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塑料的快速检测

合集下载

红外光谱法快速鉴定聚氯乙烯塑料中增塑剂

红外光谱法快速鉴定聚氯乙烯塑料中增塑剂
2004:60. 352—1 354.
2.2溶剂和沉淀剂的选择
分离提纯操作中,对于溶剂及沉淀剂的选择均有一定要求。 溶剂即能溶解聚合物又能溶解增塑剂,沉淀剂能溶解增塑剂但 不能溶解聚合物。应用溶解一沉淀法进行高聚物与增塑剂的分 离,是为了对增塑剂进行鉴定。环己酮和四氢呋喃对聚氯乙烯 及增塑剂的溶解性都较好,但环己酮的沸点较高为155.6℃,四 氢呋喃的沸点为66℃r“。从溶剂的残留去除考虑,采用四氢呋 喃可以用作样品的溶剂。先用四氢呋喃将样品进行溶解,然后 用沉淀剂将聚合物沉淀富集,从而将聚合物与添加剂分离开来。 在沉淀剂的选择中,甲醇和乙醇的沉淀效果都很好,出于环境安 全考虑,选择乙醇作为沉淀剂。
1.4样品的分离纯化处理
采用溶解一沉淀法,进行增塑剂与聚氯乙烯的分离MJ。将 待检测的聚氯乙烯制品,剪下约2.5 g的碎片,置于100 mL烧杯 中,加入四氢呋喃35 mL,自动振荡使其充分溶解,转入离心管后 置于离心机,转速为3 000 rpm离心10 min,取出后将溶液过滤, 然后往澄清滤液中加无水乙醇35 mL,立即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振荡使其充分沉淀,过滤,同时用无水乙醇洗涤滤渣三次,收集 滤液。取出滤渣置于小烧杯中,干燥,待测定。将分离得到的澄 清液转入100 mL磨口圆底烧瓶中,在旋转蒸发仪上进行浓缩, 除去四氢呋喃及无水乙醇,以免干扰增塑剂的定性检测。
[7]程能林.溶剂手册(第一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64.
cm。1(c=O伸缩振动),
280 cm~,1 120 cm。1
[8]
王正熙.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定[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1989:238.
cm。1(苯环骨架振动),1
280
(c—O—c伸缩振动),其中1

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

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

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被广泛用于生产塑料、树脂、涂料、胶粘剂等工业产品。

然而,三聚氰胺也被发现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对人体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准确可靠,但是操作复杂、耗时长、设备昂贵,不适合于快速大批量检测的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更加简便、快速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快速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是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利用抗体与抗原(三聚氰胺)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测领域。

另一种快速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是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检测方法。

生物传感技术利用生物元件对目标物质产生特异性识别和信号转换,通过对生物传感器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实现对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的特点,适用于快速大批量检测的需求。

除了免疫分析法和生物传感技术,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基于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快速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结合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实现对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的特点,适用于快速大批量检测的需求。

综上所述,当前常用的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技术和基于纳米材料的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食品安全监测领域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更加简便、快速、准确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出现,为保障食品安全和工业生产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塑料测定标准大全

塑料测定标准大全
标准号 GB/T10002.1—1996 GB/T10002.3—1996 GB/T 10006—1988 GB/T 10007—1988 GB/T10009—1988 GB10010—1988 GB/T 1033—1986 GB/T 1034—1998 GB/T 1035—1970 GB/T 1036—1989 GB/T 1037—1988 GB/T 1038—2000 GB/T 1039—1992 GB/T 1040—1992 GB/T 1041—1992 GB/T 1043—1993 GB/T 10652—2001 GB/T 10653—2001 GB/T 10654—2001 GB/T 10703—1989 GB/T 10798—2001 GB/T 10799—1989 GB/T 10801.1—2002 GB/T 10801.2—2002 GB/T 10802—1989 GB/T 10805—1989 GB/T 10808—1989 GB/T 10902—1989 GB/T 10903—1989 GB/T 11016.1—1989
聚苯乙烯树脂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第2部分: 聚氯乙烯绝 缘电力电缆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第3部分: 交联聚乙烯 绝缘电力电缆 橡胶和塑料软管组合件 屈绕液压脉冲试验(半Ω试验) 橡胶塑料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橡胶塑料加压式捏炼机 硬质泡沫塑料平均泡孔尺寸试验方法 硬质泡沫塑料滚动磨损试验方法 橡胶和塑料撕裂强度及粘合强度多峰曲线的分析方法 滑动轴承 覆有减摩塑料层的双金属轴套 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 聚乙烯(PE)管材 外径和壁厚极限偏差 聚丙烯(PP)管材 外径和壁厚极限偏差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外径和壁厚极限偏差 聚乙烯管材和管件炭黑含量的测定(热失重法) 塑料 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规范 第3部分: 单项材料规范 第3篇: 对三聚氰胺树脂硬质层压板的要求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面内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表观水平剪切强度短梁剪切试验方法

塑化剂国标检测方法

塑化剂国标检测方法

塑化剂国标检测方法引言:塑化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中的化学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塑料的柔软性和可塑性。

然而,由于一些塑化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塑化剂的国标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塑化剂国标检测方法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准确、快速地检测塑化剂含量。

一、塑化剂国标检测方法的背景塑化剂国标检测方法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而制定的。

塑化剂的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异常,对生殖发育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标准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塑化剂含量,对于保障塑料制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二、塑化剂国标检测方法的种类1. 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塑化剂国标检测方法。

通过将样品溶解并通过柱色谱进行分离,再通过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测定塑化剂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大多数塑化剂的检测。

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通过将样品挥发成气体,并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测定塑化剂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的优点,适用于一些挥发性较强的塑化剂的检测。

3.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塑化剂国标检测方法。

通过将样品分子进行碎裂,并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可以准确测定塑化剂的分子结构和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一些含量较低的塑化剂的检测。

三、塑化剂国标检测方法的步骤1. 样品的制备:将待测样品进行粉碎和混匀,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取样。

