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第6章 国际物流分区地理

合集下载

物流地理第6章

物流地理第6章


东南沿海经济区:包括福建、广东两省,面积29.9
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比邻港、澳、 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门户,经济发展居全国领先 地位。至年末已形成京广、京九南段及广深、鹰厦、
外福、横南、三茂、广梅汕和赣龙(赣州至龙岩)
等干线组成的区域铁路网,营业里程3791.1公里, 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4.9%,路网密度126.8公里/ 万平方公里。
第六章 铁路运输布局
● 我国铁路网布局概况 ● 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 ● 主要铁路枢纽和编站组
6.1我国铁路网布局概况
1.1 铁路网 1.铁路网定义

铁路网(railway network) 在一定空间 范围内(全国、地区或国家间),为满足一 定有历史条件下客货运输需求而建设的相互 联结的铁路干线、支线、联络线以及车站和 枢纽所构成的网状结构的铁路系统。

展望 铁路网建设应根据国民经济大
发展和市场需求,兼顾国土开发和 国防建设的需要,做好总体规划。 铁路的数量和覆盖面是综合国力的 生要组成部分。

据各方专家预测,21世纪中叶基本建成中国的 铁路网,能够使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用铁路 连成一体,能使所有的重要的口岸、沿海主要 港口及重要旅游城镇、重要边防城镇都有铁路 相连,以北京为中心连接各大城市的高速铁路 和客运志线网也将建成,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东部沿海,北由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 口,有长约1800km的海岸线,铁路网通向沿 海的大港口有:大连、丹东、营口、秦皇岛、 塘沽、烟台、青岛、石臼所、连云港、上海、 穿山港、福州、厦门、宁波、汕头、黄埔、湛 江、防城等,铁路已成为沿海港口集疏运的主 要交通运输方式,对发展对外贸易和海运事业 起到了保证和促进作用。

(完整版)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完整版)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物流经济地理2、课程英文名称:Logistics Economic Geography3、课程编号:0616314、课程类别:专业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专科7、适用专业:物流管理8、开课学期:49、学时:理论课学时4010、学分: 2。

5二、课程教育目标《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等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相关要求.课程教学中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功能在于使学生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等基本理论。

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物流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第1章绪论本章教学内容:1。

1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1.1.1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1。

1.2 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体系1。

2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1。

2。

1 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1。

2.2 物流经济地理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章生产力布局与物流空间布局本章教学内容:2。

1 生产力布局2.1.1 生产力布局概述2.1。

2 生产力布局的原则2。

1.3 生产力布局的演变与问题2。

1.4 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2.2 物流空间布局2。

2.1 物流空间布局概述2。

2。

2 物流空间布局的原则2。

2。

3 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第3章农业物流地理本章教学内容:3.1 农业与物流3。

1。

1 农业生产的特点3.1.2 农业物流的概念和分类3.1.3 发展农业物流的意义3。

国际物流分区地理.ppt

国际物流分区地理.ppt
第6章 国际物流分区地理
6.1国际物流概述 6.2亚洲经济区 6.3欧洲经济区 6.4美洲经济区 6.5大洋洲经济区 6.6非洲经济区
6.1国际物流概述
6.1.1国际物流基本概念
1.国际物流概念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简称IL),是组
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点的空间距离,创造 了商品的空间效益。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 商品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作业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国际货物 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性 大、时间性强等特点。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占 有很大比重。国际运输主要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 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有关方面。
(7)根据政权集中状况分为中央集权制国家(如中国、法 国等)、联邦制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国际物流概述
(8)按经济指标划分。世界银行在《1988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地位,将国家分为两类:一是 发展中国家,其中又分为低收入国家(1986年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在425美元以下)、中等收入国家(1986年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在426美元以上)、高收入石油工业国;二是市场经 济工业国或发达国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国际物流概述
(4)根据国体(国家的阶级性质)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 本主义国家。
(5)根据政体(国家政权构成形式)分为共和制国家(如 法国、美国等)、君主制国家(如英国、比利时、日本等)。
(6)根据世界政治形势分为第一世界(美国、苏联)、第 二世界(日本、加拿大等)、第三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等)。
目前,南北之间经贸关联表现出如下特点:(1)在资金、 设备、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南方对北方的依赖性大,在原料、 燃料、资金、市场、等方面北方对南方的依赖性大;

