色》教案3篇《荷塘月色》教案篇1一、说教材:《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

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

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

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以及比喻、通感等修辞。

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学习重点和本文的特点,我拟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本文作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语言方面有许多值得鉴赏的地方。

个人认为本文教学宜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鉴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其鉴赏散文的能力。

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来,通过自主学习、互相讨论、探究学习内容等形式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目标:1、知识目标:(1)能通过感知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散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说课时:依照目标分为两课时:(1)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全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第二课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五、说准备:1、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

2、准备好录音机、录音带、学习目标小黑板。

六、说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采用开门见山直入课题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对象及任务,使之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播放录音,指导学生诵读。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作者心灵的律动,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流畅朗读,落实《大纲》要求。

(四)、检查预习情况。

“智慧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和活力——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

“智慧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和活力——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

“智慧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乐趣和活力——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1.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学习活动。

长期以来,传统语文课侧重于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讲授。

“讲课”“上课”“授课”“教学”等说法都是强调教师的“讲”,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与“受”的不平等关系。

这种教法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整体性。

2.重答案结果,轻解题思维过程。

将现成的结论性的知识、方法传授给学生,这种讲解没有关注学生的内心,是一种浅层次的讲解。

以教师的浅层讲解代替学生的深层体验,就会剥夺学生感受理解产生相关情感,形成自我认识的权利,没有体现课堂的民主性和生成性。

3.重知识概念,轻能力素养提升。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们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识记背诵、静态解题技巧的训练提升,而忽视了动态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染熏陶和能力素养的培养提升,背离了新课程标准的初衷,而成了两维甚至一维目标。

4.重课堂流程,轻智慧创新乐趣。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套流程化的教学步骤,如导入新课、作家介绍、写作背景、字音字义、整体感知、段落研读、布置作业等等。

这些教学流程和教学经验确实为模式化的教学、流程化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但是在过度强调课堂教学流程的同时,可能也忽视了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创新思维这一课堂最大的闪光之处。

二、“智慧课堂”给语文课带来的乐趣和活力智慧课堂借助云平台和学生平板电脑,助推语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变革,也带来课堂教学主体、教育空间的变化,推进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智慧课堂的推行,将每个学生都看成一个学习的终端,为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更智能、更高效、更深入的环境。

借助智慧课堂的力量,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教育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而通过教师课前导学,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研讨提问,课下自主复习巩固等形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为提高,课堂的活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较大的提升。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炼了整合知识的能力,而整合知识的过程就是在锻炼自己信息收集、信息鉴别、信息提炼、信息表达的能力。