2. 样品的提取:使用适当的溶剂将样品中的塑化剂溶解出来,形成提取液。

3. 样品的净化:通过固相萃取或液液萃取等方法,将提取液中的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样品溶液。

4. 样品的分离: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或质谱等方法,对样品溶液进行分离,以得到塑化剂的峰值。

5. 峰值的检测:通过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或质谱仪等设备,对峰值进行检测和测量。

6. 数据处理: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塑化剂的含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

塑料38个性能与检测项目

塑料38个性能与检测项目

研发必备:塑料38个性能与检测项目在塑料物性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术语,准确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塑料的性能。

以下列出了38种塑料性能术语,教你看懂物性表。

01、拉伸强度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受的最大拉伸应力。

其结果以公斤力/厘米2[帕]表示,计算时采用的面积是断裂处试样的原始截面积。

02、扬氏模量在拉力作用下的弹性模量,即在比便极限内,拉伸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

03、弹性极限在应力除遗留任何永久变形的条件下,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注:在实际测量应变时,往往采用小负荷而不用零负荷作为最终或最初的参考负荷。

)04、弹性模量在比例极限内,材料所受应力(如拉伸、压缩、弯曲、扭曲、剪切等)与材料产生的相应应变之比。

05、冲击强度(1) 材料承受冲击负荷的最大能力。

(2) 在冲击负荷下,材料破坏时所消耗的功与试样的横截面积之比。

06、弯曲强度材料在弯曲负荷作用下破裂或达到规定挠度时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07、维卡软化点试验评价热塑性塑料高温变形趋势的一种试验方法。

该法是在等速升温条件下,用一根带有规定负荷,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平顶针放在试样上,当平顶针刺入试样1毫米时的温度即为该度样所的维卡软卡软化温度。

08、硬度塑料材料对压印,刮痕的抵抗能力。

(注:根据试验方法不同,有巴氏(Barcol)硬度,布氏(Brinell)硬度,洛氏( Rockwell)硬度,邵氏(Shore)硬度,莫氏(Mohs)硬度,刮痕(scratch)硬度和维氏(vickers)硬度等。

)09、屈服应力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屈服点处的应力。

应力,作用于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

(注:若单位面积按原始截面积计算,则所得应力为工程应力;若单位面积按变形瞬间的截面积计算,则所得的应力为真应力。

应力有剪应力,拉伸应力和压应力等区别。

)10、应力开裂长时间或反复施加低于塑料力学性能的应力而引起塑料外部或内部产生裂纹的现象。

(注:引起开裂的应力可以是内部应力或外部应力,也可以是这些应力的合力,应力开裂的速度随塑料所处的环境而变化。

常用微塑料检测方法优缺点梳理

常用微塑料检测方法优缺点梳理

常用微塑料检测方法优缺点梳理微塑料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微塑料污染,开发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法。

以下是对目前常用的微塑料检测方法的详细分析:1.视觉识别法视觉识别法是最传统的微塑料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研究人员的肉眼或显微镜观察。

该方法通常需要样品经过过滤、浓缩和染色等前处理步骤,以便于观察和识别微塑料颗粒。

优点: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适用于初步筛选和定性分析。

缺点:效率低,耗时较长。

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准确性有限。

难以区分微塑料和自然颗粒。

2.显微镜图像分析法显微镜图像分析法在视觉识别法的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率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优点:分辨率高,能够观察到更小的微塑料颗粒。

可以通过软件辅助识别和计数,减少人为误差。

缺点:设备成本较高。

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结果解读。

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识别风险。

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来识别微塑料的化学结构。

优点:可以进行无损检测,样品可重复使用。

检测速度快,适合批量样品分析。

可以提供微塑料的化学组成信息。

缺点:对样品的纯度要求较高,前处理步骤复杂。

对于复杂混合物样品的分析能力有限。

设备成本和操作要求较高。

4.拉曼光谱法拉曼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光散射原理的分析技术,能够提供微塑料的分子振动信息,从而识别其化学成分。

优点:无需前处理,可以直接对样品进行分析。

可以进行原位分析,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具有较高的化学特异性。

缺点:对样品的粒径有一定要求,太小的颗粒可能无法检测。

受荧光干扰较大,影响检测准确性。

设备成本较高。

5.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法通过高能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获取微塑料的形态和表面特征信息。

优点:分辨率极高,可以达到纳米级别。

可以提供微塑料的三维形态信息。

可以结合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EDS)进行元素分析。

塑料 聚乙烯和聚丙烯树脂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塑料 聚乙烯和聚丙烯树脂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塑料聚乙烯和聚丙烯树脂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塑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包装、建筑、汽车等。

聚乙烯和聚丙烯是两种常见的塑料树脂,它们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由于塑料树脂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受到金属元素的污染,因此需要对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严格的监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AE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以高灵敏地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在进行聚乙烯和聚丙烯树脂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时,首先需要将样品进行溶解处理,然后将溶液导入ICP-AES仪器中进行分析。

ICP-AES仪器通过产生高温等离子体,将样品中的金属元素转化为激发态,然后测定其发射光谱,从而确定金属元素的含量。

通过ICP-AES技术,可以准确地测定聚乙烯和聚丙烯树脂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包括铅、镉、铬等有害金属元素。

这些金属元素的含量超出标准限值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其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ICP-AE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分析速度和多元素分析能力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对大量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ICP-AES技术在塑料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塑料树脂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为塑料生产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这项技术,提高其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为塑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塑料制品的环保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其主要成分是聚合物,而在聚合物中往往会含有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塑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还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对塑料中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塑料管材检测项目及标准

塑料管材检测项目及标准

塑料管材检测项目及标准塑料管材作为化学建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优越的性能,卫生、环保、低耗等为广大用户所广泛接受,主要有UPVC排水管,UPVC给水管,铝塑复合管,聚乙烯(PE)给水管材这几种。

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拥有多年的塑料管材检测和分析经验,是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

