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勘探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勘探方法:地质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重,磁,电,地震,地球物理测井),地球化学勘探方法,钻探方法。
地震勘探概念:用人工方法引发地震,用仪器在地面以一定的方式记录爆炸发生后地面各接收点的振动信息,利用原始记录经处理后的成果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
地震勘探的环节:野外资料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波动需的研究内容:研究波前面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
地震波的本质: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
波前:某一时刻介质中的各点刚好开始振动,这些点连成的曲面就叫做波前,也叫波阵面。
波后:某一时刻介质中的各点的振动刚好停止,这些点连成的曲面叫做波后,也叫波尾。
振动图:在地震勘探中,某个检波器记录的是它自己所在位置的地面振动,它的振动曲线就叫做该点的振动图。 波剖面:沿着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以某一直线为X 轴,选定一个时刻t ,纵坐标代表各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这样可作出一条曲线,叫做波形曲线)叫做波剖面
反射定律:反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入射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垂直于分界面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纵测线:在二维地震勘探中,激发点和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
非纵测线:当激发点不在测线上时,这样的测线称为非纵测线
正常时差:界面水平时,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 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与以零炮检距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
水平时差校正:界面水平时,从观测到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得到的相当于x /2处的t 0时间。这一过程叫做水平时差校正或动校正
倾角时差:由及发电量测对称位置观测懂啊的来自同一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旅行时差
射线平面:入射线,过入射点的界面法线,反射线三者所决定的平面
透射定律:透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透射角的正弦比等于第1,第2两种介质中的波速之比 斯奈尔定律:
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 惠更斯原理:波在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震源,由它产生二次扰动,形成子波前,这些子波前的包络面(e n v e l o p e ) ,就是新的波前面。反映了波传播的空间位置、形态。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通过作图的方法,由已知t 时刻波前的位置去求出t +Δt 时刻的波前。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波传播时,任一点处质点的新扰动,相当于上一时刻波前面上全部新震源所产生的子波在该点处相互干涉叠加形成的合成波。
互换原理:震源和检波器的位置可以互换,同一波的射线路径保持不变
叠加原理:几个波相加的结果等于各个波作用的和
时距曲线: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各观测点的旅行时t 与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水平距离(即炮检距)x 之间的关系曲线
引入平均速度的意义:是对介质结构的简化,将时间最短路径转化为路程最短路径
直达波:由震源出发向外传播,未遇到分界面而直接到达接收点的波
回折波:由震源出发,沿着一条圆弧形射线,先到达某一深度后又向上拐回地面到达观测点。这种波就叫回折波
P v v v v v pi pi si si pi pi si si p p =====
ββθθθsin sin sin sin sin 11
标定:指利用测井、钻井资料所揭示的地质含义(岩性、层厚、含流体性质等)和地震属性参数(如振幅、波形、频谱、速度等)之间的对比关系,判别或预测远离或缺少井控制区域内地震反射信息(如同相轴、地震相、各种属性参数等)的地质含义。
层位标定:把对比解释的反射波同相轴赋予具体而明确的地质意义,如沉积相、岩性、流体性质等,并把这些已知的地质含义向地震剖面或地震数据体延伸的过程。
地震波的类型:(1)质点振动方向分:纵波和横波(2)按波动传播的空间范围分:体波和面波(3)传播路径的特点分: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透射波(4)照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的类型是否相同来分:同类波和转换波(5)照波在地震勘探中的地位分:有效波,干扰波和特殊波
速度垂向变化的地质模型:(1)匀介质反射界面R上的介质均匀,波速为常数,界面为水平或者倾斜平面(2)层状介质:地层剖面是层状,每层内速度都均匀,但各层速度不同,界面为水平或者倾斜平面(3)续介质:在界面上,介质1与介质2中波速不同,且介质1内部的波速不是常数,是连续变化的
陆地施工,试验的项目有:(1)扰波调查,包括干扰波的类型和特征(2)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如低速带特点,速度剖面特点,地震界面是否存在等(3)择最佳激发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4)择接收和记录的最佳条件:包括最佳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仪器因素等
观测干扰波的几种方法:(1)小排列-土坑炸药,短道距(3-5米),单个检波器;使各种规则的干扰波被追踪出来。(2).直角排列-查明干扰方向,确定沿地表面传播的波。(3方位观测-确定三维方向和振动方向,如识别面波中乐夫波和瑞利波。(4)分量观测-在井中用VS P(垂直地震剖面)。
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1)则干扰:面波:1。速度小:20~30h z;100~1000m/s。2。量较强,衰减较慢,具有波散性,常呈扫菷状展开。3。中比土坑激发面波能量弱;含水层中比非含水层中激发面波能量弱;致密中速层比致密低速层弱。4。距曲线是直线:视速度=真速度。声波:1。土坑,浅水池,干井激发产生声波;2。度低而稳定,约为340m/s;3。率高,延续时间短,呈窄带状分布。4。距曲线是直线:视速度=真速度。浅层折射波:1。层有高速层或第四系下面的老地层埋藏较浅时,可观测到;2。度=1800~3000m/s;3。干扰0.2~0.4秒后的浅层反射波。4。相轴为直线。侧面波:来自于射线平面以外,地表条件复杂时出现多次波:地下较浅处存在波阻抗差较大的界面时会出现多次波,时距曲线比一次波大。识别方法有:速度谱,速度资料,合成地震记录,自相关分析,VS P剖面以及钻井资料。(2)不规则干扰:微震:与激发震源无关的地面扰动叫微震。主要由风吹草动,海浪,水流,人畜走动机器开动等外因造成低频和高频背景干扰:松散介质易形成低频干扰,坚硬介质易形成高频干扰。二者出现在整张记录上,显得杂乱无章。重复冲击:激发后形成的气泡在浮出水面前反复膨胀和收缩形成冲击波。在初至后一定时间内出现与初至波视速度和方向相同的振动。采用组合激发或者蒸汽枪来消除。交混回响:海底起伏变化频繁时,由于海底上地震波的散射及水层中不同次数多次波相互干涉形成一种高频干扰,叫交混回响。鸣震:海底平坦且反射系数稳定的界面,进入水层内的能量产生多次反射造成水层共振,称为鸣震。具有稳定的似正弦波形,延续时间长。
地震测线的布置原则:(1)线应为直线,确保反映的构造形态比较真实(2)测线应垂直构造走向,目的是更加真实的反映构造形态,为绘制构造图提供方便(3)线足够长,可以控制构造形态和地质目标(4)意和邻区早年测线的连接(5)线经过主要探井
对地震波激发的基本要求:(1)震波能量要足够强(2)有效波与干扰波之间在能量和频谱方面要有显著差异(3)发的地震波要具有“高分辨率,高保真度,高信噪比“(4)一工区内的震源类型,激发参数,记录特征应一致,及记录面貌的一致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