写景抒情散文三点式教学法——以《荷塘月色》为例

写景抒情散文三点式教学法——以《荷塘月色》为例
口理 论 方舟 口
写景抒情散 文三点式教 学法
— —
以《 荷塘 月色 》为例
福建省大 田第一中学 詹 兴贵
《 荷塘 月色 》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 名文 ,本文 的教学难 点是文中的写景如 何表现作者 “ 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 之情 ,或情 与景是 怎样交融的 。 《 荷塘 月色 》的赏析 文章 ,解 说不具体 ;众多 的教学参考 、教学 设计也只热衷于写作 技巧分析 , 对情景如何交融却语焉不祥 , 学生也无法从文字 中品 出 “ 淡淡的喜悦 , 淡淡的忧愁”情感之美 。 写景散文情景兼备 ,景物是媒介 , 是外在 的现象 ;情感才是 目的 ,才是 内 涵 ;表 现 手 法是 情 景二 者 艺术 关 系 。 “ 情景交 融”在教 学分析时要明确三个 问题 : 一是 “ 景”是什么 ,二是 “ 情” 是什 么,三是 怎么 “ 交融” ,即 “ 景” 和 “ 情 ”的关 系。 引导分析 “ 交融 ”是 重点也是难 点 ,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入 手 :一是手法技 巧 ,二是景物特征和情 感状态一 致性 。我 把这种课堂教学法称 之为三点 式教 学法 ,即点拨景物 、点悟 情感 、点析手法 。 点拨景物 通俗地说是分析景物 。 景存因情在 , 作为意象存在 的景 ,在文中不再是 自在 的景 的 自身 ,而是 染上一层感情色彩 , 景也成 了披文入 情的关键。王景科如是 论景物色彩描 写 , “ 散 文作者总是挑选 同他 的情调相和谐 的色彩来描绘形容景 色 。在不 同情感 的驱 使下 ,有的喜欢用 暖色 ,有 的喜欢 用冷色”。 (《中国散 文创作艺术论 》 ) 在 写景时作者充分调 动 自己感觉器 官 ,依着 自己的情感需求 选取和描写 ,在这 过程 中不 自觉地注入 情感 。孙绍振教授在 分析 “ 这时 ,最热 闹的是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 , 但是 , 热闹是它们 的 ,我什 么也没有”一句时 说: “ 原来清华 园的一 角 ,并不完全如 文章 中所写那样 宁静 ,那样 幽僻 ,还有 喧闹的一面 。朱先 生不 过是 选择 了幽僻 的一面 ,排斥 了喧 闹的一面。因为幽僻 的一面和他的 内心相通 ,因而他用相 当 华丽的语言 ,排 比的句法 ,营造 了一种 宁静的诗意 的境 界。” ( 孙 绍振 《 直谏 中学语文教学 》) 这是 文学作品中人情 与物理相 融 ,并成为一个完 整的境界。 《 荷塘 月色 》景 物描 写 段 分析 , 不是 简 单地 找 景 物 ,而 侧重 引导学 生 从描 写 景 的词 语 来分 析 其特 点 。如 第 四段 ,学生找荷叶 、荷 花 、荷香等景 同 时 ,更强调找描写 景特点的词语 ,并分 析特 点 ,从 中找 到构 建 景 与情 关系 的 交融 点 。如 “ 田田 ” “ 亭亭 的 舞女 的 裙”等词语写 出荷 叶多而密 ,亭亭玉立

《荷塘月色》教案范文5篇

《荷塘月色》教案范文5篇

《荷塘月色》教案范文5篇《荷塘月色》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二)能力训练目标1、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2、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3、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教学建议:一、__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结构安排、写景的层次和运用语言的技巧上。

二、__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__的韵味。

__语言朴素、典型,充满诗意,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巧妙运用比喻、通感,精心选用动词、叠词的表达技巧。

解决办法1、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2、引导学生品味表达作者感情基调与感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语句。

3、引导学生体味__描写景物的特点,从中领悟寄寓的思想感情。

4、通感的修辞方法学生第一次接触,可以结合练习题讲一点知识,必要时可扩展一些练习。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要点:讲解《荷塘月色》,弄清作者写作的缘起及描绘月色下的荷塘的特点,环境描写与抒发感情的关系。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巧妙运用比喻、通感,精心选用动词、叠词的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解题:荷塘月色(加点部分板书,下同)是朱自清的早期散文作品之一。

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是__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朱自清陷入苦闷之中。

他既对现实不满,又不敢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因而借赏景来排遣苦闷。

__中所反映出来的憎恶现实,想找一个安宁的所在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在当时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中很有代表性。

荷塘月色教案(精选4篇)

荷塘月色教案(精选4篇)

荷塘月色教案(精选4篇)【篇一】荷塘月色教案《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分析文中写景多用比喻、通感,很多同学的理解只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面。

但文章语言优美、音节和谐,富有诗情画意。

这一特点会让学生对教学的过程充满了期待,有利教学。

二、教学内容分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1.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3.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二)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语句的含义。

(三)了解“通感”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五、教学方法(一)自主阅读体验与教师引导、集体讨论相结合。