并可根据检测和分析结果,出具权威检测和分析报告!检测产品:塑料管材:发泡管材、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管材、排水管材、PP管材、农用管材、PVC 塑料管、五孔管、七孔管、双壁波纹管、HDPE双壁波纹管、通信管材、电力管、梅花管、透水管、硅芯管、HDPE硅芯管、高压电力管、碳素管、光缆管、方孔栅格管、电缆护套管、碳素管、三色光缆管、PVC格栅管、PVC塑料线管塑料管件:VC-U管件、双壁波纹管件、PVC管件、铝塑管、多孔管、PVC-U加筋管塑料软管:机油软管、喷雾软管、焊接软管、增强软管、液压软管、冷却系统软管、内燃机软管、压缩空气软管、耐酸碱软管、织物增强软管、喷砂软管、汽车制动软管检测项目:重点评估项目:☆强度和刚性☆水力性能☆密封性能☆寿命评估☆耐腐蚀性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摩擦系数、蠕变性能、撕裂强度、剪切性能、冲击性能、压缩性能、疲劳强度、断裂韧度、拉伸性能、弯曲性能、电性能、耐磨性能、低温性能、回弹性能、撕裂性能燃烧性能检测:垂直燃烧点燃温度氧指数水平燃烧炽热棒热性能检测:热变形温度、热分解温度、维卡软化点、高低温冲击、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温度、热稳定性、尺寸热稳定性、负荷热变形温度、马丁耐热、总体积收缩量、线性收缩率、维卡软化点、线性热膨胀率、流动性、熔点、软化点、熔体流动速率、热导率、玻璃化转变温度、脆化温度、失强温度适用性:导热性能耐腐蚀性能耐低温性能耐液压性能绝缘性能透湿性能检测标准:GB/T 20674.2-2006 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系统熔接设备第2部分:电熔对接GB/T 21300-2007 塑料管材和管件不透光性的测定GB/T 23241-2009 灌溉用塑料管材和管件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GB/T 4217-2008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公称外径和公称压力GB/T 6111-200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GB/T 6671-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GB/T 8802-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GB/T 8804.1-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1部分:试验方法总则GB/T 8804.2-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2部分:硬聚氯乙烯(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和高抗冲聚氯乙烯(PVC-HI)管材GB/T 8804.3-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3部分:聚烯烃管材GB/T 9647-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的测定HJ/T 226-2005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建筑用塑料管材MT 558.1-2005 煤矿井下用塑料管材第1部分:聚乙烯管材煤炭工业煤矿专用设备.MT 558.2-2005 煤矿井下用塑料管材第2部分:聚氯乙烯管材MT 558.3-2005 煤矿井下用塑料管材第3部分:玻璃钢管材GB/T 10798-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通用壁厚表GB/T 14152-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性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GB/T 15560-1995 流体输送用塑料管材液压瞬时爆破和耐压试验方法GB/T 18042-2000 热塑性塑料管材蠕变比率的试验方法GB/T 18743-2002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GB/T 18991-2003 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GB/T 19278-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GB/T 19280-200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快速裂纹扩展(RCP)的测定小尺寸稳态试验(S4试验)GB/T 19712-2005 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PE)鞍形旁通抗冲击试验方法GB/T 19806-2005 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挤压剥离试验GB/T 19807-2005 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管材和电熔管件组合试件的制备GB/T 19808-2005 塑料管材和管件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90mm的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拉伸剥离试验GB/T 19809-2005 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PE)管材/管材或管材/管件热熔对接组件的制备GB/T 20674.1-2006 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系统熔接设备第1部分:热熔对接。

几种快速鉴别塑料材料的方法

几种快速鉴别塑料材料的方法

几种快速鉴别塑料材料的方法塑料简易识别鉴别塑料一般需要各种仪器,如红外光度计、色谱仪等。

但是一般工厂中不具备。

要快速鉴别塑料材料,有以下几种方法。

1、比重法:可以把比重大于水和比重小于水的二类塑料材料分别开来。

各种树脂的比重列于下表。

2、燃烧法:各种塑料的燃烧特性如下表:注:此外还可以从表面的光泽性、透明性、柔软性来区别,如:HDPE和LDPE相比,HDPE薄膜透明性差,LDPE透明性好,而LDPE同PP相比,LDPE薄膜柔软性好,而PP刚性好等等。

3、溶解性试验法:溶解性试验是选择适当的溶剂或混合溶剂,以使塑料中的树脂与其它组份分离的方法。

溶解性试验在配合其它检测方法结塑料进行鉴别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塑料的溶解性因产品的等级以及其中是否含有其它的成分而异,因此溶解性不能作为鉴定试验的绝对准则。

即使纯聚合物也表现出不同的溶解性,这是因为溶解或溶胀的难易受到聚合物分子的长度、排列、等规定和结晶度等的影响。

许多树脂不溶于普通溶剂,如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酚醛树脂、嘧胺树脂、尼龙、聚乙烯、聚丙烯等。

除了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等少数例外,大多数聚合物均不溶于水。

下表示出了部分树脂的溶解性。

注:溶解性试验一般直接在试管中进行。

在大约100mg粉未样品中加入10ml溶剂,混匀,有时还要振荡、观察几个小时。

在聚合物完全溶解以前常常会产生溶胀。

4、定性元素法:塑料中除了碳、氢、氧外,还常含有硫、氮、氯、氟、磷等元素,对这些元素加以检测,是鉴定未知聚合物的初步试验之一。

在采用燃烧法和溶解试验法的系统分析中,往往需利用元素定性检定来加以验证。

这些元素定性通常采用钠(或钾)熔法。

将约0.05g干燥聚合物置于一玻璃小试管内,加入一小颗豌豆大小的新切的钠,加热熔融。

冷却后加入1mL乙醇以消耗残余的钠。

再慢慢加热度管蒸去乙醇,然后用强火加热至呈现暗红色,趁热将试管扔进一个盛有15mL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动破碎的试管,然后滤出溶液,把溶液分成几份进行下述试验:5、显色试验鉴定法:显色试验是在微量或半微量范围内用点滴试验来定性鉴定聚合物的方法。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微塑料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微塑料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微塑料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rolysis-GC-MS)是一种常用于分析微塑料的高效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加热至高温,使塑料样品分解成易挥发的化合物,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以下将详细介绍该仪器的工作原理、应用、优点和局限性。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由热裂解器、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三部分组成。