物流经济地理课件PPT课件

物流经济地理课件PPT课件
自然灾害
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仓储设施 安全的威胁。
仓储设施规划与建设
设施布局
根据物品特性、运输需求等因素 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设备配置
选用适当的存储设备、搬运设备 等,提高仓储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仓 储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
05 配送中心与地理环境
配送中心选址及影响因素
特点
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社会 性。
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内容
物流布局研究
包括物流网络布局、物流节点 布局、物流通道布局等。
物流条件评价
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 术条件、社会条件等对物流活 动的影响评价。
物流与经济关系研究
包括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 用、物流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等 。
物流区域规划研究
包括物流区域划分、物流区域 发展战略制定等。
02 物流布局与地理环境
物流布局原则及影响因素
物流布局原则
合理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消费水平和结构、交通运输条件、物 流技术
地理环境对物流布局影响
01
02
03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 植被等
经济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 生产力布局、市场供需等
政治法律环境
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国际关系等,对国际物流的政策环境、风 险防控等产生影响。
国际物流网络优化策略
节点优化
合理规划物流节点布局,提高节点间的连接性和 通达性,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方式优化
根据不同货物特性和运输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 方式组合,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
ABCD

国际物流 分区地理

国际物流 分区地理
上一页 下一页 将整个物流系统打造成一个高效、通 畅、可控制的流通体系,以此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 用,达到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的目 的,以适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 可以说,过去物流企业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现在已经演 变成一群物流企业与另一群物流企业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 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一个物流体系与另一个物流体系的竞 争。物流企业所参与的国际物流系统的规模越大,物流的效 率就越高,物流的成本就越低,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 这种竞争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国际物流概述
(四)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要使国际问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
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的提高是很难做到的。 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 如托盘采用1000 mmx1200 mm,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 格及条码技术等,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降低了 转运的难度。而不向这些标准靠拢的国家,必然在转运、换 车底等许多方面要多耗费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其国际竞争 能力。 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 准化,而且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 使欧洲各国之间系统比其与亚、非洲等国家交流更简单、更 有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国际物流概述
国际物流的这种集成化趋势,是一个国家为适应国际竞争而 形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是一个国家流 通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 具体体现。当前,国际物流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加快物流企业整合。物 流园区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 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物流企业整合,特别是一些大型物 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横联纵台"式的并购,或形成物流企业 间的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争取 更大的市场份额,加速本国物流业在深层次上向国际化方向 发展。

物流经济地理第6章 国际物流分区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第6章 国际物流分区地理
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是得不到提高的由于现代物流业对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竞争实力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从而使国际物流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
第6章 国际物流 分区地理
七、地理区域
3.南亚 南亚指亚洲南部地区。包括斯里兰卡
、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 国、尼泊尔、不丹。面积约437万平方千 米。人口10亿以上。
七、地理区域
4.西亚 西亚也叫西南亚,指亚洲西部。包括
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叙 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 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 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面积 7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20 000多万。
七、地理区域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 、北欧和东欧5个地区。 1.南欧
南欧指阿尔卑斯山脉以南的巴尔干半 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 岛屿。
七、地理区域
2.西欧 狭义上的西欧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
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 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面积93万多平方 千米。 3.中欧
一、基本概况
语言:主要语言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 、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
人种:欧洲居民中的99%属欧罗巴人种(白 种人),是种族构成比较单一的洲。
体育:欧洲的体育水平很高,足球中的德国 、西班牙、荷兰、法国、意大利、英格兰、葡 萄牙、捷克、篮球中的德国、法国、希腊、意 大利、西班牙、立陶宛等,都是世界强队。
二、国际物流的特点
4.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6