(二)赏读法为主兼用探究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布置预习:1、上网查阅写作年代的相关背景以及朱自清的生平经历;2、熟读课文,扫清生词障碍。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每个人排解烦恼、释放压力的方式总是不同的。

有人喜欢到黑龙江上感受涛声激荡;有人则喜欢去白桦林间倾听落叶纷飞;有人喜欢去天边小镇仰望雪山阳光;有人则喜欢去美丽的嘉荫丈量天高地远……甚至有人在自家小屋的门口去看蚂蚁搬家、小鸟搭窝。

而我们的朱自清先生却喜欢在烦闷时去清华园里看荷赏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看看那又是怎样一幅美景。

(二)介绍写作背景(三)讲授新课1、理行踪明确:带上门出去(第1段)→漫步小路(第2、3段)→观荷塘赏月色(第4、5段)→看四周(第6段)→遐想(第7、8、9、10段)→推门进去(结束)。

(画一个圆形的图解做板书,边板书边讲解。

)2、析感情(1)分析第1段明确:课文第一句直接道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它是全文的文眼,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在全曲中回荡。

(2)分析第2、3段对比:常日的小路与此时月下的小路,有何不同?用白天(少人走)、一般的夜晚(更加寂寞)、没有月光的晚上(阴森森的)和今天的淡月比,写出景色朦胧,富有诗意,第一次把“月色”点了出来。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篇1教学目标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教学重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对现实不满,寻求精神解脱和自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通过品鉴景物的色调和情味,体会作者的喜悦和哀愁。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没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先让我们一起联想一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荷花娇艳的盛开着,面对此等美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而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样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二、简介作者和《荷塘月色》:1、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本文的作者朱自清,提问:同学们对朱自清了解多少?以前我们学过他哪些文章?(要求学生各抒己见)明确: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对于他,大家应当记得他的四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毛泽东曾高度的赞扬朱自清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实、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

《荷塘月色》说课稿11篇

《荷塘月色》说课稿11篇

《荷塘月色》说课稿11篇《荷塘月色》说课稿1步洪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在此,我来谈谈自己不很成熟的教学设计,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相信阅读过这篇散文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__,她结构精致,语言生动、优美,感情细腻、含蓄,通篇气韵贯注,灵动多姿,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

此外,由于__系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开篇之作,对他们初步感受到高中语文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加之高中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它既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任务,又肩负着培学生养人文素质和健康性情的重任。

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课文和情境进行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是指教材,也是指学生。

教授此课时,我们面对的是刚上高中的学生,在初中,他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

因此,我确定《荷塘月色》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物境美、语言美、结构美,进而体会意境美,培养学生感受美、接纳美的能力。

今天,我从五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同时,学习__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和双线索环形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点拨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思考探究、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并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因此我确定重点是通过4—6段赏析,品味__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由于学生散文阅读知识积累较薄弱,所以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两个:一是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二是理解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三、教学时间:拟定两课时。

四、教具使用:多媒体五、教学设计原理第一课时一、通过预习,让学生归纳,这篇散文我们学什么?1、教师明确教学目标2、释题:思考问题,文题改为《清塘荷韵》好不好?此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教师明确荷与月组成的文题具有象征义,在此讲析象征的概念,为学生现代文问阅读中表现手法做知识积累。