首先,样品通过热裂解器加热至高温,通常在400℃至600℃之间,使塑料样品发生裂解。

裂解产物随后被转移至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

气相色谱仪使用具有不同挥发性的组分技术,将裂解产物分离成单个化合物,然后经过质谱仪的检测,通过鉴定的化合物质谱图谱确定其组成和结构。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微塑料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塑料微粒的主要成分是聚合物,根据塑料的特殊结构和成分,通常很难通过传统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来确定微塑料的类型和结构。

而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以对微塑料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此外,该仪器还可用于研究微塑料在环境和生物体内的行为,帮助了解微塑料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具有多个优点。

首先,该方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避免了可能引入的背景污染。

其次,热裂解法可以迅速将塑料样品转化为易挥发的化合物,实现快速分析。

再者,由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并识别微塑料中非常低浓度的有机物。

然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仍然受到样品基体的干扰。

由于塑料微粒常常与环境中的有机物混合存在,这些有机物可能在热裂解过程中释放,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其次,样品的裂解温度和时间需要严格控制,以避免产生未知的干扰物。

最后,仪器的成本较高,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对于一般实验室而言,可能不太容易获得和操作。

总而言之,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一种有效测定微塑料的分析方法,具备快速、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塑胶材料检测

塑胶材料检测

塑胶材料检测塑胶材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然而,由于塑胶材料的特殊性质,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塑胶材料的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塑胶材料检测的方法和重要性。

首先,塑胶材料的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测试和环境影响评估等。

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塑胶材料的密度、硬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指标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塑胶材料的基本特性。

化学成分分析则可以确定塑胶材料的成分和添加剂,以及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从而评估其安全性。

机械性能测试则可以评估塑胶材料的耐磨性、耐候性、耐腐蚀性等性能。

最后,环境影响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塑胶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其可降解性、可回收性等指标。

其次,塑胶材料的检测非常重要。

首先,塑胶材料通常用于制造各种产品,如塑料包装、塑料容器、塑料管道等。

因此,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其次,塑胶材料通常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直接接触,如果塑胶材料中存在有害物质,可能会对这些产品造成污染,从而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塑胶材料的环境影响也备受关注,如果塑胶材料无法降解或回收利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总之,塑胶材料检测是确保塑胶材料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塑胶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测试,以及对其环境影响的评估,可以有效地保障塑胶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塑胶材料的检测工作,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塑胶材料的监管和管理,从而确保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不受到塑胶材料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和推动塑胶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开发更加环保、安全的塑胶材料,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塑胶材料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塑胶材料的检测工作,加强对塑胶材料的监管和管理,从而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

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

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常用于制造塑料和胶合板等工业产品。

然而,由于三聚氰胺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HPLC-MS/MS)、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甲醛脱氢酶溶液等。

接下来,我们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将样品加入甲醛溶液中进行提取,然后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最后加入甲醛脱氢酶溶液催化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好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样品提取和预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实验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发生意外。

经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利用HPLC-MS/MS对样品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来判断样品是否受到污染。

HPLC-MS/MS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能够对样品中微量的三聚氰胺进行快速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这种快速检测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三聚氰胺污染问题,还可以为相关行业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总之,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提供参考,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同时,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人员投入到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中,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微塑料测定方法

微塑料测定方法

微塑料测定方法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或纤维,主要来自塑料制品的分解、洗涤衣物的纤维脱落、船舶漆层的磨损等。

由于微塑料具有小巧、轻便、易分散等特点,对环境和生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微塑料的含量和分布是环境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微塑料测定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法光学显微镜法是最常用的微塑料测定方法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样品中的颗粒或纤维,并根据其形状、颜色等特征判断是否为塑料微粒。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无法对微塑料进行定量测定。

二、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可以用于鉴定微塑料的种类和含量。

通过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情况,可以得到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进而确定其中的塑料成分。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并且对样品的处理要求较高,以避免干扰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三、流式细胞术法流式细胞术法是一种基于流式细胞仪的微塑料测定方法。

通过将样品中的微塑料与特定荧光染料结合,使其发出特定的荧光信号,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对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微塑料的定量测定。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微塑料的含量,并且可以同时对不同大小范围的微塑料进行分析。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微塑料测定方法,可以用于鉴定微塑料的种类和含量。

通过将样品中的微塑料进行溶解或燃烧,并将产生的气体或溶液送入质谱仪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微塑料的质谱图,并根据质谱图判断其中的塑料成分。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高级的仪器设备,并且对样品的处理要求较高,以避免干扰物质的影响。

五、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微塑料测定方法,可以用于鉴定微塑料的种类和含量。

通过核磁共振仪对样品中的微塑料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微塑料的核磁共振谱图,并根据谱图判断其中的塑料成分。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高级的仪器设备,并且对样品的处理要求较高,以避免干扰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塑料件喷漆层厚度 检测方法

塑料件喷漆层厚度 检测方法

塑料件喷漆层厚度检测方法在塑料件喷漆过程中,对喷漆层厚度的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外观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八种常用的塑料件喷漆层厚度检测方法,以帮助您选择最适合您需求的方法。

一、显微镜观察法显微镜观察法是最常用的喷漆层厚度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直观地看到喷漆层的厚度和表面状况。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等优点,适用于实验室和生产现场的初步检测。

二、压痕法压痕法是通过在喷漆表面施加一定压力,形成一定形状的压痕,然后测量压痕的深度来计算喷漆层厚度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操作方便等优点,适用于较小面积的局部检测。

三、溶解法溶解法是将塑料件喷漆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测量溶解前后溶剂的体积变化来计算喷漆层厚度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操作较为繁琐,且需要使用有机溶剂。

四、射线测量法射线测量法是通过放射性元素发射的射线穿透喷漆层并测量其穿透后的强度来计算喷漆层厚度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无损、快速、精度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放射性元素,且设备成本较高。