物流经济地理6
换成输出的转换部分。 • 除了上述三项主要功能外,在国际物流进行的过程中,还经常出现许多来自外界不可控
因素的干扰,使系统运行偏离原计划内容。
6.2 国际物流发展环境
• 6.2.1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迅速 • 按照发展程度的不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通常有下列5种类型。 • (1) 特惠关税区。 • (2) 自由贸易区。 • (3) 关税同盟区。 • (4) 共同市场。 • (5) 全面的经济联盟。
• 目前,欧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缔结了各种经贸合作协定。
• 2.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 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 •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区包括3.67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10多万亿美元,成为与欧共体鼎
立抗衡的又一个经贸集团。 •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成员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
• 1. 欧盟(EU)
•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盟,是当今世界上起步最早、程度最高、运营最成 功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现有27个成员国,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 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 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 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 1989年11月6日至7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 这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 1993年6月,该组织正式更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 “APEC”。
•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 港”)以地区经济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生产布局的差不多条件是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呢。

中国位于北半球,是在全球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面距印度洋不远。

中国国土大部分地处中纬度,最北境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北纬53度34分〕,最南境在广东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邻近〔北纬3度51分〕。

中国国土最东境子啊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京135度05分〕,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京73度邻近〕。

中国国土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

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自然资源指对生产力进展与布局有阻碍的自然界中的各个因素包括:1土地2气候3陆地水4海洋5矿藏6动植物。

第二章我国物流业的差不多状况物流结点又称物流接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因此也称为物流结节点。

物流结点的作用是:对整个网络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执行调度、信息等神经中枢职能,在有些场合也称为物流据点,执行中枢功能的有称为物流中枢。

物流结点的功能1衔接功能2信息功能3治理功能物流结点的种类1转运型结点2储存型结点3流通型结点4综合型结点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人类劳动的定向干预,这是农业生产最本质的特点。

粮食作物是物理的一大对象小麦大量出产并转化为商品粮区为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安徽、江苏、四川、湖北。

玉米大量出产与山东、河北、四川、辽宁、吉林。

高粱集中出产于东北地区。

大豆大量出产于东北地区经济作物是工业原料。

粮食又称食用作物包括:谷类作物、薯类作物和豆类作物。

我国粮食生产要紧以细粮为主。

青藏高原以青稞为主。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要紧粮食作物,小麦又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其中以冬小麦为主,其面积产量均占小麦总量的百分之80以上。

冬小麦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

春小麦要紧分布在长城以北及六盘山、岷山和大别山以西的区。

北方冬小麦要紧分布在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六盘山以东的宽敞地区。

《物流经济地理》大纲

《物流经济地理》大纲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Logistics Economics geography课程编号:05210980适用专业:物流管理总学时数:45学分:2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物流经济地理》研究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既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上的布局,也包括各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关系,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本课程分别探讨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地域组织形式来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以后做物流业务作好铺垫。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和物流布局基本原则1、教学内容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条件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物流的布局原则。

2、重点、难点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物流的布局原则。

难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2)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人力资源条件、物流的布局原则。

第二章我国物流发展概况1、教学内容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我国物流发展的机遇与前景、西部大开发的现实意义、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2、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难点:无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2)我国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1、教学内容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状况,我国农业与物流的关系。

3、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农业与物流的关系。

难点: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状况。

4、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状况;(2)熟悉林业和牧业的生产分布情况;(3)掌握我国农业与物流的关系。

第四章轻工业物流地理1、教学内容我国轻工业的发展概况、轻工业的生产布局,轻工业物流的现状,物流与轻工业的关系。

2、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物流与轻工业的关系。

物流地理

物流地理

• • • • • • • • • •
1.2.3 国际物流的特点 (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 (2)物流系统范围广 (3)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4)国际物流标准化要求高 1.2.4 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1)国际货物运输 (2)外贸商品储存 (3)进出口商品装卸与搬运 (4)进出口商品的流通加工与检验
• • • • • •
信息产业基地的地理分布、重工业物流的 发展现状、重工业与物流的关系。重点掌 握重工业物流的发展现状、重工业与物流 的关系。 1.1 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1.1.1 世界经济的构成 1.1.2 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 1.1.3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 界经济领域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 发展
• • • • • • • • • • •
目录 第1章 世界经济发展概述 1.1 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1.2 国际物流概述 1.3 第一产业物流地理 1.4 第二产业物流地理 第2章 铁路运输物流地理 2.1 中国铁路运输 2.2 国际铁路运输 第3章 公路运输物流地理 3.1 公路运输概述
• • • • • • • • • •
• • • • •
5)社会保障体系的大幅度调整和更新。 (8)跨国公司的作用 1.2 国际物流概述 1.2.1 国际物流的概念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IL),是 指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 家(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克服生产和消费 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对物资进行 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商品交易或交流活 动,从而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 • 1.2.2 国际物流的作用
• • • • •
第8章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 8.1 中国的对外贸易 8.2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 8.3 经典案例 参考文献