《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范文七篇

《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范文七篇

《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范文七篇《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1、背景音乐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媒体显示:课题、背景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关于作者我们并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说出哪些?(生:《春》和《背影》)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他还被誉为什么?(生:民主战士)对朱自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真实写照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即文中那静谧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情与景在散文中达到完美的结合(二)讲授新课让我们一起先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踪哪位同学能复述出作者出家门,去荷塘赏月的行踪(生: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想起白天常经过的荷塘,决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经过一条小煤屑路,作者来到荷塘,观赏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后作者回家,推门进去,发现妻已熟睡好久了)刚才这位同学复述作者行踪,还有哪些细节遗漏了呢?(生补充:作者观赏荷塘时,在荷塘边观赏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等等,然后观赏的是月色,最后还观赏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这才引起联想,想到《西洲曲》,刚才没有把观赏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同学的发言很好,经过后几位的补充,我们更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踪,请看作者是: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观赏荷塘月色看四周→推门进去(一)细读课文重点赏读4、5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在了解作者之后,我们要进一步知道,文章开头写了怎样的环境,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体现一种什么心情?(生:当时在晚上十分安静,作者感到孤独,心情“颇不宁静”)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开头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交待了作者去荷塘的动机,也为全篇所体现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调与下文关联的如小路的“幽静”,夜晚的“寂寞”,路上的“阴深”,月光的“淡淡”,以及惦着江南的“采莲”等等,象一条无形的纲,连接着全文的网,形成文章的语脉,从而含蓄地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丝,揭示本文的主题荷塘小路有什么特点?(生:路曲曲折折;树蓊蓊郁郁;月光淡淡;小路上十分幽静) 作者心情有无变化?(生:有变化开始比较忧愁“心里颇不宁静”,后来接近荷塘看到美景,有一丝丝淡淡的喜悦“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已”,“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作者的心情起伏不定注意“且”字,且:暂时表达作者对现实不满,对自由向往,这一部分写作者去荷塘,在小路上散步,抒发了月下独处的感受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欣赏这“静静的美”吧!赏读第4段刚才我们通过画面,陶醉在月下荷塘的美景,那么作者写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作者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用了大量的比喻)回答十分准确,作者又是如何对其进行描写?(生:作者形容荷叶“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你能说说看荷叶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何相似点呢?(生:荷叶与裙子在形状上十分相似,都是张开着样子)除了张开的样子相似,还有没有呢?媒介显示:芭蕾舞片断(生:噢,还有就是当舞女旋转起来裙幅舒展飘动,荷叶在微风吹拂下,也有起伏的动态美,相连的荷叶高出水面的姿态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样)那么作者如何表现花的呢?(生:作者用“袅娜”、“羞涩”形容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袅娜”女子柔美,“羞涩”娇羞姿态写花像“明珠”、像“星星”,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洁白、明净、光亮)几个比喻连用,其中本体相同,喻体不同称为博喻媒介显示:星空图作者怎么描写荷香呢?(生:比喻,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比喻把嗅觉范围的“清香”和听觉范围的“歌声”联系起来共同点:两者(花香、歌声)给人的感觉都是时断时续,似有似无,因为歌声在“远处”、“高楼”上,这个比喻新鲜又能给人丰富的联想这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称为通感荷波和荷水又是怎么描述的呢?(生:“凝碧的波痕”比喻在月光下微风吹过密密的叶子的颜色和姿态,像凝聚起来的碧绿的波纹,静中有动,特别传神水:“脉脉”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荷水满怀感情)第4自然段的采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眼前景物栩栩如生,柔美动人,给人以具体、生动、鲜明的印象景物由静态写到动态,这一段虽然没有提及一个“月”字,然而却处处写月,处处体现了月下荷塘的景物赏读第5段对月下荷塘的美景介绍完,作者笔锋一转到了荷上月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媒介显示:配乐朗诵第5自然段继荷塘之后,文章着重描写月色是如何展开的?(生:叶子和花上的投影→灌木丛和柳树上→总写在荷塘中的投影)用了哪些动词?好不好?为什么?(生:“泻”、“浮”、“洗”、“笼”、“画”泻:月光充沛,从高处落下浮:雾十分轻,扩散慢洗:花颜色十分洁白,鲜润笼:朦胧不可捉摸画:具有创造性的美感)分析的很好,朱自清不愧为语言大师,精练的动词,传神地写出景物的特点文章还连续用了三个比喻各突出月光的哪些特色?(生:“月光如流水一般”,这里刻画了月光流动、明净的样子“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写出了月色中叶、花呈现出洁白、鲜润的特点“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月光照射下的叶和花的朦胧之美月光在灌木丛中和杨柳上的投影为什么一个用“黑影”,一个用“倩影”?(生:因为灌木丛浓密,在月光下显得黑糊糊一片杨柳条稀疏,在月光下显得很美,这两个词准确写出了不同形象的特点) “月光”与“小提琴”有何共同点?如何体会这句话?(生:这里运用通感把视觉和听觉沟通起来,它们的共同点是月色有明有暗,光与影相互配合,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缓,两者都给人以和谐的感觉,)第5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光与影相互衬托,月色美与荷塘美巧妙结合,明与暗十分协调通过比喻、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而作者苦闷的`心绪,也在这迷人的景色中暂时得到了解脱第6自然段下面一段写荷塘四周的月色,以树为中心对象,还写了远山,灯光、蝉声、蛙声等等文中“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什么意思?(生:这说明苦闷与寂寞的心情,又涌上作者的心头,所以热闹一点也没有感染他,作者由欣赏静静的美的同时,又回到了淡淡的哀愁)(四)巩固新课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月色与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刻画相互交错,情与景交融,形成一副素雅、朦胧、静美的画面表现作者忧与喜的矛盾心态,抒发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感情(五)再次欣赏重点片断同学们一起体会月下的荷塘,塘上月色的美景,深入体会作者淡淡的哀愁齐读第4、5自然段媒介显示:月下荷塘图,背景音乐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散文情景的交融,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体现,下面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写一个抒情小片断—《雨中校园》(六)课堂小练笔媒介显示:作文《雨中校园》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字数300字左右) 例文:天空在不知疲倦地下着雨,朦胧的雨雾将整个校园轻轻地遮掩了在这雨雾中,好像一切都那么遥远、渺茫,就像从浓雾里传来的笛声漆黑的山林里飘出的鸟鸣声,悠远而又让人神往此时,唰唰的雨声,错综而热烈,深沉而和谐(七)布置作业《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篇2一、关于教学对象本课文教学对象为中专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篇一《荷塘月色》教学课例【教学思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我多次公开执教这篇课文,我很清楚这篇经典之经典的课文的分量。