五、激光测厚法激光测厚法是通过激光束照射在喷漆层表面并测量其反射光束的变化来计算喷漆层厚度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无损、快速、精度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光学仪器,且对环境要求较高。

六、电容法电容法是通过测量喷漆层对电容的影响来计算其厚度的方法。

由于喷漆层的导电性能不同,会影响电容的大小,因此通过测量电容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喷漆层的厚度。

该方法具有无损、快速、精度高等优点,但需要使用高精度的电学仪器。

七、重量法重量法是通过测量喷漆前后的塑料件重量变化来计算喷漆层厚度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简单、直接等优点,适用于小面积的局部检测,但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天平设备。

八、划痕法划痕法是通过在喷漆表面划一道细痕,然后观察细痕的颜色变化来判定喷漆层的厚度。

如果细痕的颜色与基材的颜色相同或接近,说明喷漆层较薄;如果细痕的颜色与基材的颜色差异较大,说明喷漆层较厚。

塑化剂检测方法范文

塑化剂检测方法范文

塑化剂检测方法范文塑化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中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增加塑料的柔软性、延展性和透明性等理想性能。

然而,长期暴露于塑化剂中的塑料制品可能引发健康问题,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等易感人群。

因此,塑化剂的检测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塑化剂检测方法。

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GC-M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以对塑化剂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首先使用气相色谱(GC)将样品中的塑化剂分离,并将它们转移到质谱(MS)进行检测和鉴定。

GC-MS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塑化剂。

但该方法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技术,成本较高。

2.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HPLC-UV是另一种常用的塑化剂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将样品中的塑化剂分离,并利用紫外检测器测量其吸收峰的强度来定量分析。

HPLC-UV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操作方便,适用于快速检测。

但它的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不能同时检测多种塑化剂。

3.原子吸收光谱(AAS):AAS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元素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检测一些含有金属元素的塑化剂,如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该方法利用金属元素的特征吸收光谱,通过比对样品吸收光谱与标准曲线的差异来定量分析。

AAS的优点是准确性高、可靠性好,适用于对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塑化剂的检测。

但该方法只适用于金属元素的检测,对其他类型的塑化剂不适用。

4.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RPLC-MS/MS):RPLC-MS/MS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塑化剂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快速液相色谱将样品中的塑化剂分离,并将其转移到串联质谱进行检测和鉴定。

RPLC-MS/MS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塑化剂。

这使得它成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样品的快速检测方法。

但与GC-MS相比,RPLC-MS/MS的分离效果稍逊一筹。

总结起来,针对塑化剂的检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塑料件检测步骤和方法

塑料件检测步骤和方法

塑料件检测步骤和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塑料件的检测是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在生产过程中,塑料件常常需要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测试,以确保其制造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而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估塑料件的质量,一些先进的检测方法如X 射线检测和声学检测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塑料件的检测步骤和方法。

首先,我们将详细讨论塑料件检测的步骤,包括外观检查和尺寸测试。

外观检查主要关注塑料件的表面质量,涉及到是否存在裂纹、划痕、气泡等缺陷。

而尺寸测试则涉及到测量塑料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等相关尺寸,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从而提高塑料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本文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塑料件检测方法,包括X射线检测和声学检测。

X射线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通过X射线的穿透能力来检测塑料件内部的缺陷和异物。

而声学检测则是利用声音传播的特性来评估塑料件的质量,通过分析声音的频率、振幅等参数来判断塑料件是否存在缺陷。

这些先进的检测方法可以在不破坏塑料件的情况下,更加全面地评估其质量和可靠性。

总结而言,本文将详细介绍塑料件检测的步骤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塑料件的质量控制。

通过正确地应用这些检测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提高塑料件的质量和可靠性,进一步推动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字数:301字)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介绍塑料件检测的步骤和方法。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塑料件检测的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给出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为读者提供塑料件检测的详细步骤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塑料件的质量控制。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塑料件检测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我们将介绍检查外观的步骤,包括检查塑料件的表面是否有划痕、变形、气泡等缺陷。

然后,我们将介绍测试尺寸的步骤,包括使用测量工具对塑料件的尺寸进行精确测量。

塑料 聚乙烯水分含量的测定

塑料 聚乙烯水分含量的测定

塑料聚乙烯水分含量的测定塑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材料,其中聚乙烯作为一种常见的塑料被广泛使用。

聚乙烯的性质和质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水分含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本文将介绍聚乙烯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其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聚乙烯。

聚乙烯是一种由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柔软性和耐腐蚀性。

聚乙烯被广泛用于制作塑料制品、包装材料、输水管道等。

然而,聚乙烯的性能可能受到水分的影响,因此测定聚乙烯的水分含量对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聚乙烯水分含量的测定通常使用重量法或体积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

1.重量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将聚乙烯样品放入干燥器中,施加适当的加热和真空条件,使样品中的水分蒸发。

然后,将样品取出并进行称重,得到样品的湿重。

接下来,将样品放入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再次加热,直到样品重量不再变化为止,得到样品的干重。

根据样品的湿重和干重,可以计算出样品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取样与称重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干燥的环境。

2.体积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聚乙烯样品中水分的体积来计算水分含量。

首先,将样品放入容器中,然后在样品上方加入饱和盐水溶液。

样品中的水分会与盐水溶液达到平衡,形成一个水气体相。

通过测量水相的体积,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且无需进行加热处理,但结果可能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进行聚乙烯水分含量的测定,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的处理:在进行水分测定之前,需要将待测样品先进行处理。

通常使用破碎机或切割机将样品破碎或切割成适当的尺寸,以便更好地进行水分的挥发和吸收。

2.环境的控制:为了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操作。

可以使用保持干燥的箱子或干燥器来控制环境的湿度和温度。

3.频率的控制:在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经常检测聚乙烯的水分含量。

塑料物性检测标准ISOASTMDIN_对比

塑料物性检测标准ISOASTMDIN_对比
80*10*4 跨距:16±1 倍厚度
测试方法 特殊说明
1.测量试样中部宽厚
2.设置试验速度(推荐2 mm/min)
3.把试样对称地放在两 个支座上,并于跨度中 心施加力,开始试验
4.记录,评价结果
规定挠度:试样厚度h 的1.5倍