物流经济地理资料全

物流经济地理资料全

物流经济地理第一单元生产力布局一、生产力布局概述(一)生产力布局的概念与原则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配置,是指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与组合。

生产力布局包括工业布局、农业布局、商业布局和交通运输布局等,它们又决定着我国三大产业的布局。

了解:三大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服务两部分,共4个层次:①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等业。

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咨询信息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等业。

③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业。

④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生产力布局的原则:1、统一规划的原则2、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3、减少不合理运输的原则4、发展生产地域分工的原则5、平衡发展经济的原则6、缩小城乡差别的原则(二)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现状第一产业:我国农业主要生产基地:东北松嫩平原、黄河中下游、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江淮我国农业大省:吉林、河南、河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山东、安徽、黑龙江第二产业:我国主要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重心区域:环渤海区域:北京、大连、青岛、天津长江三角洲及江浙地区:上海、杭州、南京、宁波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二)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现状:1、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重心区域2、生产力布局已经逐步向西部、内陆转移3、全方位开放布局及市场调节机制逐步形成4、重复布局与重复建设严重,区域产业结构趋同5、对环境的破坏造成发展的可持续性降低二、我国生产力布局的条件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我国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疆域、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特点我国的人力资源条件——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城乡构成、人口的地区分布(一)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地理位置、疆域、温度带、季风、邻国、海岸线中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附近)。

物流地理物流地理第6章

物流地理物流地理第6章

3.玉米 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作物,地位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喜温、喜 湿,降水少的地方需有灌溉方可大面积种植。以东北3省集中程度最高 ,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总产量合占全国总产1/4,提供商品玉米近1/2; 此外,鲁、豫、冀、川等省及内蒙古也是玉米集中产区。 4.大豆 大豆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分布遍及全国。20世纪50 年代以前,我国是世界大豆的最大生产国。近年,由于需求激增,我国 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大豆属喜温作物,需水量小,喜光耐旱, 适于北方温带栽植。我国大豆老产区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平原。东北是 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集中在松花江、辽河沿岸及哈大铁路沿线。黄淮 海平原是我国二大豆生产区,主要集中于淮河以北、石德铁路以南、京 广铁路以东地区。