以往几次的教学都是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进而学会能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在课堂上,重点讲解4、5、6三小节,之后也引领学生探讨相关的情景交融的问题,但总觉得学生与文本、教者、作者之间存在隔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作者心理状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到位。

因而此次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将文本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针对写景散文的特点,明确《荷塘月色》的学习目标为:(一)体味作者独有的内心情怀,理解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二)欣赏荷塘月色的唯美画面,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三)揣摩朴素典雅的诗味语言,感悟文字拥有的无限魅力。

三个目标计划在两课时内解决,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前三小节,落实目标(一)的学习,穿插感悟目标(三)中“朴素”的语言风格;第二课时重在落实目标(二),并将目标(三)的学习与目标(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此案例是一课时。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寻求将文本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能力培养完美结合。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必修二专题四的标题与前三个专题的标题在分类标准上有所不同?(学生讨论)师:专题一“珍爱生命”,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三“历史的回声”,这三个专题均有一个统一的话题,一个明确的中心,每个专题下分设的若干模块则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专题的内涵,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则是侧重于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思考分类。

师:在本专题里我们将要“欣赏”的课文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专题四的文章(引领学生翻阅目录以及课文)。

我们将要欣赏的文体有散文和小说,散文有《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小说有《祝福》《边城》(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优秀6篇)语文教案-《荷塘月色》篇一一单元课文特点1.本单元由两篇散文、一篇杂文和一篇悼词组成。

2、本单元课文涉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有的比较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有的形象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有的概括了人物一生的伟大业绩,有的在貌似纯知识的“东拉西扯"中,含蓄婉转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只有认真推敲词语和句子,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3、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十分丰富,应该仔细揣摩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所在。