3 MFR
标准
ISO 1133-2005 GB 3682-2000
165*13*3.2
50 mm/min(0.5-5min 断裂
DIN 53457 115 *6*2

2 弯曲强度 标准
ISO 178
GB 93412000
ASTM D790
DIN 53453
样条尺寸
80*10*4 跨距:16±1 倍厚度
80*10*4 跨距:16±1 倍厚度
127*12.7*3.2 跨距:16±1 倍厚度
1. 试样平放于底座上压针下 2.放入加热装置中5min后施加负荷, 仪器清零 3.50度或120度/min匀速升温,搅拌, 记录针刺入试样1mm的温度 两个试样温度不相差2度
最少2个试样 起始温度20-23度 A50,A120负荷10N B50,B120负荷50N 50,120表示升温 速率
DIN 53460
25*25*6或 6cm2*6
1.选标尺 (50-115)
2.施加98.07N初试验力
3.10s内施主试验力保持 15s,卸去主试验力15s后 读数
记录施加主试验力及去除 时长指针分别通过B0的 次数并相减:差数为0, 标尺加100,为0,直接读 数,为2,标尺减100
R,L,M,E四种标尺
R,初试验力98.07N, 主试验力588.4N,压 头直径12.7
最大厚度<13

环境中微塑料的检测与去除

环境中微塑料的检测与去除

环境中微塑料的检测与去除近年来,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关注,其中微塑料的存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们来源于塑料制品的分解、洗衣机中的纤维脱落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微塑料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检测和去除微塑料变得至关重要。

一、微塑料的检测方法目前,微塑料的检测主要依靠两种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来检测微塑料颗粒。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实验设备和技术人员,因此成本较高,且检测速度较慢。

然而,物理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微塑料数量和大小信息,有助于了解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分析来检测微塑料颗粒。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红外光谱、质谱和拉曼光谱等技术,对样品中的微塑料进行分析。

化学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可以快速检测微塑料的种类和含量。

然而,化学方法无法提供微塑料的粒径信息,这在研究微塑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限制。

二、微塑料的去除方法目前,微塑料的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过滤、沉淀和离心等手段来去除微塑料颗粒。

过滤是最常用的物理去除方法之一,通过选择合适的滤膜孔径,可以将微塑料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

沉淀和离心是利用微塑料颗粒与其他沉淀物或离心力的差异来实现分离。

物理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对于微塑料颗粒较小或悬浮液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效果可能不理想。

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与微塑料颗粒发生反应,使其沉淀或聚集,从而实现去除。

例如,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铝等化学物质可以与微塑料颗粒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

化学方法的优点是去除效果较好,但需要选择合适的化学物质,并且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生物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微塑料去除方法。

一些微生物可以分解微塑料颗粒,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利用这些微生物来处理微塑料污染问题,但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三、微塑料问题的解决之道要解决微塑料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

塑料制品检测项目

塑料制品检测项目

塑料制品检测项目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制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环境和健康问题。

塑料制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对塑料制品进行检测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

塑料制品检测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准确地检测塑料制品中的成分及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塑料制品的检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成分检测:对塑料制品的基本成分进行检测是塑料制品检测项目的基础。

塑料制品通常由聚合物和各种添加剂组成,不同种类的塑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

成分检测可以帮助确定塑料制品的具体材质,从而为后续的有害物质检测提供基础数据。

有害物质检测:塑料制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对象。

这些有害物质可能来自于原材料中的污染物、生产过程中的残留物,或者是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释放的挥发性物质。

有害物质检测需要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塑料制品中的各类有害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检测分析,以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在塑料制品检测项目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塑料制品中微量的有害物质进行高效、准确的检测,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除了常规的有害物质检测,还可以结合生物检测技术、热分析技术等手段,全面评估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塑料制品检测项目不仅可以应用于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准入认证,还可以为环保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绿色、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针对不同类型的塑料制品,可以设计相应的检测方案和标准,建立起完善的检测体系和技术平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塑料制品选购指南。

总的来说,塑料制品检测项目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持续不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我们将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塑料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塑料产业向着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也叫聚碳酸酯,是透光度最好的塑料。

还有以下缩写:聚甲醛(POM)、聚酰胺(俗称尼龙)(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可以试试.用以下溶剂:1、丙酮(这个好找,PMMA易溶于丙酮,而PC不易)2、异佛尔酮(同上)3、冰醋酸(同上)4、乙酸甲酯(同上)5、氯仿(PC易溶,PMMA不易溶)6、沸点苯(同上)7、甲苯(同上)8、二甲苯(同上)9、二甲基甲酰胺(同上)10、醋酸甲氧基乙酯(同1、2、3、4)如溶速度慢可试加热(闪点低的溶剂注意安全!!!),将不溶的过滤出来,溶液加入甲醇、乙醇之类的使聚合物析出来,去除溶剂即可。

回答者:haste - 举人四级2-26 10:59PMMA是俗名“亚克力”的塑胶粒,主要成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叫“有机玻璃”;PC也叫聚碳酸酯,是透光度最好的塑料。

还有以下缩写:聚甲醛(POM)、聚酰胺(俗称尼龙)(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区别如下:几乎所有用作塑料的聚碳酸酯都含有双酚。

鉴定时它们与对-甲胺基苯甲醛的颜色反应或Gibss靛酚试验都得到正结果。

聚碳酸酯在10%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中加热几分钟就会完全皂化。

反应时有碳酸钾钾沉淀析出,过滤并用稀硫酸酸化沉淀,就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当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就会产生碳酸钡沉淀。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鉴别:鉴定时,用0.5g试样在试管中与约0.6g的千砂子共热,解聚后得到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可以在试管口用一团玻璃纤维来收集单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可以从一个试管蒸馏列另—试管中,两试管用弯的玻璃管连接起来,弯管装橡胶塞的一端塞在装试样的试管口上。