Leabharlann (2)根据农业生产过程的主要阶段和物质转化分农业供应物流、农业生产物 流、农产品流通物流和农业废弃物物流4类。 ①农业供应物流 它是农业生产资料在生产、储运、配送、分销和信息活动中所形成的物流。 农业生产资料包括种子(种苗、种畜、种禽)、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地膜 、农机具以及农业生产所需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等,包括电力资源和水 利资源。 ②农业生产物流 它是指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养、管理到收获整个过程所形成的物流。农业 生产物流是在农产品种养活动直到农产品产出过程中,因生产要素配置和运 用而形成的物流。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作物耕种、施肥除草、田间 管理和产品收获等形成的农业产中物流。 ③农产品流通物流 农产品流通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 、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使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 中。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质,以及产销地域广阔分散的特点,所以对农产品 物流规划、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个物流过程是目前农产品实 现市场价值的关键环节。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 ,包括收购、加工、保鲜、包装、运输、储存、配送、销售等环节。 ④农业废弃物物流 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直到消费过程中,会有废弃物、无用物和可回收物 生成,对它们的处理过程中形成的物流活动就是农业废弃物物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我国国际物流的现状
(二)我国国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现象突出
。 (2)粗放经营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3)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 (4)功能单一,缺乏特色。 (5)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并不断流失。 (6)物流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二节 亚洲经济区
一、基本概况 二、地理集锦 三、居民概况 四、自然环境 五、自然资源 六、经济概况 七、地理区域
四、自然环境
亚洲的大陆海岸线绵长而曲折,海岸线长69 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一洲。海岸 类型复杂。 多半岛和岛屿,是半岛面积最大的 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面积 约300万平方公里)。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 岛。亚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 峻岭汇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面 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 极洲外地势最高的一洲。
二、国际物流的特点
4.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较高 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
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统一 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是得不到提高的 。
三、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由于现代物流业对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 高和竞争实力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 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从而使国际物 流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
四、我国国际物流的现状
3.外资物流企业不断进入 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以后,都有较快的发
展。如: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UPS)的中国 出口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增幅高达125% 。英运物流有限公司(EXCL)2004年业务量增 长了60%以上。到2004年年底,中外运敦豪 (DHL)的56家分公司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业务保持50%的增长率。
五、自然资源
亚洲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富集 区多。主要矿藏有煤、铁、石油、锡、 钨、锑、铜、铅、锌、锰、菱镁矿、金 、石墨、铬等。石油、锡、菱镁矿、铁 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锡矿储量约占 世界锡矿总储量的60%以上。
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提升双方主业优势 ,逐渐达成共识。如中国远洋物流有限 公司先后与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中核 集团、TCL公司等结成战略合作关系。
四、我国国际物流的现状
2.大型领袖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 国内各行业的大型企业纷纷实施供应链
(SCM)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鲁能帆茂 物流公司在煤炭领域实行从煤炭挖掘、运输, 到煤渣的回收、利用和废弃物深埋,从煤矿的 采购物流到分销物流的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供 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是我国企业转变生产经营 模式的重要体现。
沟通就已经很复杂,国际物流再在这复 杂系统上增加不同国家的要素,这不仅 是地域的广阔和空间的广阔,而且所涉 及的内外因素更多,所需的时间更长, 广阔范围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难度和复杂 性增加,风险增大。
二、国际物流的特点
3.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尤其是
国际联运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国际信 息系统的建立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管理 困难;二是投资巨大。再加上世界上有 些地区物流信息水平较高,有些地区较 低,所以会出现信息水平不均衡,致使 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为困难。
二、国际物流的特点
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 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物
流环境的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 物流环境的差异迫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
在几个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 设施的环境下运行,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的难 度和系统的复杂性。
二、国际物流的特点
2.物流系统范围广 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
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最 高峰,海拔8 850米。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 4 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面积 260万平方千米。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或咸水湖,面积约 37万平方千米。
二、地理集锦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 湖,最深处达1 620米,蓄水量2.3万立方千米 。
(1)国际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 (2)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 (3)国际物流标准更加统一化; (4)国际物流配送更加精细化; (5)国际物流园区更加便利化; (6)国际物流运输更加现代化。
四、我国国际物流的现状
(一)现阶段我国物流的现状 1.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战略合作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
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00米,是世界陆 地最低点。由于湖水含盐量过大,湖水中除细 菌外,其他生物均不能生存。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半岛,面积约300 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千米。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散布在太平 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包括岛屿2万多 个,面积243万平方千米。
三、居民概况
截至2007年上半年,亚洲人口35.13亿 ,世界人口65.67亿。人口1亿以上的有中 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 国和巴基斯坦。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 的18%。人口分布以中国东部、日本太 平洋沿岸、爪哇岛、恒河流域、印度半 岛南部等地最密集,每平方千米达300人 以上。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第 二是印度。
第6章 国际物流 分区地理
第一节 国际物流概述
一、国际物流的概念 二、国际物流的特点 三、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四、我国国际物流的现状
一、国际物流的概念
国际物流,是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 的,指在不同国家间进行的物流,是国 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 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也叫 国际大流通或大物流。它是一种跨国界 物流的概念,是指合理组织原材料、在 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际间流动和 转移的活动,即发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物流活动。
一、基本概况
亚细亚洲,简称“亚洲”, 是七大洲 中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 长,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其覆盖地球总 面积的8.6%(或者总陆地面积的29.4%)。 人口总数约为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 60%。
二、地理集锦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海拔 超过7 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