二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辩析、品味。

在阅读中只有注意语言,领会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

2、要掌握在阅读过程中揣摩语言的技巧,学会抓取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并结合语境进行揣摩和理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阅读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语言属于第二个阶段,即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辩析、品味和理解,以彻底理解文句含义,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创造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2、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

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对称,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

”前者“现实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内部语境”,后者“广义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外部语境”。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8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8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秀8篇荷塘月色课堂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教学方法:分析、鉴赏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这里,“月”成了诗人排遣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的一种载体、苏轼《水调歌头》──在这里,“月”成了词人表达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欣赏一下那月色中的荷塘,月色中的荷花,并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二、解题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夜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三、写作背景在创作本文之前,作者曾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热闹了一阵子之后,于1925年前后进入了低潮期、对此朱自清必然有所失落、有所彷徨、这一点也曲折地在《荷塘月色》中反映了出来。

四、初步理解1、作者写了月下的荷塘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2、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3、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4、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5、作者写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6、集体诵读这一段文字。

7、小结:作者用他那支神奇的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图,从而显示出了散文的场面描写的美。

五、课文解读通过预习,同学们能给课文划分层次吗?能讲出划分的原因吗?全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分析课文:在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找出作者写作的线索。

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荷塘月色》4篇

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荷塘月色》4篇

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荷塘月色》10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散文阅读与欣赏课,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教材是个例子。

”而《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为此,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一是整体感知,诵读品味,体会本文景物的柔和美、结构的回环美、语言的音乐美。

二是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是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是通过4—5段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作者为什么会有“颇不宁静”的心情;二是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另外教材中引用的《采莲赋》片断,语言较难理解,但注解详细,学生可以根据注释自行解决。

关于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是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以下学习方法: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以上是我对教材定位的.认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法学法的设定。

下面来谈谈教学过程。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我的导入方法是,让学生与我一起回忆学习过的朱自清的作品。

这种导入方法使学生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就唤起了对朱自清语言的曾有的记忆,为进一步领略本文语言预设基础。

具体的导入语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匆匆》)这是感叹流光易逝、惜时如金的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这是热爱自然,珍惜青春的朱自清;以上是一代文学大师用饱蘸深情而又富有灵性的笔,为我们描绘出的优美画卷,抒发了对大自然、青春和生命热爱的感情。

荷塘月色 教案(最新6篇)

荷塘月色 教案(最新6篇)

荷塘月色教案(最新6篇)《荷塘月色》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朗读课文2-6小节二、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1、课文第2小节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路上的景色:小路(幽僻、寂寞)树(蓊翁郁郁)月光(淡淡的)“幽僻”、“寂寞”极言环境的寂寥,烘托人物心境的抑郁;“蓊翁郁郁”加强了浓重的夜晚气氛;“阴森森”虚写,渲染恐怖的氛围。

这些景是忧闷郁结的作者眼中之景。

写月光虽然是“淡淡的”,但却与作者此刻的感情相合,“今晚却很好”,可见作者心中淡淡的愁云。

2、课文第4小节写了什么?作者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写了月下荷塘静态:叶:田田、亭亭花:零星点缀微开着的--袅娜(轻盈多姿)风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 形象过如明珠--洁白处如星星--绿叶白花色彩如美人--纤尘不染动态:花:花香,如歌声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3、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学生回答:写了塘上月色月光:如流水月影:如名曲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正面:以流水作比(2)通过雾:薄薄的青雾(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4、讨论第6节学生自己分析,教师作适当点拨:这一节写荷塘的四周。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绘画技巧来写荷塘的环境。

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1)四面的树(照应第2 节)有远有近:杨柳最多--远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2)写树不忘写月色:阴阴的(3)路灯光把作者从幻想中召回,最后两句虽似写景,实则点明心境。

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有蛙声,由寂静到热闹,充满了生机,将荷塘和月色衬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虽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闷还是笼罩在心头。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三篇】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三篇】