将此单体与少量陷硝酸(密度1.4g/ml)加热,直至得到清晰的黄色溶液为止。

冷却后用约为它的体积一半的水稀释,然后逐消加入5~10%的硝酸钠溶液。

溶液呈现蓝绿色,就表单体是甲基丙烯酸甲酯,它可由氯仿抽提出来。

聚丙烯酸酯类热裂解时,除了单体酯外,还产生几种有强烈气味的裂解产物,它们或者是黄色或者是棕色的,而且呈酸性。

其他塑料的鉴别:氨基塑料是甲醛与脲,硫脲,三聚氰胺或苯胺的缩合产物。

它们常常用细木粉、石粉或石棉等作填科.通常主要用作模压部件或层压制品。

全部氨基塑料都会有氮和结合甲醛.后者可以用铬变酸来鉴定。

脲或硫脲树脂脂的鉴定方法:取数毫克试样,加入一滴热浓硫酸(约110℃),加热至干。

冷却后,加入一滴苯胺,在195℃的油浴中加热5分钟。

冷却,加入三滴稀氨水(1:1)及5滴10%的硫酸镍溶液。

同氯仿一起摇荡,溶液变为红色到紫色,表明有脲或硫脲存在。

进行硫的鉴定试验之后,可以将脲和硫脲区分开来。

三聚氰胺树脂可以用热裂解方法来鉴定。

少量试样与几滴浓盐酸置于热裂解管中,放在190~200℃的油浴中加热。

用刚果红试纸复盖管口,加热,直至试纸不再变蓝色为止。

冷却,然后加入几粒硫代硫酸钠的晶体到冷却的残液中。

热解管口用3%过氧化氢溶液润湿的刚果红试纸盖好。

并在l60℃的油浴中加热。

存在三聚氰胺时,试纸就变为蓝色(脲醛树脂例脂不反应)。

苯胺树指也可以用热裂解方法鉴定。

将热裂解出来的气体通入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溶液中,产生红紫色或紫色即为苯胺树脂。

聚苯乙烯及多数含苯乙烯共聚物的鉴定方法如下:放少量试样于小试管中,加入四滴发烟硝酸,就会放出酸蒸气而不破坏聚合物。

残余物在火焰上加热约1分钟,固定试管,使开口端稍倾向下方,管口用滤纸片盖上。

滤纸是这样处理的:用2,4-二溴醌亚胺的乙醚溶液浸后在空气中干燥。

如果加一滴氨水在滤纸上,滤纸变为蓝色表明是苯乙烯。

如果试样中仍含有一些游离的硝酸,试验就全受到影响,滤纸变为棕色而掩蔽了蓝色。

对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及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这个鉴定反应也是有用的。

丙烯腈是否存在可以用检定氨来验证。

环氧树脂对酚的Gibbs靛酚试验是正反应(由于存在双酚A)。

与酚树脂相反,对甲醛的铬变酸试验是负反应。

当低于260℃进行热裂解时,全部环氧树脂都会产生乙醛。

步骤为:在热裂解管中放入试佯,管口用新配制的5%硝基氰化钠及吗啉的水溶液润湿的滤纸覆盖,在油浴中加热至240℃。

热裂解放出的气体通过滤纸时.滤纸变蓝色表明是环氧树脂树脂。

用下达方法也可以些鉴别环氧树脂:在室温下,取约100毫克树脂于约10毫升浓硫酸中,然后加入约1毫升浓硝酸。

五分钟以后,小心地加5%氢氧化钠水溶液到溶液的顶部,如果存在双酚A型环氧例脂,两层溶液的界面就会出现樱桃红色。

氨基塑料是甲醛与脲,硫脲,三聚氰胺或苯胺的缩合产物。

它们常常用细木粉、石粉或石棉等作填科.通常主要用作模压部件或层压制品。

全部氨基塑料都会有氮和结合甲醛.后者可以用铬变酸来鉴定。

脲或硫脲树脂脂的鉴定方法:取数毫克试样,加入一滴热浓硫酸(约110℃),加热至干。

冷却后,加入一滴苯胺,在195℃的油浴中加热5分钟。

冷却,加入三滴稀氨水(1:1)及5滴10%的硫酸镍溶液。

同氯仿一起摇荡,溶液变为红色到紫色,表明有脲或硫脲存在。

进行硫的鉴定试验之后,可以将脲和硫脲区分开来。

三聚氰胺树脂可以用热裂解方法来鉴定。

少量试样与几滴浓盐酸置于热裂解管中,放在190~200℃的油浴中加热。

用刚果红试纸复盖管口,加热,直至试纸不再变蓝色为止。

冷却,然后加入几粒硫代硫酸钠的晶体到冷却的残液中。

热解管口用3%过氧化氢溶液润湿的刚果红试纸盖好。

并在l60℃的油浴中加热。

存在三聚氰胺时,试纸就变为蓝色(脲醛树脂例脂不反应)。

苯胺树指也可以用热裂解方法鉴定。

将热裂解出来的气体通入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溶液中,产生红紫色或紫色即为苯胺树脂。

聚氨酯在热解时,在某种程度上会重新生成用来合成它们的异氰酸酯。

鉴定方法为在试管中加热干燥试样,使产生的气体通过盖在试管口上的滤纸,然后以1%的4-硝基苯并氟硼酸重氮盐润湿虑纸。

随着异氰酸酯类型的不同,滤纸会变为黄色、淡红、棕色或紫色聚酰胺也可以通过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显色反应来鉴定。

可以利用各种聚酰胺酸解后生成的酸来区分不同的聚酰胺。

把5克试样样与50毫升浓盐酸在带回流冷凝的烧瓶中进行加热。

回流直至大部分试样溶解。

然后加入活性炭,将溶液加热至沸腾,直至颜色啊色消失。

趁热进行过滤。

冷却后,酸会沉淀出来,过滤,并在少量水中使它重结晶。

如果没有酸沉淀出来,则用乙醚抽提滤液.将抽提液中的乙醚蒸发掉,把残留物在水中进行重结晶.聚氧亚甲基(甲醛或三氧杂环己烷坑的聚合物)是由甲醛加热而形成的。

甲醛对铬变酸试验为正结果。

将少量塑料试样与2毫升浓硫酸及少许铬变酸晶体一起在60~70℃加热约十分钟。

出现深紫色表明有甲醛存在。

聚醋酸乙烯酯皂化就得到聚乙烯醇,作为塑料原料,聚乙烯醇并不重要。

皂化度不同.鉴定反应的结果也不一样,高皂化度的聚乙烯醇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剂中.但溶于水及甲酰胺中。

与碘反应试验如下:将5毫升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与2滴0.1N的碘-碘化钾溶液反应。

用水稀释至颜色刚好能判别为止。

用5毫升该溶液与刮勺尖那么多的硼砂反应,摇动,用5毫升浓盐酸酸化,产生深绿色,特别是在未溶解的硼砂颗粒上产生的深绿色更为明显.这就表明是聚乙烯醇。

淀粉及糊精会干扰这一试验1.聚烯烃聚乙烯及聚丙烯都是最常用的烯烃塑料。

聚丁烯-1及聚4-甲基戊烯-1也有使用。

乙烯乙烯的一些共聚物及用作垫圈的的聚异丁烯也是重要的聚烯烃塑料。

鉴定这些塑料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红外光谱。

但是从熔融温度范围也可以得到一些信息聚乙烯(与密度有关) 105~130℃聚丙烯160~170℃聚丁烯120~135℃聚4-甲基戊烯-1 大于240℃这些塑料的热解气体与氧化汞的反应互相之间存有差别。

因此先将滤纸用含0.5克黄色氧化汞的硫酸溶液(1.5毫升浓硫酸加到8毫升水中)浸透,然后在裂解管中放入少量适量干燥试样,管口用上述滤纸盖住,加热。

如果蒸汽使滤纸上出现金黄色的斑点,这表明这些塑料可能含聚异丁烯,丁基橡胶,及聚丙烯(少量者要在几分钟之后才能显色)。

聚乙烯不反应。

天然橡胶,丁腈橡胶及聚丁二烯会产生棕色斑点。

聚乙烯及聚丙烯热解时产生蜡状产物。

聚乙烯的气味象石蜡,而聚丙烯有轻微的芳香味。

2.聚苯乙烯聚苯乙烯及多数含苯乙烯共聚物的鉴定方法如下:放少量试样于小试管中,加入四滴发烟硝酸,就会放出酸蒸气而不破坏聚合物。

残余物在火焰上加热约1分钟,固定试管,使开口端稍倾向下方,管口用滤纸片盖上。

滤纸是这样处理的:用2,4-二溴醌亚胺的乙醚溶液浸后在空气中干燥。

如果加一滴氨水在滤纸上,滤纸变为蓝色表明是苯乙烯。

如果试样中仍含有一些游离的硝酸,试验就全受到影响,滤纸变为棕色而掩蔽了蓝色。

对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及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这个鉴定反应也是有用的。

丙烯腈是否存在可以用检定氨来验证。

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不管是作为注射模型材料或作为玻璃材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酯塑料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鉴定时,用0.5g试样在试管中与约0.6g的千砂子共热,解聚后得到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可以在试管口用一团玻璃纤维来收集单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可以从一个试管蒸馏列另—试管中,两试管用弯的玻璃管连接起来,弯管装橡胶塞的一端塞在装试样的试管口上。

将此单体与少量陷硝酸(密度1.4g/ml)加热,直至得到清晰的黄色溶液为止。

冷却后用约为它的体积一半的水稀释,然后逐消加入5~10%的硝酸钠溶液。

溶液呈现蓝绿色,就表单体是甲基丙烯酸甲酯,它可由氯仿抽提出来。

聚丙烯酸酯类热裂解时,除了单体酯外,还产生几种有强烈气味的裂解产物,它们或者是黄色或者是棕色的,而且呈酸性。

4.丙烯腈聚丙烯腈最常以纤维形式遇见,它也可以存在聚丙烯氰与苯乙烯,丁二烯或甲基丙烯铰甲酯的共聚塑料中。

所有这些聚合物部含有氮。

丙烯腈聚合物的鉴定:将试样、少量锌纷及几滴25%硫酸(1毫升浓硫酸慢慢加到3毫升水中配制而成),加入瓷坩锅中,加热该混合物,并用滤纸盖住。

如果有丙烯腈存在,滤纸就会出现淡蓝色的斑点。

滤纸先用下述试剂溶液润湿:溶解2.86克醋酸铜在1.0升水中。

其次溶解14克联苯胺到l00毫升醋酸中,职67.5毫升该溶液加入52.5毫升水中。

把分别盛有醋酸铜和联苯胺溶液的容器放在暗处保存(备用:在使用前将这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

在共聚物中有丙烯氰,也可以用下法证明:在试管中加热干试样,然后用试纸对生成的HCN进行检验。

试纸的制法如下:溶解0.3克醋酸铜于l00毫升水中.将滤纸条用该溶液润湿.然后在空气中干燥。

正好在使用前,将滤纸浸于含有0.05克联苯胺的100毫升的醋酸溶液中(等体积的2N醋酸和水混合而成)。

如果HCN遇到湿滤纸,滤纸就变为蓝色。

5.聚醋酸乙烯醋含醋酸乙烯醋的聚合物在热分解时会产生醋酸,根据这一现象就可以进行鉴定。

醋酸纤维素的行为也相类似。

试验方法:热裂解少量试样.用含水的棉花收集蒸气,然后用水洗棉花,将液体收集在试管中,加入3~4滴5%的硝酸铜水溶液,一滴0.1N碘溶液及1~2滴浓氨水,聚醋酸乙烯酯就变深蓝色或者几乎是黑色;聚丙烯酸酯变成淡红色,聚醋酸乙烯酯呈绿至蓝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