《荷塘⽉⾊》是朱⾃清先⽣最有代表性的⼀篇写景抒情散⽂。

⼩编整理了⾼中语⽂荷塘⽉⾊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荷塘⽉⾊教案1【教学⽬标】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暗现实,向往⾃由⽣活的思想感情。

2、揣摩⽂章典雅清丽、准确⽣动、富有韵味的语⾔,学习作者运⽤语⾔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揣摩⽂章典雅清丽、准确⽣动、富有韵味的语⾔,学习作者运⽤语⾔的技巧。

【教学步骤】第⼀课时【教学⽬标】1、鉴赏散⽂的相关知识。

2、介绍课⽂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3、(美点寻踪)引导学⽣初步感知⽂章的美。

理清游踪。

4、引导学⽣体味第四段的语⾔美、画⾯美。

【教学过程】⼀、导⼊1、本单元学习散⽂。

散⽂包括抒情散⽂、叙事散⽂、写景散⽂、哲理散⽂。

她就像⼀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中送来舒⼼的温暖。

散⽂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

《⽂⼼雕龙》说:“⼈禀七情,应物⽽动。

物⾊三动,⼼亦摇焉。

”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同苏醒,于是⼼物感应,情景相⽣,触景⽣情,缘情造景。

正所谓“⼀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时说:“作者处处不忘⾃我,也处处不忘⾃然与社会。

……⼀粒沙⾥见世界,半瓣花上说⼈情,就是现代散⽂的特征之⼀。

”由此可见要热爱⽣活,⽤⼼体验⽣活就能写出好⽂章。

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2、我们今天要⼼仪怎样⼀段感情、怎样⼀幅美景呢?请看画⾯,我们的眼前出现了⼀⼤⽚碧绿的荷塘。

⾯对此等美景,杨万⾥赞叹道:毕竟西湖六⽉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彩。

泉眼⽆声惜细流,树阴照⽔爱晴柔。

⼩荷才露尖尖⾓,早有蜻蜓⽴上头。

──杨万⾥《⼩池》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的⾼洁品格!⾯对这样的景⾊,朱⾃清⼜是如何抒写⼼中的情怀的呢?⼆、整体感知现在我们随着动⼈的旋律再次⾛进朱⾃清先⽣⼼灵的荷塘,叩响⼼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语、⼼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散文教学
散文作为一种记真事、诉真情的文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教师都希望通过学习散文,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但是,散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课堂上很难走进文本中去。

语言优美、韵味悠长的散文,为何在课堂上遇冷?它在实际教学中呈现着怎样的现状,又如何改变呢?
一、散文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很多时候,教师讲散文已经形成一个套路:导入――作者和背景简介――逐段串讲课文――提炼小节含义――分
段并归纳段意――提炼中心思想――回顾课文脉络。

在刚刚接触散文的时候,这样有步骤的梳理,有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

但是,如此模式化的课堂设计,若在散文教学中频频出现,“千人一面”的感觉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散文的兴趣逐渐减弱。

2.教学时间安排不当
散文的篇幅一般较长,而且内涵比较深刻,对于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完全理解掌握文本内涵并不容易。

有时候,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进度,不管文本是难是易,学生是否理解,总要在规定的一两节课内“解决战斗”。

学生在有限的
时间里,懵懂地被拖着走完全程,根本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味。

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特别看重知识点的覆盖面,会事无巨细地讲授,战线拉得过长,最终结果只是感觉结构松散、印象浅薄。

3.学生参与度不够
散文背后是作者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积淀,教师在年龄、阅历等方面与作者相当,较易引起共鸣。

然而,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积累是不足的,这就导致散文课堂常常是“冰火两重天”:讲台上,教师讲得激情四射,讲台下,学生始终是一
副游离于文本之外、无动于衷的表情。

4.应试成分偏多
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思考,就把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变成了高考阅读题。

甚至,从一开始就在结构、内容、鉴赏等方面设置了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文本。

这种教学功利化、应试化的倾向,无疑是违背了散文教学“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和初衷的。

它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散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散文教学的模式过于僵化、教学时间安排不当、学生参与度不够、教学应试成分偏多四种情况较为严重地制约了散文教学的长久发展。

因此,改变散文教学的现状,探索它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下面笔者就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应对。

二、散文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多样化
俗话说“世事如棋局局新”,上课亦是如此。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设计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格局,达到不同的效果。

如果能够打破散文教学固有的僵化模式,势必有利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采用更为新颖的导入方式。

传统的导入方式,大多是联系作者、联系文意导入正文。

如从作者朱自清人生经历导入到《荷塘月色》课文中去。

其实,也可以从题目本身出发,如我们可以从题目中的“荷”入手,联系以前学过的与荷花有关的诗歌,进行导入:“荷花是一种备受诗人青睐的花卉,但是,不同的人面对荷花,有着不同的感受。

同学们能想到哪些关于荷花的诗呢?”学生回答李白独爱“清水出芙蓉”的自然;周敦颐欣赏“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杨万里偏爱“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烈。

“那么,当朱自清面对这一方荷塘的时候,他又会有怎样的心绪呢?下面让我们到《荷塘月色》中一探究竟。


这样,采用提问回忆法导入,不仅仅局限在一位作者身上,能从更广的角度唤起学生的记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采用灵活机动的讲课顺序。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尽快进入文本中去。

如果在此时,兴趣的最高点,选择详细介绍人物和写作背景,一方面会错
失高昂的兴趣点,让激起的热烈气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背景介绍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了一个固有的答案,反倒限制了他们的在后期阅读中发散性的思维和思考。

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不一定非要从头讲起,可以选择“中间开花”的模式。

如导入之后,让学生说说经过阅读,觉得哪几小节写得最美,那么就从最美的小节先入手,慢慢欣赏,带着兴趣学习。

在细细赏析4~5小节描写“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之后,我们再反向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来到荷塘呢?(因为心中颇不宁静)再顺向探究之后的活动,这样既充满新鲜感,又让学生有探究的成就感。

2.教学时间要用在刀刃上
首先,合理规划课前、课上、课后的时间。

课堂时间有限且宝贵,我们必须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各段时间。

例如,消灭生字词、标段小节序号、疏通文意等简单的任务可以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大声朗读,熟悉文本;课上解决更加核心、更加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后巩固和复习核心问题。

这样,就能够将各段时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其次,教学目标要精不要多。

如果教师在课上希望达成过多的目标,渴望面面俱到,其结果就是面面都到不了。

一节课哪怕只讲一个问题,讲得透彻,就是成功。

如《荷塘月色》有几个核心的关键:①本文的写景艺术(运用修辞手法
描写了荷塘的月色,以及月色下的荷塘)。

②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

(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忧愁复生―对理想世界的神往―不宁静)。

③家、荷塘、江南三者象征的三重世界:现实世界、美化的世界、理想的世界。

这三个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都值得细细分析和解读。

但是,贪多嚼不烂,若是一股脑地一节课讲完,反倒得不到好的效果。

3.调动学生,从诵读开始
平面的文字,若是浮光掠影的浏览,只能让识记停留在浅层次上。

只有带着感情反复诵读,有了切身的体验,赋予文字个人化的解读,才能激起内心的热情。

高中生虽日趋成熟但又内向羞涩,不肯大声诵读,但若教师能够给予鼓励和读法引导,他们还是非常愿意带着情感诵读文章的,而且这种热情会相互感染。

特别是教师不要简单地播放范读音频,应尽可能自己范读,这种正面影响力更能感染学生。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学生读到此处,十分深情,语气柔软,自然而然地走进情境之中。

先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再开展讨论或者展开课程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任何教学策略都不能教条式地生搬
硬套。

教师应结合具体文本和学生实际,抓住课文核心内容,对教学策略进行灵活的运用,才能真正让散文教学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213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